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27T10:06:39.1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作者:陈蕖

[导读]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中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武汉市江夏区供电公司优质服务调度指挥中心 430200)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中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配网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我国配网自动化技术运用的发展现状;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作以及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自动化技术;

0引言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电力企业要完成国家相关的要求外,还要积极的面对市场,加强对市场的保护和培育,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这对电力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及长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如何扩大电力企业产品的销售,带动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是极为迫切的问题。而配电网络直接与消费者相连,其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千家万户用电的安全,所以配电网络需要不断的提高其自动化水平,从而有效的应对电网突发性故障,使电网保持稳定的运行。

1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

1.1发展现状

配电网自动化是对配电网上的设备进行远方实时监视、协调及控制的集成系统,而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则是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上的应用[1]。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方面还较为滞后,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也还有待提升。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是一项将多个科学技术集一身具有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的出现为电网系统事业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道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能够非常可靠的将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使得电力系统能够非常稳定的运转,同时也将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提高了,社会效益因为这一技术的运用也上升了不少。因此,为了电力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转,供电企业必须做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要依据该系统运转的工作,然后再进行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1.2 配电网自动化的作用

目前,我国配电网的供电方式受到电源位置、负荷分布的限制,以及经济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大体上可分为环网式、放射式和网格式三大类,这几种供电方式难以满足国家《电力法》要求供电可靠性达到 99.96%的要求,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成为了顺应发展趋势之举。具体来说,配电网自动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 降低运行成本

过去,为保证重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多采用由变电站直接向用户双路或多路供电、互为备用的做法,这种方法因需要的线路较多而增加了运行成本,投资较大,且设备利用率低,常会出现线路空闲的状况[2]。电力自动化输配运行系统运用现代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对电力系统的电网线路、设备、电力输配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强化,减少电力系统故障发生,且能有效解决发生的故障,强化电力输配的环境,得以实现减少电力能源不必要的损耗。

1.2.2实时全程检测进行远程控制。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能够有效检测电力输配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来实现对不同电力输配元件的遥控操作。

1.2.3 改善供电质量

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可以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改善供电质量。具体来说,首先是可以优化无功潮流,减少线损,防止因过负荷产生的供电质量下降;其次,可以减少供电和维修工作中所需的人工参与;最后,还可以对配电网的负荷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为电网的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3]。另外,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还可以有效防止窃电等不文明现象的滋生。

2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在对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时,需要对开关设计和材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原因为:此项技术在开关方面具有较高操作性要求,能够进行电网的有效管控;构成材料应该根据不同环境、气候,具有较强抗腐蚀性,以此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并实现电能正常供应[4]。基于此,对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2.1.1软件可维护性的提升

国民经济的发展背景下,电力需求随之不断提升,使配电路呈现较大负荷变化特点,并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电力系统中配网维护难度。对此,配网自动化的建设过程,需要在拥有较强可维护性的基础上进行,以此保证技术软件的选择更加合理。通常情况下,在对配网自动化的技术软件进行选择时,确保其具有可维护性特点,除了可以促进维护工作有序进行,还能够延长系统整体寿命。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当进行日常经营时,需要对此项技术设备予以定期检查,并做好相关维护工作,加强当前配网自动化技术相关研究,保证先进设备得到有效运用,进而提升整体功能质量。

2.1.2对配网资源进行有效应用

配网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应用,是衡量配网自动化技术实际情况情况的重要标准,最有效检验形式为电网运行情况的观察。在此基础上,对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时,需要全面提升数据传输质量和速度,在用户接收信息后,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资源合理应用,在保证信息数据得到有效传输的同时,以最短时间内掌握故障发生位置,以便于采取相关管理措施进行调整,使系统得到快速修复,进而减少经济损失。在系统整个运行过程,配网自动化技术主要功能为资源科学配置。

2.1.3配网可行性的优化

在对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是将现有配网作为基础,以此提高配网性能,确保配网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特点,从而为配网设备技术奠定基础,以发挥自动化技术重要作用,不仅表现在网架设备稳定性、线路科学布局、配网电源方面,而且还包括加大智能

10kV配网规划及配网自动化实施方案

10kV配网规划及配网自动化实施方案 【摘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配网一次系统进行扩容、改造已势在必行。介绍了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规划的思路,基本原则,以及实施方案。 【关键词】配电网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 1 引言 随着生产的发展与城市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对供电质量与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配网的建设滞后于电网负荷的发展。不但没有自动化规划和建设,即使是配网网架规划和建设也大大滞后。配网运行管理的经济性与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配网一次系统进行扩容、改造,提高配网水平,实现配网自动化,必须要进行网络设计和规划,进行合理的建造。加快配网网架规划及配网自动化建设,既能提高配网可靠性和运行效益,同时提高故障情况下快速反应能力以及配网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 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模式 10KV配电网络是电力企业输配电网络的最主的末端线路。由于它直接和用户联系,因此配网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电力企业的经营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用户服务质量、管理效率及设备利用率等。且配网的覆盖面广量大,配网的运行管理在电力企业的经济技术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早期的许多建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没有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投入产出比不高。 目前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有3种模式。第一种为可以检查出,隔离故障,实现对非故障去供电功能的就地控制的自动化模式,该模式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和缩小故障区域。第二种模式是集中通信的配网自动化。该模式在线路发生故障时,现场监控终端即可收集到故障信息并集中至监控中心,通过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分析判断出故障段,然后再由监控中心发出一系列的分合闸指令来对故障进行处理。最后一种为集合配电自动管理系统的配网自动化。通过集成DA与DMS以及其他多种系统,延伸DA与DMS系统的功能。 3 10 kV配网的规划 解决目前配电网存在的问题,梳理配电网的网架结构,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各项指标,应侧重完善和优化网架结构,上级电网的协调配合,提高复合转供能力。10kv配网供电范围小,线路回路多,布线工作量大且繁琐。不确定因素多,所以只进行5年的近期规划。 对配网进行规划,着重点应考虑高压电源容量是否充足,布点是否合理,待

