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优化方法在水库优化调度中的运用

四种优化方法在水库优化调度中的运用
四种优化方法在水库优化调度中的运用

四种优化方法在水库优化调度中的运用

田昆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南京(210098)

E-mail :ambitious1984@https://www.360docs.net/doc/af3550143.html,

摘 要:本文用动态规划法、增量动态规划法、逐步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四种优化算法,编

写Visual Basic 程序,建立模型,研究单一水库的优化调度问题。通过实例计算,对四种方

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名逐步优化法和遗传算法收敛速度快,且能达到全局最优解。

关键词:水库调度;动态规划;增量;遗传算法

本文以整个调度期内发电量最大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建立单一水库确定性模型,用动

态规划、离散微分动态规划、逐步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四种方法分别编写Visual Basic 程序,

对同一实例进行计算,通过结果比较,表明逐步优化法(POA)和遗传算法(GA)收敛快,且能

得到全局最优解,计算效果较好。

1. 动态规划(DP )

动态规划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最优化方法。它把比较复杂的问题划分成

若干阶段,通过逐段求解,最终获得全局最优解。

本次计算中,调度期取一年,按月份划分调度时段,以调度时段 t (t =1,2,…..T )作为阶段

变量,库容t V 作为状态变量,各时段发电用水量t Q 作为决策变量,对应于一个阶段效应

t N (t Q ,t V ),引入罚函数,所以顺时序确定性动态规划模型为[1]:

[]

∑=???T t t t E EF W E 1)(max σ (1)

递推方程: {)(),(max )(11??+=t t t t t t t V N V Q N V N (2)

考虑以下约束条件:s.t ????

?????=≤≤≤≤≤≤?=??+T t N N N Z Z Z Q Q Q V V t Q S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2,1)(max

,min ,max ,min ,max ,min ,1 (3)

上式中t S 为t 时段水库的天然来水,t Q 为t 时段水库的发电流量;min ,t Z ,max ,t Z 分别

为t 时段的水库水位下限和水位上限;min ,t Q ,max ,t Q 分别为水轮机的最小和最大过水约束;

min ,t N ,max ,t N 分别为t 时段水轮机的最小技术出力和最大预想出力。)(t t V N 为从时段t 到

第一时段的最优发电量;),(t t t V Q N 为面临时段t 在时段初水库蓄水量为初水库蓄水量为t

V 和该时段发电用水量为t Q 的发电量;)(11??t t V N 为余留期(从t -1时段到第一时段)最优发

电量。

2. 增量动态规划(IDP )

增量动态规划是动态规划的一种改进方法,使用逐次逼近的方法(迭代法)寻优,每次

寻优旨在某个状态序列附近的小范围,用动态规划法进行,比动态规划减少很多的计算量。

具体步骤:

步骤1:选择一组初始调度线,它满足水位约束及设定的各库始、终库水位。

步骤2:再在其上下方各取n 个设定的水位差dz 作为廊道。

步骤3:然后再根据动态规划方法进行依次顺推计算,即可求出第一次改善的新的调度线和

决策序列。

步骤4:在上述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步迭代,即在新的状态序列上下再变动一个增量打造dz ,

并进行优选。这样逐次进行迭代,直至逼近最优决策序列和最优状态序列,满足精度要求为

止。

3. 逐步优化算法(POA )

逐步优化算法是1975年由加拿大学者H.R.Howson 和N.G.F.Sancho 提出,用于求解多

状态动态规划问题,能有效克服DP 的“维数灾问题”。作者根据别尔曼最优化原理的思想,

提出逐步优化理论,即“最优线路具有这样的性质,每对决策集合相对于它的初始值和终止

值来说是最优的”。具体步骤:

步骤1:在水库水位允许范围内给定一组初始调度线t Z (T t ,...2,1=)。

步骤2:从起始时刻开始,固定2,+t t Z Z 两个值,调整水位1+t Z ,使得目标函数在t 到2+t 时

刻达到最优,得到新的*1+t Z ,用新的*

1+t Z 代替1+t Z 。(T t ,...2,1=)同理向右滑动,如此进行

循环迭代,直到得到一组新的轨迹。

步骤3:用新的一轮轨迹代替旧轨迹,重复步骤2,判断是否ε≤?*t t Z Z 。如果满足,转步

骤4;否则,用新轨迹代替旧的轨迹,重复步骤3。

步骤4:新一轮计算出来的轨迹即为最优轨迹,迭代结束。 4. 遗传算法(GA)

遗传算法【3】是80年代出现的新型优化算法,近年来迅速发展。它的原理基于自然选择

和遗传机制,在计算机上模拟生物进化机制的寻优方法.它把搜索空间(欲求解问题的解空间)

映射为遗传空间,把每一个可能的解编码为一个向量(二进制或十进制数字串),称为一个染色

体(或个体),所有染色体组成群体(群体中染色体个数用POP 表示),通过选择、杂交和变异等

核心操作,实现“优胜劣汰”。具体步骤:

