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801经济学07年真题含答案

中央财经大学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财政学(财政学院、税务学院)、金融学(金融学院)、证券投资(金融学院)、国际金融(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金融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

经济、国民经济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经济学院)、劳动

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投资学、不动产学、保险学、统计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国防经济考试科目:经济学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l.经济体制

2.超额剩余价值

3.人力资本

4.虚拟企业

二、辨析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货币形式无非就是一般等价物固定于金银商品上的一般价值形式。

2.在资本主义社会,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需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绝对地组,而租种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则只需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级差地租。

3.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平均利润率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但这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

绝对增加,这实际上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4.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不在于其规模数量的变化,关键是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加

强国有经济的支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工场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区别。

2.简述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

四、论述题(12分)

论述虚拟经济的正、负效应。

第二部分西方经济学(90分)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生产者剩余

2.科斯定理

3.纳什均衡

4.平衡预算乘数

5.奥肯定律

6.黄金分割律

六、分析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用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说明其对劳动供给曲线形状的影响。

2.画图分析: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削减政府支出的效果为什么会比封闭经济情况下的更大?

3.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画图分析货币供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七、证明和计算题(共30分)

1.某垄断厂商的短期固定生产成本为3000元,短期边际成本函数为SMC=0.3Q2-12Q+140,其中Q为每月产量(吨)。为使利润最大,它每月生产40吨,获得利润为1000元。(本题12分)

(1)计算该厂商的边际收益、销售价格和总收益。(7分)

(2)计算在利润最大点的需求价格弹性。(2分)

(3)假定该厂商面临线性的需求函数,请推导出这个函数的具体表达式。(3分)

2.假设某个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并总是花光他的全部收入。试证明这两种商品不可

能都是奢侈品。(本题8分)

3.假设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为L=0.25y-l0r,货币供给为M/P=400。在产品市场上,IS曲线为y=2000-40r。(本题10分)

(1)如果支出乘数k=2,政府购买增加200,求两个市场再度均衡时,收入和利率各自变化了多少。(7分)

(2)求政府购买增加后挤出了多少投资。(3分)

参考答案

中央财经大学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财政学(财政学院、税务学院)、金融学(金融学院)、证券投资(金融学院)、国际金融(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金融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

经济、国民经济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经济学院)、劳动

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投资学、不动产学、保险学、统计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国防经济考试科目:经济学

第一部分 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l.经济体制

答:经济体制是指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

制度。经济体制反映不同经济制度下各种经济形式的经济运行规律及其特点的经济关系,经济体制有集权型和分权型两种类型。经济体制居于社会经济关系的中间层次,即处于联结经

济制度与经济形式的中介地位。经济体制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则是较为灵活的,它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或在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生

产力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经济体制一方面由于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相

联系,因而必然打上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印记;另一方面又由于它与一定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合理的经济体制反映了经济形式的客观要求,起着协调和组织该经济形式运行和发展的作用,因而经济体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阶级和社会制度属性。它只有与不同经济制度相结合时,才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2.超额剩余价值

答: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单个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单个资本家通

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因为,其他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也会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生产率普遍提高后,商品社会价值就会降低,商品个别价值

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与工人生活资料相关的部门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

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人力资本

答: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指的是依附人体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价值总和。人力资源的状况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一般地,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以及体力(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人,人力资本与其载体是一时一刻也不能够分开的,这是人力

资本与其他一切形式资本的最本质的区别;其次,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它是通过教育、职业培训、健康、移民等方面的投资方式所形成的资本人,是一种以一定的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为表现形式的非物质资本;再次,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使用者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劳动能力,它能够为其所有者和使用者带来收益,体现为一种收入能力。

4.虚拟企业

答:虚拟企业是指某一企业或若干企业以一种或多种的优势资源为核心,为实现特定的

企业目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而将其他的功能和职能虚设,实现资源

的最佳组合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虚拟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虚拟企业,主要是指利用因特网和信息技术、电子货币等先进技术手段,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2)品牌型虚拟企业,主要是指以商品和服务品牌资源为核心,而虚拟掉生产等部分职能的企业。(3)联盟型虚拟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资源优势互补的企业,为实现共同的

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结成的利益风险共享的松散型联合体。

二、辨析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货币形式无非就是一般等价物固定于金银商品上的一般价值形式。

答:正确。

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替代一般的价值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唯一的

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于金银商品上。金银之所以能够取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是由于