541032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

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541032)教学大纲 01.教学单位:软件学院 02.课程编号:541032 03.课程名称: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 04.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animati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05.课程学时: 32学时,其中含实验0学时 06.课程学分: 2学分 07.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 08.课程性质:选修 09.开课学期:第6学期 10.面向专业:软件工程 11.选用教材 1、侯鹏志等,《3ds Max 201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2、杨丽等,《城市仿真建模工具:Creator软件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 3、王孝平等,《Vega Prime实时三维虚拟现实开发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主要参考书 1、鲍虎军等,《计算机动画的算法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2、Robert Bridson,《Fluid Simulation for Computer Graphics》,A K Peters,2007. 13.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课程目的:主要讲授利用三维建模软件3ds Max 2010和Multigen Creator 3.0进行三维物体和场景建模的基本方法,利用实时视景仿真软件Multigen Vega Prime提供的Lynx Prime软件和Vega API进行视景仿真的基本方法。 课程任务:一、掌握利用3ds Max创建三维模型的方法 二、掌握利用Multigen Creator 创建三维模型及生成地形的方法 三、掌握利用Multigen Vega Prime进行实时视景仿真的方法。

浅析配网自动化技术问题 周赛

浅析配网自动化技术问题周赛 发表时间:2018-05-02T09:36:12.4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作者:周赛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互联网技术逐渐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北海供电局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互联网技术逐渐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配网自动化在电网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电网建设实践证明,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提升、电网运行效率提升、电力企业成本降低等都有极大的贡献。 关键字:配网自动化;问题;措施 一、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 我国当前的电网建设资金投入主要在设施建设和管理上,而对技术提升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因此导致许多地区的配网自动化设备、技术等都相对较为落后,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大生产对高质量电力的需求。目前,我国城网供电一般采用辐射型单端供电及手拉手供电,而且架空线路较多,极容易受到外界条件(自然条件、人为条件)的影响,出现频繁的断路现象,影响到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能够实现对电网运行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控制,有效减少故障区域及停电时间。我国电网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各地区配网自动化程度不平衡,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设备老化、线路破损率高、超负荷运载等现象非常严重,线路出现故障后仍靠人工方式进行检修,给用电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在建设电网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阻碍电网发展的现实性问题。 二、配网自动化技术简述 配网自动化技术,即改变传统人工操作和管理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通过可靠参数对电网运行状况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在配网发生故障时利用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做出及时、可靠的判断,对故障点进行定位、故障类型分析,最大限度上缩短故障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属于一项难度高、周期长、系统性强、成本高的工程。配网自动化水平的提升需要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电力市场需求等因素做出选择。 三、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际生产脱节 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即将各种检测、控制技术进行整合和分模块处理,综合信息管理、网络通讯、定位处理、数据分析处理等多种功能,其对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的程度是无法估量的。但是,在是实际生产中,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并没有考虑企业发展情况、当地电力市场环境、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配网状况监测控制功能也不能实现,即系统设计与生产脱节,影响了电力系统供电安全与可靠性。 (二)自动化技术硬件与软件系统不相匹配 由于配网自动化系统涉及到大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因此对软件和硬件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硬件环节较为薄弱,就会使得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延长故障定位和处理的时间,故障停电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用户的用电体验,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三)配网数据分析精度不够 拓扑功能(拓扑动态着色、动态电源分析等功能)是自动化系统中较为基础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潮流分析、负荷预测、网络高仿真等高级数据分析的结果精度不够,导致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检测和控制等功能难以发挥实效。 (四)配网线路设备管理不到位 配网中新老设备共存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加大了管理难度。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往往需要对设备运行信息进行量化处理,新老设备的基本运行参数不一致会导致数据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影响自动化系统的有效性。而老旧设备隐患的存在本身就对电网运行构成威胁,如果不加以处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四、提升配网自动化技术措施 (一)完善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 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分析表明,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的功能仍较为单一,其对电力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非常有限,其在功能和系统架构上的缺陷不能满足当前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需求,配网中出现故障后可能会出现漏检的情况,威胁到电网运行安全。因此,要完善系统功能,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电子电路集成技术等先进科技,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建设运行高效、故障分析准确、成本控制可靠的自动化系统。同时,要加强自动化系统与供电设备、供电线路之间的联系,分析应用能够反应系统状态的参数并进行监测。 (二)软硬兼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系统硬件是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配网自动化系统应具备自动收集电力市场数据,特别是用户用电信息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能够掌握用户用电情况、区域内负荷变化情况,然后结合往年同期数据对比,分析出未来一段时间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电力营销策略;如果软硬件不能对系统获取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则相关应用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配网自动化技术也无法凸显其在提高供电可靠性上的优势。 (三)加强配网自动化系统日常运维工作 配网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因此,日常工作中要着重注意配网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检查,保证系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维护还包括对系统内部软件的修复和升级,以适应不同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环境,最大限度上发挥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 (四)加快研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中的新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配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数据的监控与处理上,综合型受控终端实现了对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配网中的受控终端较

