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定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在未来五年中抢抓机遇、奋力崛起、赶超进位,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十一五”以来,在中共保定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国家、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中心任务,大力实施“一主三次、工业西进、对接京津”三大战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072亿元增长到2050.3亿元,接近翻一番,年均增长1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9990元增长到18462元,增长85%;全部财政收入由86亿元增长到206.1亿元,年均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632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多。

——结构调整全面推进。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8.3:48.8:32.9调整为14.8:51.9:33.3。主导产业快速增长,五大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4%,其中汽车及零部件、新

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41亿元,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率由40%提高到57%,粮食总产量由471万吨增长到585万吨,实现连续八年稳步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推进,“8+13”节能工作成效明显,全市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各类产业园区达到40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和开发面积进一步扩展,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市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一五”期间,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引进外资20.3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加12.4亿美元,引进内资658.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429.3亿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1.5%;相继引进了亚行贷款白洋淀综合治理等一批较大利用外资项目,先后与兵装集团、国电集团等19个央企和国内外500强企业(集团)开展了战略合作;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实现了天威集团与兵装集团、宝硕集团与新希望集团、天鹅集团与恒天集团的战略重组,英利集团、巨力集团等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全市上市企业累计达到11家;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土地承包责任制得到巩固,林权改革成效显著;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化率达到38.9%,比2005年提高7.1个百分点。“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取得丰硕成果,大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府河、清真寺、西大园三大片区改造进展顺利,万博广场、新燕赵商务广场等大型综合性商贸项目开工建设,

东三环、“中国电谷”立交桥相继竣工;大交通框架基本形成,京石铁路客运专线、保津城际铁路建设顺利推进,保沧、廊涿、京昆、张石(涞源至张保界)、保阜(保沧至阜平段)、大广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荣乌、张涿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全市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426公里,达到657公里,“三横三纵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新(改)建县乡公路6808公里,公路路网密度由73.6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80.8公里/百平方公里;大水系建设进展加快,两库连通、市区引水、河道整治、雨污分流、东湖及配套景观等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县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民居建设稳步推进,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正式启动,太阳能之城建设成效显著,市区建筑、园林、交通信号、景区等领域太阳能应用改造进展加快;“蓝天行动”不断深入,2010年,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达到331天,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碧水计划”全面实施,市、县污水处理设施相继投入运营,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绿荫行动”成效显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3.25平方米、38.5%和44.4%,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教兴市”战略扎实推进,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9%;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高考上线率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起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艺创作、戏曲影视

以及文化市场繁荣兴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2.7%;体育事业较快发展,奥运会、全运会我市成绩列全省第一,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人口总量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42‰以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人民生活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4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46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64%和57%。就业再就业明显改进,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8%。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养老保险覆盖80万人,比2005年增加22.9万人,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进一步改善,新建经济适用房10523套、廉租房5403套。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防灾减灾、民族宗教、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和谐保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充满活力。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成果的取得,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市人均GDP将突破 3000美元,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家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将更加广阔,面临一系列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进入了大调整、大变革时

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还要经历一个缓慢、曲折、复杂的过程,经济结构面临深度调整,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新兴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将进入经济结构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经济社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生机,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十一五”以来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我市经济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处于重要的经济结构战略转型期,加快培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我市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体系较为完善。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的契机,将有力地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规模扩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我市融入京津借势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京津冀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必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崛起,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京南行动计划的实施为我市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从区域功能定位出发,加快京津的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市场对接、科技人才对接,融入京津,借势发展,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创造了难得机遇。

在看到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省的64.2%,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省的52.7%;二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工业化率低于全省4.3个百分点,城市化率低于全省7.9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率低于全省6.7个百分点;三是县域经济实力弱,8个县综合经济实力排全省后30位;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规模小,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低。同时,“十二五”期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一是各地竞相发展,区域间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二是资源约束矛盾突出,土地、水等资源紧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将长期存在;三是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仍是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增加,社会管理创新与改善民生的工作更加繁重;四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

总之,“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双重任务,机遇和挑战并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只有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发力崛起,赶超进位,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市慰问视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继续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中心任务,牢牢把握突出抓发展、重点抓项目、持续保稳定、着力惠民生主基调,深入实施一主三次、工业西进、对接京津三大战略,把奋进“十二五”、实现新跨越作为统领全市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壮大县域经济,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全力打造更具实力、活力、魅力、竞争力的新保定。

