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我最好的老师导学案》

21《我最好的老师导学案》
21《我最好的老师导学案》

21《我最好的老师导学案》

《我最好的老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

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

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学习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学习准备

课外搜集有关不迷信权威的科学事例

学习时间

1课时

导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说说“最好的老师”

1、在你们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最好的老师?学生回答后小结:其实,每一个人心目中最好的老师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没有固定标准的问题。

但有一位老师在他的学生看来的确是一位最好的老师。这节课,咱们跟着作者

走近这位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最好的老师”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完之后想一想: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全文,完成学案第一部分

(1)积累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成语。(不少于3个)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积累文中多音字。(不少于1个)

(3)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我把课文读了()遍,做到了正确、流利,我还知道课文主要讲述了“我”()的()老师()的故事。他是一个()的人,()独特,他用()的举动,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填空再齐读

三、细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1、怀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出乎我们意料,更是让我们全班同学气愤不已,(板书:出乎意料)但就是这样一位最初在我心目中不可理喻的老师,居然成了我心中“最好的老师”,他是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最终改变了看法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独立完成学案的第二部分,再小组合作讨论。

(1)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2)我又是如何逐步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的?找找文中写出“我”和同学们变化的语句,把变化过程精炼成关键词标出来。

()——()——()——()

(3)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写)

(4)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事例?请举例

在同学们的学案最后也有一个例子,你们可以好好看看。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怀特森先生用了如此独特的、巧妙的方法教会了学生有独立的能力和怀疑

的精神,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现在也来个随

堂测验,看看同学们学了之后又什么收获。

《我最好的老师》学案

一、自主学习:

1、积累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成语。(不少于3个)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积累文中多音字。(不少于1个)

3、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我把课文读了()遍,做到了正确、流利,我还知道课文主要讲述了“我”()的()老师()的故事。他是一个()的人,()独特,他用()的举动,让

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二、合作探究:

1、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2、我又是如何逐步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的?找找文中写出“我”和同学们

变化的语句,把变化过程精炼成关键词标出来。

()——()——()——()

3、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用因为……所以……的句

式说、写)

4、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事例?请举例。

三、达标测评

1、我能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糊弄(húhù) 挑战(tiāo tiǎo) 侃侃而

谈(kǎn kàn )

破绽(zhàn dìng) 强调(qiǎng qiáng ) 目瞪口呆(dēng dèng)2、我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没有想到的,或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2)、形容理直气壮,从容不迫,不慌不忙说话的样子。()(3)、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4)、睁大眼睛直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诧异害怕,茫然发愣的样子。

()

3、小练笔: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四、知识链接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 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 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 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 岁的小学生之手, 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 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 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 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 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 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 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 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 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 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 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谈当代社会发展对现代教育的需求与挑战【VIP专享】

