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河南话

漫谈河南话
漫谈河南话

漫谈河南话

漫谈河南话

河南话,属北方方言之一种。话如其人,平庸无奇,尽管有中国最多人口所讲谈,影响却有限,出了河南界面,便引不起多少关注。

在中国,能让人耳朵一动的方言,只有不多几种。如北京话,天子脚下,首善之区,能操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众人仰慕,自不在话下,自然不在众多地方话之下。有上海话,海派文化,发达之地,自然要高人一等,(不是阿拉瞧不起侬外乡人,是侬乡巴佬实在拎不清),只可惜阳春白雪,和者甚寡。有广东话,毗邻港澳,大富大贵,又多少沾些洋味儿,感觉自然良好,只苦于佶聱难学,好事者只得以瓜菜代,流传全国的,多是一种广味儿的普通话,绝非原汁原味儿了。还有四川话,独霸西南,号召数省,恰似川中火锅,麻辣味儿十足,硬是要得,又有贵人帮衬,想不出名都难。再就是山东话,深得梁山好汉遗风,粗门大嗓,直来直去,豪气逼人,着实不同凡响。最固执的当数天津话,距京都只一箭之遥,硬是痴心不改,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说我的独木桥,自娱自乐,自成一家,为嘛原因待考。至于风行一时的后起之秀,如爽快诙谐的东北话,拐弯抹角的唐山话,老实巴交的陕西话,则都是小品惹的火。虽有几个当红演员友情支撑,可缺少厚实的经济根基,听的人多,学的人少,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相声小品电视剧,是传播方言的利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听着自己家乡的方言,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如果说某人乡音未改,多半是夸赞嘉许,瞧瞧,到底是血浓于水啊,至今还不曾忘本。可是,大多河南人却不希望在省外文艺作品中听到乡音,尤其是在大媒体大制作中。他们知道,那些大作家大导演大编剧大演员,心目中是没有河南话的地位的。如果你偶尔听到几句河南话,不是保姆就是农夫,顶多也就是个进城民工,十有八九是拿来做英雄人物的陪衬和点缀,决找不出几个光鲜角色。

其实,外地人耳中的河南话,有不少是从豫剧中听到的。而这种河南话,并不是真正生活中的河南话。豫剧中的对话,为了追求演出效果,为了讲究字正腔圆,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突出的特点是加了拖腔,添了长音,再稍微拐了拐弯儿。这一来,反倒给人一种源于生活低于生活的嫌疑。换句话说,起码是明显的脱离了生活。试想,谁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说一口豫剧念白,咦咦呀呀,非笑歪一片河南人不可。

现在,真正代表河南话的方言,是郑州话。更细了说,是郑州市区的郑州话。而郑州郊区的方言,把男孩子说成“校”(音),把筷子念成“撬”(音),把鸡读作"

揪"(音),比豫剧中的河南话还夸张,还难为人。郑州话的地位,就相当于河南方言中的普通话。其实,它很年轻,是一种新生的语言,才四五十岁。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河南地方话,是随着郑州荣升河南省会才演变而来。大量来自全省各地全国各地的方言,

呼唤着喊叫着念叨着诉说着,涌进急速膨胀的新兴省会,互相撞击,互相摩擦,互相融合,互相转化,一来二去,才使得郑州话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今天典型的正统的河南方言。

郑州话,代表着新的河南话。它的首要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向普通话靠拢,摒弃了老方言中生怪冷僻的糟粕,融和了普通话里简约明快的特色。除了声调还少有不同,还保存有河南话的特点外,几乎和普通话没多大区别了。如果把一句郑州话连起来说,它就是河南话;如果把郑州话拆开来,一个字一个词去念,那它就是标准的普通话了。比方说,用郑州话说“玉霞”,就等于用普通话说“雨下”,两者读音没有任何差异。换句话说,用普通话说“雨下”,就是用郑州话说“玉霞”,一个美丽女孩儿的名字。

郑州话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省去了老河南话里的长腔拖音,干脆利索,毫不拖泥带水。适应现代生活高效率快节奏的特点,因而极有生命力。在河南一些新兴城市,如漯河、驻马店、平顶山等许多地方,都在广泛使用这种新的河南话,而老的当地方言,反而很少听到了。说实话,这些地方的老方言,也确实土的可以,有时候竟让人听的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比如漯河近郊有个村庄,当地农民叫它“马粪召”。我很奇怪,他们祖上是怎么想的,竟给桑梓起了这样一个不雅的名字?细究其详,村民倒先笑了,说并非如此,只是念转了音,真实名称是--“马夫张”。普通话里的上午、下午、晚上,当地老方言另有说法。上午不叫上午,叫清早饭儿;下午叫晌午饭儿,晚上更有意思,叫喝罢汤。比方普通话说,“上午不去,下午不去,晚上再去。”换算成当地方言,就是“清早饭儿不去,晌午饭儿不去,喝罢汤再去”。一天到晚都念叨着吃,足见老辈子活的艰辛,以至于见面问候,也都是先问“吃了吗?”早饭午饭可以这样问,而晚饭却要换个招呼,要问“喝了吗?”“喝汤了么?”想必是晚饭后不干活,自然不好再吃干饭,喝些稀汤便行,好在那年月也没有电视,说会儿话便洗洗睡了。再说,也不光咱老百姓晚上喝汤,62年中央开的七千人大会,有领导总结说,“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马列主义。”那么多大领导,晚饭也只是喝汤,从上到下,同干共稀,老百姓心里也就

踏实多了。

“谁?”侯宝林大师早年有一段相声,谈到各地方言,说最省事的就是河南话,凡事只用一个字表达。“我。”“咋?”“尿!”引得大江南北多少笑声。不管是褒是贬,河南话总算挤进传世之作,露了那么一小脸儿。

在外地人看来,最能代表河南话的就是一个字,“中”。也就是“行”、“好”、“可以”、“OK”的意思。姜昆曾在相声里,非常精辟地作了一段表演,他居然能够发现“中”在生活里的不同用法,颇为难得。如果你听到河南人说“中”,只一个中字,那就是答应、肯定、承诺,保证、斩钉截铁;看脸上,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如果说“中中”,两个中字,意思就变了,就有些将就、应付、不耐烦、虚与委蛇,颜面上晴转多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如果说“中中中”,三个中字,那就又不一样,多半是是敷衍、推诿、不高兴、端茶送客,脸上也暗了,多云转阴,乱云飞渡,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说的是“中中中中中……”,脱口一大堆中字,分明就是恼怒、愤恨、冷若冰霜,黑云压城城欲摧,大风起兮云飞扬,风萧萧兮易水寒;识相者,谈话应当立即打住,拔腿走人,要不然,立马就要干仗,撕打起来。

河南话里,类似这样单蹦的词,还有不少。如“咋”和“恁”,常常连起来使用,如“你咋恁厉害哩?”“俺咋恁倒霉呀。”“他咋恁讨厌呢。”咋是怎么,恁是那么,都用一个单音字代了。河南人说着省事儿,外地人听着费劲儿。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今天,这些地方味儿太重的字词,本应加以规范,取而代之。可在河南一些报纸上,却还屡见不鲜,甚至堂而皇之地制作成大标题,跃然纸上。有些编辑记者,虽无害人之心,却有误人之举,看堂堂正正为不屑,视萎萎琐琐若瑰宝,猎俗气于市井巷尾,逐陈腐于乡野田头,分明一副小资愤青嘴脸,故做几声引车卖浆腔调,搔首弄姿,东施效颦,一不留神,却露出鼻尖一片粉白。

