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张馨月)

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张馨月)
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张馨月)

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作用和泡菜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指出

了乳酸菌在泡菜的发酵、防腐保鲜、亚硝酸盐控制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这几

个方面有关乳酸菌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乳酸菌;泡菜;发酵;前景;

The role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he Abstract:The roles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the processing of pickle we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he fermentation of pickle, preservation, and the control of nitrite.

Key words: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pickle; fermentation; prospect;

泡菜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典型代表之一,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1]。泡菜是新鲜蔬菜经过适当处理后,将其浸入5%~10%的盐水中,通过蔬菜中天然存在的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发酵而产生的一类发酵食品[2]。其酸鲜纯正、嫩脆芳香、清爽可口,且具有开胃、助消化、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保健和医疗功能[3]。“世界泡菜看中国,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产量销量居全国第一,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2009年,全四川省的泡菜产量120万吨,产值90亿[4]。虽然改革开放后,泡菜行业迅猛发展,但是目前,泡菜的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仍以传统加工工艺为主,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半成品变色、蔬菜营养成分流失、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保质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

乳酸菌是以糖类为原料,发酵能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的统称[5],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学作用。并且乳酸菌是发酵工业常用的菌种,可利用原料中的可溶性成分,不仅可产生大量乳酸,也可以合成叶酸等B族维生素,产生有机酸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VD的吸收[6],即有防腐作用,又可改善泡菜风味。因此,将乳酸菌技术用于传统泡菜工业化生产具有重大意义,这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现实意义。

1、泡菜加工中乳酸菌的作用机理

1.1泡菜加工的基本原理

传统泡菜的泡制原理是利用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多种有益的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和其它复杂的生物化学综合作用生产出酸甜适口的发酵食品[7]。泡制过程中主要发生乳酸发酵,乳酸菌利用蔬菜汁中的糖类,代谢产生大量乳酸,降低了pH值,抑制了其它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对泡菜的保藏起到了积极作用。。乳酸发酵是一种冷加工过程,对蔬菜的营养成分、色、香、味、形的保存极为有利[8]此外,乳酸对泡菜的品质和风味也有重要作用。但是乳酸过多会使泡菜过酸,以致消费者不能接受,所以应该严格控制乳酸发酵,即使杀菌,阻止发酵。

1.2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特性

乳酸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细菌,不耐高温,耐酸,其对营养要求比较严格,培养过程中除了需要适量的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外,还要加入维生素(极个别品种除外)、多种氨基酸和肽等[9]。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主要是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此外还有粪链球菌、啤酒片球菌和弯曲乳杆菌[10]。乳酸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泡制初期,以肠膜明串珠菌等异型乳酸发酵为主,产生乳酸、乙醇以及少量丙酸、丁酸、琥珀酸、丙醇等有利于泡菜风味形成的物质。中期以乳杆菌的同型乳酸发酵为主积累大量乳酸,pH降低,抑制了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后期泡菜的风味形成并最终由于乳酸的大量积累造成对乳酸菌的反馈抑制而导致发酵结束。乳酸菌不具备分解纤维素的酶系统,也不具备水解蛋白质的酶系统,因此, 它们既不破坏蔬菜的细胞组织,也不会使结构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11],相反乳酸菌可利用蔬菜汁的可溶性成分,分解产生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各种酶类,通告了泡菜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2、泡菜加工过程中存在问题

2.1传统泡菜生产工艺

鲜蔬菜挑选洗净,切分 5%左右盐水预泡制入坛(缸或池)检测出坛(缸或池)调味包装灭菌冷却

贴签成品

泡菜的原辅料存在色泽、滋味、香味、成熟度等质量不稳定问题,半成品存在盐渍度、发酵程度不一致,颜色变化、腐败等问题,成品常出现变色、胀袋、霉变、亚硝酸盐、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超标等问题[12]。可以从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管理两方面进行改进。

2.2泡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2.1泡菜原辅材料质量不稳定

泡菜的原辅料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目前原辅料主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式种植的方式来解决[13]。农户供应过于零散,蔬菜质量不容易控制,存在虫咬、空花、脆度、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散户种植时,化肥和农药的种类及用量难以统一控制和管理,致使很多原辅料农药超标,影响了泡菜的品质和安全性。因为原辅材料质量控制是泡菜行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根据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想要对原辅料从选种、种植、化肥农药使用到收割、储藏、运输等进行统一化管理是不现实的。对于生产厂家只能通过进货时抽检原辅材料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查看供货商产品证明书和第三方的检验报告来控制原辅料的质量。

2.2.2优良商业发酵剂的使用和不同乳酸菌之间的配比问题

目前,在泡制期间,我国泡菜生产企业多采用自然发酵法和陈泡菜水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泡菜的风味较好,采用纯种乳酸菌发酵剂的厂家很少。但是这两种发酵方法制出的泡菜颜色、脆度、滋味等方面不稳定,是泡菜工业化生产的一大阻碍。已经有很多有关发酵剂菌种种类和配比的研究:Pederson和Albury[14]在1961年首先将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应用于泡菜的研究。随后,Caldwell 在1998年获得了复合菌种接种发酵蔬菜的专利,蒋和体[15]认为生产泡菜的发酵剂应是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这3种菌3∶1∶1比例混合最佳。而罗云波[16]却认为这3种菌的混合比例应为5∶3∶2最佳等。泡菜发酵过程中,除了这三种菌起作用外,还有粪链球菌、啤酒片球菌、弯曲乳杆菌、短乳杆菌等,这四种菌对泡菜的风味也有重要作用。因而要想获得风味和品质优良的泡菜,还需要同型和异型发酵的乳酸菌以及少量其它菌搭配,在种类和配比方面仍然值得研究。

2.2.3防腐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热力杀菌对泡菜发酵进行发酵终止和灭菌[17],再调加防腐剂。但是泡菜经80℃左右的热力杀菌,乳酸菌被杀死,降低了乳酸菌的保健功能;蛋白质变性,影响了泡菜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果胶结构被破坏,泡菜脆度下降;VC含量降低;颜色发生褐变。所以非热力杀菌和安全高效的泡菜防腐剂备受研究者关注。姜绍通[18]等从腐败的腌制蔬菜中分理处6株腐败菌,都为革兰氏阳性菌。实验证明:Nisin、脱氢醋酸钠、尼泊金复合酯钠对腐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isin是一类新型的生物防腐剂,

