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标技术状态管理

国军标技术状态管理
国军标技术状态管理

国军标

技术状态管理内容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质量:日期:

标准化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1.引言

1.1 基本要求

1.2 一般信息

2.程序和规定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件机构

2.3 技术状态项目选择准则

2.4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2.5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3.技术状态标识

3.1 技术状态项目规范树

3.2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3.3 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3.4 制定技术状态项目和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符

3.5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编写技术状态文件

3.6 发放技术状态文件

4.技术状态控制

4.1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原则

4.2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分类

4.3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程序

4.4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提出

4.5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实施

4.6 技术状态偏离的控制

4.7 超差特许的控制

5.技术状态记实

5.1 技术状态记实内容

5.2 技术状态记实记录

5.3 技术状态记实报告

5.4 技术状态记实实施

5.5 技术状态记实分析

6.技术状态审核

6.1 一般要求

6.2 审核内容

6.3 技术状态审核实施

7.相关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1 引言

1.1 基本要求

a)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

出能全面反应其在某一特定时刻确定下来的技术状态文件和管理计划,并明确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并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做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

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按照GJB 3206-98 标准的要求指定的,应是符合合同要求,计划

要明确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并明确对技术状态标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合的管理计划。

1.2 一般信息

a)适用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项

目说明,即能满足最终使用性能并指定为单个实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的技术状态管理,具体分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重要技术状态管理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初样/正样的方案论证评审、关键技术(包括

关重件特性)实施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产品技术鉴定、重要设计(涉及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的更改评审、产品改进方案评审等,只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研制/生产活动;

c) 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目的在于准确适时有效地贯彻公司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

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d)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控制范围适用于公司军品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

中的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

e) 相关文件:

GJB1362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3206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2 程序和规定

公司编制并执行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包括与顾客订购方或供方取得一致意见的技术状态

管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a)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b)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c) 技术状态管理项目选择准则;

d)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e)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公司制定《技术状态管理制度》,规定了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定义、职责、工作程序与要求、控制记录等。其中主题内容为:描述军品技术状态要求,建立了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和控制程序;适用范围为:公司军品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合同环境和自主开发环境下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技术状态管理委员会(简称技委会)。主任由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担任,副

主任由公司分管理技术的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担任,下设若干名委员,由各专业技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组成。技委会及各部门职责如下:

a) 技委会:在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领导下,组织对产品方案论证、关键技术、产品转

阶段、产品技术鉴定等重大技术状态的审查评审;

b) 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参加重大技术状态的评审,并审批技术评状态审报告;

c) 研发部(设计):负责编制产品技术状态文件,控制设计更改和偏离,报告设计更改

情况;

d) 研发部(工艺):负责编制产品研制、生产的工艺文件;执行工程更改,控制工艺更

改和偏离,报告工艺鉴定情况;

e) 质量部:负责检验测试产品、控制不合格品,并予以记录;监督技术状态管理,报

告产品研制、生产的质量状态和执行设计更改的情况;

f) 制造部:负责组织实施技术状态,执行工程更改,予以记录;

g) 供销部:负责与新研采购产品供方签订采购合同,了解其定型状态;

h) 综合计划部(保密资料室):负责接收、检查、复制、分发、归档技术状态文件,保

证现场得到现行有效文件,按定型归档向上级机关报送定型文件。

2.3 技术状态项目选择准则

a) 能满足产品最终使用性能,战术/技术性能指标;

b) 产品的功能特性、产品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

使用范围、作用距离、杀伤力、速度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产品物理特性:产品的形体特性如组成、尺寸、材质、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重量等;

c) 产品包括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嵌入式)的技术状态管理。.

2.4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2.4.1 内部报告

根据管理计划,公司应对技术状态项目或军用武器装备系统的订购方(或军代表)发

送以下不同类型的内部报告。

a) 技术状态项目及技术状态基线文件清单;

b) 当前的技术状态状况;

c)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工程更改、偏离和超差及让步状况报告;

d)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实拖、工程更改实拖和检查或验证的状况报告。

2.4.2 向__________订购方提供的报告的时间间隔

公司应定期或不定期向订购方或其军代表报告技术状态的实际情况。

a) 在立项论证阶段(M)、方案论证阶段(C)、初样/正样阶段(S)、设计定型阶段(D)和试生产阶段(P)以及重大技术更改、偏离和让步许可时均应向订购方(或军代表)报告,并征得订购方(或军代表)的同意;

b) 此外,合同要求时应按合同规定时间及时向订购方(或军代表)提供技术状态的实

际情况。

2.4.3 报告分发和控制要求

技术状态文件由综合计划部保密室负责分发到公司技委会和各有关部门,并按合同或

顾客要求向订购方(或军代表)发送。

2.5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2.5.1 按军工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和技术状态管理计划要求,应对供方进行合

格供方调查、评审、选择、确认合格供方。

2.5.2 按合同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的产品技术要求,确定对供方技术状态的管理计划,并以采购/外协合同方式明确技术状态的技术质量要求,以确保军工

产品技术状态计划的实施与落实。

2.5.3 对合格供方坚持动态管理控制,每年至少确认一次。

3 技术状态标识

3.1 技术状态项目的规范树

a) 从工作性能或构成结构分解的单元中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b) 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c) 确定用以标识技术状态项目、技术状态文件、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建议以及偏离许可

