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习题集

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习题集
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习题集

名词解释

1.血尿素: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分子内氨基的代谢终产物,在肝细胞内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后释

放入血,称为血尿素

2.运动性蛋白尿: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作运动性蛋白尿

3.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其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4.最大乳酸稳态:在固定负荷做功中,血乳酸浓度达到平稳状态,即达到稳态乳酸浓度上限

5.内稳态: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能精确调节,使身体内环境处于相对

稳定状态,简称内环境。

6.高氨血症:运动时骨骼肌氨的生成增多,引起体内氨的生成和消除之间平衡被破坏,使血氨水

平升高,表现为高氨血症。

7.最大摄氧量平台:指在测定V O2max时,当强度持续增加,而V O2水平不增加,V O2在最高水

平维持的时间。

8.最大摄氧量:在心肺功能和全身各器官系统充分运动员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机体吸收和利

用的氧容量

9.无氧阈是指在递增运动负荷过程中,人体运动达到某一强度(无氧阈)后,机体内出现氧需要

量大于氧供给量,细胞进入无氧氧化过程,体内的功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向无氧代谢转换的临界点。

10.心搏频率储备:最大心率与安静时心率之差称为心搏频率储备,表示人体运动时心率可能增加

的潜在能力。

11.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

12.运动疲劳: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运动强度。

13.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过程发生的能量吸取、存储、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

谢。

填空题:

1.酮体是脂肪在肝脏分解氧化时所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已酸、羟丁酸和丙酮,肌酐是

体内磷酸肌酸或肌酸的代谢产物。

2.磷肌酸和肌酸在人体内组成,肌酸池是能量利用和储存的重要物质。

3.正常成人尿中蛋白质含量极少,浓度为2mg%左右

4.检测与评定运动员免疫功能的指标包括白细胞数目、IgG、IgM、IgA、CD4、CD8、NK细胞、血

清谷氨酰胺等。

5.正常成人安静时血液中所含白细胞总数在4000~10000个/㎜3)范围内变动。

6.免疫球蛋白分为IgG、IgM、IgA、IgE、IgD五类。

7.体液免疫反应的功能主要归于IgM和IgG的活性。

8.IgA 是分泌性免疫系统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9.IgM是初次体液反应的早期阶段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10.乳酸是一种羟基酸,是在氧供养不足时从糖酵解途径生成的丙酮酸转变而来

11.氨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氨基代谢产物

12.生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进行物质代谢。伴随其过程发生的能量吸收、储存、释放、转移和利

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核心物质是ATP。

13.目前,常用于评定运动训练中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程度和运动员代谢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体重、

血乳酸、血尿素、血氨、全血葡萄糖、尿液生化指标及无氧功、最大摄氧量、无氧阈等。

14.体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增长的综合状况和身体发育

的充实度。可将体重分为瘦体重和脂肪重两部分。

15.虽然田径项目的运动形式是多样化的,但其最求最高速度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能量代谢特点都

已无氧代谢为主。

16.由于比赛动作大多数都在10s之内完成,所以能量代谢基本上都由ATP-CP(磷酸原)代谢功能系

统完成。

17.田赛项目包括跳跃和投掷。

18.竞技跳水是以竞技为目的,按规则规定进行的跳水运动。运动员从3米板或10米板台上起跳,

在空中完成各种姿势及周数不同的翻转动作后,展直身体入水。

19.高水平的跳水运动员要具备个子不高、身材匀称、轻巧灵活、流线性好等特点,才能比较容易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0.评定中发现,血红蛋白值与月经周期有密切的关系。血红蛋白值随月经周期的排卵期、排卵后

期、月经期、月经后期四个阶段呈上下起伏波动。

21.花样游泳是一项技能性和体能性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在长50m、

宽25m 、深40m的水区比赛。

22.最大摄氧量的意义在于反映人体最大有氧代谢能力。

23.最大摄氧量可分为绝对最大摄氧量和相对最大摄氧量。

24.Wingate无氧实验在评定结果时,常选用的3个指标:最大功率、平均功量、疲劳%

25.用25m的冲刺游进行________代谢能力测试,用_________冲刺游进行无氧糖酵解代谢能力测

试。

26.在游泳运动员机能评定中,将________作为推测运动员免疫功能状况的一项简单指标。

27.血细胞参数是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红细胞分布宽度、白细胞数等实验数

28.最大摄氧量和乳酸无氧阈是反映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

29.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在长期高强度的训练过程中产生了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脏肥

大、收缩力增强、安静时心率缓慢和心搏量增加等特点。

30.血糖指标通常用于在训练期间对运动员体能以及合理补糖的监控,血糖的变化可以反映体内糖

代谢的状况,以及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相互协调的情况。

31.影响无氧阈的因素主要有性别、训练水平、快慢肌比例、运动项目和药物等。

32.乳酸无氧阈是根据血乳酸浓度变化与运动强度或做功能力变化的关系捕获的。

33.稳态测试用于评定氧转运系统的适应性和专项耐力运动的能力,而不是调查运动员的最大有氧

运动能力

34.尿液指标包括尿蛋白,尿胆红素,尿胆原,PH值,尿酮体等指标。

35.血尿素是反映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指标。运动时由于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剧,运动后血尿素值

会出现升高,一般在次日晨会恢复到本人正常水平。

36.血清睾酮和皮质醇指标通常反应竞走运动员的内分泌机能状况。

37.最大摄氧量和乳酸无氧阈是反映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

38.速度素质又分为一般速度与专项速度,具体表现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位移速度。

39.系统评定分为基础能力评定、阶段性评定、训练日评定和训练课次评定四个层次。

40.专项评定包括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机体机能运动试验、H-反射试验、神经反应及心

理评定四个方面。

41.在利用尿蛋白评定短跑运动的机能状况及负荷强度时,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运动后<15mg%,

正常:15-30mg%,强度较大:30-50mg%,疲劳,如次晨降至30%以下,说明恢复良好;>50mg%且不能在24h内恢复者,应调整。

42.血尿素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7mmol/L

43.心脏生理功能的事先主要在于其能自动的,有节律的发生兴奋和舒缩活动

44.心率和血压是评定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常用指标

45.跳水运动是一项以技巧为主的运动项目,对身体要求相对较少。

46.眼压是指眼球内容物包括晶体、玻璃体、葡萄膜、视网膜和眼球内液体作用于眼球壁上的压力。

47.竞技游泳包括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四种姿势

48.游泳运动员机能评定中常将血清肌酸酶作为骨骼肌承受负荷及组织细胞损伤的评定指标。

49.游泳运动员机能评定中常将血尿素作为物质能量代谢与疲劳程度的评定指标之一。

50.训练中运动员尿蛋白反应可大致分3中类型,即高反应型、低反应型和不规则型。

51.马拉松运动是保持较高平均速度并在公路上完成42.195km跑的运动。

52.马拉松运动属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53.马拉松运动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

54.在长时间竞走运动中,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糖和脂肪。

55.糖功能主要体现在运动前程,以及比赛途中加速超越和冲刺阶段;运动中后期,脂肪功能比例

明显增加,成为这个运动阶段重要的功能物质。

56.无氧阈是反映运动员耐力运动能离得重要技能指标。我国马拉松运动员的无氧阈跑速在

4.01-4.93m/s

57.短距离(50m.100m)项目主要是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供能

58.运动负荷是运动员在训练中所承受或完成的身体负荷量,它是运动训练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59.目前已知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可分为两个基本过程,即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过程。

60.运动应激的三个阶段警戒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61.核磁共振光谱法测定人体组织细胞内磷酸化合物含量和pH值细微变化。

