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分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典型特点和规律,并结合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为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指明了重点和方向,也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高校教学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如何做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学面临的重要工作。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初步思考。

1 创新型人才要具备不懈的开拓精神

创新实质是创造开拓,是打破传统、常规,创造新理论、新事物、新方法的过程。实践证明:要打破旧的传统和常规需要面临很大的阻力,而创造的过程也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是一个长期的艰难奋斗过程,在这期间如果不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开拓精神,必将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1.1 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勇气

学校在做好教学科研条件基础建设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尝试性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开展科技创新小制作,组织参加创新比武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此外,要注意的是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的同时,切忌走入盲目尝试的误区,历史上一些科学家违背自然规律,试图创造永动机,结果浪费大量精力、物力,最终得不偿失。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要勇于尝试,更要善于尝试。学校要对不同的创新小组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团队,定期开展辅导和交流活动,教师在鼓励学生尝试的过程中,要加以引导,避免出现严重偏离正确方向的情况。

1.2 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自身性格有重要的关系,但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在学生面临挫折时,要在肯定其一定成就的基础上,适当表扬和鼓励,但切记表扬不宜过多,过滥,否则易让学生产生没有诚意的感觉。而当学生盲目自信时,也要及时指出其不足,同时加以引导,给出更大的前进目标。最终使学生在面对成绩时不骄傲,在面对挫折时不气馁,能够以平和的心态专注于创新活动的过程。

2 创新型人才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

清华大学某知名学者曾说过:创造是基础打牢后的自然表现。可见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素养才能在相关专业领域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2.1 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

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基础知识必然要达到“精”和“通”,只有这样才能在研究工作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做为高校教师,不能仅仅立足于“领进门”,而放任学生“修行在个人”,教师除了“授业”之外,还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传道”和“解惑”。

2.2 形成深厚的知识储备

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在课程设置中要提供专业领域内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使学生对本专业领域有系统的认识,同时还要合理设置学生主专业的课程结构,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成系统的逐步深入介绍专业知识体系,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积累的过程。

3 创新型人才要具备多样的知识体系

有资料显示,近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但大多数的较重大的科技创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的新专业。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不同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碰撞,容易产生创新思想的火花。这就要求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多样的知识体系。

3.1 提供自由的课程选修方式

目前的高校均采用了学生自由选课的学习方式。但在课程内容广度和知识的更新速度上存在一定的欠缺。选修课程的设置领域应尽可能的宽广,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空间。课程内容的讲授应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的介绍,便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动态。

3.2 提供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

学术交流是获取知识、经验和解惑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多样的知识体系效果非常明显。学校应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议,组织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或外聘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学术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对于特别优异的学生,也可与外校协作培养,或送国外名校访问交流。

4 创新型人才要具备活跃的思维方式

创新活动最初多来源于奇思妙想,因此掌握活跃的思维的方法对于创新是有益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半球具有语言、见解、逻辑、分析和选择等方面的

功能;而右半球则具有瞬间预测结果的能力以及进行直观的、感情的和综合思考能力。因此若抑制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对右半球施以能量使之活跃起来,就可以产生出活跃的创造性思考。例如,工业生产中常用的KJ法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创造性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对于一些复杂混乱问题,往往能够给出创造性的建议,在工程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尝试将这一活跃思维的新方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5 创新型人才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量事实表明,创新人才都是实干家,脱离实际的空想不会产生任何有实际意义的创新。因此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5.1 科学设计教学实践

精心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类课程,例如,毕业实习、金工实习和毕业设计。特别是毕业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前最后一次实践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有的学校毕业实习就是工厂参观,学生实质并没有动手锻炼机会,其意义不大。毕业实习的科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专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实习的科目,让学生真正动手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亦是如此,指导教师应确保毕业设计的难度和深度,确保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的工作饱满,切切实实给学生以锻炼实践的机会。

5.2 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活动实践,组织一些参观或较小规模的实践活动,是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的有效方式。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寒暑假的时间,与对口企业或工厂建立交流协作关系,安排学生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积累经验。

6 结束语

总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只有抓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打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