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委、区政府利用我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文化文物资源初步得到利用,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一)文物资源较为丰富

××区已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区古民居品味高、数量多、分布广,受到业内人士普遍称赞。其中历史文化保护区“一村两国保”的呈坎村有21处国保建筑,是名符其实的“国保”村;唐模村以水口、水街、孝子湖、古银杏树彰显特色,被国家园林界视为××水口的经典村落。另外西溪南、灵山、洪坑、蜀源等14个古村落也别具特色。除此之外,岩寺还有“桐子山”和中科院命名的“岩寺皖南龙”遗址,又有小岩元代古岩寺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据

不完全统计全区现存明清各个时期××古民居、古遗址1100余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

近年来,黄山毛峰手工技艺、唐模××水口文化分别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推陈出新了《舞和合》、《柳翠娘》、《花棍舞》等民俗节目,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岩寺的上九庙会、世间流传的烂肚宝故事、潜口腊八庙会、灵山灯会等,其风格各异,闻名遐迩。

(三)××藉历史名人灿如星河

古老的××,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文风昌盛,××区历史上共有进士219人,每百人出0.22个进士,高于全国平均数27.5倍。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理学名扬四海,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更是不甚枚举。卓有影响

的有:南宋朱熹就盛赞“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兄弟“双贤”罗愿、罗颂。罗愿于1175年撰成《新安志》10卷,是本省第一部地方志书;被誉为明代“文坛五子”之一的西溪南人汪道昆,著有《太函集》、《太函副墨》;明代著名戏剧评论家岩寺人潘之恒,著有《黄海》;清代洪坑人洪亮吉(1746—1809)直言敢谏,率先提出人口问题,写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人口问题专论《治平篇》,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早5年,并著有《洪北江全集》;民国时期唐模人许承尧是著名教育家、收藏家、诗人,著有《疑庵诗集》、《歙故》(又称《歙事闲谭》),并主纂《歙县志》;此外还有明代制墨四大家中的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扬州八怪占其二的汪士慎、罗聘,著名画家、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岩寺人江兆申,当代著名教育家、徽学泰斗潜口的汪世清等等。

(四)文化旅游商品逐步走向市场

以竹雕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后起之秀,并涌现出了曹篁生、洪建华、朱伟等领军人物,他们多次在一些大型展览会、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展示了我区竹雕行业的实力和竞

争力。同时黄山毛峰、徽墨、徽派盆景、蜂蜜、××苗木等传统工艺不断得到挖掘,有的初具规模,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众多的历史名人,注定了××区旅游项目的品味高。其中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江南第一村”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呈坎、千年古镇-西溪南、华东第一原生态高山湖-丰乐湖,还有潜口明清民居博物馆、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景区,并拥有“××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体验游”、“红色圣地足迹游”

等旅游线路和项目,是旅游理想的目的地。

(六)怡人的优美生态环境

××的青山碧水,森林覆盖率为71.39%,空气清新,环

境宜人,号称“天然氧吧”。特别是古民居、古村落与自然天人合一、高度和谐,宛若一幅幅山水画,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亮点和优势。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民营兴区、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旅游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下,先后启动了潜口明清园,呈坎古村落,唐模、西溪南,龙山湖景区以及华商山庄的开发,创造了三个国家级4a景区,一个3a景区。××区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徽游客逐年增加,门票收入进一步增长,这为今后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它将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一)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当前,一些部门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认识和定位,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足够的把握,缺乏信心,认为抓旅游税收少、见效慢,“富民不富区”,形不成支柱产业。有的部门把发展旅游当成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没有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配合,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应当清醒的看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最长,带动面最广,无疑是未来一大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坚定不移实现“工业立区”战略的需要。

(二)旅游产业发展专业性规划不到位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全区发展旅游产业的纲领和蓝图,独具匠心的发展规划必将能更好地指导旅游产业科学、快速

和健康发展。我区的《黄山市××区旅游发展规划》(20xx-20xx)和《黄山市××区新农村建设规划》虽已先后制定,但主要侧重宏观布局,缺乏对整个旅游产业全局性的指导功能和权威。至今我区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景区(点)的修建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尚未制定。长期以来,重点旅游景区只有古村落的保护规划,而缺少专业性、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的具体景区景点建设规划。调查发现,一些旅游项目的建设规划,几经变化,缺乏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朝令夕改,严重影响了古村落历史文脉和优美自然风光。诸如呈坎景区的农民新居建设,丰乐河二坝突兀的两栋新宅和西溪南村不断出现非徽派新建民居……

(三)对文化旅游品牌的确立不到位

多年来,对于××历史文化积淀与具有多元特色的现代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特色,缺乏系统的考察、整理和研究,未能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我区文化旅游建设的准确定位,缺少统一品牌。这对于我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宣传营销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不清晰,景点景区的宣传品牌定位更是变幻无穷,既失于挖掘整理提炼,更

谈不上有效规范使用。

(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当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旅游主管部门与大产业要求的管理职能不适应。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管理多,服务少。旅游产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涉及到文化、城建、规划、宣传、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宗教等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在目前的体制下,要完成这种有效的协调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区旅游项目开发总体上讲,投资实力都不强,力度不大,速度不快,或多或少存在着优先占有公共资源而动作迟缓现象。因此,需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新。