62.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检测正常心率参考范围:45-80b/min

63.血压正常参考范围: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

64.血红蛋白正常参考范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65.ViRU分析的以酶和蛋白质为中心的适应机理可分为:机体调节能力提高;机体能源储备能力提

高;机体防御动员能力提高三个部分。

66.运动员安静时皮质醇长期过高,反而会直接引起两种变化即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分泌机

能和抑制免疫功能。

67.运动疲劳的本质是研究运动员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运动能力的变化。

68.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的免疫细胞。

69.根据生物功能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不同。分为3个群体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淋

巴细胞NK。T淋巴细胞是介导细胞免疫,并对免疫应答起调节作用。B细胞主要产生免疫球蛋

白介导体液免疫功能。NK淋巴细胞调节被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的细胞毒反应。

70.NK细胞在体内执行的功能主要有效应功能和调节功能两种,前者表现为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后者表现为对免疫应答过程的正负反馈调节。

71.跳水运动员的形态特点:个子不高、身材匀称、轻巧灵活、流线性好

72.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能量代谢特点是有氧代谢、糖酵解、磷酸原(ATP-CP)三

种功能系统兼有的混合代谢;

73.良好的有氧能力是中长跑运动员的基础,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是决定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运动成

绩重要因素之一。

74.排球运动员的形态特点有身材高大,指间距长,体重较小,臀围骨盆相对较窄,体脂肪少

75.排球运动员的供能特点有有很强的A TP-CP供能能力和糖酵解功能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有氧

代谢功能

76.简答题:

1.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运动时人体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时机体对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客观反映,即机体对运动训练的应激能力。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不明显;训练负荷过大不仅不能提高运动能力,反而损伤身体健康。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合理运用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测量方法检查与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对选材、医务监督、控制训练负荷、判断运动疲劳、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效地挖掘人体的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已经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在运动训练中,生理生化的检测与评定指标可应用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运动员选材的科学依据

2)客观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

3)科学监控运动负荷的主要环节

4)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

5)监控运动员合理营养的手段

2.简述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理论?

1)目前已知的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可分为两个基本过程,即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运动时不同

项目能量供应是由各种比例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构成。

2)不同运动项目可归纳为六种代谢类型:

①磷酸原(ATP-CP)功能类型;

②磷酸原和糖酵解功能类型;

③糖酵解功能类型;

④糖酵解和糖氧化功能类型;

⑤糖氧化和脂肪氧化功能类型;

⑥脂肪氧化和糖氧化功能类型。

3)在运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是各种代谢类型的连续统一体。有氧代谢能力是各种代谢类

型运动能力的基础,所占比例各专项会不同,在应用物质和能量代谢理论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和进行机能评定工作时,要根据训练的目的、要根据训练的目的、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制定训练和机能评定工作内容,不能硬套。

3.运动过程中乳酸代谢的生物意义?

1)乳酸在快收缩肌纤维内生成后,转移到临近具有高细胞养化能力的慢收缩肌纤维内养化,或随

血液转运到其他低运动到其他低运动强度的骨骼肌和心肌内氧化,提供细胞氧化的底物。

2)乳酸在肝内糖异生成葡萄糖的过程中,重新吸收和利用乳酸解离下来的H+,具有改善体内酸碱

平衡的作用。葡萄糖释放入血后,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和提供骨骼肌吸收和利用。运动后乳酸糖异生促进肌糖元和肝糖元储量的恢复。

3)运动时血乳酸的消除促进骨骼肌乳酸持续不断地释放入血,可以改善肌细胞的内环境和维持糖

酵解的功能速率。

4.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有三种主要原因:

1)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使Hb浓度相对下降

2)运动引起红细胞损伤破坏,引起溶血

3)运动员需铁量、排铁量剧增,而铁的供给或吸收量不足,导致机体缺铁

5.简述CK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

1)血清CK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了解骨骼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重要敏感

的生化指标。

2)定期检测血清中的CK活性,根据血清CK活性变化作为整个训练过程中调节的一个微观依据,

能使教练员掌握肌肉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和运动员的技能状态,以保证科学训练和安排好各

类比赛

6.简述血清酶的去路?

1)在血管内为蛋白酶所降解

2)随尿排出体外

3)被肝脏清除掉

7.论述最大做功能力的测试方法、评价及运用

测试方法

设备:瑞典产的Monark自行车、心率表(工作正常)

步骤:

1)准备阶段:让运动员在自行车上进行实验性骑行,心率达到150b/min左右,期间进行2-3次

5s左右的全力骑行。

2)休息3min,心率降至120b/min。

3)正式试验:计算出适宜的负荷,负荷系数男子为0.083,女子为0.075。让运动员进行30s最大

用力骑行,结速时记录即刻的心率。

4)放松阶段;运动员放松骑2-3min或放松跑2-3min。优点:

5)负荷试验的近似原则,没有任何项目是在起动后再加负荷。

6)可测到真正起动后5s的功率,从而评价起跑能力。

7)起动条件确定,可提高可重复性。

评价及运用

改进后的Wingate实验有着上述的诸多优点,因此,推荐用此方法进行田径短跑运动员的无养功测试。该方法第一个5s功反映其反应速度,第二个5s通常反应最大速度,平均功率和疲劳%的大小可以评价运动员的无氧速度耐力。一般来讲优秀的100m和200m运动员最大功率值高,优秀的400m 运动员平均功和疲劳%水平较高。和VO2max一样,本实验可用于基础能力评定和训练状态评定两方面。由于测试仪器和方法较简便,亦可用于阶段性训练效果评定。

8.简述田赛项目训练特点?

力量是基础,技术是关键,力量速度是核心,耐力是保证。只有训练各要素协调发展,运动员才有可能获得优异的运动的成绩。

9.跨栏运动员的形态特点?

要求身体颀长,体重适中,男子身高在185~190cm,女子在165~170 cm为宜;下肢长与身高比大,大腿长与身高比小,有利于跨栏架和跑过栏间距。身体匀称结实,肌肉富有弹性,成束性,皮下脂肪较少,瘦体重相对较大,体脂%男子在9.0%~11.0%,女子在15.5%~17.4%。臀纹线教高,臀部上翘,臀厚,盆骨的纵轴短。

10.短跑评价测试结果应注意的原则?

1)完整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测试指标与经验结合的原则。

4)个体化原则。

11.高浓度的氨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哪些主要表现?

1) NH4+可以增加糖酵解的活性,抑制糖异生,降低三羧酸循环速率,有利于乳酸的产生。

2)高浓度的氨可以消耗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

3)抑制线粒体ATP酶,降低呼吸链的效率。

4)血氨升高会引发肌肉痉挛,干扰骨骼肌能量代谢。

5)血氨可通过脑脊液进入大脑,引起脑氨水平的变化,脑氨水平升高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引起

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失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这在肝性脑病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12.简述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综合评定的分类?

1)每周的常规机能测试和评定

2)训练期的机能测试和评定

3)重点课测试和综合评定

13.论述在运动实践中,最大摄氧量主要应用到哪些方面?

