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重点矿区

我国的重点矿区
我国的重点矿区

网易

新闻微博邮箱相册阅读有道摄影爱拍优惠券云笔记闪电邮手机邮印像派网易识字

更多

博客

手机博客博客搬家博客VIP服务

LiveWriter写博word写博邮件写博短信写博

群博客博客油菜地博客话题博客热点博客圈子找朋友

发现

小组

风格

手机博客

网易真人搭配社区iStyle

下载最文艺的手机博客APP>

下载最文艺的手机博客APP>

下载最文艺的手机博客APP>

日志管理博客装扮博客设置

qyaojiaofengp@https://www.360docs.net/doc/a312961705.html, 网易通行证网易邮箱(0) 网易微博(74)

意见反馈退出登录

消息(1)

短消息:0评论:0评论回复:0留言:0通知:1

我的喜欢

个人中心

写日志

使用此风格

加关注

引用

推荐

全球旅游摄影大赛,赢万元旅行基金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聚焦:我国16个重点种和金属成矿区带勘查部署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编制完成《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实施方案》、《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和《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议》,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陆域和管辖海域范围的地质调查工作部署。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坚持中央、地方政府及企业相互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地质勘查基金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有机衔接,地质找矿与矿产开发紧密结合,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及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协调配合。

围绕“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总体目标,按照“找新区、挖老点、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的总体要求,陆海协调、油气与非油气统筹、当前与长远结合,合理部署地质调查工作,全面推进全国地质找矿行动计划的实施。

围绕国家需求、地质找矿突破需要解决重大地质问题,以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统筹考虑中央出资开展的各类地质调查工作,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和区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系统开展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区、重大地质问题区和海岸带的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总体目标

——力争实现找矿重要新发现,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完成重点成矿区带重要远景区矿产远景调查工作;圈定找矿靶区1500处,新发现铀、铁、铜、铝等矿产地500处;作好与地勘基金的衔接,引导社会资金跟进勘查,推进地质找矿快速突破;完成锰、镍、锡、铬、钼等12个重要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大幅提高成矿带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基本完成重点成矿带找矿远景区中比例尺区调、区域重力、航磁和区域化探调查。完成找矿远景区1∶5万区调80万平方千米。完成省级区域地质志和系列地质图件编制。

——海洋地质调查完成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300万平方千米,实现我国海域小比例尺海洋地质调查全覆盖。完成重点海域1∶25万区域海洋地质调查15万平方千米。

——重要经济区、重大地质问题区、重大工程区基础地质调查。1∶25万基础地质综合调查100万平方千米;1∶5万区调20万平方千米;1∶25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37万平方千米;1∶5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5万平方千米;基本完成全国主要农牧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完成地质灾害高发区1∶5万调查120万平方千米,建立国家级地质灾害早期预警区20个;完成东部地区地面沉降调查10万平方千米;完成首轮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解决严重缺水地区和地方病区550万人饮水困难。

——开发、引进、推广一批国土资源调查急需的先进技术和装备,研制一批新的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自主创新一批基础地质和成矿理论。

——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地质工作统筹协调、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衔接的新机制,形成相互衔接、协同作战、上下联动的地质勘查新局面。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主要任务

根据国土资源部总体部署,“十二五”中央财政出资开展的地质工作有以下几方面:实施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包括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境外地质调查专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专项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实施海洋地质保障工程;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专项;中央地勘基金;危机矿山专项。

按照地质找矿新机制,地质调查主要部署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依托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以及海洋地质保障工程等部署,每年投入资金约60亿元~70亿元,重点开展

以下工作:重点成矿区带地质矿产调查评价,能源矿产调查评价,整装勘查区地质矿产调查,重要经济区地质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海洋地质调查和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同时,在工作部署安排上突出加强青藏专项和新疆“358”项目,积极推进危机矿山专项二期的组织实施。

对16个重点矿种集中进行找矿攻关

为应对日趋严峻的矿产资源形势,中国地质找矿工作将围绕16个重点矿种、16个重点成矿区带、11个重点含油气盆地、13个大型煤炭规划区,集中投入,多学科综合,多工种集成,全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在郑州召开的“实现中原崛起矿产资源保障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透露,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矿产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正在下降。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增长赶不上产量增长,产量增长赶不上需求增长,相当大程度上还在“吃老本”,比如说中国的石油储采比只有1:14,远低于世界主要产油国的水平;2005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比上年增长了14.33%,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而铜、铅、锌、铝的储量增长却很缓慢,钛储量还下降了0.14%。

“中国资源综合蕴藏量居世界第三位,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主要矿产资源总体探明程度仅为1/3左右,找矿还有很大潜力。”孟宪来介绍,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国土资源部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最近研究确立了实现找矿新突破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全国找矿工作将围绕煤、油气、铝土、铅锌、黄金等重点矿种,以重点成矿区带为关键,陆海并举、点面结合、东西统筹、深浅兼顾,筛选出若干最有希望实现突破的重点区域,集中力量实现多学种、多工种、多技术集成,打好几个重点“战役”。

孟宪来介绍,全国尤其是中东部地区,找矿空间从浅部延伸到中深部,对找矿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要实现找矿的新突破,就必须大力推进地质科技创新,围绕重大和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突出研究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地质问题,大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16个重点成矿区带的基本情况

一、西南三江成矿带

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

争取找矿突破。

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区工作程度较低。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

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

西南三江成矿带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银5000吨,铅锌1000万吨、富锰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0~40处;可提供详查的大、中型矿产基地15处。

二、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工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的“一江两河”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西起昂仁县、东至工布江达县,北达青海省的雁石坪、南至康马—措美—隆子一线,是西藏自治区重点经济开发区。本区铜金矿、富银铅锌矿、铬铁矿、锑矿、富铁矿等具有突出的优势。总体而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仍较低。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上分属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间被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分隔,由南向北分别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拉萨地块、羌塘地块,各个地块具有不同的构造—地层—岩浆—成矿系统。

工作区共划分IV级成矿带6个,自南而北分别为: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多金属成矿带、雅鲁藏布江结合带铬铜金铂钯成矿带、冈底斯火山一岩浆岩弧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班公湖—怒江铜铬铂钯成矿带、唐古拉富铁锑多金属成矿带。

主攻铜、铅锌、富铁矿、铬铁矿。重点加强冈底斯岩浆弧带、班公湖—怒江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念青唐古拉火山岛链以及重点铁矿富集区等远景区矿产勘查工作。

冈底斯岩浆岩带与班公湖—怒江带,主攻斑岩型、矽卡岩型以及热液型铜矿。加强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一批矿产地。加快驱龙、厅宫、朱诺、多不杂等大型铜矿勘查,提交一批新的铜矿接替基地。

念青唐古拉火山岛链主攻铅锌银矿,重点选择拉屋—同德地区及蒙亚阿—金达地区,开展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矿产地。择优对尤卡郎、蒙亚阿等铅锌银矿进行勘查,尽快形成大型铅锌后备基地。

铁矿富集区包括青藏铁路沿线藏北铁矿区、措勤—昂仁地区、西部日土地区。择优选择航磁异常进行地面磁法测量并查证,发现新的矿床,强化对碾廷—当曲、尼雄、日土等铁矿的勘查,构筑西部新的铁矿基地。

同时,开展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主要超基性岩体铬铁矿的含矿性调查评价,开展西藏盐湖资源调查评价。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铅锌500万吨,富铁矿2亿吨,铬50万吨,金150吨;新发现矿产地50处;提交具有大中型远景的普查和详查基地15处。

三、天山成矿带

工作区位于新疆中部,西起中国新疆西部国界,东至新疆—甘肃省界;北起准噶尔盆地南缘,南止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较方便。

天山成矿带地处中亚腹地,是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横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两个重要的成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天山地区已发现各类矿产136种。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铜、镍、金等。

天山地区共划分出18个成矿远景区,其中东天山5处,西天山10处,西南天山3处。

主攻铜、铅、锌、镍、金、铁等矿产。以东天山哈尔里克铜镍金成矿带、觉罗塔格金铜铁成矿带和西天山博罗霍洛山铜金成矿带和那拉提铜镍金成矿带为工作重点,全面开展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加强与中亚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的对比研究,新发现一批具有大中型资源远景的矿产地,形成一批铜多金属后备勘查基地。重点加强卡拉塔格铜金矿、北达巴特铜多金属矿、莱历斯高尔铜钼矿、玉希莫洛盖铜矿、双龙铜矿、土墩铜镍矿、乌拉根铅锌矿等具有大型远景规模的矿产地的勘查工作。