其抑菌谱窄,只能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其芽孢),并得出复合防腐剂最佳配方为:Nisin 0.4g/L、脱氢醋酸钠0.3g/L、尼泊金复合酯钠0.2g/L,抑菌率在96%以上。而潘丽军[19]等将Nisin和植酸配合,Nisin 1mg/ mL,植酸115mg/mL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见天然生物防腐剂的制备、杀菌效果研究及与其它食品防腐剂复合使用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尚不成熟,存在争议,仍有很大研究空间。

2.2.4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控制问题

蔬菜中含有硝酸盐,在一些细菌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使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发一系列急性中毒症状。并且亚硝酸盐也是致癌物N-亚硝酰胺的合成前体物质,其中,吡咯烷亚硝胺为强致癌物[20]。泡制过程中,开始时发酵液中氧气充足、pH约中性,腐败菌为优势菌大量生长,一些细菌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增加;之后随着乳酸菌的生长,发酵液pH降低,抑制了其它腐败菌的生长,硝酸盐被进一步还原和分解,含量缓慢降低。大量蔬菜中亚硝酸盐控制研究表明[21-23],食盐浓度、发酵温度、酸度、糖含量以及VC、杂菌污染情况影响了蔬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泡制过程中泡菜中亚希酸盐的含量,作者认为值得一提的是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作用,韩梅等[24]人从水体中分理出3中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分别为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在添加了血红素的MRS液体培养基中降解率高达87.0%;类似的,四川农业大学的周光燕等[25]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短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植物乳杆菌5种菌分别接种于泡菜进行发酵,并与传统发酵对比。实验表明,人工接种发酵亚硝峰明显低于传统自然发酵,并且这几种乳酸菌不仅可以乳酸发酵令泡菜具有特有的风味,而且降低发酵液pH值,抑制了其它腐败菌,同时加快了亚硝酸盐的还原。其中植物乳杆菌的亚硝峰最小,为28.0μg/g,而传统发酵的亚硝峰为110μg/g。可见乳酸菌在泡菜发酵中有很多重要作用,开发一种既能发酵蔬菜,又能降解硝酸盐和抑制腐败菌乳酸菌发酵剂对于传统食品——泡菜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3、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应用的必要性

泡菜泡制过程中,乳酸发酵为主,明串珠菌属和短乳杆菌的异型发酵为泡菜提供了主要的风味物质;同型发酵产生了大量乳酸,降低了发酵液的pH值,有效抑制了其它腐败菌的繁殖;乳酸菌还可以显著降低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缩短发酵时间,这对工业化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4、研究前景

4.1泡菜防腐保鲜方面

目前,泡菜的保藏技术尚存在缺陷,热力杀菌杀死了乳酸菌消除了乳酸菌的保健功能,并且影响泡菜的脆度、颜色等品质;真空包装常有胀袋现象;化学合成防腐剂具有毒性,使用受到限制。微生态保鲜、乳酸链球菌素生物保鲜剂、包装方式等方面都有研究空间。

4.2泡菜乳酸菌发酵剂的工业化生产

如前所述,目前商业发酵剂在泡菜行业还没有普遍使用,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限制了泡菜工业化的发展。因而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育种以及多种菌的配方问题受到很多学者关注。

4.3利用乳酸菌控制亚硝酸盐含量

目前,有很多报道说明乳酸菌有降解亚硝酸盐功能,但是有关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机理研究极少,这方面还几乎是空白。因而全面研究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的生理特性、分离纯化方法、DNA片段改性以及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提取和制备方面仍需大量研究。只有掌握基础原理才能更好地利用乳酸菌提高泡菜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齐海萍,胡文忠,姜爱丽,等.白菜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主要成分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8):4-7

[2]陈福生.食品发酵设备与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327-344

[3]黎婕,刘冬梅,冯细漫.几种泡菜中乳酸两种手性对映体和亚硝酸盐的测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2):129-132

[4]陈功.试论中国泡菜历史与发展[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46(3):1-5

[5]杨汝德,陈琼,陈惠音.乳酸菌发酵制品研究的现在与发展[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19):79-83

[6][9]代永刚,田志刚,南喜平.乳酸菌及其生理功能研究的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7):24-26

[7] 李学贵,严晓燕.低盐化榨菜生产原理及其应用初探[J].中国酿造,2004( 5) : 4~ 6

[8] [10] 张静,张锦丽,杨娟侠.乳酸菌群对乳酸发酵作用的探讨[J].天津农业科学,2002, 8( 2) : 18~ 20

[11] 杨洁彬,郭兴华,张篪,等.乳酸菌-生物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12][13]胡太健,李国斌,韦万文,等.四川泡菜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食品发酵与科技,2010,46(5):11-13 [14] Pederson CS, Albury MN. The effect of pure- culture inoculation on fermentation of cucumbers. Food Technology,1961,15:351- 354

[15]蒋和体.四川泡菜袋装发酵技术[J].食品工业科技,1994(4):32- 34

[16]罗云波.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17]李书华,陈封政.泡菜的研究进展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J].食品科技,2007(3) :8-11

[18]姜绍通,孙磊,罗水忠,等.复合防腐剂对腌制蔬菜中腐败细菌的抑制效果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9):54-58

[19]潘丽军,刘兰花,曾敏.Nisin和植酸复合抑制腌制蔬菜中G- 腐败菌的效果研究[J].食品添加

剂,2008,29(2):263-266

[20]何计国,甄润英.食品卫生学[J].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1]徐海斌,徐海风.腌制大头菜亚硝酸盐含量及降低措施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4):1519-1521

[22]蒲朝文,夏传福,谢朝怀,等.酱腌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及消除措施的研究[ J].卫生研究, 2001,30( 6):352- 354