1)评定运动能力

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和训练状态时VO2max有所不同。尤其是对耐力运动项目更为明显。VO2max的增加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或运动成绩的好坏是一致的。

2)选材指标

最大摄氧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从童年期到成年期的变化相对稳定,以11~12岁和16~17岁最为明显。因此,可由童年期的摄氧量推算成年期的摄氧量,是选材的重要指标。

3)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

当运动员身体状况下降或过度训练时,运动员心肺功能下降,在运动负荷量未达到极量时,摄氧量已达到“极限”,最大摄氧量下降。此时摄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肺通气量的增加,能量消耗大,氧利用率低。完成负荷时,呼吸频率快而浅表。而运动员状态较好时,达到最大强度负荷心输出量增加,肺通气量增加,氧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呼吸深而频率较慢,体内的氧需要量大部分得到满足,最大摄氧量升高。体内无糖酵解的产物——乳酸积累较少,负荷后恢复较快。

4)评定训练效果。

VO2max大小与训练的负荷及运动项目有关。研究发现,经常进行400m、800m、1500m跑训练的运动员容易发展VO2max的能力,而慢速度超长距离的训练难以发展VO2max的能力。因此,当进行发展运动员的VO2max训练时,应加强中跑的训练。通过VO2max的测定可反映训练安排的合理性。合理的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VO2max值,但幅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0%。

14.简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1)测试时运动方式:运动方式接近受试者的运动专项者所测及的值较高并更能反映其实际有氧能

力。

2)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阶段和机能状态下,最大摄氧量值有所不同。机体处于疲劳状态时其值下

降。

3)VO2max测试结果受受试者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未尽全力者测得的值较低。所以测试过程中要

不断鼓励运动员竭尽全力

15.影响运动性尿蛋白排量的要素?

1)运动强度

2)运动时间对尿蛋白生成影响不大

3)运动项目和训练手段

4)年龄与环境

16.影响尿胆原排泄量的主要因素:

1)肾小管腔的酸碱度;

2)胆红素的形成量;

3)肝功能状况;

4)剧烈运动或肾功能不全

17.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变形能力影响的主要研究?

1)红细胞膜过氧化作用加剧

2)红细胞膜能力供应不足

3)血液酸化

4)血浆渗透压改变

5)远动引起激素水平变化。

18.训练可以改变人体运动后血氨升高的幅度,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1)训练使持续耐力运动和激烈运动时人体内血氨升高幅度都降低,这与运动时能量代谢调节能力

的适应性提高有关,反映运动时肌肉内氨的产生和释出量减少,还可能与肝、肾等组织代谢氨的机能改善有关。

2)无氧训练适应后,超负荷运动后的血氨最高水平进一步升高

3)在大强度运动后及恢复初期,低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血氨水平要高于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

19.在运动实践中应用Hb指标时注意几点:

1)不同部位的Hb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差别,需要固定采血部位,才可对训练阶段Hb含量进行连续

比较。

2)一日之内Hb也有波动,最好固定取样时间。

3)运动员Hb个体差异较大,但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一定范围内波动

20.导致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1)平衡失调

2)体内酸性物质堆积

3)PH值下降及免疫系统物质供应不足。

21.运动员在运动时,心脏表现为

1)心率增快

2)心脏收缩时尽量排空

3)每搏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明显增强。

22.心脏储备充分表现为:

1)心率增快

2)心脏收缩时尽量排空,使心脏收缩末期容积明显增大,心脏前负荷增大

3)每搏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明显增大,相当于安静状态的8~10倍。23.无氧阈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答: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训练水平,快慢肌比例,运动项目和药物等。

应用包括:

1)评定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

2)当无氧阈符合增大时,表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强,反之则弱。

3)预测运动成绩。

4)安排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强度。

24.对运动员机能测试与训练的5个建议.

1)掌握好训练的节奏;

2)掌握好专项技术训练强度安排的节奏;

3)赛前的预防阶段;

4)重视专门训练;

5)身体机能综合指标与身体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

25.决定无氧耐力的要素?

1)无氧代谢能力。即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糖原和葡萄糖等能源物质通过糖酵解形成中间产物乳

酸并产生ATP的过程。

2)消除乳酸能力。包括血液运输,体液缓冲及肝脏代谢能力。

3)脑细胞对血液ph值变化的耐受能力。

26.简述运动性蛋白尿生成的原因?

是由于运动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释放酶分泌增加,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上升,滤过分数增加,肾小球膜电性和可滤过蛋白的电荷变化,使肾小球滤过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较多,在运动时肾小管的重吸收处于饱和状态,同时还会增加某些小分子量蛋白质的分泌

27.日训练机能评定注意事项?

日训练评定是指导每日训练强度和总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上在训练日评定中使用的指标,变化有规律,有参考标准,意义也较明确,是系统机能评定中较容易掌握的层次。虽然要求训练前、后测试比较甚至连续测试评价,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经过一段时间跟踪测试,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规律后,通常用晨血或尿测试值就可基本满足训练要求。在强化训练期每日测试,在训练量和强度相对较小的技术训练或调整期则可减少测试密度。在指标选择上,上述主要指标的意义较接近,不必每项可测,可根据受试者对某项指标的敏感程度筛选1-2项。总之,在研究摸索阶段,测试要全面,选点要规律:在实用阶段,要把测试减少到满足训练基本要求的最低限度,才能把日评定长期坚持下去

28.阶段评定注意事项?

1)要了解教练员阶段训练的目的、主要训练手段、训练结构和时间安排,做相应的测试计划,争

得教练员同意后共同执行。

2)要密切观察运动员的表现。

3)该阶段选择指标的机动性很大,不仅要熟悉常规检查,而且要了解本章的特殊检查

4)该层次检测时间的可选择性也很大

29.心率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1)晨脉是在清晨起床前清醒时的卧位心率。短距离项目运动员的晨脉通常高于长距离项目的运动

员,一般在60-70b/min。一般情况下晨脉较为稳定,并且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晨脉的突然增加或减慢常常提示有过度疲劳或疾病的存在。

2)运动心率有最大心率、刺激心率和运动后心率,其心率差值反映心率储备。短距离项目和最大

特点是在极短时间内调动最大心率储备。最大心率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在一定时期内,最大心率相对稳定。在次级限负荷下运动的心率称为次极限心率。次极限心率有适应性,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在同一负荷下,运动的心率的下降表示运动员的心率储备增加和运动关系。对一定负荷的训练,运动后心率恢复快,说明身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身体机能状态良好,而恢复速度减慢时,提示负荷较大,身体机能状态的下降。

3)心率是教练员在训练中掌握强度和恢复的主要指标。机能评定的重点放在提高记录和分析的质

量,如用POLAR心率表记录重点课次或段落心率曲线,动态分析结果,并储存下来进行阶段纵向比较,可以大大提高这一项最简单最常用指标的应用价值

30.血清肌酸激酶(CK)在运动实践中运用

1)短跑运动员其运动强度大,其血清CK值要高于长距离项目,短跑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可达

300-500U/L,极限强度训练后可达500-1000U/L。经过长期训练,运动员可以对血清CK的变化产生适应。对于同等亚级量运动负荷,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的CK的增加会不明显,且峰值出现的晚;对于极量符合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的血清CK之高更明显,且恢复也慢。技能良好的运动员的血清CK值应在100~200U/L之间,对加大负荷的反应,应加强观察,一般几天后会恢复,没回复要及时调整。

2)在研究受试者规律性变化时,人要检测和分析运动前后差值。在一般情况下,应用最多的是训

练后次日晨血清CK,反映的是训练前一天训练总量及其恢复状况,直接指导当日训练安排。江苏省短跑运动员运动后的血清CK值一般在120~400U/L。有少数运动员达800~1000U/L,应做及时调整,同时注意肌损伤。

31.血清尿素在运动实践中运用

1)血清尿素指标可以用来评价短跑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量。短跑运动训练的特点是运动强度大,持

续运动时间则较短,运动后的血尿素较中长距离运动训练要低。大强度运动训练的次日晨运动员的血尿素恢复正常,一般7mmol/L以下,说明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良好。如果血尿素一直不增加或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说明运动量较低,未能引起机体的刺激反应。晨安静时血尿素超过8mmol/L,说明运动员的运动负荷较大,运动员的技能状态还没有完全恢复。如果持续几天血尿素超过8mmol/L,要考虑运动员有过度疲劳,应进行适应调整。

2)血尿素对运动练的反应有适应性,训练时间长、运动能力强的运动员训练后的血尿素增加要少,

恢复速度要比较快。同样的训练量,运动后次日晨的血尿素降低表示运动员对于这一负荷的适应,可以提高一个训练负荷的层次已达更高的水平。

3)在评价血尿素变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血尿素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评价是要结合以前的测

试数据。一般每名运动员的血尿素值波动有一定的范围,如果某次测试值高出波动范围,即使绝对值不是很高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血尿素水平与蛋白质的代谢关系密切,在高蛋白饮食后过量蛋白质会在体内代谢转化血尿素的增高,这要与训练所引起的增高相区别。

32.简述RPE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1)用于运动强度以及疲劳于恢复的监测

2)可做为确定乳酸无氧阈的客观依据

33.短跑运动员的形态特点?