电力系统仿真

如图所示为一无穷大功率供电的三相对称系统,短路发生前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假设a 相电流为)sin(i |0|0?αω-+=t (1-1) 式中, 2 22|0|m )'()'(L L R R U I m +++= ω,) '()'(arct an R R L L ++=ω? 假设t=0s 时刻,f 点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此时电路被分成俩个独立回路。由无限大电源供电的三相电路,其阻抗由原来的)'()'(L L j R R +++ω突然减小为L j R ω+。由于短路后的电路仍然是三相对称的,依据对称关系可以得到a 、b 、c 相短路全电流的表达式 []a T t m m m e I I t I ----+-+=)sin()sin()sin(i |0||0|a ?α?α?αω [ ] α ?α?α?αωT t m e I I t I - -----+--+=)120sin()120sin()120sin(i m |0||0|m b 。 。。 [ ] α ?α?αααωT t m m m c e I I t I - -+--++-++=)120sin()120sin()120sin(i |0||0|。 。。 式中, 2 2m )(L R U I m ω+= 为短路电流的稳态分量的幅值。 短路电流最大可能瞬时值称为短路电流的冲击值,以m i 表示。冲击电流主要用于检验电气设备和载流导体在短路电流下的受力是否超过容许值,即所谓的动稳定度。由此可得冲击电流的计算式为 m m 01.001 .0m )e 1(i I K I e I I im T T m m =+=+≈α α 式中,im K 称为冲击系数,即冲击电流值对于短路电流周期性分量幅值的倍数;αT 为时间常数。 短路电流的最大有效值m I 是以最大瞬时值发生的时刻(即发生短路经历约半个周期)为中心的短路电流有效值。在发生最大冲击电流的情况下,有 22 2m 2 1(21)1(m 2) -+= -+= im I im I im K K I I m 短路电流的最大有效值主要用于检验开关电器等设备切断短路电流的能力。 无穷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仿真模型构建 假设无穷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如图所示,在0.02s 时刻变压器低压母线发生三相短路故障,仿真其短路电流周期分量幅值和冲击电流的大小。线路参数为 ;km 17.0,km 4.0,5011Ω=Ω==r x km L 变压器额定容量A MW S N ?=20,电压 U s %=10.5,短路损耗KW P s 135=?,空载损耗KW P 220=?,空载电流I 0%=0.8,变比 11110=T K ,高低压绕组均为Y 形联结;并设供点电压为110KV 。其对应的Simulink 仿真