(五)重点旅游产品精心打造不到位

我区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特色鲜明,主要以观光旅

游产品为主,但小、散、稀的特点也比较突出,缺少有号召力的亮点。景区景点运营的公司综合实力都很弱,投入少、建设慢,且开发的层次不高、深度不强,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导产品,致使龙头旅游产品或精品难以形成。从总体看,景区景点分散,“满天星星,没有月亮”,没有文化旅游产业龙头。所以,有必要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努力把区内重点旅游产品打造成国内旅游行业的精品。

(六)旅游推介促销不到位

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突显,品牌包装、宣传促销是关键所在。我区旅游推介促销不足,旅游宣传范围有限,在媒体上未能持续进行宣传,形不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合力,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使旅游品牌缺乏吸引力,致使游客人气不足。同时,宣传促销缺乏大手笔,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各个景区、旅行社各自为政的状况普遍存在,没有形成整体宣传的态势,加上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七)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不到位

当前我区大交通环境优势已初步形成,但景区景点内部的道路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如潜口-唐模-蜀源-灵山-呈坎环形旅游线路,部分路段大型客车难以进入。就全区而言,“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发育不够成熟,设施功能配套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各重要交通入口(尤其是合铜黄岩寺出口处)没有大型的旅游宣传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宾馆、酒店数量少、等级低、容量小,且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尤其是娱乐场所和旅游购物中心尚未合理配置,致使部分游客进不来,或者在区内逗留时间短。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八)徽文化在旅游产品中融入不到位

我区虽然有堪称三大地域文化的徽文化,但风光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紧,基本上是单打一,文化和旅游两张

皮,没有真正把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中去,形成不了合力,更没有成为旅游产业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近些年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民间艺术团体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走向市场步履维艰。文物修缮保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以及充分挖掘、整理、推出徽文化的专业研究机构严重缺失,这样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由于××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在旅游上的运用程度不高,绚丽多彩的××文化、民俗风情得不到充分展示,耐人寻味的人文历史、饮食文化挖掘、包装不足,旅游景区(点)文化注入性差。美好的自然风光空有秀气但无灵气,无文化内涵,韵味不深,这无形之中就缩小了我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空间。

(九)××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深度不到位

一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运作不力。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纪念品档次低、千篇一律,对能体现××历史文化形象的可视性××旅游商品、工艺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本土传统的名优土特产品,如贡菊、灵山贡米、红薯干、酒酿、灵山竹编等,没有配合

旅游进行规模开发。旅游商品街建设几乎空白,缺少特色产品定点商店,这样直接影响了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导致旅游产业效益低下。

(十)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育不到位

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但是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如导游人员的文化旅游综合水平不高,酒店员工文化素质偏低,旅游策划管理人才较少等。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整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缺乏统一、完善的对接机制。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导游人员在介绍景点时,对景点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讲解词简单生硬,且张冠李戴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必然会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后续发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充分发挥我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

(一)依法保护,珍惜文化旅游资源

一是要全面普查,摸清家底。高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是我区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为有利于管理和保护全区文物资源,建议升格区文物管理所为副科级单位,对全区境内徽文化资源(含非物质类及历史遗存)进行再次的清理普查,并逐一登记,建立档案,做到知根知底。

二是要实施抢救性保护、维修。对急需保护、又有能力做到的,应刻不容缓地进行抢救;对一时还有困难的,要通过对上争取,编制项目尽快进行维修,使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不再流失。

三是要尽快公布一批“区保”。根据文物的性质,选择一批作为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公布。既便于向上逐级申报,更便于对现存文物进行依法保护,减少损失。

四是要依法加强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坚决制止与古村落环境风貌不一致、不协调的建筑出现,确保古村风韵。呈坎、西溪南、潜口、唐模、洪坑、蜀源、灵山要实施整体保护,制定保护规划,划出保护区并重在落实和督查。对于条件暂不成熟的地方,宁可不开发、缓开发,也不能滥开发,防止造成破坏,留下后患和遗憾。要加快水资源的治理和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历史上的哪怕是一段残垣,一处遗址,今日同样要留下带有时代文化的历史印记。

五是要对远古遗址实施保护。对罗田“岩寺皖南龙”

、岩寺“桐子山遗址”实行保护,划定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并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展示我区远古的灿烂文明。

(二)加强研究,提高文化旅游含量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区作为古老××的一部分,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域名保留地。我们对徽文化的研究,对××区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研究显然不能落后,这是责任所在。建议尽快成立徽文化研究机构,安排选调专业和业余骨干人员,组成专门队伍,对各个景区景点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宣传、策划和包装,确立各个景区景点的品牌、内涵和推介口号,编写资料书和宣传册。

(三)精心策划,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品牌决定产品发展方向和重点,决定了宣传促销能否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说品牌无价。

一是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文化要突出个性,旅游更是如此。××区是10万人口的小区,无论是布局、建筑风格,还是总体形象都应突出个性,越有个性,才越有吸引力,越