1)身体匀称结实、肌肉富有弹性,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廋体重相对较大,体脂%男子在

9.0%~11.0%,女子在15.5%~17.4%;

2)臀纹线较高,臀部上翘,臀厚,骨盆的纵轴线短;身高高的运动员腿长步幅相对大;

3)优秀短跑运动员普遍呈现出小腿要稍长于大腿的特点,大小腿长最好小于95%;

4)跟腱长且扁平、清晰,比跟腱长最好大于55%;

5)脚趾齐且较短,这样的运动员跑步时做功少且向前性好

34.综合评定的特点?

1)各项生化指标与运动负荷的关联性。

2)各项生化指标的相互独立性。

3)各项生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参考性。

4)各项生化指标的纵向比较性。

35.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综合评定及注意事项?

1)保证测试条件的相对统一

2)注意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和项目特点

3)注意与训练监控和恢复手段密切结合

4)注意“星期一训练综合症”的影响

36.运动应激和运动疲劳与恢复过程的基本理论?

1)激烈运动时的应激和随后的适应过程和一般性应激和适应过程一样可分为三个阶段:警戒阶段

抵抗阶段衰竭阶段。

2)运动疲劳:运动疲劳的本质是研究运动员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运动能力的变化

3)超量恢复理论

4)运动应激运动疲劳和超量恢复理论之间的关系

37.根据临床检验方法,有三类溶血的评定方法?

1)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多及出现血红蛋白尿

2)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增多,其中的胆红素和粪胆原常用作诊断溶血及判断溶血程度的依据。

3)红细胞寿命缩短,常用51Cr标记法来测定红细胞寿命,51Cr浓度降低越快,说明红细胞消失

快和寿命短。

38.简述心率在运动实践中的运用?

心率是心脏周期性机械活动的频率,测量心率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脉搏。正常情况下脉搏和心率是一致的,因此在运动实践中,多用脉搏测量心率,常用的心率有基础心率,安静心率,运动时心率和运动后心率。基础心率是清晨起床前空腹卧位心率,基础心率较为稳定,安静时心率的变化比较明显,运动时心率分为极限负荷心率(心率达180B/min以上),次极限负荷心率(170/min左右)和一般负荷心率(140/min左右),运动时心率增加到极大限度时叫做最大心率。一般用220减去年龄估计是最大心率,运动时心率的快慢于运动强度有关,强度越大,心率越快,运动后心率

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可衡量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和身体机能状况,相同运动负荷后,运动员心率恢复加快,提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或机能状况良好。

39.影响尿胆原排泄量的主要因素?

1)肾小管腔的酸碱度

2)胆红素的形成量

3)肝功能状况

4)剧烈运动或肾功能不全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 (GMFM88项) (标准化评估参考) 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年月日入园时间: 项目 得分 日期日期日期 仰卧位与俯卧位(17项)0 1 2 3 0 1 2 3 0 1 2 3 1.仰卧位:头正中位,最大限度左右对称转动头部 2.仰卧位:双手于正中位,双手合拢 3.仰卧位:抬头45度 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 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 6.仰卧位:伸出右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 7.仰卧位:伸出左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 8.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俯卧位 9.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俯卧位 10.俯卧位:竖直抬头 11.肘支撑俯卧位:竖直抬头,肘部伸展,胸部离开床面 12.肘支撑俯卧位:右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左上肢充分向前伸直 13.肘支撑俯卧位:左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右上肢充分向前伸直 14.俯卧位:向右侧翻身到仰卧位 15.俯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仰卧位 16.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右侧旋转90度 17.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左侧旋转90度 得分得分得分 坐位(20项)0 1 2 3 0 1 2 3 0 1 2 3 18.仰卧位:检查者握婴儿双手,自行牵拉成坐位,头部能控制 19.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坐位 20.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到坐位 21.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3秒钟 22.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10秒钟 23.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5秒钟 24.坐于垫子上:没有上肢支撑,保持3秒钟 25.坐于垫子上:身体前倾触摸玩具后,不用上肢支撑恢复坐位 26.坐于垫子上:触摸右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27.坐于垫子上:触摸左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28.右侧坐:没有上肢支撑,保持5秒钟 29.左侧坐:没有上肢支撑,保持5秒钟 30.坐于垫子上:有控制的从坐位趴成俯卧位

机能评定的基本内容

一、生物化学评定的实际意义 人体机能的生物化学评定,是建立在运动生物化学原理 基础上,运用生物化学技术从分子水平揭示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具有准确、灵敏、针对性强等优点,已经逐步成为制定训练方法、掌握适宜的训练负荷、评定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生物化学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动员正确选材的科学依据 运动员正确选材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首要环节。遗传学的深人研究证实,人体机能水平、代谢能力的高低,既受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疾病以及运动训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譬如,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如表12-1)。因此,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生化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把具有从事某项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选拔出来,通过专门的训练,使他们的先天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 (二)科学控制运动负荷的重要环节 运动负荷是运动员在训练中所承受或完成的身体负荷量,它是运动训练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同的运动负荷对运动员机体可产生不同的影响,而相同的运动负荷对不同的运动员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这些不同的影响可以通过一系列生化指标得以反映。因此,运用生化指标来观察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反映,科学地控制和调整运动负荷,不仅能防止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这是科学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如近年来,我国游泳成绩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采用血乳酸作为客观评定指标来控制和指导训练实践。 @Y i ng Ji eShen g.CO M- (三)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客观指标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对科学安排训练负荷至关重要。只有在运动负荷量和强度足够大、机体能够承受和处于最大应激状态,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由于机体在运动时其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从人体安静时、运动时和恢复期各脏器及血液、尿液、汗液、唾液中某些化学成分的测定和比较,可为机能评定提供客观依据。譬如,可根据血乳酸、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来评定运动强度,可从血糖÷血脂肪酸;血氨等指标的变化掌握能源物质利用情况,也可通过血尿素、血睾酮、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程度;还可从某些酶或激素含量的变化了解运动时机体的代谢调控能力。 (四)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有效途径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是运动训练中十分引人注意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过去认为的“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发展到今天所认识的“没有恢复就不能继续训练”,把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作为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过度疲劳不仅会因达不到训练强度和技术动作要求而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或运动性疾病。通过多项生化指标的测定与综合分析,可正确地诊断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及机体恢复情况,对防治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有积极的作用。 (五)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现,除了与技术动作、战术要求等有关外,更与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运用某些生化指标来预测运动成绩,已被逐渐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中。如根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 o2max)来预测中长跑的运动成绩;根据两级负荷运动后血乳酸值和跑速来预测400米跑的运动成绩;根据尿肌酐排出量来预测举重成绩等,都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六)解决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手段 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因素之一,合理营养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和运动后体力的迅速恢复。合理营养能供给运动员所需消耗的热能,提供能源物质的储备和补充,能加速代谢废物的清除。维持代谢平衡,使运动员精力充沛旺盛,以创造最佳成绩。运动员营养的合理与否,需要通过一系列生化指标来评定。 综上所述,应用生物化学指标可以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负荷作出科学的评估,对科学地指导运

