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三讲

离散数学第三讲
离散数学第三讲

二、容斥原理与鸽巢原理 1、 容斥原理(§1。3。) (计数原理、包含排斥原理) 容斥原理(包含排斥原理): 设A ,B 是有限集,则

B

A B A B A -+=

容斥原理的相关推论: (i)

C B A C A C B B A C B A C

B A +---++= (ii) 利用归纳法

n

n n

k j i k

j

i

n

j i j

i

n

i i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11111321)1(-<<≤≤<≤=-+++

-

=∑∑∑

(iii)

U A A =+, A U A -=

(iv)

n

n A A A U A A A 2121-=

(注意基的具体含义)

设S 是有限集,r

P P P ,,,

21 是r 条性质,

i

A 是S 中具有性质

i P 的子集,即

}{

i

i P x S x x

A 具有性质,∈=

(i=1,2,…,r ) 则 (1)S 中至少具有性质

r

P P P ,,,21 一条的元素数是:

r

r r

k j i k

j

i

r

j i j

i

r

i i r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11111321)1(-≤<<≤≤<≤=-+++

-

=∑∑∑

(2)S 中不具有性质r

P P P ,,,21 的

元素数是:

r

r A A A U A A A 2121-=

e.g 1 设2≥n ,)(n ?表示不超过n 且与n 互质的 正整数的个数,求)(n ?

该函数在计算机中称为EURTER 函数。 解:

}{n S ,,3,2,1 =

不妨令:

r

r

p p p n ααα??= 1121 r p p p ,,,21 为互异的质

数; 设

}

{r i p x S x x A i i ,,2,1, =∈=且

j

i j i i

i p p n

A A p n A =

=,

r A A A n 21)(=?……

2、 鸽巢原理(抽屉原理、鞋盒原理)(教材P63)

n+1个鸽子飞进n 个鸽巢,则可以找到一鸽巢里至少有2只鸽子。 或者:

如果k+1个或更多的物体放入k 个盒子,那么至少有一个盒子包含了2个或更多的物体。

e.g 1 把10个点放入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内,证明,可以

找到两个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三分之一。

(具体问题,找鸽子,做笼子)

推广1、n 个鸽洞,(多于)1+?n r 个鸽子,必有一个鸽洞住有至少r+1 只鸽子。

推论2、 (平均数原理) 设

i x 是自然数,且

r n

x x x n

>+++ 21 )(N r ∈ 则 ? k x ,使得 1+≥r x k 。

证明:……

e.g 2 一个园盘划分为36个扇形,把1~36这36个数放入扇形中,每格一个数,证明无论怎样放,总可以找到三个连续的扇形,使得这三个扇形中的数之和 56。 解:…… 练习

No1 有n 个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每人至少赛一场,同一对手至多比赛一场,证明这n 个运动员可以找到二个运动员,他们比赛的场数一样。 No2 设

n x x x ,,,21 是n 个正整数,

证明,其中至少存在若干个(下标)连续的数,使得它们的和是n 的倍数。

e.g 3 假定一组6个人,任意两个人或者是朋友或者是敌人,证明在这组人中或存在3个人彼此都是朋友,或存在3个人彼此都是敌人。(教材P65:例3.12)

(任意一个人和其他5个人的关系)

三、二元关系(第2章)

利用“有序偶”给出关系的定义,先看两个基本概念 1、 序偶与笛卡儿积

定义1 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对B b A a ∈∈,,

则称(a,b )为A 到B 上的一个序偶。

注:序偶讨论的是有序对,不同的书描述的是不一

样的;

显然 (i )(a,b)=(c,d) a=c 且b=d (ii) (a,b)=(b,a) 一般不成立

定义2 非空集合A 到B 的所有序偶的集合,称为A

到B 上的积或笛卡儿积,

记为:B A ?

Descartes [1596-1650]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

e.g 1 设 }{}{b a B A ,,3,2,1==

求 (1)B A ?, (2)A B ? (3)B B ?

……

e.g 2 R ( 全体实数集) (x,y )平面坐标系中的

一个坐标、

R R ? 的一个序偶

e.g 3 +N Z ,

+∈∈N q Z p q p ,,

),(

将 q p q p ??→?定义成

),( ; 如 53)5,3(-??→?-定义成

则+?N Z 可看成全体有理数

以前遇到的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可以看成序偶处理 e.g 4 设}2,1{=A ;写出 A A P ?)(

本书只讨论二元

另 A=B 时,记 2

A A A

B A =?=? e.g 5 设

n B m A ==,

; 则 n m B A ?=?

有了笛卡儿积,进一步讨论关系的概念

2、 二元关系(§2。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形式) e.g 1 姓名与成绩

}{}{99,95,85,65,,,,==S d c b a C

联系:

}{R

d c b a ?→

?,)85,(),85,(),99,(),65,(

联系…关系 即集合S C ?的一个子集。

1) 定义3 若 )(B A P R ?∈ ,则称 R 是A 到B 上的一个二元关系。

即 (i )R 是集合B A ?上的一个子集;

(ii )R 是B A ?幂集)(B A P ?上的一个元素 (iii )R 中的元素(a,b )是集合A 到B 上的

一个序偶组成.

定义4

}{R

b a B b A a a domR ∈∈?∈=),,,使得(且

(domain)称为R 的前域。

}

{R b a A a B b b ranR ∈∈?∈=),,,似的(阿且

(range )称为R 的值域。

上例 }{d c b a domR ,,,=,}{99,85,65=ran

另 (i ) 若,),(R b a ∈称a 与b 有关系R ,记为aRb (ii) 若 B=A 则称R 是A 上的关系。

e.g 1 设 }2010

{级信计班学生是x x A = R 1 :xR 1y 表示x 与y 同姓 R 2 :xR 2y 表示x 与y 同一寝室。 e.g 2 设

}6,5,4,3,2{=S

定义R :若y x (整除);则 xRy . R 是S 上的关系

即 )}6,6(),5,5(),4,4(),6,3(),3,3(),6,2(),4,2(),2,2{(=R

定义5 设R 是A 上的一个关系,

即A A R ??或 )(A A P R ?∈ 则称 )(A A P ?∈Φ :空关系

)(A A P A A ?∈?:全域关系,记为 E

A

A A A a a a ??