它的自然属性,使它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质地均匀,便于分割计算;质地坚固,不

易损坏,宜于长期保存;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

是金银”。

2.在资本主义社会,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需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绝对地组,而租种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则只需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级差地租。

答:错误。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所

以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所有者不会把土地无偿交给别人使用,无论是劣等的土地,

还是优等或中等的土地,都要求获得一份地租,即绝对地租。这与土地的优劣及生产率是没有关系的。而租种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不仅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绝对地租,还要交纳因土地的有限性而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所产生的级差地租,必须把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的一部分让渡给土地所有者。

3.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平均利润率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但这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这实际上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答:正确。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一方面,这是因为在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其他一些起反作用的因素阻碍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工资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对人口过剩、对外贸易等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总量的增加之间存在着

一种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实际上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是因为,资本积累与

有机构成的提高是相伴而生的,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为了抵消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资本家只得提高积累率,增大积累量,从而使总资本急剧地增大,结果使得

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却增加了。积累的不断增大、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又会进一步造

成利润率下降的压力,为了减少这种压力,资本家只得更多地积累。正是这样一种机制推动

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又不断加剧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4.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不在于其规模数量的变化,关键是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加强国有经济的支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

答:正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必须起主导作用,但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支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

必须占支配地位。在此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可以减少一些。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民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关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上、分布上的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居优势,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仅要有数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工场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区别。

答:社会分工是不同劳动者之间生产不同产品的分工,它的结果是形成众多的劳动部门。工场内部分工则是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操作环节之间的分工,它的结果是形成一定的劳动规模。社会分工是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它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并随着劳动产品和

劳动部门种类的不断增多而得到发展。而工场内部分工则是企业制度的产物,它产生于工场

手工业,并在机器大工业中得到充分发展。

这两种分工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在工场内部分工的场合,局部工人不生产商品,他们生产的是一种中间产品,变

成商品的是局部工人的共同产品;而在社会分工场合,各个独立生产者的产品都是作为商品

而存在,每个独立生产者的生产结果都是完成形态的产品。

(2)社会内部的分工是以不同劳动部门的产品买卖为媒介;而工场内部各局部劳动者

之间的联系,则以不同劳动力受统一指挥为前提。

(3)工场内部分工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集中为前提,劳动和生产资料在不同操作环

节上的分配,是有计划、按比例并以铁的纪律实现的;而社会分工则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

管理权分散在许多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前提,不同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

通过市场的自发作用完成的,生产比例性只在事后作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自然必然性起着

作用。因此,社会分工是市场组织存在的基础,工场内部分工则是企业组织存在的基础。

2.简述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

答: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我国城市化道

路的特点有:

(1)我国城市化起步晚,起点低,波动大。在新中国成立的50多年中,由于受政治形势、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影响以及人口与资源特征的限制,城市化发展起伏不定,波动较大。

(2)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滞后,城市人口绝对数大。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城市人口的绝对数也很大。我国城市化滞后主要表现在: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与产业结构变化相比,城乡人口结构变化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落后。

(3)我国城市化进程是渐进式的发展态势。建国50多年来,城市化出现过几次大起大落,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城市化进程的缓慢和波折。但从总体上看,城市化是渐进式的推进。

渐进式的发展,是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

(4)我国城市化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中国由于受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城市化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叠加及不同

地区之间在发展阶段上的交叉,使得中国城市化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5)我国城市化以乡村经济发展和繁荣为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都是以农民破产,工业化迅速发展来实现的。而中国的城市化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基础上的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的一大特点,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结果。

四、论述题(12分)

论述虚拟经济的正、负效应。

答: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

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正、负两

个方面的效应。

(1)虚拟经济的正效应是指它的发展在总体上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为实体经

济提供融资支持,促进资本流向效益高的领域和企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以及通过

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等。具体表现在:

①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工具。在现代企业中,资本规模的

扩大,特别是优势企业的扩张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资本。如果股票、债

券不能流动,不能投机,也就没有人来购买股票和债券。社会也就失去了这种可以在瞬间依

靠市场筹集巨额资本的有效工具。

②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存量的重组和结构调整。资本的证券化可以为实体

经济企业提供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平台”。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经常存在着进行并购之类的重

组以及通过资本流动进行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但仅仅借助于实体资本形式是很难实现这种

重组和结构调整的。资本证券化以后,通过股票或债券的交易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实现

实体经济存量的重组和结构调整。

③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实体经济中的投资风险。有价证券可以进入市场流通,实

际上向实体经济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风险规避机制,股东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来及时规避投资风险。股票、债券的衍生品的交易则把金融交易中的风险直接作为交易对象,

