第十一章 光学 习题解答

第十一章 光学 习题解答
第十一章 光学 习题解答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一、填空题 1、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轭关系的原因是 。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 3、 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 、 、 ,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 种放大率的要求。 4、 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轭的物点是 。 5、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mm f 2'=物和mm f 25'=目的显微镜,光学筒长△= 4mm ,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 ,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 ,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 6、 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会聚同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7、人眼的调节包含 调节和 调节。 8、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 。 9、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线方向改变60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 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1.4的厚为14mm 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 mm 。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 是。 12、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 13、近轴情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 一、填空题 1、光路是可逆的 2、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0,其中,sinI0=n2/n1。 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一 4、轴上无穷远的物点 5、-20;-2; 10 6、实 7、视度瞳孔 8、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况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9、30 10、10 11、保持系统的共轴性 12、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

13、小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 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2、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这些像中,孔径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像所对应的光阑即为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3、共轴光学系统的像差和色差主要有哪些? 答:像差主要有:球差、慧差(子午慧差、弧矢慧差)、像散、场曲、畸变;色差主要有:轴向色差(位置色差)、倍率色差。 4、对目视光学仪器的共同要求是什么? 答:视放大率| | 应大于1; 通过仪器后出射光束应为平行光束,即成像在无限远,使人眼相当观察无限远物体,处于自然放松无调节状态。 5、什么叫理想光学系统? 答:在物像空间均为均匀透明介质的条件下,物像空间符合“点对应点、直线

最新《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第十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地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2、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不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3、如何看待“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适用吗?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科撕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以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也变得实际

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等,财产权并与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可在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却不一定为最优. 第四,分配财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了. 4、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依靠市场来提供?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 第二,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竞争的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是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时常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0产出. 5、市场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吗? 解答:要点如下:

第11章浮力与升力补充习题

浮力与升力补充习题 1.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与铅球都浸没在水中,则() A.铜球受的浮力大 B. 两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C.铅球受的浮力大 D. 无法比较 2.两只乒乓球分别用细线吊在同一 高度并相距8cm左右,如图9-14所示, 如果向两乒乓球中间吹气(气流方向与纸面垂直),则两乒乓球将() A.不动 B. 向两边分开 C.向中间靠近 D. 向纸内运动 3.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后,它所受的浮力() A.变小 B. 不变 C. 变大 D. 不能确定 4?潜水艇在水中可以自由的上浮和下沉,它的浮沉是靠改变下列哪个物理量来实现的 () A.所受的浮力 B ?水的密度 C ?自身的重力 D ?水的压强 5.把一个重为10N体积为0.8d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放手后该物体将() A.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无法确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盐水选种时,瘪谷子会浮起来,饱满的谷子会沉下去,因为盐水对饱满谷子无浮力作用 B.铁块放在水中要沉下去,放在水银中会浮起来,因为只有水银对铁块有浮力作用 C.一块石头从屋顶上自由落下,可见空气对石头没有浮力作用 D.所有的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它们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作用 7.一个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圆柱体截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再放入该液体中,则() A.两部分都上浮 B.两部分都悬浮 C.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 D.体积小的上浮,体积大的下沉 8.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9.大军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9-15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 P甲、p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 ) A.p甲〉p乙F 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乙〉p甲F甲<F乙 D.p乙〉p甲F 甲=F乙 10.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9-16 (a) —立方体木块,下 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 ( ) 11.饺子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在水中煮一会儿会漂起来,是因 为饺子受热膨胀,浮力___________ (填“变大” “变小”或“不 图 9-15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9-16 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9-16 (b)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 在图9-17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甲无 图 9-17 图 9-18

第十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练习题 古华琼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概念,最早出现于(D) A.20XX年 B.20XX年 C.20XX年 D.20XX年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是(C)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D)。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 )。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B)。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D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9.( D)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10.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 C) A.广覆盖 B. 可持续 C. 高水平 D. 保基本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 A.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C.是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D.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权宜之计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 A.民主法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 B.诚信友爱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

应用光学总复习与习题解答.