[23] 唐发书,贾仁勇,彭顺清,等.葡萄糖和维生素C(Vit C)对香肠中亚硝酸盐残留量的影响[ J].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0,14(3):36~38

[24]韩梅,王衍强,彭帅,等.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4(42):216-219

[25] 周光燕,张小平,钟凯,等.乳酸菌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泡菜品质的影响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2):290-293

热加工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 错” 。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 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 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a-Fe、丫- Fe、Al、Cu、Ni、Pb、Cr、V、Mg、Zn各属何种晶体结构? 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a —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Y - Fe、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Uvw 1;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hkl。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力口。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 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

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哲, 冉艳红 作者单位:杨春哲(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济南,250100), 冉艳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刊名: 中国食物与营养 英文刊名: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年,卷(期):2003(1) 被引用次数:18次 引证文献(18条) 1.王琳琳.郑一敏.胥秀英.傅善权.李杰.周慧.曾品涛肠膜明串珠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筛选[期刊论文]-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9) 2.盛海圆.郭艳萍.常艳.张明传统泡菜中乳酸菌多样性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7) 3.陈飞平微生物发酵对蔬菜腌制品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9) 4.刘永娜.燕平梅.李锐绵白糖对发酵白菜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 2009(4) 5.罗凤莲.欧阳建勋.夏延斌.王燕发酵辣椒中主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7) 6.吴海波.张兰威.黄艳玲不同地域发酵蔬菜分离的乳酸菌抑菌效果及降亚硝酸盐能力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2) 7.李锐.燕平梅.刘永娜不同贮藏条件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8(4) 8.胡书芳.王雁萍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9.姜彬.陈一.冯志彪黄瓜在纯菌接种恒温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8(12) 10.孙锦婷.陈一.姜彬.张艳梅.高晨晨发酵过程中蔬菜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7(2) 11.田永峰.吴天祥.胡晓瑜.赵飞乳酸菌在酿造和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07(4) 12.蔡永峰.熊涛.岳国海.李绩.张贵林直投式生物法快速生产泡菜工艺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6) 13.杨荣玲.肖更生.吴晓玉.刘学铭我国蔬菜发酵加工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保鲜与加工 2006(2) 14.吴祖芳.刘璞.翁佩芳榨菜加工中乳酸菌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8) 15.张坤生.刘晨.任云霞复配型防腐剂延长巴氏杀菌鸡肉香肠货架期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8) 16.刘哲君.王海伟.霍建伟.周锐.姜莹.丁玉萍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的最适培养基的筛选[期刊论文]-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 17.乳酸菌在果蔬及谷物制品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5(4) 18.张岩.肖更生.陈卫东.张友胜发酵蔬菜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611096295.html,/Periodical_zgswyyy200301011.aspx

乳酸菌应用的意义

:乳酸菌饮料以蛋白质、有益活菌及口味独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近年来,添加各种果蔬汁的乳酸菌饮料更是受到研究者和消费者的关注。将苹果汁和乳酸菌饮料合理配伍,可以制造经济实惠、营养更为全面的饮品。本文重点研究以苹果为原料,乳酸菌为菌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苹果汁饮料的发酵工艺,为发酵苹果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正交实验乳酸菌发酵苹果汁优化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目的和意义 有史以来,蔬菜就是人类食品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食品化学家和营养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目前人们已经基本认识了蔬菜果汁的化学成分,并根据化学成分研究了蔬菜汁饮料的营养生理意义。蔬菜汁饮料特有的营养生理和健康方面的意义表现在3方面:首先,蔬菜汁饮料内一些重要营养物质含量相当高;其次,它含有一些其他食品比较缺乏甚至非常缺乏的对人体组成有利的化学成分;再有就是一些食品所含有的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在蔬菜汁饮料中的含量相当少,甚至不含有。例如各类酒、咖啡或有些茶,均含有数量不等的乙醇或咖啡因,而蔬菜汁饮料不含。 蔬菜汁饮料含有许多对人体营养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化学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植物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所以他们往往具有一些治疗疾病的能力。例如,在古代,人们把甜菜原汁当作治疗肾脏或肝脏功能失调的药物,或者当作利尿药物。人民还发现萝卜和萝卜原汁可以用来治疗食欲不振;后来,人们又发现甘蓝能治疗坏血病等等。从热量的标准来衡量,蔬菜汁饮料的营养生理意义在于他的营养成分能够迅速被人体吸收,因此对运动员,病后恢复健康的人和脑力劳动者具有特殊意义。现在人们进一步发现,许多蔬菜以及用它们制成的饮料都有保健作用。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它们的保健机理,但是它们大部分的保健机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1.2 生物技术与饮料工业 饮料做为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具有市场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在个中传统饮料产品继续得到发展的同时,多种各具特色的新型饮料产品不断问世,极大的促进了饮料工业的发展。传统的饮料生产工艺各具特色,产品丰富多样。生物技术的采用,给现代饮料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物技术应用与饮料生产,可以在资源、开发产品、改进生产工艺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2.1 乳酸菌及其发酵制品 近年来,乳酸菌发酵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适宜作婴儿辅助食品和老年食品。乳酸菌是一类可发酵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人们应用乳酸菌的历史非常悠久,保加利亚酸奶、马奶酒及酱腌菜等均是传统的乳酸菌发酵制品。近年来,随着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的肠道有益菌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确认,各种乳酸菌发酵制品更是风行全世界。 通过对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大量研究,目前认为乳酸菌之所以有益于人体健康是由于它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生理功能。 (1)对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乳酸菌可抑制肠道内病原菌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细菌的成长繁殖,增加人体诶有益菌的数量,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与普通乳相比,发酵乳制品的消化吸收性和营养价值及其风味都已大大提高。 (3)乳酸菌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以预防由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脏病。 (4)乳酸菌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5)乳酸菌对常见至病菌有拮抗作用。