将人类趋利避害的需求从市场运作的后台拉到了前台。人们可以通过转嫁、分解、控制等风

险管理策略,来从整体上降低金融、经济体系中的风险。

④由于虚拟经济的金融资产在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组合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虚拟经济

的市场状况会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虚拟经济市场活跃,预期收益率高,预示着财富的增加,

会带动实体经济的活跃,扩大市场需求和投资需求;如果虚拟经济过冷,会影响市场需求和

投资需求,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2)虚拟经济的负效应集中表现在投机过度引发泡沫经济。世纪之交在世界范围内先

后出现的泡沫经济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日本泡沫经济。在利息率偏低的刺激下,企业有高负债投资的冲动。但高负债的投资没有回报,不能回流,就会产生泡

沫经济。二是导致从1997年起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泡沫经济,其表现形式是股市、房地

产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过度投机。三是2000年初,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高科技股价格猛跌所表明的IT产业的泡沫经济。

就由虚拟资本过度膨胀引起的股票、房地产价格上涨而形成的泡沫经济来说,在股票、债券

及衍生证券等虚拟资本交易规模不断膨胀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被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用

来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另一部分用来作为股票等虚拟资本的交易媒介。在货币供应

量不变的条件下,用于虚拟资本交易的货币量越多,用于实际经济的货币量就越少。实际经

济中的货币量越少,购买实际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越少。总需求越少,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

平就越低。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越低,表示货币购买力越强。由于货币购买力是某种货币

汇率的基础,所以长期地看,虚拟资本越是膨胀,其货币购买力越高,其汇率越是被高估。

相反,如果虚拟资本大幅度缩小,货币就会从虚拟资本交易中流出,如果不是流向国外,就会流向实际经济系统,引起物价上涨,货币汇率贬值。更为严重的是当虚拟资本过度膨胀、

价格上涨预期逆转,导致泡沫经济破灭时,就会引发严重的债务问题,使金融领域坏账、呆账大幅度增加,引起信用紧缩,导致经济衰退。泡沫经济是虚拟资本及其衍生出的虚

拟经济的副产品,如果调控不力,就可能对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第二部分西方经济学(90分)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

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厂商的供给曲线(即SMC曲线的相应的部分)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其原因在于:在生产中,只要价

格大于边际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总是有利的。这时,厂商就可以得到生产者剩余。因此,在

图1中,产量零到最大产量Q0之间的价格线以下和供给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以上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生产者剩余。其中,价格线以下的矩形面积OP0EQ0表示总收益即厂商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供给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以下的面积OHEQ0表示总边际成本即厂商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这两块面积之间的差额构成生产者剩余。

图 1 生产者剩余

2.科斯定理

答: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但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

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解释科斯的基本

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下面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

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总的来说,科斯定理是关于市场要正常地发挥有效配置资源和权利的作用,就必须具备相应条件的

原理。

3.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中一组最优策略的组合,即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参与者都采取他所能采取的最优策略。纳什均衡由非合作博弈论的开创者纳什提出,是非

合作博弈论的一个最基础的概念。假设有n个人参与博弈;在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其他人的策略),所有

参与人选择的策略一起构成一个策略组合。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策略组合,这种策略组

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成,也就是说,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

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以形式化的语言来表述,纳什均衡可以表述为:假设第i个参与人的策略为,其他参与人的策略为,那么纳什均衡解的条件是,其中为第i个参与人的任何一个其他的策

略。这时候,

(S,...,S)

??就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这个概念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博弈

可能会有一个以上的纳什均衡,还有—些博弈根本没有纳什均衡。

4.平衡预算乘数

答: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乘数与税收乘数之和。当政府支出与税收达到平衡时,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政府支出靠税收维持,若实现了预算平衡,支出等于税收,政府支出的影响部分会被政府税收的影响抵消。虽然政府支出的增加对国民产出有倍数或乘数的扩张作用,但是税收的增加对国民产出具有收缩作用。平衡预算乘数可以作为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参考依据。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是为了扩大国民产出,就需要扩大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在有效需求过大的情况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应减少政府支出、增

加税收。在这两种情况下,政府应增加或减少多少支出、增加或减少多少税收,都应根据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以及平衡预算乘数而定。平衡预算乘数等于l,其前提是纳税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政府支出接受人的边际消费倾向相等。

