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绪论

1.机械原理是一门以机器与机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机械又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2.一般机器具有三个特征,现代机器可以定义为: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

来转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

3.凡用来完成有用机械功的机器称为工作机,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

机器称为原动机。工程中大多是工作机和原动机互相配合应用,有时再加上独立的传动

装置,则称为机组。

4.从功能的角度讲,机器一般主要由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纵和控制

系统四部分组成。

5.机构是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

6.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的,它可以完成能量的转换或做有用的机械功;而机构则仅仅

起着运动及动力传递和运动形式转换的作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两者之间并无区别。7.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机构运动分析和力

分析、常用机构及其设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及机械系统动力学设计等五个方面。8.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

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

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为学生

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并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

术工作能力的作用。

第 1 章机构组成原理及机构结构分析

1.凡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常用的平

面运动副有回转副、移动副和高副。如果两构件脱离接触,运动副就随着消失。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用运动副连接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各构件用运

动副首尾连接构成封闭环路的运动链称为闭式链,否则就称为开式链。

3.为便于机构的设计与分析,常撇开构件、运动副的外形和具体构造,而用规定的

线条和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位置,表示机构的组成和传动情况,这样绘制出能够准确表达机构运动特性的简明图形就称为机构运动简图。如果不严

格按比例来绘制简图,这样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4.由3个及3个以上的构件同在一处以转动副相连接,就构成了复合铰链。当有m个

构件(包括固定构件)以复合铰链相连接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m- 1)个。

5.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为,用公式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要注意复合铰链处的运动副数及去掉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6.对整个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7.对机构的运动不起独立限制作用而只起到重复限制作用的约束,则称为虚约束。

在自由度计算中应将其去掉不计。常见的虚约束发生在:两构件组成多个转动副且其轴

线相重合时;两构件组成多个移动副且其移动导路方向平行时;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

在连接前已是相重时;机构存在对运动不起作用的对称部分。

8.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的数目。

9.在平面高副机构中,高副可用“一个构件两个低副”代替而成全含低副的机构。

高副低代的关键是找出构成高副的两轮廓曲线在接触点处的曲率中心。

10.自由度为零并且不能再拆分的平面低副构件组称为基本杆组或阿苏尔杆组。基本

杆组应满足的条件。

11.任何机构都可以看作是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连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所组成的系

统,这就是机构的组成原理。

12.机构结构分析就是将已知机构分解为原动件、机架和若干个基本杆组,进而了解

机构的组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进行结构分析时,应从远离原动件的构件开始拆分,

每次都先试拆Ⅱ级组,没有Ⅱ级组时才拆Ⅲ级组,同时每拆下一个基本杆组后剩下的部

分仍为机构且自由度数与原机构相同,直至全部拆分成杆组且最后只剩下原动件和机架。13.根据对机构的结构、运动学和动力学要求进行机构设计的过程通常称为机构综

合。机构结构综合就是对机构结构形式的研究和设计的过程。

第 2 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机构的运动学尺寸、机构位置和原动件的运

动规律,确定机构中其余构件上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这些构件的角

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析的方法如下。

1. 图解法

当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时,首先要选用适当的比例尺绘制出机构位置图。

1) 速度瞬心法

速度瞬心法是利用速度瞬心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当求构件的角速度或其上一点的速

度时,首先要找出机构中相应的相对速度瞬心和绝对速度瞬心,再由速度瞬心的概念,

根据待求构件的运动情况,即可求出构件的角速度或速度。

瞬心法适用于简单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不能求解加速度。

2) 相对运动图解法

相对运动图解法用于分析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首先写出机构上某些点的速度(或加

速度)矢量方程式,然后作速度(或加速度)多边形,求出构件上某一点的速度(或加速度)

最后再求该构件的角速度(或加速度)。

(1) 同一构件上两点间的速度(或加速度)关系是:构件上任一点C 的速度(或加速度

等于基点B 的速度(或加速度)与C 点对基点B 的相对速度(或加速度)的矢量和,故其速

度关系为,加速度关系为。

(2) 在组成移动副的两构件中,一个构件上任一点B 的绝对速度等于另一构件上重合

点B2 的绝对速度(牵连速度)与B3相对于B2 的相对速度的矢量和,故其速度关系为

;一个构件上任一点B3 的绝对加速度等于另一构件上重合点B2 的绝对加速度(牵连加速度)与 B 相对于 B 的相对加速度的矢量和,故其加速度关系为

。哥氏加速度的大小等于两倍牵连角速度与瞬时重合点的相对速度的乘积,其方向为相对速度的方向沿牵连角速度的转向转过90°,当牵连运动为平动时,哥氏加速度为零。

相对运动图解法适用于求解机构某个位置的运动参数。

3) 运动线图

运动线图可以表示机构在一个运动循环过程中各个运动参数的变化规律。

2. 解析法

用于分析机构的位置参数(位移或角位移)、速度参数(速度或角速度)以及加速度参数

(加速度或角加速度)。

当用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时,首先要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列出矢量方程式,

解方程即可求得机构的瞬时位置,得出位置参数。相应地对时间t 求导,即可得到速度

方程,再对时间t 求导即可得到加速度方程,求解后得出速度参数和加速度参数。

第 3 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铰链四杆机构是由转动副连接而成的四杆机构,是由机架、连架杆和连杆组成。铰链

四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两个连架杆运动形式的不同,铰链四杆机构

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通过扩大转动副、转动副转化成移动副

以及取不同的构件为机架,又可演化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机构。

2. 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1) 各个构件的相对尺寸满足杆长和条件;

2) 以最短杆或与其相邻的构件为机架。

3. 急回运动是机构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位置所夹的锐角称为极位夹角θ。当θ>0°时机构具有急回运动。机构从动件空回行程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之比称为行程速度变

化因数K。K 与θ的关系为

4. 压力角和传动角是机构的传力特性参数

不计摩擦力、惯性力和重力时,从动件上某点所受作用力的方向与其速度方向所夹的

锐角称为压力角α,压力角α的余角称为传动角γ。在机构的运动过程中,压力角和传动角γ是随着机构的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压力角α越小,传动角γ越大,机构的传力性能就越好。