总复习 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返回内容提要 有关光传播路径的定律是本章的主要问题。 折射定律(光学不变量)及其矢量形式 反射定律(是折射定律当时的特殊情况) 费马原理(极端光程定律),由费马原理导出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实、虚)物空间、像空间概念 完善成像条件(等光程条件)及特例 第二章球面与球面系统返回内容提要 球面系统仅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 基本公式: 阿贝不变量放大率及其关系: 拉氏不变量 反射球面的有关公式由可得。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返回内容提要

平面镜成镜像 夹角为α的双平面镜的二次像特征 平行平板引起的轴向位移 反射棱镜的展开,结构常数,棱镜转像系统 折射棱镜的最小偏角,光楔与双光楔 关键问题:坐标系判断,奇次反射成像像,偶次反射成一致像,并考虑屋脊的作用。第四章理想光学系统返回内容提要 主点、主平面,焦点、焦平面,节点、节平面的概念 高斯公式与牛顿公式: 当时化为,并有三种放大率 ,, 拉氏不变量 ,,

厚透镜:看成两光组组合。 ++组合:间隔小时为正光焦度,增大后可变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负光焦度。 --组合:总是负光焦度 +-组合:可得到长焦距短工作距离、短焦距长工作距离系统,其中负弯月形透镜可在间隔增大时变 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正光焦度。 第五章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返回内容提要 本部分应与典型光学系统部分相结合进行复习。 孔阑,入瞳,出瞳;视阑,入窗,出窗;孔径角、视场角及其作用 拦光,渐晕,渐晕光阑 系统可能存在二个渐晕光阑,一个拦下光线,一个拦上光线 对准平面,景像平面,远景平面,近景平面,景深 物方(像方)远心光路——物方(像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 第六章光能及其计算返回内容提要 本章重点在于光能有关概念、单位和像面照度计算。 辐射能通量,光通量,光谱光视效率,发光效率 发光强度,光照度,光出射度,光亮度的概念、单位及其关系 光束经反射、折射后亮度的变化,经光学系统的光能损失 , 通过光学系统的光通量,像面照度 总之,

热工基础第十一章习题解答

11-1 某种玻璃对波长0.4~2.5 μm 范围内的射线的透射比近似为0.95,而对其它波长射线的透射比近似为0,试计算此玻璃对温度为1500 K 、2000 K 和6000 K 的黑体辐射的透射比。 解:由题意: 当温度为1500K 时, K m T ?=?=μλ6004.015001 K m T ?=?=μλ37505.215002 查黑体辐射函数表,有%0)0(1 =-T b F λ,%385.43)0(2 =-T b F λ 此玻璃的透射比为:%216.41)95.0)0()0(1 2 =-? --T b T b F F λλ( 当温度为2000K 时, K m T ?=?=μλ8004.020001 K m T ?=?=μλ50005.220002 查黑体辐射函数表,有%0)0(1 =-T b F λ,%41.63)0(2 =-T b F λ 此玻璃的透射比为:%2395.60)95.0)0()0(1 2 =-? --T b T b F F λλ( 当温度为6000K 时, K m T ?=?=μλ24004.060001 K m T ?=?=μλ150005.260002 查黑体辐射函数表,有%05.14)0(1 =-T b F λ,%885.96)0(2 =-T b F λ 此玻璃的透射比为:%693.78)95.0)0()0(1 2 =-? --T b T b F F λλ( 当温度为6000K 时, K m T ?=?=μλ24004.060001 K m T ?=?=μ λ150005.260002 查黑体辐射函数表,有%05.14)0(1 =-T b F λ,%885.96)0(2 =-T b F λ 此玻璃的透射比为:%693.78)95.0)0()0(1 2 =-? --T b T b F F λλ( 11-2 某黑体辐射最大光谱辐射力的波长8.5max =λμm ,试计算该黑体辐射在波长1~5 μm 范围内的辐射能份额。

