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主义就是要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千古向往,更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价值理念。

在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大同”的思想,孟子提出过“仁政”的思想,荀子提出过“富民”思想,墨子提出过“兼爱”思想。在周代,曾提出过“保息六政”的治国安民方针,即“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在历次农民起义中,还鲜明地提出过“均贫富,等贵贱”的思想。

在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及其矛盾的逐步暴露,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想。这种思想直接源自于对资本主义财富占有和社会产品分配极度不公的批判,主张“伦理公平”,即全体社会成员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上普遍公平,人们需要进行劳动,并取得财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是19世纪初出现的三大空想家,即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构想、塑造未来理想社会的模式,把空想社会主义推向了巅峰。圣西门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未来合理制度的设想和实业制度取代现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他还以工人阶级代言人的姿态,宣告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傅立叶则详尽地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名叫“法朗吉”的未来社会。这是一个有资本家也有工人,有富人也有穷人的和谐社会,人们之间的阶级对立将在集体劳动中消失,所有的人都会在追求人类幸福这一共同目标下团结友爱。欧文作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试验。空想社会主义不仅代表了早期无产者的利益和意愿,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类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并且为此义无反顾地舍弃了一切,包括金钱、权力、优裕的生活、显赫的爵位,甚至是宝贵的生命他们第一次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合理性,第一次为人类提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人劳动、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恩格斯曾指出: “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使社会主义走出了乌托邦的荒野,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乌托邦”式美妙描绘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只是指出了大致的轮廓和发展方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在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中,没有阶级,没有国家,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产品实行按需分配。由于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和按需分配的实现,所有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将得到极大的满足。因而,没有剥削和贫富悬殊现象,人人劳动,共同富裕,也就是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剥夺剥夺者”,消灭资产阶级剥削制度,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遗憾的是,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能够亲身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后来,列宁、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认真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设想,他们把实

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平等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目的。斯大林还将“在社会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全体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在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公平分配和增加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实证明了列宁所指出的:“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

毛泽东最早使用了“共同富裕”的提法。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指出,“要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这里讲的是农民的共同富裕问题。1955年10月,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思想。他说: “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但是,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富裕,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他还着重指出,“这种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同样令人遗憾的是,毛泽东不但没有能够将共同富裕的思想升华为科学的理论,而且后来连这个光辉思想也没有能够坚持下来。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在1974年和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就社会主义应当是穷的还是富的这个重大问题,同“四人帮”进行了争论,批驳了他们鼓吹的穷社会主义论。邓小平指出,没有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

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澄清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邓小平尖锐地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他说: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他还明确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1980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他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此后,邓小平抓住这个重大理论问题,一步步地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1985年8月的一次谈话中,邓小平说:“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在1990年12月的一次谈话中,邓小平又说: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全面、深刻、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是为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我们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就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反复强调,“致富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