汉语之中,早有文言和口语之分。文言多写于书,口语长传于嘴。文言高而雅之,皇族官员文人墨客津津乐道;口语低而俗之,农民工匠贩夫走卒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差距越拉越大,形成了写出无法说、说出无法写的怪现象。就以河南话为例,就有不少使用率极高的字词写不出来。如果你对一个河南朋友说:“啥时候能到你家去坐坐?”他会高兴地说:“劳中,早晚晴来啦!”此处的“劳”字,只是借音,遍翻字典,捞,劳,老,唠,哪个也对不上,实在不知该写哪个字。还有那个“晴”字,音对意不对,晴天能来,阴天就不欢迎了?若换作“请”字,首先读音便不对,

意思上虽可苟且,可若换一句话,说“请打我了,早晚找你报仇!”这就全不对了。挨人打还要说请,也忒贱了些。这句话的意思,还不大好翻译,说成普通话,大约就是“那当然可以了,不论早晚什么时候,想来就尽管来好了!”这里的“劳”字,大约有当然、太、很、相当等意思,区分使用。那个“晴”字,有尽管、随便的意思,却没有请的含义。不光这两个字实在是写不出来,类似的还有和“恁”(那么)配套的“振”(这么),还有“捉”(音去声,这个),相对应的“诺”(那个)等等。也不知是汉字不够丰富,还是这些河南话上不得台面,进不得书文。

河南人一高兴,爱说“dai劲儿!”之所以打成拚音,也是拿捏不准该写那个字。最为接近的好像是“带”字,普通话里就有“带劲儿”一说。但这个“带劲”,同河南话里的“dai劲”,不仅读音不同,其含义也相去甚远,兴奋程度不够,少了那份舒坦、痛快、美妙、张狂。河南球迷在主队赢了球之后,欣喜若狂,大呼“dai劲”!这下可苦了报社记者,他还必须把这个写不出的字给写出来,或许他无可奈何?或许他早有预谋?或许他心血来潮?或许他灵机一动?于是,我们就在报纸上看到了“得劲”,音也不对,意也不符,不伦不类,看上去真不“得劲”。(或许,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不光河南话如此,普通话里也有这样的烦恼。时下在饭馆里吃完饭一抹嘴,你可别说“结账”,有些土气,容易被人看不起,有冒充大款的嫌疑。如今流行的是,潇洒一扬手,矜持地喊一句,“小姐,mai单!”别怪我又打拼音,一来我交际有限下馆子少,二来囊中羞涩也很少做东,实在弄不清该写哪个“mai字”。好在争议不多,常见的是,一说“买单”,一说“埋单”。从字面看,买单似乎通顺些,酒饱饭足,掏钱结账开发票,不就是买你饭店的单据嘛?说不定偷偷刮开覆膜,一不留神中个三四等奖,这单就不虚此买了。可说“埋单”的一族也不可小视,好像有报纸撰文考证,“埋单”一词源自港澳广东,一据说二因为三所以,结论是“埋单”才为原版。似我等文化浅薄之人,断不敢介入这等学术之争,只好先打拼音,请列位多多原谅则个。再如某件事做完,也有多种说法。俗人说干完,雅人说解决,半俗不雅的人说完成,江湖上人说摆平,有身份人则说搞定。就这个搞定,也暗藏着门派之争。搞定,搞出定论,似乎名正言顺。可有些人

就偏偏不信这个邪,偏偏就写成“搞掂”,并且能引经据典,自称正宗,招摇过市,笑熬江湖。这些争斗推而广之,居然连外宾也牵连其中。中国

足球队请了个洋教头,央视隆重介绍他叫阿里汉,可新华社又郑重通知说此人名阿里哈恩,两大门派各有来头,广大球迷闹不清孰对孰错,外事无小事,便不敢乱喊。好在口说无凭,若含糊嘟囔一句阿里狠,模棱两可,双方都不得罪,也不算大错。只苦了足球记者,白纸黑字,来不得半点含糊,容不得浑水摸鱼,只好先暗自掂量一番,向新华社投稿就写阿里哈恩,给央视撰文就叫阿里汉,虽不算左右逢源,也只好得过且过。有伪球迷问我,阿里汉和阿里哈恩谁比谁先到?我只好含糊其辞,好像一块儿来的,他们坐同一架飞机。

河南话虽土,却也不乏精辟之词。如一个“货”字,看似状物,却是说人。“这货够朋友”,“那货不是个东西”,这里的“货”,其实就是普通话中的“家伙”二字,也简明成一个字。家伙,有家庭有伙伴,虽有戏谑调侃之意,却还不失本分规矩之心;可这一个“货”字,却大胆狂放,不落窠臼,玩笑讥讽,入木三分,你这家伙呀,不算人!

如今都兴与时俱进,地方话也在发展。大浪淘沙,淹没了一些旧语,春风化雨,诞生出不少新词。河南话里,就有一个新词很是传神,那就是“喷”。既是名词,如大喷,老喷,喷壶,戏指某人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云山雾罩,口若悬河,三寸不烂之舌,死蛤蟆说出尿来;又作动词,如喷一会儿,正喷着呢,这老几真能喷;究其本意,有些似北京的聊天,东北的侃大山,四川的摆龙门阵,却用一字以蔽之,以动致静,寓庄以谐,含义丰富,形象逼真,堪称语坛新秀,词中一绝。

河南方言,几千年传承打磨,早已是当地文化精髓,外乡人轻易难得其中奥妙。即便是文学大家艺坛老手,若不是沉下心来,扎根其中,也只会浮皮潦草,学得一点皮毛,逗人一笑,博个口彩罢了。更何况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便是河南当地人,又分作东南西北,城里乡间,一省人听不懂一省话,不算稀罕。

随着社会进步,开放沟通,可以想见的是,地方话正逐步向普通话靠拢,且速度正在加快。就算地方话本身,也在不断变革,那些佶屈聱牙的陈词滥调,渐渐失去生命力,秋风落叶,逝者如斯;而一些充满生机的新词新语,如新翻杨柳,势不可挡。有个山里青年,考上外地大学,三年才回乡探家。见到二老,兴奋异常,“我们学校一放假,我就急着回来看你们了!”老汉听罢,楞怔片刻,笑骂道:“兔崽子,出去三年整,带回两扇‘门’”!原来,山里人从不说我们你们,只说俺和您(音:nen),老人家听不惯,骂上几句,也在情理之中。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瞅着英气勃发的儿

