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饮食差异

南北饮食差异
南北饮食差异

南方与北方差异之饮食篇

一、总体差异

【南米北面】

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南甜北咸】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人形成爱吃咸食的习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口重”。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地区,而在我国古代没有甜菜,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二、不同角度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主食不同,南米北面最南方与北方最大的不同点。在这里我不想讲什么大道理,只想讲一下自己在南方的深切体会。我是北方人。

三、南北方春节食物差异

南方北方春节饮食风俗的差异.虽然中国早就大一统,饮食风俗,还是有地域性的。正如“南米北面”、“南糕北饼”、“南甜北咸”之类演绎,说南有年糕、北有饺子,不能算错吧。尤其过大年之际,它们都是象征意味浓郁的符号化食品,堪称餐桌上的吉祥的经典。

南有年糕,北有饺子。春节是中国最大的节日。作为节庆的传统,年糕与饺子,各占半壁江山。大抵是南方人习惯吃年糕,北方人更讲究吃饺子。年糕也渗透到北方,但比较单调,只有南方人才能将其做出众多的花样。至于饺子,很明显属于北方的产物,南方也开饺子馆,一般都要打出“北方水饺”的幌子,以示正宗。这犹如某些店铺强调“手工饺子”,与流水线上生产的“机器饺子”相区别。古典的食物,制作方法愈原始愈好,仿佛这样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在江南一带,卖年糕,包装纸上也常印有“水磨年糕”的字样。

年糕的名字起得好,喻示着“年年高升”。似乎多念叨几遍,以诚则灵。不仅听起来顺耳,吃起来,味道也不赖。唇齿之间,能咀嚼出南方稻米天然的醇香。而且因其黏性大,口感独特。江浙人家,大年三十晚上总要在八仙桌上摆一盘年糕,作为供品。

四、同种食物不同吃法

炖汤

南方人所谓的煲汤和我们北方的炖汤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炖汤炖到肉和菜都熟了就好,汤和肉一起吃。而南方煲汤一定要小火煲很久,甚至一个下午的时间,要把所有精髓都炖到汤里,然后喝汤就好。排骨炖玉米,只吃玉米和喝汤,排骨基本扔掉了,那些排骨是柴骨,没营养了。

北方人把汤当作一道菜,而南方人把汤当滋补品。

馄饨

厦门有一种到处可见的小吃,就是扁食。好多当地人很喜欢吃这个,现在我也很喜欢吃。这个扁食的形状和北方的馄饨是一样的,但馅的做法和汤料却不同。北方的馄饨馅是剁碎的,据说扁食的馅是打(或者敲这个词更恰当)出来的。就是用刀背或者棒子把一整块肉一点点打成肉泥。

扁食的汤料只有葱花和类似白菜跟的东西。而馄饨的汤料是紫菜和虾皮。

炒青菜

南方炒青菜就是多放一些油,然后用大蒜(南方叫蒜头)炸锅,把青菜放油里来会翻炒几下就可以。而北方一般都放一些肉。

另外有一些菜和我们的做法也不一样,比如菜花和包菜都可以和鸡蛋一起炒,而北方只炒肉。

北方做粥通常都是大米粥(南方叫稀饭),也会放一些绿豆或红豆就叫绿豆粥或红豆粥。但南方做粥的方式就多了,而且他们很少只做稀饭,多数都会做咸稀饭或者是甜的。可以用各种材料做,比如最常见的就是皮蛋瘦肉粥,还有鱼肉粥、蟹肉粥、排骨粥等等咸稀饭。也可以用梨、苹果、菠萝等等水果做甜粥。

粽子

北方的粽子都是甜的,我们会沾着白糖吃。也有放一些红枣、豆沙、枣泥等等材料,无论放什么味道都离不开甜的。而南方的粽子大部分是咸的,而且油非常大。

南方人喝茶很讲究,他们是真正的品茶。他们讲究喝茶要喝清明刚过时采的茶。。而且几乎每家都有泡茶的茶具,学名我都不清楚,只按我的想法说吧。装脏水的茶盘,泡茶的茶壶,滤茶的茶壶和几个配套的茶盅(这个应该没叫错),他们讲究的是茶道,泡茶的步骤都有次序。

