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在赛场上突发伤病的处理新建

运动员在赛场上突发伤病的处理新建
运动员在赛场上突发伤病的处理新建

第二篇运动与意外

第一章运动员在赛场上突发伤病的处理

无论在什么样的比赛场地上,突发的伤病事件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快速、准确的做出评价和应对措施对于能有个好的预后是必需的。通常,最初的评价和治疗可以决定最后的结果。对于一个长期受到伤病困扰的运动员的训练,一定要制定相应治疗方案以应付突发的伤病事件。

第一节突发事件的基本应急原则和损伤评估

1.准备工作

在运动队里,要指定队医或训练师负责管理赛场上的伤病处理。同时配备适当的医疗保健人员做辅助工作。比如关键时刻进行心肺复苏和搬运伤员。对于容易受伤的运动,要提前准备好应有的设备;相关工作人员事先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同时要有好的操作条件[1]。

对于高风险的运动和类似的体育项目,要时刻准备好救护车,可以马上运输到医院或神经外科学的中心。在医疗设施和领队之间要保持亲密的联系,一旦有受伤,马上可以联系到急诊室、救护车、创伤中心;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观察运动员的状态和预计到达的时间以便不耽误抢救。在各种损伤情况实际发生之前做一些相关模拟情况来确立对付的策略,一旦建立,这些策略将更快、更安全、更有效地照顾受伤的运动员[2]。

仔细迅速的估计、判断病情可挽救病人的生命,防止进一步损伤。可以采用分步骤评估伤病法,并通过望、闻、问、切保持对病人密切、持续的观察。采取一切必要时评价和使用字母"ABCDE"作为一个记忆一步一步评估病人。如首先质疑“你好吗?”摸手臂或大腿,看看病人反应。

2.呼吸道和颈椎

检查自发性呼吸,如果运动员是在头朝下的位置,呼吸困难, 必须使他头朝上,在搬运的过程中。队医负责头部,同时指挥另外三名成员一个负责肩膀,一个负责臀部, 而另外一个则负责膝关节。在搬运过程中身体必须保持头部和脊柱在同一个平面[3]。

建立呼吸通道:用尖刀或螺丝刀清除覆盖在脸上的东西,以增加通气量。具体方法如下(1)头部倾斜,抬起下巴保持在线牵引。怀疑有颈部损伤时,抬颚保持头部不倾斜是最安全的方法,因其可以保持通气;(2)用手指清除呼吸道的任何物质。若考虑舌头已回落或者有异物时,如球员的牙套等;(3)如果开放气道,可以插入鼻导管以保持空气顺利的交换;(4)使用氧疗[4]。

当一个球员锁骨以上或头部受伤,而陷入昏迷状态时,应怀疑有相关颈椎受伤。此时,头颈必须保持适度的持续牵引,不要清除头部的头盔。若出现昏迷,不采用氨胶囊。运动员不要被突然唤醒或者搬运。

3.呼吸

建立通气之后,如果仍没有呼气,要着手进行人工呼吸。在人工通气过程中,运动员可能会不自主的出现呕吐。此时,要让运动员吸气同时用手拿掉头下的滚木。记住,不要伸长脖子。

气管插管是另外一种选择,但是在运动场上实行起来难度很大。怀疑有脊椎损伤时,插管是治疗病人首先考虑方法。若喘,声音嘶哑,颈部疼痛,骨带血,或皮下气肿发生后,疑喉骨折或喉水肿[4]。如果有喉部水肿或大量的面部损伤,嘴对嘴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无法进行时,考虑针刺环状甲状软骨[5]。

一旦出现自主呼吸或者人工通气建立后:检查呼吸过程中胸壁是否对称,以防止可能为张力性气胸。当出现气管偏差、低血压、颈静脉肿胀、紫绀、单侧呼吸音时即可诊断为张力性气胸。应及早送往医院。

4。血压

检查颈动脉搏动频率和一致性。在紧急情况下,不要用血压计。用波动来作为血压的估

算值。当颈动脉搏动可以触及到的时候,收缩期血压大概是60或者更高;桡动脉可以触及到时,收缩压大概是80或者更高;如果触不到脉搏,则开始心肺复苏术。对于18岁以上的成人,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15:2。按压频率为一分钟80-100次[6]。

除颤对于挽救生命有很重要的意义。超过80%的成人突发性无创伤性心跳骤停是由于心室颤动引起的。早期除颤可以用自动的或半自动的除颤机。自动除颤机可以减少反应时间和明显改善生命存活率。如果脉搏非常虚弱,要做毛细血管发白试验(当放松后毛细血管床仍发白持续2秒钟,就意味着出现休克)[7]。