子,谁说老汉心里不是注满了快乐和骄傲,他从年轻人新鲜的话语里,真看见了两扇门,两扇通往山外的门,两扇打开幸福的门。

经典河南方言笑话

★那家伙豁类是开水 一河南人到西双版纳旅游,刚好遇到泼水节,他破口大骂:谁豁里?谁豁里?导游告诉他:水泼到你身上是祝福你里!他说:你不着!你不着!那鳖孙豁里是开水! ★母鸟与公鸟 树克叉上估兑着俩鸟,母鸟说:“格义人,往边启估兑估兑,把俺哩毛都弄枯处了”公鸟说:“看你那不竹贵样,枯处了补拉补拉不斗光牛了!鞋活啥勒鞋活!” ★河南人唱歌 北京人教河南人唱歌:“太阳啊,我伟大的母亲,你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还没唱完,河南人就说北京人:“你累不累啊,看我们是怎么唱的。” 河南人接下来唱到:“日头啊!俺里娘,你见天从东边日溜上去,从西边突路下来,你使里慌不使里慌啊?”... ★方言笑话 甲:你手里拿个啥乙:破棉袄甲:你杂不穿上里乙:筛老咬甲:你杂不逮逮里乙:眼老小甲:你杂不上吊里乙:绳老糟甲:你杂不撞墙里乙:墙老倒 ★河南人在南方 老吴是河南人,来到南方吃早餐,一进门就对服务员说:“小姐,水饺(睡觉)多少钱一碗(晚)?”服务员很不高兴,就说:“没有。只有馒头。”老吴说:“哦,馍馍(摸摸)也行。”服务员极为恼怒,骂道:“流氓!”老吴极为惊讶,说:“六毛?太便宜了!” ★豫剧念白 有一次开联欢会,轮到讲方言这个节目,黄教授被逼无奈,来了一段豫剧念白:杨宗宝掏出那个雕,那个雕,那个雕翎箭,正中穆桂英那个鼻,那个鼻,那个鼻梁骨。 ★俺咋恁不中用类 夜黑,外先,树上有个嘛几扭,一效叫唤一贺晌,青岛起俺爬到树上够它,木站牢稳,一效掉泻来磕住不老盖,快疼死俺了都。胖妮儿要是该这多美,给俺揉揉光把豆不老疼了,俺想胖妮儿想类一贺一贺的睡不啄。 天刚亮俺就窜到她家当院斜货:胖妮儿!胖妮儿!她一翁门看见俺她的脸可红了,问:恁弄啥类,咋了呀?俺上去捞住她类胖手说:咱到集上吃油馍。到了炸油馍摊,俺两手一摸步袋,卓兜空壳喽,诺兜某任扇儿。俺心里骂:去火,钱放在枕头嗲忘带个兔孙了。俺说:妥!木带钱。胖妮儿说:恁花椒俺类不是?呲闹人!俺往嗲一估堆不吭气儿了,唉!俺咋恁不中用类?河南方言笑话(不是河南人看不懂的哦)来源:史东亚的日志 ★河南人到北京买布, 河南人问售货员说: 嫩这布咋嫩苦楚啊售货员不解河南人又说: 苦楚斗是不平展售货员扔是不解河南人怒了.说你咋嫩迷瞪哩.各仪人.你斗不会给我拿个光牛哩 ★树上有个马机妞---- 夜儿黑,树上有个马机妞,叫乐一黑,今儿个轻到切,我一瞅,打扎子!恁大,想送给你,就爬到毛子上去够,某召护好一夏版药仰摆叉,可求疼。 ★那家伙豁类是开水---- 一河南人到西双版纳旅游,刚好遇到泼水节,他破口大骂:谁豁里?谁豁里?导游告诉他:水泼到你身上是祝福你里!他说:你不着!你不着!那鳖孙豁里是开水! ★母鸟与公鸟----树克叉上估兑着俩鸟,母鸟说:“格义人,往边启估兑估兑,把俺哩毛都弄枯处了”公鸟说:“看你那不竹贵样,枯处了补拉补拉不斗光牛了!鞋活啥勒鞋活!” ★方言笑话----甲:你手里拿个啥乙:破棉袄甲:你杂不穿上里乙:筛老咬甲:你杂不逮逮里乙:眼老小甲:你杂不上吊里乙:绳老糟甲:你杂不撞墙里乙:墙老倒

现代汉语一襄阳话与普通话的对比

襄阳话与普通话的对比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我来自湖北襄阳,虽然从小生活在一个襄樊话的环境里,但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比较大,襄樊方言说的不是很标准,甚至于有些词汇都不曾使用和明白。但还是能从襄樊话和普通话中比较出一些差异。襄樊话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与普通话相比存在语音、语法、和语汇上的诸多差异。 一、语音方面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上游,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地带。因此襄樊话的口音上略带秦味。但又比河南话和陕西话发音轻。正如欧阳修那句话“语音轻略带秦”。 (1)声母方面,相对于普通话而言,襄樊方言只有20个声母,但读音大致相同,只有语气上的些许差异。襄樊方言中存在平翘舌不分的现象,例如:蚕和蝉、诗和丝、折和则等都发同一个音,襄樊话将舌尖后音都读成了舌尖前音;还有的襄樊方言将n和l混读,例如乃读作lai;襄樊话将舌面音声母与齐齿呼韵母拼成的字读成舌根音与开口呼相拼的,例如:街读gai、鞋读hai。 (2)在韵母方面,襄樊话襄樊话前后鼻音混淆,在有些区域内的方

言中几乎没有后鼻音,例如:庚读作跟、灵读作林等,只有an和ang 分得较为清楚;襄樊话中的合口呼韵母(uan、uen、uei)和撮口呼韵母(üɑn)与舌尖音相拼时往往会丢掉韵头u,读成开口呼韵母(an、en、ei),例如:对读dei、最读zei、暖读nan、端读dan、吨读den 等。 (3)声调方面,襄樊方言同普通话一样也是四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只是各个声调的调值不同。普通话中的阴平是高平调55,而襄樊话是中升调35;普通话中的阳平是中升调35,而襄樊话则是全降调41;普通话中的上声是降声调214,襄樊话中则是高平调55;普通话中的去声是全降调51,而襄樊话中则是降声调214。除此之外,襄樊方言中的个别词语有特定读法,例如:去读作ke。并且口语中多带儿化音和卷舌音,例如“子”在词尾时经常被读作卷舌音,显得诙谐俏皮。 二、语法方面 襄樊话的句子组合上在有些时候与普通话不同。例如:你敢不去不敢?(你敢去不敢去?你敢不敢去?)。还有就是襄樊话中多加语气词,例如:“靠边起走”其中“起”读轻声。整句话意思是靠边走。还有“是不是撒”中的“撒”也表示语气。 三、语汇方面 作为一种独立的方言,襄樊话有许多不同于其他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尤其在亲属称谓上表现的很明显。比如说姑姑一词在襄樊话中叫“念儿”,甚至有人写作“女+念”,生造了一个字;最常用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关系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关系 普通话是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河南话属于北方话,与普通话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 语音包括“音”和“调”两个要素。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情况大致如下: 1. 音调完全相同的有50个,占1.4%; 2. 音相同,调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有3150个,占90.0%; 3. 音相同,调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有100个,占2.8%; 4. 音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有140个,占4.0%; 5. 音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有30个,占0.9%; 6. 音调变化无明显规律的有30个,占0.9%。 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一、音调完全相同的如: 他、她、它(tā) 役、毅、疫、邑、译、肄、逸(yì) 哥(ɡē) 阁、格(ɡé)博、搏、驳(bó) 及、级、吉(jí) 结(jié) 把(bǎ) 华(huá) 国(ɡuó) 职、执(zhí) 菊、鞠(jú) 福(fú) 答(dá) 竹(zhú) 必(bì) 与(yǔ) 粒(lì) 叔(shū) 术(shù) 丛(cónɡ) 刊(kān) 绍(shào) 二、音相同,调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 以“马、妈、骂、麻”为例。这四个字在河南话中(以郑州、开封一带的语音为代表)分别是“第1声、第2声、第3声、第4声”,而在普通话中分别是“第3声、第1声、第4声、第2声”。对应起来就是: 河南话普通话 第1声→第3声 第2声→第1声 第3声→第4声 第4声→第2声 所以,这个对应规律不妨称为“3142律”。(下面用─、/、√、\分别表示第1、2、3、4声) 如:河南人忠厚老实勤劳善良聪明智慧勇敢坚强