(1)个体编码。本次计算选用库水位t Z 作为决策变量,进行二进制编码。经过编码,

所有变量由固定长度的二进制符号串来表示,其等位基因由二值符号集(0,1)组成。

(2)初始群体产生。经过编码和解码,在t Z 的变化区间(max ,min ,,t t Z Z ),max ,min ,,t t Z Z 分

别为时段水位允许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随机生成pop 组水位变化序列),...,,(1

1211T Z Z Z ,

),...,,(22221T Z Z Z ,......),...,,(21POP T POP POP Z Z Z 。本次计算中pop 取值1000。 (3)适应度计算。计算个体的适应度大小,从而评定各个个体的优劣程度,决定其遗传

机会的大小 。

(4)选择计算。又称复制计算,是遗传算法的一个重要算子,它模拟了生物进化过程中

的自然选择规律,一般要求适应度较高的个体将有更多的机会遗传到下一代群体中。

(5)交叉计算。被估参数的父代个体的杂交,即将第4步得到的两组父代个体两两配对。其次随机设置交叉点位置,最后再相互交换配对染色体之间的部分基因。它模拟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也是遗传算法的一个重要算子。如表1:

表1 交叉算子 个体编号 选择结果 配对情况 交叉点位

交叉结果 1 011101 011001

2 111001

1-2 1-2:2 111101 (6)变异运算。它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随机变异现象,可有效避免种群发生早熟(解陷入局部极优)。首先确定出各个个体的基因变异位置,下表所示为随机产生的变异点位置,其中的数字表示变异点设置在该基因座处;然后依照某一概率将变异点的原有基因值取反。如表2:

表2 变异算子

个体编号 交叉结果 变异点 变异结果 子代群体

1 011001 4 011101 011001

2 111101 5 111111 111101

(7)进化迭代。这n 个子代个体作为新的父代,进入下一轮进化,重新评价、选种、杂交、变异,使得被估参数的个体适应能力不断提高,直到满足精度要求计算停止。

5. 实例计算结果

计算已知某水电站水库的水位-库容曲线,下游水位-下泄流量关系曲线,丰水年来水过程线。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73m,死水位为146m,汛限水位为165m,水轮机出力系数为8.5,保证出力为8.8万kw,装机容量为60万kw,汛期从6月到9月,调度期为一年,计算中假设从一月初水位为调度初始水位,12月末为调度末水位,分别固定始末水位为155m 。选取整个调度期内发电量最大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本次计算分别编写了DP 、POA 、IDP 、和GA 的Visual Basic 程序,计算结果分别如下表4至7和图1:计算单位分别为时序(月)、水位(m)、来水(m^3/s)、发电流量(m^3/s)、出力(万kw)、发电量(亿度)。

表3 来水序列 时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库区来水 132 135.6 322.9 452 683.1892.9

300.8332.9270.2 165.4 124 95.4

表4 DP 计算最优结果(状态离散点k=50) 时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水位

155 156 156 168 166 159 165 165 165 173 173 173 155 发电流量

125 127 120 503 793 797 301 333 110 165 124 407 出力

8.98 9.17 9.36 40.26 60 60 23.68

26.179.19 14.24 10.72 31.98

发电量 0.66 0.67 0.68 2.94 4.38 4.38 1.73 1.91 0.67 1.04 0.78 2.33 ∑22.17

表5 IDP计算最优结果(dz=0.01m)

时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水位155 156 156 169 166 160 165 165 165 173 173 170 155 发电流量123 133 113 506 792 795 301 333 113 167 183 348

出力8.81 9.57 8.84 40.53 60 60 23.7626.269.46 14.36 15.56 26.97

∑22.21

发电量0.64 0.7 0.65 2.96 4.38 4.38 1.73 1.92 0.69 1.05 1.14 1.97

表6 POA计算最优结果

时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水位155 156 156 169 166 159 165 165 165 173 173 173 155 发电流量125 123 116 511 767 794 301 333 107 165 124 415

出力8.95 8.83 8.41 41.73 60 57.9823.7526.258.55 14.29 10.75 35.47

∑22.25

发电量0.65 0.64 0.61 3.05 4.38 4.23 1.73 1.92 0.62 1.04 0.79 2.59

表7 GA计算最优结果 (pop=1000,迭代100代)

时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水位155 156 157 169 166 160 165 165 165 173 173 173 155 发电流量123 121 112 519 792 795 301 333 107 165 124 415

出力8.8 8.81 8.81 41.71 60 60 23.7526.258.96 14.29 10.75 32.71

∑22.25

发电量0.64 0.64 0.64 3.05 4.38 4.38 1.73 1.92 0.65 1.04 0.79 2.39

图1 计算结果对比图

6. 结果分析

本次计算结果POA法和GA法得到结果最优,而且收敛速度较快。 (1) DP法因为是在

全部可行域中求解,因此能够得到整个可行域的全局最优解。这次计算中,由于状态离散的

数目不大,所以计算的精度偏小。增大网格的离散度能够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但是会使得

计算工作量增大,增大计算难度。(2)IDP法,把计算工作量减少到DP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