与让步等的标识号的编号制度,发布每一技术状态文件标识号;

d) 确定有关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作为正式技术状态控制起点;

e) 标识并发放每个技术状态项目中的技术状态文件。

3.2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3.2.1 公司选择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能被单独管理的项目作为技术状态项目,一般选择:

a) 装备系统、分系统级项目和跨承制单位、分承制单位研制的项目,具体产品成套

设备状态项目;

b) 风险、安全、完成作战任务等方面具有关键性的项目,具体产品新研配套的关键技

术项目;

c) 采用了新技术、新设计或全新研制的项目,包括新研配套成品、材料、元器件;新

研自制分机组件或用于本新研产品而未定型的零部、整件;本产品专用产品软件;

d) 与其它项目有重要接口的项目和共用分系统;

e) 单独采购的项目;

f) 被本产品沿用,但又同时有工程更改的定型机件(含零部、整件、配套成品);

g) 使用和维修方面需着重考虑的项目;

h) 本产品的专用测试仪器和工具。

3.2.2 选择的技术状态项目由公司和军代表/顾客协商后共同提出,经批准的技术状态项目应在合同/技术协议中规定。

3.3 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3.3.1 研发部(设计)编制下列受控文件:

a)设计和试验规范目录;

b)试制/生产用的生产图样、技术条件及其目录;

c)新研制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反映技术状态管理有关要求);

d)适用的相关法规、标准清单;

e)安装、操作及维修手册;

f)技术通报(向顾客反映经批准的技术状态更改情况和对使用者的要求)。

3.3.2 研发部(工艺)及外包生产单位编制为实施产品设计文件要求所需的工艺文件及其目录。

3.3.3 质量部对产品实物的技术状态进行验证和记录。

以上文件应包括相关更改及可追溯的信息。

3.4 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和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符

3.4.1 研发部、制造部、质量部根据产品标准化大纲和《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的

定,确定新研产品的型号、图样编号、技术文件编号以及更改文件的编号,偏离申请单和不合格品审理单编号,这些文件的编号应具有唯一性。

3.4.2 技术状态文件应按《设计开发控制程序》要求标注研制生产“阶段标记”(M、C、S、

D、P),其中“M”代表立项论证阶段部件、原理样机或试验装置;“C”代表方案阶段的原理

样机或模型样机;“S”代表工程研制阶段的初样机或正样机;“D”代表设计定型阶段的正样

机;“P”代表试生产阶段的生产定型产品。

3.4.3 文件编号与实物标志应协调统一、文实相符。

3.5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编写技术状态文件

3.5.1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公司应建立三种技术状态基线:

a) 在论证阶段后期,编制功能技术状态文件,通过对设计方案的评审,形成功能基

线;功能基线应与装备(产品)战术技术指标协调一致;

b) 工程研制阶段初期,通过对试样产品发图设计评审,编制建立分配技术状态文件,

形成分配基线;分配基线应与装备(产品)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

试样鉴定后,通过产品设计定型(鉴定)评审,批准设计定型(鉴定),编制建立产品技术状态文件,形成产品基线;产品基线应与研制合同中的技术要求协调一致;

c) 产品生产定型(鉴定)评审和批准生产定型(鉴定),对产品基线进行必要的调整。

3.5.2 功能技术状态文件的编写

根据与主机单位签订的技术协议或本公司分析顾客要求得出的产品研制任务,确定产

品功能特性。

以研制规范为主的技术状态文件《产品研制任务书》包括的内容为:

a)装备产品的任务要求总的功能特性及所有重要的功能特性;

b)产品主要整件或组件的功能特性;

c)产品及主机及分机间的软、硬接口要求;

d)验证总功能特性所需进行的全部试验项目;

e)产品的主要物理特性(尺寸、重量、外形、主要构成等);

f)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电磁兼容性、运输方面的技术指标和保障性要求、

g)产品专用测试仪器和工具的功能特性;

h)主要的设计规范、准则和有关限制条件等。

《产品研制任务书》由研发部项目负责人编写,按产品设计文件签署制度的规定程序审批。由综合计划部下发

3.5.3 分配技术状态文件的编写

3.5.3.1 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内容

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内容包括:

a) 根据装备(产品)的总功能特性指标制定各分系统、分机、组件、部件的性__________能

指标(包括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确定各分系统、分机、组件、部件的接口要求;

c) 分配可靠性、维修性技术指标;

d) 附加的设计约束条件;

e) 提出验证各分系统、分机、组件、部件的特性指标所需的试验项目。

3.5.3.2 研制技术状态文件由描述和规定产品制造的成套文件组成,包括设计、制造、检测、试用所需的详细特性,是以产品/工艺/材料规范为主的技术文件(含带有S标记的产品图样、清单、计算机软件文档,及新研配套成品、材料、元器件等的技术协议)。

3.5.3.3 文件的编写要求、格式和审批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和设计、工艺文件制度执行。

3.5.4 产品技术状态文件的编写

3.5.

4.1 本公司的生产技术状态文件是通过产品试制、鉴定试验后,在研制技术状态文件基础上,经完善和补充的成套技术文件(填写D 标记),在提交设计定型(鉴定)前完成。需

要对产品的性能指标作调整时,须取得主机单位和武器装备部门的批准。

3.5.