河南话:\\\/√─ \\\√ \/\√√——/\ 普通话:///─ \√ ///\/—/\\√√—/ 三、音相同,调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 1.第一声变第二声如: 仆(pū→pú) 扛(kānɡ→kánɡ) 焚(fēn→fén) 儒(rū→rú) 2.第一声变第四声如: 腹(fū→fù) 档(dānɡ→dànɡ) 设(shē→shè) 悼(dāo→dào) 隘(āi→àì) 3.第二声变第三声如: 北(béi→běi) 法(fá→fǎ) 塔(tá→tǎ) 铁(tié→tiě) 骨、谷(ɡú→ɡǔ) 曲(qú→qǔ) 尺(chí→chǐ) 乙(yí→yǐ) 渴(ké→kě) 甲(jiá→jiǎ) 轨(ɡuí→ɡuǐ) 冶(yé→yě) 4.第二声变第四声如: 末、莫、沫(mó→mò) 蜜、密、秘(mí→mì) 灭、蔑(mié→miè) 木、目(mú→mù) 质(zhí→zhì) 若、弱(ruó→ruò) 畜、蓄(xú→xù) 纳、捺(ná→nà) 妇、复、付(fú→fù) 恶(é→è) 各(ɡé→ɡè) 辣、蜡、腊(lá→là) 力、立、栗(lí→lì) 袜(wá→wà) 握(wó→wò) 物(wú→wù) 列、烈、裂、猎(lié→liè) 鹿、录、陆(lú→lù) 率、律、绿(lǘ→lǜ) 洛、落、络、骆(luó→luò) 怯(qié→qiè) 月、越、悦、阅、奥(yé→yè) 叶、页、业、腋、液(yé→yè) 入、褥(rú→rù) 日(rí→rì) 召(zháo→zhào) 赠(zénɡ→zènɡ) 5.第三声变第二声如: 娱、愉、舆(yǔ→yú) 什(shě→shén) 6.第四声变第一声如: 猫(mào→māo) 孵、敷(fù→fū) 四、音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 1.河南话中凡是由声母z、c、s与韵母i、ü 拼成的音节,z、c、s一律相对应地换成j、q、x。如: 挤(zi→ji) 千(ciɑn→qiɑn) 修(siu→xiu) 精(zinɡ→jinɡ) 秋(ciu→qiu) 须(sü→xü)

河南方言经典

河南方言(经典) 饺子---扁食 - 恶心---各一 - 玩----耍 - 头----低挠 - 可以----中 - 不可以----不中 - 可以不可以----中不中 - 算了---去求(拖了) - 膝盖---克旗盖儿 -

馒头---馍 - 自己---自个(都个) - 例子:我各一吃扁食,你自各吃吧,你吃了吃求不吃去求 -蹲---估堆 - 惹---犯塞 - 踩---拧死 - 扔---拌了 - 腋窝--胳劳只 - 不要--报 - 摔倒--绊倒 - 厕所--茅子 - 干净--清气 - 生气--操气 -

孬--操蛋 - 一起--厮跟 - 干什么--弄啥类 - - 两位80多岁老奶奶用正宗方言的一段对话: - 甲:他大婶子,你走路怎么个歪个歪(东倒西歪)的 - 乙:唉!可不是类,俺夜黑(昨天)老霉(不走运),到集上去割肉,打算包扁食(饺子)吃类,谁着一械儿(突然)把脚拨儿(踝骨)扭了,真叫俺疼死了(无法忍受)。 - 甲:你谬去看看仙儿(医生)吗乙:去诊所了。 - 甲:你的喊个车坐住去呀! - 乙:俺寻四离诊所谬多远儿(很近),一械(一会儿)就到了,谁知路上打了个滑溜呲儿摔倒了,边起(周围)的人见了都过来搀俺,一开面包车(轿车)的后生中年男子)把俺送到诊所类,俺给他钱,他还不要,俺说谢谢,他过说:一点小事,谢啥类,说完开着面包车跑了。 - 甲:真咱还是好人多呀,他大婶子,以后走路可得小心点啦。 -

乙:谁说不是,俺从根(从来)也没吃过这个亏呀,要是(如果)小心点,那能出这个乱子头(差错)啊。 - - 没关系--不抓 - 厨房--灶火 - 老婆--袖子 - 形容过分--作百住做死类 - - 一天A给B打电话。 - A:歪,你盖哪来 - B:我盖家来,你盖哪来 - A:我盖大街来,听说3维4楼开了个老大大来游戏厅,可活色来,咱俩四跟去瞅瞅吧! - B:中呀,啥时儿 -

河南话

河南话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河南省境内的方言有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官话中的中原官话,另一类是属于晋语的邯新片。晋语是北方唯一的非官话方言,中原官话是全国第一大官话方言。河南境内,晋语的邯新片方言分布在黄河以北的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太行山山区一带,中原官话则分布在除上述地区之外的广大地区,包括豫北平原。 古代河南话是古代普通话 河南古称中州、中原、中国,为南宋以前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自唐代以来,历朝文人墨客均把通行河南一带的方言当做通行全国的通用语。[唐]李涪: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宋]陆游: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老学庵笔记》[宋]冠准:惟西洛人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说郛》[宋]路德章:浙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盱眙旅舍》[宋]陈鹄:乡音是处不同,唯京都天A朝得其正。《西塘集》[元]周德清:欲正语言,必宗中原之音。《中原音韵》[元]范德机:四方偏气之语,不相通晓,惟中原汉语,四方可以通行。《木天禁-语》[元}孔齐:北方声音端正,谓之中原雅音。南方风气不同,声音亦异,至于读书字样皆讹,轻重开合亦不辩,所谓不及中原远矣,此南方之不得其正也。《至正直记》[明]沈宠绥:以吴侬之方言,代中州之雅韵,字理乘张,音义径庭,其为周郎赏者谁耶?不揣固陋,以中原韵为楷!《弦索辩讹》[明]吕坤:中原当南北之间,际清浊之会,故宋制中原雅音。[明]陈全之《蓬窗目录》:杭州类汴人种族,自南渡时,至者故多汴音[明]郎瑛《七修类稿》:城中(杭州城内)语音好于他处,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明]王伯良:"识字之法,须先习反切。盖四方土音不同,故须本之中州"-------《方诸馆曲律·论须识字》[明]杨文骢:"得中原之正音,去五方之啁杂"---------《同文铎》[清]朴隐子:"词严声律,韵必中州。盖河洛当九域之中,其音可通于四方耳"-------《诗词通韵·序》[清]潘耒:"河洛天地之中,雅音声韵之正"--------《类音·南北音论》[清]罗愚:"摄以开合口呼,正以中州音"--------《切字图诀》[清]阎若璩:洛阳为天下之中,南北音词,于此取正[清]王德晖:"天下之大,百里殊音,绝少无病之方,往往此笑彼为方言,彼嗤此为土语,……愚窃谓中原实五方之所宗,使之悉归中原音韵,当无僻陋之诮矣"-----------《顾误录》[清]张燮承:"填图字样皆系按中州韵填入,学者不可因今古音讹、南北音异妄自更改"-------《翻切简可篇·读横直图口诀》[清]毛先舒《与婿徐华徵书》:汴为中州,得音之正。杭多汴人,随宋室南渡,故杭皆正音。[清]周赟:夫中国车书一统,而音韵必叶中州。《山门新语》到了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北京长期居于全国政治中心地位,逐渐完成官话由河南话向辽东汉音(普通话前身)的转变 河南方言的历史演变 现在最早的有关河南地区的方言记录便是《诗经》,语言学家从中已经基本整理出上古汉语的脉络,其虽记录不同诸侯国的诗篇,但是其音韵基础却是相同的,古人认为洛阳居天下之中,是为“中国”,《诗经》代表了先秦时代通用的语言“雅言”,也就是那个时代洛阳一带的方言。先秦的雅言,到汉代进成为扬雄《方言》提及的“通语、凡语”,与先秦一样,属上古汉语。唐代标准语便是以当时洛阳、长安两京的方言为基础的,唐朝强大的国力,使得通用语的使用更加普及,从而使现代汉语方言,除去闽语之外,均为《切韵》为代表的中古汉语变化发展而来,所有的变化做种都能归结到中古汉语的音系之中。北宋定都开封,洛阳为西京,宋代河南方言比唐代略为简化,但仍属于中古汉语范畴。由于首都的原因,宋代开封洛阳的方言仍为全国通行语。北宋败于金,一部分汴梁城军民随皇室南迁,一部分汴梁平民及工匠被金人大量掳掠到黑龙江地区,中原一带的大量移民对当时讲吴方言的南宋首都杭州的方言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言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统一,人民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发展,需要统一的民族共同语,因此在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互相对立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共同语言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方言词是一个方言地区在长期使用方言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词,是一个地区鲜明的标志。方言词一方面指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例如东北话中的“埋汰”,河南方言里的“中”;另一方面指普通话里从方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这类被普通话所吸收的词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词,例如粤语里的“埋单”。方言的地区有大有小,有很狭小的地区所使用的方言词也叫土语词。 普通话中语音词汇语法有和方言词相同的部分,但是却有更多不同的部分。这里我想就词汇部分谈一下普通话与我所在方言区(河南方言郑开片)中词语的异同。 一、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一致性 据科学统计,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极强的一致性。大多数相同的词语是基本词汇的核心词语:如大风,下雪,下雨,平原,荒地,阴天,松树,