乳酸菌的作用及对治疗妇科病的功效

乳酸菌的作用及对治疗妇科病的功效据很多专家的多年研究,人体内特别是女性下体的健康问题和酸碱平衡问题直接相关,PH值(酸碱平衡)一旦不平衡,人体的健康会很快出现问题。而人体内的益生菌就是专门负责调解酸碱平衡的,并且吞噬有害细菌。但益生菌的数量会因人压力的增大、生活的无规律、精神状态的低沉及年龄的增大而迅速减少。也正因此,人的健康特别是妇科问题,治疗的根本是及时补充益生菌,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改善健康环境,增强免疫力,以安全、彻底的方式解决自身的病症。 而乳酸菌对人体的作用就是直接补充益生菌的数量,增加有益细菌的数量,微生物细菌直接相互制约和共生关系,可迅速恢复女性生殖系统平衡的菌群状态。也就是利用乳酸菌产生乳酸调节机体内PH值,改善和保障活性益生菌群最佳的生存环境,使机体PH值达酸碱平衡状态。通过活性益生菌来抑制致病菌的感染,能够做到自治自愈之功效,促使其恢复微生态平衡状态,从源头解决女性的下体问题。 这种治疗理念就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酸碱疗法,这种疗法的的优势有: 一、定位准确:利用微生物原理有益菌和致病菌的相互制约及共生关系,“益菌抑菌”准确查清致病菌种,给予精确定性,实现快速治疗。 二、安全高效:在不破坏人体正常组织的情况下,通过机体自身

调理阴道内微生态环境,激活自体有益菌繁殖,阻止致病细胞复制,避免交叉感染,安全无损伤、无痛苦、无耐药性。 三、疗效确切:使用生物酸碱平衡疗法能快速抑制阴道内部细菌,排出生殖器官内积存的炎性分泌物和毒素。消除月经期前后,更年期前后和生育前后各种因素及内分泌引起的情绪不宁和烦躁抑郁等心理障碍。能全面有效地杀灭致病菌,清除体内病毒,修复受损表皮细胞,使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自然恢复,解决了久治不愈、易反复等难题。 四、安全快捷:快速杀菌、当天止痒、去除异味。1周内内完全阻止细菌沿生殖道上行及血行播散,半个月即可利用增加体内有益菌群改善和平衡体内微生态环境,清除致病菌在阴道内异常繁殖,安全无损伤、无痛苦、无耐药性、无副作用。 五、滋阴润道:纳米级微生物分子超强渗透阴道粘膜,深层清洁阴道内部。活性菌进入阴道后立即开始呈几何倍增的形式释放活菌因子,并在阴道壁形成薄膜层,快速修复因用药不当,性生活不洁造成的阴道粘膜损伤,补充缺失的各类有益菌,祛腐生肌。维护女性阴部生态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濡养阴部器官,延缓阴部器官衰老。 这是一项医疗改革,这种生物酸碱平衡疗法彻底打破了人类传统医学治疗生殖系统疾病以及清洁护理方式,利用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之间的共生及相互制约关系,通过“非药物酸碱平衡疗法”来修复各种致病菌感染造成的生殖系统疾病。以“益菌抑菌”的微生物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题 第一章铸造 一、名词解释 铸造:将热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冷却后获得铸件的方法。 热应力:在凝固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由于不均衡的收缩而引起的应力。 收缩:铸件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的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体积缩小现象,合金的收缩一般用体收缩率和线收缩率表示。 金属型铸造:用重力浇注将熔融金属浇人金属铸型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流动性: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仅与金属本身的化学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是熔融金属本身固有的性质。 二、填空题 1.手工造型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设备简单)(生产准备时间短)和(模样成本低),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采用机械造型。 2. 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和(离心铸造)。 3.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按(凝固区域宽度大小)来划分的,有(逐层凝固)、(中间凝固)和(糊状凝固)三种凝固方式。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易按(逐层凝固)方式凝固。 4.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分三个阶段,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根本原因,而(固态收缩)收缩是铸件产生变形、裂纹的根本原因。

5.按照气体的来源,铸件中的气孔分为(侵入性气孔)、(析出性气孔)和(反应性气孔)三类。因铝合金液体除气效果不好等原因,铝合金铸件中常见的“针孔”属于(析出性气孔)。 6.铸钢铸造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是(熔点高,流动性差)和(收缩大)。 7.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内因有(液态合金的化学成分)外因包括(液态合金的导热系数)和(黏度和液态合金的温度)。 8.铸造生产的优点是(成形方便)、(适应性强)和(成本较低)。缺点是(铸件力学性能较低)、(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和(废品率高)。 三、是非题 1.铸造热应力最终的结论是薄壁或表层受拉。( ×) 2.铸件的主要加工面和重要的工作面浇注时应朝上。(×) 3.冒口的作用是保证铸件同时冷却。(×) 4.铸件上宽大的水平面浇注时应朝下。( ) 5.铸铁的流动性比铸钢的好。( ) 6.含碳4.3%的白口铸铁的铸造性能不如45钢好。( ×) 7.铸造生产特别适合于制造受力较大或受力复杂零件的毛坯。(×) 8.收缩较小的灰铁铸件可以采用定向(顺序)凝固原则来减少或消除铸造内应力。(×)