∈}),{(:恒等关系 I

A

e.g 3 若

m

B n A ==,

有多少种不同的A

到B 上的二元关系? ……

e.g 4 设

}9,8,7,6,5,4,3,2,1{=A ,

R 是A 上的模4同余关系,即当A b a ∈,,且a 和b 被4除后余数相同时,有aRb,用例举法写出关系R 。

2)关系的表示法:(P21)

(I)

表格表示法:……

(II) 矩阵表示法:……

(III) 图形表示法……

问题:设21,R R 是A 到B 上的两个关系,

关系矩阵为21,R R M M 如何求 2

121,

R R R R M M

21R R :关系矩阵2

1

1

2R

R R R M M M ⊕=

矩阵的对应元素相加,但为逻辑加;即

001

100111=⊕=⊕=⊕=⊕ 21R R :关系矩阵21

1

2R R

R R M M M ?=

矩阵的对应元素相乘ij ij ij b a c ?=,

但为逻辑乘;即

1

110001001=?=?=?=? e.g 1 设

}6,5,4,3,2{=A ,

R 是A 上的整除关系,S 是A 上的小于等于关系, 求.,S R S R

解:关系矩阵

???????????

?????=10000

01000001001001010101

R M ,??

??

???

?

???

??

???=100001100

01110

0111101111

1S M ???

????

?

????????=∴

10000

11000111001111011111S

R M ,??

??

???

?

?????

???=1000001000

00100

1001010101S R M 又:T 是A 上的小于关系, 求.,T R T R

……

3、 具有某些特性的关系

(§2。2二元关系的基本类型与判定方法) 设R 是非空集合A 上的关系

(集合R ,R 中的元素是序偶,由A A ?的元素组成,

即 },,),{(具有某些特性

、且b a A b A a b a R ∈∈=; 除此之外,A A R ??是一个子集;

)(A A P R ?∈ 幂集的一个元素;

另外

R b a ∈),(即 aRb )

1)自反的二元关系

定义1设R 是非空集合A 上的关系,

若对,A a ∈?都有aRa 即 R a a ∈),( 则称R 是自反的二元关系,也称R 具有自反性。

e.g 1 设

}205{)班学生信计(表示x x A =

1R :y xR 1 则x 与y 同姓 …… 1R 是自反的二元关系

e.g 2设

}6,5,4,3,2{=A ,

R 是A 上的整除关系,S 是A 上的小于等于关系, T 是A 上的小于关系;则 ……

e.g 3 设},,{c b a A =;)},(),,(),,(),,{(c c c b b a a a R =

R 不是A 上的自反的关系;R b b ?),(

从关系表示法是看自反关系的特点:

设R 是A 上自反的二元关系,n A = 表格表示法上 对角线上全打钩; 关系矩阵上 对角线上元素全为1;

关系图示法上 元素(每个顶点)自身画圈(环)

2)反自反的二元关系

定义2 设R 是非空集合A 上的关系, 若对,A a ∈?都有R a a ?),(

则称 R 是反自反的二元关系,也称R 具有反自反性。 e.g 4设

}6,5,4,3,2{=A , R 是A 上的小于关系;

则…… e.g 5设

}4,3,2,1{=A ,对于A 上的如下关系

全域关系

空关系,,)}4,4(),3,1(),3,2(),2,1(),1,1{()}

1,2(),3,1{()}4,4(),3,3(),2,2(),1,2(),2,1(),1,1{(54321A A R R R R R ?=Φ====

试确定何者为自反关系何者为反自反关系

解:自反关系:51

,

R R

反自反关系:42

,R R

另:关系矩阵中,自反关系的关系矩阵中,对角

线上元素全为0。

注:自反的反面是否为反自反? 关系矩阵中对角线上元素有0也有1

(3)

R

3)对称的二元关系

定义3设R 是非空集合A 上的关系, 若有R b a ∈),(,必有R a b ∈),(, 则称R 是A 上的对称关系,也称R 具有对称性。

e.g 1`设

}211{)班学生信计(表示x x A =

1R

:y xR 1

则x 与y 同姓 ……

1R 是对称关系

关系矩阵R

M 是对称矩阵

又2R :y xR 2 则 x 认识y ,……

2R 不是对称的二元关系

e.g 6 设

}8,7,6,5,4,3,2{=A

关系R :aRb 则 a,b 都是素数。 ……

4)反对称的二元关系

定义4 设R 是非空集合A 上的关系, 当b a

≠时,若aRb ,必有R a b ?),(;

则称R 为A 上的反对称关系,或称R 具有反对称性。

e.g 4` 设 }6,5,4,3,2{=A , R 是A 上的小于关系;

反对称关系R 中,对b a ≠,aRb 与bRa 至多有一个出现。

反对称关系R 中,对b a ≠,aRb 与bRa 至多有

一个出现。

5)可传递的二元关系

定义5设R 是非空集合A 上的关系,若aRb 且bRc ,则必有aRc ;则称R 是可传递的二元关系,或称R 具有可传递性。 e.g 1``设

}111{班学生信计表示x x A =

1R :y xR 1 则x 与y 同姓 ……

……

e.g 2设A 是非空集合,

对幂集P (A )上的关系R , 对),(,A P b a ∈?若b a

?,则 ;aRb

讨论关系R 特性。

R 具有自反性,反对称性,可传递性。

1、 可传递性的判定方法( P27) 1) 逐个检查法 2) 关系矩阵检查法 ……P30 ……

2、 相关结论

(i )设A 是元素个数为n 的集合,则

(1) A 上可定义多少种自反的二元关系? (2) A 上可定义多少种反自反的二元关系? (3) A 上可定义多少种对称的二元关系? (4) A 上可定义多少种反对称的二元关系? (5) A 上可定义多少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

自反的二元关系

解:(1))2

()

1(-n n ;

(2))2()

1(-n n ;

(3))2(2

)

1(+n n ;(4) )2

(2

)1(+n n ;

(5) )1(2222

-?-n n n

(ii )

(1)21,R R 是A 上的自反关系,

则2121,R R R R 仍具有自反性;

(2)21,R R 是A 上的反自反关系,

则212121,,R R R R R R - 仍具有反自反性;

(3)21,R R 是A 上的对称关系,

则212121,,R R R R R R - 仍具有对称性;

(4)21,R R 是A 上的反对称关系,

则2121,R R R R - 仍具有反对称性;

(5)21,R R 是A 上的传递关系,

则21R R 仍具有对称性 证明(3)