预期新增储量铜500万吨、铅锌300万吨、镍30万吨、金50吨;新发现矿产地50~60处;提供普查—详查基地10~20处。

四、南岭成矿带

南岭成矿带跨越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省(区),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发达,钨、锡、铋、铅锌、稀土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

南岭地区横跨扬子、华夏两个板块,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有色、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带。

已探明大中矿床260余处,其中大型锡矿床12处,大型铅锌矿床8处,特别是柿竹园、凡口等特大型矿床享誉海内外。据粗略统计,到2000年止,南岭地区主要矿种锡、铅、锌、银占全国保有储量比例分别为63%、30%、22%、24%。

本区主攻锡、钨、铅锌。重点部署在花山—姑婆山、万洋山—诸广山、九峰—崇余犹、九嶷山—铜山岭、都庞岭、司前—三南、赣县—于都等重要远景区。择优开展王仙岭钨锡多金属矿、五里山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姑婆山钨锡多金属矿、锡田锡多金属矿、水口—沙田钨锡多金属矿、仙鹅塘—牛角窝钨矿、九嶷山钨锡矿、羊角塘铅锌多金属矿、福田—连麦铅锌锡多金属矿等矿产普查工作。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锡200万吨、钨150万吨、铅锌500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5处。五、大兴安岭成矿带

工作区范围即大兴安岭地区,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共发现矿床(点)7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10余处、中型矿床20余处、小型矿床50余处。近年来又发现和评价了拜仁达坝、花敖包特、黄花沟银铅锌矿等一批具一定找矿前景的矿产地。

本区横跨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和南部的华北板块,经历了太古宙—中(新)生代漫长的演化历史,形成了特定的区域成矿地质构造背景。

根据大地构造背景和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将大兴安岭地区划分为3个Ⅲ级成矿带:东乌旗—梨子山—鄂伦春铜、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乌兰浩特—巴林右旗银、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多伦—赤峰铅锌、铀钼、金铜多金属成矿带。

本区主攻铜、铅锌、金、银等。主攻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铜多金属矿、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重点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包括呼伦湖以西—山登脑、鄂伦春、乌奴尔—阿尔山、扎赉特旗—阿荣旗、奥尤特—朝不楞、巴音宝力格—沙不楞山等。工作部署重视航空物探、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的应用,加强区域化探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以及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特别是中蒙边境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提高整体地质矿产工作程度。发现并查明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为把大兴安岭建成我国新的有色金属基地提供资源保障。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铅锌500万吨、银1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20处;提交大型后备资源基地5处。

六、阿尔泰成矿带

本区包括阿尔泰山区和准噶尔北缘及西北缘一带,行政区划属新疆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管

辖。区内交通比较方便。

本区属于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Ⅰ1)和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Ⅱ1)。已发现矿种84种,探明有资源量的矿种49种。其中,位居国内前10位的有白云母、铍、长石、镍等12种。已发现矿床200余个,其中大—中型矿床近100个。

本区划分了8个重点开展工作的成矿远景区:哈腊苏铜、金、铁成矿远景区,达拉布特铜、金、铬(锡)成矿远景区,库卫铜、镍(钨)成矿远景区,可可塔勒铅、锌、铁、金成矿远景区,禾木金、铜成矿远景区,巴尔鲁克铜、铁成矿远景区,诺尔特金、铅、锌成矿远景区,科克森套铜、镍、金成矿远景区。主攻铜、铁、镍,兼顾铅锌、金。加强北部中高山区,深化南部山前地带,开拓西准噶尔区域矿产远景调查,重点加强哈腊苏斑岩铜矿、包古图斑岩铜矿、库卫铜镍矿、蒙库—阿巴宫铁矿、石屋斑岩铜矿、麦兹铅锌矿等勘查,力争成为我国重要的铜镍铅锌有色金属和黄金基地。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镍20万吨、铁矿2亿吨(其中富铁矿1亿吨)、铅锌1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0处;提供大—中型详查基地10处,形成2~3个大型—特大型矿产勘查开发基地。

七、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

本区位于新疆南部山区,东、南与甘肃、青海、西藏接壤,西、西南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接壤。面积38万平方公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本区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重叠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截至2004年,本区已发现的矿产有铜、铅、锌、金等近50种。其中,具有较大的找矿和资源开发潜力的矿产主要为有色金属(铜、铅、锌、钨、锡、镍、锑、汞等)、贵金属(金、银、铂、钯)、铁、稀有金属(锂、铍、铌、钽)、玉石、石棉、石膏等。近年来,喀腊大湾铜多金属矿、维宝铅锌矿、白干湖钨锡矿和黄羊岭锑矿等一系列找矿发现已展示该区找矿潜力巨大。

本区初步划分为11个Ⅲ级成矿远景区(带),主要为:铁克里克铅锌、铜、铁(金刚石)成矿远景区,北昆仑铜镍金成矿远景区,阿尔金北缘金、铜、铅锌、铁成矿远景区,阿尔金南缘铜、镍、金、钨、锡成矿远景区,祁曼塔格钨锡、铅锌、铁、金铜成矿远景区,大红柳滩—木孜塔格汞锑、铅锌、铜、金、稀有金属矿成矿远景区,木吉-阿克赛钦铁、铅锌、铜金、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目前以阿尔金北缘和祁曼塔格两个成矿远景区成矿条件最好。

主攻铜、铅锌、铁、钨、锡、锑。加强区域矿产远景调查,了解区域矿产资源潜力,新发现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重点加强矿化相对集中的白干湖钨锡矿、库斯拉甫铅锌矿、喀腊大湾铜多金属矿、维宝铅锌矿和黄羊岭锑矿等勘查。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铅锌300万吨、钨(WO3)50万吨、铁矿4亿吨、锡25万吨、镍10万吨、锑3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0~30处;提交大型普查—详查基地5~8处。

八、北山成矿带

北山地区位于新疆东部、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区内交通比较方便。工作区自然地理属高原低山丘陵区和戈壁荒漠区。

本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华北三大板块的对接带,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成矿带。

几十年来,本区发现和评价了一系列金、铜、铅—锌—银、铁、钼、钨、铜—镍和其他金属矿床(点)以及一大批物化探异常。除个别铜(镍)、铁、煤矿床外,矿产勘查总体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大。

区内可划分5个Ⅲ级成矿带7个成矿远景区,包括:四顶黑山—黑鹰山铜、镍、金成矿远景区、雅干—朱斯楞铜、镍、金、银成矿远景区、破城山—马鬃山铜、镍、金、银成矿远景区、中坡山—古堡泉铜、镍、金成矿远景区、华窑山—白山堂铜、金、钨成矿远景区、乌力吉—巴彦毛道铜、金成矿远景区、大青山—卡休他他—珠拉杂嘎铁金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本区主攻铜(镍),兼顾金、钨、锡。以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岩浆硫化物型铜镍矿为主攻矿床类型。利用地物化综合方法,重点对星星峡—公婆泉、柳园—双鹰山和白山堂等远景区开展铜(金)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选择1 20万化探异常密集区和已发现重要找矿线索的地区,开展中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筛选并查证异常。

预期新增资源量铜(镍)300万吨、金100吨、钨(WO3)4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10处。

九、秦岭成矿带

本区西起甘肃临夏、舟曲,东至陕西安康,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交通较为便利。近年来该区矿业经济发展较快,凤—太、西—成、旬阳一带的铅锌矿已成为国家级矿产基地。

秦岭成矿带位于秦祁昆中央山系东段,南北纵跨华北、秦岭、扬子3个地块和商—丹(甘南为武山—天水断裂带)、勉—略(甘南为文县—玛曲断裂)2条板块缝合带。

本区共发现有色金属矿产地317处,其中大型14处,主要有凤—太矿田、西—成矿田、镇—旬铅锌矿田及近年来新发现的马元铅锌矿、代家庄铅锌矿等。工作区成矿条件有利,已发现多处矿产地,120万化探异常发育。找矿潜力较大。