5. 死点位置

在四杆机构中,当连杆与从动连架杆共线时,机构的传动角γ=0°。如果机构在这

个位置上起动,则无论驱动力有多大,都不能使机构运动,该位置称为机构的死点

位置。

6.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分为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按照给定的运动规律设计,另一类是

按照给定的运动轨迹设计。

设计方法分为解析法、图解法和实验法。

第5 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本章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展开讨论,并对其他类型的齿轮传动进行了分析,内容可归纳如下:

1.齿轮按照分类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齿轮和外齿轮,直齿轮和斜齿轮。传动分为内啮合和外啮合,内啮合齿轮结构紧凑,斜齿轮传动平稳、噪声低,但传动有轴向力。

2.齿廓啮合接触点处公法线与两齿轮连心线的交点称为啮合节点。节点在分别与两

齿轮固联的平面上的运动轨迹称为两齿轮的节线。对于定传动比齿轮传动,节点固定,

节线为圆形,称其为节圆。

3.当直线沿着半径为rb 的基圆作纯滚动时,其上K点的轨迹称该圆的渐开线。渐开

线齿廓可以保证传动比恒定,即渐开线齿廓满足齿廊啮合基本定律。

4.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包括齿数z,模数m,压力角a,齿顶高系数h a*,顶隙系

数c*。为考虑设计、制造、互换的要求,模数m定义为m= p/π,式中p为分度圆齿距渐开线齿轮的模数m、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 a*,顶隙系数c*均已标准化,将以上参数标淮化且分度圆上齿厚与齿槽宽相等的齿轮称为标准齿轮。

5.分度圆是模数和压力角均已标准化的圆,它只与齿轮模数和齿数有关,因此加工

后的齿轮的分度圆为一定值。两个啮合齿轮相当于两个直径等于节圆的摩擦圆在作纯滚动,因此两节圆总是相切的,单个齿轮没有节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与节圆重合。

6.啮合角是两节圆公切线与啮合线的夹角,啮合角即节圆压力角。

7.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这个条

件对直齿圆柱齿轮,无论是标准齿轮还是变位齿轮,外啮合还是内啮合齿轮均适用,对

齿轮齿条啮合也同样适用。

8.齿条几何尺寸的特点是:对应齿轮的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分别变为分度线

齿顶线及齿根线;其齿廓变为直线,压力角等于齿形角;同侧齿廓平行,齿距处处相等。9.内齿轮几何尺寸的特点是:对应于外齿轮的齿槽变为内齿轮的轮齿,其齿廓是内

凹的,其齿根圆大于齿顶圆,而齿顶圆又必须大于基圆。

10.重合度是指实际啮合线长度与基圆齿距之比,即同时参与啮合的平均齿对数。要

保证传动的连续性,重合度必须大于1。

11.轮齿加工方法分为仿型法和范成法,范成法加工精度高于仿型法,但需要专用机

床。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当刀具齿顶线超过轮齿啮合极限点时,切出的齿轮将发生根切,直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为zmin=17。

12.分度圆上齿槽宽和齿厚不相等的齿轮为变位齿轮。变位齿轮的分度圆和基圆与同

样参数的标准齿轮相同,变位系数不同时,齿廓曲线是同一渐开线上的不同段。为避免

根切采用变位修正法切制齿轮。

13.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法面上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外啮合)或相同(内啮合)。斜齿轮的重合度包括端面重合度和

轴向重合度,重合度大于直齿圆柱齿轮,因此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大。

14.斜齿轮的法面齿形与切齿的标准刀具齿廓形状相当,所以法面参数为标准值。与

斜齿轮法面齿形相当的假想直齿圆柱齿轮称为该斜齿轮的当量齿轮,斜齿轮的当量齿轮

齿数为z v=Z /cosβ。

15.一对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法面上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

相等,且两齿轮的螺旋角之和等于轴夹角。

16.蜗轮蜗杆传动正确啮合条件是:在其中间平面内蜗轮与蜗杆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

相等,蜗杆导程角还应等于蜗轮螺旋角,且两者螺旋线方向相同。

17.一对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也是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大端)分别相等,当量

齿轮齿数为z V=z /cosδ。

第6 章轮系及其设计

轮系是由一系列齿轮所组成的传动装置,它通常介于原动机和执行机构之间,把原动

机的运动和动力传给执行机构。

1.轮系分为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

(1) 定轴轮系:各个齿轮的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轮系。定轴轮系又可分

为平面定轴轮系和空间定轴轮系。

(2) 周转轮系:各齿轮中有一个或几个齿轮轴线的位置是绕着其他齿轮的固定轴线回

转的轮系。周转轮系由太阳轮、行星轮、系杆及机架组成,一般都是以太阳轮和系杆作

为输入和输出构件,故又称它们为基本构件。

周转轮系按照自由度的不同又可分为自由度为1的行星轮系和自由度为2的差动轮系(3) 复合轮系:既包含定轴轮系又包含有周转轮系或由几部分周转轮系组成的复杂

轮系。

2.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组成该轮系的各对啮合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也等于各对啮合

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连乘积之比,即

如果首末两轮回转轴线平行,则传动比前得有正负号。首末两轮回转方向相同,传动

比为正;首末两轮回转方向相反,传动比为负。如果首末两轮回转轴线不平行,传动比

无所谓正负,但须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各轮的转向。

(2)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周转轮系传动比采用转化轮系的方法来求解,设周转轮系中任意两个齿轮A和B,系

H

杆为H,则其转化轮系的传动比i H AB可表示为

其传动比计算的基本思路是:反转变定轴,转速用相对,注意正负号,转向计算定,

计算公式有规定,三轴平行才可用。

(3) 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步骤是:正确划分轮系,分别列出传动比计算方程式,联立求解3.设计行星轮系应满足的条件