而北方人喝茶很简单,把茶叶放在杯子里,然后倒入开水泡开就可以喝了,这也看出北方人豪爽的性格。

南人的菜肴,多以精致细微见长,并格外讲究情致,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料讲究。也许是因为南方山水清秀、色彩丰富的缘故,南人的美学理念也多以柔和淡雅见长。南方的菜肴自然也打上这鲜明的地域烙印,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盛放的器具花色、菜盘的细节装饰,当然也包括就餐的环境,格外讲究,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如今国内各大城市内稍有档次的中餐馆,大多装潢都是南方风格,便是明证。就烹饪方法来讲,无论是烤、是焖、是蒸、是炖,还是炙、是熘、是炒、是拌,南人都有一套繁杂而讲究的程序,追求的是个鲜、嫩、香、滑,以求满足味蕾的各类微妙体验。

北人的菜肴,则以色艳味重取胜,最大特点就是就地取材,讲究火候。北方作菜的原料没有南方的种类丰富,也没有太多花样,可便是极其普通的东西,北方的厨师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

南北春节饮食文化有什么差异

南北春节饮食文化有什么差异 南北春节饮食文化差异一: 春节的前一天称为除夕,古称“岁除”或“逐除”。除夕的饮食习俗,北方和南方不尽相同。北方人以饺子为美味,有水饺、蒸饺等,在出席子时食用,取“更岁交子”的意思。为讨吉利,有的饺 子中放些糖块,意味来年生活甜美;有的在饺子里放一枚“制钱”, 吃到有制钱的饺子,一位着财运亨通。 在南方,人们以松糕、年糕、元宵、粽子以及肉、鱼、菜为美味。除夕多吃年糕和元宵。元宵也叫“团子”、“圆子”即汤圆,取 “全家团圆”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产和生活“年年高” 之意。 吃年夜饭之前,旧时一般还先要祭祖,将食物分出少许,献给祖先,以示纪念。午夜钟声一响,辞岁礼开始,全家向祖先灵位行礼 致敬,子女依长幼序向长辈行礼辞岁。小辈可从长辈那里收到“压 岁钱”即“押崇钱”,寓意镇压“邪崇”。 南北春节饮食文化差异二: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相互祝福。早餐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等,几乎全国各地都要吃年糕,“黏”字与“年”字谐音,而“年”字本来是谷物成熟的意思,吃黏糕寓意一年收成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高。现在已通称年糕了。吃罢早饭,人们穿上新装,到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家去拜年,预祝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每家都会以瓜子、花生、糖果等零食招待客人。这一天,人们吃的 大多是节前准备好的食物,即取其“有余”之意。北方大多吃馒头,南方还是以米为主。 南北春节饮食文化差异三: 南方:

年夜饭,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是很重要的事情,在外地工作者,无论远近,过年都会尽量赶回家和家人团圆。年夜饭是很讲究的,南 方年夜饭一般不吃饺子,有些地方吃年糕;在福建,有些地区,人们 吃“玉角”(或是芋角)代替饺子,玉角和饺子异曲同工,不过不是 用面粉做皮,而是用木薯粉或者地瓜粉,或者木薯粉与地瓜粉合用,用来代替以前祖先南迁过年时没有包饺子的面粉,现在有的地方叫 又叫地瓜包;而江浙一带,饭桌上通常会有扣肉,有些地方,大年三 十晚上,人们会炒瓜子,而在平时是不能晚上炒瓜子的。通常年夜 饭鸡、鸭、鹅是少不了的,还会有鱿鱼韭菜,表示长长久久、年年 有鱼;还会有红萝卜和辣椒,表示生活红红火火…… 北方: 不论佛堂规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数量,自然是随着佛堂的规模而异的。供品最丰富者为“九堂”,即9类供品,综合起来有:猪头、雄鸡、羊肉、馒头、 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 此外供桌前还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燃蜡点香,俗称“起香”。从此时 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 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 的“粘粘糕”谐音而来。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具有代 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 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 线穿元宝。 北方地区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 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南北方饮食差异