本区共划分出15个成矿远景区:黄牛铺—北宽坪加里东—燕山期铅锌铜金钨钼成矿远景区,凤县—太白华力西—燕山期铅锌金铜汞锑成矿远景区,山阳—柞水华力西、燕山期铅锌铜铁银成矿远景区,镇安—旬阳华力西、燕山期铅锌金汞锑成矿远景区,勉县—略阳—阳平关太古宙—元古代铁金银铅锌铜成矿远景区,宁强-镇巴晚元古代—中生代铅锌成矿远景区,半沟—厂坝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甘肃下拉地—本深沟铅锌银成矿远景区,甘肃两当北部银铅锌金成矿远景区,甘肃迭部—武都金铅锌铜成矿远景区,甘肃徽县南部地区铅锌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甘肃玛曲西南部地区金铅锌成矿远景区,甘肃美武新寺—章县铜钨铅锌成矿远景区,甘肃文县—康县锰金铅锌成矿远景区,甘肃夏河—合作铜铅金成矿远景区。主攻铅锌,兼顾铜、金、锑。主攻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铅锌矿。择优开展马元、代家庄外围等铅锌矿勘查,开展秦岭西延的祁连成矿带小柳沟成矿区钨钼多金属矿勘查和镜铁山铅锌矿外围找矿。

预期新增铅锌资源储量15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40处;提交普查基地20处,详查基地10处。

十、川滇黔相邻成矿区

工作区位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接壤处。区内交通条件较好。工业以矿业较发达,多为煤、金、钢铁,次为铅锌银矿。

本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与滨太平洋两大全球巨型构造域结合部位,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成矿条件极好,各类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迄今为止,该区发现有30余个矿种,主要矿产为铁、铜、铅、锌、银、锰、金、铝土矿、煤、磷等。目前该区已发现大、中、小型矿床和矿点700余处,达普查程度者100余处,达详查以上程度者不足50处,其余仅为踏勘或预查,工作程度甚低,多个矿产预查项目显示,该区尚有巨大的资源潜力。

本区共划分了8个成矿远景区:汉源清溪—黑区加里东华力西期铅锌铜银锰矿远景区、木里—盐源印支燕山喜山期铜铅锌矿远景区、会理—会东前寒武纪华力西铜铅锌银矿远景区、马边铜厂埂—金阳加里东华力西铅锌铜银矿远景区、巧家—彝良铅锌银成矿远景区、东川铜金铅锌成矿远景区、昭通—六盘水古生代燕山期铜铅锌银锰成矿带、毕节—习水铅锌矿找矿远景区、贵州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远景区。

综合分析已有工作成果,以铜、铅、锌、锰矿、铝土矿为主攻矿种。在四川攀西地区北部汉源—洪雅地区以寻找麦地坪组沉积改造型富铅锌为主;南部会理—会东地区以铜、富铅锌为主攻矿种,以沉积改造型铜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对油房沟铜矿、铁柳铅锌矿进行重点评价,提交资源量。黔西北以及滇东北地区以铜铅锌为主攻矿种,以会泽式富铅锌矿、玄武岩式铜矿为主攻类型。对长坪子富铅锌矿,银厂坡银铅矿,新麦、乐红等富铅锌矿进行重点评价,提交资源量。黔北地区主攻铝土矿。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铅锌800万吨、铜300万吨、锰矿2000万吨、铝土矿1亿吨、金100吨、锡2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0~40处。

十一、晋冀铁矿成矿区

工作区包括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的相应地区。该地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发展潜力巨大。

本区以往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对于覆盖和相对较深覆盖的航磁异常以及矿床深部和低品位矿床工作程度不足。

本区铁矿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较多,资源潜力较大。以(火山)沉积变质型分布最广、最为重要,占全区探明铁矿储量的72.6%,是本区资源潜力最大的和需要进一步工作的铁矿床类型;其次为接触交代型铁矿、岩浆型铁矿等。

在“十一五”期间,围绕摸清铁矿资源潜力及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两个主要目标,以(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为重点,系统开展资源评价,力争找矿有重大突破;对覆盖区开展地质、物探找矿方法最佳组合研究;重视有效勘查技术方法的科学应用,在不同的勘查阶段合理发挥地质、物探方法的技术优势,提高找矿效果。

本区铁矿勘查工作分3个方面开展。河北遵化市东沟—塔头寺一带、河北遵化市夏庄—官庄一带、北京北山地区、山西五台山—恒山地区等重点工作区,主要查明区内铁矿资源前景,探求资源量,提交铁矿产地。大中型铁矿区深部及外围,主要通过加大勘探深度,加强外围勘查力度,寻找新的铁矿资源。初步选定滦南司家营,遵化石人沟,迁安大石河、孟家沟,迁西龙湾等矿区,其深部尚具较大资源潜力,通过工作,可提交较多的资源量。较低品位铁矿资源潜力调查,主要开展以河北省承德和张家口地区为重点的含铁基性—超基性岩较低品位铁矿调查,估算铁矿资源量。对于(火山)沉积变质型较低品位铁矿,初步选定在河北省涞源县独山城、唐县—曲阳—慈峪地区和赞皇—邢台西部等区段开展工作。通过铁矿资源调查综合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和多参数找矿模型,提出具有找矿潜力的远景预测区和找矿靶区,为今后本区铁矿资源的勘查和增加新的资源量提供依据。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铁矿25亿吨。

十二、豫西成矿区

本区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工作区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交通方便,工农业、矿业经济较发达,具较大找矿前景。

钼、铝为豫西成矿区内优势矿产,钼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钼矿共有27处产地,但仍有较大资源潜力。铝土矿居全国第二位,氧化铝产量居全国第一,是我国重要的铝有色金属工业原料及加工基地。大调查以来,查明具中—大型规模的矿产地21处,新增了较多的铅锌、银资源量。

本区位于秦岭造山带的东段即东秦岭地区。基本构造格架主要由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带、北秦岭构造带和南秦岭构造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

本区共划分出4个成矿远景区:王屋山南麓铝土矿成矿远景区,嵩箕铝土矿成矿远景区,华北陆块南缘钼铅锌成矿远景区和东秦岭铅锌成矿远景区。主攻中高铝/硅比的一水型铝土矿床、斑岩型钼铅锌矿床、海底火山喷流型铜铅锌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重点开展南泥湖外围钼铅锌矿、杜关钼铅锌矿、铁炉坪钼多金属矿以及新渑、济源、嵩山北麓等铝土矿勘查,提交一批后备接替资源基地。

预期新增资源量铝土矿1亿吨、铅锌1000万吨、钼100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处。十三、湘西—鄂西成矿带

湘西—鄂西成矿带北起鄂豫陕三省边界,南至湘黔铁路线,西自鄂渝交界,东达江汉平原西缘,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湘西—鄂西成矿带是我国锑、铅、锌、金、铜、锰等金属矿产重要的储备和生产基地,已探明和初步控制的铅锌资源量达800万吨以上,远景储量在1500

万吨以上。湘西—鄂西成矿带已探明的锑储量占世界的70%以上,是国际上公认的锑都,并具有进一步的找矿潜力。

本区岩浆活动微弱,区域变质作用产生的变质热液对石墨、硅灰石、石英砂等非金属矿产的形成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区内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层是我国层控铅锌铜和锰矿的重要富集层位。

本区划分为5个找矿远景区。湖北神农架—黄陵铜铅锌找矿远景区内有强度高、规模大的铜、铅、锌、银、锰等元素综合异常分布,找矿前景良好。湖北鹤峰—湖南龙山铅锌找矿远景区内水系沉积物铜、铅、锌、汞元素综合异常显示了区内良好的找矿前景。湖南凤凰—张家界铅锌锰找矿远景区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湖南黔阳—沅陵铜铅锌锑锰找矿远景区内有铅锌、铜、锰、锑等矿床(点)百余处,铅、锌、汞、银、镉等元素综合异常显示出良好的找矿信息,成矿条件十分有利,找矿潜力巨大。湖南隆回—涟源锑锰找矿远景区,区内已发现铜、铅锌、锑矿床(点)50余处,开展锑矿“第二空间”的找矿勘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湘西—鄂西成矿带铅锌主攻矿床类型以震旦系、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地层中的层控型或沉积—改造类型为主,兼顾脉状充填型。锰矿主攻矿床类型以产于南华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地层中的沉积型为主。锑矿主攻矿床类型以脉状充填型为主。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铅锌1200万吨、锑50万吨、锰矿石5000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处。

十四、辽东—吉南成矿带

辽东—吉南成矿带位于松辽平原东缘大连—沈阳—开原以东、开原—白石山—图们连线以东、以南至中朝边界,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区内交通比较方便,水资源丰富。矿业经济以贵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为主,有铁、铜、金、银、镍、铅、锌等大中型矿山数十座,此外煤炭及非金属蕴藏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也相对较高。