运动功能评定.doc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 及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 (一)徒手肌力的检查 1、概念根据受检肌肉和肌群的功能,当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检查体 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 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2、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图,手机的检查方法是Lovett6 级分级 法。 1983 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此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 MRC肌力分级法,表3-1肌力评定标准 分级评级标准 5肌肉抗最大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 5肌肉抗较大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 4肌肉抗比中等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4肌肉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4-肌肉抗比中度稍小的阻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 肌肉抗重力时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肌肉抗较小阻力时活动关节达到部分范围3 3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3-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上 + 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肌肉抗重力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 下 2 2 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全范围 - 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上 2 1+ 肌肉减重活动关节达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下 1可触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0没有可以测到的肌肉收缩

肢体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表3-2。 表 3-2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检查方法 群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肩仰卧,试向对侧侧前图屈肩时卧,上侧屈可触及三上肢放在滑肌角肌前部板上,肩可群收缩主动屈曲坐位,肩内坐位,肩内旋,坐位,肩内旋,掌心向掌心向下,阻旋,掌心向下,可克服重力加于上臂下,阻力加于力屈肩远端,能抗中上臂远端,能 等阻力屈肩抗较大阻力 屈肩 肩仰卧,试同左,上肢坐位,屈肘肩坐位,屈肘,坐位,屈肘,外图肩外展放在滑板外展 90°,可肩外展 90°,肩外展 90°,展时可触及上,肩主动克服重力外阻力加于上臂阻力加于上肌三角肌收外展展远端,能抗中臂远端,能抗群缩等阻力较大阻力 屈坐位,肩同左,肘可坐位,上肢下坐位,上肢下坐位,上肢下肘外展,上主动屈曲垂;前臂旋后垂;前臂旋(检垂;前臂旋后肌肢放在滑(检查肱二查肱二头肌)(检查肱二群板上;试头肌)或旋(或旋前(检查头肌)或旋前图肘屈曲检查肱肌)或肱肌)或中立(检查肱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运动员机能水平与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是否适宜以及运动训练后恢复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一定要考虑到上述因素。运动员机能评定主要采用血液指标、尿液指标等,目前应用唾液指标进行机能评定尚不成熟。 一、脉搏、血压和体重 脉搏、血压和体重的测定是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行测量,需经常进行检查。如运动量适宜,晨脉变化每分钟不超过正常的3-4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减少低于0.5Kg。数日内如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而体重明显下降则说明运动员对训练量不适应,有疲劳积累的征兆。 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中国普通人群安静时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20-160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判断贫血的标准是:6个月-6岁低于110克/升、6-14岁低于120克/升、成年男女分别低于130克/升和120克/升。常人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和贫血诊断数值也适用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的最常用指标。当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可观察到血红蛋白值降低,这种由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下降被称为运动性

贫血。在运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运动员上强度和上量训练时,血红蛋白下降,由此引起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 10%以上,就应采用提高血红蛋白的恢复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训练负荷。大量运动实践研究证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训练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训练和比赛可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因此,在监测中常采用清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三、血尿素 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评定指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血尿素浓度相对稳定,其安静值约在1.8—8.9毫摩尔/升。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毫摩尔/升,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血尿素指标在运动时可用以评定运动员负荷量。运动中血尿素浓度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时间30分钟以上,绝大多数血尿素升高出现在运动持续时间40—60分钟左右。若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超过8毫摩尔/升,是训练负荷过大的表现。若在训练或比赛次日晨测定血尿素浓度,可以评定恢复状况,血尿素值低表示代谢平衡恢复,即运动负荷适宜,身体机能良好。运动次日晨或第三日晨血尿素值仍超过正常值水平,则表示机体对训练负荷不适应,身体机能较差。在安排训练周期负荷量时,依据血尿素浓度变化可分析训练负荷情况: (1)血尿素在训练前后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说明运动负荷量

教育学实验人体氧运输系统机能的测定

实验 人体氧运输系统机能的测定 实验任务: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氧运输系统机能的测定方法,并熟悉相关仪器的使用。 实验内容:1 人体血红蛋白的测定 2人体ABO 血型的测定 3 安静和运动状态下脉搏的测定 4 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动脉血压测定 5 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教学难点: 1血红蛋白测定的采血 2 血型实验的凝集现象的观察 3 血压的测定的操作 4运动状态脉搏和血压的测定 5 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与分析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指导 实验步骤: 一、血红蛋白的测定与血型鉴定 实验目的:掌握用比色计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加稀HCL 于血液中,使Hb 酸化,变成稳定棕黄色的高铁血红素;用蒸馏水稀释后,与标准色素人才板比较,则可求出100ml 血液中的Hb 量。 实验器材:沙里比色计、采血针、蒸馏水、碘酒、干棉球、0.1mol ·L -1HCL 、滴管。 实验步骤: 1、了解沙里比色计的构造。 2、向比色计内加入0.1mol ·L -1HCL5~6滴。 3、采血:用消毒棉球消毒无名手指尖,用采血针采血,向手指尖方向轻轻按摩,将血驱向指尖,用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待第二滴血自然流出一大滴时,用吸血管吸至20mc ,用干棉球轻轻触碰,以吸去多余血量,并将管尖端外面的血液拭去。 4、酸化(10min ):将吸血管迅速插入比色管的HCL 中,将血吹入HCL 底部,用HCL 溶液多次洗涤吸血管,摇匀,静置10min,使Hb 充分酸化,形成棕黄色高铁血红蛋白。 5、比色、读数、记录:酸化10min 后,用滴管向比色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每加一滴都就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直到比色管内溶液的色度和标准玻璃色度相同为止,读出溶液凹面最低点的刻度并记录,与成人正常Hb 值比较。 6、清洗吸管和测定管,收拾好器材和桌面。 实验结果与分析: 记录Hb 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与我国成年人正常值(男性:120~160 g ·L -1,女性:110~150 g ·L -1)比较,若男 子低于120g ·L -1和女子低于110 g ·L -1时,诊断为贫血。运动员安静时的Hb 含量与正常人大致相同,大运动训练期间可能偏低,运动即刻多数人出现升高现象。 注意事项: 1、血红蛋白吸管容易损坏,应妥善加爱护;若管内有凝块时,可用金属丝去疏通,可浸泡在10%氨水或45%尿素溶液中。 2、HCL 浓度不可过稀,酸化时间不能少于10min ,否则结果会偏高或偏低。 应用与评价: 1、我国成人Hb 正常值男为120~160 g ·L -1,女为110~150 g ·L -1。男低于120 g ·L -1和女低于110 g ·L -1时诊断为贫 血,并出现倦乏无力、头晕等各种症状。一般人与运动员都以此为标准。常居高原者,血红蛋白不能充分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结果偏低。 运动员安静时的Hb 含量与正常人大致相似,大运动量训练期间可能偏低,甚至低于正常值。出现运动性贫血;运动后即刻,多数人出现Hb 升高现象,也有下降的,这与运动项目负荷大小、训练季节和训练状态有关。 二、人体ABO 血型的鉴定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ABO 血型的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在受试者的红细胞中分别加入标准A 、B 血清,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有无A 或B 抗原,判断其血型。 实验器材:采血针、75%酒精棉球、玻片、、标准A 、B 血清。 实验步骤: 1、将标准A 、B 血清各滴一滴在玻片两侧。 2、采血,75%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然后采血,分别用牙签采一滴血于玻片两侧的血清上,并混匀。 3、5min 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记录并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 2、将血型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并分析。 A 型(抗 B ) B 型(抗A ) 实验结果 标 准 血 清 材 料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翻译)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 F M-88和GMFM-66) Version 翻译 儿童姓名: 编号: 评估日期: (年/月/ 出生日期: (年/月/实足年龄: (年/ 月) 评估者: 关于研究组: Dianne Russel, CanChild Centre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Research, McMaster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Applied Health Sciences, McMaster University, 1400 Main St. W., Rm. 408, Hamilton, L8S 1C7 Tel: North America – 1 905 525-9140 Ext: 27850 Tel: All other countries – 001 905 525-9140 Ext: 27850