4、 等价关系与集合的划分(§2。3 P33) 1) 等价关系的定义

定义1、设R 是集合A 上的二元关系,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章习题解答 2.1 本题没有给出个体域,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 (1) 令F(x):x是鸟 G(x):x会飞翔. 命题符号化为 ?x(F(x)→G(x)). (2)令F(x):x为人. G(x):x爱吃糖 命题符号化为 ??x(F(x)→G(x)) 或者 ?x(F(x)∧?G(x)) (3)令F(x):x为人. G(x):x爱看小说. 命题符号化为 ?x(F(x)∧G(x)). (4) F(x):x为人. G(x):x爱看电视. 命题符号化为 ??x(F(x)∧?G(x)). 分析1°如果没指出要求什么样的个体域,就使用全总个休域,使用全总个体域时,往往要使用特性谓词。(1)-(4)中的F(x)都是特性谓词。 2°初学者经常犯的错误是,将类似于(1)中的命题符号化为 27 ?x(F(x)∧G(x)) 即用合取联结词取代蕴含联结词,这是万万不可的。将(1)中命题叙述得更透彻些,是说“对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百言,如果它是鸟,则它会飞翔。”因而符号化应该使用联结词→而不能使用∧。若使用∧,使(1)中命题变成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鸟并且都会飞翔。”这显然改变了原命题的意义。

3°(2)与(4)中两种符号化公式是等值的,请读者正确的使用量词否定等值式,证明(2),(4)中两公式各为等值的。 2.2 (1)d (a),(b),(c)中均符号化为 ?xF(x) 其中F(x):(x+1)2=x2+2x+1,此命题在(a),(b),(c)中均为真命题。 (2)在(a),(b),(c)中均符号化为 ?xG(x) 其中G(x):x+2=0,此命题在(a)中为假命题,在(b)(c)中均为真命题。 (3)在(a),(b),(c)中均符号化为 ?xH(x) 其中H(x):5x=1.此命题在(a),(b)中均为假命题,在(c)中为真命题。 分析1°命题的真值与个体域有关。 2°有的命题在不同个体域中,符号化的形式不同,考虑命题 “人都呼吸”。 在个体域为人类集合时,应符号化为 ?xF(x) 这里,F(x):x呼吸,没有引入特性谓词。 在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应符号化为 ?x(F(x)→G(x)) 这里,F(x):x为人,且F(x)为特性谓词。G(x):x呼吸。 28 2.3 因题目中未给出个体域,因而应采用全总个体域。 (1)令:F(x):x是大学生,G(x):x是文科生,H(x):x是理科生,命题符号化为?x(F(x)→(G(x)∨H(x)) (2)令F(x):x是人,G(y):y是化,H(x):x喜欢,命题符号化为 ?x(F(x)∧?y(G(y)→H(x,y))) (3)令F(x):x是人,G(x):x犯错误,命题符号化为 ??x(F(x)∧?G(x)), 或另一种等值的形式为 ?x(F(x)→G(x)

离散数学第五版 模拟试题 及答案

《离散数学》模拟试题3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已知集合A ={φ,1,2},则A得幂集合p(A)=_____ _。 2. 设集合E ={a, b, c, d, e}, A= {a, b, c}, B = {a, d, e}, 则A∪B =___ ___, A∩B =____ __,A-B =___ ___,~A∩~B =____ ____。 3. 设A,B是两个集合,其中A= {1, 2, 3}, B= {1, 2},则A-B =____ ___, ρ(A)-ρ(B)=_____ _ _。 4. 已知命题公式R Q P G→ ∧ ? =) (,则G的析取范式为。 5. 设P:2+2=4,Q:3是奇数;将命题“2+2=4,当且仅当3是奇数。”符号化 ,其真值为。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4分,共16分。) 1. 设A、B是两个集合,A={1,3,4},B={1,2},则A-B为(). A.{1} B. {1, 3} C. {3,4} D. {1,2} 2.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有()。 A. φ=0 B. φ∈{φ} C. φ∈{a,b} D. φ∈φ 3. 设集合X={x, y},则ρ(X)=()。 A. {{x},{y}} B. {φ,{x},{y}} C. {φ,{x},{y},{x, y}} D. {{x},{y},{x, y}} 4. 设集合A={1,2,3},A上的关系R={(1,1),(2,2),(2,3),(3,3),(3,2)}, 则R不具备(). 三、计算题(共50分) 1. (6分)设全集E=N,有下列子集:A={1,2,8,10},B={n|n2<50 ,n∈N},C= {n|n可以被3整除,且n<20 ,n∈N},D={n|2i,i<6且i、n∈N},求下列集合:(1)A∪(C∩D) (2)A∩(B∪(C∩D)) (3)B-(A∩C) (4)(~A∩B) ∪D 2. (6分)设集合A={a, b, c},A上二元关系R1,R2,R3分别为:R1=A×A, R2 ={(a,a),(b,b)},R3 ={(a,a)},试分别用 定义和矩阵运算求R1·R2 ,22R,R1·R2 ·R3 , (R1·R2 ·R3 )-1 。 3.(6分)化简等价式(﹁P∧(﹁Q∧R))∨(Q∧R)∨(P∧R). 4.(8分) 设集合A={1,2,3},R为A上的二元关系,且 M R= 写出R的关系表达式,画出R的关系图并说明R的性质. 5. (10分)设公式G的真值表如下. 试叙述如何根据真值表求G的 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并 写出G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1 0 0 1 1 0 1 0 0

离散数学第10章

第十章 3. 在R 中定义二元运算,使得,a b R ?∈有 *a b a b ab =++ 证明构成独异点 解:(1),,R a b R φ≠?∈,存在唯一*a b a b ab R =++∈,所以为代数系统。 (2) Z z y x ∈?,,,有(*)**(*)x y z x y z xy yz xz xyz x y z =++++++=,所以结合律成立。 (3) 设存在幺元为e R ∈,对x R ?∈,幺元应满足 e x e x ex x =++= x e x e xe x =++= 所以幺元为0R ∈。 所以构成独异点 8. 设{}0,1,2,3G =,若4?为模4乘法,则4,?G 构成什么? (2)零元为0,幺元为1,且运算表对称,结合律考虑4种情况 222,333,223,233,结合律成立。 (3)幺元为1 (4)零元为0,所以0的逆元不存在。 所以4,?G 构成半群,独异点,不能构成群。 10. 设{0,1}A x x R x =∈≠且,在A 上定义了六个函数如下: 11231 1 1 456(),(),()1()(1),()(1),()(1) f x x f x x f x x f x x f x x x f x x x ----===-=-=-=- 令F 为这6个函数构成的集合, 运算为函数合成运算 (1) 给出运算的运算表 (2) 验证,F <> 是一个群。 解:(1)