南北方饮食差异 NO.1精细与粗犷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NO.2小而精与大而少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NO.3喝汤先与后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NO.4豪饮与细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NO.5南碾米来北抹面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NO.6葱与蒜 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 NO.7腌菜各不同 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 NO.8鸡和鸭 北方人多喜欢吃鸡,南方人多喜欢吃鸭,这是由于南方水多,出产鸭类多,而北方陆地饲养鸡类容易,不过北京烤鸭似乎是个另类。 NO.9咸与淡

中美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 英语论文

淮阴工学院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英语任课老师:余洪虹 姓名: 植云 班级: 艺术1093 学号: 1092202325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摘要: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以食表意,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而美国的饮食则是吃什么就是什么。在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今天,美国文化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中华饮食文化的优点也要继承,本文着重从中美饮食文化进行比较,从而用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中西方饮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国饮食,美国饮食,文化差异 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因此饮食文化也比较丰富,它也是祖国丰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都是以大杂居为主,远古时期以部落为单位,后来一直演变,直到现代社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团团圆圆一直是中国人的愿望,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一家人都是吃一桌菜,并且大多数家庭是以圆桌为主,一家人围在一起,表示家人和和睦睦、团团圆圆。中国人的饮食很讲究色、香、味原则,三者缺一不可,为使食物色美,通常是在青、绿、红、黄、白、黑、酱等色中取三至五色调配,也就是选用适当的荤素菜料,包括一种主料和二、三种不同颜色的配料,使用适当的烹法与调味,就能使得菜色美观。食物香喷,可以激发食欲,其方法即为加入适当的香料,如葱、姜、蒜、辣、酒、八角、桂皮、胡椒、麻油、香菇等,使烹煮的食物气味芬芳。烹调各种食物时,必须注重鲜味与原味的保留,尽量去除腥膻味;譬如烹调海鲜时,中国人则爱用葱姜。因此适量的使用如酱油、糖、醋、香料等各种调味品,可以使得嗜浓味者不觉其淡,嗜淡味者不嫌其浓,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人口稠密,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因为主食的单一性,所以,只有在菜上面花功夫,因此,中国的菜大都比较注重口味,

南北饮食差异

南方与北方差异之饮食篇 一、总体差异 【南米北面】 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南甜北咸】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人形成爱吃咸食的习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口重”。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地区,而在我国古代没有甜菜,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二、不同角度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喝自酿的杨梅烧酒。 三、南北方食物差异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 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西南北饮食文化2008-12-04 17:48 分类: 文化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宽广,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自走入高中校们,我们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到身边的文化与地理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了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后,这让我们想更进一步的探究由地域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诱人的文化------吃,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其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各个地区别具风格。下面我们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南西北饮食文化 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 (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发展也很快。 早在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人们能较为方便地煮、调拌和收藏食物,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十二鼎食"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炖、炒、煎、煮、酱、腊、炙等烹调方法,并外传到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都代表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又相当丰富。 (2)、我国的饮食结构复杂多样,以五谷为主食者为最多。 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 (3)、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各样 烹、妙、煮、炸、煎、涮、炖等,加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使我国的饮食和菜肴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这是西方型饮食所不能比的。 二、各具特色的东西南北饮食文化: 下面我们以南方的海南,东部的上海,西部的新疆,东北的哈尔滨为例进行介绍: 1、独具风格的海南饮食:

中国南北方饮食特点

谈起中国的饮食,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几夜都谈不完。中国的饮食世界闻名。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饮食各有千秋,美味佳肴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最为著名的当属中国八大菜系,即:广东菜、湖南菜、福建菜、四川菜、江苏菜、浙江菜、山东菜和安徽菜。 广东菜:菜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讲究鲜、嫩、爽、滑,调味有五滋(香、松、臭、肥、浓)和六味(酸、苦、甜、咸、辣、鲜),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 湖南菜:特点为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鲜香、酸辣、软嫩,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 福建菜:其特点是色调美观,以滋味清鲜著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 四川菜: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另外还有鲜姜。菜肴以辣、酸、麻而脍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在辣、咸、甜、麻、酸五味的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互相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 江苏菜:其特点是浓中带淡,咸香酥烂,原汤原汁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煨、炒而著称。江苏菜配色和谐,清淡适口,刀功精细,醇厚入味。 浙江菜: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虾,是著名的旅游风景胜地。那里山光水色,烹调出的菜犹如风景一般,使人不忍下筷。烹调的技法擅长炒、炸、烩、溜、蒸和烧。 山东菜: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山东菜非常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山东菜擅长爆、烧、炸、炒。 安徽菜:其特点为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其烹制方法擅长烧、焖、炖。此外,中国各地的各色小吃种类繁多,不计其数。每到一处都会使你流连忘返,品尝之后令你意犹未尽。 除饭店烹制的菜肴外,百姓人家自制的菜肴也五花八门。中国的北方人做菜喜爱多放些盐,菜色较浓重;而南方人喜爱清淡,好甜食,菜色浅,盐量少。中国的一些其他地区,如:湖南和四川省,那里的菜偏酸、麻、辣。吃猪肉在中国很普遍,但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喜爱吃海产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文化和宗教的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只吃羊肉和牛肉。中国北方人多以面食为主食,如:馒头、饺子、面条、包子、烙饼、玉米饼、油条等;而南方人多以米类为主食,如:大米、小米、黄米、紫米、糯米等。 Translation: One could go on and on about the culinary delights of China. China's great food has earned world wide recognition. With its dive rse landscape and dense population, you don't have to go far before finding completely different cuisines. Chinese gastronomic delights run the gamut of the taste spectrum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taste them all. The bestknown regional cuisines come from 8 provinces in China: Canton, Hunan, Fujian, Sichuan, Jiangsu, Zhejiang, Shandong and Anhui.