设计行星轮系时,各轮齿数及行星轮个数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以图 6.19 所示的单排K-H 负号机构为例):

(1) 传动比条件;(2) 同心条件;(3) 装配条件;(4) 邻接条件。

第7 章其他常用机构

1.要使同一平面内两轴实现等角速度传动,安装双万向联轴节必须满足的条件为:

中间转轴两端的叉面必须位于同一平面内;主、从动轴与中间轴的夹角相等。

2.差动螺旋机构的位移量为两个螺旋副位移量之差;复式螺旋机构的位移量为两个

螺旋副位移量之和。

3.在齿式棘轮机构中,棘轮每次的转角都是棘轮齿距角的倍数,所以它的转角是有

级改变的。单棘爪的齿式棘轮机构中,棘轮每次回转的角度不能小于一个齿距角,要使

棘轮每次转角小于齿距角应采用多爪棘轮机构。

4.外啮合单圆销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系数,总是小于1而大于0,故槽轮的槽数z≥3 5.为避免不完全齿轮机构主动轮首齿进入啮合时发生齿顶干涉和使从动轮能停在正

确的对称位置上,必须将主动轮的首齿和末齿齿顶降低。

6.对每分钟间歇次数较多的场合,最好采用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第8 章平面机构的受力分析

1.作用于机构中的力分为驱动力、阻力、运动副反力、重力和惯性力。对于整个机

构而言,运动副的反力是内力,但对于一个构件而言是外力。

2.机构力分析是根据作用在机构上的已知力,求解机构运动所需的驱动力(力矩)或

能够输出的力(力矩)。二者统称为平衡力或平衡力矩。

3.质量代换。按一定条件将构件的质量假想地用集中于若干选定点上的集中质量来

代换的方法称为质量代换法。在对构件进行质量代换时,应当使代换后各代换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及惯性力偶矩与该构件实际产生的惯性力及惯性力偶矩相等。为此,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

②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

③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的转动惯量不变。

4.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如下。

动态静力分析的步骤:首先对接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求出有关构件的速度

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等,然后求出作用于各物件上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并将它与其他外力一起加到机构的相应点上,再对机构进行拆杆组,从远离平衡力作用的的杆组(或构件)开始,逐个对各个杆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依次求出各个运动副的反力;最后求出有平衡作用的构件的平衡力(力矩)及运动副反力。

第9 章机器的机械效率

(1) 机械的输出功(功率)与输入功(功率)的比值称为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有两种表达形式:功或功率的形式;力或力矩的形式。机械系统的总效率可以根据不同的联结组合方式计算,一般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

(2)从效率观点分析,机械发生自锁的条件:机械的效率恒小于或等于零,即η≤0。第10 章机械的平衡

小结

1.机械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小机械运转时,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

而造成的危害。

2.对于B/D<0.2 的回转件只需进行静平衡,且只在一个平衡平面内加配重,即可使

惯性力得到平衡。对于B/D≥0.2 的回转件需要进行动平衡,且需要在两个平衡基面内加配重,才能使惯性力及惯性力偶得以平衡。无论是静平衡或动平衡均是就其本身加

以平衡。

3.在设计构件的形状时,应进行平衡计算。在构件制成后,要通过平衡试验,获得

平衡。

4.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的表示方法有质径积法和偏心距法。根据平衡等级,由平衡

精度表达式确定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

5.对于作往复移动或平面运动的构件不能在构件本身进行平衡,只能是机构在机座

上的平衡,使机构的惯性力的合力和力偶得到完全或部分地平衡。

第10 章机械的平衡

1.机械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小机械运转时,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

而造成的危害。

2.对于B/D<0.2 的回转件只需进行静平衡,且只在一个平衡平面内加配重,即可使

惯性力得到平衡。对于B/D≥0.2 的回转件需要进行动平衡,且需要在两个平衡基面内

加配重,才能使惯性力及惯性力偶得以平衡。无论是静平衡或动平衡均是就其本身加

以平衡。

3.在设计构件的形状时,应进行平衡计算。在构件制成后,要通过平衡试验,获得

平衡。

4.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的表示方法有质径积法和偏心距法。根据平衡等级,由平衡

精度表达式确定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

5.对于作往复移动或平面运动的构件不能在构件本身进行平衡,只能是机构在机座

上的平衡,使机构的惯性力的合力和力偶得到完全或部分地平衡。

第11 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机械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的全过程,都要经历启动、稳定运转和停车三个阶段

1) 启动阶段,,其机械的速度从零开始不断增加到某一正常工作速度,

2) 稳定运转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每一个循环周期内,,其机械的速度在其平均值上下波动。若匀速运转,无速度波动,任意时刻

3) 停车阶段,,其机械的速度从正常工作时的某一平均值降

为零。为了缩短停车时间和安全起见,可在机械上安装制动装置,加速消耗机械的动能减少停车时间。

2.求已知力作用下的机械的真实的运动规律,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列出的机械运动

时的动能方程式求解。但求解机械系统动能守恒方程式时,必须首先求出每一个构件上

外力所做的功和所有运动构件的动能变化,所以十分不便。为了简化计算,可以引入等

效力、等效力矩、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等概念,把机械系统在已知力作用下的运动

问题的研究简化为只有等效构件和机架组成的简单机构在等效力(或等效力矩)作用下的

运动问题。当等效构件在每一瞬间的运动求出后,机械系统上其余构件的运动即可求得3.建立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使机械系统在转化前后的动力

学效应不变,即瞬时功率等效;动能等效。

4.等效力(或等效力矩)是一个作用在等效构件上的假想力(或假想力矩),它在任一瞬

间所做的功率与机械系统中所有外力所做的功率之和相等(即瞬时功率等效)。等效力(或

等效力矩)不仅与作用在机械系统上的所有外力和外力矩有关,而且与速度的比值有关

而和速度的大小无关。

5.等效质量(或等效转动惯量)是一个集中在等效构件上的假想质量(或假想转动惯

量),它在任一瞬间所具有的动能与机械系统中所有运动构件所具有的动能相等(即动能

等效)。等效质量(或等效转动惯量)不但与机械系统中各活动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有关