二、基本原则

——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把加快发展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前提和解决保定所有问题的关键,凝神聚力抓发展,千方百计促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之举,通过项目带动,加快全市发展。

——始终坚持协调发展不动摇。把统筹兼顾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方法,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关系,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强市、兴县、富民相统一。

——始终坚持低碳发展不动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树立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既为当代提供发展支撑,又为未来奠定发展基础。

——始终坚持和谐发展不动摇。把社会和谐作为推进科学发

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证,牢固树立持续保稳定思想,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努力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始终坚持共享发展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奋斗目标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按照奋进“十二五”、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比2010年翻一番。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工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部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现代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骨干框架初步形成。三次产业结构由14.8:51.9:33.3调整为10:56:34,其中工业占GDP比重提高到50%左右。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心城市实力大幅提高,次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县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建设上水平、出品位,城市化率由38.9%提高到50%。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达到省要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73提高到0.75;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25%和0.13亿立方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重点流域水质及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耕地保有量保持在78.9万公顷。

——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68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

——社会管理达到新水平。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社会建设显著加强,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中等职业学校免费教育全面实现;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85.6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人口总量规模控制在1185万人以内,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就业压力明显缓解,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文化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注:1、2010年完成值、年均增长部分数据为预计数。2、主要污染物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三章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继续把“十一五”以来经过实践证明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保定实际的“一主三次、工业西进、对接京津”三大战略作为重构城市空间布局、缩小区域差距和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加大实施力度,统筹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强化大保定中心城市龙头作用

按照分区控制、分类指导的原则,以主城区为中心,完善大保定发展规划,对清苑、满城、徐水、安新实行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明确功能定位,拉大城市框架,消除区县落差,拓展中心城市主体空间和辐射带动能力。统筹“一城三星一淀”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高新区和各级各类产业园区的作用,着力发展新能源及能源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文化、旅游、餐饮、物流等优势服务业,提升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加快电谷新区、高铁新区等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发展壮大河北保定工业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高校创业园区,实施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城区规模倍增计划,到2015年,“一城三星一淀”大保定城镇人口达到200万人以上。

二、提高次中心城市区域带动能力

坚持把三个次中心城市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臵,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涿州为次中心统筹推进保北地区发展。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机遇,发挥涿州毗临北京的优势,全力启动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对接京津的桥头堡。统筹制定涿州、涞水、高碑店环首都一线地区发展规划,加强与定兴、易县等保北各县的区域协调,整合优势,加快发展,形成保北经济板块,打造一线带二线、二线带全市、梯次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以定州为次中心统筹推进保南地区发展。强化定州市的区域带动功能,完善城市规划,扩大城区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经济实力。坚持产业立市,加快建设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沙河产业聚集区,提高汽车、电力、煤化工、食品等主导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加强定州与周边县市的规划协调和产业对接,辐射带动安国、博野、曲阳、望都等周边区域,重点扶持安国中药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保南经济板块。

以白沟新城为次中心统筹推进保东地区发展。以中国箱包之都、京南商贸名城、保东中心城市为定位,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和商贸物流等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全市加快发展带动区、现代特色产业聚集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白沟新城为区域中心,科学规划容城、雄县、高阳、蠡县等产业布局,培育壮大群体集中、特色明显、实力强劲、潜力巨大的保东经济板块。

三、力促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意见》,继续加大对西部八县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山区大发展。以京昆、荣乌、保阜等高速公路为发展轴线,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坚持一手抓新型工业项目,一手抓绿色生态经济,形成西部地区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山前、山间经济板块,逐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着力支持涞源加快发展,发挥河北冶金工业园区和矿产资源、生态特色、交通区位等优势,加大县城规划建设力度,向河北经济强县和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

第四章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保定发展的主要路径,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能源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箱包、食品饮料和化工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两个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的骨干支柱产业、13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10个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培育壮大骨干支柱产业

把做大做强新能源及能源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

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按照创新引领、龙头带动、完善链条、聚集发展的思路,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把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分别打造成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占GDP比重10%以上的骨干支柱产业。