我推荐的一本书400范文

我推荐的一本书400范文 荒野求生读后感 谁能在一望无际的滚烫沙漠、万年冰封的茫茫荒原、步步惊心的热带雨林中不靠任何外力独生?贝克·格兰杰能。 就在几小时前,他还在晚会上狂欢,和朋友们一起谈笑风生。可是,一场意外袭来,使贝克不得不向那危机重重的热带雨林进发,寻找和他失散的阿尔伯伯。而在此之间,他遇到的凶险不计其数,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就是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鲨鱼和雨林之王美洲豹也没有阻止他前进的脚步。最终,他解救了阿尔伯伯,并归还了属于印第安人的圣物。 本书的作者为世界一流的野外生存大师贝尔·格里尔斯。作为“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男人”,他拥有着超高的生存能力。“永远不要失去希望,这是生存技能的基石,除此之外,野外生存的第一条法则就是永远要保持微笑,只要你活着就还有希望。”这是他的座右铭,这句话使我深深感受到即使你被困在一个寸草不生的地方,当你已经彻底绝望时,那就想想,其实活着就是人生中莫大的幸福,只要活着,就可能有希望逃脱,不要往悲伤的一面想,应该积极乐观,往好的一面想。

有道是“人无信不立”。那么这个“信”指什么呢?原本这个“信”指“诚信”,但对于这本书来说,“信”自然理应为“自信”。其实,荒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那颗已经绝望的心,它会把你带到死亡的边缘。其实,有些人不是因为食物短缺而死,更不是被猛兽所害,而是缺乏自信,最终丧失了本性,只好自生自灭,所以不要畏惧自然,要和它抗争到底,不要轻易屈服,在天灾面前不要叹气,要敢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敢和命运做斗争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穆斯林的葬礼》作者:霍达《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树《基督山伯爵》作者:大仲马《教父》作者:马里奥·普佐《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破碎的四月》作者:卡达莱《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围城》作者:钱钟书《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斯托夫人《尘埃落定》作者:阿来《根》作者:亚历克·黑尔《生命从明天开始》作者:心曼春曼《活着》作者: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作者:余华《牛虻》作者:伏尼契《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拿破仑全传》作者:刘乐土《曹禺剧本选》作者:曹禺1.《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宝鸡介绍

宝鸡 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教圣地。 1名称由来 宝鸡古称陈仓、雍州,华夏九州之一。 天宝14年(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叛,鱼阳鼙动地来的时候,玄宗与贵妃正在华清池温泉水洗凝脂。叛军破关入陕,直逼长安。玄宗携贵妃杨玉环仓惶出逃,行止马嵬坡驿士兵哗变,玄宗被迫诛杀杨国忠,缢死杨贵妃,玄宗一行逃到陈仓,关中将士纷纷潜散。这时叛军追尾。玄宗慌不择路,只带几个亲兵钻入山中。爬过一座山峦,四面岩石陡峭无路可行。此时,山外尘土飞扬,叛军战马嘶鸣,玄宗扑到再地,失声痛哭道:“命休此矣。”忽然飞来两只山鸡,盘旋之后,款款南飞。众人跟着陈仓山顶,歇入庙中。叛军追到。突然,冰雹倾泻不停,砸得叛军溃退而去。说也奇怪,山下雷雨交加,山上却晴空万里。众人再找那两只山鸡,已化为石鸡,昂首屹立。临别时,玄宗脱口而出:“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宝鸡便因玄宗御口金言:“宝地神鸡”而得名,此后,陈仓更名为宝鸡。 2荣誉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2009,全国仅南京和宝鸡),省级文明城市,中国十佳城市风貌奖(2012,以“炎帝故里青铜之乡”入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9),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中国十大生态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绿色生态城市,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全

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环境优美城市。 (我家就在渭河岸边的小区里,站在阳台向南可以渭水、秦岭,山水环绕着这里,基本上每天都可以看见蓝天,晚上行车在城市的道路上可以闻到阵阵的花香和泥土的气息。) 3 西周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宝鸡就是先民们活动生息的地区之一。宝鸡共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数百处,其中最著名的北首岭遗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记载,早期遗存为公元前5150~502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存。 宝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ll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史记·周本纪》),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4 交通要道 宝鸡自古就是交通要塞,古有大散关,今有宝鸡铁路枢纽。宝鸡铁路枢纽为我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是通往中国西北、西南铁路交通的主要咽喉通道。为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宝麟铁路(在建)、宝南铁路(宝巴铁路待建)、西安至宝鸡高铁(西宝客运专线在建)、宝鸡至兰州高铁(宝兰客运专线在建)交汇点,为欧亚大陆桥节点城市。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1958年诞生于此。西部第一条动车组西宝动车组也于2007年开通,宝鸡的铁路交通十分发达,每天经停宝鸡火车站的列车多达130趟。 5 旅游景点

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河南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说,古代的普通话。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 近代代表方言为标准河南话,与普通话发音完全一致,圆润、宛转,在豫剧节目中的对白中使用,实际上并不存在使用人群。然而标准河南话是在郑州话的基础上形成的。沿京广铁路地区,北至河北石家庄,南至驻马店,口音接近郑州话。尚有洛阳城市话,洛阳老城话,豫西山区话,豫东话,信阳话等。 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 河南方言属于北方的地方话。用词和普通话的区别不像南方的那么明显,语速也不快。主要是音调的区别,河南话一般没有二、三声的音调,多以一声和四声发音。音调感没有普通话平仄变化那么明显,声调很平实,没有过多变化.河南方言接近普通话,有些字的发音在字典里不见,在英语中可见。有一部分在韵母和声母的区别上,除了在某些字的发音不同外,大部分为语调不同。 即普通话中的1234声对应河南话的3214声 普通话转换为河南话的简单方法。由于空间内部的相对封闭性,各市县又形成了稍微不同的方言。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一、语音(音变,调变,儿化音) 形同义异的单音节词语 1.中(zhōng)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虞城方言里,“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成、行或好”的意思。