5.奥肯定律

答:奥肯定律是指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换一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西方学者认为,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根据奥肯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推测或估计GDP的变动,也可以通过GDP 的变动预测失业率的变动。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奥肯定律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6.黄金分割律

答:黄金分割律的基本内容是: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来表示,就是:。如图2,问题可

化为在图中如何选择k使曲线f(k)和直线之间的正向距离最大。从图中可知,应选择k*,这时稳态的人均消费等于线段MM'的长度。在k*处,曲线f(k)的切线的斜率与直线nk

的斜率应相等。由于直线nk的斜率为n,而曲线f(k)在k*处的斜率为,故有式成立。

图2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从黄金分割律可知,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其黄金律的水平,则可通

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能够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六、分析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用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说明其对劳动供给曲线形状的影响。

答: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如图3所示。

图3 劳动供给曲线

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供给曲线具有特殊的形状,一般说来,它向后弯曲。

(1)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

(2)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更多的劳动数量。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供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

可见,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2.画图分析: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削减政府支出的效果为什么会比

封闭经济情况下的更大?

答:(1)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削减政府支出的效果

如图4(a),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左移到IS′,将会引起利率下降,而利率的微小下降都会减少货币供应量,使LM曲线左移直至LM′,利率恢复期初水平。也就是说,在IS左移过程中,始终伴随LM曲线的左移,以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在财政紧缩结束后,货币供

给也相应减少了,经济同时处于长期平衡状态。此时财政政策不会影响利率,但会带来

国民收入的较大幅度减少,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a)(b)

图4 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紧缩性财政政策效果比封闭情况下大(2)在固定汇率制和封闭情况下,削减政府支出的效果

如图4(b),假定是削减同样一笔政府支出,则会使IS左移到IS′,左移的距离都是EE′。在图4(b)中,收入应从Y减少到Y′。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减少到Y′,因为如果收入要减少到Y′,则必须假定利率i不下降。可是,利率不可能不下降,因为IS向左移动时,国民收入减少了,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减少了,但货币供给未变动(LM未变),因而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必须增加,这就要求利率下降,为i′。因此,在图(b)中,均衡利率下降了,收入只能减少到。

比较图4(a)和4(b),可以看出,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削减政府支

出的效果比封闭经济情况下的更大。

3.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画图分析货币供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答:(1)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进行解释,于是促进了货币主

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自然率假说。

(2)宏观政策无效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观点,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

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AD曲线的位置因许多外生变量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这些

因素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气候的变化等。其中,某些因素完全是意料之外的,如气候

的突然改变;某些因素完全是意料之中的,如政府的财政、货币或其他的经济政策(假设这

些政策是公开执行的)。

现在,假设AD曲线位置的改变完全是由于意料中的因素的影响,ES和AD的经济模型如何决定价格水平(P)和产量(y)可以用图5来说明。

图5中,假设经济社会在开始时处于A点,即处于垂直线、ES和AD这三条线相交之点,

又假设由于意料之中的因素,AD的位置移动到。ES和相交于B点。按照理性预期学派的说法,B点所意味的P违反了理性预期,因为ES代表是预期价格为p0,与模型显示的价格p1不相等。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是意料之中的原因所造成的,即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情况下,的位置是众所周知的。既然的位置已知,则C点能使预期的

P和根据模型而推算出来的P相等,因为C点是根据P2=P e而得到的另一条ES线、线和线这三条线的交点。以C是ES线与线的交点而论,P2是C点所意味着的预期的P;

以C是ES线与线的交点而论,P2是根据经济模型而推算出来的P。三线相交于一点就是说预期的P和根据模型而推算出来的P相等。因此,此时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从而,

C点代表问题的答案。C点所标志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2和。把C点和原来的A点相

比,价格已从P0上升到P2,而产量却不变,仍然为Y*。因此,由于意料之中的原因而造成的总需求的变动只能使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并不能导致整个经济制度的就业量或产量的变动。

图5 意料之中的因素所造成的后果

理性预期学派的上述结论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既然一切公开执行的经济政策,包括

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内,都属于意料之中的因素,那么,经济政策只能改变价格水平的高低,不会造成就业量或产量的上升或下降。换言之,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改

变就业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虽然由于意料之中的因素而造成的AD的变动不能改变Y的数值,但是,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AD的变动却可以导致Y的变动。事实上,按照该派的说法,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惟一原因恰恰在于意料之外的因素。这一想法可以通过图6来说明。

图6 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后果

图6中,经济社会在开始时仍然处于A点,但AD移到的原因却是由于信息不能事先通报的意料外的因素造成的。因此,虽然AD已经移动到的位置,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并不能觉察到这一事实,他们还以为AD仍然处于原有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价格