而且与速度比的平方有关,而和速度的大小无关。与等效构件的速度相比,活动构件的

速度越低,它所占的等效质量(或等效转动惯量)越小,故常可忽略不计。

6.当作用在机械系统中的驱动力(或驱动力矩)所做的功与阻抗力(或阻抗力矩)所做的

功不等时,将出现盈亏功,并引起机械系统速度的变化。如果机械系统的运动速度做周

期性变化时,称为周期性速度波动,否则称为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周期性速度波动可以

在机械系统中加入一个具有足够转动惯量的飞轮进行调节;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必须采用调速器来改变输入功率,以使机械系统获得新的能量平衡。

7.安装飞轮后不可能使机械变为匀速,只能减小速度波动幅度。为了减小飞轮转动

惯量,最好将其装在机械的高速轴上。如果机械速度不均匀系数的许用值[δ]取值很小,飞轮转动惯量就会很大,故不要过分追求运转速度的均匀性,否则将会使飞轮过于笨重

第12 章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1.组合机构指是为满足各种复杂多样的运动要求,将多个基本机构按一定的方式组

合应用。

典型的组合方式有:串联式组合,并联式组合,复合式组合,反馈式组合,装载式组

合(叠连式组合)。

串联式组合。将若干个单自由度的基本机构顺序连接,并将前一个基本机构的输出构

件与后一个基本机构的输入构件固连在一起,使每一个前置机构的输出构件作为后继机构的输入构件,这种组合方式称为机构的串联式组合。

并联式组合。以一个n自由度基本机构作为基础机构,n 个单自由度基本机构作为附

加机构。n 个附加机构共用同一个输入构件,而它们的输出构件同时接入基础机构,从而形成一个自由度为1 的机构系统,这种组合方式称为机构的并联式组合。

复合式组合。是原动件的运动一方面直接传给一个两自由度基本机构(基础机构),另

一方面又通过一个单自由度基本机构(附加机构)传给该两自由度基本机构,而后者将这两个输入运动合成为一个输出运动。

反馈式组合。是以一个多自由度的基本机构作为基础机构,一个单自由度的基本机构

作为附加机构,原动件的运动先输入基础机构,该机构的一个输出运动经过附加机构的输出,又反馈给基础机构。

装载式组合(叠连式组合)。是将一个机构(包括其动力源)装载在另一个机构的活动构

件上的组合方式。各基本机构没有共同的机架,而是互相叠连在一起。前一个基本机构的输出构件是后一个基本机构的相对机架。可以是装载机构带动被装载机构运动,或装载机构由被装载机构带动。各基本机构各自进行运动,其运动的叠加即为所要求的输出运动或工艺动作。

2.在组合机构中,自由度大于1 的基本机构称为组合机构的基础机构,而自由度为

1 的基本机构称为组合机构的附加机构。

3.目前机械设备中应用的动力源主要有电、液、气装置。原动机有电动机、液压马

达、气动马达以及直线油缸、气缸等。

4.选择原动机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工作机械的负载特性、启动和制动的频繁程度;

原动机本身的机械特性能否与工作机械的的调速范围、工作的平稳性等相适应;经济性包括原动机的原始购置费用、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等;能源供应、防止噪声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5.进行执行机构的型综合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满足执行机构运动规律的要求;

结构简单,运动链短;使执行系统有尽可能好的动力性能;充分考虑动力源的形式;使机械操作方便,调整容易,安全可靠。

6.机械运动循环图是标明机械在一个运动循环中各执行构件间的运动配合时序关系

图。常以主轴或分配轴的转角为坐标来绘制。

7.常用的机械运动循环图有三种形式:直线式(矩形运动循环图)、圆周式及直角坐

标式。

8.机械运动方案设计通常是完成由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组成的整个系统的机

械运动简图设计。设计时根据执行构件或执行机构的运动要求,首先应确定原动机的类

型和选择能满足执行构件运动要求的机构类型,然后选择确定传动机构类型并进行传动

系统设计。

9.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步骤有:工艺参数的给定及运动参数的确定;执行构件

间运动关系的确定及运动循环图的绘制;动力源的选择及执行机构的确定;机构的选择

及创新性设计;方案的比较与决策。

填空题

1.机构动态静力分析与静力分析的差别在于:动态静力分析考虑了各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静力分析只适用于(质量和加速度小的)情况。

2.当设计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基圆半径取值过小,则可能产生(压力角过大)和(实际廓线出现尖点)现象。

3.齿轮啮合基本定律是指: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在任一瞬时的传动比,都与(齿廓在啮合点的公法线分中心距的两线段)两线段成反比。

4.对斜齿与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进行比较,斜齿比直齿轮的:①重合度(增大)齿数(减少)。5.高副低代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代替前后机构的自由度完全相同,代替前后机构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完全相同。)。

6.在设计铰链四杆机构时,应使最小传动角(尽可能大一些;)

7.曲柄滑块机构中,当(曲柄)与(滑块移动导路;)处于两次互相垂直位置之一时,出现最小传动角。

8.速度瞬心是两刚体上(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

9.在机构运动分析图解法中,影像原理只适用于求(同一构件上不同点之间的速度或加速度;)。

10.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传动角≤摩擦角),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臂≤摩擦圆半径)。

11.凸轮机构几种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只宜用于低速;(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和(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不宜用于高速;而(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和(五项多项式运动规律)都可在高速下应用。

12.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基圆半径是从(凸轮回转中心)到(凸轮理论廓线)的最短距离。

13.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为1)(满足机器工作的需要;2)考虑机器工作的平稳性;3)考虑凸轮实际廓线便于加工。

14.在设计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工作廓线时发现压力角超过了许用值,且廓线出现变尖现象,此时应采用的措施是(增大基圆半径)。

15.以渐开线作为齿轮齿廓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传动性、(便于制造、安装、测量和互换使用)。