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的研究 梁峻玮

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的研究梁峻玮 发表时间:2019-09-11T14:03:21.7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梁峻玮[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电量的需求也逐渐呈上升趋势。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鼎湖供电局广东省肇庆市 52604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电量的需求也逐渐呈上升趋势。为了保证供电的质量,满足人们用电需求,就必须要对10 kV配网系统进行合理设计,提升系统运行质量与效率,做好自动化系统管理工作,进而减少故障出现,保证电网系统正常运行,提升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而促进电力行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理; 1 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概述 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结构主要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分别是配网测控段设备、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自动化子站系统。其中,配网测控段设备是配网自动化主站、子站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在实际运行中,主要通过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对其系统进行控制,而且还能及时发现电网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且在第一时间进行控制。除此之外,还具有故障识别与隔离功能。而自动化主站系统是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对其整个系统的运行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在数据存储、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该系统的功能也是十分齐全的。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对系统故障报警、重播、处理的顺序进行准确记录,为其故障处理提供了一定依据。再如,还可以对电网数据进行采集等。10 k V配网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子站主要是将相关数据输入到主站的通信处理器中,具有节省主站通道的作用。 2 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理的探究 2.1长线路故障定位 在对故障进行处理时,常会遇到一些长线路、偏远线路,相对来说,对这样的线路故障进行处理有很大难度。这就需安装故障指示器对其线路进行检测,为线路故障巡视提供极大便利性。为降低长线路故障的处理难度,可以合理地将故障定位主站、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结合起来,为其故障处理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可视化的故障定位方式,可以促使其故障处理工作顺利开展。但是要确保指示器的安装位置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故障指示器的功能。通常情况下,会将其安装在变电站线路分支的位置、出口的位置及主干线长线路分段处。而且每组有三只故障指示器,分别安装在不同位置,如图1所示,分别在图中的A、B、C位置上。 图1 故障指示 在实际的结合中,故障定位主站、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结合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故障指示器、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故障定位主站-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结合。其中,在故障指示器模式中,要在架空线路上安装指示器。这种模式需要相关巡检工作人员进行巡检,如果在巡检的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翻牌闪光的形式进行故障预警,在这一模式实施中,需要人工的参与,相对来说,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不是很高。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可以采用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结合的模式,相对于前一种模式而言,这种模式是不需要巡检人员的,主要是利用通信终端独特的功能,当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进行翻牌闪光报警。最后一种模式将故障定位主站加入其中,也是不需要巡检人员的,当故障发生时,不仅会翻牌报警,而且还能够将故障的具体信息传输到故障定位主站,这时相关管理人员就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对故障处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2解决集中控制故障的对策 在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整体与区域结合是其供电线路主要的布置形式,因此为了对其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也需要从这种形式为切入点,也就是要合理使用集中控制的措施,对其控制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在供电终端及时发现故障,还需要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增添检测功能、传输信息功能、分析功能,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还能够对故障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可以为其故障解决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提升故障解决的效率,提升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可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供电质量,满足人们用电需求。因此,必须要在电网相关设备上,合理安置故障检测器,进而应用其检测功能,随时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故障并解决。一旦出现故障,要根据故障产生的原因,对其电量负荷和具体传输路径、状态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将故障区和电网隔离,可有效防止故障影响扩大,防止对供电区域造成不良影响。 相对其它措施而言,集中控制对策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管理难度小、效果佳、不受分段影响的优势。应用该技术对故障进行处理,可提升故障解决的有效性,对电网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技术要求的条件是比较高的,需要以故障系统主站与通信终端为支撑,其投入资金是比较大的。因此,线路故障解决的对策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2.3科学规划配网自动化系统 为了促使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发生,就必须要对其自动化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可能提升系统的性能,发挥系统的优势,这样才能保证供电正常,同时也是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工厂生产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必须要提升对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视度。由于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实际设计与规划中,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而提升系统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尤其是要重点对供电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结合具体情况对配电网进行规划。另外,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所投入的资金进行衡量,要确保其成本在预期范围内,这也是提升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可行性的前提。此外,在具体规划中,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

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 发表时间:2017-10-26T12:41:49.0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作者:陈育峰[导读] 研究者对我国目前城市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根据现有的技术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指导。 (广东电网中山供电局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配点网络成为了支撑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之一,此时去探究城市电网的运行现状及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就成了具有前瞻性的话题。根据对我国目前城市电网运行现状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对我国目前城市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根据现有的技术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城市配电系统;安全性;可靠性 电力系统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城市的电网系统无法与现代化发展同步,那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甚至会被时代发展所淘汰。随着社会生活经济的深入发展,全市电力系统的要求逐渐提高,只有为城市电力系统提供超高的技术和钢尺量的供电设备才能够实现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发展。通过对目前全市电网系统的观察,可以明显的发现目前小中型的城市,在电力系统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若是不能给予这些问题充分的重视,那么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极有可能给城市的发展拖后腿。所以研究者根据对目前城市配网自动化系技术的探究,结合目前解决配电自动化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构建出更加适合目前城市发展的配电方式,希望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提供坚定的电力保障。 一、概述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 (一)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简介 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为城市配电网络提供技术支撑的你要基础设施,其中涵盖了电缆分配是负荷开关、小区配电室、开闭站和用户分界开关等。目前的城市电力系统中,由于每个小区有着不同的基础设施,所以,每个公司所采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也有着不一样的实施方案。但是每一个方案中都希望通过站内直流系统通信和保护管理机的有效连接来保证区域内通信的正常运行,由此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支撑。 (二)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功能 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涵盖内容广泛,因此该系统也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安全管理。报表生成与打印、信息处理、数据采集、事件顺序记录、画面编辑与显示等。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调度主站就相当于人脑,处在整个系统的核心位置,对整个系统起到一个支配、控制与监视的作用。因此对于调度主站的分析,就能够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对网络电力系统的有效监管来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良好。 在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往往采用双机热备用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与可靠。落实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其中的服务器就可以通过数据的切换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双机热备用系统能够保障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突发事件能够有着及时的防备。与此同时,权限管理功能的健全也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着重强调的功能,权限管理功能的运行也是为了更好的在遭遇突发事件之后,能够保证系统自身能够平稳的运行。配网自动化系统也能够通过WEB服务器,来获取更多的功能,如报表事项查询、静态数据、实时数据、曲线、图形等。 二、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目前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电力系统成了各个行业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在某些行业领域,对电力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因此城市配电自动化技术也成为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对我国现存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观察,可以明显的发现,各大城市的电网自动化技术无法达到统一的水准,并且各个区域之间的电网系统也很难实现互相的信息共享,问题也要舍得更多的电网系统资源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了浪费的现象。与此同时,也限制了我国城市电力系统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目前的电网系统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各界对电力的需求 三、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可靠性 随着配电技术的深入发展,自动化已经逐渐形成了集成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且逐渐在影响着全是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发展。观察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现状,目前的自动化系统大多采取分层集结策略。在分成集结策略上通长江电力系统分为四个层次,通过四个层次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各自职能的履行,来为社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高质的电力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全是对电力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只有不断的满足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对电力的要求,才能够真正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原有的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要不断更新原有的自动化技术来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力效率和质量的要求。城市的正常运行对电力系统有着较高的需求,电力系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社会各界提供更稳定的电力系统技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定在了数字化变电站和数字化电网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的城市电网自动化系统已经开始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数字化的方向必然成为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今后的数字化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中,不仅能够实现将各种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而且还能够形成信息共享和数据集成。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方向的城市电力系统能够在技术的深入发展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高效、高质的配电,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烨;顾晓峰;李景;配网自动化实施及常见问题分析[J];机电信息;2011年24期. [2]罗奕湘;关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及结构应用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0年08期. [3]张宇;城区公司配网自动化的建设与应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作者简介 陈育峰(1983-07),男,汉族,籍贯:广东台山,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电网调度。