乳酸菌研究进展

乳酸菌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乳酸菌、乳酸菌的应用、乳酸菌菌剂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冻干保护剂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乳酸菌;应用;发酵剂;真空冷冻干燥 1. 前言 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乳酸菌。今天,利用乳酸菌生产的健康食品已经一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食品。到目前为止,人们利用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制作泡菜[1]、酸菜、乳酪、酸奶等食品。另外青贮饲料经乳酸发酵后可增加贮藏时间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工业上制取乳酸是用淀粉类物质先糖化后,再用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生产纯乳酸[2-3]。发酵乳中的乳酸菌有预防肠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提高系统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和防止糖尿病等功能[1-3]。由于乳酸菌所具有的营养、健康的特殊功效,使其风靡欧、美、日、韩等市场,并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饮料、肉制品、保健食品等食品及预防医学领域[4-6]。 泡菜产业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贡献的产业之一。但我国泡菜企业长期沿用自然菌发酵,企业规模小,泡菜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食用安全性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泡菜产业的发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生物技术产品,对改造我国传统泡菜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产品,是泡菜工业化生产的专用发酵剂,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该产品销售。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冻干菌粉产品的使用,可以保证泡菜的产品质量,极大地缩短泡菜的发酵时间,提高泡菜的产量和质量。 2. 乳酸菌 2.1 乳酸菌的分类 乳酸菌是指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乳酸的细菌的总称。其中能进行乳酸发酵的大部分是细菌,有些为球菌、有些为杆菌,一般都不会运动。 常见的球形乳酸菌主要有:链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已糖途径分解产生右旋乳酸,属正型乳酸发酵。多见于动物及动物性制品上;明串珠菌属将糖经单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左旋乳酸及乙醇等物质,属异型乳酸发酵。多见于植物体及植物制品之上;片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混旋的乳配。多数生活在植物及其制品上。 常见的杆形乳酸菌是乳杆菌属,约有20多种,有些种类产生右旋乳酸、也有产生左旋和混旋的乳酸,动、植物及其制品上均可找到它们。 2.2 乳酸菌特殊生活特点 乳酸菌具有强抗酸能力,大部分乳酸菌还具有很强的抗盐性,都能耐5%以

3S理论与技术复习参考

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cs或Geomatics): 又译为地理信息科学,是测绘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 学、卫星定位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等的有机集成,即 多种学科的综合。是用各种现代化方法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 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一门综合的计 算机信息科学、技术和产业实体。Geomatics作为解决空间问题的工 具,是一门应用科学。 地球——空间系统本身是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因此要用动态 的、系统的方法来研究。“3S”技术是Geomatics的核心内容, Geomatics是3S技术的广义定义。 特点:动态性、系统化、实时性、空间特征、信息科学 狭义的3S技术: RS(Remote Sensing): 获取地面信息,并更新。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的基础平台。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实现准确的定位。(实时、动态) 一、RS,GPS,GIS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操作、模拟、显示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RS: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RS(抽象):安装在平台上的传感器,借助于某种信息传播媒介来感测遥远事物的过程。 RS技术(具体):从不同高度的平台(如飞机、人造卫星等)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 GPS: 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一种全球性、全天候、连续的卫星无线导航系统,可向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位置、速度、时间信息 功能:

自然发酵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作者简介:巨晓英(1985-),女,天津大学农学院在读研究生。 E 2mail:hanye@tju .edu .cn 通讯作者:韩烨 收稿日期:2008-06-03 第24卷第5期2008年9 月Vol .24,No .5Sep .2008 自然发酵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Iso l a ti o n and i den ti fi ca ti o n o f l ac ti c ac i d bac te ri a from na tu ra l fe r m en ta ti o n p i ckl e s 巨晓英 JU X iao 2ying   韩 烨 HAN Ye   周志江 ZHOU Zhi 2jiang (天津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School of A griculture and B ioengineering,Tianjin U 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 摘要:从多种自制泡菜中分离到了31株乳酸菌,经过形态特 征,培养特征和生化特征鉴定,其中16株为戊糖片球菌。本试验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在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引起泡菜发酵的优势菌种。关键词:泡菜;乳酸菌;分离;鉴定 Abstract:Total 31strai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is olated fr om home 2made p ickles .The mor phol ogical,bi ochem ical and gr owth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r m ined that 16strains of the m bel ong t o Pedi ococcus pent osa 2ceu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P .pent osaceus p layed i m portant r ole dur 2ing the fer mentati on of p ickles,and they were possibly the dom inant strains of p ickles . Keywords:Pickles;Lactic acid bacteria;Is olati on;I dentificati on 泡菜是以白菜、萝卜、黄瓜、甜椒等新鲜蔬菜为原料,添加食盐、水和调味料,利用蔬菜自身附着的微生物或添加人工培养的乳酸菌发酵剂,在厌氧环境下进行乳酸发酵而制成的酸性食品。泡菜不但味美爽口,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含有V A 、V B1、V B2、V C 、Ca 、Fe 、胡萝卜素、辣椒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多种丰富的营养成分,在中国很多地区都备受青睐。 泡菜生产主要依靠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一般自然发酵的泡菜是以异型乳酸菌启动发酵,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和细菌素等物质,抑制其它杂菌的生长,同时产生乙醇、乙醛、甘露醇等风味物质,对泡菜特有风味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之后同型乳酸菌逐渐成为优势菌,进一步降低环境pH 值和抑制有害杂菌[1]。 中国是传统的泡菜生产国,泡菜种类繁多,国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分离筛选出了许多生产性能优良的菌种,如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干酪乳杆菌、弯曲乳杆 菌、短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2~6]。但也是由于我国泡菜的多样性,各种泡菜中具体存在何种乳酸菌仍然不清楚。本试验从多种自制泡菜中分离到了31株乳酸菌,其中有16株为戊糖片球菌,占乳酸菌总数的50%以上,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戊糖片球菌是泡菜发酵的重要菌种,为科学腌制泡菜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丰富了泡菜工业化生产的菌种来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黄瓜、青椒、胡萝卜、白菜、水、碘盐。 1.2 试剂 乳糖、蔗糖、甘露醇、D (+)2木糖、山梨醇等: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分析纯药品; 蛋白胨、酵母膏、D (+)2麦芽糖等: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化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CX21FS1电子显微镜:日本O ly mpus 公司;7230G 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有限公司;PHS 23B W 精密pH 计:上海理达仪器厂。1.4 菌种和培养基 本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作为试验对照菌。所用培养基主要有MRS 培养基、TGE 培养基、葡萄糖发酵培养基及碳水化合物发酵管[7]等。 1.5 泡菜制作 (1)冲盐卤:先将水煮沸,每100g 水加盐6g 溶化,冷 却后备用。 (2)原料预处理:先将黄瓜、青椒、白菜、胡萝卜等蔬菜 剔除粗老部分,切成条状或块状后,用清水洗净、晾晒3~ 5h,保证菜面无水。 (3)泡制:将晾干的菜与调料(辣椒、葱、姜)混合,平均 每100g 新鲜蔬菜中,加入葱6g,辣椒3.5g,姜3g 。将调好的蔬菜装入烧杯中,加盐水并压实,用3层干净的塑料袋装 9 2