16.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轮的模数相等)、(两轮的压力角相等)。

17.直齿圆柱齿轮机构重合度的定义是(表示同时参与啮合的轮齿对数的平均值),重合度愈大,表明同时参加啮合的轮齿对数愈(多),传动愈(平稳)。

18.加大螺旋角β可增加平行轴斜齿轮机构的(重合度),但同时会加大(轴向力),所以螺旋角β应控制在()范围内。

19.惰轮对(传动比大小)并无影响,但却能改变从动轮的(转向)。

20.行星轮系齿数与行星轮数的选择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是,(传动比,(同心,(邻接,(安装。

21.周转轮系中,表示的意思是(转化机构的传动比),表示的意思是(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22.当主动件作等速连续转动,需要从动件作单向间歇转动时,可采用(槽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机构。

23.为了减少机械运转中周期性速度波动的程度,应在机械中安装(飞轮)。

24.某机器的主轴平均角速度,机器运转的速度不均匀系数,则该机器的最大角速度等于

(ωmax=102.5rad/s)rad/s,最小角速度等于(ωmin=97.5rad/s) rad/s。

25.在周转轮系中,轴线固定的齿轮称为(太阳轮);兼有自转和公转的齿轮称为(行星轮);而这种齿轮的动轴线所在的构件称为(行星架(杆系、转臂))。

26.在曲柄滑块机构中,若以曲柄为主动件、滑块为从动件,则不会出现“死点位置”,因最小传动角> ,最大压力角< ;反之,若以滑块为主动件、曲柄为从动件,则在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的位置,就是(死点位置),因为该处=0,。

27.机器中安装飞轮的原因,一般是为了(调节周期性速度波动),同时还可获得(降低原动机功率)的效果。

28.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间共有(3)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一条直线)上。含有6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15)个,其中有(5)个是绝对瞬心,有(10)个是相对瞬心。

29.从机构观点来看,任何机构是由(机架、主动件、(从动件)三部分组成。

30.在推程过程中,对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加以限制的原因是(防止机构自锁和提高传动效率。选择题

1.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模数(大于)法面模数。

(①小于②大于③等于)

2.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应用了转化机构的概念。对应周转轮系的转化机构乃是(定轴轮系)。

(①定轴轮系②行星轮系③混合轮系④差动轮系)

3.采用飞轮可调节机器运转过程中的(周期性)速度波动。

(①周期性②非周期性③周期性和非周期性)

4.C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恒等于常数。

A.摆动尖顶从动件

B.直动滚子从动件

C.摆动平底从动件

D.摆动滚子从动件

5.下述几种规律中,B既不会产生柔性冲击也不会产生刚性冲击,可用于高速场合。

A.等速运动规律

B.摆线运动规律(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C.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D.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运动规律)

6.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B个约束。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7.当机构的自由度数F>0,且B主动件数,则该机构即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大于或等于

8.机构中的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间B产生任何相对运动。

A.可以

B.不能

C.不一定

9.对于双摇杆机构,如取不同构件为机架,C使其成为曲柄摇杆机构。

A.一定

B.有可能

C.不能

机械原理重要概念

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

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

运动副:由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

运动副元素:把两构件上能够参加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表面

运动副的自由度和约束数的关系f=6-s

运动链: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连接而构成的可相对运动系统

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引入一个约束的运动副为高副,引入两个约束的运动副为平面低副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可以看成是由原动件、从动件和机架组成

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

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

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M-1个转动副

平面自由度计算公式:F=3n-(2Pl+Ph)

局部自由度:在有些机构中某些构件所产生的局部运动而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

虚约束:在机构中有些运动副带入的约束对机构的运动只起重复约束的作用

虚约束的作用:为了改善机构的受力情况,增加机构刚度或保证机械运动的顺利

基本杆组:不能在拆的最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

速度瞬心: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若绝对速度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绝对瞬心

相对速度瞬心与绝对速度瞬心的相同点: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不同点:后者绝对速度为零,前者不是

三心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的三个瞬心必位于同一直线上

速度多边形:根据速度矢量方程按一定比例作出的各速度矢量构成的图形

驱动力:驱动机械运动的力

阻抗力:阻止机械运动的力

矩形螺纹螺旋副:

拧紧:M=Qd2tan(α+φ)/2

放松:M’=Qd2tan(α-φ)/2

三角螺纹螺旋副:

拧紧:M=Qd2tan(α+φv)/2

放松:M=Qd2tan(α-φv)/2

质量代换法:为简化各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可以设想把构件的质量按一定条件用集中于构件上某几个选定点的假想集中质量来代替,这样便只需求各集中质量的惯性力,而无需求惯性力偶距,从而使构件惯性力的确定简化

质量代换法的特点:代换前后构件质量不变;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变

机械自锁:有些机械中,有些机械按其结构情况分析是可以运动的,但由于摩擦的存在却会出现无论如何增大驱动力也无法使其运动

判断自锁的方法:

1、根据运动副的自锁条件,判定运动副是否自锁

移动副的自锁条件:传动角小于摩擦角或当量摩擦角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外力作用线与摩擦圆相交或者相切

螺旋副的自锁条件:螺旋升角小于摩擦角或者当量摩擦角

2、机械的效率小于或等于零,机械自锁

3、机械的生产阻力小于或等于零,机械自锁

4、作用在构件上的驱动力在产生有效分力Pt的同时,也产生摩擦力F,当其有效分力总是

小于或等于由其引起的最大摩擦力,机械自锁

机械自锁的实质:驱动力所做的功总是小于或等于克服由其可能引起的最大摩擦阻力所需要的功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尽量减少构件尺寸;减小摩擦

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改变摇杆长度为无穷大而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

在曲柄滑块机构中改变回转副半径而形成偏心轮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取摇杆为主动件是,才可能出现死点位置,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传动角为0

急回运动:当平面连杆机构的原动件(如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等从动件(摇杆)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