5.伤残。

进行神经病学检查。评估意识水平、瞳孔大小和反射、额外眼球运动和对光反射。必须考虑最初的评估标准并且与接下

表1 Glasgow Coma Scale

眼睛

打开自发性 4

口头指挥 3

疼痛 2 无反应 1

最佳机动反应

口头指挥遵守 6

疼痛刺激定位疼痛 5

缩回 4

不存在缩回 3

扩大(强直) 2

无反应 1 最好的口头反应

唤起病人疼痛方向和转向 5

实行必要的刺激无方向感 4

不正确的词 3

不可理解的声音 2

无反应 1

共计来的实验进行对比。最低等级水平:(1)A=警戒;V=声音刺激反应;P=疼痛刺激反应;U=无反应。(2)中级等级水平(表1 glasgow coma scale,)[7]。这个系统基于眼睛、口和机动反应。这些病人的反应靠大概的数字来表达。最低分数为3分,最高为15分。7分左右暗示昏迷。

第二节具体生命的紧急状况

1.突发的心血管病(低血压,心肌梗塞)

心血管病的不稳定通常是继发于低血压,但在自然情况下也可以是遗传引起[8]。心血管病不稳定的最初评价和治疗要与早期描述的情况想符合,方法也相同。目标是保持血管扩张,最佳的心脏充血量和充足的氧供应。有休克时,使红血球提供的较大的携氧能力。最初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可能不随血液的丢失而减少。因为减少的红细胞没有时间进入组织间液。充足的血管管道是优先考虑因素[9]。如果必要,应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休克的原因也必须找出并解除。

2. 低血容量症状和治疗

由于血容量降低而导致的低血容量是继发于隐藏失血。失血导致心输出量的输出降低。身体的反应是血管收缩以维持血压。当丢失血容量的1/4到1/3时,结果就会出现低血压。症状如下:少尿;四肢凉;感觉器下降;心动过速;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冒冷汗;治疗方法:(1)时刻供氧(2)静脉注入1或2l乳酸钠林格氏溶液或等渗氯化钠(0.9%),在严重的情况下,应给予胶体血浆代用品以重新恢复血容量;(3)通过血液置换以维持血红蛋白12g/dl,(4)控制内部和外部的失血。(5)检查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心电图,血红蛋白,血气[10]。

3.心肌病、挫伤引起的心脏急性病。

可出现类似低血压的症状。治疗应采用如下方法:(1)供氧(2)依靠心脏阻滞剂降低

心肌需求量(3)用肾上腺素,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静脉来改善心肌收缩(4)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左心室后静脉。(5)2-4毫克的吗啡注射控制疼痛。(6)合适的控制生命危险因素。(7)控制血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尿量,心电图[11]。

4.过敏反应

通常发生的很迅速,类似休克一样,经常在几分钟之内发生,大都是由于外来的血清和药物。昆虫叮咬后也可能发生过敏。(一)表现为:忧虑;麻痹;广泛的荨麻疹或水肿;呛咳;发绀;喘憋;咳嗽;休克;发热;意识丧失;尿失禁;瞳孔扩张;(二)治疗:每5-30分钟在健康的肢体皮下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0.5个单位。如果没有立即改善低血压的状况,把2单位同样规格的肾上腺素溶入500单位、5%的葡萄糖溶液中,由此肾上腺素浓度为4.0微克/毫升。对于儿童,可以每分钟1-4微克或者0.1微克/千克/分钟的速度注射,必要的话可以增加到1.5微克/千克/分钟,可以抬高腿保持促进静脉回流状态。若无呼吸窘迫,仅有轻度支气管症状,可以快速注射1-2升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检测血压和EK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100-250毫克每30秒注射一次预防延迟反应。若有呼吸窘迫,雾化?-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供氧、20-40分钟内缓慢注入250-500毫克氨茶碱(三)预防:(1)如果快速、正确的治疗,是可以避免过敏反应导致的死亡。(2)尽早确定过敏原,可以防止发生大量的过敏反应。(3)当过敏原未被确定或避免时,病人应尽早贴上医疗识别标签,并且服用肾上腺素[12]。

第三节脑损伤

足球场上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头部受伤。这种受伤也可归结为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症候群)。此时需要迅速、准确的评估和治疗。评估中最重要的是意识丧失,异常神经试验和逆行与顺行健忘症。记忆丧失比意识水平更加的敏感。在用ABCDE一步步治疗之前,要先通过评估作出正确的诊断。表格3的计划可以用来参考[13]。

表格3 脑损伤的评估

1级(轻) 2级(中) 3级(重)

诊断 A B

意识丧失 - - <5min >5min

失忆(逆行或顺行)- + +>30min +>24hr

混乱 + + + +

ABCDE + + + +

脊柱损伤送到医院

做进一步放射线检查 -/+如果有脖子疼痛或 -/+ +

异常神经症状

医院观察 + + +/- -

到医院神经科协商, - - -/+ +

做电脑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并密切观察

Co2分压22-23mmHg - - - -/+

地塞米松不超过320osm/L

开始运动

1度脑震荡 2度脑震荡 3度脑震荡

1级I 出现症状后20分钟一周后开始运动下赛季开始运动

后可参加运动

1级II 一周后运动但当天不行一周后运动下赛季开始运动

2级一周后可以运动赛季结束运动结束

3级一个月后运动赛季结束运动结束

第四节其他部位的损伤

1.腹部和骨盆受伤

腹部和骨盆受伤,要提前判断以下脏器是否受到伤害:脾、肝、胰脏、肠、膀胱、尿道、睾丸、主动脉和腔静脉。最关键的处理是快速的检查出血及控制血压和腹部的清洁[14]。注意有无以下症状:肠鸣音减弱;腹部活动减弱;板状腹;腹部肿胀;腰痛;血尿;无力;肩痛。这些疾病的治疗都要辅助先进仪器的检查。如超声、肝扫描、CT或血管造影发现隐匿性出血或肝内血肿可诊断为肝脏受损;CT断层造影、超声波可以诊断肾脏、尿道等泌尿系统[15]。