2.花普通话中,“花”的意义主要有:花朵、花费等意义;虞城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男子很风流,行为不端之意,读上声调。例如:他这个人呀,花类很!。 3.得普通话作实词的“得”有“得到、适合”等意义。虞城方言里的“得”读作dēi,调类为上声,它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日子过得舒服或满意的意思。例如:他家得哩很。就是“他家很富有或日子过得很舒服”的意思。 4.烧“烧”在普通话和河南方言里都有“使东西着火、加热”之意,在虞城话里还有“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的意思。上声调。例如:你烧啥烧?有什么可烧的? 6.寻“寻”在普通话里是“找”的意思,在虞城话中读作xin,阳平,专指“找对象”,如有人这样问你“你寻上没有?”就是问你找没找到对象。 7.喷“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在虞城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又有“胡说、说大话”的意思。例如:①咱们喷喷吧!②别听他瞎喷! 8.板“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虞城方言里的“板”读作阳平,除了具有普通话里的这个意义外,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例如:赶快把这脏东西板了! 9.瓤“瓤”在普通话里泛指某些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虞城方言里除了这个意义,还有“不好,软弱”的意思,读作阳平调。例如:①他开车的技术真不瓤。②他瓤得很,从来不敢大声说话。发音在英语中可见 形同义异的双音节词语 1.光棍“光棍”在普通话中是“地痞、流氓”之意(它与“光棍儿”意思不同),虞城方言里“光棍”有“厉害、凶狠”之意,“光”读作入声,“棍”为阳平。例如虞城话“你光棍啥?”就是普通话的“你厉害什么呀你?” 3.老婆虞城方言里“老婆”一词若把“婆”读成儿化,就不再是普通话里“指男子的配偶”之意,而是“老年妇女或老太太”的意思了。如:这个老婆儿真有意思。方言里就是“这个老太太真有意思”之意。 4.喝汤“喝汤” 两音节都读作阳平。在河南话里主要是“吃晚饭”的意思。尤其是在农村,傍晚,家长喊孩子回家吃饭,常常这样喊“某某,快回来喝汤了!” 5.回来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或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来。”在虞城话里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一义项外,还有“以后或过段时间”之意。比如,“这事回来再说吧!”在河南方言里就是“这事以后再说吧!”的意思,“回”读作入声,“来”读作轻声。 6.老头儿普通话里“老头儿”就是“老年男子”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还有“女人的配偶”之意。“老”读作阴平,“头儿”读作入声。 7.不管在普通话里“不管”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副词与其呼应,而在河南话里,它却是“不能够、不可以”的意思。例如:小王能跳上去,小张不管跳上去。“不”读作阳平,“管读阳平 8.力量虞城方言里“力量”的“力”读作入声,它除有普通话“力气、能力”之意外,还有“好、干净利落”之意,并且可以重叠为“力力量量”,意思仍为“好、干净利落”。例如:他把事情办得力力量量哩。意思就是“他把事情办得干净利落”。 义同形异的单音节词 1.白在河南方言里,“白”读作入声调,是“别、不要”的意思,例如:你白说了,我早就着

普通话遇见河南话

《普通话遇见河南话》 (非诚勿扰)女嘉宾出场音乐响起),后音《各位朋友欢迎普通话代表队粉墨登场》甲出场 甲: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普通话代表队,我叫飞飞,我在这里给您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 后音《女士们先生们,下面有请河南话代表队闪亮登场》,(非常勿扰男嘉宾出场音乐起,出去四个人员背对观众,一个人拿把折扇,一个接一个打开,一起转身戴墨镜面对观众,乙出现在四人后面,四人让出一条路给乙,紧跟乙后面,音乐停) 乙:咦,我哩个娘哎,咋嫩些人啊?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大家都知道我是河南人,那我用标准的河南话给大家问声好,nice to meet you,谢谢!!听听这掌声,还是河南话让人得劲哪,其实有时候我就纳了闷了,你说说河南人最多,在外务工的大多数也是河南人,在外上学的也是河南的帅哥美女,为啥不把河南话作为通行全国的方言呢?还搞啥普通话证?这不是气末人是干啥?有本事你让一个北京的来考河南话证?弄不死他!今天来和普通话代表队交流交流,还得说普通话,嗨,别嘴!!! 甲:你好,我是普通话代表队的飞飞,请多关照!! 乙:奥,奥……合着你就是来学河南话的仆人啊 甲:你怎么骂人啊? 乙:我没有骂你啊,我来问你,你是不是人? 甲:是

乙:你是不是会说普通话?是不是来和我交流河南话的? 甲:是的呀 乙:那不就结了吗,会说普通话的人,简称仆人,这是河南话亲密的方言简称,大家伙说是不是?? 甲:奥,原来如此,对,对,我是仆人。 乙:飞飞先生,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普通话? 甲:普通话啊,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以北方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乙:奥,原来如此啊,可是我老是感觉自己说普通话和听见别人说普通话的时候,别扭! 甲:那是必须的呀,别扭别扭,你不别怎么扭啊?你还是说得不够多,而且你接触的也大都不说普通话,说起来肯定呀,别……..扭! 乙:可是我感觉普通话没有亲情味,满是指令,命令,指责,凶巴巴的,一点也不好 甲:为什么呢? 乙:有一次我们系配合学院去参加驻马店一个重要节目演出,领导我们的学校某学生组织部门,在他们那我是看不出普通话有一点点亲情味,老是站在那里以为自己是中央首长,还说着话,对,就是普通话。甲:说的什么啊?你讲给大家听听呗 乙:站在那里,这样啊《动作》,你们几个干什么呢?你们几个快点给我搬东西?你们几个哪个系的?是不是想扣分了?你听听有点亲情味吗?

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中的过渡语 一、问题的提出 过渡语,就是指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所说的一种因逐渐接近标准普通话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言语系统,它主要是指口语.河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因而不少人认为河南话跟普通话差不多,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导致河南人说普通话存在着不少问题.此外,有人经常用普通话语音来读方言词语,这严重阻碍了人们普通话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与其他方言区的人交往时,甚至会引起误解。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上的失误。这种失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普通话的认识失误,一提起普通话,很多人认为就是指北京语音,所以,在河南,普通话也叫北京音,其实,普通话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二是对河南话的认识失误,有人说,河南话就是北京南门儿的话,也就是说,二者的差别很小,主要是语音不同,词汇语法差别不大,所以,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语音上,提到词汇!语法就一笔带过"这样,语音水平是提高了,但说出来的仍是过渡语,里 面带有或多或少的方言词语与语法,造成了普通话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心理学的术语,指学习实践或 技能实践到了一定阶段后,学习者仿佛不再有进步,似乎停滞在某一水平上,僵化不前。这种现象也存在于过渡语中。 (二)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是重视读、写,忽视听、说,总是把读和写作为硬任务多讲多练,听和说则被列入第二课堂。学生读的大多是标准的普通话,写文章时也能够把方言词语、语法转变成普通话,现在,由于电视的普及,交通的发达,听普通话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但说就不行了。很明显的方言词人们一般会回避,但有些方言词没有对应的普通话词语或者不知道对应的词语,人们只好用一些不太贴切的词凑合着往下说,这时候的口头表达肯定不准确、不通顺也有一些人内部语言依然是方言,在转化成外部语言普通话时,由于来不及多想,平常又缺乏训练,往往就用方言的词汇、语法,只是转换成普通话的语音而已。 (三)方言研究与普通话教学脱。20世纪50年代曾开展过全国性的方言普查,后来也编过一些手册帮助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但那次普查的重点在语音,而且没有对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所以手册大多停留在语音的教。受它们的影响,现代汉语课也只是有语音辨。长期以来,普通话教师很少接触方言调查,而方言工作者也很少接触普通话教学,更谈不上二者的联合研究了。关于方言的研究,最近几年出版了大量的方言志、方言词典、方言调查报告,但大多停留在调查归纳音系,罗列比较方言词汇、语法与普通话词汇、语法。词汇也没有进行应用方面的研究,比如,哪些方言词语经常出现在过渡语里面。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方言词语,过渡语的范围也大致框定在普通话测试成绩70~87分之间。 二、方言词语的分类 要想避免过渡语中的方言词语,我们就要对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的方言词语不会出现在过渡 语中,有的即使出现,使用的频率、范围、原因也不相同,下文中提到的方言词语,有些在不同的地方读 音、意义并不相同,我们主要根据获嘉、洛阳、开封、商丘等方言,为了行文方便,不再一一注。 (一)不会在过渡语中出现的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大多是日常生活用语,它们有对应的普通话词语,而且这些普通话词语使用得很普。所以,在培训普通话时,这一类过于土俗的词语,虽然数量很大,但不必作为重。 1.有音有字或者有同音字 日头地儿:太阳月明地儿:月亮 铺底:褥子盖底:被子 小小子儿:小男孩儿地蹦儿:步行 扁食:饺子菜馍:包子 2.某些有音无字的词语,它们没有同音字或者没有合适的同音字