(一)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着眼占领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充分发挥起步早、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以英利集团、天威集团、国电联合动力公司、惠腾公司、光为公司为龙头,加快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输变电、储电、节电、电力自动化六大产业体系。光伏发电设备制造。改进硅材料提纯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推进EVA、坩埚等配套产品生产,跟踪纳米晶等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以光电建筑应用和光伏电站为重点,加快光伏应用系统建设。重点推进英利2.4万吨硅材料提纯、英利2GW、隆基泰和2GW、巨力1GW 太阳能电池和天威薄膜太阳能电池扩能等重大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市光电设备产能力争达到5GW以上。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加快2兆瓦及以上容量风电叶片产业化进程,提高风电机组生产能力,突破2-3兆瓦及更大装机容量整机生产技术,加大海上风机开发力度,提高控制系统配套能力,尽快填补主轴轴承、齿轮箱、发电机等关键部件生产空白。重点推进国电联合动力5-6兆瓦风电机组研发及制造、东方美亚1.5 -2.5兆瓦风电设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力争风电叶片产能达到10GW、整机产能达到5GW、控制系统产能达到2500台套。输变电设备制造。重点发展新型耐热铝合金、碳纤维导线,推进柔性交/直流输电设备生产,发展特高压变压器、特高压开关、电子互感器等高压电器生产,开发与智能组件相融合的高新技术产

品,加快智能电网相关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输变电设备配套能力。重点推进尤耐特全数字高压软启动柜、三川电气配电装臵和终端设备等重大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变压器产能力争达到2亿千伏安。节能、储能及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重点推进以大电网稳定技术、智能快速充电技术为代表的高效节能节电产品生产,加快铅酸蓄电池的升级改造,推进储能飞轮等机械储能、液流电池等电化学储能的开发和产业化,着力引进微电机系统封装技术,提升电力信息通讯技术在智能电网发输配用各环节的系统集成水平。重点推进宇能智能充电机产业园、英利储能飞轮、风帆储能蓄能产业园、浪拜迪智能电网数字自动化产品等重大项目建设。

到2015年,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300亿元,建成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中国电谷”发展框架。

(二)着力壮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突出自主品牌优势,坚持做大整车规模、完善配套体系、加快自主创新的方针,以长城集团、河北长安公司、风帆集团为龙头,以基地和园区为依托,做大整车企业,加快零部件发展。整车生产。拓展乘用车发展空间,重点发展小排量、经济型车型生产;扩大商用车优势,加快形成汽柴油高、中、低全系列车型;巩固微型车地位,重点发展宽系列微型货车和小型客车产品;发挥专用车特色,重点开发和引进新型环卫车、液体运输车、施工工程车、大吨位厢式车和自卸车等专用车,着力打造保定(市区)乘用车、定州微型车、高碑店商用车、定兴专用车四大“整车专业化生产基地”。重点推进长城50万辆整车及零部件、河北长安5万辆高档乘用车、河北长安20万辆微车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整车生产

能力达到18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重点支持车用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加快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能力争达到3万辆。零部件生产。加快发动机、变速器、悬架、转向、制动和仪器仪表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提升基础零部件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自主化配套体系,打造长城、中兴、河北长安、清苑、徐水、顺平、高碑店、定兴等八个汽车零部件协作配套基地。重点推进河北长安60万台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基地、配套企业孵化基地和凌云汽车零部件扩能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15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到1000家以上。

到“十二五”末,全市汽车及零部件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5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品牌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配套体系完善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打造“华北轻型汽车城”和“河北长安汽车城”。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改造提升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箱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金属冶炼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做大龙头,培育品牌,提高传统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把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箱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金属冶炼加工等产业分别打造成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的主导产业。

(一)优化提升建筑材料业。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传统建材生产的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不断优化建材工业产品结构,打造“西部绿色建材产业带”和“环京津新型建材产业带”。传统建材。重点推进西部山区水泥、石材等传统建材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快节能环保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支持唐县冀东、曲阳金隅等骨干企业扩大规模,加快涞水冀东、顺平金强、易县京兰等大水泥项目建设,以骨干企业的发展,引领传统建材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提升。新型建材。重点推进节能门窗、新型涂料、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钢结构材料等新型建材的发展,加快巨力集团吊索具生产基地、奥润顺达节能门窗生产基地建设,扶持北新建材、晨阳工贸、北雄钢构等骨干企业发展,不断扩大新型建材的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末,建材行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500亿元以上。