E-mail: Fax:1 905 522-6095 Website: 项目A:卧位&翻身计分NT 1、仰卧,头位于中线:旋转头部时肢体对称0□ 1□ 2□ 3□1 * 2、仰卧:双手位于中线,手指交叉0□ 1□ 2□ 3□2 3、仰卧:头抬起45°0□ 1□ 2□ 3□3 4、仰卧:屈曲右髋和右膝到达全范围0□ 1□ 2□ 3□4 5、仰卧:屈曲左髋和左膝到达全范围0□ 1□ 2□ 3□5 * 6、仰卧:右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 1□ 2□ 3□6 * 7、仰卧:左上肢和手拿玩具穿过中线0□ 1□ 2□ 3□7 8、仰卧:自右侧翻身至俯卧0□ 1□ 2□ 3□8 9、仰卧:自左侧翻身至俯卧0□ 1□ 2□ 3□9 *10、俯卧:抬头至竖直0□ 1□ 2□ 3□10 11、前臂俯卧:头部竖直,肘部伸直,胸部抬起0□ 1□ 2□ 3□11 12、前臂俯卧:右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 1□ 2□ 3□12 13、前臂俯卧:左前臂支撑,对侧上肢向前方完全伸直0□ 1□ 2□ 3□13 14、俯卧:自右侧翻身至仰卧0□ 1□ 2□ 3□14 15、俯卧:自左侧翻身至仰卧0□ 1□ 2□ 3□15 16、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右翻身90°0□ 1□ 2□ 3□16 17、俯卧:使用肢体自由向左翻身90°0□ 1□ 2□ 3□17 A部分总分 项目B:坐位计分NT 19、仰卧:翻身至右侧坐起0□ 1□ 2□ 3□ 20、仰卧:翻身至左侧坐起0□ 1□ 2□ 3□ *21、坐在垫子上,治疗师支撑儿童胸部:头部直立保持3秒0□ 1□ 2□ 3□

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研究综述

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研究综述 [摘要]本研究从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两个方面对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足球身体机能评价研究综述 本研究从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两个方面对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了解和掌握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一、生理指标研究 心率:自上世纪60年代起研究人员开始对足球比赛中的心率进行监测,试图发现足球比赛的能量代谢特征和心率变化特征。还有学者希望建立心率与最大摄氧量的关系曲线,通过监测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率变化来了解其最大摄氧量的变化特征,从而了解其能量代谢特征和规律。一些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外运动员比赛心率的平均范围大约在150-175之间。我国著名教练员殷铁生等对昆明集训的部分球队运动员比赛中心率进行了监测,测试结果显示:比赛平均心率150.5次/分,心率分布范围130-150次占23.1%;150-170次占55%;170次以上的占9.6%。 最大摄氧量:具备良好的有氧能力对于增强有氧代谢能力,加快磷酸化合物合成,消除酸性物质,延迟疲劳的发生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Davis(1992)的研究表明,对经过系统有氧能力训练的人,其最大吸氧量可以提高25%左右。王世椿等(2002)对33名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进行了测试,得出以下结论:前卫队员测试值(45.4±0.6mL/kg/min)相对较高,但是与后卫(43.3±1.4mL/kg/min)和前锋队员(39.1±0.8mL/kg/min)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显著高于守门员的测试结果。其原因可能与中场球员的角色有关,比赛中的总跑动距离相比较高,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好。 无氧功:无氧代谢能力是指机体在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做功能力,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ATP-CP分解供能(非乳酸供能)和糖酵解供能(乳酸供能)。Wasserman(1973)等的研究表明,不同项目运动员跑台无氧功的测试结果显示足球运动员的测试值平均为16.2W/kg,显著高于相同级别的篮球和竞走运动员。Kannus(1994)等的研究发现,95名14-18岁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无氧功测试平均值从14岁的15W/kg到18岁的16.1W/kg。而Bergh(1991)等对对瑞典国家足球队的运动员进行显示无氧功率平均值为13.5W/kg,此测试结果显著高于英格兰橄榄球运动员。

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习题集

名词解释 1.血尿素: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分子内氨基的代谢终产物,在肝细胞内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后释 放入血,称为血尿素 2.运动性蛋白尿: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作运动性蛋白尿 3.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其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4.最大乳酸稳态:在固定负荷做功中,血乳酸浓度达到平稳状态,即达到稳态乳酸浓度上限 5.内稳态: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能精确调节,使身体内环境处于相对 稳定状态,简称内环境。 6.高氨血症:运动时骨骼肌氨的生成增多,引起体内氨的生成和消除之间平衡被破坏,使血氨水 平升高,表现为高氨血症。 7.最大摄氧量平台:指在测定V O2max时,当强度持续增加,而V O2水平不增加,V O2在最高水 平维持的时间。 8.最大摄氧量:在心肺功能和全身各器官系统充分运动员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机体吸收和利 用的氧容量 9.无氧阈是指在递增运动负荷过程中,人体运动达到某一强度(无氧阈)后,机体内出现氧需要 量大于氧供给量,细胞进入无氧氧化过程,体内的功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向无氧代谢转换的临界点。 10.心搏频率储备:最大心率与安静时心率之差称为心搏频率储备,表示人体运动时心率可能增加 的潜在能力。 11.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 12.运动疲劳: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运动强度。 13.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过程发生的能量吸取、存储、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 谢。 填空题: 1.酮体是脂肪在肝脏分解氧化时所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已酸、羟丁酸和丙酮,肌酐是 体内磷酸肌酸或肌酸的代谢产物。 2.磷肌酸和肌酸在人体内组成,肌酸池是能量利用和储存的重要物质。 3.正常成人尿中蛋白质含量极少,浓度为2mg%左右

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医 务 监 督 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第一节: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 一、身体形态学指标 身体形态学指标主要有身高、体重、坐高、胸、腰和臀等部位相关围度及皮褶厚度等。通过测定身体的形态学指标可以了解身体的一般情况。 二、生理学评定指标 人体运动机能评定所采用生理指标分别在运动、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等系统。 (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生理学指标主要有肌肉力量、肌电图和关节伸展度等。 1.肌力 肌力评定主要包括最大肌力、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等长力量又叫静止力量,常采用测力计完成,在测试过程中肌肉或肌群做等长收缩,无关节活动。此方式主要了解在某一固定关节角度时肌肉或肌群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最大肌力)或克服最大阻力的70%的最长时间(肌肉耐力)。 等张力量又叫动态力量,常用测力计、杠铃、哑铃及力量练习器械来测定。其最大肌力的测定是以受试者能克服一次最大阻力值来表示(1RM),在克服所给予阻力后,休息2-3分钟后再克服新的阻力值,通常每次增重不超过2-4公斤,直到最高阻力值。其等张耐力的测定通常以能持续克服最大等张力量70%负荷的