辽东吉南地区主体处于郯庐断裂以东。工作区位于中朝板块华北陆块及其陆缘构造带内,北邻佳木斯地块,西接新生代松辽盆地,处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置部位。

根据成矿地质背景本区优选了8个远景区作为重点勘查工作的选区:红透山—枸乃店铜锌金成矿远景区,大蒲柴河—西城铜镍锑成矿远景区,辉南—漂河铜镍成矿远景区,鞍山—本溪铁成矿远景区,救兵—南口前铁成矿远景区,北瓦沟—青城子金银成矿远景区,夹皮沟—和龙金铜镍成矿远景区,珍珠门—长白铜钴金银铅锌成矿远景区。主攻铁、铜、铅锌、金,重点寻找隐伏矿床。在抚顺—和龙太古代铜金绿岩建造分布区突破“红透山式”铜锌矿,在鞍山—本溪太古代硅铁建造分布区寻找鞍山式铁矿,在辽东地区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在吉林东部浑春地区寻找钨铜多金属矿,力争找矿突破,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一批资源基地。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镍200万吨、铁矿10亿吨、金200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处。

十五、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省,工作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工作区内分布有大批以有色、冶金、钢铁、化工、建材等矿业经济为主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有关的大—中型企业多具备选、冶、深加工能力,与之配套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完善。

本区位于扬子陆块北部江南隆起的两侧,控矿和含矿地层较多。燕山期铜金铁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育。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可划分为10个成矿远景区。鄂东南铜铁找矿远景区主攻矿种为铜铁、兼顾金和多金属;建立适合开展区域深部找矿的技术方法体系;综合评价区内深部铜铁资源潜力。江西九瑞铜金矿找矿远景区主攻矿种为铜、兼顾金和多金属;重点开展已有矿床外围及深部资源评价工作。安庆铜铁金找矿远景区主攻矿种为铜(铁);以突破虎形山、银珠山等地矽卡岩型铜矿为重点,实现区域找矿的新突破。庐枞铁铜矿找矿远景区主攻矿种为铜、铁;重

点突破盆地周边的铜、铁矿,开展盆地内部、基底新类型矿床的调查。贵池—青阳铜(金)找矿远景区主攻矿种为铜;主要调查评价斑岩带的铜金资源潜力,实现矿床规模的突破。铜陵铜金(铁)找矿远景区主攻矿种为铜;综合评价区内深部铜金资源潜力。安徽繁昌铜铁矿找矿远景区主攻矿种为铜;以调查评价荻港隆起铜矿资源潜力为目标,实现区域找矿的新突破。宁芜铁铜矿找矿远景区主攻矿种为铁铜;主要寻找新类型铁、铜矿,实现区域找矿新突破。宁镇铁铜铅锌矿找矿远景区主攻矿种为铜;在扩大安基山、铜山等现有铜矿规模的同时,开辟新的找矿地区,实现区域找矿的新突破。赣东北铜金找矿远景区主攻矿种为铜;综合评价区内深部铜金资源潜力。

预期新增资源量铜700万吨、铁矿5亿吨 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处。

十六、武夷成矿带

武夷成矿带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赣闽粤四省交界的地带,包括浙江西南部、江西东部、福建西部、广东东北部,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武夷成矿带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中国东南活动大陆边缘内带,属华夏古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巨型构造—岩浆岩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

该区铜、铅、锌、金、银、锡、铁、锰等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大中小型多金属矿床及矿化点普遍分布,矿床类型复杂多样。已发现110种矿产,探明储量的矿产60多种,大型矿床58处,中型130处。探明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的矿种有钨等21种。

本带成矿远景区包括武夷山隆起银、铜、钼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矿种有铜、富铅锌、银、锡、钨、钼、金等;浙西南—闽中裂谷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主攻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并兼顾在火山—侵入岩分布区寻找斑岩型铜矿;江西会昌—福建云霄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主要是在中—新生代中酸性火山—侵入岩区寻找斑岩型铜、锡、钨、钼矿,并兼顾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形成的永(安)—梅(州)坳陷沉积盆地区寻找海底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铜多金属矿床;永(安)—梅(州)坳陷铜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主要矿种有铅锌矿、铁多金属矿、铜多金属矿等。该成矿带海底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铜多金属矿床潜力较大。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500万吨、铅锌1000万吨、钼50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处。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区域

铅矿属(铂锶矿铕矿矿产 铁矿县铁霍丘川攀肃红 南湘等锰 尔吉 气;冶一 目前中国已矿、锌矿、铝铂矿、钯矿、矿、铷矿、铯矿)、锗矿、镓产分布简介如铁矿:全国矿区、冀东一铁矿区、内蒙丘铁矿、湖北攀枝花一西昌红山铁矿、甘锰矿:全国湘潭、民乐、锰矿;四川高铬铁矿:有吉等铬矿。 铜矿:已探辽宁省红透一阳新铜矿集 中已探明储量的铝土矿、镁矿铱矿、铑矿铯矿、稀土元素镓矿、铟矿、如下。 国已探明的铁一北京铁矿区蒙古包头一白北鄂东铁矿区昌钒钛磁铁矿甘肃镜铁山铁国已探明的锰玛瑙山、响涛高燕和轿顶山有56处产地,探明矿区910透山;安徽省集中区;广东 国有色金属的金属矿产有、镍矿、钴矿矿、锇矿、钌矿素(钇矿、钆铊矿、铪矿铁矿区有1834、河北邯郸一云鄂博铁锈稀、江西新余一矿、云南滇中铁铁矿、新疆哈矿区共有21涛园等锰矿;锰矿;贵州主要是新疆处,主要为:铜陵铜矿集中省石菉;山西 属矿产主要54种,即:矿、钨矿、锡矿)、金矿、银矿、铽矿、镝矿、铼矿、镉4处。大型和一刑台铁矿区稀土矿、山东一吉安铁矿区铁矿区、云南密天湖铁矿,13处,主要有;广东有小带遵义锰矿。 疆萨尔托海、:黑龙江省多中区;江西省西省中条山地要分布区域 铁矿、锰矿、锡矿、铋矿、银矿、铌矿、镝矿、铈矿、镉矿、钪矿、和超大型铁矿区、山西灵丘东鲁中铁矿区区、福建闽南南大勐龙铁矿,等等。 有:辽宁瓦房带、新椿等锰西藏罗布莎多宝山;内蒙省德兴、城门地区;云南省、铬矿、钛矿钼矿、汞矿钽矿、铍矿镧矿、镨矿硒矿、蹄矿矿区主要有:丘平型关铁矿区、宁芜一庐南铁矿区、海矿、陕西略阳房子锰矿;福锰矿;广西八莎、内蒙古贺蒙古自治区乌门山、武山、省东川、易门矿、钒矿、铜矿、锑矿、铂矿、锂矿、锆矿、钕矿、钐矿。现就主要辽宁鞍山一矿、山西五台庐纵铁矿区、海南石碌铁矿阳鱼洞子铁矿福建连城锰矿八一、下雷、贺根山、甘肃乌奴格吐山、水平;湖北门、大红山;矿、族金 矿、 矿、金属本溪一岚安徽矿、四矿、甘矿;湖荔浦肃大道霍各北省大西藏

中国的十六个成矿带介绍

中国的十六个成矿带介绍 中国的十六个成矿带介绍 1.西南三江成矿带 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

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目前滇西北 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 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 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 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加快推 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区工作程度较低。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 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 西南三江成矿带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银5000吨,铅锌1000万吨、富锰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0~40处; 可提供详查的大、中型矿产基地15处。 2.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 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一、成矿区(带)的划分 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 Ⅰ1-古亚洲成矿域 Ⅰ2-秦祁-昆成矿域 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 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 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在每个成矿域内,由于地区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演化的差异而有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的形成。后期新形成的成矿域通常叠加在前期已形成的古成矿域之上,存在后期成矿作用整体叠加在前期构造单元或部分构造单元之上,成矿域界线有可能穿过已存在的一些成矿省或成矿区(带),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某一地区历史时段内发生的成矿作用结果,如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穿过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等成矿省。 2.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 Ⅱ-1 吉黑成矿省; Ⅱ-2 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 Ⅱ-3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 Ⅱ-4 华北陆块成矿省; Ⅱ-5 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 Ⅱ-6 天山-北山成矿省; Ⅱ-7 塔里木陆块成矿省; Ⅱ-8 秦岭-大别成矿省; Ⅱ-9 祁连成矿省;