(二)改造整合纺织服装箱包业。充分发挥纺织服装箱包业的传统特色优势,加快整合升级步伐,推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应用,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提升产品水平和档次,加快高蠡纺织、容城服装、白沟箱包三大产业聚集区建设。纺织业。大力推进竹纤维、木纤维、碳纤维等棉纺新纤维和新面料开发生产,加快毛纺产品由粗到细、由纺到织的提升,推进溶剂法纤

维素纤维等高端化纤产品的产业化步伐。重点发展宏润集团、三利集团、恒天集团等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天鹅”、“三利”等知名品牌,加快建设高阳、蠡县等纺织聚集区,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向龙头企业靠拢,努力实现纺织业由粗放式向循环集约式发展转变。服装业。着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产品结构向中高端发展,积极发展内衬、拉链等服装辅料产业,大力培育自主品牌。重点支持奥森、金淼等骨干企业发展,做强“天力奔”、“比琦”等自主品牌,加快容城服装基地建设,提高中国男装名城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箱包业。立足现有优势,坚持围绕市场发展产业、围绕品牌打造龙头的发展方向,加快专业市场的扩建、改造、升级步伐,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促进箱包产品升级和产业链拓展。以“玉兔”等著名箱包企业为龙头,引导中小企业向品牌靠拢,打造国内外著名的箱包生产基地。到2015年,纺织、服装、箱包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三)积极发展食品饮料业。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瞄准京津两大市场,重点发展乳制品、饮料酒、粮油加工、肉禽加工、方便食品、调味品、果蔬加工、烟草等八大食品产业链,打造环京津、保南、保西三个食品加工产业带。乳制品业。重点推进消毒奶、灭菌奶等液态奶发展,加快脱脂奶、低脂奶等功能产品开发,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打造定州伊利、望都蒙牛等一批乳制品加工基地。饮料酒。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方针,以“刘伶”、“五合窖”、“生力”为龙头,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名牌饮料酒市场占有率。粮油加工。以小麦、玉米、薯类、大豆深加工为重点,提高粮油加工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工艺装备水平,重点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依托康师傅、喜之郎、白象、娃哈哈、豆豆集团等著名企业集团,

提高粮油加工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肉禽加工。大力发展猪、牛、鸡、兔、鸭、羊等肉类深加工制品,重点推进冷却肉、分割肉以及各类熟肉精制品的生产,加快保定、定州、高碑店、唐县、涞源等肉食品加工基地建设。方便食品、调味品、果蔬加工、烟草加工。着力改进生产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植的新产品,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优势品牌,积极推广连锁、配送等现代化市场营销方式,不断提升在京津市场的占有率。到2015年,食品饮料行业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0.5:1,全行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以上。

(四)培育壮大化工医药业。按照扩大规模、延伸链条、优化布局、循环发展的原则,突出优势产品,扶持重点企业,打造特色优势,把化工医药业培育成支撑我市区域发展的重要行业。化学工业。加快感光材料及相关产品的技术创新,利用技术工艺优势扩大应用行业和领域,提高精细化工生产规模;稳定焦炭生产,加快下游产品开发,提高煤化工深加工能力。重点支持乐凯集团、旭阳焦化集团加快发展,打造市区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和保南煤化工精深加工基地。医药工业。发挥中药产业历史长、基础好的优势,巩固现代中药、中药饮片在国内研发、生产与市场交易的优势地位;加快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动物疫苗、医疗器材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重点支持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步长天浩药品、蔺氏中药饮片和免煎饮片、普康医疗器械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15年,化工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以上。

(五)做优做强金属冶炼加工业。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取向,紧跟市场需求,加快金属冶炼

加工业科技进步和企业整合,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整体规模和实力。钢铁工业。加快企业整合,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特种钢、型钢、卷材以及军工、轴承、齿轮、工模具、耐热、耐冷、耐腐蚀等优特钢产品生产。有色金属工业。重点推进高精铜(铝)板、带、箔、管材生产,加快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等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支持奥宇集团优特钢基地、河北钢铁集团涞源基地、嘉华铝业铝箔等骨干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到2015年,冶金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

同时,鼓励塑胶制品、造纸及纸制品、玻璃制品等行业按照市场需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产品开发步伐,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