浅析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

浅析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10-18T10:31:19.8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1期作者:陈俐君[导读] 摘要:配网自动化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型配电设备等手段,对配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山西运城 044000)摘要:配网自动化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型配电设备等手段,对配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使配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能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减少停电范围,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降低运行维护费用,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高管理水平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 配网自动化技术及其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优势;配网运维;应用在电力行业中,电力配网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其技术性直接关系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作为一项集多个学科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极强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电网系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配网自动化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提高电能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分析了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内容及优势、存在问题等,探讨了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策略。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1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 在实际工作中,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其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发挥作用,需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专业的机电设备才能实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操作与管理工作。同时,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撑,也实现用户负荷控制、电容器组调节控制、远程自动抄表等自动化发展。 相对智能化的控制装置,具备自动重组功能,一旦电力线路出现故障,可以自动对故障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并在同一时间利用其它没有故障的辅助线路进行重组供电方式,确保故障区域电网工作可以正常运行。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为现实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发展的安全性、经济性、技术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电力配网的自动化系统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实时监测、分析、控制、保护电力配网运行,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实时监控供电过程,确保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有效管理电力配网。现今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有以下部分。 第一,电力配网有关的管理系统。在GIS平台上,通过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管理和监控电力配网的运行。管理系统在电力配网中的应用主要是:收集和监控相关数据;管理电力配网的正常运行;管理和控制用户用电有关信息。第二,自动化10kV馈线。电力配网实现自动化,能实时监控10kV馈线,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出现的设备故障。第三,管理电力用户。供电中断应用自动化技术,能管理用户的用电情况和电路负荷。第四,变电站引进自动化技术。通过信息处理与自动控制有关技术,人工操作被自动装置所取代,实现测量与监控的自动化,使人力得到大量节约。 3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优势分析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城市电网中的应用优势主要包括:(1)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遥控功能,能够实现对城市电网的遥测、遥控,对城市电网进行及时、准确的调度,并且能及时发现城市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故障或者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的降低城市电网发生故障的概率,以此保证城市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2)配网自动化系统充分的利用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对城市电网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安排,有利于城市电网系统运行目标的实现;(3)配电自动化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网络化、透明性,实现对城市电网所有运行系统、设备的实时、全面监控。 4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是影响电力供应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的投资大部分集中在输电网络建设,对电力系统配网方面的投资资金相对有限,电力系统配网方面需要改善的先进设备引进、优秀技术人员培训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直接导致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无法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电力系统配网电缆由于是在室外露天的环境中大量应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大部分电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质量下降、绝缘老化、使用寿命变短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为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安全应用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致使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存在严重的问题,无法达到社会公众的使用需求。 5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策略 5.1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配网自动化属于仍在探索中的专业,并未形成一套可遵照执行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对配网自动化运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很高,需要安排足够的专项技术人员投入到配电自动化建设当中,专门负责配电自动化运维,通过岗位练兵,逐步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运维“猛将”。