4.2 产品技术状态文件内容

产品技术状态文件内容包括:

a) 所有的设计图样、产品规范、材料规范、试验规范等设计文件;

b) 根据设计文件及试验、生产要求编制形成的成套制造工艺、产品检验技术文件;

c) 关键件、重要件目录和相应的特性分析报告;

d) 合格供应商目录和器材验收标准;

e) 装备技术说明书和使用维护说明书;

f) 生产、使用、维护及综合保障各阶段的技术管理制度。

3.6 发放技术状态文件

3.6.1 技术状态文件经上述评审并实行批准后,按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发放。

3.6.2 公司综合计划部保密资料室在接受研发部的文件(包括更改文件)原件时,检查审

批路线的完整性,在复制时保证复制质量;分发时收回作废文件,保证现场的技术文件现行有效。

3.6.3 各技术文件的持有部门按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建立本部门的受控文件清单,

并做到文实相符。

4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a)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前后的所有技术状态项目及其技术状态文件的更改控制程序;

b) 技术状态偏离、超差许可和让步程序和方法;

c) 确保批准的更改得到实施。

技术状态控制

在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工程更改而提出的更改建议(含偏离、

超差特许)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始于功能基线确定之时,贯穿与技术状态项目研制、生产的全过程。

4.1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原则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a) 纠正缺陷;

b) 满足装备使用需要;

c) 提高装备质量,降低装备成本;

d) 确保图样、资料的完整、正确和统一;

e) 偏离许可、让步不得进行技术状态文件更改。

4.2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分类

按对装备的影响程序不同,将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分为以下三类:

a) I 类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影响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结构、强度、互换性、通用性、

安全性等的更改;

b) Ⅱ类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对不涉及装备性能、结构、强度、互换性、通用性、安全

性等的更改和其它一般性修改、补充;

c) Ⅲ类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勘误译印、修正描图等不影响装备质量的更改和补充。

4.3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程序

公司应按下列程序实施技术状态文件更改。

a) 提出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判定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的必要性;

b) 确定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类别;

c) 审查和评价更改;

d) 拟定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建议;

e) 将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建议提交军代表审签或备案;

f) I 类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应上报主管装备机关(部门)审批或备案;

g) 将已确认的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纳入技术状态文件,必要时将其纳入合同;

h) 对相关文件实施更改。

4.4 技术状态文件更提出

4.4.1 军代表和公司都可对现行已批准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的建议。

4.4.2 军代表因装备使用需要提出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建议时,应书面通知本公司。

4.4.3 供方提出的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建议,需经本公司和主管军代表的同意。

4.5 技术状态更改的控制实施

技术状态工程更改可以是本公司内部提出的,也可能是根据顾客或供方要求进行的。

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对已正式确认的现行产品技术状态文件所做的工程更改应符合

下列要求:

4.5.1 提交审批的更改文件应当:

a) 明确需更改的装备产品的名称型号、技术状态项目和技术状态文件名称和编号;

b) 说明需更改的原因和必要性;

c) 具有准确的更改说明/更改方案;

d) 表明更改的紧急程度/迫切性;

e) 弄清更改将带来的影响(包括对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结构、强度、互换性、通用

性、安全性、维护性、保障性的影响,也包括对其他技术状态项目、技术状态文件以及生产、使用、费用、进度、采购和库存等的影响);

f) 提出更改实施日期或批、台号的建议。

g) 对已制品和在制品的处理意见。

必要时带有论证材料(含更改所需费用的预测)。

涉及不符合功能基线时,必须先提出对功能基线的工程更改建议,并完成更改审批程

序。

按供方要求更改技术状态文件前,需双方达成修订技术协议的协议。涉及产品功能基

准线时,必须先通过功能基线的更改程序。

按顾客要求更改技术状态基线前,需取得顾客的书面文件。

定型产品的工程更改应符合GJB1362 的规定:“改变产品基本战术技术性能和关键结

构的修改,由主管生产部门和使用部门审查后报二级定委审批;不改变产品基本战术技术性

能和关键结构而影响通用性、互换性的修改,由主管生产部门和使用部门审批后,报二级定委备案;凡不涉及上述情况的修改,由生产单位和驻公司军代表室商定,并上报军方装备部门备案。”

注:设计定型后的工程更改须经军代表室审签或与军代表室联报请批。

4.5.2 审查和评价更改时检查:

a) 技术的合理性、工程的可__________行性;

b) 对互换性、接口等的影响及重新标识的必要性;

c) 对合同、进度和经费的影响;

d) 对生产、试验和检验的影响;

e) 对采购和库存的影响;

f) 对维修、备件、使用文件(说明书、维修手册等)的影响;

g) 对可靠性、安全性的影响。

涉及不符合原批准的功能基线时,必须核实功能基线工程更改的批准文件。

4.5.3 确保更改的执行和验证

a) 更改相应的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文件;

b) 处理在制品,补充必要的材料、元器件,增加/返修工艺装备;

c) 在制造、试验中验证与更改文件的符合性;

d) 在对更改涉及到的已交付产品时,与军方商定处理办法与要求。

4.5.4 定期调整技术状态文件

在调整设计定型、生产定型技术状态文件时,应将《技术通知单》的内容纳入技术状

态文件。(特殊情况暂时不宜纳入的,应列出专门清单,并说明原因。)