2.眼睛,耳朵、鼻子损伤

由于有致盲潜在的问题和一些较为严重的情况,因而易出现眼外伤或者突然丧失视力严重损伤的典型症状:视力模糊或视力不清晰与眨眼;失去部分或全部视野的眼睛;锐利刺伤或深部剧痛;受伤后出现复视;黑色或红色眼;角膜上有物质;眼睛不能完全像对侧一样移动;与健侧眼睛相比,患侧明显突出;与健侧眼睛相比,患侧瞳孔大小和形状异常;眼角膜和虹膜之间有一层血层;撕裂伤或眼睑或眼球的渗透;大量的黑色结膜可能显示巩膜破裂[16]。

耳朵可以出现菜花耳的典型症状:疼痛;肿胀;组织血肿;治疗:(1)无菌条件下抽吸血肿;(2)用胶棉挤压血肿区域,石膏铸造或硅胶模具[17]。

出现流鼻血的典型症状后,要尽快用用冷的衣服或冰盖住,并且压住。如果血液不止,仔细包住前鼻孔有可能控制住出血[18]。一个正常规格的止血塞可以很好的达到这个目的。3.肢体受伤

当血管;神经;骨;韧带;肌肉组织和皮肤组织怀疑受伤时,要及时准确色检查和评估。脉搏消失或下降、皮肤苍白、广泛的四肢水肿、畸形、局部肿胀、瘀斑、关节疏松、明显的软组织割伤或缺陷、疼痛使之运动动机下降、麻痹麻醉[19]。

治疗可以采用夹板固定、用敷料盖住伤口、血管检查后减少或避免关节脱位、若血管受损后,马上运送到医院。此过程应冰敷、休息、加压、抬高患肢[20]。

4小结

防治运动伤病这项工作应由运动医学机构、卫生防疫站、集训队队医、运动场医生等共同进行。对运动创伤、运动性疾病及一般疾病进行治疗,必要时应会同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体育医学会诊,共同研究伤病原因、机制、治疗及以后的训练安排。在预防工作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运动伤害事故,如禁止未经体格检查的人参加比赛;禁止无训练的人或病后未完全恢复的人参加比赛;还要制定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健康标准、检查比赛场所的自然环境及场地设备的卫生情况、采取各种措施预防运动创伤、检查运动员的生活制度及食宿卫生、组织临场救护工作,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抢救和治疗等。才能保证减少在运动场上的突发受伤状况。

参考文献

[1] Narula J, Haider N, Virmani R, et al. Apoptosis in myocytes in end- stage heart

failure [J]. N Engl J Med, 1996,335(16):1182—1189.

[2] Isner JM, Kearney M, Bortman S, et al. Apoptosis in humanatherosclerosis and

restenosis [J].Circulation, 1995,91(11):2703—2711.

[3] Kerr JF, Wyllie AH, Currie AR. Apoptosis: a basic biological phenomenon with

wide- ranging implications in tissue kinetics[J]. Br J Cancer, 1972, 26(4):239—257.

[4] Williams GT. Programmed cell death: apoptosis and oncogenesis[J]. Cell, 1991,

65(7):1097—1098.

[5] Kirshenbaum LA, de Moissac D. The Bcl- 2 gene product prevents programmed cell

death of ventricular myocytes [J]. Circu-lation, 1997, 96(5):1580—1585. [6] Samali A,Orrenius S.Heat shock proteins:regulators of stress re-sponse and

apoptosis [J]. Cell Stress Chaperones, 1998,3(4):228—236.

[7] Mallat Z, Fornes P, Costagliola R, et al. Age and gender effects on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 the normal human heart[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1, 56(11):M719—723.

[8] Narula J, Pandey P, Abrusti E, et al. Apoptosis in heart failure: release of

cytochrome C from mitochondria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 3 in human cardiomyopathy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96(14):8144—8149.

[9] Lee P, Sata M, Lefer DJ, et al. Fas pathway is a critical mediator of cardiac

myocyte death and MI duri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vivo [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3,284:

H456—H463.

[10] Chen Z, Chua CC, Ho YS,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Bcl—2attenuates apoptosis

and protects against myocardial I/R injuryin transgenic mice [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1,280:H2313—H2320.

[11] Guerra S, Leri A, Wang X, et al. Myocyte death in the failing human heart is

gender dependent [J]. Circ Res, 1999, 85:856—866.