谈当代社会发展对现代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不同的时期对教育的需求不同,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这一英明论断本身就体现和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进入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观念、认识、习惯、行为以便能够跟上日新月异般发展的喜人而又逼人的时代。 现代教育与社会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口等因素影响现代教育;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又通过为社会提供科技与文化支撑而直接作用于社会,通过培养人才而间接作用于社会。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现代教育又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在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正以变革的姿态应对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挑战。 一、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现代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迁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概念,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外延。它不仅仅包括以经济和技术指标为基础的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还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等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以及人的观念、心理、,人格上的现代化。其中,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 社会发展变迁必然会对教育带来冲击和影响,社会现代化必然要求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要求,必然要求教育的现代化。 二、全球化和教育变革 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经济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互动,汇合成一个全球社会的历史过程和趋势。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文明也正在进行重构,异质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传统与现代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全球化浪潮之下,世界开始关注人类生存的共同性问题,并尝试从教育的角度帮助人们去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形成全球性的教育论题。教育全球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教育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因此,教育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三、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简而言之就是邓小平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它是知识资本化的一种反映;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就在于经济的发展不再取决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占有和支配,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臵,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和开发新资源能力的大大增强。可见,知识经济中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性的作用,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成为资源配臵的第一要素,生产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高技术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精选优质教案和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质教案精选(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殿、珑”等10个会认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23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第1、3、4自然段,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幻灯片。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观赏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两名学生作答。 师:从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倒,它们,是在诉说一段历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2.师生齐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吧。快速浏览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读完课文,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 3.以“不可估量”为切入点,引领下文。 刚才同学读课文不但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的同学还读得很有感情。老师相信你们同样能有感情地读好下面的词语。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老师检查词语的朗读:(开火车读)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资料讲解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广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使我国的教育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走在前列,教育部领导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远古教育技术的萌芽 关于教育技术的由来,学术界有的认为教育技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语言前,远古猿人“用啁晰噪叫、呐喊、呼号、杂嚷单音字,有时用半音乐式的音调等交换意见“。这是原始教育技术的雏形。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后来产生了口头语言,但尚未出现课本,这时口耳相传、口授手示之术是教育的主要技术。在公元前 469-399年,西方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公元前551—479年,东方的孔子的“启发法”,则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技术遗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原理是:他常常先装作别人比自己聪明,通过巧妙的诘问,引导对方承认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接着他凭借反复桔难和归纳,引伸出明确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九年级第六单元导学案2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初三班组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 《战国策》: (1)《战国策》是__ __末年__ 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辱”的意思是:。 相关背景: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 三、认真诵读课文两三遍,将读时遇到的疑难困惑写在下面,课上交流。 四、再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考: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小组交流课前预习,订正答案。 二、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 1、分小组多种形式演练课文朗读,后小组竞赛。 2、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巩固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词: 秦王使人谓.( )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 其.( )许.( )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 )使唐雎使.( )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 )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 )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 )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 )怒,谓唐雎曰:“公亦尝.( )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 王尝闻布衣 ....( ),..(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 )地耳。”唐雎曰:“此庸夫 ..( )之怒也,非士.( )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 )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 )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

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阅读答案.doc

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阅读答案- 现 代文阅读及答案- 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2010年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使100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电力。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的富裕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从1994年开始促进普及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给予50%的财政补贴。2001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160亿日元。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这一款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壁爬满藤本植物。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变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屋”,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可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30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

栽种。 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以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也有人提出下世纪要住在“摩天城市”,来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学者们说,这种城市其实就是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据说美国有人正打算筹建528层、1500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居住。 总的来说,21世纪人类会有更个性化的住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想象力,让自己住得舒服,住得有新鲜感。 16.标题“绿色住宅”中的绿色指的是什么? ①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②合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造房屋。 17.请概括回答“小气鬼”是如何利用太阳能资源的? 答:白天将富裕的电力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定时间进行节算。 返回查字典首页

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以下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 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步骤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重难点: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开课,出示几幅圆明园毁灭后的废墟图,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情感做一个铺垫。 (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在引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组学习,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对2-4自然段,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再让学生交流体会: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既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形成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主动质疑的习惯。 (三)品读体会,想象画面。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突出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师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四)领悟表达,升华情感。

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付新彦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1) (一) 各省市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 (1) (二)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不均衡 (2) (三)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内容存在差异性 (2) (四)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多样化 (2)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3) (一) 学前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3) (二) 中考的选拔性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淡化 (3) (三) 教育现代化建设经费逐渐向中西部倾斜 (3) (四) 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更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3) 三、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4) (一) 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法规比较健全 (4) (二) 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工程” (4) (三) 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 (5) 四、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5) (一) 加强苏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建设 (5) (二) 注重苏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5) 附录1:2007-2009年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的县(市、区)(共62个) (1) 附录2:2001年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名单(137所) (1)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付新彦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命题。我国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即使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最早提出建设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市都提出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当地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经过教育界领导、专家和学者的长期调研起草、政府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由此可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教育现代化的涵义来看,教育现代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教育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等。所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刚颁布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目标难以实现。为此,曾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调研和起草等工作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胡瑞文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解读是:“具体来说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达到90%,大学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胡瑞文院长主要从教育层次结构来说明“教育现代化”的某些标准。然而,全国各省市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重视教育综合入学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而且也非常关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学装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的公平性,等等。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各省市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颁布后,各省市结合本省、本市的实际情况展开调研、起草了各自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其中全面实现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省市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如:北京市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力资源为优势