低,计算速度很快,且计算精度较DP法高。但是这种方法是在局部可行域进行迭代,有时

候计算结果可能收敛到某一局部最优解。因此计算结果与初始决策序列有很密切关系。因此

要选择不同的初始序列进行多次计算,来确定全局最优解[1]。(3)POA法在本次计算中收敛

速度最快,而且计算精度较高。说明POA法进行单库计算十分有效,收敛速度快,目标函数为凸函数时,且能得到全局最优解[2]。但是此法用于数目较多的库群计算时,收敛速度会大大降低。(3)GA法在计算中前十几代收敛效果十分明显,计算速度较快。GA法采用群体方式从多个初始点组织优化搜索,减少了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性,而且收敛速度快,且不需要储存各个状态离散点的信息,占用较少内存。而且此法容易改进,也能于许多最新的算法相结合,非常适合于现有水库调度常规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董子敖,水库群调度与规划的优化理论和应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 杨侃,丰景春,水库调度中逐次优化算法(POA)的收敛性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6,24(1)104-107.

[3] 王小平,曹立民,遗传算法——理论,应用与软件实现[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Four Methods of single Reservoir Optimal Operation

Tian Kun

College of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Hohai Univ.,Nanjing (21009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four methods of single reservoir optimal operation about Dynamic Programming , Increment Dynamic Programming , Progressive Optimality Algorithms and Genetic Algorithms. According to an example , comparing with the four methods’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It is proved that POA and GA are best for their rapid converging speed and global optimum.

Keywords:reservoir,optimal operation,genetic algorithm.

作者简介:田昆(1984-),男(汉族),云南人,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水库调度方案 (4)

水库防洪调度方案 1、总则 1.1防洪调度的目的防洪调度是一具有多目标、多属性、多层次、多阶段的复杂决策过程,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存在又决定了防洪调度决策具有实践性、社会性、时效性、风险性很强的突出特点。调度就是根据来水和安全、兴利的关系进行优化运用,确定合适的控制指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防洪调度是指安全控制运用这个方面。对某个水库来说,其防洪标准确定之后,实际防洪能力是随工程情况而变的,所以每年汛前要认真检查,以确定当年的运用计划。 防洪调度原则 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协调好上下左右,防洪与灌溉的关系,以确定最优的防洪、兴利水位和运用方式。 2、防洪能力未达到设计标准或水库枢纽工程有险情不能正常运用时,须限制蓄水位预留防洪库容。 3、对校核标准洪水,或可能遭遇的超标准洪水,每个大小水库都要提前落实保坝措施,做到心中有数。 4、在灌溉方面要充分发挥灌区内联合工程调度编制合理可靠的防洪调度方案及计划;对于以水库为主组成的防洪系统,需要编制防洪统一联合调度方案,作为指导水库防洪调度的依据。水库必须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防洪调度方案进行运行,才能确保水库

工程的安全及有效地发挥水库的防洪及兴利效益。调度原理利用水库防洪库容调蓄洪水以减免下游洪灾损失的措施。水库防洪一般用于拦蓄洪峰或错峰,常与堤防、分洪工程、防洪非工程措施等配合组成防洪系统,通过统一的防洪调度共同承担其下游的防洪任务。用于防洪的水库一般可分为单纯的防洪水库及承担防洪任务的综合利用水库,也可分为溢洪设备无闸控制的滞洪水库及有闸控制的蓄洪水库。规划防洪水库应在河流或地区防洪规划的基础上选择防洪标准、防洪库容和水库泄洪建筑物形式、尺寸及水库群各水库防洪库容的分配方案。防洪标准水库下游防护区的标准:一般应根据其重要性、不同标准洪灾的损失及政治因素等进行确定。当出现大于或相应于该标准的洪水时,水库应控制泄量使防护区的水位不高于保证水位或流量不大于安全泄量。水库本身防洪标准:从保证大坝安全出发,需要分别拟定水库防洪设计标准(正常运用)及校核标准(非常运用)。水库设计洪水,是在正常运用情况下确定水库有关参数和水工建筑物尺寸的依据。校核洪水是非常运用情况下校核大坝安全的依据。水库的防洪设计标准主要根据大坝规模、效益、失事后造成的严重后果等因素,按照有关的规程、规范选定,必要时可通过经济论证及综合分析确定。防洪库容的确定根据防护区的防洪标准求出防护区、水库及区间的设计洪水。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有关防护区的保证水位及安全泄量。以安全泄量减去区间流量求出水库各时段允许的最大泄量。根据防护区离水库的远近、区间洪水特性、