酸奶中乳酸菌的研究与展望

酸奶中乳酸菌的研究与展望 食品科学与工程:呼庆真 指导老师:吴士云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酸奶现状及酸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对酸奶中乳酸菌的作用 进行说明。并对酸奶的现状、未来、储存方式及消费群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酸奶,乳酸菌,室温 1概述 酸奶是以新鲜牛乳经有效杀菌,用不同乳酸菌发酵剂制成的乳制品,味酸甜细腻,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专家称它是“21世纪的绿色食品”,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营养品”[1]。它对人体 有较多的好处,可以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平衡,调节肠道有益菌群到正常水平等[2];在我国,近几年生产销售的酸乳及酸乳饮品数量直线上升,品种花样繁多,很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市售的各种酸奶制品中,作为发酵剂的乳酸菌,通常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株菌,乳制品中可任意添加乳粉、脱脂乳粉、乳清粉等,在最终产品中必须大量存在这些微生物[3]。 乳酸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乳酸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因而得名。益生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因此常被视为健康食品,添加在酸奶之内。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为代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肝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 目前世界上常用于益生菌的菌种大多为乳酸菌,如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干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paracase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 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等中的一些菌株。但并不是这些菌种中的每一株菌都可以作为益生菌,只要经过科学验证的菌株才可以作为益生菌。同时,并不是每一株益生菌都是全面手,能够发挥所有的健康功效[4]。 目前的食品和保健品市场上,很多产品的保健概念比较好,但是对人体的实际效果则很一般。益生菌常常耐受不了销售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而导致含量大幅度下降,或者耐受不了胃酸和胆汁的杀菌作用而丧失活性。因此,选育耐酸和耐胆汁的益生菌菌株以保证它们能够在 人的胃酸和肠道的胆汁中生存等菌种选育课题都是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5]。鉴于乳酸菌在 - 1 -

喝乳酸菌有什么好处

喝乳酸菌有什么好处 乳酸菌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许多的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能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胃畅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向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乳酸菌通过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特殊酶系、细菌表向成分等物质具有生理功能,,可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等产生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乳酸菌如果能在体内正常发挥代谢活性,就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K等),还可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必需营养物质、增强动物的营养代谢、直接促其生长的作用。研究报道乳酸菌可以改良水质,提高斑节对虾的存活率、生长速率和健康状况。试验证明,小麦、稻米等谷物进行乳酸发酵后,营养价值大大提高。此外,乳酸菌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使肠道环境偏酸性,而一般消化酶的最适PH值为偏酸性(淀粉酶6.5、糖化酶4.4),这样就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何机峻的产生还可加强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也可促进消化吸收养分。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情况卜郁寄生有大量微生物。 就其作用而言,可分乃三类: ①共生性类型,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在生态平衡时,它们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合成、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和免疫等功能对宿主有利。 ②致病性类型,正常情况下数量少,寄生于正常部位,不至于使宿主发病。若失控,则会导致宿主的不良反应。 ③中间性类型,即同时具有生理和致病两种作用。微生物群的平衡,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而乳酸菌就能够调节这种微生态平衡,保障宿主正常生理状态。乳酸菌是畅道常在菌,畜禽服用乳酸菌后,可以改变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菌繁殖,调整胃肠道蔺群平衡。乳酸菌通过粘附素与肠粘膜细胞紧密结合,在肠粘膜表面定植占位,成为生理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向达到恢复宿主抵抗力,修复肠道菌群屏障、治愈肠道疾病的作用。如采这个屏障遭剑抗生素或其他因素的破坏,宿土丧失了对外来菌抵抗力,会使具有耐药性的肠内菌异常增殖而取代优势菌的位置,造成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的失调。 3.改善免疫能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一方面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定植,相当于天然自动免疫。它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产生抗体及促进细胞免疫等,所以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报道,口服乳酸菌后,对巨璇细胞的?半乳糖甙酶活性、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等具有显著的激活和促进作用。当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细胞被乳酸菌激活,增强了机体对异物产生抗

泡菜中乳酸菌的应用

泡菜中乳酸菌的应用 张佳洁-153******** 摘要:泡菜是许多人常常食用的食品,其酸爽可口的口感受到人们的喜爱,而造就泡菜口感的重要角色就是微生物——乳酸菌。乳酸菌在泡菜中的作用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泡菜的风味。本文主要探讨乳酸菌在泡菜中的作用原理、作用方式与应用优缺点。 一、技术名称:泡菜中乳酸菌的应用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为原核生物,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广泛存在于畜、禽肠道、许多食品、物料及少数临床样品中。因此,也被人们用于泡菜制作之中。 二、乳酸菌在泡菜中的作用原理 泡菜生产其实是利用食盐的高渗透作用,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过程。 乳酸菌常附着于蔬菜上,与植物关系密切,虽经洗涤也不会被除去。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利用的养料主要是蔬菜的可溶性物质和部分泡渍物浸出物。在密封的泡菜罐中,氧气含量较低。乳酸菌在酶的作用下分解养料,转化为二氧化碳等物质,消耗氧气,随后产生乳酸,同时抑制了一些腐败菌或致病菌的生长,保证了泡菜的品质和风味。 因为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中既不具备分解纤维素的酶系统,又不具备水解蛋白质的酶系,因此泡菜发酵过程中既不会破坏植物细胞组织,又不会分

解蛋白质、氨基酸,使泡菜能够保持新鲜。 三、乳酸菌的应用 除去在泡菜中的应用,乳酸菌在乳制品的制作中也有着巨大作用,主要产品有酸奶、奶油和干酪,同时在植物蛋白饮料、肉制品生产、食品防腐及保鲜中也有应用。 四、乳酸菌食品的优缺点 泡菜发酵产生的大量乳酸菌被人体吸收后,能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人体消化道内有害菌的繁殖,使肠道内微生物分布正常化。但是,乳酸菌食品中,泡菜存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问题,乳酸菌饮料为了满足乳酸菌的生长需要,会加入大量的糖分,它们对人体健康都有一些影响。 五、小结 自古以来,以乳酸菌为代表的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其中的科学原理直到上个世纪才被人们了解与利用。对微生物更加深入的研究,一定会给人们的食谱增添更多的美味。

