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疗效分析

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疗效分析
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疗效分析

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近两年收治的乳腺纤维瘤43例患者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无明显瘢痕,双侧乳房对称,乳头乳晕感觉良好。结论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既可彻底切除病灶,又可以保持乳房外形美观,隐匿手术疤痕。

【关键词】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外科学

乳腺纤维瘤主要由内分泌激素失调引起,主要是发生于乳腺小叶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好发于 20~35 岁的青年女性[1]。既往多采用乳房放射状切口切除瘤体,在肿块表面沿乳管方向作放射状皮肤切口,将肿块连同包膜一同切除,由于皮肤纹理切断生成明显的纤维瘢痕或局部凹陷畸形,破坏乳房形态美观,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2]。随着外壳手术治疗的微创化发展,环乳晕切口的切除肿瘤手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现将山东省招远市道头中心卫生院行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43例,年龄18~49岁,平均(3

2.9±2.08)岁,肿块直径0.4~4.2 cm,肿块外缘距乳晕缘距离<5 cm。经乳腺b超、ct三维成像、钼靶、结合乳腺肿物细胞学穿刺检查结合临床病史确诊,排除乳腺增生

环乳晕切口在120例乳腺良性肿物切除中的应用分析

环乳晕切口在120例乳腺良性肿物切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物切除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40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状切口治疗。结果观察组甲组愈合有效率(100.00%)、美容效果满意度(95.83%)、乳房对称(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5.83%)、复发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乳腺良性肿物进行切除中,采用环乳晕切口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美容效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环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物;放射状切口 乳腺良性肿物包括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等,是女性常见多发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人们美容观念的提高,人们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美容化和微创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手术切口虽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术后具有明显疤痕,影响美观。我院对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进行切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240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61岁,平均年齡(39.8±5.7)岁。240例患者共发现乳腺良性肿物786个:单发56例,共计56个;多发184例,共计730个。肿物长径0.2~3.0cm,平均长径(0.9±0.2)cm。240例患者中乳腺囊性增生64例(26.67%);乳腺脂肪瘤40例(16.67%);乳腺纤维瘤96例(40.00%);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40(16.67%)。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年龄、肿块大小、位置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超声定位乳腺肿物,并采用亚甲蓝对每个肿块位置进行标记。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首先给予患者仰卧位,局部侵润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根据肿块位置沿近侧乳晕做一弧形切口,将皮下及皮下组织依次切开,沿肿块方向使用血管钳分离腺体组织,并指导助手将肿块用手推向环乳晕切口侧,将腺体逐渐分离直至肿块表面,肿块得以完全暴露后将其完整切除,若患者属于多发肿块,则需要以上述方法将其余肿块均切除,待所有肿块均切除完后,将切开的腺体采用间断缝合法进行缝合,切口皮肤采用皮内缝合法进行缝合,术后对手术区域给予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状切口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均对切口愈合情况及乳房对称情况进行复查,术后6个月给予乳腺超声复查。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复发、并发症、乳房对称情况、满意度。切口愈合评定标准:甲级:患者经治疗后无不良反应,初级愈合;乙级:患者经治疗后虽愈合存在缺点,但未出现切口化脓现象;丙级:

乳核中医临床路径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 一、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核(TCD编码:BW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ICD-10:D2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多数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为单发,以乳房外上象限为多见。 2)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与月经周期无关。 3)好发于青少年女性。 4)钼钯X线摄片、红外线热图像等检查,可帮助诊断。必要时作病理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 15版)(DavidC. Sabiston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本病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 2)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多为单发,少数属多发。 3)肿块增大缓慢,质韧,表面光滑,易于推动。病人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 4)乳腺钼钯、彩超有助于诊断。必要时作病理检查。 2.证候诊断 参照李曰庆、何清湖主编的《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3版)。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 肝气郁结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疑;伴胸闷叹息; 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血瘀痰凝证:肿块较大,坚硬木实,重坠不适;伴胸闷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乳腺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3.患者愿意术后接受中药口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核(TCD编码:BWV000)和ICD-10:D24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肝气郁结证和血瘀痰凝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排除标准 1.进入路径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且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并影响乳核中医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2.进入路径时为高度怀疑乳腺癌患者。 3.正在进行本路径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案者。 4.对本路径中治疗方法不适应者。 (七)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八)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血常规、血型(ABO、RH)、输血前四项、尿常规、粪便常规、