极为夹角:机构在两个极位时原动件AB所在的两个位置之间的夹角θ

θ=180°(K-1)/(K+1)

压力角:力F与C点速度正向之间的夹角α

传动角:与压力角互余的角(锐角)

行程速比系数:用从动件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V2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V1的比值

K=V2/V1=180°+θ/(180°—θ)

平面四杆机构中有无急回特性取决于极为夹角的大小

试写出两种能将原动件单向连续转动转换成输出构件连续直线往复运动且具有急回特性的连杆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加滑块导轨(牛头刨床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双滑块四杆机构、正弦机构、偏心轮机构、导杆机构、回转导杆机构、摆动导杆机构、曲柄摇块机构、直动滑杆机构

机构的倒置:选运动链中不同构件作为机架以获得不同机构的演化方法

刚性冲击:出现无穷大的加速度和惯性力,因而会使凸轮机构受到极大的冲击

柔性冲击:加速度突变为有限值,因而引起的冲击较小

在凸轮机构机构的几种基本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使凸轮机构产生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和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产生柔性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则没有冲击

在凸轮机构的各种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中,等速只宜用于低速的情况;等加速等减速和余弦加速度宜用于中速,正弦加速度可在高速下运动

凸轮的基圆半径是从转动中心到理论轮廓的最短距离,凸轮的基圆的半径越小,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越大,而凸轮机构的尺寸越小

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相互啮合传动的一对齿轮,在任一位置时的传动比,都与其连心线O1O2被其啮合齿廓在接触点处的公法线所分成的两线段长成反比

渐开线:当直线BK沿一圆周作纯滚动时直线上任一一点K的轨迹AK

渐开线的性质:

1、发生线上BK线段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AB

2、渐开线上任一一点的发线恒于其基圆相切

3、渐开线越接近基圆部分的曲率半径越小,在基圆上其曲率半径为零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

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6、同一基圆上任意弧长对应的任意两条公法线相等

渐开线函数:invαK=θk=tanαk-αk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1、能保证定传动比传动且具有可分性

传动比不仅与节圆半径成反比,也与其基圆半径成反比,还与分度圆半径成反比

I12=ω1/ω2=O2P/O1P=rb2/rb1

2、渐开线齿廓之间的正压力方向不变

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模数、齿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

记P180表10-2

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两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时,他们的接触点在实际啮合线上,它的理论啮合线长度为两基圆的内公切线N1N2

渐开线齿廓上任意一点的压力角是指该点法线方向与速度方向间的夹角

渐开线齿廓上任意一点的法线与基圆相切

根切:采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廓时发生根切的原因是刀具齿顶线超过啮合极限点N1

一对涡轮蜗杆正确啮合条件:中间平面内蜗杆与涡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重合度:B1B2与Pb的比值ξα;

齿轮传动的连续条件:重合度大于或等于许用值

定轴轮系:如果在轮系运转时其各个轮齿的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周转轮系:如果在连续运转时,其中至少有一个齿轮轴线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绕着其它齿轮的固定轴线回转

复合轮系:包含定轴轮系部分,又包含周转轮系部分或者由几部分周转轮系组成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的比值

中介轮: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而仅起着中间过渡和改变从动轮转向的作用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s=vt: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机械设计知识点(经典)总结..

机械设计知识点总结(一) 1.螺纹联接的防松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答:原因——是螺纹联接在冲击,振动和变载的作用下,预紧力可能在某一瞬间消失,联接有可能松脱,高温的螺纹联接,由于温度变形差异等原因,也可能发生松脱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松。措施——利用附加摩擦力防松,如用槽型螺母和开口销,止动垫片等,其他方法防松,如冲点法防松,粘合法防松。 2.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答:(1)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Fa的变化范围:a,为了减小螺栓刚度,可减螺栓光杆部分直径或采用空心螺杆,也可增加螺杆长度,b,被联接件本身的刚度较大,但被链接间的接合面因需要密封而采用软垫片时将降低其刚度,采用金属薄垫片或采用O形密封圈作为密封元件,则仍可保持被连接件原来的刚度值。(2)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3)减小应力集中,(4)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 3.轮齿的失效形式 答:(1)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部分,因为轮齿受力时齿根弯曲应力最大,而且有应力集中,可分为过载折断和疲劳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胶合,(4)齿面磨损,(5)齿面塑性变形。 4.齿轮传动的润滑。 答:开式齿轮传动通常采用人工定期加油润滑,可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一般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根据齿轮的圆周速度V的大小而定,当V<=12时多采用油池润滑,当V>12时,不宜采用油池润滑,这是因为(1)圆周速度过高,齿轮上的油大多被甩出去而达不到啮合区,(2)搅由过于激烈使油的温升增高,降低润滑性能,(3)会搅起箱底沉淀的杂质,加速齿轮的磨损,常采用喷油润滑。 5.为什么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及冷却措施 答: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发热量大,若不及时散热,会引起箱体内油温升高,润滑失效,导致齿轮磨损加剧,甚至出现胶合,因此对连续工作的闭式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措施——1),增加散热面积,合理设计箱体结构,铸出或焊上散热片,2)提高表面传热系数,在蜗杆轴上装置风扇,或在箱体油池内装设蛇形冷却水管。

机械原理与人体平衡知识分析报告

机械原理与人体平衡知识分析 -----------------------作者:-----------------------日期:

三:综合训练 一:填空题: 1、一长直扁担长1.5m,前端挂200N的货,后端挂300N的货,则肩膀应该位于离扁担前端________m处,才能使扁担平衡,平衡后肩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N.(不计扁担的重力)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N,如果不计滑轮重 和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 N。 3.在图1所示的两种常用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选填“甲”或“乙”).使用这两种工具都省功(选填“能”或“不能”). 4、如图所示,杠杆AC(刻度均匀,不计杠杆重)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在B点挂一重为G 的物体。为使杠杆平衡,应在杠杆上的_________点施加一个作用力,才能使作用力最小,该最小作用力与物重G的比值是___________。 5、如图2所示,物体 A 和 B 的质量相等(滑轮重力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 A︰F B= 。 图1

