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自贡人如何找寻盐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自贡人如何找寻盐井

井盐生产是从寻找地下盐卤开始的。我们非常想知道在那遥远的古代,在缺乏科学仪器,缺乏地质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我们的先辈是如何洞察那深不可测的地下,感知到盐卤的存在,从而确定在何处凿井便能成功?

科学与迷信的交融

很早以前,古代劳动人民就根据地形地貌的表象特征和地表油(石油)、气(天然气)、水(卤水)的一些自然显示来判断卤、气的分布位置及井位的确定,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人们对这些通过不断实践所取得的科学认识和辉煌成就,却不能给予正确的解释,而往往把它归结于鬼神的作用。因此,科学与迷信互为表里、难解难分。汉初,勤劳智慧的扶嘉之女在朐忍县(今重庆云阳县)开凿了九口盐井,是盐业史上有巨大贡献的人物,但旧志对她的业绩作了这样的描写“汉扶嘉生一女,一日游溪畔,恍惚有娠。年余产一物,无手足眼目。嘉怒,劈为九段,投之溪中,须臾化为九龙。……嘉殁后,其女示以井脉处,掘开得盐井九。”汉末张道陵开凿了著名的“陵井”(今四川仁寿县),在道家典籍《云岌七签》中演化为“天师化井”的神话。“天师初以此地荒梗,无人安居,山川亦贫,不可耕植,化盐井以救穷民。民聚井旁,户口日众。……天师誓曰:我所化井,以养贫民,若官侵夺其利,千年外并当陷矣。”遂宁府蓬溪县盐井卤源枯竭,北宋天圣间公元一年,常铁冠疏浚了这口井,井卤复涌。人们诵为奇闻,言常铁冠“仪文三卷蘸蛤蟆”“常铁冠天圣间来游蓬溪,寓赤城山玉晨观。县东五里有盐井,或卤水短少,井民勾氏以告。常曰,此一蛤蟆作崇塞水眼耳,即为出仪文三卷蘸之,其水如血者累日,盐源复通。”古代盐矿地质学,就是在这类封建迷信的紧紧束缚下,艰难地行进着。

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虽然盐卤深藏于地下,但地表仍能找寻到它的蛛丝马迹。聪明智慧的四川先民们经过长时期的观察、实践,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出现了一批勘探盐卤矿藏的专门家,他们被称为“相度泉脉者”、“堪舆家”,秦代的李冰就是他们的代表人物。李冰不仅是著名的水利专家,而且是四川井盐生产的开拓者,他在治水过程中“识齐水脉”,初步掌握了地下盐卤资源蕴藏的条件,根据治水中积累的经验,采用开凿水井的方法,组织人民有目的地开凿了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在古代,盐井的开办常常会花费盐井经营者的众多家产,有通过开盐井富

起来的,也有为开盐井所累债台高筑的。因此,这些通晓盐矿地质知识的专门家就受到井户的特别信赖,言听计从。在测定井位时,井主完全按照这些堪舆家所说的来做。这批专门以勘探盐矿、选择井位为职业的“专家”,其技艺往往秘不示人,人们也不知他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本领的,从而使这个职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事实上,人们通过千百次的打井实践,反复探索地下的奥秘,获得了有关盐矿地质的一些带规律性的认识。正如云安、自贡等产盐地在民谣中记载的那样:“三牛对马岭,不出贵人出盐井”“两溪夹一梢,昼夜十八包”等等,人们通过对盐矿地带的自然地理形势、山脉构造、河流走向的长期观察,总结出了盐矿构造在地形地貌方面的一些表象特征:“三牛”与“马岭”相对,反映出山势奇峻,断裂构造的特征比较明显;而“两溪夹一梢”则通过地势起伏,反映了褶皱构造的某些迹象。这两种构造都是天然卤水富集的地方。到明代,这些认识经过人们的高度提炼,概括为带有规律性的见解“凡匠氏相井地,多于两河夹岸,山形险急,得沙势处,鸿工立石圈。”“凡蜀中石山,去河不远者,多可造井取盐”。对盐卤矿藏地带地形地貌的这一正确认识,长期以来,成为人们探测矿源,以确定井位的基本依据之一。

知道地下有丰富的盐卤资源,可怎么确定开采点?又从哪儿开始下钻呢?这就是井址选择的问题了。明代马骥写的《盐井图说》以及清代丁宝桢等人编著的《四川盐法志》中说,旧时盐场先要“相井地”。祖先们在实践中通过摸索积累,提出了“依山可作井,隔沟不同脉”、“开盐井宜择山坳旁有井者居中度地焉”、“近河之井,水多而淡。山间之井,水少而咸。山高大者,须择其低处平原,山低者,须择其曲折凸起处,开井乃有效也。”等说法,由此而建立起了地质构造勘探理论雏形,并且成功地付诸应用,获得了实效。与此同时,人们还学会了通过一些与盐卤共生的矿物的自然流露来探测盐卤矿藏。如汉代的杨伯起通过气态物质和白鹿舔食咸泉的现象而凿井取得了地下盐卤。在全国知名的“盐都”四川自贡地区,工匠们依据实践经验认为从山顶向下逐渐延伸的平缓山腰,向阳地带黄沙不浮面,石灰石多,或岩石表面出现盐霜,天晴时沙石中有“星光”闪耀,或能嗅到卤味,植物稀少等地方,都有可能蕴藏丰富的地下盐卤和天然气。黄卤井位多选在黄砂石上面笼罩着一层黑壳并出现裂纹或鱼纹的地区,且井位一般是定在山边,而不定在山顶和过峡处。而凿天然气井则多是选在黑色石灰岩露出地表,呈梅花点的地区,井位一般定在山顶。这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

已懂得井的部署、开凿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初步掌握了储气裂缝沿构造轴部发育最为成熟的客观规律。这一原理富于科学性,成为今天地质构造勘探确定井位的完整理论的鼻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