(2) a) 由运算表可得:运算封闭,且F 不是空集,所以,F <> 为一个代数系统。 b) 函数复合运算满足结合律。 c) 单位元为f1 d) f1-1=f1, f2-1=f2, f3-1=f3, f4-1=f5, f5-1=f4, f6-1 =f6, 所以,F <> 为群

最新离散数学试卷及答案(13)

一、 填空 10% (每小题 2分) 1、}0|{>∧∈=+ x Z x x Z ,*表示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运算(Z 表示整数集合),对于*运算 的幺元是 ,零元是 。 2、代数系统中,|A|>1,如果θ和e 分别为的幺元和零元, 则θ和e 的关系为 。 3、设是一个群,是阿贝尔群的充要条件是 。 4、图的完全关联矩阵为 。 5、一个图是平面图的充要条件是 。 二、 选择 10% (每小题 2分) 1、 下面各集合都是N 的子集,( )集合在普通加法运算下是封闭的。 A 、{x | x 的幂可以被16整除}; B 、{x | x 与5互质}; C 、{x | x 是30的因子}; D 、{x | x 是30的倍数}。 2、 设>=<ο},2,1,0{1G ,>=<},*1,0{2G ,其中ο表示模3加法,*表示模2乘法,则积代 数21G G ?的幺元是( )。 A 、<0,0>; B 、<0,1>; C 、<1,0>; D 、<1,1> 。 3、 设集合S={1,2,3,6},“≤”为整除关系,则代数系统< S , ≤ >是( )。 A 、域; B 、格,但不是布尔代数; C 、布尔代数; D 、不是代数系统。 4、 设n 阶图G 有m 条边,每个结点度数不是k 就是k+1,若G 中有N k 个k 度结点, 则N k =( )。 A 、n ·k ; B 、n(k+1); C 、n(k+1)-m ; D 、n(k+1)-2m 。 5、 一棵树有7片树叶,3个3度结点,其余全是4度结点, 则该树有( )个4度结点。

A 、1; B 、2; C 、3; D 、4 。 三、判断10% (每小题 2分) 1、( )设S={1,2},则S 在普通加法和乘法运算下都不封闭。 2、( )在布尔格中,对A 中任意原子a ,和另一非零元b ,在b a ≤或b a ≤中有且 仅有一个成立。 3、( )设N x Z x x S =≥∧∈=}0|{,+,·为普通加法和乘法,则是域。 4、( )一条回路和任何一棵生成树至少有一条公共边。 5、( )没T 是一棵m 叉树,它有t 片树叶,i 个分枝点,则(m-1)i = t-1。 四、证明 38% 1、(8分)对代数系统,*是A 上二元运算,e 为A 中幺元,如果*是可结合的且每个元素都有右逆元,则(1)中的每个元素在右逆元必定也是左逆元。 (2)每个元素的逆元是唯一的。 2、(12分)设>-∧∨<,, , A 是一个布尔代数,如果在A 上定义二元运算☆,为 )()(☆b a b a b a ∧∨∧=,则是一阿贝尔群。 3、(10分)证明任一环的同态象也是一环。 4、(8分)若),(,e E v V E V G ==> =<是每一个面至少由k(k ≥3)条边围成的连通平面 图,则2 ) 2(--≤ k v k e 。 五、应用 32% 1、 (8分)某年级共有9门选修课程,期末考 试前必须提前将这9门课程考完,每人每天只在下午考一门课,若以课程表示结点,有一人同时选两门课程,则这两点间有边(其图如右),问至少需几天?

离散数学 第二讲

1.1.3 命题符号化 1.1.2介绍的5种常用的联结词也可称为真值联结词或逻辑联结词。在命题逻辑中,利用这些联结词可将各种各样的复合命题符号化,基本的步骤如下: 9找出各简单命题,将它们符号化; 9使用合适的联结词,将简单命题逐个联结起来,组成复合命题的符号化形式。

例1.1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小王是游泳冠军或百米赛跑冠军。 (2)小王现在在宿舍或在图书馆里。 (3)选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做班长。 解:根据以上步骤,上述命题可符号化为: (1)p ∨q,其中,p:小王是游泳冠军,q:小王是百米赛跑冠军。 (2)p ∨q,其中,p:小王在宿舍,q:小王在图书馆。这里的“或”是排斥或,但因p与q不能同时发生,所以仍然符号化为p ∨q。 (3)(p ∧?q) ∨(q ∧?p),其中,p:选小王做班长,q:选小李做班长。这里的“或”是排斥或,因p与q可能同时发生,所以须符号化为(p ∧?q) ∨(q ∧?p)。

例1.1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如果我上街,我就去书店看看,除非我很累。 (2)小王是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他生于1983年或1984年,他是三好学生。 解:上述命题可符号化为: (1)?r→(p→q),其中,p:我上街,q:我去书店看看,r:我很累。(该命题也可符号化为(p∧?r)→q或p→(?r→q)) (2)p∧(q∨r)∧s,其中,p:小王是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q:他生于1983年,r:他生于1984年,s:他是三好生。