乳腺癌临床路径73583

乳腺癌临床路径 (2009版) 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 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 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 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 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 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 扩大切除术等; 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 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 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部X光片、心电图; 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 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 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 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 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不同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观察

不同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6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切口进行分组,环乳晕切口组、传统放射状切口组各30例。结果环乳晕切口组美观效果评价优良率(100%)显著高于传统放射状切口组(76.7%)(χ2=26.37,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皮下积液、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放射状切口组(t=6.04、5.07,χ2=1.22、3.36,均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创伤小、恢复快,美观效果较好。 标签:乳腺纤维瘤;手术 乳腺纤维瘤是女性常见的疾病,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尤其是以单发为主。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1,2]。本研究对我院乳腺纤维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60例,年龄17~30岁,单发43例,多发17例,乳腺纤维瘤大小1.0~3.1 cm,B 超检查可见低回声或者实质性的包块,无疼痛、发热、破溃及乳头溢液等症状。通过乳腺钼靶检查和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距离乳头距离情况:距离乳头3.0 cm者14例。瘤体位置:外上象限26例,外下象限14例,内下象限11例,内上象限9例。6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依据不同手术切口进行分组,传统放射状切口组30例和环乳晕切口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方法传统放射状切口组:采用传统的放射形状切口进行治疗,此处不进行详细的叙述。环乳晕切口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乳晕在正常范围的3.5~4.0 cm,沿着乳晕边缘切口,如果乳晕大于正常患者.要以乳头中点作为圆心直径4.0 cm在乳晕上画同心圆,沿着乳晕边缘做一个双环切口。如果乳晕直径正常,则直接将乳晕边缘到乳腺腺体被膜切开,对于大于乳晕直径者,切开乳晕表皮,外周圆切开到乳腺腺体的被膜,将两个同心圆之间的表皮去除。将皮下脂肪组织和乳腺腺体被膜之间分离,对腺瘤位置进行观察,对腺瘤进行楔形切除,剩余腺体组织进行缝合。根据剩余腺体大小,对外环半径进行确认,将内外环之间的皮肤切除,使皮下组织和皮肤沒有张力的缝合。乳晕皮肤切口用3-0丝线,进行间断性缝合。乳房内留置头皮针胶管进行负压引流,从乳腺外侧引出,注意术后用束胸带进行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①术后美观效果:优:乳头外观自然正常,术后的疤痕对于乳房的外形没有影响;良:乳头外观正常,但是挺立不自然,术后的乳房稍微有轻度的变形;差:乳头外观不正常,乳头向一侧偏斜,术后乳房有严重的变形和凹陷。优良=优+良;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情况;③术后并发症,如皮下积液、皮下瘀斑、切口感染及术后复发率情况。

乳腺癌手术简史

乳腺癌手术简史 女性乳腺一直是美丽、生育及女性气质的代名词。执癌症治疗之牛耳的手术,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外形毁损。两千余年来,乳腺外科领域的史实如同传说。最近,阿曼的Lakhtakia教授在 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Medical Journal 发表文章,就乳腺外科方面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综述。 远古的观点和实践 由于乳腺位居易于触及的体表,因此对其文字记录及阐述可追溯至很早。公元 前 3000 至 2500 年左右、也可能是 Imhotep(一位埃及的医师、建筑师)所著的艾德温·史密斯外科手术手稿(Edwin Smith Surgical Papyrus)中,就有乳腺癌的确切记录。古希腊也有专事乳腺疾病的神祇。 医学文献中的癌(carcinoma,希腊文 karkinoma)、硬物(scirrhous,希腊 文 skirros)、恶癖(cacoethes,希腊文 kakoethes),均源自希腊文。公元前 400 年的希波克拉底认为体液(血液、痰液、黄色胆汁、黑色胆汁)失衡是疾病的原因,他对进展期乳腺癌的典型描述就代表了对癌症病因的早期理论。 公元 1 世纪,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医师还沿袭希腊时期的传统:切除、烧灼,留下一个大切口,并仅仅去除局部的肿瘤,是同时代外科肿瘤治疗的原则。公元 200 年,将乳腺癌归因于黑色胆汁在血液中蓄积的 Galen 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这些古代医生提出,停经与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实际这可能是将癌症与年龄联系起来了。与前述理论相沿袭的是,Galen 让手术伤口自然流血并讨厌使用绷带,以去除黑色胆汁。癌这个词语中的“crab”是用来形容由肿瘤中发散出来的扩张血管的。 中世纪:外科近乎停滞