因此,建议设立新工种,对配网自动化专业工提出技术技能要求,逐步完善考核标准;运用“差异化运维”等精益化管理工具,解放原有人员力量,加大配网自动化的技术人员和可发展人才投入,通过一部分先学先会带动所有运维人员都会,完成原有管理模式向新的运维管理模式过渡。 5.2精益化工程管理,减少管理问题 运用精益化管理理念,梳理自动化建设流程,划分出关键时间节点,对每个时间节点进行把关,确保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流程要求宣贯,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要求;实行施工队扣分制度,对屡次犯错、扣分严重的施工队进行约谈。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程管理人员的督促把控,因此应加强关注,防患于未然。 5.3配网自动化设备规范化 对配网自动化设备提出规范化要求,统一压板配置、压板名称、自动化设备功能等,并应配套有详细说明的专用保护定值说明书、二次接线图等资料;记录设备厂家缺陷情况及售后人员配合情况,作为厂家评价标准,列入招投标依据;合理配置蓄电池、二次连接线、通信模块等备品备件,方便运行人员进行缺陷处理。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现状及前景分析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目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用电量以及农业生产用 电量急剧增加,此外,对于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这些现象表明,现 代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远胜于从前。用电需求量的增加致使电力系统配电任务 加大,同时也给相关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自动化控制下的电力系统电网具有较 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且经济效益好,所以电力系统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自动化技 术的应用研究,不断进行改善与创新,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优良的条件。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现状;前景 1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原则 1.1适应性 首先,需要和城乡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虽然我国现今的经济状况得 到明显好转,但就实际来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农村经济发 展程度不高。设置自动化的配电网,应该和我国实际的国情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 进行结合,从而对配电网自动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提高供电可 靠性以及满足客户需求入手,将有效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需要 和配电网的发展情况相适应。最后,需要和定时限保护相适应。将定时限保护装 置与电流、时间阶梯保持重合,促使上下级保护装置更加协调全面。 1.2利用电流控制式的原则 在配电网中,重合断路器执行最多的操作就是合分操作,当出现瞬时性故障 的时候,就会出现自动重合,进而造成配电网的开关操作过于频繁,导致设备可 靠性发生降低,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自动开关上有设置合闸,合闸的作用是 延时时间。当故障发生时,配电网中的线路并联组数较多,这时要想合闸完成就 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合闸完成的时间要比故障判断的时间长得多,因而影响供 电连续性。另外,自动开关中一般不会设置计数,只可对一次合闸进行利用,之 后再进行判别动作。相比较来说,电流控制式中涉及的使用设备则不存在这些问题,且在进行电压控制的时候,所使用到的方式更为便捷。 2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2.1节点全网漫游技术 一般情况下,全网中的任何节点都存在与其他节点通信的可能性。在配电网 自动化系统中,各个节点都与所在馈线中的一个管理节点相对应,并进行通信工作。在通信过程中,会出现节点丢失的情况,这个时候节点和相应的管理节点之 间的通信是不能正常进行的,这时网络会对节点进行自动检索。相应的,该节点 的搜索该由管理节点来执行,系统变为中继。但是,如若改为中继后管理节点仍 无法检测到这个节点,那么系统会进行漫游申请,将情况汇报并反映给馈线子网,由其联络节点来执行。通信管理节点(侧变电站的)收到系统的漫游申请后,重 新注册漫游的新节点。最后,相关变电站接收配调中心发送的注册信息,实现节 点的全网漫游。 2.2自动设置中继技术 在设计软件时,除了能实现一般结点的功能之外,为了实现网络中节点间信 息的有效接收和转发功能,还要在NDLC中继节点设置相应的功能模块。设计中,为了使网络中的信号传输过程存在真实性,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这样不仅可 以降低信息的传输频率,还可以使信息变小,从而大大降低通信网络上的压力。 自动设置中继技术的使用,可实现整个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从而解决通信距离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介绍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简介 一、PSAPAC 简介: 由美国EPRI开发,是一个全面分析电力系统静态和动态性能的软件工具。 功能:DYNRED(Dynamic Reduction Program):网络化简与系统的动态等值,保留需要的节点。 LOADSYN(Load Synthesis Program):模拟静态负荷模型和动态负荷模型。 IPFLOW(Interactive Power Flow Program):采用快速分解法和牛顿-拉夫逊法相结合的潮流分析方法,由电压稳态分析工具和不同负荷、事故及发电调度的潮流条件构成。 TLIM(Transfer Limit Program):快速计算电力潮流和各种负荷、事故及发电调度的输电线的传输极限。 DIRECT:直接法稳定分析软件弥补了传统时域仿真工作量大、费时的缺陷,并且提供了计算稳定裕度的方法,增强了时域仿真的能力。 LTSP(Long Term Stability Program):LTSP是时域仿真程序,用来模拟大型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的长期动态过程。为了保证仿真的精确性,提供了详细的模型和方法。 VSTAB(Voltage Stability Program):该程序用来评价大型复杂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给出接近于电压不稳定的信息和不稳定机理。为了估计电压不稳定状态,使用了一种增强的潮流程序,提供了一种接近不稳定的模式分析方法。 ETMSP(Extended Transient midterm Stability Program):EPRI为分析大型电力系统暂态和中期稳定性而开发的一种时域仿真程序。为了满足大型电力系统的仿真,程序采用了稀疏技术,解网络方程时为得到最合适的排序采用了网络拓扑关系并采用了显式积分和隐式积分等数值积分法。 SSSP(Small-signal Stability Program):该程序有助于局部电厂模式振荡和站间模式振荡的分析,由多区域小信号稳定程序(MASS)及大型系统特征值分析程序(PEALS)两个子程序组成。MASS程序采用了QR变换法计算矩阵的所有特征值,由于系统的所有模式都计算,它对控制的设计和协调是理想的工具;PEALS使用了两种技术:AESOPS算法和改进Arnoldi 方法,这两种算法高效、可靠,而且在满足大型复杂电力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的要求上互为补充。 二、EMTP/ATP 简介: EMTP是加拿大H.W.Dommel教授首创的电磁暂态分析软件,它具有分析功能多、元件模型全和运算结果精确等优点,对于电网的稳态和暂态都可做仿真分析,它的典型应用是预测电力系统在某个扰动(如开关投切或故障)之后感兴趣的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EMTP 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相结合,可以作为电力系统谐波分析的有力工具。 ATP(The alternative Transients Program)是EMTP的免费独立版本,是目前世界上电磁暂态分析程序最广泛使用的一个版本, 它可以模拟复杂网络和任意结构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广泛,除用于暂态计算,还有许多其它重要的特性。ATP程序正式诞生于1984年,由Drs.