1.1 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 5个联结词的优先级顺序为: ?、∧、∨、→、? 例我们写符号串: p ∨q ∧r→q∧?s ∨r 即为如下公式:(p ∨(q ∧r))→((q∧(?s)) ∨r)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章习题解答 1.1 除(3),(4),(5),(11)外全是命题,其中,(1),(2),(8),(9),(10),(14),(15)是简单命题,(6),(7),(12),(13)是复合命题。 分析首先应注意到,命题是陈述句,因而不是陈述句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本题中,(3)为疑问句,(5)为感叹句,(11)为祈使句,它们都不是陈述句,所以它们都不是命题。 其次,4)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但它表示的判断结果是不确定。又因为(1),(2),(8),(9),(10),(14),(15)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因而作为命题,它们 都是简单命题。(6)和(7)各为由联结词“当且仅当”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12)是由联结词“或”联结的复合命题,而(13)是由联结词“且”联结起来 的复合命题。这里的“且”为“合取”联结词。在日常生活中,合取联结词有许 多表述法,例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一面……,一面……”、“……和……”、“……与……”等。但要注意,有时“和”或“与” 联结的是主语,构成简单命题。例如,(14)、(15)中的“与”与“和”是联结 的主语,这两个命题均为简单命题,而不是复合命题,希望读者在遇到“和”或“与”出现的命题时,要根据命题所陈述的含义加以区分。 1.2 (1)p: 2是无理数,p为真命题。 (2)p:5能被2整除,p为假命题。 (6)p→q。其中,p:2是素数,q:三角形有三条边。由于p与q都是真 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7)p→q,其中,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东方升起。由于p为假命 题,q为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8)p:2000年10月1日天气晴好,今日(1999年2月13日)我们还不 知道p的真假,但p的真值是确定的(客观存在的),只是现在不知道而已。(9)p:太阳系外的星球上的生物。它的真值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 (10)p:小李在宿舍里. p的真值则具体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2)p∨q,其中,p:4是偶数,q:4是奇数。由于q是假命题,所以,q 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章习题解答1.1除(3),(4),(5),(11)外全是命题,其中,(1),(2),(8),(9),(10),(14),(15)是简单命题,(6),(7),(12),(13)是复合命题。 分析首先应注意到,命题是陈述句,因而不是陈述句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本题中,(3)为疑问句,(5)为感叹句,(11)为祈使句,它们都不是陈述句,所以它们都不是命题。 其次,4)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但它表示的判断结果是不确定。又因为(1),(2),(8),(9),(10),(14),(15)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因而作为命题,它们都是简单命题。(6)和(7)各为由联结词“当且仅当”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12)是由联结词“或”联结的复合命题,而(13)是由联结词“且”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这里的“且”为“合取”联结词。在日常生活中,合取联结词有许多表述法,例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一面……,一面……”、“……和……”、“……与……”等。但要注意,有时“和”或“与” 联结的是主语,构成简单命题。例如,(14)、(15)中的“与”与“和”是联结的主语,这两个命题均为简单命题,而不是复合命题,希望读者在遇到“和”或“与”出现的命题时,要根据命题所陈述的含义加以区分。 1.2(1)p:2是无理数,p为真命题。 (2)p:5能被2整除,p为假命题。 (6)p→q。其中,p:2是素数,q:三角形有三条边。由于p与q都是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7)p→q,其中,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东方升起。由于p为假命可编辑范本 题,q为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8)p:2000年10月1日天气晴好,今日(1999年2月13日)我们还不知道p的真假,但p的真值是确定的(客观存在的),只是现在不知道而已。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6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6章习题解答 6.1 A:⑨; B:⑨; C:④; D:⑥; E:③ 分析对于给定的集合和运算判别它们是否构成代数系统的关键是检查集合对 给定运算的封闭性,具体方法已在 5.3节做过说明. 下面分别讨论对各种不同代数系纺的判别方法. 1°给定集合S和二元运算°,判定是否构成关群、独导点和群. 根据定义,判别时要涉及到以下条件的验证: 条件1 S关于°运算封闭: 条件2 °运算满足结合集 条件3 °运算有幺元, 条件4 °?x∈S,x-1∈S. 其中关群判定只涉及条件1和2;独导点判定涉及条件1、2、和3;而群的判定则涉及到所有的四个条件。 , *>是否构成环,交换环,含幺环,整环, 2 °给定集合S和二元运算°和*,判定S构成交换群, 条件2 构成关群, 条件 3 * 对°运算的分配律, 条件4 * 对运算满足交换律, 条件5 * 运算有幺元, 条件6 * 运算不含零因子——消去律, 条件7 |S|≥2,?x∈S,x≠0,有x-1∈S(对*运算). 其中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和3;交换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3和4;含幺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2,3和5;整环的判定涉及条件1-6;而域的判定则涉及全部7个条件. 3°判定偏序集是否构成格、分本配格、有补格和布尔格. 73 若构成代数系统.若是代数系统且°和*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吸收律,则构成格。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7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7章习题解答 7.1 (1),(2),(3),(5)都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其中除(5)外又都能构成无向简单图的度数列. 分析1°非负整数列d,d ,L,d 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当且仅当n di为 1 2n∑ i=1偶数,即d1,d2,L,dn中的奇数为偶数个.(1),(2),(3),(5)中分别有4个,0个,4个,4 个奇数,所以,它们都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当然,所对应的无向图很可能是非简 单图.而(4)中有 3 个奇数,因而它不能构成无向图度数列.否则就违背了握手定理的推论. 2°(5) 虽然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但不能构成无向简单度数列.否则,若存在无向简单图G,以1,3,3,3 为度数列,不妨设G 中顶点为v1,v2,v3,v4,且d(vi)=1,于是d(v2)=d(v3)=d(v4)=3.而v1只能与v2,v3,v4之一相邻,设v1与v2相邻,这样一来,除v2能达到3度外, v3,v4都达不到3度,这是矛盾的. 在图7.5所示的4个图中,(1) 以1为度数列,(2)以2为度数列,(3)以3为度数列,(4)以4为度数列(非简单图). 7.2 设有几简单图D以2,2,3,3为度数列,对应的顶点分别为v1,v2,v3,v4,由于d(v)=d+(v)+d_(v),所示,d+(v)-d-(v)=2-0=2,d+(v )=d(v )-d-(v ) 11222=2-0=2,d+(v)=d(v)-d-(v)=3-2=1,d+(v)=d(v)-d-(v)=3-3=0 333444 81 由此可知,D 的出度列为2,2,1,0,且满足d+(v)= d-(v).请读者画出 ∑i∑i 一个有向图.以2,2,3,3为度数列,且以0,0,2,3为入度列,以2,2,1,0为出度列. 7.3 D 的入度列不可能为1,1,1,1.否则,必有出度列为2,2,2,2(因为d(v)=d+(v)+d-(v)),)此时,入度列元素之和为4,不等于出度列元素之和8,这违背握手定理.类似地讨论可知,1,1,1,1也不能为D的出席列. 7.4 不能. N阶无向简单图的最大度Δ≤n-1.而这里的n个正整数彼此不同,因而这n个数不能构成无向简单图的度数列,否则所得图的最大度大于n,这与最大度应该小于等于n-1矛盾.