探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探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病房护理,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为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实施术后病房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临床护理;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应用效果 乳腺纤维瘤病症多发于18~26岁的青年女性之中,同时在女性乳腺病症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的肿瘤。不过乳腺纤维瘤病症的发病概率為单次并发,少数患者会多次并发。而在其所有治疗方案种,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本文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研究,具体报道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通过检查显示所选患者均与乳腺纤维瘤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都有1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5±2.7)岁;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3±4.7)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相关意义,可以用作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术后病房护理干预,具体为: 1.2.1 术后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向患者介绍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优势以及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提升手术治疗信心,同时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运用鼓励、安慰性话语来和患者展开沟通,密切注意其内心状态,认真倾听真实感受,及时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负面情绪,保持阳光的生活态度,护理人员以此来获取患者信任,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2]。 1.2.2 术后病床干预术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送至病房,并对患者进行严格护理,注意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等并发症,待患者清醒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深呼吸,告诉患者手术已经获得成功,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并在患者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的效果评价

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对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此研究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来我院实施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的患者76例, 根据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38例)和参照组(n=38例),参照组采用传统假体植入隆胸手术,实验组患者采用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 整形手术。对两组的乳房美容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美容整形优良率为97.3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3.68%,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5.26%相较于参照组的21.05%来说较低,P<0.05。结论: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的提高了乳房美容的优良率,且并发症较少,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乳房美容;整形手术;乳晕切开式手术;并发症 乳房美容整形手术属于一种新型的美容整形技术,随着女性对乳房美观程度 的不断提高,乳房外科隆胸整形手术得到的广泛的应用。以往传统的假体植入手 术会对患者的乳房美观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整形技术的不断提高,乳晕切 开式整形手术因美观性较高而被认可并得到应用[1]。对此,选取2017年1月 ~2018年5月期间来我院实施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的患者76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实施整形手术,并对效果进行比对观察,现主要的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病例选取的时间范围:2017年1月~2018年5月;选择此期间来我院实 施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其临床基础资料随机分 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此次研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开展。参照组(n=38例)的患者年龄范围在20~38岁,其年龄均数为(28.69±4.22)岁;其中有25例为未婚,13例为已婚。实验组(n=38例)的患者年龄范围在21~39岁,其年龄均数 为(28.95±4.31)岁;本组当中有未婚患者26例,12例患者为已婚。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排除临床资料不全、凝血功能有障碍、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以及无自主表达能力和精神异常的患者。比对 两组患者的年龄等相关的一般资料显示实验组和参照组之间的差异可开展比对观 察(P>0.05)。 1.2手术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假体植入隆胸手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 合大小的假体,后对其实施假体植入手术,期间不采用相关的整形美容技术。实 验组患者实施乳晕切开式手术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在患者乳 晕部位下边缘做一长度约为2~2.5cm的弧形切口,并逐层将其切开,采用阶梯状 形式将患者的乳腺背膜切开,沿乳腺下方进行横切开并分离。后使用假体腔隙分 离钳对假体腔隙进行分离。此期间要进行严密止血。后根据患者的需求将适合大 小的假体进行植入,在此过程中可以对患者不对称乳房进行矫正。假体植入结束后,可使用手指将所植入假体的缝隙进行钝性分离,后对乳房进行塑形和调整, 保证乳房两侧对称美观。最后使用可吸收缝线逐层将乳房组织进行缝合,无需进 行引流,加压包扎后指导患者佩戴舒适的胸罩[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后乳房整形美容优良率(术后两侧乳房对称且手感良好,形态优美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审批稿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 记录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手术日期:××年××月××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全程时间:×× 术前诊断:右乳房肿块 术中诊断:右乳房恶性肿瘤 手术名称: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者:××Ⅱ助:××护士:×× 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麻醉医师:×× 手术经过: 体位:平卧位消毒:强力碘伏切口:右侧胸部梭形横切口25cm 引流材料:橡胶引流管数目:两根放置部位:右胸壁及胸骨旁各一根 送检标本名称:右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组织 术中用药(麻醉药品除外):——输血:—— 1.患者取平卧位,围绕肿块边缘,碘伏消毒术野皮肤,局部麻醉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先于右乳将肿块完全切除,送快速病理,冰冻切片报告示:右乳房恶性肿瘤。诊断明确,与病家沟通后,确定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遂改为硬膜外麻醉。 2.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右上肢外展。常规消毒铺巾。距肿瘤边缘约5厘米做横梭形切口,切口长径约25厘米。切开皮肤,在皮肤与浅筋膜间做皮瓣分离,皮瓣下保留少量皮下脂肪,上至锁骨下、下达腹直肌第一腱划,内至胸骨中线,外至背阔肌前缘。切除右乳腺及周围脂肪组织,包括胸大肌筋膜,自内下方向上掀至腋窝,拉开胸大肌,保留胸小肌。清扫大小肌间间Rotter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打开胸锁筋膜,显露腋窝血管。自腋静脉下缘水平解剖,处理结扎垂直腋动静脉的小血管及淋巴管,清扫腋窝脂肪淋巴结组织,解剖显露胸长、胸背神经,予以保护,将右乳连同腋窝脂肪、淋巴组织一并切除。冲洗创腔,结扎出血小血管及电凝止血。右腋窝及右胸骨旁分别放置一枚橡胶管,引出皮外接负压引流。清点纱布器械无误,缝线间断缝合切口。检查切口无明显张力,皮瓣血运良好。术毕腋窝大纱布垫加压,予以胸带包扎。 3.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失血少,麻醉效果满意,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全返回病房,标本送病人家人验看后进一步术后常规病理检验。 ××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资料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编码: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毒热蕴结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瘀毒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编码:040)和乳腺恶性肿瘤(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 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 (3) 凝血指标; (4) 肿瘤标志物:、153.、125; (5) 心电图; (6) 胸部正侧位X线片; (7) 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 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 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 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6) 瘀毒互结证:化瘀解毒。 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3.辨证选择应用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4.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泡洗治疗、穴位贴敷治疗等。 5.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耳穴埋豆法或中医诊疗设备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缓解。