车辆调度与优化读后感

阅读文章: 牟峰.车辆调度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杨家其,罗萍.物流企业车辆调度优化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2014. 王晓波.连锁企业物流车辆调度模型及优化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 秦家娇,张勇.物流系统中车辆调度问题及算法研究[J].通信学报,2012 邵泽军,高淑萍.几类车辆调度问题的研究[J].自动化学报,2010. 主要内容及理解: 1、《车辆调度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从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数据: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其中运输费用4.4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 52.8%,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为 17.8%。所以合理的运输管理可以提高运输效率、控制运输成本,同时也就提高了物流整体服务水平、降低了物流运行成本。所以车辆调度问题是其研究的重点。 这篇期刊文章的作者以铁路车站取送车作业问题对车辆调度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还分析了它与其他车辆调度问题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作者的举例研究可以知道无论静态问题还是随机动态问题,都呈现出一种精细化的趋势,也就是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的个性特征,例如针对车场数、取送时窗、车辆类型等特征进行研究。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强,但是不利因素更大,因为特征改变时,其结果也就不再是符合。所以作者的研究工作让人们对车辆调度中各种特征形成了更清晰的认识,为研究具有多特征的打下了一定基础。 2、《物流企业车辆调度优化方法研究》 这篇文章主要是蚁群算法的改进。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算法的名字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蚂蚁。当时我就想这还能和蚂蚁联系起来?读完文章才知道,这是受到蚂蚁行走觅食的启发。拿上一篇文章举例这就好比蚁窝是车站,各地的食物是装

三峡水库运行调度对鄱阳湖湖口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4, 3, 344-35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af3550143.html,/journal/jwrr https://www.360docs.net/doc/af3550143.html,/10.12677/jwrr.2014.34042 Hydrological Effect of Three Gorge Reservoir Operation on Hukou Station at Poyang Lake Sunyun Lv1, Haijin Guo1, Zhongwen Yu2 1Bureau of Hydrology,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2Hydrology Bureau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Email: lvsy@https://www.360docs.net/doc/af3550143.html, Received: Jul. 23rd, 2014; revised: Jul. 28th, 2014; accepted: Aug. 5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af355014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had shifted into comprehensive operation stage since 2009. This pa-per analyzed daily water level and discharge data of Hukou station from 1950 to 2009.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discharge and water level of Hukou station decrease slightly in the past 60 years and the changes show obvious pattern of periodicity. From 2003, especially after 2006, the average annual discharge and water level have declined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rule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hydrological impact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on Hukou hydrological regime in different operation period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cline of discharge and water level of Yangtze River caused by the water storing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leads to the dry season of Poyang Lake appearing earlier and lasting longer. However, the influence on Hukou hydrological regime is not obvious at flooding and releasing periods. Key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Poyang Lake, Hukou Station, Hydrological Regime 三峡水库运行调度对鄱阳湖湖口 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吕孙云1,郭海晋1,喻中文2 作者简介:吕孙云(1978-),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流域规划、工程水文分析计算工作。

水库群优化调度总结报告

水库群优化调度总结报告 -----水文专业 姓名: 学号: 专业: 时间: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2013年9月

目录 一、概述 (3) 二、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方法 (4) 2.1 线性规划 (4) 2.2 非线性规划 (4) 三、动态规划(DP) (4) 四、增量动态规划(IDP) (6) 五、两时段滑动寻优算法(POA) (6) 六、轮库迭代法 (7) 七、总结 (7)

一、概述 水库优化调度是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问题, 是在常规调度和系统工程的一些优化理论及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内容可描述为:根据水库的入流过程,遵照优化调度准则,运用最优化方法,寻求比较理想的水库调度方案,使发电、防洪、灌溉、供水等各部门在整个分析期内的总效益最大。通过水库优化调度,可以解决各用水部门之间的矛盾,经济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及水能资源,因而,在现今我国乃至世界水资源贫乏、开采利用不合理的情况下,水库优化调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水库的优化调度研究工作,提高水库的管理水平,几乎在不增加任何额外投资的条件下,便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于水库优化调度的研究最早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人Mases于1946年最早将优化概念引入水库优化调度。国内的相关研究则是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勇传是国内水库优化调度的开拓者。这些年,随着系统工程优化理论和数学规划理论的日臻完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这两大领域的应用,水库优化调度的方法也愈加丰富。从径流描述上分,一般可分为确定型和随机型两种;从所包含的水库数目划分,可分为单库优化调度和水库群优化调度两方面。单从优化调度所采用的优化方法划分,一般可分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增量动态规划、两时段滑动寻优算法和轮库迭代法等。

小三峡水电站水库调度方案

蓄水及首台机组启动验收 四川米易县小三峡水电站水库调度方案 四川米易石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二OO六年十二月 审定:刘华 审查:陈少奇 编写:叶劲驰

四川米易石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二OO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二、引用标准------------------------------------------1 三、水库运行------------------------------------------1 3.1、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1 3.2、工程概况-----------------------------------------3 3.3、电站的特性表-------------------------------------4 3.4、小三峡电厂水库运行方式---------------------------4 3.5、水库调度-----------------------------------------5 3.6、闸门开启方式-------------------------------------6 四、水文情报------------------------------------------9 五、库水量平衡计算------------------------------------11 六、水文预报------------------------------------------12 七、洪水调度------------------------------------------14 八、调度制度------------------------------------------15 九、附件----------------------------------------------16