6、钓鱼时,钓鱼竿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3,它是一个________杠杆,其支点位于图中的________点.要使钓起鱼时省力一些,则钓鱼者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________一些(填增大或减小). 7、如图4,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 ,需要拉力F 或'F ,F 和'F 大小的关系是F 'F 。(填大于、小于、等于) 8、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5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 图。 9、如图6所示,动滑轮重为50N ,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绳子的拉力是 260N ,则物体的重是 N ;若重物上升的高度是0.2m ,则绳子自由端 下降 m 。 10.如图7,每个钩码重0.49N,杠杆上每格长度相等,现用一弹簧测力计要求钩在支点右侧,使它的示数为0.98N,且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钩在 点 图3 图4 图6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板块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达到的要求是: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构建 ?????????????????????????????????????????????????????????????????测量工具长度单位及换算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单位及换算测量方法概念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定义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单位直线运动分类意义机械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曲线运动s v t ?????????????????????????????????????????????????????????????????????????????????????????????? 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 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 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 参照物是( ) 图2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 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

哈工大(威海)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

哈工大(威海)《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 整理人:131310405郭勇辰 第一章 1.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2.机器是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功、转 换能量或处理信息,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3.现代化机器具有四个组成部分:原动机、传动机、执行机构和控制系统。 4.一部机器通常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机构。机构是一个具有相对机械运动的构件 系统,或称它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动力的可动装置。 第二章 1.构件与零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运动的单元,而零件是制造的单元。一个构 件既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的刚性体。 2.运动副:两构件间的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活动连接成为运动副。 3.一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目最多只能是5个,最少是1个。 4.运动链:若干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运动链中各 构件首位封闭,则称为闭式链,否则为开式链。 5.机构:如果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作为参考坐标系,则这种运动链称为 机构。 6.运动副的分类:把引入1个约束的运动副称为Ⅰ级副,以此类推;以面接触 的运动副称为低副,以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如果两运动副元素间只能相互做平面平行运动,则称之为平面运动副,否则为空间运动副; 7.不按比例绘制的运动简图成为机构示意图。 8.机构运动简图的单位为m/mm(图纸上1mm所代表的真实长度)。 9.自由度:确定一个构件或机构的运动(或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的数目。 10.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 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11.计算自由度时注意三种情况: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12.复合铰链:由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构成的重合转动副。 13.局部自由度:不影响整个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3)如果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可运用速度公式直接求出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在通过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7.速度的测量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 一. 基本概念 (3) 1. 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3) 2. 构件与零件 (3) 3. 运动副 (3) 4. 运动副的分类 (3) 5. 运动链 (3) 6. 机构 (3) 二. 基本知识和技能 (3)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识别图 (3) 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别 (3) 3. 机构的结构分析 (4)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6) 一. 基本概念: (6) 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 (7) 一. 基本概念 (7) (一)平面四杆机构类型与演化 (7) 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性质 (7) 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8) 第四章凸轮机构 (8) 一.基本知识 (8) (一)名词术语 (8) (二)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及选用原则 (8) 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8) 二. 基本技能 (9) (一)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图解设计 (9) (二)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 (10) (三)其他 (10) 第五章齿轮机构 (10) 一. 基本知识 (10) (一)啮合原理 (10) (二)渐开线齿轮——直齿圆柱齿轮 (11) (三)其它齿轮机构,应知道: (12) 第六章轮系 (14) 一.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4) 二.基本周转(差动)轮系的传动比 (14)

三.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15) 第七章其它机构 (15) 1.万向联轴节: (15) 2.螺旋机构 (16) 3.棘轮机构 (16) 4. 槽轮机构 (16) 6. 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17) 7. 组合机构 (17) 第九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7) 一. 基本概念 (17)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7) (二)构件的惯性力 (17) (三)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矩)与总反力的作用线 (17) 二. 基本技能 (18) 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18) 一、基本概念 (18)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条件 (18) (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条件 (18) (三)许用不平衡量及平衡精度 (18) (四)机构的平衡(机架上的平衡) (18) 二. 基本技能 (18)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 (18) (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 (18) 第十一章机器的机械效率 (18) 一、基本知识 (19) (一)机械的效率 (19) (二)机械的自锁 (19) 二. 基本技能 (20) 第十二章机械的运转及调速 (20) 一. 基本知识 (20) (一)机器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0) (二)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20) (三)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20) 二. 基本技能 (20) (一)等效量的计算 (20) (二)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20)

(完整版)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②绕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完整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和难点解析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和难点解析 一、长度和时间 1.长度 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 尺、三角板、卷尺等。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如图(1)所示。 b. 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2)中“刻度尺怎样放置”);如因零刻度线 量程(30cm) 零刻度线分度值(1mm) 0102030cm 数字单位(厘米) 图(1) 图(2)

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如图(2)中“零刻度线磨损怎么办”),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图(2)中“眼睛如何观察刻度线”)。 d. 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如1.5m 、35cm 等);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3)所示,上图读数为3.80cm,下图读数为3.38cm )。 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 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 、课桌高0.7m 、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等等。 4)特殊的测量方法 长度测量除了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外,在一些特殊条件或被测物体非常细小等情况下,可以采用特殊测量手段。 如: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等微小量时,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例一:测量纸张的厚度,可以把许多张叠在一起,并记下总张数n (400),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 (2cm ),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0.005cm ),如图(4)a 所示。 例二: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 圈(30)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 (5cm ),则细铜丝直径为L/n (0.17cm )。 图(3)刻度尺的读数 a.测量纸张厚度 b .测量细铜丝直径 图(4)