饮食与文化

饮食与文化 ———浅析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与原因 1文化概述 饮食与文化即为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源远流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2文化特点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可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风味多样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注重情趣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食医结合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南北饮食文化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不过挺奇葩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主食来看,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以水田为主,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南北饮食的差异 ,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从地域差异看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宽广,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自走入高中校们,我们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到身边的文化与地理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后,这让我们想更进一步的探究由地域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诱人的文化------吃, 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 其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各个地区别具风格。下面我们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 (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 发展也很快。 早在十万年前, 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 人们能较为方便地煮、调拌和收藏食物, 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 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 十二鼎食" 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炖、炒、煎、煮、酱、腊、炙等烹调方法, 并外传到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 都代表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又相当丰富。 (2)、我国的饮食结构复杂多样, 以五谷为主食者为最多。 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 (3)、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各式各样 烹、妙、煮、炸、煎、涮、炖等, 加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 使我国的饮食和菜肴花样繁多, 色香味俱全。这是西方型饮食所不能比的。 二、各具特色的东西南北饮食文化: 下面我们以南方的海南,东部的上海,西部的新疆,东北的哈尔滨为例进行介绍: 1、独具风格的海南饮食: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中日文化有着很深厚的渊源,饮食文化作为中国基本的文化,对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影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从唐朝开始,日本就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交流活动,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筷子的使用也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连日本的岁时食俗、调味方法都与中国节俗的传播分不开。 日本人不太重视饮食。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认为谈及饮食是低下、污秽的,在日本的神话中,有关饮食的部分很多都与身体部位有关,从千年前更产生了“女体盛”这一典型男尊女卑的餐宴形式,至今依然在京都、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高级会所出现,所以日本人从深植于根的文化中认为过多的关注饮食是不洁的。加之在中国思想传入日本时,也接受了孟子关于“君子远庖厨”的思想,使得饮食中男女性别差异的味道更加浓郁。 而中国对于饮食却是有着很深的执着。有这么一句口头禅“君子为腹不为目”,中国的菜肴每一顿都是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烹调的,特别是在宴客的时候,菜色更是体现主人家境和身份的一大象征。在节日之中,传统食物的准备有时比传统庆祝活动更为人所注意,没有特定食物的节庆是不能展现出气氛的。比如端午节,在划龙舟之余,分粽子是绝对免不了的,即使是在大学里生活的学生,没有留意龙舟比赛,也会购买粽子“应节”。其他节日也有相应的食品。这与日本人在节庆期间更多的关注庆典的活动举行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为了更好的发展饮食文化,还特意举办很多不同的比赛,在菜色有地方特色的区域还有专属的菜系名称,如粤菜、川菜、上海菜系等八大菜系。还有“食在广州,味在四川”等俗语。 中日在烹调菜肴时所用的食材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已陆地居多,而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围海而生的国家,中国的海岸线虽然很长,在近海的地区也会有大量的海洋类菜式,但是烹调上也与日本有着根本的差异。处于亚洲的人们,或者比较关注中日文化的西方人基本上都能很轻易的分清何种食物是属于中方的,而何种属于日方。而且能随口就说出日本的一些传统食物,比如寿司、拉面等。 中国的主食是谷物,北方为面、饭等大米、小麦加工出的食物,而南方为米饭。菜肴的原材料也多为陆生的动植物,也有江海湖泊的鱼类。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人每年平均食用鱼类约十几公斤,这个数字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南北差异很大。 在日本,菜肴的原材料多为大米、鱼介、海藻类,与中国的差异非常大。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吃掉70公斤左右的鱼类。为了保持调制鱼类食品时,鲜味不会流失,日本人更多的使用冷菜,也就是说,日本以生、冷、清淡的饮食品味为主。这与中国强调的食物必须煮熟才能吃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有着深深的冲突。因此,对于烹调的过程中日也是有所不同的,为了保持食物的原味,日本人喜欢就地取材,在获得新鲜的鱼介之后尽量不加工,仅蘸佐料直接食用,对于一些必须以火烹煮的食物才采用热食的方式,比如说拉面。所以习惯了冰鲜、风干食品,和炒、炸、焖等十几种复杂烹饪方法调制食物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难以习惯日本的生冷食物的。 如果说中国重视的是食物本身,日本重视的就是盛载食物的餐具,对味觉和视觉的不同追求,造就了中日不同的饮食文化。很明显的,中国人虽然注意到放置食物的器皿对食欲有影响,在评价一道菜时也会用“色、香、味”来作为标准,烹饪理论上还有“五色、五味”等的说法,但主要评分点还是在食物本身上。而日本则