第11章《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第11章 《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1.某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其频率、波速、波长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解: υ不变,为波源的振动频率;n n 空 λλ= 变小;υλn u =变小. 2.什么是光程? 在不同的均匀介质中,若单色光通过的光程相等时,其几何路程是否相同?其所需时间是否相同?在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式2π ?δλ ?=中,光波的波长要用真空中波 长,为什么? 解:nr δ=.不同媒质若光程相等,则其几何路程定不相同;其所需时间相同,为t C δ ?= . 因为δ中已经将光在介质中的路程折算为光在真空中所走的路程。 3.在杨氏双缝实验中,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1)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变小; (2)保持双缝间距不变,使双缝与屏幕间的距离变小; (3)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浸入水中; (4)光源作平行于1S 、2S 连线方向的上下微小移动; (5)用一块透明的薄云母片盖住下面的一条缝。 解: 由λd D x = ?知,(1)条纹变疏;(2)条纹变密;(3)条纹变密;(4)零级明纹在屏幕上作相反方向的上下移动;(5)零级明纹向下移动. 4.在空气劈尖中,充入折射率为n 的某种液体,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解:干涉条纹将向劈尖棱边方向移动,并且条纹间距变小。 5.当将牛顿环装置中的平凸透镜向上移动时,干涉图样有何变化? 解:透镜向上移动时,因相应条纹的膜厚k e 位置向中心移动,故条纹向中心收缩。 6.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中心距离为0.60mm ,紧靠双缝的凸透镜焦距为2.5m ,焦平面处有一观察屏。 (1)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测得屏上条纹间距为2.3mm ,求入射光波长。 (2)当用波长为480nm 和600nm 的两种光时,它们的第三级明纹相距多远? 解:(1)由条纹间距公式λd D x = ?,得 332.3100.6105522.5 x d nm D λ--?????=== (2)由明纹公式D x k d λ=,得 9 2132.5()3(600480)10 1.50.610 D x k mm d λλ--?=-=??-?=? 7.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d =0.20mm ,缝屏间距D =1.0m 。

应用光学习题

应用光学习题. 第一章 :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 理论学时: 4 学时 ) ?讨论题: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有什么区别它们研究什么内容 ?思考题:汽车驾驶室两侧和马路转弯处安装的反光镜为什么要做成凸面,而不做成平面 ?一束光由玻璃( n= )进入水( n= ),若以45 ° 角入射,试求折射角。 ?证明光线通过二表面平行的玻璃板时,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永远平行。 ?为了从坦克内部观察外界目标,需要在坦克壁上开一个孔。假定坦克壁厚为 200mm ,孔宽为 120mm ,在孔内部安装一块折射率为 n= 的玻璃,厚度与装甲厚度相同,问在允许观察者眼睛左右移动的条件下,能看到外界多大的角度范围 ?一个等边三角棱镜,若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对棱镜对称,出射光线对入射光线的偏转角为40 °,求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构成透镜的两表面的球心相互重合的透镜称为同心透镜,同心透镜对光束起发散作用还是会聚作用?共轴理想光学系统具有哪些成像性质 第二章 : 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 ( 理论学时: 10 学时,实验学时: 2 学时 ) ?讨论题:对于一个共轴理想光学系统,如果物平面倾斜于光轴,问其像的几何形状是否与物相似为什么 ?思考题:符合规则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应用光学要定义符合规则 ?有一放映机,使用一个凹面反光镜进行聚光照明,光源经过反光镜以后成像在投影物平面上。光源高为 10mm ,投影物高为 40mm ,要求光源像高等于物高,反光镜离投影物平面距离为 600mm ,求该反光镜的曲率半径等于多少 ?试用作图法求位于凹的反光镜前的物体所成的像。物体分别位于球心之外,球心和焦点之间,焦点和球面顶点之间三个不同的位置。 ?试用作图法对位于空气中的正透镜()分别对下列物距: 求像平面位置。

第11章练习题+答案(1)