的理性预期只能是P0。因为,如果AD的位置没有移动,预期的P是P0,而根据经济模型推算出来的P也是P0。这就是说,即使存在着理性预期,价格水平和产量却可以由于意料之外

的因素而发生波动。在目前的例子中,它们顺次波动的P1和Y1的数值。可以看到,理性预期一方面维护了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另一方面又以意料之外的因素的影响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上升和下降。

对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价格和产量的波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是不能使

用经济政策来使之稳定的。由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无法事先得知,所以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包

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内,事先都不知道这些因素的存在,更谈不到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

因此,即使经济政策是有效的,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也无从执行这些政策。理性预期学派的

最终结论是,在任何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七、证明和计算题(共30分)

1.某垄断厂商的短期固定生产成本为3000元,短期边际成本函数为SMC=0.3Q2-12Q+140,其中Q为每月产量(吨)。为使利润最大,它每月生产40吨,获得利润为1000元。(本题12分)

(1)计算该厂商的边际收益、销售价格和总收益。(7分)

(2)计算在利润最大点的需求价格弹性。(2分)

(3)假定该厂商面临线性的需求函数,请推导出这个函数的具体表达式。(3分)

解:(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已知Q=40,则MR=MC=0.3Q2-12Q+140=140。

由SMC=0.3Q2-12Q+140和SFC=3000可以得出:STC=0.1Q3-6Q2+140Q+3000

已知利润=1000=PQ-STC=40P-0.1×403-(6×402+140×40+3000),

所以可以得出:P=160(元)。

总收益TR=PQ=6400(元)。

(2)垄断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满足:

则有:140=160(1-1/e d),得以得出:e d=8。

(3)假定线性的反需求函数为:。式中,a、b为常数,且a、b>0。则边

际收益函数为:,代入已知数值,有:140=a-2b×40。与160=a-40b联立,可以得出:a=180,b=0.5。

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Q=360-2P。

2.假设某个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并总是花光他的全部收入。试证明这两种商品不

可能都是奢侈品。(本题8分)

解:设这两种商品分别为X和Y,价格分别为P x和P y,购买数量为Q x和Q y,该消费者收入为M。

根据题意,有:P x·Q x+P y·Q y=M。相同的,可以推断出等式:P x·△Q x+P y·△Q y=△M。

利用反证法证明本题。假设这两种商品都是奢侈品,则两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大于1,即有:

因为△Qx、△Qy和△M的符号相同,Qx、Qy和M的符号都为正,故将e m x和e m y 的不等式整理后,有:

△Q x·M>△M·Q x(1)

△Q y·M>△M·Q y(2)

在(1)式左右两边乘以Px,在(2)式左右两边乘以Py,有:

△Q x·M·P x>△M·Q x·P x(3)

△Q y·M·P y>△M·Q y·P y(4)

将(3)(4)相加,有:

△Q x·M·P x+△Q y·M·P y>△M·Q x·P x+△M·Q y·P y(5)即:M(P x·△Q x+P y·△Q y)>△M(P x·Q x+P y·Q y)

已知:P x·Q x+P y·Q y=M,代入(5)

有:Px·△Q x+P y·△Q y>△M

与P x·△Q x+P y·△Q y=△M,假设不成立的。

可见,这两种商品不可能都是奢侈品。

3.假设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为L=0.25y-l0r,货币供给为M/P=400。在产品市场上,IS曲线为y=2000-40r。(本题10分)

(1)如果支出乘数k=2,政府购买增加200,求两个市场再度均衡时,收入和利率各自变化了多少。(7分)

(2)求政府购买增加后挤出了多少投资。(3分)

解:(1)在政府购买支出未变时,货币市场均衡为:L=M/P,

因而可得LM曲线方程为:y=1600+40r

而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方程为:y=2000-40r

由IS曲线与LM曲线方程可得,两个市场初始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分别为:

r=5,y=1800

当政府购买支出增加200,支出乘数k=2时,这会使IS曲线向右平移200×2=400,从而使IS曲线方程变为:y=2400-40r,而LM曲线保持不变。

因而由新的IS曲线和原来的LM曲线方程可得,两个市场再度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分别为:

r=10,y=2000

可见利率升高了10-5=5;收入增加了2000-1800=200

(2)政府购买增加后挤出的投资=400-200=200。如图7所示。

图7 财政购买的挤出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