中国土壤分布表格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土壤名称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一般特征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 西双版纳和台湾岛 南部,大致位于北纬 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 均气温为23~26℃, 年平均降水量为 1600~2000毫米。植 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 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 流失,铁、铝残留在 土中,颜色发红。土 层深厚,质地粘重, 肥力差,呈酸性至强 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 广东的南部,福建的 东南部,以及台湾省 的中南部,大致在北 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 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气温较砖红壤地 区略低,年平均气温 为21~22℃,年降水 量在1200~2000毫 米之间,植被为常绿 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 砖红壤,颜色红。土 层较厚,质地较粘重, 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 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 地区以及四川盆地 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气候温暖,雨量 充沛,年平均气温 16~26℃,年降水量 1500毫米左右。植被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黄壤形成的热量 条件比红壤略差,而 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 分解快,流失多,故 土壤中腐殖质少,土 性较粘,因淋溶作用 较强,故钾、钠、钙、 镁积存少,而含铁铝 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 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 到大巴山和长江,西 自青藏高原东南边 缘,东至长江下游地 带。是黄红壤与棕壤 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 冷,年平均气温为 15~18℃,年降水量 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 但杂生有常绿阔叶 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 铝化作用的特点,又 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 特点。呈弱酸性反应, 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 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 寒冷干旱,年平均气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 烈,还产生较明显的 淋溶作用,使钾、钠、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找矿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第一部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简介第二部分铜陵矿集区找矿思路

第一部分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大陆现今的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是地壳经历了复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形成的“产品”, 保留着演化过程中重大地质事件留下的痕迹, 使用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这个“产品”进行成像, 不仅可以了解现今的构造和物质状态, 还可以推演过去曾经发生的动力学过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多金属资源基地, 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一直是矿床学家关注、争论的焦点。2010 年SinoProbe-03 项目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完成了300 km 的宽频地震探测, 在庐枞矿集区完成了5 条剖面累计250 km 的反射地震、MT和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经初步处理分析,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包括成矿带上地幔存在低速体, 地幔各向异性呈小尺度变化特征, Moho 面存在局部隆起, 岩石圈底部界面模糊, 地壳呈双层结构, 上地壳厚度明显大于下地壳, 并且经历了早期强烈挤压、后期伸展的变形过程等。这些新发现支持软流圈上隆、岩石圈减薄, 富集地幔熔融、下地壳增厚、拆沉的深部动力学模式, 并可解释成矿带普遍发育的白垩纪埃达克岩、橄榄玄粗岩的成因和长江中下游巨型成矿带的形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省,工作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工作区内分布有大批以有色、冶金、钢铁、化工、建材等矿业经济为主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有关的大-中型企业多具备选、冶、深

加工能力,与之配套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本区位于扬子陆块北部江南隆起的两侧,控矿和含矿地层较多。燕山期铜金铁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育。 1 区域构造地质背景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又称中下扬子)构造上位于大别-苏鲁超高压(UHP)变质带的前陆。北西以襄樊-广济深断裂、郯庐左旋走滑断裂为界, 南东以阳新-常州断裂为界, 总体上呈北西狭窄、北东宽阔的“V”字型地带(常印佛等, 1991), 并呈北东—南西向狭窄的负地形, 又称为下扬子坳陷。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属于扬子陆块北东缘的一部分, 而扬子陆块本身又由两个前寒武纪陆核组成: 即太古(?)-古元古(约1800 Ma)的扬子陆块和古元古-中元古的华夏陆 块,二者在晚中元古-早新元古时期(晋宁运动)碰撞拼贴在一起(Li, 1998), 后期又经历了陆内裂谷和造山运动。震旦纪之后形成了统一盖层, 震旦系-志留系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岩→碎屑岩相沉积, 加里东运动隆起成陆, 缺失下-中

试议云南主要金属矿产及勘查

试议云南主要金属矿产及勘查 我国的16个成矿带中云南有2 个:“三江成矿带”和“川滇黔相邻成矿区”。“三江成矿带”经我国云南省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为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合部位,是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流体活跃的资源富集区,专家称之为全球地质构造的“百慕大”。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我国西南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是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富集区,曾先后发现过一批大中型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如滇西北香格里拉普朗、德钦羊拉、思茅大平掌等。 一、云南主要金属矿产概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29。15和东经 97。31 一106。11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属低纬内陆省份。东西横跨864. 9 km南北纵跨990 km,山区、半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4%,平坝面积占6%。全省总面积39.4 万km ,占全国总面积的4. 1%,仅次于新疆、西藏等省区,居全国第8 位。 云南矿产储量大、矿种全,素有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之称。已发现矿产1 42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171 种)的83.04%,有86 种探明了储量,矿产地1253 处。有62 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色金属是云南最大的矿产优势,铅、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银金属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在 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云南成矿区带划分成矿带是指在一定区域的特定成矿地质背景

(如裂谷、岩浆弧、结合带等)中,受一定的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等相互关联的成矿作用控制,几种矿床类型集中分布的区带,一般与大地构造单元相对应。本文将云南划分为3 个主要成矿区带(图1),即I 一扬子成矿区、□一华南成矿区(滇东南成矿区)和山一三江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成矿区云南段。 图1 云南成矿区带划分和主要矿床分布示意图 三、成矿阶段划分及成矿类型 (1)在中晚元古代,先形成火山岩型有关的铜铁稀土矿床,如新平大红山Fe—Cu矿床以及东川式层状铜矿(均为Fe—Cu—Au—Ag—C0 组合),随后的晋宁运动,构造一火山刺穿体伴随推覆构造而侵位,形成与构造改造和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水角砾岩型铜矿(风山式):澄江运动上升成陆,又有陆相风化壳型砂砾岩型铜矿(澜泥坪式)及花岗岩侵人体有关的矽卡岩铜锡矿的形成。震旦纪时,出现碳酸盐岩为主岩的喷气沉积铅锌矿床,如巧家茂租铅锌矿。 (2)在显生宙中,早古生代成矿作用主要发育于中甸地块和 保山地块的被动边缘盆地上,形成喷气沉积型Pb矿,赋存在海 相碳酸盐岩中,如镇康鲁子园Pb、Zn矿、龙陵勐兴铅锌矿(0 );晚古生代成矿作用最典型的澜沧老厂裂谷型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上部黑矿型和深部的铜矿,云县铜厂街塞普路斯型铜镍钻矿,金平龙脖河别子型铜矿,以及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产生的洋内弧环境中中甸羊拉块状硫化物铜矿等,都与古特提斯昌宁一孟连洋、南澜沧江洋及金沙江等洋盆扩张、多岛弧一盆系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在大陆边缘有沉积层状铜矿的形

中国典型金矿山金矿床

中国典型金矿山(金矿床) 1.吉林省夹皮沟金矿 (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中的金矿,即绿岩带型金矿中的石英脉型亚类)夹皮沟是一个有15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1820 年开始采砂金,1845年开始采岩金。日本侵华时,曾进行掠夺性开采,生产黄金数吨。建国后,通过勘查在这先后发现大中型矿床7处,小型金矿5处,构成了夹皮沟金矿田。 夹皮沟金矿位于桦甸县,处于中朝古陆东北缘,辉发河深大断裂带东南侧。北西西向的夹皮沟-大石砬子构造带控制着矿田内各矿床的分布。该矿带长50km,宽1~3km(图3.18.2)。 图3.18.2夹皮沟金矿田地质略图

E.第三系;K.白垩系;J.侏罗系;P.二叠系;D.泥盆系;Pt.元古宇;Ar3.鞍山群三道沟组;Ar2.鞍山群杨家店组;Ar1 .鞍山群四道砬子河组;γ25.燕山期花岗岩;γ34.海西晚期花岗岩;δ34.闪长岩;β.基性岩类;γ1-2.前寒武纪花岗岩;1 .金矿床;2.冲断层;3.挤压片理、片麻理带;4.钾交代带 区内出露地层以太古宇鞍山群为主,自下而上该群分为四道砬子河组(混合岩及奥长花岗岩,厚度3196m)、杨家店组(石榴紫苏辉石麻粒岩等,厚3500m)和三道沟组(厚2339~3038m)。金矿床赋存于其中的三道沟组中。 三道沟组分上下两个含铁层。上含铁层为绿泥片岩相,产有大型鞍山式含铁石英岩型铁矿。下含铁层为角闪岩相,以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为主。含金石英脉产于斜长角闪岩与角闪斜长片麻岩中,矿脉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复脉带、脉状等,大小不一。矿脉长100~700m,延伸200~600多m,厚0.5~17 m。矿脉有分支复合、膨缩现象。 矿化类型有含金石英脉、含金硅化带、含金断裂带、含金片理化带等。全区绝大部分储量赋存于盲矿体中(图3.18.3)。 图3.18.3某盲矿体地质剖面图