公交车调度的方案优化设计

公交公交车调度方案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利用某一特大城市某条公交路线上的客流调查运营资料,以乘客的平均抱怨度、公司运营所需的总车辆数、公司每天所发的总车次数以及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的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综合优化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了时间步长法、等效法以及二者的结合的等效时间步长法三种求解方法,尤其是第三种求解方法既提高了速度又改善了精度。结合模型的求解结果,我们最终推荐的模型是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优化调度方案。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必要假设和分析,尤其是针对乘客的抱怨程度这一模糊性的指标,进行了合理的定义。既考虑了乘客抱怨度和等待时间长短的关系,也照顾了不同时间段内抱怨度对等待时间的敏感性不同,即乘客在不同时段等待相同时间抱怨度可能不一样。 主要思想是通过逐步改变发车时间间隔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时间段期间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最优的发车时间间隔,但计算量过大,对初值依赖性强。等效法是基于先来先上总候车时间和后来先上的总候车时间相等的原理,通过把问题等价为后来先上的情况,巧妙地利用“滞留人数”的概念,把原来数据大大简化了。很快而且很方便地就可求出给定发车间隔时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在给定平均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的发车间隔,但该方法只能对不同时段分别处理。结合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等效时间步长法,即从全天时段内考虑整体目标,使用等效法为时间步长法提供初值,通过逐步求精,把整个一天联合在一起进行优化。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高峰期乘车人数在所有站点都突然大量增加,而车辆调度有滞后效应,从而建议调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前移一段适当的时间。在模型的进一步讨论和推广中,我们还对采集运营数据方法的优化、公共汽车线路的通行能力以及上下行方向发车的均衡性等进行了讨论。 在求具体发车时刻表时,利用等效时间步长法,较快地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设计了一个较好的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的公交车调度方案,给出了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见表二),得出了总共需要49辆车,共发440辆次,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的人数占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0.93%,非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10分钟的人数占非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3.12%。引入随机干扰因子,使各单位时间内等车人数发生随机改变。在不同随机干扰水平下,对推荐的调度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发现平均抱怨度对10%的随机干扰水平相对改变只有0.53%,因此该方案对随机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能满足实际调度的需要。 1.问题的提出

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

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发挥三峡水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三峡水库调度,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和安全运行的监督,三峡库区水资源和河道的管理以及水行政监督检查等。 前款所称三峡水库调度,是指三峡水库汛期的防洪调度以及汛前消落期、汛后蓄水期和枯水运用期的水量调度。 第三条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旅游等综合功能。 第四条水利部负责三峡水库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的监督工作。 长江水利委员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水利部的授权,负责三峡水库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工作。 重庆市、湖北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三峡库区水资源和河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三峡库区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商重庆市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划定三峡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 第六条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三峡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的水行政执法,并按照管理权限,对管辖范围内各项水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活动。 第七条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联合执法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巡查制度。 返回 第二章水库调度

三峡水库调度对库岸斜坡体内渗透压力与斜坡...

第24卷 第16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 ol.24 No.16 2005年8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ug .,2005 收稿日期:2004–04–16;修回日期:2004–06–07 作者简介:胡亚波(1970–),男,硕士,1998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环境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高级工程师、武汉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研究和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 :hu_wly@https://www.360docs.net/doc/af3550143.html, 。 三峡水库调度对库岸斜坡体内渗透压力与斜坡 稳定性影响研究 胡亚波1, 2,王丽艳2 (1. 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湖北 武汉 430015;2. 中国地质大学 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在分析三峡库区松散堆积斜坡岩土体结构和地下水赋存条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三峡水库水位调节时斜坡中渗透压力的作用方式和强度,用地下水动力学中潜水渗流理论研究某类边界条件下的渗透压力,提出斜坡渗透压力评价和计算公式,从而为客观地评价斜坡的稳定性状况、设计合理的斜坡防治工程及节约工程造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工程地质;三峡水库;渗透压力;稳定性;防治工程 中图分类号:P 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5)16–2994–04 RESEARCH ON EFFECTS OF PERMEABILITY PRESSURE ON SLOPE STABILITY DURING REGULATING WATER LEVEL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HU Ya-bo 1, 2,WANG Li-yan 2 (1. Construction Committee of Wuhan City ,Wuhan 430015,China ; 2. Faculty of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rock and earth structure in unconsolidated slopes ,the style and intensity of permeability pressure in slopes during regulating water level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 discussed. Due to many unsolved boundary problems in simulating variation of water flow in slope ,a new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permeability pressure in slope is proposed ,by studying on permeability pressure in certain boundary conditions with one-dimensional seepage theory. With this formula variation of phreatic surface and permeability pressure in Beimengou landslid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is formula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for certain boundary ;and it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appraising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of slopes and designing control projects. Key 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Three Gorges Reservoir ;permeability pressure ;stability ;control project 1 引 言 水库水位降落诱发古滑坡的复活在国内外都有 实例:我国黄龙滩水库库岸斜坡出现大量古滑坡的 复活与水库水位下降有关;1941年前苏联伏尔加格勒的滑坡发生与哈查尔含水层的水力坡度在洪水降落时急剧增大有关。 根据勘察成果资料,三峡库区稳定性较差的库岸长441 km ,且城镇库岸段长度也达400余公里。