有魅力。××区是山水之乡、茶乡、竹乡、休闲养生之乡、文物之乡、徽墨之乡、名人名士之乡。我区总体形象定位宜为:精巧、秀雅、生态、徽韵。宣传口号可为:××区是文物之海、古建长廊、水墨画廊、休闲胜地。具体宣传也可:××区有一处处古村落、有一个个古祠堂、有一座座古桥、古塔、古牌坊、有一幢幢古宅、有一丛丛古树、有一批批名人。

二是统一品牌的准确定位。品牌就是一张名片。品牌的打造要切忌平淡枯燥,失去吸引力,又要防止与其它地域景点雷同,否则就等于没有品牌。还要注意不可夸大其词,捕风捉影,胡乱拔高,以招非议。我们建议:根据我区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可以考虑为:(1)××区——××文化传承地。我区是唯一“××”域名保存地,徽文化积淀厚重,人文荟萃,理应传承,当之无愧,受之无愧,无可非议。(2)明代(或明前)××文化遗存地。我区明代××文化遗存多,在文物古建上:呈坎村和潜口民宅的明园较之黟县西递、宏村数量多;在人文上,单进士明代和明以前就有63人,较之休宁县多;岩镇状元唐皋、“文坛五子”之一的汪道昆、藏书大家、刻书大家吴勉学、吴王官、吴养春、戏剧家潘之恒等均生于明代、成名于明代。(3)“休闲养生在××”。这

一品牌还要继续推出,我区有幽雅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适合休闲养生,但关键在于要在“休闲”和“养生”两句话上大做文章,要留得住人、有内容留人。对于景点个体来说,还应突出个性,防止千篇一律,做到有差异性,特色性,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要认真策划好各自品牌,竭力打造一景一品、一村一品,形成品牌效应。如:岩寺镇可以考虑打造第一状元镇(一镇5状元);西溪南村可为第一进士村(一村30个进士,41个举人);呈坎可为一村双国保或江南第一村;唐模可为江南水口园林第一村。

(四)强化规划,搞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

《黄山市××区旅游发展规划(20xx—20xx)》已经制定,必须严格按规划开发建设,确保旅游业健康发展。为了使文化与旅游更好地结合,还应补充、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规划,旅游建设规划、文化产业规划及各景区景点建设规划。规划的制定要有科学性,要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要有专家论证,防止简单化、短期行为;规划执行还要有连续性、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随心所欲。规划不光是拿来看,更重要的是

去按规划落实。要下决心对所有景区景点、核心保护区周边的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更不得乱拆乱建。建筑是形,文化是魂,环境是本,应该成为我们应有的建设理念。

景点要有综合开发意识,不能就景点开发而开发。生态、环境、服务、标识牌、广告牌、停车场、公厕、旅馆、酒店、旅游商品购物、娱乐场所、邮政通讯、交通道路、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都应科学设定。我们对景点的开发也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上,要注意防止开始热热闹闹,过了一阵冷冷清清,要成熟一个,包装一个,开发一个,推出一个。我区在近期内,宜对呈坎、潜口、唐模、新四军四部旧址、丰乐湖、西溪南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打造精品;对蜀源、灵山、二坝、洪坑要尽快制定好规划,先保护好文物、建筑和生态环境,再通过招商引进有实力、有资质的客商进行开发。对各村落、各景点都要认真研究探索文化资源表现手段,进行功能界定,尽量避免雷同,要保持冷静心态,精心策划开发,循序渐进地推动。

(五)破解瓶颈,加快服务设施建设步伐

一要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延长产业链。随着我区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自驾游与日剧增,景区沿线必要的交通旅游标识牌、景区景点的宣传牌、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要加快建设和完善。要加快重点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呈坎、唐模的乡村旅馆,丰乐湖的度假酒店,龙山山庄的建设。要尽快启动自驾车营地、枫丹白鹭五星级酒店项目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区位优势地段,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洗浴中心和茶楼建设。

二要突出××地方民间特色,进一步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步伐。要突出××民间工艺品开发,瞄准市场,包装提升,使××木雕、石雕、竹雕、徽墨、竹编等形成品牌化,系列化和规模化。在一些景区景点可采取“前店后坊”的产销方式,集浏览观赏、参与劳作和商品销售于一体,既可丰富浏览内容,又可诱发游客的购物欲望。同时,加大××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和包装,直接进入购物市场,满足不同游客的购物需求。

(六)整合资源,加快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区文化旅游点多线长面广,在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上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唱各的调,较少整体联合,整体包装打造和宣传促销,缺乏团队精神和群体力量。一要下决心整合资源,整合线路,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二要详尽地制定好总体规划,安排好线路,串珠成链,串点成线。三要加强区内景点的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大手笔、大气度地实行重组整合,坚决防止和纠正不顾大局,谁也成不了气候的狭隘意识和行为。四要加强与歙县、绩溪、黄山及其它区县的联合,形成东线旅游板块,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对外促销,提高××区知名度,实现文化和谐。

同时,在线路整合上,围绕“古色、绿色、红色”板块,精心做好已经运行多年的“××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休闲养生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线路。但重要的还是要丰富内容,增加内涵,吸引游客兴趣,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