4.6 技术状态偏离的控制

4.6.1 在产品试制/生产之前,由于特殊原因,需要偏离现行技术状态文件的要求时,须得到公司技术副总和总经理的书面认可。这个偏离需限定数量/时间。

4.6.2 使用《代料单》或《技术通知单》形式办理偏离手续。设计定型后,须经军代表的审签。

4.6.3 当涉及装备产品战术技术性能、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互换性、通用性的偏离许可时,除通过军代表的审答外,还要上报装备主管机关(部门)审批。

4.7 超差特许的控制

4.7.1 处理不合格品前,授权审理人员对不合格的严重性和影响进行分析,使用严重不合格品的超差特许须经本公司纠正措施委员会审查。

4.7.2 设计定型后,属超差特许的《不合格品审理单》须经军代表的审签。

4.7.3 经军代表批准的超差特许让步仅适用于特定数量的制成品项目,不构成对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或产品技术状态文件的更改,也不能作为以后让步和__________检验验收的

依据。

4.7.4 不合格品按公司《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

5 技术状态纪实

记实是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的更改状况和更改执行情况所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技术状态文件形成后,即应进行技术状态记实,记录每一技术状态项目的技术状态,保

证可追溯性。

5.1 技术状态记实内容

技术状态记实一般应包括:

a) 标识各技术状态项目的已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给出各有关技术状态项目的标

识号;

b) 记录并报告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建议提出及其审批情况;

c) 记录并报告技术状态审核的结果,包括不符合的状况和最终处理情况;

d) 记录报告技术状态项目的所有偏离许可和让步的状况;

e) 记录并报告已批准更改的实施状况;

f) 提供每一技术状态项目的所有更改对初始确定的基线的可追溯性。

5.2 技术状态记实记录

公司技术状态状况记录应准确、及时,记录内容符合要求。

通常记录内容包括:技术状态项目、技术状态基线、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偏离许可和

让步,及其相应的零组件号、文件号、序列号、版本、标题、日期、发放状态和实施状况等。

5.3 技术状态记实报告

公司应定期或适时的编制下述不同类型的报告:

a) 技术状态项目及其技术状态基线文件清单;

b) 当前的技术状态状况;

c)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偏离许可和让步状况报告;

d)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实施和检查或验证的报告。

5.4 技术状态记实实施

a)研发部(含外包生产单位)建立型号的设计和工艺技术文件目录(保持受控状态);b)研发部建立适用的外来规范/标准目录(保持受控状态);

c)综合计划部保密资料室建立技术文件(含其更改文件)的原件接收和复制件发放、

回收记录;

d)综合计划部保密资料室、文件编制单位各保存一整套作废、过期的技术文件;

e)研发部建立顾客来文及技术协议更改登记本;

f)研发部建立新研配套成品、元器件、材料目录;

g)研发部建立配套成品等单位来文及技术协议更改登记本;

h)研发部(含外包生产单位)建立《更改文件登记本》;

i)供销部建立外场试验现场改装记录,外场技术服务中更改记录;

j)质量部、制造部和外包生产单位整理并保存产品追溯性记录;

k)公司综合计划部保密资料室归档技术状态审核状况有关的报告(在设计定型和生产

定型资料中),按GJB1362 的4.3 规定,报送产品的全套定型文件。

5.5 技术状态技术分析

公司应适时进行以下质量问题分析:

a) 对所报告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以查明质量问题的动向;

b) 评定纠正措施,验证是否已解决了相应的质量问题,或是否又产生了新的质量问题。

6 技术状态审核

6.1 一般要求

a) 应对每个技术状态项目进行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如果合同要求,

还应对整个装备系统、整机、分机、组件、部件进行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b) 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应在设计定型(鉴定)前根据拟正式提交设计定型(鉴定)的样

机或装备的试验情况进行;

c)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应在完成功能技术状态审核之后,或与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同时,

根据按正式生产工艺制造的首批(个)生产件的试验与检验情况进行;

d)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应详细审核有关的工程图样、产品规范、工艺规范、材料规范、

设计文件、用于技术状态项目生产的各项实验、以及计算机软件配置项的使用和支持文件。物理技术状态审核还应审核已发放的工程文件和质量控制记录,以确保这些文件如实反映了按正式生产工艺制造的技术状态项目的技术状态,审核完成后,最终建立产品基线。

6.2 审核内容

6.2.1 功能技术状态审核

审核内容应包括:

a) 审核公司的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装备研制总要求/研制任务书的要求;

b) 审核正式的试验计划和试验规范的执行情况,检查试验结果的完__________整性和准确性;

c) 审核试验报告,确认这些报告是否准确、全面地说明了技术状态项目的各项试验;

d) 审核接口要求的试验报告;

e) 对那些不能完全通过试验证实的要求,应审查其分析或仿真的充分性及完整性,确

认分析或仿真的结果是否足以保证技术状态项目满足其技术状态文件的要求;

f) 审核所有已确认的技术状态文件更改是否已纳入了技术状态文件并已经实施;

g) 审核未达到质量要求的技术状态项目是否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

施;

h) 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除进行上述审核外,还可进行必要的补充审核;

i) 审核偏离许可和让步清单。

6.2.2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审核内容应包括:

a) 审核每个硬件技术状态项目的有代表性数量的工程图样和相关的工艺规程(工艺

卡),以确认工艺规程(工艺卡)的准确性,包括反映在工程图样和产品硬件上的更改;b) 审核技术状态项目所有记录,确认按正式生产工艺制造的技术状态项目的技术状态

准确地反映了所发放的工程资料;

c) 审核技术状态项目的试验数据和程序是否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审核确定需重新进