双侧乳腺纤维瘤手术知情同意书

手术知情同意书 姓名:***住院号:*** 姓名:***性别:女年龄:25岁住院号:*** 尊敬的患者: 您好! 根据您目前的病情,您有此手术适应症,医师特向您详细介绍和说明如下 内容: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目的、术中拟使用高值医用耗材和仪器、术 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及替代医疗方案等。帮助您了解相关知 识,作出选择。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术前诊断】 ____乳腺纤维腺瘤(双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行手术指征及禁忌症】乳腺肿瘤保守治疗无效,并肿瘤性质不明,继续增 大,延期手术,增加手术风险。无手术禁忌症。 【替代医疗方案】根据您的病情,目前我院主要有如下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 1.乳腺良性疾病--乳腺肿物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乳腺肿物切除活检术,前者微 创,美容效果好,但花费较高。 2.乳腺恶性肿瘤--根据临床分期,可选择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癌改 良根治术、乳腺单纯切除、乳腺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保留乳头乳晕复 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保乳可减少身心创伤,恢复快,但术后需加辅助放 疗。 【建议拟行手术名称】 _____乳腺肿物切除活检术()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目的】去除病灶,缓解症状,明确诊断,控制疾病发展或达到根治目 的。 【手术部位】胸部 【拟行手术日期】[日期]2020年02月日