九年级语文下册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战国末期大约最后十年,秦国相继翦灭六国,吞并了原为六国附属的若干小国。当时,秦国的兼并与其他六国的反兼并矛盾空前尖锐。一些国家屈服于秦的淫威,“割地贿秦”,但也有不少国家,敢于起来抗争,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机智果断、勇武兼备的爱国者——唐雎,一起来感受他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深入虎穴,并与之斗智斗勇的故事,相信你心中定然升腾起一股豪侠之气。 1.积累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 3.探究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4.学习对比,衬托,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5.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接触《战国策》里的又一个游侠勇士——唐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雎( ) 怫( ) 跣( ) 抢( ) 祲( ) 缟( ) 傀( ) 挠( )

2.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加惠: 怫然: 休祲:休,祲, 色挠:挠, 免冠徒跣:冠,跣, 谢: 谕: 3.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 (1)秦王不说() (2)故不错意也() (3)轻寡人与() (4)仓鹰击于殿上() (5)寡人谕矣( ) 4.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1)“虽,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2)“非若是也”(是:) (3)“休祲降于天”(休:) (4)“虽千里不敢易也”(易:) (5)“长跪而谢之曰”(谢:) 5.一词多义。 (1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依次为: 使人谓安陵君曰 (2)徒: 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3)夫: 此庸夫之怒也

21世纪中国大城市居住形态解析

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读书报告成绩 专业建筑学课程名称、代码居住建筑与社区 年级2014级姓名张帅帅 学号2140140525 时间2015 年1 月7日任课教师刘尔明

读《21世纪中国大城市居住形态解析》一书的报告21世纪,是中国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的腾飞,第三产业的兴起,交通、技术以及高科技信息产业进步在促使大城市向后工业化时期买进的同时,也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变化。作为建筑学的一名学生,希望能通过理顺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发展为建筑设计提供合理的城市依据。《21世纪中国大城市居住形态解析》一书主要分为上篇——中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布局与发展对策;中篇——中国大城市住宅层数的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下篇——中国城市住宅的发展历程与展望。本文着重从中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布局与发展对策篇来进行探讨。通过了解西方城市与居住空间的演进过程;分析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与居住空间的现状以及建设对策,来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进行梳理,并以深圳为例,更加深入的获悉城市与居住空间发展的相关知识脉搏。 一、西方城市与居住空间的演进过程 背景: 18世纪下半叶爆发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形态的重大变革,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传统城市格局被打破。前所未有的出现了大片工业区,商贸区。工人住宅区等城市智能区划。但也日益出现了人口爆炸、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推进了对理想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形态的探索。 发展阶段: 1、20世纪60年代以前。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城市规划实践的演进中,城市与居住空间的互动是明显的,城市病及大城市人口过渡聚集促使城市空间结构及居住空间分布的调整,城市对居住空间的作用体现在以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居住空间的分布,在宏观城市空间结构框架下形成居住空间的良性发展格局。比如以柯布西耶为代表强调城市效率的城市集中主义(强调功能,控制城市用地,疏散城市中心,重视快速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主张以城市人口高密度、建筑低密度来解决城市问题,提供绿地、阳光和空气。在居住空间的建设上将日照、通风、绿地、人口居住密度作为权衡居住空间优劣的标准,提出利用高层住宅提高居住密度并空出大量绿地,从而改善城市的拥挤状况并提供优美的绿色环境。);和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为代表重视人的生活的城市分散主义(把现代城市的种种弊端归咎于高度集中的城市形态,主张,分散和消解大城市形成,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现有1)大城市与卫星城共同形成的城市体系。2)对大城市沿交通线形成放射形结构),两种相互对立的城市结构理论。在居住空间的塑造上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趋势:城市分散主义强调城市居住空间与自然环境融合,追求低密度的居住方式,在居住区位上希望通过控制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使过剩人口向城市郊区及卫星城疏散。并探讨了居住空间的多种分布模式,如卫星城、城市指状发展模式。城市集中主义倡导以人口低居住高密度和住宅高层低密度,集中城市居住人口,空出大量绿地以改善现代城市人与自然地关系,以高科技手段塑造现代城市的形态环境。 虽然这一时期大城市仍以单中心同心圆结构为主,但卫星城模式及指状城市结构的出现为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为以后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说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组教材的专题是“勿忘国耻”,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重点写的是辉煌。 说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毁灭的经过。