行的试验,未通过验收试验的技术状态项目应进行返修或重新试验,必要时,重新进行审核;

d) 确认外包供方在制造地点所做的检验和试验资料;

e) 审核功能技术状态审核遗留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f) 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除进行上述审核外,还可进行必要的补充审核。

6.3 技术状态审核实施

技术状态审核结合产品质量评审、转阶段评审、产品定型(或鉴定)工作进行,证实技

术状态项目是否达到了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中规定的功能特性和产品技术状态文件中规定的物理特性。包括:

a)《重大技术问题及解决情况报告》、《贯彻标准化大纲情况报告》(设计定型)/《产品设计更改情况报告》、《设计定型遗留问题和后续工作处理情况》(生产定型);

b)《产品试制/试生产质量工作报告》(含已批准工程更改的执行情况,偏离和不合格品

处理的一般情况,重点是技术状态项目中关键的、重要的偏离和超差特许情况);

c)《工艺鉴定工作报告》(生产定型时)

d)《新研采购产品定点、定型及质量情况报告》。

7 相关文件

GJB 1362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 3206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 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Q/JZDF.QB-402-2008 记录控制程序

Q/JZDF.QB-703-2008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Q/JZDF.QB-401-2008 文件控制程序

Q/JZDF.QB-803-2008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__

GJB3206(技术状态管理)

GJB 3206—98 1 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武器装备(常规武器装备、战略武器装备、人造卫星,下同)技术状态项目在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1.3 应用指南 采用本标准时,应根据技术状态项目的重要性、复杂程度、规模、预定用途、综合保障要求和其所处的研制、生产阶段等具体情况,对本标准的详细要求进行剪裁。 2 引用文件 GJB 2116—94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GJB 2737—96 武器装备系统接口控制要求 3 定义 3.1 技术状态 Configuration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1.1功能特性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使用范围、速度、杀伤力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3.1.2物理特性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产品的形体特性,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重量等。 3.2 技术状态项目 configuration item (CI)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3 技术状态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M)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1998—03—16发布 1998—09—01实施

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记实; d)技术状态审核。 3.4 技术状态标识 configuration identification 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号,发放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3.5 技术状态控制 configuration control 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提出的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3.6 技术状态记事configuration status accounting (CSA) 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情况所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3.7 技术状态审核 configuration audit 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所进行的检查。 3.8 技术状态文件 configuration documents 规定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证所必需的技术文件。技术状态文件分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产品技术状态文件。这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不同的研制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且在内容上逐级细化。 3.8.1 功能技术状态文件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documents (FCD) 由功能基线及其已被批准的更改所组成的技术状态文件 3.8.2 分配技术状态文件allccated configuration documents (ACD) 由分配基线及其已被批准的更改所组成的技术状态文件 2

国军标-批次管理规定

国军标-批次管理规定

XXXX 81.20-2009 版本1.0 批次管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产品实现全过程中批次管理的详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XX事业部产品实现全过程的批次管理。 2 引用标准 XXXX 81.04-2009 记录管理 3 职责 3.1 一部负责球头和母合金的批次管理。 3.2 二部负责铸件的批次管理。 3.3 研发部负责铸件、母合金批次的组编。 3.4 质保部负责外购原材料的批次管理。 4 详细要求 4.1 工作流程 4.3 铸件的批次管理 4.3.1 批次管理要求 铸件生产过程直至交付均实施批次管理。 4.3.2 组编批次