水库优化调度

水库调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实施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运行是统筹流域上下游各电站流量、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科学利用水能资源的重要手段,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流域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介绍水库调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工程实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水库;优化调度;研究形状;发展趋势 随着水电发展的规划推进落实,大型流域梯级水库群将逐步形成,其联合调度运行必将获得巨大的电力补偿效益和水文补偿效益,同时在实际工程中也会不断涌现新的现象和问题。在新形势下综合考虑梯级上下游电站之间复杂的水力、电力联系,开展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新的优化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统筹协调梯级水库群上下游电站各部门的利益及用水需求,结合工程实际探索梯级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的多目标优化及决策方法,实现流域水能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流域梯级水库群的联合运行管理水平乃至达到流域梯级整体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对缓解能源短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节能 减排”战略以及履行减排承诺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1]。 1 水库调度研究现状 水库调度研究,按其采用的基本理论性质划分,可分为常规调度(或传统方法)和优 化调度[2]。常规调度,一般指采用时历法和统计法进行水库调度;优化调度则是一种以 一定的最优准则为依据,以水库电站为中心建立目标函数,结合系统实际,考虑其应满足的各种约束条件,然后用最优化方法求解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成的系统方程组, 使目标函数取得极值的水库控制运用方式 [3]。 常规调度 常规调度主要是利用径流调节理论和水能计算方法来确定满足水库既定任务的蓄泄过程,制定调度图或调度规则,以指导水库运行。它以实测资料为依据,方法比较简单直观,可以汇入调度和决策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所以是目前水库电站规划设计阶段以及中小水库运行调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但常规方法只能从事先拟定的极其有限的方案中选择较好的方案,调度结果一般只是可行解,而不是最优解,且该方法难以处理多目标、多约束和复杂水利系统的调度问题。 优化调度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国内外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兴起了水库优化调度研究。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根据某种准则建立优化调度模型,二是寻找求解模型的优化方法。 1946年美国学者Masse最早引入优化概念解决水库调度问题。1955年美国人Little[4]采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第三篇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2001年 B题公交车调度Array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 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 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 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表3-1 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 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摘要:本文建立了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发车时刻表和最少车辆数。并提供了关于采集运营数据的较好建议。 在模型Ⅰ中,对问题1建立了求最大客容量、车次数、发车时间间隔等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段最大客容量数,再与车辆最大载客量比较,得出载完该时组乘客的最少车次数462次,从便于操作和发车密度考虑,给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和需要的最少车辆数61辆。模型Ⅱ建立模糊分析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求得模型Ⅰ带给公司和乘客双方日满意度为(0.941,0.811)根据双方满意度范围和程度,找出同时达到双方最优日满意度(0.8807,0.8807),且此时结果为474次50辆;从日共需车辆最少考虑,结果为484次45辆。对问题2,建立了综合效益目标模型及线性规划法求解。对问题3,数据采集方法是遵照前门进中门出的规律,运用两个自动记录机对上下车乘客数记录和自动报站机(加报时间信息)作录音结合,给出准确的各项数据,返站后结合日期储存到公司总调度室。 关键词:公交调度;模糊优化法;层次分析;满意度 3.1 问题的重述 3.1.1 问题的基本背景 公交公司制定公交车调度方案,要考虑公交车、车站和乘客三方面因素。我国某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情况,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营方向各个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见表3-1。 3.1.2 运营及调度要求 ⑴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 ⑵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营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低于50%; ⑶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3.1.3 要求的具体问题 ⑴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⑵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并指出求解方法; ⑶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好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3.2 问题的分析 本问题的难点是同时考虑到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诸多因素。如果仅考虑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效益,则只要提高公交车的满载率,运用数据分析法可方便地给出它的最佳调度方案;如果仅考虑方便乘客出行,只要增加车辆数的次数,运用统计方法同样可以方便地给出它的最佳调度方案,显然这两种方案是对立的。于是我们将此题分成两个方面,分别考虑到:⑴公交公司的经济效益,记为公司的满意度;⑵乘客的等待时间和乘车的舒适度,记为乘客的满意度。