国内16条钨矿成矿带

国内16条钨矿成矿带 1、吉黑成矿带:主要有翠宏山铁(钨)多金属矿,二股西山和赵家湾子钨矿,白石应钨矿和弓棚子铜钨锌矿,岫岩钨矿,成矿类型为石英脉+矽卡岩型。 2、内蒙—大兴安岭成矿带:已知钨矿(点)30多处,石英脉型钨矿有太朴寺白石有洼钨矿,锡盟的沙拉哈拉及秋林沟、哲盟的石匠沟钨矿,大兴安岭南端东山湾等。 3、燕山成矿带:蓟县沿河裂隙充填钨矿脉,主要包括密云沙厂含钨石英脉,平谷牛角峪钨矿,冀西北涞源县的于城矽卡岩型钨矿。 4、东秦岭成矿带:栾川三道庄夜长坪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钨钼矿,上房沟钨钼矿,灵宝文峪、杨寨峪和东闯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含金钨矿,洛南解家河和蓝田清山峪石英脉型钨矿。 5、祁连—西秦岭成矿带:肃北县塔儿沟层控型钨矿,野马滩钼钨矿,肃南大道口、古大板河、干巴河垴石英脉型钨(钼)矿,夏河阿夷山、白木沟矽卡岩型白钨矿、老槐沟石英脉型铜钨矿等。 6、天山—北山成矿带:新疆温泉的奇克斯台、居里申钨矿和库斯台钨锡矿、哈密琼洛克及绿洲泉石英脉型钨矿,精河奈楞格勒斑岩型钨矿,星星峡白石头矽卡岩型钨矿,红尖兵山石英脉型钨矿,鹰咀红山和七一山石英脉型钨矿和钨钼矿。 7、武当—淮阳隆起成矿带:湖北应山的王家屋脊,际下、竹林、新岭、老岭等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点)。 8、下扬子台褶成矿带:湖北阳新阮家湾和付家山、大冶龙角山等矽卡岩型白钨矿,安徽青阳百丈崖钨钼矿和宣城铜山—乔麦山钨钼铜矿,江苏旰贻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和谏壁的钼钨矿等。

9、东南沿海成矿带:粤东澄海莲花山斑岩型钨矿,吴坑、骆驼山、大帽山等石英脉型、云英岩型钨矿。 10、江南台隆成矿带:湘西沃溪—西安一带为层控型钨金锑矿,大湖塘、蓑衣洞细脉带型、大脉型及角砾岩型钨矿,阳储岭、邦彦坑斑岩型及角砾岩筒钨矿,东乡枫岭钨铁铜硫矿。 11、武夷山加里东隆起成带:沿石炭系藕塘底组顺层产出永平钨铜矿,行洛坑特大型细脉浸染型钨矿,东华山石英脉型钨矿,胎子岽角砾岩筒型钨矿,新路口、南排山等钨矿,牛头窝、下坝、五人坑、中栏坑等钨矿(点)。 12、湘赣粤加里东隆起成矿带:拥有大小钨矿床(点)多达500余处。武功山—玉华山区,以石英脉型钨矿为主,产于震旦系浅变质岩中,如武功山、明月山、浒坑、下桐岭、徐山、邓阜仙等钨矿。诸广山区有崇余犹地区的西华山石英大脉型钨矿、漂塘大型细脉带型钨矿以及木锌园、棕树坑、淘锡坑、杨眉寺等钨矿,柿竹园特大型钨锡铋钼矿,新田岭矽卡岩型钨矿,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和尚滩矽卡岩型白钨矿。于山地区的石英脉型矿床,有大王山,画眉坳、小龙、上坪、盘古山、黄沙、铁山垅等钨矿。九连山地区有瑶岭、石人嶂、梅子窝、师姑山及锯板坑特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大吉山、岿美山、官山等钨矿,间有个别钨铍铌钼矿。 13、湘桂粤海西—印支坳陷成矿带:伴生有黑钨矿、白钨矿的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拉么以钨矿为主的多金属矿,特大型大明山石英脉、网脉型及层控型钨,平硐岭、两累石英脉型钨矿及红岗山、九毛钨锡铜矿。高桂山、大坝田、油麻岭等矽卡岩型钨锡铜矿和石英脉型钨锡锑矿,珊瑚长营岭大型钨锡石英脉矿及八步岭石英角砾岩脉钨矿,阳春、清源等地矽卡岩型钨矿,小南山、九曲岭等地斑岩型钨锡多金属矿。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2007-12-23 15:16:31) 分类:能源矿产与环保 标签: 知识/探索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1020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基金资助项目(KZCX210203) 作者简介:苏建平(19702),男,甘肃甘谷人,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地 质及环境地质研究. 第9卷第3期 2003年9月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苏建平1 ,2,张翔2 ,3 (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 21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摘要:甘肃地域广阔,北山,祁连,秦岭造山带都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

质构造演化,形成了众多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甘肃金矿受特定的地层,岩性及岩浆,构造,变质作用的控制,可划分为北山(北山北带和南带成矿带),祁连(带),西秦岭(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成矿带)和摩天岭4个成矿区7个岩金成矿带. 控矿因素 111 矿源层 甘肃已发现的岩金矿床(点),在元古—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等地层中均 有分布,按其规模和拥有资源量首推南秦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和热水溶滤热泉型金矿,赋矿地层分别为早三叠世晚期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相高水位体系域及早,中三叠世台地斜坡相低水位体系域类复理石建造与早古生代海槽型含C泥质硅质岩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前者如南秦岭寒武—志留纪黑色岩系Au2U组合的微细粒金矿,后者如北祁连变质火山岩型,火山沉积变质型铜2金矿点(石居里沟,青羊沟)及火山沉积再造型金 矿(北祁连寒山,鹰咀山,肮脏沟,青分岭和北山地区南金山,马庄山等金矿).其他 如西秦岭地区印支—燕山期深—浅成中酸性岩浆岩外接触带热晕型金矿及北山南带以小西弓金矿为代表的古元古代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也具一定规模.大陆边缘尤其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活动强烈而广泛,上地幔及中下地壳中的Au及有用组分随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近地表)并富集形成火山沉积型矿床,或分散在火山

中国土壤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中国的土壤类型繁多,但它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各占有一定的空间。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情况,作有规律的变化,这便是土壤分布规律。它具多种表现形式,一般归纳为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规律。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 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表现为随干燥度而变化的规律,东北的东部干燥度小于1,新疆的干燥度大于4,自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基本一致,故。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距离海洋愈远,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小,气候愈干旱;距离海洋愈近,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大,气候愈湿润。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虽然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北方的土壤类型在南方山地却往往也会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随着海拔增高,山地气温就会不断降低,一般每升高100 米,气温要降低0.6℃;自然植被随之变化,因而土壤化。土壤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规律,与由南到北的纬度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是近似的。 土壤的垂直分布是在不同的水平地带开始的,所以,各个水平地带各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谱。这种垂直带谱,在低纬度的热带,较高纬度的寒带更为复杂,而且同类土壤的分布,自热带至寒带逐渐降低。 山体的高度和相对高差,对土壤垂直带谱有影响。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土壤垂直带谱愈完整。例如,喜马拉雅山具有最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由山麓的红黄壤起,经过黄棕壤、山地酸性棕壤、山地漂灰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直至雪线,为世界所罕见。 3.土壤的地域分布 前面讲的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都是明显地为生物气候条件所制约。而在同一生物气候带内,由于地形、水文、成土母质条件不同以及人为耕作的突出影响,除了地带性土类外,往往还有非地带性土类分布,而且有规律地成为组合,这便是土壤的地域分布。例如: (1)在红壤地带除了有红壤外,由于人为耕作的影响,往往还有水稻土分布。以江西省新建县的低山丘陵地区为例,红壤只分布在地势高的部位,由于遭受侵蚀,出现了红壤性土(粗骨红壤);由于人为耕作,出现了耕种红壤(或红壤性水稻土)。而地势较低的地方和有些坡地的梯田,大都为水稻土。由于成土母质、地形部位和排灌条件的不同,水稻土中又有二泥田、沉板田、黄泥田、泛田和冷浸田之分。二泥田分布于河谷平原,田块较大,成片分布;沉板田分布于较陡的坡地,田块窄长,为梯田;冷浸田分布于狭谷,田块不大,排水不利,分布零星。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简介(2)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中国16 个重要成矿带简介(2) 3.天山成矿带工作区位于新疆中部,西起中国新疆西部国界,东至新疆甘肃省界;北起准噶尔盆地南缘,南止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约55 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较方便。 天山成矿带地处中亚腹地,是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横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两个重要的成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天山地区已发现各类矿产136 种。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铜、镍、金等。天山地区共划分出18 个成矿远景区,其中东天山5 处,西天山10 处,西南天山3 处。主攻铜、铅、锌、镍、金、铁等矿产。以东天山哈尔里克铜镍金成矿带、觉罗塔格金铜铁成矿带和西天山博罗霍洛山铜金成矿带和那拉提铜镍金成矿带为工作重点,全面开展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加强与中亚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的对比研究,新发现一批具有大中型资源远景的矿产地,形成一批铜多金属后备勘查基地。重点加强卡拉塔格铜金矿、北达巴特铜多金属矿、莱历斯高尔铜钼矿、玉希莫洛盖铜矿、双龙铜矿、土墩铜镍矿、乌拉根铅锌矿等具有大型远景规模的矿产地的勘查工作。 预期新增储量铜500 万吨、铅锌300 万吨、镍30 万吨、金50 吨;新发现矿产地50~60 处;提供普查详查基地10~20 处。 4.南岭成矿带 南岭成矿带跨越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省(区),面积约16 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发达,钨、锡、铋、铅锌、稀土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 南岭地区横跨扬子、华夏两个板块,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