次数作为评定指标,通常一般人可连续完成12-15次,而运动员则可完成20-25次。 等动力量的测试需要利用专门的等动测力计完成,它与等长力量和等张力量的区别在于:等长力量只能测出某一关节角度的最大肌力,等张力量只能测出肌肉收缩过程中关节处于最不利收缩角度时的最大肌力,在其他收缩角度时所测出的肌力都小于最大肌力;而在等动力量的测试过程中,由于运动阻力是随关节活动而不断变化并自动调节的,因而只要肌肉进行最大收缩,就可准确测出肌肉或肌群在整个运动范围的最大肌力。因此,利用等动练习器进行训练,可发展肌肉各收缩角度的最大肌力。 2.肌电图 肌电图(EMc)是通过肌电仪将肌纤维兴奋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进行放大记录所得到的图形。通过计算机可对其进行振幅、频域和时域分析,从而对肌肉兴奋程度和机能状态进行评定。 3.关节的伸展度 通过测定受试者的相关关节的活动幅度,可以评价运动员的柔韧性。 (二)循环系统指标 循环系统指标主要包括心脏形态、结构和心血管功能方面的指标。 反应心脏的形态和结构的指标在机能评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心脏体积、心肌重量、心腔容积、左心室后壁和心室间隔厚度等指标。心脏结构指标与心功能指标结合用于循环机能的评定,采用的测定手段主要是超声心动图(UCG),它能直观准确地测量出心室肌厚度和心室腔内径,并据此推算出心肌重量和其他心功能指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此外,核磁共振技术亦可用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测定。 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在机能评定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有心率、心电图(ECG)、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输出量、心力贮备、射血分数、心肌收缩性、心肌舒张性和动脉血压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遥测心率计、心电图仪、多道生理记录仪、超声心动仪、核磁共振仪和血压计等仪器测得。经过长年系统训练的运动员与一般人相比,其心脏结构和功能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成通常所说的“运动员心脏”。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修订稿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运动员机能水平与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是否适宜以及运动训练后恢复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一定要考虑到上述因素。运动员机能评定主要采用血液指标、尿液指标等,目前应用唾液指标进行机能评定尚不成熟。 一、脉搏、血压和体重 脉搏、血压和体重的测定是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行测量,需经常进行检查。如运动量适宜,晨脉变化每分钟不超过正常的3-4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减少低于。数日内如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而体重明显下降则说明运动员对训练量不适应,有疲劳积累的征兆。 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中国普通人群安静时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20-160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联合国卫生组织()判断贫血的标准是:6个月-6岁低于110克/升、6-14岁低于120克/升、成年男女分别低于130克/升和120克/升。常人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和贫血诊断数值也适用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的最常用指标。当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可观察到血红蛋白值降低,这种由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下降被称为运动性

贫血。在运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运动员上强度和上量训练时,血红蛋白下降,由此引起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 10%以上,就应采用提高血红蛋白的恢复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训练负荷。大量运动实践研究证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训练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训练和比赛可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因此,在监测中常采用清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三、血尿素 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评定指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血尿素浓度相对稳定,其安静值约在—毫摩尔/升。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7毫摩尔/升,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血尿素指标在运动时可用以评定运动员负荷量。运动中血尿素浓度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时间30分钟以上,绝大多数血尿素升高出现在运动持续时间40—60分钟左右。若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超过8毫摩尔/升,是训练负荷过大的表现。若在训练或比赛次日晨测定血尿素浓度,可以评定恢复状况,血尿素值低表示代谢平衡恢复,即运动负荷适宜,身体机能良好。运动次日晨或第三日晨血尿素值仍超过正常值水平,则表示机体对训练负荷不适应,身体机能较差。在安排训练周期负荷量时,依据血尿素浓度变化可分析训练负荷情况:

体育运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第二讲 体育运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体育运动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体育是一门包括生理、解剖、运动医学、生物化学、卫生保健、营养学、体育美学、体育欣赏等的多种内容综合性学科。 健康是人类最大的幸福。什么叫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而且身体上、精神上、处于更好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含义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 一、体育锻炼对人体机能系统的影响 健康来自坚持不懈地体育锻炼。生命来自于运动。那么,进行体育锻炼究竟对人体机能系统有什么影响? 1、神经系统: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大脑皮质是人类神经活动的主宰,它的机能状态对身体各器官生理病理过程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引导部分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使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与灵活性。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保证了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促进了中枢神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作用。如长期对中枢神经系统作恶性刺激,会使兴奋、抑制失去平衡,诱发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等。现代生活中对人们情绪影响最大的外因是:(1)紧张的生活节奏,(2)激烈的竞争,(3)复杂的人际关系(4)突发的灾难事件。经常处于悲伤、恐怖、沮丧、悔恨、憎恶或厌食、抑郁等精神状态,血液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过度,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使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遭到紊乱。体育活动就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长期的体育锻炼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体育能使神经系统对人体各器官的调节更迅速、准确,经常锻炼者反应速度比一般人快0.2 – 0.3秒。 人体在一次运动时其生理机能会发生暂时性的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加速变深等,运动停止后这些变化又在短时间内消失,这种生理功能的暂时性变化较反应。 如果长时间(几周、至几年)反复多次进行同样的练习(锻炼)就会一起机体形态和技能持久性的良性变化,这个持久性的良性变化的过程叫适应。 2、体育运动与运动系统的作用 运动系统是由206块骨、数以百计的关节、以及600多块肌肉组成。骨与骨之间以关节连接,

wo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w o 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改良A s h w o r t h量表用于痉挛 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 906-909 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价项目 项目号项目内容 1前臂放到桌子(侧面) 2前臂由桌子放到盒子f侧面) 3在桌面上伸肘(侧面) 4在桌面有负荷伸尉(侧面) 5手放到桌子(正面) 6手由桌子放到盒子(正面) 7在桌面屈肘拉回O.45kg的物体 8拿起易拉罐到嘴边 9从桌面上拿起铅笔 10从桌面拿起曲别针 11叠放3个棋子 12翻转3张纸牌 13在锁中转动钥匙 14叠毛巾 15提1.35kg篮子到旁边桌子上 WMFT由15个项目组成.1—6为简单的关节运动.7一15为复合的功能动作(表1)。对所有动作当场进行计时和动作质量打分(O一5分,6个分级),目前该量表的评价手册还没有进行汉化,以下是评测项目和评分标准。WMFT功能能力评分: 0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尝试参与测试 1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功能性的参与但试图参加.在单侧动作的测试中.未被测试的上肢有可能帮助测试上肢。 2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需要未测试上肢的帮助.如小的调整或变换位置.或需要2次尝试才能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非常慢。在双侧任务中,被测试上肢功能损害非常严重。只能作为辅助。 3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是动作受到协同运动的一些影响。或动作完成较慢及需要努力才能完成 4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动作接近正常.但是完成速度轻度变慢,或缺乏精确度.良好的协调和流畅性。 5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表现为正常动作。以健侧上肢动作为正常标准。