图1 图2 O () m x () m y A C D B 第十一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练 习 一 一. 选择题 1.当一列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由近向远传播的时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 (A)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 (B)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的振动状态; (C)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的振动相位; (D)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的振动能量。 2.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cos(bx at A y -=(a 、b 为正值常量),则( D ) (A) 波的频率为a ; (B) 波的传播速度为 b/a ; (C) 波长为 / b ; (D) 波的周期为2 / a 。 3.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如图1所示,则( D ) (A) 周期为8s ; (B) 波长为10m ; (C) x=6m 的质点向右运动;(D) x=6m 的质点向下运动。 4.如图2所示,一平面简谐波以波速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O 为坐标原点.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 y A t ω=,则( C ) (A) O 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 (/)y A t l u ω=-; (B) 波的表达式为 {}cos [(/)(/)]y A t l u x u ω=--; (C) 波的表达式为 {}cos [(/)(/)]y A t l u x u ω=+-; (D) C 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 (3/)y A t l u ω=-。 二.填空题 1. 有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的正方向传播,已知其周期为s 5.0,振幅为m 1,波长为 m 2,且在0=t 时坐标原点处的质点位于负的最大位移处,则该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πππ--=x t y 4cos 。 2. 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37.0125cos(25.0x t y -= (SI),则 1= 10m x 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__0.25cos(125 3.7)y t =- (SI);1= 10m x 和2= 25m x 两点间的振动相位差为 5.55 rad ??=- 。 3. 一简谐波的波形曲线如图3所示,若已知该 时刻质点A 向上运动,则该简谐波的传播方向为 向 x O u 2l l y C P O 2 -2 26 10() m x () m y

《应用光学》第一章例题

第一章例题 1.P20习题1(部分):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í108m/s,求光在火石玻璃(n=1.65)和加拿大树胶(n=1.526)中的光速。 解:根据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v c n = 可求得 火石玻璃 )/(10818.165 .11038 8 11s m n c v ?=?== 加拿大树胶 )/(10966.1526 .110388 22s m n c v ?=?== 3.P20习题5, 解:设水中一点A 发出的光线射到水面。 若入射角为I 0(sinI 0=n 空/ n 水 ),则光线沿水面掠射;据光路可逆性,即与水面趋于平行的光线在水面折射进入水中一点A ,其折射角为I 0(临界角)。 故以水中一点A 为锥顶,半顶角为I 0 的 圆锥范围内,水面上的光线可以射到A 点(入射角不同)。因此,游泳者向上仰 望,不能感觉整个水面都是明亮的,而只 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圆的大小与游泳者 所在处水深有关,如图示。满足水与空 气分界面的临界角为 75.033 .11 sin 0== I 即 '36480?=I , 若水深为H ,则明亮圆的半径 R = H tgI 0 4. ( P20习题7 ) 解:依题意作图如图按等光程条件有: ''''1OA n O G n MA n GM n ?+?=?+? 即 .1)100(5.112 2 1+=+-?++O G y x x O G

所以 x y x -=+-?150)100(5.122 两边平方得 222)150(])100[(25.2x y x -=+- 2223002250025.245022500x x y x x +-=++- 025.225.115022=++-y x x 0120101822=-+x x y ——此即所求分界面的表达式。 第二章例题 1.(P53习题1)一玻璃棒(n =1.5),长500mm ,两端面为半球面,半径分别为50mm 和100mm ,一箭头高1mm ,垂直位于左端球面顶点之前200mm 处的轴线上,如图所示。试求: 1)箭头经玻璃棒成像后的像距为多少? 2)整个玻璃棒的垂轴放大率为多少? 解:依题意作图如图示。 分析:已知玻璃棒的结构 参数:两端面的半径、间 隔和玻璃棒材料的折射率 n ,以及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求经玻璃棒之后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近轴光学基本公式(2.13)和(2.15),即单个球面物像位置关系式和物像大小关系式,逐面进行计算。 1)首先计算物体(箭头)经第一球面所成像的位置: 据公式(2.13)有 1111111'''r n n l n l n -=- , 将数据代入得 50 1 5.12001'5.11-=--l 解得 )(300 '1mm l =; 以第一球面所成的像作为第二球面的物,根据转面公式(2.5)可求出第二面物距 )(200500300'12mm d l l -=-=-= 对第二球面应用公式(2.13)得 2222222'''r n n l n l n -=- 即 100 5 .112005.1'12--=--l