c) 确定批次号:由研发部组批的产品,项目负责人在部门合同管理人员处办理登记、编批手续,填写“年度(产品类型)投产目录”(81.20-2009-B2),按投产顺序确定批次号。由二部组批的产品,批次号按照编号规则直接确定。 4.3.3 下达批次 a) 研发部项目负责人编制“生产(试验、试制、批产)任务单”(81.15-2009-B5),向二部生产管理中心下达批次号、图(代)号、产品名称、数量等。 b) 二部生产管理中心生管编制“主生产计划表”(81.16-2009-B1),对其组织投产的批产产品下达批次号、图(代)号、产品名称、数量等。 4.3.4 批次传递 a) 造型、熔炼、精整车间:产品转序到各工段时,由各工段生管/操作者依据生产任务单和产品标识填写产品专用生产流程卡,注明产品批次(炉号、件号)。流程卡随产品传递,由二部生产管理中心生管收集。 b) 二部精整车间:精整专项负责人确保各项检验报告与流程卡批次一致。检验报告由二部生产管理中心生管收集。 c) 库房:库管员在产品入库、保管、出库时填写铸件完工产品库台帐,确保记录中批次与流程卡一致。 d) 产品必须按批次(炉号、件号)填写生产流程卡,生产流程卡按照工序顺序随产品传递,保持每一批次的可追溯性。 e) 所有质量记录和产品标识都必须表明产品批次并保持批次的可追溯性。记录应与产品的批次标识相一致。 4.3.5 记录归档 MP ╳╳ 本产品本年度投产试制民品本年度投年度 试制民 试制民品: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技术状态项目的确立和变化正确无误,使技术状态项目的研制和生产的全过程均能达到技术状态管理的各项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技术状态的形成和确立 第二条在方案论证阶段:对研制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功能做出详细描述和有关问题的规定形成系统说明书。 第三条在验证、确认阶段:将产品功能分配到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各组成部分的设计任务书。 第四条工程研制阶段:对产品试制试验进行全面的评审,并形成有关的技术文件及图纸。 第五条新产品试制阶段 (一)设计定型阶段 新产品研制经过试制试验考核,达到了研制任务书和合同要求后,应根据武器装备定型工作条例的要求组织新产品设计定型。定型时所形成的和确立的技术文件和图纸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研制任务书; 2、产品图(包括产品包装图、关键件、重要件明细表); 3、产品设计计算说明书; 4、产品制造与验收规范; 5、研制总结; 6、标准化审查报告; 7、各阶段的评审报告和结论; 8、试制大纲和试验报告; 9、技术说明书; 10、使用维护说明书; 11、有关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文件。 (二)生产定型阶段

通过设计定型和正常生产试制批的考核全面达到了研制试制任务书和合同中技术状态所规定的各项特性要求后,应根据新产品定型工作条例的要求组织新产品生产定型,生产定型时所形成和确立的成套技术资料应符合GJB 2742-96《成套技术资料质量管理要求》。 第六条技术文件图纸资料的设计和审签 (一)分工和要求 1、方案论证阶段及验证确认阶段的图纸技术文件,由项目承研单位的主任设计师或组成项目组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和编制,并由主任设计师负责审签,主管领导审定。 2、技术设计评审后直到生产定型阶段的图纸技术文件均需按规定整理打印成资料或蓝图。并由承研单位严格履行三级审签、标准化检查以及根据技术资料的类别进行技安、工艺或质量会签,具体按Q/DH.ZG04.02《技术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二)职责和权限 1、设计(编制):设计者对设计(编制)的产品图,技术文件资料的正确性、先进性、完整性、统一性、经济性、安全性(简称六性)负全面责任,设计者一般由主任设计师或指定的其它专人担任,并在设计文件上的设计栏签字。 2、校核:校核者依据设计要求认真地进行复查、核算,并对技术文件的“六性”负责,对存在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所校核图纸技术文件资料与设计者负有同等责任,校核人员一般为有经验的相当于或高于设计人员水平或主任设计师担任,校核完毕在所校核文件的校核栏签字。 3、审查:审查者对产品的结构和作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六性”,能否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对技术条件、计算方法、尺寸链选择,重要配合尺寸标准的选择是否正确与设计者负有同等责任。审查人一般由项目组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指定的其它高一级的技术人员担任。审查完毕在所审查文件的审查栏签字。 4、审定:审定者对所审定的产品图、技术文件等技术资料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下达的战技指标,并对产品结构是否符合“六性”进行审定,审定人员一般由设计单位的分管负责人担任。审定完毕在所审定文件的审定栏签字。 5、批准:批准者对所设计编制的图纸技术文件资料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下达的

国军标批次管理规定

XXXX 版本批次管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产品实现全过程中批次管理的详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XX事业部产品实现全过程的批次管理。 2 引用标准 XXXX 记录管理 3 职责 一部负责球头和母合金的批次管理。 二部负责铸件的批次管理。 研发部负责铸件、母合金批次的组编。 质保部负责外购原材料的批次管理。 4 详细要求 工作流程 铸件的批次管理 4.3.1 批次管理要求 铸件生产过程直至交付均实施批次管理。 4.3.2 组编批次 a) 组批:一般由研发部相关技术人员依据合同、订单、产品技术要求、试验计划组批;批产产品中由二部组织投产的产品,由二部生产管理中心生管依据订单和技

术要求组批。 b) 批次编号规则:如下图所示。 P ╳╳—╳╳—╳╳ 投产日期 投产月份 年度 批产民品 批产民品: (二部组批) CMP ╳╳ ╳╳╳—╳╳ 本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批产民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年度 批产民品 批产民品: (研发部组批) JP ╳╳ ╳╳╳—╳╳ 本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试制特种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年度 试制特种产品 试制特种产品: T ╳╳—╳╳—╳╳ 批产特种产品: (二部组批) 投产日期 投产月份 年度 批产特种产品 CJP ╳╳ ╳╳╳—╳╳ 本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批产特种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年度 批产特种产品 批产特种产品: (研发部组批)

