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三四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在嫡长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度维护了古代社会的秩
序.(建筑要求中正)
以院落空间为经营基础的对称秩序成为大至城市、小
至建筑群的理想模式,一旦有可能就予以实现,尤其 是皇家建筑和官府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群中的均衡对称不同于一般形式上的完全的轴 对称,其差别在于一方面受阴阳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 群不仅关注形式,尤其关注其内涵。
多有益的探索。
•11
第四节 中国现代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一、自律时期的作品与思潮
• 1、历史主义的延续与发展,代表作品有:
重庆人民大会堂等
• 2、务实与求索:对建筑风格、建筑地域文
化的探索和尝试。代表作品有:北京和平宾 馆等
• 3、政治因素建筑作品
国庆工程: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
• 4、新建筑的尝试
潮流大量涌现,但不够成熟,与本土传统的建筑文化结合 不够紧密。
二、历史分期和各时期建筑状况
• 自律时期(1949-1978)
学习苏联经验,“古典主义”成为设计潮流。 “国际式”建筑风格受到批判。
• 开放时期(1978-现在)
建筑活动与市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建筑师逐渐关注市场需求和国际建筑界的思潮变化,进行了许
信景观对人的生存质量的必然影响,容易导致迷信观念) • 有良好的环境主体(人和)
二、对环境的改造和变通
• 理山、治水、调整方位
趋利避害、兴修水利(都江堰、大运河)、调整方位 、修建风水建筑(风水塔、风水林)
变通方位,建筑布局不拘泥南北向,主要取向“好”的“ 方位”。
•3
三、几何关系与均衡对称
•社会处于战争状态,建筑活动趋向停滞状态。现代建筑教育体系开始形
成。
•8
第二节 中国近代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一、洋式建筑:折衷主义基调
•1、早期:“外廊样式”(以带有外廊为主要特征) •2、欧洲古典式:折衷主义建筑
•二、传统复兴:三种设计模式
•中西交汇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旧体系的“洋化”、外来建筑 体系建筑的“本土化”;
另一方面,建筑群的均衡对称布局理想一旦受具体的场地 、地形、交通等因素制约,就不得不作实际的调整。
古代匠师正是通过巧妙的对位调整,在改变绝对对称关系 后保持原有的均衡追求。
•4
四、同构关系与自然次序
向心关系
园中围绕水面的诸多建筑物轴线并不互相干行。 所有的法线都指向一个大致确定的中心区域(不是—个点), 每个建筑物的扭转即使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在一定的程度内,法线
四、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
内向型:受数千年来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决定,国家城市强调内部
发展,无对外拓展的野心;由于封建社会长期的封闭式管理和限制 人员流动,城市建设注重家庭为单位的建设,即合院式住宅为主, 对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开放空间、交往空间)关注甚少。
尚祖性:血缘崇拜导致对祖先、传统、制度的较强的维护,思想领域
•二、 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1、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随着殖民输入的建筑(教堂、领事馆、洋行、银行、商店、工厂等)是 本时期新建筑的主要构成;
•2、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
•租界地城市建筑活动大为频繁,建筑规模、数量逐步加大,建筑设计水 平明显提高;建筑类型更为丰富。
•3、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
•5
互含关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立面互相包含的关系。
• 颐和园万寿山东坡有一水院“谐趣园”,昆明湖中有一小岛南湖岛。一 为山中之水,一为水中之山.
中国众多的古典园林虽千差万别,都在这二个方面可以找到相同 的结构关系,因而这三种关系都可称为同构关系。
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了易经思想的太极图来统一表达它们 ,它形象地蕴含了向心、互否、互含三种关系。
扬州鉴真和尚纪念馆(1973),广交会建筑等
•三、现代建筑:多渠道起步
•1、外国建筑师导入的“新建筑”和现代建筑 •2、中国建筑师对现代建筑的认识和实践 •现代建筑思潮的导入 •“现代式”建筑的创作实践
•10
•第三节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一、历史格局
• 解放后初期的建筑活动多从属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 改革开放后,建筑市场化活动逐步开展,建筑思想、建筑
•1、教会学校“中国式”做法。后期“中国式”的特点是在现代
建筑中关注屋顶、屋身的组合。代表人物:墨菲(燕京大学)、格
里森(辅仁大学)
•3、南京中山陵的设计竞赛标志着中国建筑师开始了传统复新的
建筑设计活动;
•中国建筑传统复兴的活动中的建筑设计模式主要有以 下三种:
•宫殿式、混合式、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 •9
中国建筑史第三四讲
2020年5月29日星期五
三、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是对环境秩序的认同,事物存在的两面性,即:正反、阴 阳、天地、昼夜、水火等。
1、方位存在主来自百度文库关系,以东为尊,先左后右。
2、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依存又主次有别。山为阴、水为 阳,南为阳、北为阴,高为阳、低为阴等。
3、这种序的观念与礼制与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的要求相结合 被逐渐规范和强化
我们还可以发现若干著名园林的平面与太极图同构。
•6
五、空间序列与总体权衡
第三节 审美与建筑设计
一、实践理性精神与建筑审美趣味 二、空间与屋顶艺术 三、模数制与结构体系 四、地域文化与建筑的乡土性
•7
第四讲 近现代中国建筑 第一节 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
•一、 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
1、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筑呈现二元化特征 2、新旧建筑体系并存
的变革较少发生,建筑制度较少发生变革,传统木构建筑形制得以 传承。
中庸:过犹不及,避免思维的变革,是一种维护传统的有力工具。
•2
第二节 选址与布局
一、对环境的分析和利用
• 近水利而避水患(满足农业灌溉) • 防卫性好(定都主要原因) • 交通顺畅、供应有保障(元大都) • 注重小气候(通风、日照) • 理想的景观模式(将景观与自然天象、节气联系起来,相
指向中心区域的相互关系并末变化,这就是在变换条件下保存不变的
关系,是种拓扑关系。称之为向心关系。
互否关系
相邻的轴线在以接近互相垂直为特征,不断地改 变着方向,这种在长轴方向上互为相反、互为否 定的趋势在对建筑面作平行移动时并不改变,因
而也是一种拓扑关系,称之互否关系。
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的山与水的构成关系上尤为 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