三峡水库水文泥沙信息分析管理系统设计

三峡水库水文泥沙信息分析管理系统设计 何文社1,戴会超2,曹叔尤3,袁 杰2 (11兰州交通大学,兰州 730070;21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宜昌 443002; 31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5) 摘 要:应用Visual C ++应用程序、Oracle9i 数据库开发了三峡水库水文泥沙信息分析管理系统。系统能使用户快捷地 查询到所需的水文泥沙数据及分析资料,对库区泥沙淤积状况快速做出分析处理,实时分析显示水库调度运行对泥沙冲 淤演变的影响,为及时调整水库运行方式提供依据,实现水库信息数字化管理,加强数据空间分析处理能力,对原始测量 数据成果进行分析处理,对所有的整编成果建立相关的索引表,提供水文泥沙查询、检索及表格输出等功能。 关键词:三峡水库;水文分析;泥沙分析;信息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P338+15文献标识码:A Preliminar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hydrologic and sediment inform ation analysis for the Three G orges reservoir HE Wenshe 1,2,DAI Huichao 2,C AO Shuy ou 3,Y UAN Jie 2 (11Lanzhou Jiaotong Univer sity ,Lanzhou 730070;21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 Corporation ,Yichang 443002; 31State K ey Hydraulics Laboratory o f High Speed Flows ,Sichuan Univer sity ,Chengdu 610065) Abstract :A in 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of hydrologic and sediment data of Three G orges reserv oir is developed by use of Visual C ++application program and Oracle9i database.The system can make users convenient to inquire and analyze the sediment data ,deal in speediness with the sediment deposit condition of reserv oir area and in time analyze the scouring and silt ev olved in fluence of sediment caused by reserv oir dispatching operation.The system can provide foundation for reserv oir dispatching operation and realize the reserv oir in formation digital management. Using the system ,it can establish the interrelated data index table ,provide the hydrologic and sediment data inquiry and data table output function. K ey w ords :Three G orges reserv oir ;hydrological analysis ;sediment analysis ;in formation analysis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52052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79024)及兰州交通大学青蓝工程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何文社,1966年生,男,教授,博士 1 系统研制目的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工程以其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闻名于世。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水沙因子的变化将导致水沙特性变化,必然产生水库泥沙淤积。泥沙淤积涉及到水库使用寿命、库区淹没、库尾航道和港区的演变、坝区船闸、电站的防沙排沙、枢纽下游河床冲刷以及河道演变对防洪和航运产生的影响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如何确保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目标的实现,对三峡工程的调度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峡工程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积累了大量的水文泥沙历史资料。但由于参与三峡工程水文泥沙观测、研究及管理的部门多,加上各部门的出发点不同,对水文泥沙的观测资料缺乏系统性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很难为水库实时调度发挥作用。另外,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牵头制定的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具体实施的《2002~2009年泥沙原型观测和新增项目的观测计划》也正在实施之中。如何管理好这些资料,使之充分应用与指导三峡水利枢纽的调度工作,建立一套先进的 第24卷第6期 2005年12月水 力 发 电 学 报JOURNA L OF HY DROE LECTRIC E NGI NEERI NG V ol.24 N o.6Dec.,2005

水库调度的内容

水库调度的内容 1、简介 一种控制运用水库的技术管理方法。是根据各用水部门的合理需要,参照水库每年蓄水情况与预计的可能天然来水及含沙情况,有计划地合理控制水库在各个时期的蓄水和放水过程,亦即控制其水位升、降过程。一般在设计水库时,要提出预计的水库调度方案,而在以后实际运行中不断修订校正,以求符合客观实际。在制定水库调度方案时,要考虑与其它水库联合工作互相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主要内容 水库调度是水库工程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其内容包括:拟定水库调度方式、编制水库调度计划及确定各项控制运用指标、进行面临时段的实时调度等。 3、理论与方法 水库调度的理论与方法是随着20世纪初水库和水电站的大量兴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实现了综合利用和水库群的水库调度。在调度方法上,1926年苏联Α.Α.莫洛佐夫提出水电站水库调配调节的概念,并逐步发展形成了水库调度图。这种图至今仍被广泛应用。5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应用数学、径流调节理论、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水库优化调度理论得到迅速发展与应用。随着各种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使水库实时调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中国自50年代以来,水库调度工作随着大规模水利建设而逐步发展。目前,大中型水库比较普遍地编制了年度调度计划,有的还编制了较完善的水库调度规程,研究和拟定了适合本水库的调度方式,逐步由单一目标的调度走向综合利用调度,由单独水库调度开始向水库群调度方向发展,考虑水情预报进行的水库预报调度也有不少实践经验,使水库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对多沙河流上的水库,为使其能延长使用年限而采取的水沙调度方式已经取得了成果。由于水库的大量兴建,对于水库优化调度也在理论与实践上作了探讨。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公交车调度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第3-4页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 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利用某一特大城市某条公交路线上的客流调查运营资料,以乘客的平均抱怨度、公司运营所需的总车辆数、公司每天所发的总车次数以及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的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综合优化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了时间步长法、等效法以及二者的结合的等效时间步长法三种求解方法,尤其是第三种求解方法既提高了速度又改善了精度。结合模型的求解结果,我们最终推荐的模型是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优化调度方案。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必要假设和分析,尤其是针对乘客的抱怨程度这一模糊性的指标,进行了合理的定义。既考虑了乘客抱怨度和等待时间长短的关系,也照顾了不同时间段内抱怨度对等待时间的敏感性不同,即乘客在不同时段等待相同时间抱怨度可能不一样。 主要思想是通过逐步改变发车时间间隔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时间段期间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最优的发车时间间隔,但计算量过大,对初值依赖性强。等效法是基于先来先上总候车时间和后来先上的总候车时间相等的原理,通过把问题等价为后来先上的情况,巧妙地利用“滞留人数”的概念,把原来数据大大简化了。很快而且很方便地就可求出给定发车间隔时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在给定平均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的发车间隔,但该方法只能对不同时段分别处理。结合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等效时间步长法,即从全天时段内考虑整体目标,使用等效法为时间步长法提供初值,通过逐步求精,把整个一天联合在一起进行优化。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高峰期乘车人数在所有站点都突然大量增加,而车辆调度有滞后效应,从而建议调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前移一段适当的时间。在模型的进一步讨论和推广中,我们还对采集运营数据方法的优化、公共汽车线路的通行能力以及上下行方向发车的均衡性等进行了讨论。 在求具体发车时刻表时,利用等效时间步长法,较快地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设计了一个较好的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的公交车调度方案,给出了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见表二),得出了总共需要49辆车,共发440辆次,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的人数占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0.93%,非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10分钟的人数占非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3.12%。引入随机干扰因子,使各单位时间内等车人数发生随机改变。在不同随机干扰水平下,对推荐的调度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发现平均抱怨度对10%的随机干扰水平相对改变只有0.53%,因此该方案对随机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能满足实际调度的需要。