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

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 巴克尔说:有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这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地形。除此之外,长期性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沉淀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民国大学者刘申叔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精明。 北方人的主食是高粱、大豆与白面,所以培育出了北方人魁伟与刚健的体魄,同时,这些作物的耕作需要人们之间的协作,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与政治意识就突出出来了。 而南方人以稻米为主食,所以有着灵巧的心性,同时,“水稻栽培往往促进分散的离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乔伊斯·怀特语),所以南方人散淡的漠视政治的个性就较为突出。 从相貌上看,北人长南相或南人长北相者为佳。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下面林语堂的这段话,是比较能抓住南北人文差异特点的:“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喜欢吃大葱,爱开玩笑。他们是自然之子。从各方面来讲更像蒙古人,与上海浙江一带人相比则更为保守,他们没有失掉自己种族的活力。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王国。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东南边疆,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画卷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 那时,中国北方被野蛮部落所侵犯。”感觉中,北方文化像高山一样崇高、庄严、敦厚、朴实、壮阔,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样灵秀、柔情、细腻、飘逸、梦幻。这实际上是同一文化的两种异质,就像一个英伟豪爽的大丈夫和一个温婉美丽的柔女子,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家庭。若以区域文化详细划分中国文化的话,可以划分出很多,主要类型有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关东文化、荆楚文化、草原文化、岭南文化、青藏文化、巴蜀文化、滇云文化、西域文化、台湾文化等。 文明起源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大家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周怡人力122 05号 摘要: 研究南水文化的差异,会有很多深刻的东西提供给我们。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课题,内涵极为深广。它可以包括许多分支,如南北艺术、建筑、服饰、风俗、饮食,文学、性格、方言,商业等等差异。本文着重从饮食方面对南北差异作一管窥。 关键字:南北方,饮食文化 前言: 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 其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各个地区别具风格。本文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正文: 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 (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 发展也很快 早在十万年前, 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 人们能较为方便地煮、调拌和收藏食物, 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 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 十二鼎食" 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炖、炒、煎、煮、酱、腊、炙等烹调方法, 并外传

到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 都代表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又相当丰富。 (2)饮食结构复杂多样, 以五谷为主食者为多 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 (3)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多样 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有烹、妙、煮、炸、煎、涮、炖等,加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使烹饪方式花样繁多。 二、南北饮食差异对比: (1)菜系精细与粗犷 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2)菜量小而精与大而少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3)喝汤先与后 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

南北饮食文化异同举例

南北饮食文化异同举例 大同烧麦亦称稍梅,为宴席主食。因出笼时状如梅朵而得名。边口多褶雪白,透过薄面皮可看到里边的肉馅,令人食欲大增。举例 )" TITLE="南北饮食文化异同( 举例 )" /> 小米产于广灵县,具有色泽金黄、颗粒均匀、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在中国北方享有盛誉。经化验,东方亮小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微量元素,对肝病、心脏病、贫血等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举例 )" TITLE="南北饮食文化异同( 举例 )" /> 大同黄花亦称金针菜,既可供观赏,也可作蔬菜。大同黄花色泽金黄,个体肥硕,油大脆嫩,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6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成份,具有健胃、利尿、安神、生津等药用功能。大同黄花除少量在国内销售外,大部分销往国外。举例 )" TITLE="南北饮食文化异同( 举例 )" /> 大同羊杂即羊下水,是以羊的头、蹄、心、肝、肠、肺、血等原料烹调制成的地方小吃,亦称羊杂烩汤。羊杂烩汤里加山药粉条,煮好后,红白相间,热气腾腾,油而不腻,令人垂涎欲滴,是一道暖胃驱寒的保健佳肴。举例 )" TITLE="南北饮食文化异同( 举例 )" /> 浑源凉粉用土豆淀粉加工制作,同时每个凉粉摊上都有三罐,即:醋、葱