10kV配网自动化的规划设计和系统建设

10kV配网自动化的规划设计和系统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配网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论文主要对10kV的配网的自动化建设方面进行探讨,结合有关的技术和实际情况,对现在的10kV配网自动化的规划设计和系统建设进行深一步的研究,针对这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总结了一些想法,对此希望能够对我国配网自动化的规划设计和系统建设有所帮助,另外配网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保证其的安全性也显得至关重要。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n China,the requirement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utomation construction of 1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Combined with the related technology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we make a further study on the planning,desig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automation of 1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some ideas are summarized. It is hoped that this will be helpful to the planning,desig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in our country. Besides,the security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标签:10kV配网;自动化;规划设计;系统建设 1 引言 当今世界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世界,我国在世界中的发展尤其突出,在此过程中,配网能够十分稳定且安全的运行,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贡献巨大;另外要想10kV配网自动化技术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不但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还需要构建一个能让配网安全运行的系统,从而达到一个对资源有效分配和管理的目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对10kV配网自动化进行设计和规划,即使系统受到破坏和干扰而出现故障,也能够很快且及时地采用有效措施对故障进行管理。 2 10kV配网自动化设计和建设要素 建设建立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需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自动化终端,第二部分是子站系统,第三部分是主站系统。其中自动化终端的功能是保证子站和主站能够稳定的运行,一旦网络中或者是网络系统在运行中出现问题,能够马上反应出来。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补救和维修,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以及供电的有效性。子站系统是用来控制周边的开关,在管理的过程中对设备进行监控。所以说子站系统有数据采集器,监控等等作用。从而保证数据能够快速的传递。主站系统由四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软件子系统,另外三部分,主要是故障诊断系统和SCADA系统以及应用子系统。 3 10kV配网自动化规划建设原则

2021新版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新版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及其实现技术

2021新版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 术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1)配网自动化的基本问题: 尽管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工作目前已进入试点实施阶段,但对于配电自动化的认识仍然众说纷纭,下面仅对配网自动化的概念、目标、范围阐述本文的观点: a.概念:配电网自动化首先表现为一种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它在在线(实时)状态下,能够监控、协调、管理配电网各环节设备与整个配电网优化运行。 b.目标: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和提高运行管理效率(经济运行)。 c.范围:以10kV干线馈线自动化为主,覆盖了400V低压配电台区自动化,延伸到用户集中抄表系统。 (2)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配网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整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包含了四个主要环节:供电网络、远动系统、通信系统、主站网络。目前存在的误区之一:过分强调自动化及软件功能,忽略电网的根本需求。 (3)实施配网自动化的技术原则: a.可靠性原则: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实现高度可靠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可靠的电源点(双电源进线、备自投、变电所自动化)。②具有可靠的配电网网架(规划、布局、线路)。③具有可靠的设备(一次智能化开关、二次户外FTU、TTU)。④具有可靠的通信系统(通信介质、设备)。⑤具有可靠的主站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 b.分散性原则:①由于配电网的地域分布性特点,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希望功能分散、危险分散,采用具有智能的一次设备(如重合器),故障就地解决。对于县级规模的配电网,复杂性并不高,提高可靠性供电,通常双电源即能满足实际要求,推荐重合器方案,并且在10kV干线适当配置开关数量,使保护配合能够实现。②为进一步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主站软件功能分散,以SCADA为主体的实时监控功能独立运行,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主体的在线管理功能独立运行,电网分析计算功能独立运行,各功能间内核(数据库、微内核调