手术知情同意书 姓名:***住院号:*** 【拒绝手术可能发生的后果】肿瘤继续增大,延误治疗,延期手术困难并风险增加。 【患者自身存在高危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值医用耗材】术中可能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费√部分自费√超过千元(详见使用自费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告知同意书)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医生的对策: 1) 局麻药物过敏;2)若活检冰冻病理证实为恶性,则改为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3) 术中损伤胸长、胸背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引起相应肢体运动障碍、出血及周围脏器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4)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出血、血肿、脂肪栓塞等;5)如手术中快速冰冻结果与石蜡切片结果有出入,或冰冻病理难以确诊,以石蜡切片结果为准,可能需要行二次手术;6)术后乳腺外形改变,如缺如、不对称等;7)改良根治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可出现皮瓣坏死、皮下积液、血肿、术后患侧局部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患侧上肢水肿,影响功能、手术区域皮肤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8)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相应部位水肿,严重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 )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 ) 医疗付费方式:□ 住 院 病 案 首 页 健康卡号: 第 次住院 病案号: 姓名 性别 □ 1.男 2.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年龄 (Y/M/D) 国籍 民族 新生儿出生体重 克 新生儿入院体重 克 出生地 省 市 县(区) 籍贯 省(区.市) 市 身份证号 职业 婚姻 □ 1.未婚 2.已婚 3.丧偶4.离婚 9.其他 现住址 省 市 县(区) 电话 邮编 户口地址 省 市 县(区) 邮编 工作单位及地址 单位电话 邮编 联系人姓名 关系 地址 电话 入院途径 □ 1.急诊 2.门诊 3.其他医疗机构转入 9.其他 入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入院科别 病房 转科1. 年 月 日 时转 科 2. 年 月 日 时转 科 3. 年 月 日 时转 科 出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出院科别 病房 实际住院 天 门(急)诊诊断 疾病编码 门(急)诊医生 出院诊断 疾病编码 入院病情 有 临床 未确定 情况 不明 无 主要诊断: 其他诊断: 病例分型□ A 一般 B 急 C 疑难 D 危重 临床路径病例□ 1.是 2.否 抢救 次 成功 次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疾病编码 病理诊断: 病理号 疾病编码 药物过敏 □1.无 2.有,过敏药物: 死亡患者尸检 □ 1.是 2.否 血型 □ 1.A 2.B 3.○ 4.AB 5.不详 6.未查 Rh □ 1.阴 2.阳 3.不详 4.未查 科主任 主任(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责任护士 进修医师 实习医师 编码员 病案质量 □ 1.甲2.乙3.丙 质控医师 质控护士 质控日期 年 月 日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毒热蕴结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瘀毒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TCD编码:BWA040)和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 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 (3) 凝血指标; (4) 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 (5) 心电图; (6) 胸部正侧位X线片; (7) 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 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 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 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广东省新版病案首页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医疗付费方式:□住院病案首页 健康卡号:第次住院病案号:

4.贫困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社会保险 9.其他 (二)凡可由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住院费用清单的,住院病案首页中可不填写“住院费用”,但必须按首页的费用分类提供电子数据。

附件1 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凡本次修订的病案首页与前一版病案首页相同的项目,未就项目填写内容进行说明的,仍按照《卫生部关于修订下发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卫医发〔2001〕286号)执行。 (二)签名部分可由相应医师、护士、编码员手写签名或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 (三)凡栏目中有“□”的,应当在“□”内填写适当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栏目中没有可填写内容的,填写“-”。如:联系人没有电话,在电话处填写“-”。 (四)疾病编码:指患者所罹患疾病的标准编码。目前按照全国统一的ICD-10编码执行。 (五)病案首页背面中空白部分留给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医院级别类别增加具体项目。 二、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医疗机构”指患者住院诊疗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的机构名称填写。卫生机构(组织)代码由22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包括9位组织机构代码和13位机构属性代码。机构代码由行政区划(6位)、经济类型代码(2位)、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4位)和机构分类管理代码(1位)四部分组成。卫生机构(组 例:某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为47000000-1,行政区划码为440103,经济类型为国有,机构类别为综合性医院,属非营利性医院,则卫生机构(组织)代码为47000000144010311A1001。 (二)医疗付费方式分为: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贫困救助;5.商业医疗保险;6.全公费;7.全自费;8.其他社会保险; 9.其他。应当根据患者付费方式在“□”内填写相应阿拉伯数字。其他社会保险指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农民工保险等。 (三)健康卡号:在已统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健康卡号码,尚未发放“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医保号”或暂不填写。 (四)“第N次住院”指患者在本医疗机构住院诊治的次数。 (五)病案号:指本医疗机构为患者住院病案设置的唯一性编码。原则上,同一患者在同一医疗机构多次住院应当使用同一病案号。 (六)性别:对未知性别,性别不单纯为男或女的,按照身份证或户口簿上体现的社会性征填为男或女。 (七)年龄:指患者的实足年龄,为患者出生后按照日历计算的实际年龄。大于1岁的用“Y+周岁”表示,不足1岁大于1个月的用“M+月份”表示,不足一个月的用“D+天数”表示。如28岁写为Y28,3个月的婴儿写为M3,18天的新生儿写为D18。 (八)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日为第0天。产妇病历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期住院的患儿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院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患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新生儿入院体重指患儿入院时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 (九)出生地:指患者出生时所在地点。