布隆迪矿产资源概况

布隆迪矿产资源概况 一、基本概况 布隆迪地处非洲中部,国土面积27 83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属于非洲高原的一个组成部分,最高山峰为海拔2670米。布隆迪大部分地区为前寒武纪结构。从地形地貌上,由湖泊、森林、丘陵、山峰组成,素有"非洲瑞士"之称。 二、矿产种类 截止目前为止,布隆迪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镍、铁-钛-钒共生矿、金、锡及重金属、铌-钽、稀土、磷酸钙、碳酸钙、高龄土、大理石、白云石、泥炭、铂族(白金)金属、石英、长石矿产等。 1、镍矿 布隆迪主要的超碱岩高地,大部分被红镍土覆盖。红镍土矿位于布隆迪南部的马班达(Mabanda)至尚库佐省(Cankuzo)的北部,穿越布隆迪中部地区,矿带宽度为20~40公里。在该地区的红镍土中,除含有镍外,还含有铜、钴、铂族金属。目前已经探明的三大主要矿区是穆松加迪(Musongati)、尼亚比克(Nyabikere)和瓦加(Waga),它们的氧化镍蕴藏量名列世界第六位。其中,穆松加迪镍矿土储藏量为1.8亿吨,镍含量1,62%,尼亚比克矿区的镍矿土储藏量为4600万吨,镍含量1.45%,瓦加矿区的镍矿土储藏量为3500万吨,镍含量为 1.38%。此外,在Kiremera, Rutovu, Buhoro, Bukirasazi, Muremere, Mugina, Nyange,Songa等地区,也蕴藏有丰富的镍矿资源,具体储量和含镍品位有待进一步勘察。 穆松加迪位于卢塔纳省北部,是布隆迪迄今发现的最主要的红镍土矿区。尼亚比克矿区位于基特加西北部40公里处。格于卡(Geyuka)矿区位于基特加西南25公里处。穆松加迪镍矿基本情况如下: 穆松加迪位于卢塔纳省(Rutana)北部,在基特加东南方60公里处,是布隆迪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红镍土矿区,其成分为超碱复合矿。该矿区位于海拔1700米的高原上,它被两条小河分割为布安安达(Buhinda)、吕巴拉(Rubara)和格于卡(Geyuka)三个矿区。其地质资料显示,该地质结构主要由硬绿泥石、含云母的石英石和砾岩构成的变质岩组成。从

中国成矿区带详细划分及矿产情况分析

中国成矿区带详细划分及矿产情况分析 一划分方法 全国的成矿区(带)采用五分法。 即成矿域(与Ⅰ级区带对应)、成矿省(与Ⅱ级区带对应)、成矿区(带)(与Ⅲ级区带对应)、成矿亚区(带,与Ⅵ级对应),矿田(与Ⅴ级对应)。二成矿区(带)的详细划分 0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 Ⅰ1-古亚洲成矿域Ⅰ2-秦祁-昆成矿域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 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在每个成矿域内,由于地区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演化的差异而有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的形成。后期新形成的成矿域通常叠加在前期已形成的古成矿域之上,存在后期成矿作用整体叠加在前期构造单元或部分构造单元之上,成矿域界线有可能穿过已存在的一些成矿省或成矿区(带),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某一地区历史时段内发生的成矿作用结果,如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穿过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等成矿省。 02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 Ⅱ-1 吉黑成矿省;Ⅱ-2 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Ⅱ-3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Ⅱ-4 华北陆块成矿省;Ⅱ-5 阿尔泰-准噶尔

成矿省;Ⅱ-6 天山-北山成矿省;Ⅱ-7 塔里木陆块成矿省;Ⅱ-8 秦岭-大别成矿省;Ⅱ-9 祁连成矿省;Ⅱ-10 昆仑成矿省;Ⅱ-11 下杨子成矿省;Ⅱ-12 华南成矿省(含台湾岛和海南岛);Ⅱ-13 上扬子成矿省;Ⅱ-14 三江成矿省;Ⅱ-15 松潘-甘孜成矿省;Ⅱ-16 雅鲁藏布江成矿省 03成矿区(带)(Ⅲ级成矿区(带)) (1)吉黑成矿省(Ⅱ-1)Ⅲ-1 完达山中生代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区;Ⅲ-2 太平岭-老雅岭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镍铅锌银铁成矿区;Ⅲ-3 佳木斯-兴凯新太古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多金属非金属成矿区;Ⅲ-4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太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金铜镍银铅锌成矿带;Ⅲ-5 松辽盆地新生代油气铀成矿区;(2)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Ⅱ-2)Ⅲ-6 额尔古纳中生代铜钼铅锌银金成矿带;Ⅲ-7 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金成矿带;Ⅲ-8 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锡铜铅锌银铍铌钽矿床成矿带;Ⅲ-9 二连-巴音查干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铜铁铬铅锌银成矿带;Ⅲ-10 锡林浩特-索伦山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铁铬金钨锗萤石天然碱成矿带;(3)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Ⅱ-3)Ⅲ-11 华北陆块北缘东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铜银铅锌镍钴硫成矿带;Ⅲ-12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硫铁矿成矿带;Ⅲ-13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