[12] Wencker D, Chandra M, Nguyen K, et al. A mechanistic role for cardiac myocyte

apoptosis in heart failure [J]. Cell,2003,111:1497—1504.

[13] Dimmeler S, Zeiher AM.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vascular cell apoptosis in

response to angiotensin II and pro -atherosclerotic factors [J]. Regul Pept, 2000,90:19—25.

[14] Kang PM, Yue P, Liu Z, et al. Alterations in apoptosis regulatory factors during

hypertrophy and heart failure [J]. Am J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4,287(1): H72—H80.

[15] Nishikawa T, Edelstein D, Brownlee M, et al. Normalizing 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production blocks three pathways of hyperglycaemic damage [J].

Nature,2000,404:787—790.

[16] Ghosh S, Pulinilkunnil T, Yuen G, et al.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duced by

short - term diabetes requires mitochondrial GSH depletion [J].

Am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5,289(2):H768—776.

[17] Lakka TA, Venalainen JM, Rauramaa R, et al. Relation of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to the 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N Engl J Med,1994,330(22):1549—1554.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室内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学任务: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互救。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常见分类: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骨折、腰损伤、肌肉痉挛、韧带拉伤、肌肉拉伤、踝关节扭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与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1)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2)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3)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4)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就是处于最佳状态而就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与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与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与违反活动规定也就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踝关节扭伤------就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与溜冰等运动中。 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处理: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以内冷敷,超过24-36小时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预防:1)穿合适的运动鞋; 2)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 3)做准备活动。 2、肌肉拉伤 机理:1)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 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2)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 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导语:不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并且是期待解决是,即运动损伤问题。运动损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严重的,他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同时不能参加体育锻炼,严重的还可以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 因此,不论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体育锻炼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一) 运动损伤的概念: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不同与一般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损伤,他多与体育运动项目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为此常有些运动损伤便以其运动项目冠名。例如:“网球肘”、“足球踝”、“跳跃膝”。运动损伤也常与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 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 新伤和旧伤; 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创伤中心建设方案文件

德二院医字〔2018〕43号 令狐采学 关于印发《×××人民医院创伤中心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现将《×××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人民医院 2018年9月3日 ×××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诊疗,提高创伤患者救治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六大中心”建设完善重点疾病防治康复体系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德卫医字〔2018〕20号)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创伤中心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为创伤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提高我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建立创伤救治体系,建立长久可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创伤中心建设及相关要求 (一)创伤中心标识与指引设置要求(宣传科牵头)

1.在医院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医院门诊、大厅、急诊入口和医院内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设置醒目指引标志,引导患者快速到达创伤中心。 2.医院分诊、挂号、诊室、收费、影像、抽血、检验、药房等各窗口处设置急诊、创伤患者优先标识。 3.在急诊科设置创伤患者进入救治绿色通道的明显标识。 4.设立健康教育板报,以宣传栏、知识角、电子屏等方式宣传创伤救治相关知识,提升群众对各种创伤防治的认识和健康素养。 (二)创伤中心人员和相关技术开展要求(医务科牵头) 1.急诊科: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资质的人员,能常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和紧急气道管理等),并能高效联动院前急救和创伤专科救治团队。 2.外科团队:具有24小时实施神经外科、胸外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喉科和烧伤整形外科手术等并有资质的专业人员,人员相对固定。严格落实多学科会诊制度,院内会诊时间在10分钟之内到达现场。 3.其他科室:影像介入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影像科、心电图室、输血科和康复治疗室。 4.创伤中心人员应具备开展紧急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术、开腹探查、颅脑外伤急诊手术、脾切除术、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连枷胸内固定、上肢截肢术等三级以上手术能力。 (三)创伤相关设备要求(设备科牵头)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148团中学斌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简单的处理原则、法。 教学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

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运动性损伤的处理 (一)擦伤 1.原因与症状因运动时皮肤受挫致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摩擦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二)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在剧烈、紧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创伤中心建设方案设计文件资料

德二院医字〔2018〕43号 关于印发《×××人民医院创伤中心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现将《×××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人民医院 2018年9月3日

×××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诊疗,提高创伤患者救治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六大中心”建设完善重点疾病防治康复体系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德卫医字〔2018〕20号)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创伤中心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为创伤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提高我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建立创伤救治体系,建立长久可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创伤中心建设及相关要求 (一)创伤中心标识与指引设置要求(宣传科牵头) 1.在医院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医院门诊、大厅、急诊入口和医院内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设置醒目指引标志,引导患者快速到达创伤中心。 2.医院分诊、挂号、诊室、收费、影像、抽血、检验、药房等各窗口处设置急诊、创伤患者优先标识。 3.在急诊科设置创伤患者进入救治绿色通道的明显标识。 4.设立健康教育板报,以宣传栏、知识角、电子屏等方式宣传创伤救治相关知识,提升群众对各种创伤防治的认识和健康素养。 (二)创伤中心人员和相关技术开展要求(医务科牵头)