c) 确定批次号:由研发部组批的产品,项目负责人在部门合同管理人员处办理登记、编批手续,填写“年度(产品类型)投产目录”(),按投产顺序确定批次号。由二部组批的产品,批次号按照编号规则直接确定。 4.3.3 下达批次 a) 研发部项目负责人编制“生产(试验、试制、批产)任务单”(),向二部生产管理中心下达批次号、图(代)号、产品名称、数量等。 b) 二部生产管理中心生管编制“主生产计划表”(),对其组织投产的批产产品下达批次号、图(代)号、产品名称、数量等。 4.3.4 批次传递 a) 造型、熔炼、精整车间:产品转序到各工段时,由各工段生管/操作者依据生产任务单和产品标识填写产品专用生产流程卡,注明产品批次(炉号、件号)。流程卡随产品传递,由二部生产管理中心生管收集。 b) 二部精整车间:精整专项负责人确保各项检验报告与流程卡批次一致。检验报告由二部生产管理中心生管收集。 c) 库房:库管员在产品入库、保管、出库时填写铸件完工产品库台帐,确保记录中批次与流程卡一致。 d) 产品必须按批次(炉号、件号)填写生产流程卡,生产流程卡按照工序顺序随产品传递,保持每一批次的可追溯性。 e) 所有质量记录和产品标识都必须表明产品批次并保持批次的可追溯性。记录应与产品的批次标识相一致。 4.3.5 记录归档 MP ╳╳ ╳╳╳—╳╳ 本产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试制民品本年度投产流水号 年度 试制民品 试制民品:

国军标技术状态管理(1).doc

国军标 技术状态管理内容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质量:日期: 标准化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1.引言 1.1 基本要求 1.2 一般信息 2.程序和规定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件机构 2.3 技术状态项目选择准则 2.4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2.5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3.技术状态标识 3.1 技术状态项目规范树 3.2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3.3 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3.4 制定技术状态项目和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符 3.5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编写技术状态文件 3.6 发放技术状态文件 4.技术状态控制 4.1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原则 4.2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分类 4.3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程序 4.4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提出 4.5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实施 4.6 技术状态偏离的控制 4.7 超差特许的控制 5.技术状态记实 5.1 技术状态记实内容 5.2 技术状态记实记录 5.3 技术状态记实报告 5.4 技术状态记实实施 5.5 技术状态记实分析 6.技术状态审核 6.1 一般要求 6.2 审核内容 6.3 技术状态审核实施 7.相关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1 引言 1.1 基本要求 a)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 出能全面反应其在某一特定时刻确定下来的技术状态文件和管理计划,并明确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并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做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 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按照GJB 3206-98 标准的要求指定的,应是符合合同要求,计划 要明确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并明确对技术状态标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合的管理计划。 1.2 一般信息 a)适用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项 目说明,即能满足最终使用性能并指定为单个实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的技术状态管理,具体分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重要技术状态管理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初样/正样的方案论证评审、关键技术(包括 关重件特性)实施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产品技术鉴定、重要设计(涉及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的更改评审、产品改进方案评审等,只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研制/生产活动; c) 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目的在于准确适时有效地贯彻公司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 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d)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控制范围适用于公司军品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 中的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 e) 相关文件: GJB1362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3206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2 程序和规定 公司编制并执行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包括与顾客订购方或供方取得一致意见的技术状态 管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a)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b)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c) 技术状态管理项目选择准则; d)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e)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公司制定《技术状态管理制度》,规定了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定义、职责、工作程序与要求、控制记录等。其中主题内容为:描述军品技术状态要求,建立了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和控制程序;适用范围为:公司军品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合同环境和自主开发环境下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新国军标特殊要求

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特殊要求 1范围 1.1总则 1.2应用 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删减,需征得顾客同意。 2引用标准 GJB 1405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 3术语和定义 4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组织应接受顾客的质量监督。 组织应对外包过程进行评审,批准后予以实施,并监督外包过程的执行。顾客要求时,外包过程须经顾客同意。 适用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工作过程。 注4:外协是外包的一种形式。 注5:适用时组织可参照GJB5000的要求,建立、实施并改进其软件过程。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4.2.2质量手册 4.2.3文件控制 h)确保图样和技术文件按规定进行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 i)确保图样、技术文件协调一致、现行有效; j)确保识别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文件,并及时归档。 4.2.4记录控制 程序应包含对供方产生和保持的纪录的控制要求。 记录应能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据,并能清楚地证明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记录的保存时间应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与产品寿命周期相适应。 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注:本标准中的最高管理者是指组织的最高行政领导。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建立并保持定期征求顾客对产品质量及其改进方面意见的机制。 5.3质量方针 5.4策划 5.4.1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体现对产品质量水平的追求,与顾客的期望相适应。组织应保持质量目标实施和评价的纪录。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c)对顾客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特殊要求作出安排。 5.5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管理部门独立行使职权。 最高管理者应对最终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负责。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顾客能够及时获得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 5.5.2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应是能参加质量管理体系决策的最高管理层的成员,并具备履行以上职责所需的技术和行政管理能力。 5.5.3内部沟通 5.6管理评审 5.6.1总则 5.6.2评审输入 h)质量经济性分析(见8.4)。 5.6.3评审输出 6资源管理 6.1资源提供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f)对各级管理者以及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员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有关质量管