盐、辣椒油。还可以酌情增加当地特产豆腐干、莲花豆、熏鸡蛋等。清泠泠的凉粉、红通通的辣椒油、炸得金黄酥脆的莲花豆,切成菱形嚼起来特别筋斗的豆腐干,看上去就是色香味俱佳,禁不住让人胃口大开。特有莲花豆、豆腐干和辣椒油。莲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干嚼得过瘾,而辣椒油则口感香辣,不同于其他辣椒的干辣。举例 )" TITLE="南北饮食文化异同( 举例 )" /> 莜面学名莜麦,禾本科,燕麦属。莜面是莜麦经过淘洗、晒凉、炒熟,磨制而成的。莜面的吃法很多,有推窝窝、搓个卷、推创渣、搓鱼儿等等。可热吃,可凉拌。热吃加羊肉臊子、蘑菇豆腐汤,香味扑鼻,美不可言;冷拌用烧茄子、黄瓜丝,再配以炝辣椒油,红绿相间,清香可口。举例 )" TITLE="南北饮食文化异同( 举例 )" /> 大同刀削面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熟练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一百多刀,每条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举例 )" TITLE="南北饮食文化异同( 举例 )" /> 阳高杏脯阳高山区所产的杏十分有名,个大、味甜、核小、色鲜,以优质杏为原料而成的杏脯自与别处不同。杏脯作法不是很复杂,将杏去核、晒干后,就可以制成杏脯。杏脯又可分为黄杏脯和青杏脯两种,尤以黄杏脯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 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蕴藏着我国先人留下的许多宝贵遗产。 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先人就 提出“民以食为天” ,在多方探讨食品原料的同时,也在关注食品的滋味及其营养价值,力 求做到尽善尽美。 同时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不但将自己的名特 食品源源不断的传到海外, 也从周边国家引进了一些新的食物品种和饮食方法, 从而为丰富 多彩的中华美食锦上添花。 从先秦到现在随着朝代的更替, 中国的饮食情况也发生着翻天覆 地的变化。 关键词 :变化; 交流; 饮食; 、, 、- 前言: 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几乎都有不同规模、不同风味的中餐馆,生意也都分外红火。 “吃在中国” 已成为天下人的共识,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但中国饮食的发展史却鲜为人 知,这篇文章正是探讨中国饮食历史, 帮助人们了解中国饮食的发展历史。 从先秦到写到民 国,随着阅读的深入,会将您带入一个伴随着时代变迁的,异彩纷呈的“吃的世界”里。 正文: (一)、先秦 先秦是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仅从炎、 黄二帝 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也近三千年之久。 其中 主要分为:炎黄时期、尧舜禹时期、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1、炎黄时期 当时的社会已有相当多的人口, 为了维持生 计, 身为部落首领的炎帝尝遍百草并创制了 耒、耜、犁、镰等农具,还教会了部民们因地制宜种植植物。炎帝也因此被称为“神农氏” 与此同时另一个部落的首领皇帝也基于同样的原因, 在教其部落成员驯养家禽、 家畜种植五 在炎黄时期,人们的主要肉类食品是猪、羊、鱼,粮食是粟、稻,蔬菜是白菜、芥菜和 油菜,水果是桃、李、梨,而饮料,除了白开水便是茶。具体吃法,不外乎烤、煮、蒸三种。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油和盐。人们不仅懂得了“烹” ,还知道了“调” ,使饮食摆脱 了蒙昧而走向光明,人们进入了烹调时代。 2、尧舜禹时期 在这个时期, 中国古代国家已经形成。 舜在位期间发生了一次特大水患, 严重地威胁着 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了水灾, 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 并引 导炎黄子孙一改过去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走上了以农为本的道路。 在饮食方面,尧舜禹时期和炎黄时期相比,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以下几点: ① 在烹饪时完全摈弃了以往的烧石烤法,而普遍采用了煮蒸方式。因为此时制陶业已 十分发达,陶 制品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② 碎石工具已经出现。如:杵臼、石棒、石盘。它们可以将粮食脱皮,尔后再捣碎或 砸碎,吃起来 更方便些。 ③ 出现了素食。但此时素食只是供奴隶食用的粗劣食品。 ④ 诞生了“五味调羹” 。“羹”即菜汤,最早的羹是黄帝首创的“大羹” 。而“五味调 羹”,则 论吃的历史 学院及专业 : ********** 班级: ******** 学号 : ********** 姓名: ***