1.急诊科: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资质的人员,能常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和紧急气道管理等),并能高效联动院前急救和创伤专科救治团队。 2.外科团队:具有24小时实施神经外科、胸外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喉科和烧伤整形外科手术等并有资质的专业人员,人员相对固定。严格落实多学科会诊制度,院内会诊时间在10分钟之内到达现场。 3.其他科室:影像介入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影像科、心电图室、输血科和康复治疗室。 4.创伤中心人员应具备开展紧急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术、开腹探查、颅脑外伤急诊手术、脾切除术、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连枷胸内固定、上肢截肢术等三级以上手术能力。 (三)创伤相关设备要求(设备科牵头) 1.具备专用于创伤中心的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便携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输液加温、颅脑损伤亚低温设备、支气管镜、CRRT血液滤过、颅内压检测仪、膀胱压检测设备、胃酸监测设备、中心静脉压CVP监测的监护仪等设备,能进行床旁X线,超声检查。 2.除能开展常规血液检测外,还具备凝血功能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心肌酶系列、高敏肌钙蛋、心衰系列监测的能力。 3.医院24小时提供医学影像检查诊断,包括X光、CT、MRI、CTA、超声、血管造影等。 (四)院前和院内创伤急救体系建设要求(急诊科牵头、输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室内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学任务: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互救。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常见分类: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骨折、腰损伤、肌肉痉挛、韧带拉伤、肌肉拉伤、踝关节扭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1)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2)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3)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4)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

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处理: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以内冷敷,超过24-36小时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预防:1)穿合适的运动鞋; 2)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 3)做准备活动。 2、肌肉拉伤 机理:1)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 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2)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 一、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就是我们常说的“腿抽筋”,它是一种强直性肌肉收缩,不能缓解放松的现象。 引发原因:冬季或清晨运动时,由于气温较低而多发;运动前未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容易引起抽筋;或小腿肌肉受到冷的刺激,均会引起肌肉痉挛,抽筋。 处理措施:如果大家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肌肉抽筋千万不要慌,应该逐渐减慢运动速度,停靠在路边或跑道边,不要在路或跑道中休息,以免影响其他运动者的运动。抽筋时,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向腿部方向按压,另一手向下压住膝盖,使腿伸直,重复动作,待疼痛消失时对抽筋部位肌肉进行按摩。 温馨提示:在跑步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尽可能减少抽筋的风险。 二、肌肉酸痛 运动一段时间后,通常都会感到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酸痛僵硬,尤其在隔天疼痛感最强。肌肉酸痛,属于运动中的正常生理现象。肌肉收缩产生能量的同时,氧气供应不足,乳酸堆积,将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发生原因: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或者是运动后没

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拉伸放松,使得疲惫的肌肉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 处理措施:运动中如果发生肌肉酸疼,可以适当的减小运动量,慢慢的降低运动的速度,拉伸或按摩发生酸疼的肌肉。(肌肉的拉伸方法我们在之前的康佰瑞课堂中都教过大家了哦!) 温馨提示: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和运动后的拉伸放松是预防肌肉酸疼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哦。 三、脚踝扭伤 常见的是在跑步时跌倒、滑倒而致的脚踝扭伤,扭伤时,脚踝发生剧烈疼痛。 发生原因:多发于一些运动姿势不正确的人群中。另外因为运动前热身不够全面容易引发脚踝扭伤;或者是运动场地不平整以及运动鞋不合适等都会引起脚踝的扭伤。 处理措施:一般来说,脚踝扭伤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如果扭伤后能够对脚踝及时进行正确处理,能够大大改善损伤的严重性,缩短恢复期的时间。 脚踝扭伤处理措施遵循一个RICE原则: 1.R(Rest)休息:脚踝扭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制动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 2.I(Ice)冰敷:损伤后应该及时根据所处的环境,寻找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148团中学谢斌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简单的处理原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 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 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 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 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

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运动性损伤的处理 (一)擦伤 1.原因与症状因运动时皮肤受挫致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摩擦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二)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在剧烈、紧张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 一、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就是我们常说的“腿抽筋”,它是一种强直性肌肉收缩,不能缓解放松的现象。 引发原因:冬季或清晨运动时,由于气温较低而多发;运动前未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容易引起抽筋;或小腿肌肉受到冷的刺激,均会引起肌肉痉挛,抽筋。 处理措施:如果大家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肌肉抽筋千万不要慌,应该逐渐减慢运动速度,停靠在路边或跑道边,不要在路或跑道中休息,以免影响其他运动者的运动。抽筋时,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向腿部方向按压,另一手向下压住膝盖,使腿伸直,重复动作,待疼痛消失时对抽筋部位肌肉进行按摩。 温馨提示:在跑步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尽可能减少抽筋的风险。 二、肌肉酸痛 运动一段时间后,通常都会感到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酸痛僵硬,尤其在隔天疼痛感最强。肌肉酸痛,属于运动中的正常生理现象。肌肉收缩产生能量的同时,氧气供应不足,乳酸堆积,将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发生原因: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或者是运动后没