机械原理知识点

1构件: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零件: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 构件的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数目 运动链: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所构成的系统 机架:固定的构件 原动件:机构中做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原动件外其余的活动构件 运动链→机构: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这样运动链就成了机构 2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机构运动简图必须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示意图:只为了表明机械的结构,不按比例来绘制简图 3约束和自由度的关系:增加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度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 5瞬心:在任一瞬间,两构件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相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他们的瞬心速度中心 绝对瞬心: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为零的点 相对瞬心:两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6摩擦力增大并不是运动副元素材料间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而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结构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7摩擦圆:对于一具体的轴颈,r和fv为定值,因此ρ为定值,以轴心O 为圆心,ρ为半径做一圆,该圆成为摩擦圆。 8机械自锁:由于摩擦的存在,会出现无论施加多大的驱动力,都不能使机械沿驱动方向产生运动的现象。自锁条件:η≤0 机械发生自锁 9连杆机构(低副机构):若干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所组成的机构 10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形式:铰链四杆机构 11曲柄:在两连杆中能做整周回转机构 摇杆: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 周转副: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摆动副:不能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1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杆是最短杆 13最短杆为连杆时,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14有急回运动:θ≠0时,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 无急回运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第一部分: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 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 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 (2)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3)测量步骤:(1放2读3记) A.正确放置刻度尺: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 边缘保持平行 ....; B.读数:①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②读数需估读 ..——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 C.记录数据: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二、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天(d)、时(h)、分(min)。 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1d=24h=86400s 三、误差: 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 造成原因:选用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者. 3. 减小办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 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由于操作时未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 第二部分: 一、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择另外的物体来做标准,这个被 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参照物的特点: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照物,通常选地面或固 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3)在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结果一般不同; 例:乘坐电梯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人是运动的;若以电梯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1) 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2) 没有绝对的静止。 4. 典型例题 例:(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分析:竹排在江中游——以青山作参照物;青山在走——以竹排为参照物。 (2)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汽车的运动是以_地面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 后退,该乘客是以_甲车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较,_甲车_车开得快。 第三部分: 一、速度: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1)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2)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 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 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 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 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国际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 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 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 对齐 ..,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 估读 ..——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 ;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1)辅助工具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2)化曲为直——适于测较短的曲线,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硬币的周长等;

(3)累积法——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 测量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实验室常用认识机械停表: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一、机械运动 1. 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 2. 运动的形式:社会变化、生命变化、化学变化、原子核的变化、位置变化 _甲车__甲车_车开得快。 (3)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西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丙,最小的是甲。 分析:甲感到顺风,说明其速度小于风速,且行驶方向与风向相同,即刮的是西风;乙感到无风,说明其速度的等于风速;并感到逆风说明其速度大于风速。

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部分: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 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 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 (2)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对齐 ..,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 估读 ..——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 ;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s;常用单位:天(d)、时(h)、分(min)。 三、误差: 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 造成原因:选用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者. 3. 减小办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 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由于操作时未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 第二部分: 一、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1)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2)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2. 速度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比值定义法) 3. 速度公式:t s v s ——路程,t ——时间,v ——速度

4. 速度单位及换算:米每秒(m/s 或m·s);千米每小时(km/h 或km·h) 1m/s=h km 3600 1 10001 =3.6km/h ;1km/h=s m 36001000=h km /6.31 5. 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t [实验器材] 小车(钢珠)、斜面、金属片、秒表、刻度尺

(新)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 1构件: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零件: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 构件的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数目 运动链: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所构成的系统 机架:固定的构件 原动件:机构中做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原动件外其余的活动构件 运动链→机构: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这样运动链就成了机构 2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机构运动简图必须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示意图:只为了表明机械的结构,不按比例来绘制简图 3约束和自由度的关系:增加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度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 5瞬心:在任一瞬间,两构件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相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他们的瞬心速度中心 绝对瞬心: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为零的点 相对瞬心:两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6摩擦力增大并不是运动副元素材料间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而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结构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7摩擦圆:对于一具体的轴颈,r和fv为定值,因此ρ为定值,以轴心O为圆心,ρ为半径做一圆,该圆成为摩擦圆。 8机械自锁:由于摩擦的存在,会出现无论施加多大的驱动力,都不能使机械沿驱动方向产生运动的现象。自锁条件:η≤0 机械发生自锁 9连杆机构(低副机构):若干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所组成的机构 10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形式:铰链四杆机构 11曲柄:在两连杆中能做整周回转机构 摇杆: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 周转副: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摆动副:不能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1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杆是最短杆 13最短杆为连杆时,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14有急回运动:θ≠0时,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

机械原理考试知识点.doc

机械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篇基本机构及常用机构的运动学设计 第一章绪论 1.了解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2.了解机械原理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机械原理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与综合 1.掌握有关机构的概念,如构件、运动副、运动链、杆组等;2.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能根据实际机械正确绘制机构运 动简图; 3.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注意复合铰 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等情况; 4.掌握平面机构中高副低代的方法,要求代替前后,机构的自由度和机构的瞬 时运动不变; 5.掌握平面低副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组成原理,能根据给定的机构运动简图进行 拆杆组,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应用及其主要特点; 2.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特别是它的基本形式——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概 念和基本知识及其演化方法和应用;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和传力特性:如有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和行 程速度变化系数、压力角与传动角、死点位置、运动连续性等; 4.掌握等视角定理及几何法刚体导引机构的设计;5.掌握机构的刚化反转法及几何法函数生成机构的设计;6.掌握急回机构的设计;

7.掌握用速度瞬心法作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方法; 8.掌握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9.掌握用复数矢量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的方法。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掌握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 2.掌握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原则; 3.掌握凸轮机构的反转法原理; 4.掌握图解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 5.掌握解析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 6.掌握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基本尺寸的设计。 第五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0. 掌握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 第六章 轮系及其设计 1.掌握轮系的类型及功用; 1.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 3. 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掌握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4. 5. 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特点,包括: 1)定传动比; 2)啮合线 与啮合角; 3)中心距的可分性; 3)正确啮合条件; 4)连续传动条件; 标准中心距和安装中心距; 6)无侧隙啮合条件等。 6.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范成法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 7. 8.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变位和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传动特点及标准几何尺寸计算; 9. 掌握蜗杆蜗轮传动的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