能力目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重点: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我将之确定为教学重点 说难点: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绘昔日的辉煌,体会这种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是教学的难点。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一次次的阅读与感悟,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说教法: 教法一: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录生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着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课导学案 第一版块:热身运动――温故知新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这是一部体史书,共有篇, 策。是时期的根据时代史实整理编辑而成。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列举至少三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故事(交代相关人物) 1. 2. 3. ★列举至少三个出自《战国策》的寓言故事 1. 2. 3. (温馨提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哟!) 第二版块: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在A、B级中选一个来完成哟!) A级:秦王企图,遭到后,唐雎临危出使秦国,与秦王,结果秦王,唐雎。 (温馨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要交代清楚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简要经过及结果,语言力争简练) B级:请你用一副对联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考察你语言高度概括能力的时候到了,相信自己露一招吧!)上联:下联: (温馨提示:注意对偶句要求前后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应哟) 二、分析人物形象 ★走进虎狼之国的国君----秦王 (一)纵观全文,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秦王的、、描写,来刻画其鲜明的形象的。(二)用心读一读,揣摩秦王的话语中流露的是怎样的语气或心理。 示例: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五百里”“十倍”重读,读出施加恩惠、诱惑对方的语气)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由此可见,秦王是一个的人。(用至少两个四字短语来形容) (三)从文中找出秦王神态变化的词语 ()()() 秦王对唐雎的态度可谓是前后,由此可见,秦王是一个的人。 ★走进弱小之国的使臣----唐雎 (一)品读语言,体会人物精神 1.第二段,唐雎面对秦王的骄横无理的质问,唐雎与第一段安陵君的回答都是拒绝,认真读一读,二者在语气上有什么区别吗? 2.第三段唐睢与秦王针锋相对,秦王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来威胁,唐睢以“”来应对;秦王以“”来恫吓,唐睢以“”来回绝;面对秦王“”的蔑视,唐睢以“”来回绝,慷慨陈词,列举三位义士,并以“,”来歌颂其壮举,并用“”暗示以死相拼,这段精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了唐雎 的精神品质。(至少用三个四字短语) 3.文章除用语言描写外,还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唐雎这个人物形象的?结合文章说一说。 (温馨提示:先认真想一想,我们学过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呢?思考问题要全面哟!) 方法一: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简述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生产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多元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包含了哪些内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新理念教育下新的教师观与新的学生观 新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建立一个健康、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

2、教师行为的转变: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是要求学习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3、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阶段:问题与情境、活动与探索、整理与反思 新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4、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试论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变化中的技术、政治、经济、国际内外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大多数国家的课程政策都强调社会协同、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目标;开发既确保核心内容的学习,又为选修学科提供更多机会的课程框架;确认了整体主义的课程取向,强调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向度的平衡,也强调了儿童中心的、活动本位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促进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并鼓励自我导向学习;课程开发征求多方意见,对课程实施问题的决策制定倾向于下移到地方和学校一级。 2、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调整课程结构,吸纳新出现的课程领域;小学和初中阶段诸学科的连续性日益增加。 3、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正在被“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所超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职业发展是其职业生涯的有机组成成分;在课程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