离散数学第10章习题答案

第10章习题答案 1.解 (1)设G 有m 条边,由握手定理得2m =∑∈V v v d )(=2+2+3+3+4=14,所以G 的边数7条。 (2)由于这两个序列中有奇数个是奇数,由握手定理的推论知,它们都不能成为图的度数列。 (3) 由握手定理得∑∈V v v d )(=2m =24,度数为3的结点有6个占去18度,还有6度由其它结点占有, 其余结点的度数可为0、1、2,当均为2时所用结点数最少,所以应由3个结点占有这6度,即图G 中至多有9个结点。 2.证明 设1v 、2v 、…、n v 表示任给的n 个人,以1v 、2v 、…、n v 为结点,当且仅当两人为朋友时其对应的结点之间连一条边,这样得到一个简单图G 。由握手定理知 ∑=n k k v d 1 )(=3n 必为偶数,从而n 必为偶数。 3. 解 由于非负整数列d =(d 1,d 2,…,d n )是可图化的当且仅当∑=n i i d 1 ≡0(mod 2),所以(1)、(2)、 (3)、(5)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 (1)、(2)、(3)是可简单图化的。其对应的无向简单图如图所示。 (5)是不可简单图化的。若不然,存在无向图G 以为1,3,3,3度数列,不妨设G 中结点为1v 、2v 、 3v 、4v ,且d(1v )=1,d(2v )=d(3v )=d(4v )=3。而1v 只能与2v 、3v 、4v 之一相邻,设1v 与2v 相邻,于 是d(3v )=d(4v )=3不成立,矛盾。 4.证明 因为两图中都有4个3度结点,左图中每个3度结点均与2个2度结点邻接,而右图中每个3度结点均只与1个2度结点邻接,所以这两个无向图是不同构的。 5. 解 具有三个结点的所有非同构的简单有向图共16个,如图所示,其中(8)~(16)为其生成子图。 6. 解 (1)G 的所有子图如图所示。 (1)(3)(5) (6) (9)(10) (13) (14)

华东师范大学离散数学章炯民课后习题第10章答案

P179 1. 给出下列序列的一个递推关系: (4){n 2+3n} (6){1+(-1)n } 解: (4) a n =a n-1+2n+2(n>0),a 0=0 (6) a n =a n-1+2(-1)n (n>0),a 0=2 或110 220n n n a a a --=?=?=?,a 0=2 3. 设含连续三个0的n 位二进制串的数目是s n ,请给出{s n }的递推关系和初始条件。 解:a n = a n-1 +a n-2 +a n-3+2n-3 (n≥3),a 0=0,a 1=0,a 2=0 4. 设{1,2,…,n}的错排列数是D n ,请给出{D n }的递推关系和初始条件。 解:D n =(n-1)(D n-1+D n-2),D 1=0,D 2=1 10(2)求初值问题的通项公式:a n =10a n-1-25a n-2;a 0=-7,a 1=15。 解: 特征方程:r 2-10r+25=0,特征根:r 2=r 1=5 通解:a n =(α+βn)5n 由a 0=α50=α=-7和a 1= (-7+β)51 =15解得:α=-7,β=10 初值问题的解:a n =(-7+10n)2n *12(2). 求递推关系的一个特解: a n =8a n-2-16a n-4+n 24n 。 解: 特征方程:x 4=8x 2-16,特征根:x 1=-2,x 2=2 一个特解:T n =n 0(a+bn+cn 2) 4n = (a+bn+cn 2)4n 代入递推关系:(a+bn+cn 2)4n =8(a+b(n-2)+c(n-2)2)4n-2-16(a+b(n-4)+c(n-4)2)4n-4 即9cn 2+(9b+8c)n+(8a+4b-16+c)=0 9c=0 9b+8c=0 8a+4b-16+c=0 解得:c=0,b=0,a=2 特解:2n 24n 13(2). 写出序列{1,0,1,0,1,0,…}的生成函数。 解:1+x 2+x 4+x 6+…=2i 2i 01x 1x ∞ ==-∑

离散数学答案 第十章 格和布尔代数

第十章 格和布尔代数 习题10.1 1.解 ⑴不是,因为L 中的元素对{2,3}没有最小上界; ⑵是,因为L={1,2,3,4,6,9,12,18,36}任何一对元素a ,b ,都有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 ⑶是,与⑵同理; ⑷不是,因为L 中的元素对{6,7}没有最小上界不存在最小上界。 2.证明 ⑴因为,a ≤b,所以,a ∨b=b ;又因为,b ≤c,所以,b ∧c=b 。故a ∨b=b ∧c ; ⑵因为,a ≤b ≤c,所以,a ∧b=a,b ∧c=b,而a ∨b=b ,因此,(a ∧b )∨(b ∧c )=b ; 又a ∨b=b,b ∨c=c,而b ∧c=b, 因此,(a ∨b )∧(b ∨c )=b 。即 (a ∧b)∨(b ∧c)=(a ∨b)∧(b ∨c)。 习题10.2 1.解 由图1知:<S 1,≤>不是<L,≤>的子格,这是因为,e ∨f=g ?S 1; <S 2,≤>不是<L,≤>的子格, ∵e ∧f=c ?S 2; <S 3,≤>是<L,≤>的子格. 2.解 S 24的包含5个元素的子格有如下的8个: S 1={1,3,6,12,24}, S 2={1,2,6,12,24}, S 3={1,2,4,12,24}, S 4={1,2,4,8,24}, S 5={1,2,3,6,12}, S 6={1,2,4,6,12}, S 7={2,4,6,12,24}, S 7={2,4,8,12,24}. 3.证明 因为,一条线上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有(偏序)关系,所以,都有最大下界和最小上界,故它是格,又因为它是的子集,即是的子代数,故是子格。 4.证明 由(10-4)有,a ∧b ≤a ,由已知a ≤c ,由偏序关系的传递性有,a ∧b ≤c ; 同理 a ∧b ≤d 。 由(10-5)和以上两式有,a ∧b ≤c ∧d . 5.证明 因为由(10-4)有,a ∧b ≤a ,因此, (a ∧b )∨(c ∧d )≤a ∨(c ∧d ) ① 由分配不等式有, a ∨(c ∧d )≤(a ∨c )∧(a ∨d ) ② 再由由(10-4)有, (a ∨c )∧(a ∨d ) ≤a ∨c ③ 由偏序关系的传递性和①②③则有, (a ∧b )∨(c ∧d )≤a ∨c 同理 (a ∧b )∨(c ∧d )≤b ∨d 因此有, (a ∧b )∨(c ∧d )≤(a ∨c ) ∧(b ∨d )。 习题10.3 1.解 ⑴ 是,全上界是24,全下界是1; ⑵1的补元是24;3的补元是8;8的补元是3,4、6没有补元。 图1 图2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4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 4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4章习题解答4.1 A:⑤;B:③;C:①;D:⑧;E:⑩4.2 A:②;B:③;C:⑤;D:⑩;E:⑦4.3 A:②;B:⑦;C:⑤;D:⑧;E:④分析题都涉及到关系的表示。先根据题意将关系表示成集合表达式,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计算或解答,例如,题中的Is ={,}, Es ={,,,} Is ={,,}; 而题中的R={,,,,}. 为得到题中的R须求解方程x+3y=12,最终得到R={,,}. 求RoR有三种方法,即集合表达式、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主法。下面题的关系分别加以说明。1°集合表达式法将domR,domRUran,ranR的元素列出来,如图所示。然后检查R的每个有序对,若∈R,则从domR中的x到ranR中的y画一个箭头。若danR中的x