第十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数据库并发控制 一、选择题 1.为了防止一个用户的工作不适当地影响另一个用户,应该采取(D )。 A. 完整性控制 B. 访问控制 C. 安全性控制 D. 并发控制 2.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普遍采用(A)技术。 A. 封锁 B. 存取控制 C. 恢复 D. 协商 3.下列不属于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是(C)。 A. 丢失修改 B. 不可重复读 C. 死锁 D. 脏读 4.DBMS普遍采用(C)方法来保证调度的正确性。 A. 索引 B. 授权 C. 封锁 D. 日志 5.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这是(A)。 A. 一级封锁协议 B. 二级封锁协议 C. 三级封锁协议 D. 零级封锁协议 6.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的排他锁,则T对Q(C )。 A. 只能读不能写 B. 只能写不能读 C. 既可读又可写 D. 不能读也不能写7.设事务T1和T2,对数据库中地数据A进行操作,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请问哪一种不会发生冲突操作(D )。 A. T1正在写A,T2要读A B. T1正在写A,T2也要写A C. T1正在读A,T2要写A D. T1正在读A,T2也要读A 8.如果有两个事务,同时对数据库中同一数据进行操作,不会引起冲突的操作是(D )。 A. 一个是DELETE,一个是SELECT B. 一个是SELECT,一个是DELETE C. 两个都是UPDATE D. 两个都是SELECT 9.在数据库系统中,死锁属于(B)。 A. 系统故障 B. 事务故障 C. 介质故障 D. 程序故障 选择题答案: (1) D (2) A (3) C (4) C (5) A (6) C (7) D (8) D (9) B 二、简答题 1. 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 答: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三类: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1)丢失修改(Lost Update) 两个事务T1和T2读入同一数据并修改,T2提交的结果破坏了(覆盖了)T1提交的结果,导致T1的修改被丢失。 (2)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 不可重复读是指事务T1读取数据后,事务T2执行更新操作,使T1无法再现前一次读取结果。 (3)读“脏”数据(Dirty Read) 读“脏”数据是指事务T1修改某一数据,并将其写回磁盘,事务T2读取同一数据后,T1由于某种原因被撤销,这时T1已修改过的数据恢复原值,T2读到的数据就与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则T2读到的数据就为“脏”数据,即不正确的数据。 避免不一致性的方法和技术就是并发控制。最常用的并发控制技术是封锁技术。也可以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滴定补充习题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补充习题 1 . 下面是测定As2O3-As2O5惰性物试样中两组分含量的分析流程图, 请将条件填在横线上。 (2) (5) 滴定剂______ 滴定剂______ (3) │(4) (6) │(7) pH______│指示剂______ 酸度_____│加______试剂 (1) ↓↓ 加______试剂┌──────┐┌───┐┌───┐ 试样──────→│As(Ⅲ)As(Ⅴ)│─────→│As(Ⅴ)│→│As(Ⅲ)│ 溶解└──────┘└───┘└───┘ [ 测As(Ⅲ) ] [测As(Ⅲ)+As(Ⅴ)含量] 2. 某同学配制0.02 mol/L Na2S2O3500 mL, 方法如下: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Na2S2O3·5H2O 2.482 g, 溶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 冷却,转移至500 mL 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定容摇匀, 保存待用。请指出其错误。 3. 今有含PbO 和PbO2的混合物, 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其含量。称取该试样0.7340 g, 加入20.00 mL 0.2500 mol/L 草酸溶液, 将PbO2还原为Pb2+, 然后用氨水中和溶液, 使全部Pb2+形成PbC2O4沉淀。过滤后将滤液酸化, 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 用去0.04000 mol/L KMnO4溶液10.20 mL。沉淀溶解于酸中, 再用同一浓度的KMnO4溶液滴定, 用去30.25 mL。计算试样中PbO 和PbO2的质量分数。 [M r(PbO2)= 239.2, M r(PbO)= 223.2] 4. 设计用碘量法测定试液中Ba2+的浓度的方案, 请用简单流程图表示分析过程, 并指出主要条件: 滴定剂、指示剂以及Ba2+与滴定剂的计量关系。 5. 某同学拟用如下实验步骤标定0.02 mol/L Na2S2O3, 请指出其三种错误(或不妥)之处, 并予改正。 称取0.2315 g 分析纯K2Cr2O7, 加适量水溶解后, 加入1 g KI, 然后立即加入淀粉指示剂, 用Na2S2O3滴定至蓝色褪去, 记下消耗Na2S2O3的体积, 计算Na2S2O3浓度。[M r(K2Cr2O7)= 294.2] 6. 为何测定MnO4-时不采用Fe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而是在MnO4-试液中加入过量Fe2+标准溶液, 而后采用KMnO4标准溶液回滴? 7. 称取0.8000g含Cr和Mn的钢样,溶解处理成Fe3+,Cr2O72-,Mn(Ⅱ)的试液。先在F-存