我国26个主要铁矿成矿区带成矿特征与找矿潜力

我国26个主要铁矿成矿区带成矿特征与找矿潜力 1.阿尔泰成矿带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西南和东南少部分处在塔城地区和昌吉州境内。北部、东北部和西部分别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接壤。面积 8.08 万平方公里。阿尔泰成矿带已知铁矿床(点)在成因、时间、空间和物质来源上均与泥盆系火山岩密切相关,铁矿层受地层层位、岩性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矽卡岩型次之。已知各类矿床、矿点数百处。已发现的蒙库、阿巴宫、巴利尔斯、加尔巴斯岛、乔夏哈拉、老山口等铁矿床多属平炉富矿和一般富矿,多属易选磁铁矿石,开采条件较好。预测铁矿石资源量 7 亿吨,其中富矿 2.8 亿吨,铁矿找矿潜力主要位于蒙库-阿巴宫和乔夏哈拉铁矿找矿远景区。 2.西天山铁矿成矿带西天山铁矿成矿带位于新疆天山西部,东起巴仑台、西止伊宁,北自博罗霍洛山南坡,南至哈里克塔乌山北坡。面积 6.33 万平方公里。西天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铁矿区带之一,铁矿产出于天山中间隆起带及其南北两侧,北侧处于隆起带与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过渡的断隆带上,有石炭系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南侧断陷盆地中有石炭系海相沉积型铁矿;在隆起带轴部,元古界星星峡组及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的志留系中有一些沉积变质型铁矿点存在。西天山铁矿成矿带已发现铁矿床(点)共 88 处,预测铁矿石总资源量 8 亿吨。根据本区航磁反映的岩性构造特征和对区域磁场、局部异常的解释,结合本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出式可布台一查岗诺尔和莫萨沙拉(铁锰)2 个找矿远景区。 3.东天山-北山铁矿成矿带位于新疆哈密南部天山、甘肃及内蒙古北山地区,面积 13.05 万平方公里。东天山-北山成矿带是我国西部著名的铁矿成矿带,主要分布在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红石山晚古生代裂陷海盆褶皱带和中天山卡瓦布拉克前寒武纪隆起区。铁矿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海相火山岩型(如雅满苏铁矿床等)、海相沉积型(如库姆塔格菱铁矿矿床)、沉积变质型(如天湖铁矿床、帕尔岗铁矿床、梧桐沟矿床等)、陆相火山岩型(如磁海铁矿床等)及与辉长岩类有关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如尾亚矿床等)。东天山-北山铁矿成矿带已发现有铁矿床(点)百余处,其中大-中型矿床 10 余个,有阿齐山一矿和骆驼峰、红云滩、白山泉、雅满苏、梧桐沟等铁矿。预测铁矿石资源量达 15 亿吨以上。该成矿带可划分出库鲁克塔格和北山 2 个重要铁矿找矿远景区。 4.西南天山铁矿成矿带位于新疆西部克孜勒苏克尔柯孜自治州西部、喀什北部,面积 4.24 万平方公里。西南天山铁成矿带位于中亚天山成矿带的东南部位,包括两个构造单元:北为南天山造山带,属塔里木板块北缘晚古生代早期构造一建造带,火山作用均相对强烈,岩石区域变形程度高。该带发育志留纪-泥盆纪具浊流沉积特征的复理石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和蛇绿岩建造,岩石组合为变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含炭千枚岩化泥质板岩等,火山岩主要为超镁铁岩、玄武岩、细碧岩、细碧玢岩、钠长粒玄岩和少量中性火山岩;南为塔里木古陆及其被动陆缘,具有统一的前南华纪变质基底,广泛发育南华纪-古生代碎屑岩-碳酸盐岩稳定沉积盖层。西南天山地域辽阔,但已探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

1. 西南三江成矿带 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区工作程度较低.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 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 西南三江成矿带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银5000吨,铅锌1000万吨,富锰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0~40处;可提供详查的大,中型矿产基地15处. 2.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工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的"一江两河"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西起昂仁县,东至工布江达县,北达青海省的雁石坪,南至康马—措美—隆子一线,是西藏自治区重点经济开发区.本区铜金矿,富银铅锌矿,铬铁矿,锑矿,富铁矿等具有突出的优势.总体而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仍较低.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上分属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

金川矿区地质特征、时空演化及深边部找矿研究

金川矿区地质特征、时空演化及深边部找矿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铜、镍、铂族金属资源保障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提高该类矿产资源的研究程度,创新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理论,完善成矿演化模式认识,指导已知矿床深边部找矿工作,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赋存于超镁铁质岩的金川矿床,是目前世界第三大在采硫化铜镍矿床;金川矿区也成为我国最大的Ni、Cu、PGE金属资源供应基地,其Ni产量占全国88%,PGE占90%,Cu占13%以上。经过近五十年的开采,金川部分富矿体已逐渐被开采殆尽,资源危机已开始显露端倪,如何在金川矿区深边部找到新的接替资源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以金川超基性岩浆侵位期次、岩浆演化模式为研究主线索,以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作用机制、就位机制、岩浆演化—成矿模型、Ⅰ-⑥富铜隐伏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为重点内容,以预测矿区深边部找矿靶区服务矿山生产为目的。这无论对指导金川矿区深部和边部找矿,扩大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还是对完善成矿理论认识应用于其他类似矿区找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在收集和综合分析大量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urpac软件,建立了矿床三维可视化模型,明晰、直观地表现了矿床含矿超基性岩体、主矿体、矿区主要构造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通过对超基性岩体空间关系、形态特征的分析,认为:金川超基性岩体分为东、西两段和东、中、西三个成矿富集块段。 东段岩体以出现大量的含斜长石岩相为主要特征,西段岩体以不出现或只局部出现斜长二辉橄榄岩异离体与东段岩体相区别。从东、西成矿富集块段往中富集块段,岩体和赋存矿岩相的基性程度增高,形成矿体的成矿元素富集程度增高。 (2)在对Ⅰ-⑥隐伏矿体同位素测年数据的基础上,系统收集前期同位素测年资料,综合分析,试用发展的、联系的态度来解释,初步认为:金川矿床主矿体的形成时间为8~10亿年;Ⅰ-⑥等富铜隐伏矿体一般侵位于8亿年左右:镍特富矿体侵位时间为8亿年前。这对矿床所在区域成矿环境演化以及指导深边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从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和矿石特殊地球化学特性等方面,与Ⅱ-①主矿体进行对比,总结了Ⅰ-⑥隐伏矿体的矿化规律,并指出其既有岩浆熔离作用的特点,

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我国降雨辽阔,占据东亚的中心部位,西伯利亚和印度的构造关系、特提斯域与环太平洋域的相互制约着我国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的空间配置。根据现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海洋地质、及同位素测年资料,我国共有5个前震旦纪地台和4个显生宙期间发育起来的、位于上述地台之间的褶皱系,晚中生代以来的亚洲东部大陆边缘叠置于其上。这种配置在不同地史阶段的演化导致了我国矿产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根据这种地史演化及其有关大地构造的发展阶段可以相应地概况出5个成矿期。 1.前震旦纪成矿期 华北地台是我国最古老的克拉通,距今18亿年前的吕梁运动后即出现未变质的沉积盖层。华北地台展示了我国前震旦纪成矿期矿化富集的特点。 鞍山式铁矿(奥尔戈马型)是这一成矿期最显著的特征,条带铁建造从吉林东部的板石沟经辽宁鞍山地区,一直西延伸至河北迁西一带,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我国太古界铁矿资源的全部储量几乎都集中在这个带内。 2.加里东成矿期 进入古生代后,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扬子地台、南海—印支地台等都已经先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位于它们之间的区域则逐渐活跃起来,开始了褶皱系演化程序,这一成矿期富集特征主要表现为: (1)在地台的被动边缘形成重要的沉积矿床,包括昆阳式磷矿、襄阳式磷矿、湘潭式锰矿、瓦房子式锰矿、宣龙式铁矿等。塔里木地台去内稳定的海相沉积提供了良好的油气生、储、盖岩系组合。 (2)祁连山褶皱带是这一成矿时期内生金属矿化最集中的区域,曾被誉为“中国的乌拉尔”,与海底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镜铁山铁矿、白银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等大型、超大型矿床都是这个时期形成的。 (3)华南褶皱系也表现出显著的金属富集特征,包括湖南桃林铅锌矿、潘家冲铅锌矿、七宝山多金属旷田、黄金洞金矿、沃溪金矿、龙山金矿等。 3.海西成矿期 海西成矿期基本上继承和发展了加里东成矿期的特点,华北地台内部属陆表海环境、塔里木地台

我国的稀有金属状况

我国的稀有金属状况 优势资源 我国稀土、钨、钼、锑等资源丰富,储量均为世界第一,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我国供应能力的变化,对国际市场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具有决定性影响。 稀土金属: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查明资源量万吨,其中资源量万吨,基础储量万吨,储量万吨。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稀土资源以地域和类型分成南(方)、北(方)、西(部)三大类。北方为混合型稀土矿(氟炭铈矿和独居石),储量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南方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资源储量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区),相对集中在江西、广东两省。西部四川冕宁和山东微山两地的稀土矿以氟炭铈矿为主。 钨: 2009年末我国钨(三氧化钨)储量万吨,基础储量241万吨,资源量万吨,查明资源储量万吨。其中黑钨占%,白钨占%;混合矿占5%。 钨的资源储量分布于21个省市自治区,但储量和基础储量分布于16个省区。其中基础储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福建、河南、湖南、江西四省区,这四个省区的基础储量占了全国的%,而湖南、江西两省占了全国的%。 钼:2009年末,我国钼储量和基础储量分别达到万吨钼和万吨钼,各占全球总量的23%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钼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南、吉林和陕西等省,这三省的钼基础储量共计万吨钼,占全国总量的71%。与此同时,中国查明钼资源储量已经达到万吨钼,河南、吉林和陕西三省占全国总量的%。 锑:中国是世界锑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占到世界总量的%和%,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末,我国锑矿已探明有储量的矿区171处,分布于全国19个省(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万吨,其中基础储量万吨,储量47万吨。 我国锑资源分布高度集中,现已探明的超大型和大中型锑矿高度集中分布在湖南、广西、西藏、贵州、云南、甘肃等6省(区),占全国锑总储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