经过2步有向路径到达ranR中的y,则∈RoR。图可知RoR={,,,,,}. 如果求FoG,则将对应于G中的有序对的箭头画在左边,而将对应于F中的有序对的箭头画在右边。对应的三个集合分别为domG,ranUdomF,ranF,然后,同样地寻找domG到ranF的2步长的有向路径即可。2°矩阵方法若M是R的关系矩阵,则RoR的关系矩阵就是M·M,也可记作M,在计算2 48 乘积时的相加不是普通加法,而是逻辑加,即0+0=0,0+1=1+0=1+1=1,根据已知条件得?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2 ?? ?? ?? M =?????=??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M2中含有7个1,说明RoR中含有7个有序对。图图3°关系图方法n’’ 设G是R的关系图。为求R 的关系图G ,无将G 的结点复制到G 中,然后依次检查G的

离散数学(第一讲)

一、离散数学介绍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各学科领域,特别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离散数学也是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算法设计与分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等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通过离散数学的学习,不但可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且可以提高抽象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将来参与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离散数学常常被分成三门课程进行教学,即集合论与图论、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数理逻辑。 其中各部分内容在本书中又有如下涉及: 1.集合论部分:集合及其运算(3.1)、二元关系(3.2)与函数(3.5)、自然数及自然数集、集合的基数注:集合这个概念比较了解,在数学上,基数(cardinal number)也叫势(cardinality),指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所含元素数量多少的一个概念。这是康托尔在1874年~1884年引入最原始的集合论(现称朴素集合论)时, 给出的基数概念。他最先考虑的是集合{1,2,3} 和 {2,3,4},它们并非相同,但有相同的基数。 那何谓两个集合有相同数目的元素? 康托尔的答案,是所谓一一对应,即把两个集合的元素一对一的排起来,若能做到,两个集合的基数自然相同。 这个答案虽然简单,却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因为用相同的方法即可比较任意集合,包括无穷集合的大小。 2.图论部分(第5章):图的基本概念、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树、图的矩阵表示、平面图、图着色、支配

集、覆盖集、独立集与匹配、带权图及其应用3.代数结构部分(第6、7章):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半群与独异点、群、环与域、格与布尔代数4.组合数学部分:组合存在性定理、基本的计数公式、组合计数方法、组合计数定理 组合数学在本书中没有介绍,而关于组合数学的问题却是十分有趣的,可以供大家思考一下。 组合数学中的著名问题 ?计算一些物品在特定条件下分组的方法数目。这些是关于排列、组合和整数分拆的。 ?地图着色问题:对世界地图着色,每一个国家使用一种颜色。如果要求相邻国家的颜色相异,是 否总共只需四种颜色?这是图论的问题。 ?船夫过河问题:船夫要把一匹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运过河。只要船夫不在场,羊就会吃白菜、 狼就会吃羊。船夫的船每次只能运送一种东西。 怎样把所有东西都运过河?这是线性规划的问 题。 ?中国邮差问题:由中国组合数学家 ?管梅谷教授① ?提出。邮递员要穿过城市的每一条路至少一次,怎样行走走过的路程最短?这不是一个NP完全 问题,存在多项式复杂度算法:先求出度为奇数 的点,用匹配算法算出这些点间的连接方式,然 后再用欧拉路径算法求解。这也是图论的问题。 ?任务分配问题(也称婚配问题):有一些员工要完成一些任务。各个员工完成不同任务所花费的时 间都不同。每个员工只分配一项任务。每项任务 只被分配给一个员工。怎样分配员工与任务以使 所花费的时间最少?这是线性规划的问题。 ?如何构作幻方。

离散数学 第五讲

2.2 一阶逻辑谓词公式及解释 简单命题函数+ 逻辑联结词?谓词表达式 问题:怎样的谓词表达式才能成为谓词公式,并能进行逻辑演算?

定义2.4在形式化中,我们将使用如下7种符号: 1.个体常项:用小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当个体域D 给出时,它可以是D 中某个元素。 2.个体变项:用小写英文字母x ,y ,z ,…表示,当个体域D 给出时,D 中任意元素可代入个体变项。 3.函数符号:用小写英文字母f ,g ,…表示,当个体域D 给出时,n 元函数符号f (x 1,…,x n )可以是D n 到D 的任意一个映射。 4.谓词符号:用大写英文字母F ,G ,H ,…表示,当个体域D 给出时,n 元谓词符号F (x 1,…,x n )可以是D n 上的任意一个谓词。 2.2.1 合式公式与翻译

5.量词符号:?,? 6.联结词符号:?,∧,∨,→,? 7.括号和逗号:(、)、, 定义2.5谓词逻辑中的项,被递归定义为: 1.个体常项是项; 2.个体变项是项; 3.若?(x 1, …, x n )是n元函数,t 1 , …, t n 是项,则?(t 1 , …, t n )也是项; 4.所有项都是有限次使用1、2、3、生成的符号串才是项。 2.2.1 合式公式与翻译