C++第11章习题解答

第十一章标准模板库(STL)习题 一. 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自测题 11.1填空题 11.1.1 STL大量使用继承和虚函数是(1)(填对或错)。因为(2)。 答案:(1)错 (2)它使用的是模板技术,追求的是运行的效率,避免了虚函数的开销 11.1.2 有两种STL容器:(1)和(2)。STL不用new和delete,而用(3) 实现各种控制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方法。 答案:(1)第一类容器 (2)近容器 (3)分配子(allocator) 11.1.3 五种主要迭代子类型为(1)、(2)、(3)、(4)和(5)。 STL算法用(6)间接操作容器元素。sort算法要求用(7)迭代子。 答案:(1)输入(InputIterator) (2)输出(OutputIterator) (3)正向(ForwardIterator) (4)双向(BidirectionalIterator) (5)随机访问(RandomAccessIterator) (6)迭代子 (7)随机访问(RandomAccessIterator) 11.1.4 三种STL容器适配器是(1)、(2)和(3)。 答案:(1)stack(栈) (2)queue(队列) (3)priority_queue(优先级队列) 11.1.5 成员函数end()得到容器(1)的位置,而rend得到容器(2)的位置。算法 通常返回(3)。 答案:(1)最后一个元素的后继位置 (2)引用容器第一个元素的前导位置。实际上这是该容器前后反转之后的end() (3)迭代子 11.1.6 适配器是(1),它依附于一个(2)容器上,它没有自己的(3)函数 和(4)函数,而借用其实现类的对应函数。 答案:(1)不独立的 (2)顺序 (3)构造函数 (4)析构函数 11.1.7 返回布尔值的函数对象称为(1),默认的是(2)操作符。 答案:(1)谓词(predicate)

第十一章 收入补充练习题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年末结账后,一定无余额的账户是( )。 A.“本年利润”B.“资本公积”C.“利润分配”D.“生产成本” 2.企业对外销售需要安装的商品时,若安装和检验属于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则确认该商品销售收入的时间是()。 A.发出商品时B.收到商品销售货款时C.商品运抵并开始安装时 D.商品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时 3.下列项目中, 应列作营业外支出的是( )。 A.公益性捐赠支出B.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C.退休职工的退休金D.低值易耗品摊销 4.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费用中,不能直接分清应由何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 )。 A.直接计入当期损益B.直接计入产品制造成本 C.作为管理费用处理D.作为制造费用处理,期末分配计入产品制造成本 5.按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下列各项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 A.出租包装物摊销B.自用无形资产摊销 C.出借包装物摊销 D. 车间领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6.工业企业的下列各项收入中,不属于营业收入的是( )。 A.销售产品取得的收入B.出租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 C.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收入D.出租包装物的租金收入 7.A公司为B公司承建厂房一栋,工期自2001年9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总造价3000万元,B公司2001年付款至总价的25%,2002年付款至总造价的80%,余款2003年工程完工后结算。该工程2001年发生成本500万元,年末预计尚需发生成本2000万元;2002年发生成本2000万元,年末预计尚需发生成本200万元。则A公司2002年因该项工程应确认的收入为()。 A.2777.78 B.2222.22 C.2177.78 D.1650 8.企业用当年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弥补以前的年度亏损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B.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C.借:利润分配——其他转入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D.不作账务处理 9.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办公费用,应当计入( ) 会计科目。 A.营业外支出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D.财务费用 10.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购货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应( )。 A.冲减财务费用B.增加财务费用 C.冲减购货成本D.增加购货成本 11.企业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的,在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应当()。 A.贷记“管理费用”账户B.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C.贷记“其他业务收入”账户D.贷记“营业外收入”账户 12.按照会计制度制定,销售企业发生的销售折让应( )。 A.直接冲减主营业务收入B.直接增加补贴收入 C.计入销售折让科目D.直接冲减主营业务成本