21世纪住宅发展的特征(精)

21世纪住宅发展的特征 目前我国的住宅建设,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党和国家对住宅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将其作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措施,而且作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住宅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国家对住宅建设以及住户对住宅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新科技在住宅建设中广泛运用,这不仅要求我们搞好房屋的功能、质量与配套设施建设,而且要抓好住区环境与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水平。因此,住宅发展要与这一新的时代背景相适应,才能把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住宅产业带入新世纪。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住宅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形态,居住建筑的本质和目的是给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住宅发展是物质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人居环境、居住文化建设的过程。研究人类居住环境和住宅建设的发展,已成为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和广大居民的共识。住宅发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住宅的舒适性 住宅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人的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这个空间中活动,因此住宅质量的好坏是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21世纪住宅发展的特征首先就体现为舒适性。住房建设必须转变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针对具体户型对于购买面积的要求,尽可能地满足其个人喜好,提供灵活的间隔;根据家庭人口的变化、生活习惯、个人爱好、职业需求等进行灵活地调整,以满足其居住的个性,提供一个更安全、舒适的空间,满足居家的会客、起居、餐饮、学习、工作、漱洗及储藏等方面的要求。 住宅的功能化要求“住得下,分得开”,“住得舒适,身心健康”,满足人身、财产安全。住宅内部有关设施的方便性是住宅舒适性的内在要素。室内环境上,讲究自然、韵味、浪漫与色彩的和谐统一,以保持优雅、宁静、舒适的居室氛围;外在的住宅室外配套设施要完备。 日本曾总结出舒适环境的八大要素:(1)空气清新,无污染和臭味;(2)宁静,无噪声;(3)丰富多彩的绿化;(4)与水景亲近;(5)街道美丽、整洁;(6)具有历史文化古迹;(7)有适于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8)有游乐设施。其中人们对安静、空气、绿化这三要素最为关心,并列为舒适性的基础要素。目前我国用五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1)居住密度;(2)绿化面积;(3)日照、室内温度、湿度;(4)室外活动场所和设施标准;(5)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 二、住宅的生态性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和大自然接触。这里讲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质、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也涉及住宅的人文环境、经济系统和社会环境。培养住宅生态性概念主要是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在住宅建设和住宅发展中始终以生态为中心,特别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调,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组合一切可以运用的元素,充分利用阳光、通风,注重与大自然的、地理的、景观的、人文环境与大环境相对接,在环保、绿化、安居、道路管网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管理,使住宅环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的民主化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教学的程序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班主任地位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的管理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教师职业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学制 非指导性教学法 学生主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 教育全国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本内容 2.学习对比,衬托,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一.文本探究 自主学习:快速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3.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什么? 合作探究: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下列问题。 学习形式:先独立思考下面题目,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之后在班内展示。 1.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 3.秦王对唐雎说“秦灭韩亡魏”之事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说这句话有何用意?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5.第四段写秦王的神情态度变化对刻画唐雎形象有什么作用? 二、人物赏析 1.找出表现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后的不同态度的句子,唐雎的表现的句子,从中你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2.本文是如何刻画人物(唐雎、秦王)形象的?(在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用的手法。)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不辱使命的故事吗?请说出其名字及主要事迹。 2.从唐雎说话的技巧(言之有据,言之有节,言之有力)中,你有什么感悟与启发? 四.达标检测 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让我们一起进入达标检测阶段,看看学习的效果如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9 ~11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B.请广于君广:扩充 C.谓唐雎曰谓:对……说;告诉。D.长跪而谢之谢:感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徒以有先生也 C.天使之怒,伏尸百万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揭穿秦王易地骗局,为后文设置悬念。 B.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易地的骗局,表现出其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C.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写唐雎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D.第四段是故事的结局,秦王“色挠”,唐雎取得了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唐雎不辱使命》以对话为主,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唐雎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故不错意也错意:置意,错,通“措”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C.天下缟素缟素:白色的丝织品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B.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