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学霸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史上最全教综考试知识点汇总
教综也“拼爹”:人物总结
教综中的“之父”总结教综中常考的12个“之父”。
一、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同时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奠基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其他考点:1.《普通教育学》;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3.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4.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5.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6.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二、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记忆技巧:一把气球)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三、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他考点:1.迷箱实验;2.尝试-错误说;3.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4.痕迹消退说;5.共同要素说。
四、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
五、课程评价之父泰勒——同时也被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其他考点: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六、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首创“幼儿园”的名称,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七、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八、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华生:最早使用“行为主义”一词。
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外铄论教育思想的体现。
九、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程序教学。
其他考点:1.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回复“强化”,即可查看这几个知识点的讲解视频);
2.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3.普雷马克原理。
十、俄国教育心理之父乌申斯基——也被成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他的名言:1.“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2.“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十一、智商之父推孟——他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Scale),提出智商概念。
其他考点: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十二、北大之父蔡元培——1916年担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被毛泽东成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教综中常考的文言名句
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题干给出一串的文言文,让我们判断这句话(或这段话),反映的是哪个知识点、哪个原则or哪个方法之类的……好多同学对这些名言比较头大,我
们今天就把这些常考的文言文总结下,方便大家备考。
一、《论语》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教学原则
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
3.“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对象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
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疏导原则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学记》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2.“学不躐(liè)等”“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3.“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5.“教学相长”——新课程师生关系
6.“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关键期;不均衡性
7.“长善救失”——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三、《孟子》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性善论四、《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的解释
五、《荀子》
1.“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性恶论
2.“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六、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七、韩愈《师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角色
八、《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学过程
九、朱熹《朱子全书》》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最早把“课”“程”两字连用。
十、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陶冶法
教综中常考的17个实验
1.同卵双生子爬楼实验格赛尔同卵双生子爬楼实验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受成熟机制的制约。格赛尔也被视为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2.视崖实验证明了人的深度知觉。
3.陆钦斯:量杯实验证明了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有好,有坏。
4.邓克尔:蜡烛实验证明了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5.皮亚杰:三山实验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图式特征:自我中心。
6.皮亚杰:守恒实验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图式特征:单维思维,不能形成守恒观念。
7.巴普洛夫:狗听铃声分泌唾液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获得、消退、泛化、分化。
8.桑代克:迷箱实验联结派:尝试-错误说。三条学习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率。
9.斯金纳箱:白鼠、鸽子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理论。提出了系列概念:正强化、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正惩罚、付惩罚。
10.班杜拉:儿童看电影学打人实验
班杜拉通过这一实验提出:人的学习主要是替代性学习,也即观察学习——这在德育培养中,被视为社会模仿模式。他还区分了三种强化的类型: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11.苛勒:猩猩抓香蕉实验
格式塔学派通过这一实验证明:学习不是桑代克所说的尝试错误,而是“顿悟”。
12.托尔曼:白鼠走迷宫实验
托尔曼通过白鼠走迷宫的实验证明,学习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大脑中形成情境的"认知地图"。
13.辐射问题实验
“指挥官如何顺利的让部队攻克敌人要塞”这一问题,启发了大学生解决“不同强度辐射如何摧毁肿瘤”这一问题,这即是学习迁移。
14.贾德:水下打靶实验
水下打靶实验证明: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这被称为概括化理论或经验类化说。
15.苛勒:小鸡觅食实验
作为桑代克的冤家和对头,格式塔学派用小鸡觅食(也成小鸡啄米)实验证明:迁移的关键不在于共同要素,而在于学习者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与理解。这也被称为关系转化理论。16.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实验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道德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对偶故事法,使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把人的道德发展分成了三水平六阶段。其中大部分人都能达到习俗水平,少部分人可以达到后习俗水平。
17.罗森塔尔实验
罗森塔尔通过实验证明了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会顺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他引用希腊神话中的故事,将其命名为皮哥马利翁效应。后人也将其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教综中常考的那些“关键”
1.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
2.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3.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
4.克服困难以实现所作出的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
5.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记忆的关键,再认或回忆是对识记和保持结果的表现
6.有效地复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