应用光学习题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纸(A卷) 课程名称应用光学专业班级0501~03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题分 备注: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发生全反射现象的必要前提是: A)光线由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传播B) 光线由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传播 C)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D) 以上情况都可能产生 2.周视照相机可以拍摄大视场景物,其利用的: A)节点的性质B)主点的性质C)焦点的性质D)以上答案都正确 3.在望远镜的视度调节中,为适应近视人群,应采取的是: A)使物镜远离目镜B)使目镜远离物镜C)使目镜靠近物镜D)应同时调节物镜和目镜 4.棱镜系统中加入屋脊面,其作用是: A 改变光轴的方向B)改变主截面内像的方向C)改变垂轴于主截面方向上像的方向D)以上都正确5.光学系统中场镜的作用是: A)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B)减小目镜的尺寸C)不改变像的成像性质D)以上都正确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显微镜中的光学筒长指的是()2.光学系统中像方顶截距是()3.用波像差评价系统成像质量的瑞利准则是()4.望远系统中物镜的相对孔径是()5.棱镜的转动定理是() 三、简答题(共20分) 1.什么叫孔径光阑?它和入瞳和出瞳的关系是什么?(4 分) 2.什么叫视场光阑?它和入窗和出窗的关系是什么?(4 分) 3.几何像差主要包括哪几种?(4 分) 4. 什么叫远心光路?其光路特点是什么?(4 分)

四、分析作图题(共25分) 1.已知正光组的F和F’,求轴上点A的像,要求用五种方法。(8分) 2. 已知透镜的焦距公式为f '= nr1 ,l 'H= -f ' n -1 d , l H = - f ' n -1 d , ? r d ? nr nr ( n -1 ) ? n( 1 - 1 ) + ( n -1) ? 1 2 ? r2 r 2 ? 分析双凹透镜的基点位置,并画出FFL、BFL和EFL的位置。(9分) 3. 判断下列系统的成像方向,并画出光路走向(8分) (a)(b) 五、计算题(共35分) 1.由已知f1'=50mm,f2' = -150mm的两个薄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对一实物成一放大 4 倍的实像,并且第一透镜的放大率β1= -2?,试求:1.两透镜的间隔;2.物像之间的距离;3.保持物面位置不变,移动第一透镜至何处时,仍能在原像面位置得到物体的清晰像?与此相应的垂铀放大率为多大?(15分)2.已知一光学系统由三个零件组成,透镜1:f1'= -f1=100,口径D1=40;透镜2:f2' = -f2=120, 口径D2=30,它和透镜1之间的距离为d1=20;光阑3口径为20mm,它和透镜2之间的距离d2= 30。物点A的位置L1= -200,试确定该光组中,哪一个光孔是孔径光阑,哪一个是视场光阑?(20分)

第十一章习题解答

第十一章 微分方程 习题11-1 1.说出下列各微分方程的阶数: (1)2 0dy dy x y dx dx ?? +-= ??? ; (2)220d Q dQ Q L R dt dt C -+=; (3)220xy y x y '''''++= ; (4)()d (76)0x y y x y dx ++-=; (5)2sin y y y x '''++= ; (6) 2d sin .d ρ ρθθ += 解:(1)一阶;(2)二阶;(3)三阶;(4)一阶;(5)二阶;(6)一阶. 2.指出下列各函数是否为所给微分方程的解: (1)22 , 5;xy y y x '== (2)0 , 3sin 4cos ;y y y x x ''+==- (3)221 , ;y x y y x ''=+= (4)21221 , sin cos .2 x x d y y e y C x C x e dx +==++ 解:(1)∵ 10 y x '=,代入方程得 21025x x x ?=? ∴25y x =是方程的解. (2)∵ 3cos 4sin ,3sin 4cos y x x y x x '''=+=-+,代入方程,得 ∴ 3sin 4cos y x x =-是方程的解. (3)∵ 2312,y y x x '''=-=,代入方程,得 2 32 21x x x ≠+ ∴1 y x = 是方程的解. (4)∵ 21212211 cos sin ,sin cos 22x x dy d y C x C x e C x C x e dx dx =-+=--+,代入方程, 得 121sin cos 2x C x C x e ? ?--++ ?? ?121sin cos 2x x C x C x e e ??++= ??? ∴121 sin cos 2 x y C x C x e =++是方程的解. 3.在下列各题中,验证所给二元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为所给微分方程的解: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补充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 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智育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 B、完善人格 C、社会实践 D、发展智力 3、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 A )。 A、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B、发展智力 C、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D、促进身心健康 4、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双基,具体是指( C )。 A、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技巧 B、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C、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D、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B )。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激发动机 D、巩固运用 6、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A )。 A、教学原则 B、教学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学方法 7、教学工作的中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发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教师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讲深讲透,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映 的教学原则是(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式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表象的教学阶段是(B )。 A、激发动机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巩固知识 10、围绕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程序是( A )。 A、教学组织形式 B、课的类型 C、课的结构 D、教学过程 11、教师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是贯彻哪项教学原则的基 本要求?(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式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2、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发展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哪项教

