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七年级数学《日历中的方程》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设未知数,并利用日历中相邻各数之间的规律,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

2、能正确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问题的解,并学会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日历中数字排列规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

成功的体验,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在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

志;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求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字问题。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方程,根据实际问题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竞赛教学法。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本挂历用木条制成的活动方框

学生:一张挂历或日历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问题:

西安是我国的历史古都,老师在今年8月份来西安旅游了5天,这5天在日历上对应的号码(如8月2日这一天在日历上对应的号码为2)之和为75,你能知道老师是哪一天到达西安的吗?

提出问题:你能通过列方程解决这一问题吗?

学生活动

思考问题并解答。

算术方法:利用这5个日

期依次差1这个规律来解

答:75÷5=15就是中间的

日期(第三天),15-1=14

就是第二天,14-1=13就

是第一天(到达日期)。

代数方法:设未知数列一

元一次方程。(过程略)

设计意图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问

题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

境,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让学生初步体会日历中

的方程及方程在解决实

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上面的几副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

X+7 X X+14 X+7

X X-7 X

X-14 X-7

《日历中的方程》说课稿

一、理论依据

1、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理论;

2、赏识教育的理论;

3、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论;

4、学数学,用数学的理论;

5、视学生如伙伴,把教材当范本的理论;

6、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的理论;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关于日历数规律的再探索,本节为学生学习其他数字排列问题提供了思想与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第三章以及本章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运用日历规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利用“方程”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并且感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与小学学习的算术方法相比,代数方法还未能完全让学生接受并应用,而且对于刚刚接触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转换过程,即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而得到方程的解之后又要回到实际问题中检验其合理性,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作为重点处理。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日历中的方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已有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和设置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日历中的方程模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及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通过自主合作的互动探究及自编问题自己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同时,在探索解决一系列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由此我将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制定为: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学数学、用数学、与伙伴合谐相处、培养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四、关于课堂结构及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设置“我到被誉为历史古都的西安旅游”这一贴近生活的问题情景,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激活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进一步认识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二)互动探究,发现新知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一个个小游戏,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组织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建立方程模型”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与理解。

2、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游戏中走下讲台参与讨论,将学生视为合作伙伴,与学生一起按游戏规则开展活动,共同学习,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敢于表现自己,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3、游戏之后,穿插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活动,将探索得到的结果,引导各小组的同学经过合情推理并在全班展示,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实现将列方程、解方程等内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同时,通过交流多种解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优良品质,进而更好地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1、系统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反馈—纠正”的过程,教师根据捕捉的信息,及时进行调控,一方面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2、自问自答式的小组竞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活动过程中,自己根据日历数的规律提出问题,由同伴回答,诱发创新欲望,增强协作能力,实现和谐共处的德育目标。

(四)畅谈收获,提高认识

课后设计的畅谈收获,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简明扼要小结,当堂消化本节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五)布置作业

练习的设计本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分层要求,由易到难,梯度推进。既保证学有困难的学生消化得了,又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通过变式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