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拉伸放松,使得疲惫的肌肉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 处理措施:运动中如果发生肌肉酸疼,可以适当的减小运动量,慢慢的降低运动的速度,拉伸或按摩发生酸疼的肌肉。(肌肉的拉伸方法我们在之前的康佰瑞课堂中都教过大家了哦!) 温馨提示: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和运动后的拉伸放松是预防肌肉酸疼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哦。 三、脚踝扭伤 常见的是在跑步时跌倒、滑倒而致的脚踝扭伤,扭伤时,脚踝发生剧烈疼痛。 发生原因:多发于一些运动姿势不正确的人群中。另外因为运动前热身不够全面容易引发脚踝扭伤;或者是运动场地不平整以及运动鞋不合适等都会引起脚踝的扭伤。 处理措施:一般来说,脚踝扭伤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如果扭伤后能够对脚踝及时进行正确处理,能够大大改善损伤的严重性,缩短恢复期的时间。 脚踝扭伤处理措施遵循一个RICE原则: 1.R(Rest)休息:脚踝扭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制动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 2.I(Ice)冰敷:损伤后应该及时根据所处的环境,寻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室内课教案) . 谢麟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症状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2、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互救。 ★教学要点 1、运动损伤的原因。 2、运动损伤的预防。 3、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一)什么是运动损伤 1、人体在体育运动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或者日常生活的中的损伤,它多与运动项目以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为此,常有些运动损伤以其运动项目命名,例如网球肘足球踝跳跃膝的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1、运动损伤的原因 (1)思想上不重视。通过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各种原因,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教练员、体育教师、学生及运动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其中有的认为“小伤,小病没有关系”。“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等等,于是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2)准备活动没做好,没能使肌肉温热和协调起来,肌肉缺乏力量和灵活性,往往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准备活动没做好的表现在:准备活动不充分,专项准备活动量与强度不够。(3)技术错误。做出的动作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例如肘关节外展“撇”手榴弹、倒地时直臂撑地等动作,容易造成上肢肘关节、腕部的损伤。(4)组织方法不当。例如任意穿过投掷区,投掷时缺乏严明纪律和统一的口令,有的学生去拾器材,而有的学生又投出器材。 (5)练习者身心状况不佳。例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激动、紧张、恐惧等,容易造成损伤。 (6)场地设备的缺点。如场地不平,有碎石子;跑道过硬过滑;沙坑硬,内有铁钉、玻璃片等。 (7)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体育道德败坏,故意用小动作和粗野动作伤人。 另外,气温过高过低、潮湿高温、光线过强或过弱,均易发生运动损伤。 2、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使师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身心做好参加体育锻炼的准备。 (3)合理组织教学、训练和比赛,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 (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提高人人注意安全、关心安全的意识。 (5)提高身体、技术训练水平,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 (6)加强医务监督,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在体育活动中区别对待。 (三)运动损伤的处理 1、擦伤 表皮组织受到损伤叫擦伤。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较轻的损伤,约占运动损伤的16%。 (1)原因:由于皮肤受到急剧摩擦所致。 (2)处理:伤后最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然后敷以凡士林油纱布,并加以包扎。如无感染,两周后即可痊愈。较小的擦伤,可涂上外用药,不需包扎。 2、挫伤

基层版创伤中心建设指南(试行)

基层版创伤中心建设指南(试行) 创伤中心是指医院将院内与创伤相关的主要外科专业科室、辅助检查科室集中前移到急诊功能区域,为加强和规范创伤患者而建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负责为创伤急救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监护、评估、诊断和医疗服务。为规范创伤患者救治,推进全区创伤中心建设,构建创伤患者分级救治体系,结合实际,现制定创伤中心建设指南(试行)。 一、功能定位 具备收治本区域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条件和水平;具备运送严重创伤患者至上级医院救治的能力;具备对上元的快速评估、复苏、稳定生命体征的能力;参与本县域内创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二、建设条件 有创伤综合救治团队,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救治团队依托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急诊外壳诊室,急诊抢救室具备一定数量、满足需求的抢救床位和复苏床位。有固定的急诊外科医生,具有临床各学科和医技辅助相关科室快速联动机制,具备创伤急救病人快速救治能力。 各级创伤中心应设置急诊医学科、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五官科、介入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输血科等与创伤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设置有创伤复苏单元,一定数量的创伤重症监护室(ICU)病床,及创伤普通病床。具备创伤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设备、