王文生——应用光学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 1、游泳者在水中向上仰望,能否感觉整个水面都是明亮的?(不能,只能感觉到一个明亮的圆,圆的大小与游泳都所在的水深有关,设水深H,则明亮圆半 径R Htglc) 2、有时看到窗户玻璃上映射的太阳光特别耀眼,这是否是由于窗玻璃表面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答:是。 3、一束在空气中波长为589.3nm的钠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它的波长 将变为多少?在水中观察这束光时其颜色会改变吗? 答:n —;,' 442nm 不变 4、一高度为1.7m的人立于路灯边(设灯为点光源)1.5m远处,路灯高度为 答:设影子长x,有: x 17 ??? x=0.773m x 1.5 5 5、为什么金钢石比磨成相同形状的玻璃仿制品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答:由于金钢石折射率大,所以其临界角小,入射到其中的光线大部分都能产生全反射。 6为什么日出或日落时太阳看起来稍微有些发扁?(300例P1) 答:日出或日落时,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来自太阳顶部、中部和底部的光线射向地球大气层的入射角依次增大(如图)。同时,大气层密度不均匀,折射率水接近地面而逐渐增大。 当光线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时,由于n逐渐增大,使其折射角逐渐减小,光线的传播路径就发生了弯曲。我们沿着光线去看,看到的发光点位置会比其实际位置高。另一方面,折射光线的弯曲程度还与入射角有关。入射角越大的光线,弯曲越厉害,视觉位置就被抬得越高,因为从太阳上部到下部发出的光线,入射角依次增大,下部的视觉位置就依次比上部抬高的更多。

第二章 1、如图2-65所示,请采用作图法求解物体AB的像,设物像位于同一种介质空间。 图2-65 2、如图2-66所示,MM '为一薄透镜的光轴,B为物点,B'为像点,试采用作 图法求解薄透镜的主点及焦点的位置。

第11章练习题+答案 (1)

图2 ) 第十一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练 习 一 一. 选择题 1.当一列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由近向远传播的时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 (A)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 (B)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的振动状态; (C)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的振动相位; (D)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的振动能量。 2.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cos(bx at A y -=(a 、b 为正值常量),则( D ) (A) 波的频率为a ; (B) 波的传播速度为 b/a ; (C) 波长为 π / b ; (D) 波的周期为2π / a 。 3.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如图1所示,则( D ) (A) 周期为8s ; (B) 波长为10m ; (C) x=6m 的质点向右运动;(D) x=6m 的质点向下运动。 4.如图2所示,一平面简谐波以波速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O 为坐标原点.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 y A t ω=,则( C ) (A) O 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 (/)y A t l u ω=-; (B) 波的表达式为 {}cos [(/)(/)]y A t l u x u ω=--; (C) 波的表达式为 {}cos [(/)(/)]y A t l u x u ω=+-; (D) C 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 (3/)y A t l u ω=-。 二.填空题 1. 有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的正方向传播,已知其周期为s 5.0,振幅为m 1,波长为m 2,且在0=t 时坐标原点处的质点位于负的最大位移处,则该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πππ--=x t y 4cos 。 2. 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37.0125cos(25.0x t y -= (SI),则 1= 10m x 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__0.25cos(125 3.7)y t =- (SI);1= 10m x 和2= 25m x 两点间的振动相位差为 5.55 rad ??=- 。 3. 一简谐波的波形曲线如图3所示,若已知该 时刻质点A 向上运动,则该简谐波的传播方向为 向x 轴正方向传播,B 、C 、D 质点在该时刻的 运动方向分别为B 向上 ,C 向下,D 向上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