乳腺癌临床路径解读

乳腺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A路径 一、乳腺癌标准临床路径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 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性;影像学发现的隐匿性病灶。 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 3.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MRI、乳腺导管镜等; 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年版)》。 1.活检+根治性切除术:明确乳腺癌患者; 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 除术等; 4.有条件单位结合病人病情主观愿望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 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免疫八项; 2.胸部X光片、心电图;

3.乳腺彩超、钼靶、MRI、乳腺导管镜等; 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3.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5g-3.0g/次,2-3次/日; 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肌酐清除率制定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 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者,每日2次,每次0.75g;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每次0.75g,一日一次;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必须进行皮试。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 2.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 3.手术内固定物:可选用皮肤吻合器、金属标记物等; 4.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 1.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九)术后住院恢复≤12 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年××月××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全程时间:×× 术前诊断:右乳房肿块 术中诊断:右乳房恶性肿瘤 手术名称: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者:××Ⅱ助:××护士:×× 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麻醉医师:×× 手术经过: 体位:平卧位消毒:强力碘伏切口:右侧胸部梭形横切口25cm 引流材料:橡胶引流管数目:两根放置部位:右胸壁及胸骨旁各一根 送检标本名称:右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组织 术中用药(麻醉药品除外):——输血:—— 1.患者取平卧位,围绕肿块边缘,碘伏消毒术野皮肤,局部麻醉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先于右乳将肿块完全切除,送快速病理,冰冻切片报告示:右乳房恶性肿瘤。诊断明确,与病家沟通后,确定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遂改为硬膜外麻醉。 2.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右上肢外展。常规消毒铺巾。距肿瘤边缘约5厘米做横梭形切口,切口长径约25厘米。切开皮肤,在皮肤与浅筋膜间做皮瓣分离,皮瓣下保留少量皮下脂肪,上至锁骨下、下达腹直肌第一腱划,内至胸骨中线,外至背阔肌前缘。切除右乳腺及周围脂肪组织,包括胸大肌筋膜,自内下方向上掀至腋窝,拉开胸大肌,保留胸小肌。清扫大小肌间间Rotter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打开胸锁筋膜,显露腋窝血管。自腋静脉下缘水平解剖,处理结扎垂直腋动静脉的小血管及淋巴管,清扫腋窝脂肪淋巴结组织,解剖显露胸长、胸背神经,予以保护,将右乳连同腋窝脂肪、淋巴组织一并切除。冲洗创腔,结扎出血小血管及电凝止血。右腋窝及右胸骨旁分别放置一枚橡胶管,引出皮外接负压引流。清点纱布器械无误,缝线间断缝合切口。检查切口无明显张力,皮瓣血运良好。术毕腋窝大纱布垫加压,予以胸带包扎。 3.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失血少,麻醉效果满意,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

环乳晕微切口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环乳晕微切口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效果比较目的分析环乳晕微切口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共78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接受环乳晕微切口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疗效、切口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Kolcaba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痊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瘢痕长度与切口愈合时间为(0.78±0.33)cm、(6.37±3.5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olcaba舒适度评分为(4.98±1.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1.32)分(P<0.05)。结论环乳晕微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治疗借鉴。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gynecomastia with micro ring areola incision and traditional operation. 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breast develop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admission.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open resection oper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areola micro incision treatment.Clinical efficacy,wound healing time,wound healing time,Kolcaba comfort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0.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3.3%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sion scar length and wound healing time and of the patients were (0.78±0.33)cm,(6.37±3.56)d,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0.05).The comfort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98±1.12)point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s Kolcaba score (3.01±1.32)points (P<0.05). Conclusion Micro ring areola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ale breast disease has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development,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pati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recovery,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it is worth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Micro Ring areola incision;Traditional operation resection;Gynecomastia;Comparative analysis 男性乳腺发育症又称为男性乳房肥大,发生率为男性乳房疾病的60%~80%[1],是乳房异常发育及结缔组织异常增殖的体现,患者多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大,或乳晕周围出现深色肿块,偶有触痛,部分患者乳房可分泌乳汁样液体[2-3]。目前临床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主要采取内科药物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药物为雄激素制剂与雌激素抑制剂,如丙酸睾丸酮、他莫西芬、雷洛西芬等[4],但内科药物治疗起效慢,不良反应较大[5],所以对于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6],本研究主要观察环乳晕微切口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效果。1 资料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