河南经典方言大全集锦

河南经典方言大全集锦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河南经典方言大全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H 花狡含有戏弄、挖苦、讽刺、调笑的语言。例:“我花狡花狡你。”又:“你花狡谁呀?” 吓挲身体发抖、哆嗦、抖动,有的是天冷的缘故,如:“冻咧我浑身吓挲。”有的是精神因素:“吓咧直吓挲”。 夯⑴、用于把地基砸实的工具。⑵、用拳头或棍子打人。例:“我夯死你。” 黑唬恐吓、吓唬。例:“你别黑唬我,我根本不尿你那一壶。” 呼腾象声词,意为折腾。例:“你呼腾了半天,啥也没办成。”有时也隐指房事:“昨晚上又呼腾了吧。” 唿用手煽脸。例:“再气蛋,我唿死你。” 唿扇⑴、细长的木板一头固定,另一头颤动的样子。⑵、作煽扇子状。 唬嗒花言巧语骗人。例:“你唬嗒谁呀?”“又唬嗒咧不是?” 花胡笊华而不实的表面功夫。例:“你净玩那花胡笊。” 喉咙细儿喉咙眼儿。

货本意指货物,郑州话中通常指人,中性词。例:“这货不是好东西”、“这货不错”中的“这货”,都是说这人的意思。 糊涂麻缠稀里糊涂,马虎应付。与“胡二麻约”义同。 胡二麻约稀里糊涂,搪塞应付。与“糊涂麻缠”义同。 胡溜八扯胡说八道。 毁突然觉得坏事儿,大事不好啦,亦作悔,相当于惊叹词“哎呀”+“坏了”+“后悔”。例:去买车票,好不容易排队快到,突然发现没带钱包,“毁!没带钱!” 旮旯意思同旮旯,发音不同。 皜风筝。 和搅有意搅混水。比喻局外人参乎进来,故意搅乱原来事物的发展秩序,引向错误的方向,改变最后结果的行为。例:“这儿没你啥事儿,你在这儿和搅啥?” 黑介夜里,通常指前半夜。 胡连同胡溜八扯,稍有区别的是,想把不相干的事务牵强附会地建立联系。例:“又胡连啥咧?” J 搅腻胡搅蛮缠,有无理缠三分、耍赖的意思。例:“输就输了,你还搅腻啥。” 浇炮挨枪子,被枪毙。用于咒骂是指被咒骂的对象坏到被枪毙的地步。 计弯儿压根儿,从根本上。例:“这事儿你计弯儿别参乎。”

河南方言常用语

河南方言常用语 木牛——没有的意思 偶——就是牛,奶牛的牛?? 怼——dui,万能动词 可张——慌张的意思????? 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 七孙——骂人的话??????? 赖爪——赖种 去球——完了??????????? 日龙——搞砸的意思 不老盖——膝盖????????? 哥老只儿——腋窝 夜黑——昨晚的意思????? 不枪中——不行的意思 跟盖——旁边的意思????? 姑堆——蹲的意思 布住——抱着的意思????? 空壳篓、木任啥——没有的意思 出儿出儿油——蟋蟀????? 各意人——恶心人 突鲁——下滑的意思????? 咣揩——咣揩,你不能了吧,很难解释,看看的意思吧 个寥——古怪??????????? 气蛋——烦人 个一蛋——怎么解释呢很讨厌吧 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表方言? 光嘟,撤都儿——不穿衣服光屁股 芫荽(yan sui)——香菜摸出——动作缓慢,墨迹的意思 老末——最后的意思????? 愚活——绣逗,迷瞪 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 白动——别动??????????? 天树杆——甘蔗 墩儿——板凳??????????? 阿(a音或e音)杂——龌龊 摆置——收拾??????????? 乌拉——形容说话不清楚 毒气——狠的意思??????? 幺火,协活——喊 短——说谁谁短,应该是不仗义的意思 水货——东西不是正版的,人也不地道 清倒切——早晨????????? 老渣皮——不时髦 马几妞——知了????????? 晒百,朔白,成脸子——故意挑衅,不好解释 出奇,出样——新鲜,与众不同 出绿——跑的意思??????? 拉虎——邋遢 马虎瞪——迷瞪????????? 鬼觉——臭美的意思 嗑衬——恶心/做事冲撞?? 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脏了,布拉布拉糊肚——有点稠的粥?? 摸嘟儿——最后的意思 烧包——指人不踏实爱炫耀 扑狼鹅——蛾子???? 扁嘴——鸭子 花大姐——瓢虫???? 绑张——排场 虚湖不虚湖——注意没注意 片叉,片汤糊涂叉——不怎么地 住贵——贵重????? 滴瞎儿——刚下雨的时候 老鳖一——吝啬???? 这帮那帮,这腔那腔——这边那边 挨口,挨爽——被批评的意思 长虫——蛇?????? 楚喘——蚯蚓

河南话大全

xx话大全 1、作事不老练,差劲——次毛 2、脚扭伤-崴住脚;招呼——照顾 3、脸上有骄气,说话不让人——逞脸 4、向下滑--出律 5、聊天--喷阔 6、忍住--憋住 7、捣、砸xx--quo(确) 8、使上当、受害--quo(确)人 9、蠕动、爬动--咕蛹 10、大声说话--斜豁、咋呼 11、大声吵嚷--噢噢 12、忙碌、热闹--忙火 13、胳膊弯--咯肢窝;肚脐--肚末脐儿;膝盖—不老盖儿 14、女性脸蛋漂亮--齐整、耐看 15、放纸炮不响--药撵;脏--阿咂菜 16、傻瓜、二百五--二半吊; 17、醋--忌讳 18、皮带--裤腰掉 19、煽耳光--xxxx 20、妹妹--老妙;茄子--桥;扫把--条出