乳酸菌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

乳酸菌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酸奶里含有很多乳酸菌成份,食用后可帮助肠胃的消化与吸收,对皮肤是非常好的,同时也能增强患者的味口,但是很多人却不喜欢酸奶的味道,从而是对酸奶食物远离,其实只要大家知道了乳酸菌的作用与功效后,就会选择这样的产品类型食物,那么乳酸菌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请随我们一起来分析乳酸菌的作用与功效。 乳酸菌是一种发酵制品。一般来说在葡萄糖中发酵的细菌都被叫做乳酸菌。它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菌。像人们平时所喝的酸奶,啤酒等等需要用来发酵的都有它的加入。像电视上的酸奶广告,就经常会说此酸奶中添加了活性乳酸菌。这个活性乳酸菌就是对人体很有的益生菌。可以说乳酸菌在生活中被用到的地方很多。 乳酸菌一般被分为两类,一种是从动物中提取的,一种是植物。也就是常说的动物源和植物源的乳酸菌,乳酸菌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许多的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能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乳酸菌通过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特殊酶系、酸菌素等物质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可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等产生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乳酸菌。 如果能在体内正常发挥代谢活性,就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K等),还可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需营养物质、增强动物的营养代谢、直接促其生长的作用。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都寄生有大量微生物。 3、改善免疫能力。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一方面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定植,相当于天然自动免疫。 常喝含乳酸菌的酸奶,对身体是非常好的,多吃含有乳酸菌制成的食物,能够帮助身体吸收营养,而且乳酸菌在进入人体内后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自己身体内的毒素,防止毒素继续生长。 乳酸菌的作用与功效对身体是很明确的,每种酸奶时都含有乳酸菌,喜欢吃酸奶的人群可以自己做,酸奶的存放时间并没有牛奶长,做好后请尽快食用。对牛奶有过敏现象的患者可多食用含有乳酸菌的食物,同样能增强身体健康,食物中的营养也能达到身体成长的需求,请患者在选择牛奶的时候谨慎。

乳酸菌的功效和作用

乳酸菌的功效和作用 乳酸菌是一种发酵制品.一般来说在葡萄糖中发酵的细菌都被叫做乳酸菌.它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菌.像人们平时所喝的酸奶,啤酒等等需要用来发酵的都有它的加入.像电视上的酸奶广告,就经常会说此酸奶中添加了活性乳酸菌.这个活性乳酸菌就是对人体很有的益生菌.可以说乳酸菌在生活中被用到的地方很多. 乳酸菌一般被分为两类,一种是从动物中提取的,一种是植物.也就是常说的动物源和植物源的乳酸菌.那么乳酸菌都有什么对人体好的功效和作用呢?今天就来说一下. 乳酸菌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许多的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能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乳酸菌通过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特殊酶系、酸菌素等物质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可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等产生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乳酸菌如果能在体内正常发挥代谢活性,就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K等),还可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需营养物质、增强动物的营养代谢、直接促其生长的作用.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

正常情况下都寄生有大量微生物. 3.改善免疫能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一方面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定植,相当于天然自动免疫. 常喝含乳酸菌的酸奶,对身体是非常好的,多吃含有乳酸菌制成的食物,能够帮助身体吸收营养,而且乳酸菌在进入人体内后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自己身体内的毒素,防止毒素继续生长.

#乳酸菌活菌制剂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乳酸菌活菌制剂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曹亚斌 Fuller于1989年首次给益生菌下的定义是“益生菌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菌添加剂。”FAO和WHO 给出益生菌的定义为“当摄人足够数量时可对宿主起有益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不少地方采用这一概念,但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渐发现了这个定义的局限性,不同的研究者也不断提出应对益生菌概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有益菌中,主角是乳酸菌,各国科学家对活性乳酸菌的研究取得诸多成果。 活性乳酸菌对动物机体有众多的有益作用,如协调和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病原体竞争肠黏膜的吸附位点,致使病原菌无法在肠黏膜上定植,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抗肿瘤作用,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活性乳酸菌对于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一、活性乳酸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应具备的条件 对于活性乳酸菌菌株的选择应建立在它能够促进肠内免疫反应而不会改变肠内动态平衡的基础上。要胜任这个使命,乳酸菌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必须能耐受低pH以及胆汁酸;②如果菌株不能在肠道内定植,应能够在肠道内持续存在(可通过持续摄人而满足);③能够附着到肠上皮以抵抗肠蠕动的冲洗作用;④应该能够和肠相关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或者发出信号。 1、乳酸菌的活性

一般认为活性乳酸菌要对免疫系统起作用,它们必须保证是存活状态的,可以在肠道内增殖并存活下去,包括FAO和WHO的概念中都认为益生菌应该是活的微生物。试验证实和活性的德氏乳杆菌组相比,无活性的德氏乳杆菌组激活分泌细胞子的细胞数量要少。 另有一些试验结果明确地显示,被摄取的菌株并役有成为肠道正常菌群的固定成员而只是在摄取期间存在或者是在给料后维持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另外,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中的乳酸及一些可溶性因子也会发挥作用。从8种冻干乳酸菌株组成的乳酸菌混合物VSL3中提取的DNA可引起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非炎性反应。在一个同样使用(VSL3)混合物的相似的研究中发现,这种乳酸菌的染色体DNA通过TLR9信号途径对右旋糖酐硫酸酯钠引起的小鼠大肠炎模型有抗炎作用。 试验证明,只有活性乳酸菌,在肠内存在至少48 h~72 h才能发挥作用,这是所有颗粒性抗原要诱导肠内免疫促进作用所必须的。这一结果提示了对于每一种动物来说每天定量的活性乳酸菌摄人对于其发挥免疫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类研究有助于阐明关于活性乳酸菌对免疫调节的分子基础。 2、益生菌的黏附性 关于益生菌的黏附性也受到较多的关注,对宿主细胞或黏滚的黏附能力被认为对益生菌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只有黏附到肠道内表面才能抵抗肠道的蠕动而不被很快的排出,只有黏附之后才有和肠上皮和相关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可能。然而对于活性乳酸菌的黏附性,尤其