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第五章〓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科学的训练监控和身体机能评定,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运动成绩愈来愈高、国际竞赛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训练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是提高运动能力、充分挖掘机体潜能的首要前提。同时,为了避免造成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对运动训练进行科学的监控和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进行科学地检测和评定,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进行科学地检测和评定,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保证。 第一节〓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 一、身体形态学指标 身体形态学指标主要有身高、体重、坐高、胸、腰和臀等部位相关围度及皮褶厚度等。通过测定身体的形态学指标可以了解身体的一般情况。 二、生理学评定指标 人体运动机能评定所采用生理指标分别在运动、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等系统。 (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生理学指标主要有肌肉力量、肌电图和关节伸展度等。 1 肌力 肌力评定主要包括最大肌力、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等长力量又叫静止力量,常采用测力计完成,在测试过程中肌肉或肌群做等长收缩,无关节活动。此方式主要了解在某一固定关节角度时肌肉或肌群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最大肌力)或克服最大阻力的70%的最长时间(肌肉耐力)。 等张力量又叫动态力量,常用测力计、杠铃、哑铃及力量练习器械来测定。其最大肌力的测定是以受试者能克服一次最大阻力值来表示(1RM),在克服所给予阻力后,休息2-3分钟后再克服新的阻力值,通常每次增重不超过2-4公斤,直到最高阻力值。其等张耐力的测定通常以能持续克服最大等张力量70%负荷的次数作为评定指标,通常一般人可连续完成12-15次,而运动员则可完成20-25次。 等动力量的测试需要利用专门的等动测力计完成,它与等长力量和等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天津蓟县海琦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评 定 内 容 与 标 准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 临床诊断: 主要功能障碍: 二、运动功能评定 1.肌力评定 2.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 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3.感觉功能评定 (1)浅感觉 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容棉花或者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者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冷觉用装有5-10℃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45℃的温水试管。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的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2)深感觉 ①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的肢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用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②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是否有运动及移动方向,如不明确可加大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患者做4-5次位置的变化,记录准确回答次数,将检查的次数做分母,准确地模仿出关节位置的次数作为分子记录(如4/5)。 ③震动觉:让患者闭目,用每秒震动128或256次的音叉置于患者骨骼突出部位上,请患者指出音叉有无震动和持续时间并作两侧、上下对比。检查时常选择的骨突部位:胸骨,锁骨,肩峰,鹰嘴,桡、尺骨小头,棘突,髂骨上棘,股骨稍隆,腓骨小头,内外踝等。 (3)复合感觉:大脑皮质(顶叶)对感觉刺激的综合,分析、统一与判断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皮层感觉,必须在深、浅均正常时,检查才有意义。 ①两点辨别觉:用特制的两点辨别尺或双脚规或叩诊锤两尖端,两点分开至一定距离,同时轻触患者皮肤,患者在闭目的情况下,若感到两点时,再缩小距离,直至两接触点被感觉为一点为止。测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两点必须同时刺激,用力相等。正常人全身各部位的数值不同,正常值:口唇为2-3mm;指尖为3-6mm;手掌、足底为15-20mm,手背足背为30mm;胫

神经肌肉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的应用进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年9月第24卷第9期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Sep.,2018,Vol.24,No.9https://www.360docs.net/doc/a010155651.html,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18.09.010·综述· 神经肌肉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的应用进展陈土容,黄美欢,曹建国 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广东深圳市518038 通讯作者:曹建国。E-mail:caojgsz@https://www.360docs.net/doc/a010155651.html, 基金项目: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应用研究(No.JB2017-16-3) 摘要 神经肌肉病(NMD)是一组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尚无统一的标准化运动 功能评估工具。在应用较广泛的评估工具中,运动功能测试适用于所有NMD ,北极星移动评估量表和上肢功能 测试适用于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量表、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疾病评估量表和上肢模块测 试适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 关键词神经肌肉病;运动功能;评估;综述 Advance of Motor Function Measurements Applied in Neuromuscular Diseases (review) CHEN Tu-rong,HUANG Mei-huan,CAO Jian-guo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Children's Hospital of Shenzhen,Shenzhen,Guangdong 518038,China Correspondence to CAO Jian-guo.E-mail:caojgsz@https://www.360docs.net/doc/a010155651.html, Supported by Research on Shenzhen Comprehensive Services Application for the Disabled (No.JB2017-16-3) Abstract Neuromuscular disease (NMD)is a group of hereditary or acquired myopathy typically manifested as motor dysfunc- tion.There is still no consensus in the standardized tools for evaluation of motor function.Among the tools widely used, Motor Function Measure can be used in all kinds of NMD,while North Star Ambulatory Assessment and Performance of the Upper Limb can be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and Hammersmith Functional Motor Scale,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Infant Test of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and Upper Limb Module for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Key words :neuromuscular disease;motor function;evaluation;review [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771(2018)09-1043-05 [本文著录格式]陈土容,黄美欢,曹建国.神经肌肉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9):1043-1047. CITED AS :Chen TR,Huang MH,Cao JG.Advance of motor function measurements applied in neuromuscular diseas- es (review)[J].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2018,24(9):1043-1047. 神经肌肉病(neuromuscular disease,NMD)是一组以运动功 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总体发病率约 为1/3500[1-2]。NMD 病变一般发生在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 神经肌肉接头和骨骼肌等部位,肌肉活检结果通常为肌营养不 良或神经源性肌萎缩[2-3]。此类疾病常导致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导致严重肢体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运动功能障碍是NMD 的核心症状,标准化的运动功能评估工具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且客观的数据。但由于NMD 涉及的年龄范围较广,不同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肌力、关节活动度、6分钟步 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从仰卧位站起计时测试、 四阶梯试验和10米步行/跑步测试等评估指标内容比较单一,无法综合评估NMD 患者整体运动功能情况[4-5]。国际上常用的NMD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主要有神经肌肉病的运动功能测试(Motor Function Measure,MFM)、北极星移动评估量表(North Star Ambulatory Assessment,NSAA)、汉默史密 斯功能运动量表(Hammersmith Functional Motor Scale, HFMS)、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疾病评估量表(Children's Hos- pital of Philadelphia Infant Test of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CHOP INTEND)、上肢功能测试(Performance of Upper Limb, PUL)和上肢模块测试(Upper Limb Module,ULM)。作者简介:陈土容(1993-),女,汉族,广东湛江市人,治疗师,主要从事儿童康复。通讯作者:曹建国(1965-),男,汉族,山西长子县人,硕士,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康复。 --1043

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

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 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1.自己牵拉侧卧(起始位必须仰卧,不屈膝,患者自己用健侧手牵拉向患侧卧,用健腿帮助患腿移动) 2.下肢主动横移且下半身随之移动(起始位同上,上肢留在后面) 3.用健侧上肢将患侧上肢提过身体,下肢主动移动且身体随其移动。(起始位同上) 4.患侧上肢主动移动到对侧,身体其他部位随之运动。(起始位同上) 5.移动上下肢并翻身至侧位,但平衡差。(起始位同上,肩前伸,上肢前屈) 6.在3s内翻身侧卧。(起始位同上,不用手) 从仰卧位到床边坐 1.侧卧,头侧抬起,但不坐起(帮助患者侧卧) 2.从侧卧到床边坐。(帮助患者移动,整个过程患者能控制头部姿势) 3.从侧卧到床边坐。(准备随时帮助将患者下肢移至床边) 4..从侧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5..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6..在10s内从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坐位平衡 1.必须有支持才能坐帮助患者坐起 2.无支持能坐10s(不用扶持,双膝和双足靠拢,双足可着地靠拢) 3.无支持能坐,体重能很好的前移,且分配均匀(体重在双髋处能很好的前移,头胸伸展,两侧均匀持重) 4.无支持能坐并能转动头和躯干向后看(双足着地支持,不让双腿外展或双足移动,双手放在大腿上,不要移动到椅座上) 5.无支持能坐且向前触地面并返回原位(双足着地,不允许患者捉住东西,腿和双足不要移动,必要时支持患臂,手至少必须触到足前10cm的地面) 6.无支持能坐在凳子上,触摸侧方地面并返回原位(要求姿势同上,但患者必须向侧位而不是向前方触摸) 从坐到站 1.需要别人帮助站起(任何方法) 2.可在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下站起(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 3.可以站起(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和用手扶持) 4.可以站起,并伸直髋和膝维持5秒(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 5.坐—站—坐不需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完全伸直髋和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