床旁检测和诊断设备。能够快速完成创伤重点超声评估(FAST)、胸片、骨盆X线、全身快速CT、血管造影等检查,力争做到介入时间及手术时间提前,特殊患者能够在1小时内实施急诊手术。具备开展紧急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术、开腹探查、开胸探查、颅脑外伤急诊手术、肠切除术、胃肠穿孔修补术、胃肠造口术、吻合术、胃部及十二指肠手术、胃肠吻合术、肝脾损伤的处理、直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内固定、胸廓成形术、膈肌修补术、胸壁外伤扩创术、心包开窗引流术、肺大泡切除修补术、肺楔形切除术、四肢及骨盆外架外固定术、四肢骨盆及脊柱脊髓损伤急诊手术、肢体残端修整术、大腿截肢术、小腿截肢术、足踝部截肢术、截指术等相关能力和条件。建立院前登记系统与院内登记系统,建立统一的患者确认码,做到创伤患者的全病程追踪。具备严重创伤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此外,相关中医院(专科医院)达到条件的,参照标准执行。 (二)人员、设备和技术要求 急诊外科应在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 1.基层版创伤中心 (1)功能区域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急诊外科诊断区、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急诊清创室、急诊监护病房; (2)急诊检验、急诊超声、急诊X线、急诊CT提供“24小时x7天”服务;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A、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B、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讲解)、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损伤程度,可把运动损伤分为轻伤、中度损伤和严重损伤。 (1) 轻伤:伤后影响机体活动在24~48小时之内,作一般治疗即可痊愈。 (2) 中度损伤:伤后影响机体活动在1~2周之内,需作常规治疗及短期康复训练即可恢复正常活动。 (3) 严重损伤;软组织损伤影响活动在2周以上,骨折、脑震荡、半月板撕裂,内脏损伤均属重度损伤,需作特殊治疗及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恢复正常的体育活动。 根据运动损伤的调查材料证实,轻度、中度损伤较多,普通学校体育中重伤少见,运队中的“劳损”伤,一般不会发生在健康、快乐体育活动中。 2.因损伤部位力量作用方向致机体解剖学结构改变的运动损伤可分为拉伤、挫伤、扭伤、骨折和骨裂等。 (1) 拉伤:损伤力量使肌肉、韧带、关节向外延伸,致使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2) 挫伤:损伤力量钝力方向使肌肉、韧带、关节向内延伸(下压)引起机体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3) 扭伤:损伤力量方向与肌肉、韧带、关节呈角扭转外延引起局部解剖学结构改变的损伤。 (4) 骨折、骨裂:机体骨组织受外力作用(或病理),造成骨连贯性中断的损伤。骨裂是不完全折断。柳枝骨折是儿童骨折的一种特殊状态。 3.按损伤部位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1) 开放性损伤:有创口与外界相通。皮肤的擦伤、裂伤、刺伤、切割伤、贯通伤等均为开放性损伤。 (2) 闭合性损伤:无创口与外界相通。一般的肌肉、韧带、关节损伤均是闭合性损伤。4.按运动损伤发生的过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劳损(细微损伤)。 (1) 急性损伤: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一次性产生的机体损伤。 (2) 劳损伤:在长期、多次的体育训练中,由于局部组织重复单一的超负荷活动又没有及时的改善局部负担而造成机体局部组织学的细微改变所致的损伤。如髌骨软骨软化症、肩袖劳损、髌骨张肌末端病等。 5.其他损伤:诸如游泳中的溺水,登山及冰雪运动中的冻伤、灼伤及暑天运动时的中暑。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产生运动损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往往由多个因素造成机体损伤的结果。在一次运动损伤结果中,总有一个因素是主要的,其他几个因素则是次要的,诱发性的。因此,对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的分析应该是综合性的。 1.主观因素 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是体育活动的主体。每一个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思想上不认真,不遵守活动规则,不讲运动道德,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活动中不按科学方法练习,技术动作不正确,超负荷(动作难度、活动强度、运动量超过身体水平)活动,心理压力大,

XXXX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方案

珠海xx医〔2020〕xx号 关于印发《珠海市xx医院 创伤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现将《xx医院创伤中心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xx医院 2020年4月24日

珠海xx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诊疗,提高创伤患者救治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市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2020-2022年)》(粤卫〔2020〕2号)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创伤中心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为创伤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提高我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建立创伤救治体系,建立长久可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创伤中心建设及相关要求 (一)创伤中心标识与指引设置要求(总务科、宣传科牵头) 1.在医院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医院门诊、大厅、急诊入口和医院内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设置醒目指引标志,引导患者快速到达创伤中心。(推进:1.外院参观学习 2.网络收集资料) 2.医院分诊、挂号、诊室、收费、影像、抽血、检验、药房等各窗口处设置急诊、创伤患者优先标识。 3.在急诊科设置创伤患者进入救治绿色通道的明显标识。 4.设立健康教育板报,以宣传栏、知识角、电子屏等方式宣传创伤救治相关知识,提升群众对各种创伤防治的认识和健康素养。 (二)创伤中心人员和相关技术开展要求(医教部-专科组牵头)