乳酸菌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乳酸菌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一、乳酸菌介绍 “酸奶、优酸乳、乳酸菌、益生菌……”面对着超市里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不少消费者都有点“眼晕”。从最初的酸奶到现在的这菌那菌,到底这些菌有哪些功效?益生菌和传统的“乳酸菌”到底有什么不同?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就是人们通过酸奶最早认识的健康乳酸菌。而“益生菌”是指能够到达人体肠道并产生健康功效的活微生物。当前发酵乳制品市场上常见的益生菌有: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由于它们都能发酵糖产生乳酸,因此也同时属于健康乳酸菌。可以说,益生菌产品是更加注重活性乳酸菌在肠道内的存活率和健康功效。 二、乳酸菌类型及特点 乳酸菌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源乳酸菌,一类是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动物源取自动物.因此菌种常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其生物功效也较不稳定,且在大量食用时,很容易导致人体动物蛋白过敏,即排斥反应。而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取自植物易被人体认可.不论摄取多大量,都不会产生蛋白排斥反应.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动物源性更具有活力,能比动物源性蛋白以多8倍的数量到达人体小肠内定植,从而发挥其强大而稳定的生物功效。 三、非活性乳酸菌和活性乳酸菌的区别 乳酸菌饮料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主要区别在于乳酸菌发酵后,形成产品前是否再经过杀菌的程序。非活性乳酸菌饮料产品也有营养价值,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消耗掉了乳糖,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维生素类和酶类等,这些代谢产物对人体也是有益的。而活性乳酸菌饮料产品则不仅具有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益人体的代谢产物,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活性乳酸菌,有利于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四、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一)20世纪,俄国的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Mechnikof,l845—1916),在他的“长寿学说”里明确指出。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岛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植在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道内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对整个机体的毒害,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人们在认识乳酸菌之前就已利用它们来加工和保存食品,帮助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排出毒素,促进营养有效吸收。 以下列出了乳酸菌的十大生理功能: ?防治有色人种普遍患有的乳糖不耐症。 ?促进蛋白质、单糖及钙、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维生素B族等大量有益物质。 ?使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有益变化,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健康。 ?抑制腐败菌的繁殖,消解腐败菌产生的毒素,清除肠道垃圾。抑制胆固醇吸收,降血脂、降血压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抗肿瘤、预防癌症作用。 ?提高SOD酶活力,消除人体自由基,具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

乳酸菌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乳酸菌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乳酸菌生物技术是21世纪各国竞相开拓的一个尖端领域,乳酸菌是一类能够利用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总称。在分类学中,其可以划分为43个属(包括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双歧杆菌属等),210余个种及亚种。乳酸菌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基础性强的新兴学科,是现代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下面我从五个不同方面简单介绍乳酸菌的应用,当然它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 一、乳酸菌在青贮中的应用 乳酸菌是促使青饲料发酵的主要微生物,乳酸菌依其发酵糖生产乳酸的能力分为两类,一种是同型发酵乳酸菌;另一类是异型发酵乳酸菌。同型发酵乳酸菌在生产乳酸和青贮饲料方面更有效,耗能更少,而且容易保存营养物质,属于比较经济的发酵类型。青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型乳酸菌能否迅速大量繁殖,筛选并培养最适合的乳酸菌是关键,调节青贮料内微生物区系,调控青贮发酵过程,促进多糖与粗纤维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 二、乳酸菌在植物种植中的应用 乳酸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乳酸菌所分泌的有机酸( 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 一方面直接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另一方面则通过螯合作用释放出土壤磷素,以便于植物吸收利用;同时乳酸菌对植物病害有着调控作用,诸多研究证实乳酸菌可有效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日本科学家利用乳酸片球菌研制出了防治农作物病害的“乳酸菌农药”。将其制成液态药物,将菠菜种子在药液里浸泡24 h。处理过的种子播种到含菠菜枯萎病病原菌的土壤内,在长出来的菠菜中染病菠菜只占约12%。 三、乳酸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在鸡、猪等基础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提高肉鸡、猪日增重和肉品质,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等;在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过程中使用乳酸菌制剂,有助于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提高日增重,调节瘤胃pH;有助于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平衡等。帅丽芳等给荷斯坦奶牛饲喂含乳酸菌的发酵乳,结果发现其反刍时间得到显著提高。聂志武(通过给新生犊牛口服假长形双歧杆菌,研究结果发现其增重提高了25.2%,饲料转化率提高了11.4%;朱学芝等研究结果发现,乳酸菌的代谢产物能协助虾消化一些不易消化代谢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虾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四、乳酸菌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人体肠道中,有多达500种约1亿个细菌共生。这之中,包括乳酸菌在内的20个属为优势菌群。人体在健康状态下,肠道内的菌群在种类和数量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形成良好的微生态平衡。乳酸菌在肠道内定殖后可通过调整正常肠道菌群相对含量发挥益生作用。这些作用主要包括缓解乳糖不耐的症状、腹泻、胃溃疡,促进免疫应答,抗过敏和预防结肠癌,增强免疫功能等。 五、乳酸菌在基因芯片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上世纪 90年代兴起的一种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基因同时进行检测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并行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谱测定、基因功能预测、基因突变检测和多态性分析等方面。多种乳酸菌基因组全序列以及其大量 EST、16S rDNA、16S-23S 基因间区和功能基因序列测定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基因芯片技术在乳酸菌研究中的应用。在我国,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内蒙古地区酸马奶中分离了一株具有优良特性的干酪乳杆菌(L. caseiZhang), 具有很强的耐酸、耐胆盐、降胆固醇及免疫调节等特性,该菌是国内较为系统开发的益生菌菌株之一,并且和中国科学院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