2.2.1 合式公式与翻译——说明 1.有了项的定义,函数的概念就可用来表示个体常项和个体变项。如:P(x):x是教授,f(x):x的父亲,a:张三,那么P(f(a))则表示:“张三的父亲是教授” 2.函数的使用给谓词表示带来很大的方便。如:用谓词表示命题:对任意的整数x,x2 –1=(x+1)(x-1)是恒等式。 令:I(x):x是整数,f(x)=x2 –1,g(x)= (x+1)(x-1),E(x,y):x=y,则该命题可表示为:?x(I(x)→E(f(x), g(x)))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4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4章习题解答4.1 A:⑤;B:③;C:①;D:⑧;E:⑩ 4.2 A:②;B:③;C:⑤;D:⑩;E:⑦ 4.3 A:②;B:⑦;C:⑤;D:⑧;E:④ 分析题4.1-4.3 都涉及到关系的表示。先根据题意将关系表示成集合表达式,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计算或解答,例如,题4.1中的 Is ={<1,1>,<2,2>}, Es ={<1,1>,<1,2>,<2,1>,<2,2>} Is ={<1,1>,<1,2>,<2,2>}; 而题4.2中的 R={<1,1>,<1,4>,<2,1>,<3,4>,<4,1>}. 为得到题4.3中的R须求解方程x+3y=12,最终得到 R={<3,3>,<6,2>,<9,1>}. 求RoR有三种方法,即集合表达式、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主法。下面由题 4.2的关系分别加以说明。 1°集合表达式法 将domR,domRUran,ranR的元素列出来,如图4.3所示。然后检查R的每个有序对,若∈R,则从domR中的x到ranR中的y画一个箭头。若danR中的x 经过2步有向路径到达ranR中的y,则∈RoR。由图4.3可知 RoR={<1,1>,<1,4><4,1>,<4,4>,<2,1>,<2,4>,<3,1>}. 如果求FoG,则将对应于G中的有序对的箭头画在左边,而将对应于F中的有序对的箭头画在右边。对应的三个集合分别为domG,ranUdomF,ranF,然后,同样地寻找domG到ranF的2步长的有向路径即可。 2°矩阵方法 若M是R的关系矩阵,则RoR的关系矩阵就是M·M,也可记作M,在计算2 48 乘积时的相加不是普通加法,而是逻辑加,即0+0=0,0+1=1+0=1+1=1,根据已知条件得 ?1 0 0 1??1 0 0 1??1 0 0 1? ?1 0 0 0??1 0 0 0??1 0 0 1?

离散数学第三讲

二、容斥原理与鸽巢原理 1、 容斥原理(§1。3。) (计数原理、包含排斥原理) 容斥原理(包含排斥原理): 设A ,B 是有限集,则 B A B A B A -+= 容斥原理的相关推论: (i) C B A C A C B B A C B A C B A +---++= (ii) 利用归纳法 n n n k j i k j i n j i j i n i i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11111321)1(-<<≤≤<≤=-+++ - =∑∑∑ (iii) U A A =+, A U A -= (iv)

n n A A A U A A A 2121-= (注意基的具体含义) 设S 是有限集,r P P P ,,, 21 是r 条性质, i A 是S 中具有性质 i P 的子集,即 }{ i i P x S x x A 具有性质,∈= (i=1,2,…,r ) 则 (1)S 中至少具有性质 r P P P ,,,21 一条的元素数是: r r r k j i k j i r j i j i r i i r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11111321)1(-≤<<≤≤<≤=-+++ - =∑∑∑ (2)S 中不具有性质r P P P ,,,21 的 元素数是: r r A A A U A A A 2121-=

e.g 1 设2≥n ,)(n ?表示不超过n 且与n 互质的 正整数的个数,求)(n ? 该函数在计算机中称为EURTER 函数。 解: }{n S ,,3,2,1 = 不妨令: r r p p p n ααα??= 1121 r p p p ,,,21 为互异的质 数; 设 } {r i p x S x x A i i ,,2,1, =∈=且 则 j i j i i i p p n A A p n A = =, r A A A n 21)(=?…… 2、 鸽巢原理(抽屉原理、鞋盒原理)(教材P63) n+1个鸽子飞进n 个鸽巢,则可以找到一鸽巢里至少有2只鸽子。 或者: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习题一及答案:(P14-15)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5)李辛与李末是兄弟解:设p:李辛与李末是兄弟,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p (6)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解:设p:王强学过法语;q:刘威学过法语;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9)只有天下大雨,他才乘班车上班q p解:设p:天下大雨;q:他乘班车上班;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11)下雪路滑,他迟到了解: 设p:下雪;q:路滑;r:他迟到了;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 15、设p:2+3=5. q:大熊猫产在中国. r:太阳从西方升起. 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 (4)解:p=1,q=1,r=0, , 19、用真 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2)解:列出公 式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0 0 1 1 1 1 0 1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0 0 0 1 由真值表可以看出公式有3个成真赋值,故公式是非重 言式的可满足式。 20、求下列公式的成真赋值: (4)解:因为该公式是一个蕴含式,所以首先分析它的成假赋值,成假赋 值的条件是:成真赋值有:01,

10,11。所以公式的习题二及答案:(P38)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2)解:原式 ,此即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所以成真赋值为011,111。*6、求下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并求成假赋值:(2)解:原式,此即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所以成假赋值为100。7、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再用主析取范式求主合取范式:(1)解:原式 ,此即主 析取范式。主析取范式中没出现的极小项为,,,所以主合取范式中含有三个极大项,,MMmmm02024,故原式的主合取范式。9、用 真值表法求下面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1)解:公式的真值表如下: 0 0 1 1 0 1 1 0 1 0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0 0 0 1 0 1 1 0 1 0 1 0 1 1 1 0 0 1 0 1 1 1 1 0 1 0 1 由真值表可以看出成真赋值的情况有7种,此7种成真赋值所对应的极小项的析取即为主析取范式,故主析取范式 567 习题三及答

离散数学 第十二讲

第6章几个典型的代数系统 内容提要 6.1 半群与群 6.2 环与域 6.3 格与布尔代数 重点:群 2006-5-12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1

6.1 半群与群 6.1.1 半群 半群是一种特殊的代数系统,它在形式语言、自动机等领域中有具体的应用。 定义6.1设是一个代数系统,其中S为非空集合,?是定义在集合S上的二元运算,如果运算?是封闭的,则称代数系统为广群。 广群的判断依据: 运算的封闭性?广群 2006-5-12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

定义6.2设是一个代数系统,其中S为非空集合,?是定义在集合S上的二元运算,如果: (1)运算?是封闭的。 (2)运算?是可结合的,即对任意的x,y,z∈S,满足: (x?y) ?z=x?(y?z) 则称代数系统为半群。 显然:{半群} ?{广群} 半群的判断依据: 广群+运算的可结合律?半群 2006-5-12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3

2006-5-12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4 例6.1 判断下列代数系统是否为半群: (1)均是半群,其中+为普通加法。 (2)是半群,其中?表示矩阵乘法。 (3)<∑*, ?>是半群,其中∑为有穷字母表,?表示连接运算。 (4)是半群,其中⊕表示集合的对称差运算。 (5)是半群,其中Z n ={0,1,2,…n -1},⊕表示模n 加法。

2006-5-12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5 例6.2 判断下列代数系统是否为半群: 是代数系统,其中S k ={x | x ∈Z ∧x ≥k },k ≥0,+为普通加法。 解:+在S k 上封闭;且普通加法运算满足可结合,则是半群。 注意:k ≥0这个条件是非常重要的,若k <0,则+在S k 上不封闭。 另:代数系统均不是半群,因为不满足封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