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

河北省涞源县第三中学袁桂茹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涞源三中的袁桂茹,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燃烧的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氧气、碳及碳的氧化物等相关知识后,学习燃烧的条件,为学习燃料的充分燃烧,做好了铺垫,为生产和生活中更好的利用燃烧,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燃烧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理解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辨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3)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难点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准备好了吗?

三、【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了感性认识,他们认为点火就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也了解了很多物质都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设计燃烧条件的方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学法

四、【教法学法】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并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主动建构燃烧的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自己合作探究,对比、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在实验中感受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为了有效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我准备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课件。

下面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过程。

四、我的教学过程

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视频)

环节1、小魔术——蘸50%酒精的手帕,燃烧后完好无损,引入新课。由此,引发了学生想要进一步了解燃烧的欲望。

学生对自己看到的现象,提出了很多猜想,我及时引导学生转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因为,课前了解他们对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方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学生实验时,我提供用品后,逐步引导学生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分别是

实验1、分别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木条和粉笔两种不同的物质(探究燃烧是否需要可燃物)。

实验2、点燃两只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实验3、分别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木条和一小块煤(探究燃烧是否需要一定的温度)。

(视频)通过小组活动后,提问为什么粉笔没燃烧,木条燃烧了,引导学生找到燃烧的一个条件--可燃物。提问为什么用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了,引导学生找到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氧气,提问为什么煤没

有燃烧,而木条燃烧了,引导学生找到燃烧第三个条件—着火点,得出燃烧的条件。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

一不可。

环节4、为了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我演示白磷在热水中的燃烧(视频),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将玻璃管的下端改成了漏斗,可将白磷充分燃烧,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环节5、最后引导学生找到小魔术的答案。也是对燃烧条件的应用。环节6、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课题1 探究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可燃物

【教学反思】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较为充足、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被激发、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教学效率高。

然而,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

1、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燃烧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其中关于着火点的描述应当事先铺垫好,这样学生展示讨论结果的时候会更加顺利。

2、每个小组同学提出假设问题而其他组提出反驳意见后,可以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辩论,互相反驳,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