重庆市涪陵区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实施细则

重庆市涪陵区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涪陵区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保护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安全和运行安全,依据《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67号)和《重庆市三峡水库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渝三峡库发〔2014〕14号),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消落区,是指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吴淞高程)从175米逐步消退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之间,在三峡水库涪陵段形成的特殊区域,以及该区域范围内的孤岛、库岸岸线和新增淤积陆地;涉及的乡镇街道有:马鞍街道、李渡街道、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白涛街道、龙桥街道、珍溪镇、新妙镇、南沱镇、清溪镇、蔺市镇、义和镇、百胜镇、石沱镇、武陵山乡。 第三条消落区管理坚持保护为先、治理为重、科学规划利用和服从三峡水库调度的原则。 第四条消落区属国家所有,由三峡水库管理部门管理。未经有权限的三峡水库管理部门核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消落区(设置航标等公益性助航设施除外)。 第五条经核准使用消落区的单位和个人,应主动采取措施维护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安全,并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和主汛期到来前进行库底清理。因三峡水库调度给消落区使用者造成损失的,国家一律不予补偿。 第二章管理 第六条消落区管理实行“区政府全面负责,区三峡水库管理局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的管理机制。区政府将消落区管理工作纳入对有关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一)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区三峡水库管理局牵头组织召开三峡水库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消落区管理有关问题。 (二)建立联合巡库机制。由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联合巡库检查,并研究解决消落区管理重大问题。 (三)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由执法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消落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联合执法查处。

车辆优化调度的研究

车辆优化调度的研究 某某 某某学校 摘要:本文基于许多车辆优化调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温州远大物流有限公司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方案。车辆优化调度,首先研究其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然后应用现有的设施和技术,针对目前车辆调度存在的问题,对车辆进行优化调度。 关键词:车辆调度;优化设计;运输成本 The Optimization Scheduling Research of Vehicles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many vehicles’ optimal dispatching as well a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Wenzhou Yuanda logistics company,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posals. After studying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vehicles’ optimal dispatching and applying the current facilities and technology, the paper will find the best way to optimize the vehicles’ dispatching. Key words:Vehicle Scheduling;Optimal Design;Transportation costs

水库调度多目标决策与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水库调度多目标决策与风险分析方法研究水电能源是优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加强水电能源的科学管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措施,同时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也将发展水电置于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流域上梯级水电站水库群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开展水库调度风险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这也将成为各大流域综合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水电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综合多学科多知识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径流预报、水库调度多目标决策以及风险分析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水电站水库(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报、水库调度风险分析方法以及多目标风险决策等方面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水库调度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水库调度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入库径流的随机性是影响水库调度过程的重要因素,以月径流系列为例,给出了几种入库径流的随机模拟方法;在总结常用的水库调度风险分析方法基础上,针对水库调度的实际特点,基于不确定性理论,建立了风险损失期望值模型、机会风险价值模型和风险事件测度极小化模型等水库调度风险分析模型,并结合模型的具体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法。(2)水库中长期径流递阶结构组合预报方法研究。中长期径流预报是水库制定中长期调度计划的重要依据,针对传统水库径流预报模型未能充分考虑单个预报模型的预报信息以及缺乏对各单一模型和预报结果的前期预处理,以预报精度和预报稳定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分步确定各单一模型的权重,建立了水电站水库径流预报的递阶结构组合模型;三峡水库的实例应用表明,所建递阶结构组合预报模型可为水电站水库入库径流提供多模型综合的预报信息。(3)水电站水库预报发电调度随机模糊风险分析。 分析了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的目的、目标与准则,结合递阶结构组合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建立了水电站水库预报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同时结合预报误差可能对水库发电调度的影响,构建了水电站水库预报发电调度的随机模糊风险分析总体流程框架;三峡水电站水库的实例应用表明,随机模糊风险分析为水库调度管理决策者预防和规避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4)梯级水库联合调度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研究。梯级水库的联合调度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要求和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