1.急诊科:具有开展创伤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资质的人员,能常规开展急诊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抗休克和紧急气道管理等),并能高效联动院前急救和创伤专科救治团队。 2.外科团队:具有24小时实施神经外科、胸外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喉科和烧伤整形外科手术等并有资质的专业人员,人员相对固定。严格落实多学科会诊制度,院内会诊时间在10分钟之内到达现场。 3.其他科室:影像介入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影像科、心电图室、输血科和康复治疗室。 4.创伤中心人员应具备开展紧急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术、开腹探查、颅脑外伤急诊手术、脾切除术、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连枷胸内固定、上肢截肢术等三级以上手术能力。 (三)创伤相关设备要求(设备科牵头) 1.具备专用于创伤中心的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便携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输液加温、颅脑损伤亚低温设备、支气管镜、CRRT血液滤过、颅内压检测仪、膀胱压检测设备、胃酸监测设备、中心静脉压CVP监测的监护仪等设备,能进行床旁X线,超声检查。 2.除能开展常规血液检测外,还具备凝血功能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心肌酶系列、高敏肌钙蛋、心衰系列监测的能力。 3.医院24小时提供医学影像检查诊断,包括X光、CT、MRI、CTA、超声、血管造影等。 (四)院前和院内创伤急救体系建设要求(急诊科牵头、输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方法: (1)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2)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方法: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处理同(3)。 5、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处理方法: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方法: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 处理方法: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而由于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运用而导致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皮肤及粘膜保持完整,,伤处与外界没有相通。 ? 处理原则: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完整版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 处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48团中学谢斌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简单的处理原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 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 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 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 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 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创伤中心建设要点2019

区域严重创伤医疗急救服务系统/创伤中心建设要点 急救医学科2019-5-23 一、创伤救治理念: 1、“白金10分钟” 创伤救治点(区域医疗中心/综合型卫生院/120急救站/急救网络医院):现场急救2、“黄金1小时” 创伤救治链条: 120院前急救/移动ICU→急救重症监护室→血库→急诊(创伤)外科→手术室 3、创伤区域一体化救治 4、创伤救治“谁牵头、谁负责”; 急救医学科牵头创伤中心建设与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负责; 多学科会诊建议, 创伤中心领导人员或授权的管理人员、急救医学科管理第一责任人决策。 不属于医疗事故情形: ①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②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③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④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⑤因患者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⑥因不可抗拒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创伤中心建设目标: 1、国家创伤医学中心、 2、国家区域创伤医疗中心、 3、省级创伤医学中心、 4、省级区域创伤医疗中心、 5、Ⅰ级创伤中心/三级医院/市级创伤中心 6、Ⅱ级创伤中心/二级医院/县级创伤中心

7、创伤救治点(乡镇) 三、县域创伤救治网络 1、创伤救治点/创伤急救网络医院 ①创伤救治点:村室、卫生院、中心卫生院 ②创伤急救网络医院:区域医疗中心、120急救站 2、120院前急救/移动ICU 3、急救重症监护室 4、血库 5、急诊(创伤)外科 6、手术室、麻醉科 四、创伤救治相关临床专科建设 模式一:院前急救、急诊科、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颌面外科、烧伤科、整形外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介入放射学专业等 模式二: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虚拟创伤救治团队指在严重创伤救治中能快速抽调外科各专科、相关辅助检查科室等,形成多学科抢救小组(即院内MDT团队),以急诊科为平台,为严重创伤患者建立多学科综合救治模式,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诊疗、监护服务。 模式三: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急诊外科为核心的实体化创伤救治团队 五、能够对全部的创伤患者进行确定性治疗 (Ⅰ级创伤中心/三级医院/市级创伤中心创建标准) (技术服务能力)具备开展: 1、(急诊科)紧急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术、 2、(普外科、胸外科)开腹探查、开胸探查、肠切除术、胃肠穿孔修补术、胃肠造口术、吻合术、胃部及十二指肠手术、胃肠吻合术、肝脾损伤的处理、直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内固定、胸廓成形术、膈肌修补术、胸壁外伤扩创术、开胸探查术、心包开窗引流术、肺大泡切除修补术、肺楔形切除术、 3、(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急诊手术、 4、(骨科)四肢及骨盆外架外固定术、四肢骨盆及脊柱脊髓损伤急诊手术、肢体残端修整术、大腿截肢术、小腿截肢术、足踝部截肢术、截指术; 创伤致死三联征: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课件教案

体育课中常见性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2、掌握几种常见性运动损伤的处理,并能运用与实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原因。 2、教学难点:运动损伤预防与救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言】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什么是运动损伤,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运动受伤,该怎么预防和处理? 运动损伤的概念 在运动过程中及之后发生的各种伤害及并发症。了解运动损伤的特点可以早点做出预防和准备,正确的了解急救方法、诊断治疗对减轻症状和损伤有很大的帮助。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一)、思想上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准备活动不适当。统计资料表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适当,是造成受伤的首要原因。 1、不做准备活动。在神经系统和身体各器官系统没有被动员起来的情况下就进行训练,由于肌肉、韧带没有活动开,身体协调性差,固而很容易发生软组织拉伤和关节扭伤。 2、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神经和其它器官系统的兴奋性尚未达到适宜水平就开始训练。 3、准备活动与训练内容脱节。训练中主要用力部位没有活动到、活动开。 4、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在进入正式训练前已感疲劳,正式训练时身体机能不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5、准备活动距正式训练时间过长。开始训练时准备活动引起的生理反应已减弱或消失。 (三)、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带伤或伤病初愈及身体疲劳时,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此时参加训练很容易因肌力较弱、反应迟钝、身体协调性差而受伤。 在练习中因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而受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