21、金戒指--鎦子 22、昨天--夜个;晚上--喝介;恶心--左挠,咯衣 23、拿东西--掂东西;鸭子--扁嘴,腰 24、老师儿--xx 25、爷们、哥们、弟儿们--们儿 26、妈--mai,第二声 27、昨天--夜个;男孩子--hiao;院子--场院;放风筝--放毫 28、没有--姆扭 29、下午--核晌;最小的女儿--老妞;吝啬鬼--老鳖一;拿架子--拿唐 30、傻子--二半调 31、桌子--zhuao(用拼音读);筷子--qiao ;袜子——wao 32滚蛋--镐蛋 37、倒垃圾--豁隔囊;唾液--吐沫;眼屎--吃抹糊 39、知道、记得--xx;挣钱--制钱 40、提东西--滴溜着;散步、走动--溜达;勤劳、折腾--不拾闲;放--撂;蹲下--咕堆 41贪—下衫儿 42狡猾—贼 1、“中”: 相当于川话中的“要得”,英语中的OK。意思包括:

这件做可以“可以”,这个东西“很好”“答应”去做某件事。 2、“前半场儿,后半场儿”: 上午,下午。 3、“响午头儿”: 中午。 4、“擦黑儿”: 傍晚。 5、“半夜合地”: 一半指九点以后指凌晨三、四点钟的时间段 6、“清倒起”: 早晨。 7、“xx”: 土老帽。 8、“这股劲气”: 这个样子。例: “你这人咋这股劲气?”。意思是你不应该这样做,这样说,你却这样做,这样说了。 9、“较起悠儿”: 有一点,稍微。 10、“招呼着”: 小心点,有威胁的含义。

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笑话 1、王五嘞孙儿上县城上学,急嘚(急于)赁房恁。熟(fu)人说一个,他连忙过咦看。不巧,房主不在,老头在家。打听打听(问问)房恁情况,他觉摸着(认为)赁喽怪可符(比较合适),就问:“老先生是‘季付’哎?还是‘月付’哎?”老头一听气嘞浑身抲撒(发抖):“啥家什继父、岳父?我是他亲爹!” 2、孙八大学毕业,上上海一个(yo)外资企业考白领。他腚将儿挨椅嘚(刚坐下),对方就掌英语问他话。 他蒙顶(听不懂),楞一会嘚(等一会儿)说:“你甭(bai)光说(fuo)上海话,俺家是宁陵(ning ning)嘞!” 3、夜个黑晌有一个可认真嘞感情摆在我嘞蒂脑前头,俺就没想住咋着她,一直到找不着了才急嘞牟法儿。要是老天爷能再叫我给撯丫头给一起哰,俺说啥也得给她弄嘞古堆住、扯住嗓门儿喊仨字---俺爱恁!恁要非嘞给俺这话头安个啥时间哰,俺都想住咋着也得一万年去球了。 4、一河南学生在北京学声乐,老师教唱歌:“太阳啊,我伟大的母亲,你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教喽半晌学不会,老师耐着性恁教,学生不干啦嘟囔开:“这样嗷唤多难哎,还能把人难为死喽嘞!”接着,他嚎起来:“日头地儿哎!俺嘞亲娘哎,恁见天假(每天)搁东谜儿嘚(从东边)吃溜上咦,搁西谜儿嘚(从西边)突噜下来,你使里慌不使里慌啊?” 5、甲(吵架的一方)指着乙(另一方)嚎:“你想咋咋吧?!” 乙一掐腰嗷:“你想咋咋就咋咋?!” 丙(劝架的老头)一声咋呼:“恁俩儿到底想咋咋?!”甲乙都不吭声啦,慌嘞走开啦。 丁(一外地人)心嘞迷糊弄不清:“都是‘咋咋’,老头儿嘞‘咋咋’咋就恁厉害哎?” 6、河南人到北京买布, 河南人问售货员说: 嫩这布咋嫩苦楚啊? 售货员不解,河南人又说: 苦楚斗是不平展。 售货员扔是不解,河南人怒了说:你咋嫩迷瞪哩.各仪人.你斗不会给我拿个光牛哩 7、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锅炉房,专门有人烧开水。有段打水人与烧水人的对话: 甲:老×,好嘛? 乙:混! 甲:老×,啥样? 乙:滚! 8、甲:恁手嘞拿嘞啥? 乙:破棉袄。 甲:恁咋不穿上哎?

河南话

你使了慌不使了慌啊 *^_^* 大话濮阳 <方言> ,皮蛋黃瓜湯 饭---吃饭 毁了---坏了! 抓了ni=ni怎么了 niqiai=ni起来. 谋事=没有事 xu=书 xu=树 bei=笔 雪=说 罗身=花生 吃饭也叫喝汤如:ni喝汤喽呗 和南方人接触才知道,ta们的饭是指大米,而wo们的饭多含有汤的意思~~ 河南人爱说“中”,wo们河南濮阳人说中的很少,反倒是说“行”的多 倒装语序: 死拉快 没吃饭 lei 还 呀个肉西――昨天下午 呀咯哼哼――昨天薄暮 看到这些帖子,就有点回到家的感想了,呵呵 看到这些东西,不免想起初中时的一名女同窗在一次作文课上,她写了一篇作文,其中有个时光词――呀个肉西(想必一些濮阳人知道它是――昨天下午――的意思),当老师读出来试,可把wo们班搞得哄堂大笑 抓 --干啥 miu --没有 面托----油条 踢拉版dei~----拖鞋 叶个黑老(昨天晚上) 足阿去啦,ni――干啥去了,ni wo去晴离了,买嘞个汗褂得。――wo去城里了,买了个衬衣。 下候去嘞啊――啥时候去的啊 及门儿个清到,1000U/L..­。――今天清早。 搁到哪买嘞啊――在哪儿买的啊 搁到中心搁市强。――在中心阁市场。 多好钱啊――多少钱呢

三系块钱。――三十块钱。 ,怪廉价嘞!――哦,挺廉价的! xiu ---手 juo----脚 雪夏拉---说啥呢 喝汤-----吃饭 起就起-----吃菜 个老伴----膝关节 河南话并不都是象电视电影里说的那样,豫北濮阳、安阳两地相隔不过百余公里,口音便大不相同。比如,濮阳管“说”叫“雪”,你说啥,就是你雪下。老张不叫老张,叫做老姜;老陈不叫老陈,叫做老芹;吃饭不叫吃饭,叫做七饭或喝汤,两人早晨见面打招呼:吃了吗,没吃,没吃那一块儿吃吧;濮阳话是这样说:七了某,某七,某七那一罚儿七吧;没有不说没有,叫做某假;天黑不叫天黑,叫做落西;还有一些俚语,比如,那丁、不任咋儿、介希介那希那;凡此种种,我现在也搞不明白。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台前的同学说下雪不是下雪,是下缩,我们给他还玩笑说,是吓得你缩在屋里不敢出来吧。还有一句叫,七馍馍不服、喝匪匪不开(吃馍馍不熟、喝水水不开)长垣话也有一句经典的,说爱的奉献不叫爱的奉献,叫爱的风县。安阳话带儿字音,接近河北邯郸一带口音。比如面条叫面条儿,包叫做包儿,说件事叫做说件事儿等等。最有意思的要算是两地汽车站招揽乘客的喊话声,安阳那边这样喊:砰砰砰!(濮阳、濮阳、濮阳),濮阳这边说:哎哟哎哟哎哟!(安阳安阳安阳)不信你去车站看看,笑死了。说这么多,我绝没有歧视两地方言的意思,反而觉得分外亲切。 儿子-----小袄 挨吵-----顿低,伤脸 留下来-----洛吨 爱上------相中 莫名其妙------韩末儿利 下雨------滴点儿 毛毛雨-----孟僧 苍蝇------蝇dei 公牛------芒牛 母牛------事牛 公驴------叫驴 母驴------草驴 膝盖------哥老伴dei 吃馍馍不服、喝匪匪不开、坐在柳副底下看幅(吃馍馍不熟、喝水水不开、坐在柳树底下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