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阶段性综合检测(A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人合一:灵魂安排的幻象

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开始 ,华夏民族就渴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天人合一〞成为华夏民族理想的生存境界.天 ,是苍天 ,是绿树成荫 ,芳草依依 ,是皎洁的月光 ,满天的星斗;是汹涌澎湃的巨流和海洋 ,潺潺的流水与小溪;是巍峨高耸的峻岭 ,一望无际的旷野.

"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先秦时期就已发源 ,到了两千余年前的汉代已经成熟.古代大哲学家董仲舒、张载、程颢等都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见解.董仲舒提出 "天人相类〞 "天亦有喜怒之气 ,哀乐之心 ,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也就是说 ,天和人都是有生命的 ,都有喜怒哀乐 ,都是一类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大自然中的和风和雨、绚丽的阳光展

示了大自然的喜乐 ,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洪水泛滥展示了大自然的哀怒 .这些自然现象既是大自然的自身运动所致 ,也是人类的行为引起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投射 .程颢说: "仁者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莫非己也〞 "天地之用皆我之用〞 .他把天地间的万物都视为

一个整体 ,与人类并无异己之分 ,充分表达了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而天地间万物的运动与规律 ,即所谓 "天地之用〞也与人是一样的 .这样的观念在古人看来是 "仁者〞的

观念 .这种哲学观以仁为本 ,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

事实上 , "天人合一〞这种美好的生存状态早在儒家学说和?易经?里就形成了 .儒家思想之核心在于强调天人关系是内在的关系而非外在的关系 ,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即天人关系 ,天道就是人道 ,二者不可别离 .参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 "与天地参〞 ,对天地的敬畏就是对人的生存的把握 .?易经?那么把天地看作是生命的来源 ,认为万物是由天地产生的 ,

人类那么是天地万物产生的 ,人和天地万物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乾坤二卦是八卦和六十四卦中最||根本的两卦.乾是纯阳 ,代表天 ,以龙为象 ,而龙象征着水中之物 ,又能升至||

天空 .因此 ,天并不是远离生命的宇宙空间 ,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 ,而是生命的来源 .坤是纯阴 ,代表地 ,以马为象 ,而马象征着地中所生之物 ,又能不断生息繁衍 .因此 ,地

不是没有生命的荒漠之原 ,而是生命得以孕育和生长的源泉 .

"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纠正现代人的狂妄和武断 .人类假设有了对自然的敬畏 ,又有了对中|国文化所十分重视的审美的人生态度 ,就不仅可以在这地球上平安地栖息 ,而且可

以诗意地栖居 .天人是否合而为一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对待人和自然的态度上 ,必须有

我们先人所领悟到的人和自然的那份和谐 .这种和谐只要存在 ,古人 "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能存在 ,反之就只是一种空想 .人口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开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都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平衡 .人类智慧的强大是世间万物所不能及的 .今天人类已在应用自己的智慧与体能使人与自然的天平产生了倾斜 .人类与自然 ,只有处于一种能够满足人类永恒生存的和谐之中 ,才是长久之道 .

(有删改)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华夏民族理想的生存境界,"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在远古的神话传说里就有所表现.

B. "天人合一〞思想发源于先秦时期,成熟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董仲舒、张载、程颢等人对这一思想都有过精辟的阐述.

C. "天人合一〞思想在早期的儒家学说和?易经?里就已经萌芽,董仲舒等人提出的 "天人相类〞思想使 "天人合一〞思想更趋成熟.

D. "天人合一〞的思想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其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纠正现代人的狂妄和武断.

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天人合一〞中的 "天〞实指人以外的大自然,月光星斗,绿树芳草,大海高山,原野溪流,都在 "天〞的范畴之内.

B.大自然变幻无常,有时和风和雨、阳光绚丽,有时那么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洪水泛滥,董仲舒认为这是天的喜乐和哀怒.

C. "天〞的喜怒哀乐实际上是大自然自身运动的表现,也是人类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投射.

D.程颢把天地间的万物视为一个整体,他认为大自然与人类并无异己之分,天地间万物的运动与规律同样也是人类自身的运动与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儒家思想强调的天人关系是内在的关系,即突出人道和天道的一致性,强调天道就是人道,对天地的敬畏就是对人的生存的把握.

B.乾卦和坤卦分别以龙、马为象,形象地揭示了天地是生命来源的意蕴,从而说明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暗含了 "天人合一〞的道理 .

C.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可狂妄和武断,敬畏自然,用审美的而不是功利的态度看待自然,才能在地球上平安地栖息,诗意地栖居.

D. "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待人和自然的态度,用自己的智慧与体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失去平衡,不是长久之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熊概

... ,丰城人.幼孤 ,随母适胡氏 ,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 ,字元节

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 ,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 ,曰: "吾等居方面 ,寇至||无捍御 ,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 ,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 .久之 ,调广东 .

洪熙元年正月 ,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初 ,夏原吉治水江南还 ,代以左通政赵居任 ,兼督农务 .居任不恤民 ,岁以丰稔闻 .成祖亦知其诬罔 .既卒 ,左通政岳福继之 ,庸懦不事事 .仁宗监国时 ,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 ,知其贤 ,故有是命.

是年八月 ,干还 ,言有司多不得人 ,土豪肆恶 ,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 ,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 ,御史捕之 ,遁去.会赦还 ,益聚(dang )八百余人.概捕诛之 ,已 ,悉捕豪恶数十辈 ,械至||京 ,论如法 .于是奸宄帖息 .诸卫所粮运不继 ,军乏食 .概以廉价 ,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 ,乃闻于朝.帝悦 ,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 ,奸民惮之 ,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 ,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 ,纵兵扰民.帝弗问 ,阴使御史廉之 ,无所得 ,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 ,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 ,乞罢之.

五年还朝 ,始复姓.亡何 ,迁右都御史 ,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 ,驿召概代领其职 ,兼署刑部 .九年十月 ,录囚 ,自朝至||日宴 ,未暇食 ,忽风眩卒 .赐祭 ,给舟归其

丧 .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 "兼〞 "领〞均表示兼任官职, "行〞 "守〞均表示代理官职, "权〞那么表示暂代官职 .

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