关于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高子乔、刘家璇、雷洋、彭孟晨、杨雪洁、杜艳指导教师:毛志宏时间:2015/11 地点:全国各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饮食文化已成为华夏文明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南北纬度差距大,横跨温带、亚热带、热带这三大温度带,也正是由于南北温度、环境及气候差异巨大,使得我国南北方饮食习惯出现了显著的差异。 一、调查背景 由于大一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从小到大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迥然不同。乍然来到一个饮食体系完全不同的地点,自然会产生诸多不适。例如:在军训开始的前几天,每个连队都有着为数不少的病号连成员,这便是因为许多来自南方的同学,由于不适应北方的环境和饮食而出现了水土不服等不适的情况。更有甚者,连续数天食不下咽,体重骤降。 二、调查情况简介 1.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余人 2.调查目的: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对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影响,以便于为学校食 堂的菜品合理化提出更好的建议 3.调查方法和手段:通过制作网络问卷并将其发至朋友圈获得数据以达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1.南北方饮食总体差异 【南米北面】 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南甜北咸】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人形成爱吃咸食的习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口重”。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地区,而在我国古代没有甜菜,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2.南方主要菜系及形成原因 粤菜 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一向得天独厚。粤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滋六味。有“食在广州”的美誉。代表品种有:广州文昌鸡、龙虎斗、白灼虾、烤乳猪、香芋扣肉、黄埔炒蛋、炖禾虫、狗肉煲、五彩炒蛇丝等。 徽菜 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例如在安徽省绩溪县,民间宴席中,县城有六大盘、十碗细点四,岭北有吃四盘、一品锅,岭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其特点,一是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三是娴于烧炖,浓淡相宜。除爆、炒、熘、炸、

南北方饮食文化存在的差异

我们必须承认,南北饮食文化虽各有千秋,但两者之间却是严重不对等的。从某种程度上讲,饮食领域是“南风”压到了“北风”。譬如中国八大菜系中,南边独占其六,或如川菜、湘菜、粤菜、淮扬菜等,无不是火遍大江南北,东西通吃,但北方菜系的京菜和鲁菜,不但名气较弱,而且在南方也一直打不开市场。究其原因,北方饮食的谱系主要是围绕“吃饱”展开的,而南方饮食谱系则是围绕“吃好”展开的。这是两种不同层次,也是两种不同境界。因此,“南食北渐”正如当年“南戏北迁”一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在民间,南北双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饮食喜好和传统习惯,但南人钟情的火锅、海鲜、糕点,已经堂而皇之走入北方城市的腹地,正悄然改变着北方的饮食习惯,而北方喜欢的面条、烤鸭、馒头,却是独守一隅,正被边缘化,甚至已经黯然退出城市饮食文化的争战。 然而,除却南北饮食文化的强烈不对等外,就“会吃”的角度,南人与北人,则各有各自的理念,各有各自的绝招。 南人的菜肴,多以精致细微见长,并格外讲究情致,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料讲究。也许是因为南方山水清秀、色彩丰富的缘故,南人的美学理念也多以柔和淡雅见长。南方的菜肴自然也打上这鲜明的地域烙印,

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盛放的器具花色、菜盘的细节装饰,当然也包括就餐的环境,格外讲究,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如今国内各大城市内稍有档次的中餐馆,大多装潢都是南方风格,便是明证。就烹饪方法来讲,无论是烤、是焖、是蒸、是炖,还是炙、是熘、是炒、是拌,南人都有一套繁杂而讲究的程序,追求的是个鲜、嫩、香、滑,以求满足味蕾的各类微妙体验。 北人的菜肴,则以色艳味重取胜,最大特点就是就地取材,讲究火候。北方作菜的原料没有南方的种类丰富,也没有太多花样,可便是极其普通的东西,北方的厨师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譬如说兰州有名的烤羊头,先将羊头煮得半熟,然后一刀剁成两半,刷上一层羊油,再放在烤炉上用急火烧烤。烤羊头的整个工序很是复杂,共计要刷油九次,刷酱油两次、醋两次、孜然两次,辣椒油三次,洒茴香粉一次、胡椒粉一次、芝麻一次,加葱花一次,香菜末一次,加洋葱末一次。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大功告成。整个羊头呈紫黑色,虽不是很好看,但香味却格外诱人,入得口来,感觉更好:羊眼脆而多汁,羊脑软嫩香滑如豆腐,羊脸肉吃起来更是有北极贝的味道,便是那有点糊黑的羊皮,嚼起来也别有一番味道。若再佐以大蒜,冰啤,那感觉更是爽到家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