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分析

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10T12:03:37.3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7期作者:陈潇瑞[导读] 城乡配网采纳了自动化后,可快速诊断某区段的突发短路而后自动予以隔离。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供电局贵州铜仁 554300)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自动供电也拓展了覆盖的总面积。配网自动化提升了各区域的供电质量,快速判断故障。在最短时间内,自动化配网即可划定某一故障区段,恢复常态的送电。配网自动化建设成功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和通讯技术,简化了配电网的复杂布局,满足了社会生活与发展的供电需求,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转效率。文章就简要分析配网自动化 技术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关键词:电力配网;自动化技术;可靠性研究 一、配网自动化的概述 城乡配网采纳了自动化后,可快速诊断某区段的突发短路而后自动予以隔离。快速判别故障、设定自动性地隔离,在最大范围内缩减了断电覆盖面,快速恢复常态的送电。配网自动化应能提升原先的可靠性,被看作自动化的新式技术。从现状看,建设自动配网包含两类:首先为基础建设,其次为搭配性的配网通信。在这之中,配网基础可分成改造线路、加装分段开关、配备末端线路的联络;增设配套性的配网通信,这部分应能加装RTU并且搭配柱上开关。此外,还要增设操控性的终端电源。经过综合改进,即便某区段突然断电仍可维持顺畅的无线通信,数据交换也不会停顿。 在提供电能时,电力系统表现出来的可靠状态。判断供电质量,不可缺失可靠性这一指标。详细来看,供电可靠性配备了可靠率特定的指标,供电可靠率关系到平均断电时间、统计得出的断电总时间。由此可以得知,供电是否可靠,关系到有效送电的总时间。除此以外,评价某一网络是否拥有最优的可靠性,还不应忽视根本性的送电质量。 二、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几种模式分析 1、定位故障。在配网架构内,故障定位加装了报警器及相关的指示器。若某一线路突发故障,则要依照报送或巡查得出的信息以便于划定故障。通常来看,故障定位可用做指示某一故障,扩展后的定位系统增添了遥测性能,可以记下清晰的事件次序。 2、自动性的馈线接地。就地布置的馈线配备了光纤及自动开关,总体布置为网络式。遇到线路故障,可快速判定并且予以隔离。改进了馈线之后,即可恢复这一区域配备的供电装置。从总体来看,自动馈线拥有了更完备的综合性能,可用作显示故障、上报故障、隔离并处理故障。扩展的馈线还可用作遥感监测。典型的模式为:智能分布的馈线、重合时的馈线。若分闸开关接到了闭锁分闸特定的指令,开关将会合闸。经过延时之后,系统驱动了配备的合闸装置。这样操作之后,就隔离了划定的故障分区,恢复整体的送电。 3、集中馈线。自动的集中馈线加装了终端性的信息采集,微机配备了主站。可采纳通信方式,常规运转中的配网即可实时监测。在遇到故障时,判断可知自动性的隔离区域,这样避免了某一故障干扰至全区常规的送电。自动化集中布置的馈线整合了多样性能,例如上报信息、妥善处理故障、记录精准的事件次序。网页配备了浏览性能,可选半自动或全自动两类方式予以实现。快速搜集了终端信息,借以判断运行中的配网状态。 此外,自动化配网还搭配了一体性的调配平台。一体平台融汇了自动调度及自动管控,拥有优良的一体性及实时性。一体化平台可用作调配生产信息、集约化的调度、共享计量数据。此外,GIS也可采纳一体调配的新式平台。从县级范围看,自动调度电网可设置集控性的变电站。这样做,减小了配套性的冗余设备,确保网内信息是一致的,自动化建设提供了可参照的参数指标。 三、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影响 1、运用配电系统来维护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可以实现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综合管理,避免低压过电流现象与电荷负载问题,延长电力保护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供电的可靠性。确保供电的持续性与可靠性必须做好配电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优化配电系统,合理设计配电线路并降低能耗,在遵循变压器的原理的前提下组装配电变压器以保持电力资源的持续供应。电能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电压越高,越能发挥经济实惠的作用,电流越小,电力损失越小。组装好配电系统之后要加强对该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测,可以用电笔测试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是否正常以及电阻是否符合标准。其次,要定期检验并维修低压配电系统的绝缘层,检验保护地线的组装方法是否正确,配电变压器的输出的电压是否正常。 2、用故障定位系统及时修复故障区域。在配网自动化系统尚未成功安装之前,一旦配电线路出现故障,很难定位故障点,在天气和交通环境的影响下,寻找故障点的工作更为困难,严重影响供电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用故障定位系统来定位故障区域和故障点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维持电力资源的持续供应。运用故障定位系统来定位故障区域首先要组装好故障定位系统,在该系统中装置人工智能技术,编制计算机数据和语言翻译系统和侦错系统,结合机器人技术以推动故障定位系统的自动化功能,需要注意的是,组装侦错系统必须安装模仿特定学科专家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的高级计算机程序,因为侦错系统建立在从各专家搜集到的知识之上,类似于一个数据库,而且含有可用于解决特定故障问题的规则。 3、采用调配一体化平台系统保持供电稳定性。调配一体化平台系统具备调度自动化功能和配网自动化功能,不仅可以调度充足的电力资源,满足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用电需要,而且能够通过优化配电网系统来实现配网自动化。计算机技术也可以称为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调配一体化平台系统中移植该技术需要制作好计算机的程序(program),先将任务公式化,然后用相应的程序语言予以表达。可以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来进行编程工作,据研究表明,使用高级语言来编制计算机程序的效果最佳。另外,计算机程序分为应用程序和系统程序,其中的应用程序应执行数据库和文字处理的任务,系统程序应控制好计算机自身的自动化与数字化功能。营销系统的全称是电力营销系统,也称作电力MIS系统,该系统由13个模块和4个层次组成,13个模块分别是数据维护、系统维护、高压电费账务、高压电费、高压业扩报装管理、低压电费账务、低压电费、低压业扩报装管理、线损管理、计量管理、质量管理、综合统计和理论线损管理,四个层次是质量管理、统计分析、业务处理和客户服务。安装13个模块时需要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理,处理好模块之间的关系,4个层次的结构必须清晰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