GJB 1330A-2019《军工产品批次管理的质量控制要求》解读

GJB 1330A-2019《军工产品批次管理的质量控制要求》 解读 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军工产品的生产更是精益求精,一些高端技术武器装备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技术系统复杂、装备精细、配套难、要求高,根据军工产品的特点,其生产不同于民营企业,不具备完全大规模、专业化的批量生产概念。 军工产品批次生产如何保证从生产设计到产品售后整个过程的质量,对于下批次改进产品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监督产品批次生产前的工作,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以及检验工作,关注施工工艺技术状态控制,加强原材料,元器件质量管理。同时对军工产品批生产运行环节的检查监督。 为了方便各环节工作的开展,相应的标准——GJB 1330-1991《军工产品批 于2019年12月8日发布,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今天就来为您解读这份新发布的标准,看看它的内容都有哪些变化~ 0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军工产品批次管理质量控制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军工产品生产阶段的批次管理,研制和使用阶段、维修过程以及军选民用产品的批次管理也可参照使用。 0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例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 571 不合格品管理 GJB 726 军工产品质量标志和可追溯性要求 GJB 1405A-2006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 03 术语和定义 3.1 批lot 生产批batch production 同一组织按照相同的技术文件,在生产条件稳定的状态下,一次投入或产出的一定数量的产品。 3.2 批量batch size、lot size

国军标技术状态管理

国军标技术状态管理 拟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质量: 日期: 标准化日期: 批准: 日期: 目录 1(引言 1.1 基本要求 1.2 一般信息 2(程序和规定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件机构 2.3 技术状态项目选择准则 2.4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2.5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3(技术状态标识 3.1 技术状态项目规范树 3.2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3.3 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3.4 制定技术状态项目和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符 3.5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编写技术状态文件 3.6 发放技术状态文件 4(技术状态控制 4.1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原则 4.2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分类 4.3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程序 4.4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提出 4.5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实施 4.6 技术状态偏离的控制 4.7 超差特许的控制 5(技术状态记实 5.1 技术状态记实内容 5.2 技术状态记实记录 5.3 技术状态记实报告 5.4 技术状态记实实施 5.5 技术状态记实分析 6(技术状态审核 6.1 一般要求

6.2 审核内容 6.3 技术状态审核实施 7(相关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1 引言 1.1 基本要求 a)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出能全面反应其在某一特定时刻确定下来的技术状态文件和管理计划,并明确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并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做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 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按照GJB 3206-98 标准的要求指定的,应是符合合同要求,计划要明确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并明确对技术状态标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合的管理计划。 1.2 一般信息 a)适用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项目说明,即能满足最终使用性能并指定为单个实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的技术状态管理,具体分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重要技术状态管理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初样/正样的方案论证评审、关键技术(包括关重件特性)实施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产品技术鉴定、重要设计(涉及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的更改评审、产品改进方案评审等,只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研制/生产活动; c) 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目的在于准确适时有效地贯彻公司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

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8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1.问询组织如何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进行策划的?并提供证实材料。 2.询问并要求提供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如产品特点、运作过程,关、重特性及关键工序)。 3.是否具备了必要的作业指导书,是否以最清楚实用的方式规定技艺评定准则。 4.设备的配备、能力及维护保养是否适宜。 5.是否具备并使用了监视和测量装置并实施有效的监视和测量(产品、过程)。 6.放行、交付活动和交付后的活动是否受控。 7.关键过程是否实施重点控制。 8.用于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计算机软件是否经确认。 9.是否按要求控制环境温度、温度和洁净度。 10.是否按要求控制产品多余物和清洁度。 11.对有防静电要求的产品,是否按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 12.对首件是否按规定进行首件三检,并对首件作出标识。 13.是否对检验印章进行了有效控制。 14.材料和元器件的代用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批。 15.过程更改是否受控。 16.综合评价过程是否在受控制下进行的。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1.询问组织哪些过程需实施确认,规定是否正确。 2.查是如何对这些过程进行了能力证实;(如测算、仿真、模拟、试验、鉴定、验证)。 3.查确认准则是否经过评审和批准。 4.查设备是否经过认可、人员资格是否经过鉴定。 5.询问使用了哪些特定的方法和程序,有无规定,是否按规定实施。 6.是否规定了记录要求,是否按要求记录、分析结果。 7.再确认的规定与实施。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1.查组织是如何规定识别产品的方法,现场是否按规定实施; 2.查组织是怎样对监测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现场如何实施。 3.在有追溯要求的场合产品标 识是否具有唯一性,抽查几份记录,能否追究溯、能否受控? 4.组织是否进行技术状态管理?进行技术状态管理对抽查是否按规定标识并可追溯? 5.查是否按批次管理的要求进行批次管理,并在有关记录中,记录和传递产品的批次标 识。 7.5.4顾客财产 1.询问部门负责人,本部门有哪些属顾客财产? 2.查组织对顾客财产进行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的规定,现场是否按规定实施? 3.查发生损坏、丢失或不适用情况的记录,是否向顾客报告? 9 7.5.5产品防护查库房及现场 1.是否规定了产品防护措施,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的方法。 2.产品防护措施是否针对产品的符合性要求,从进货到交付全过程,是否按规定实施防护,实施是否有效。 7.5.6关键过程 1.询问本部门有哪些关键过程,规定了哪些控制方法(如:设置控制点、运用统计技术、实

国军标认证全部流程和要点说明

国军标认证办理条件、流程和需要准备资 料 一:公司具体的条件: 1、承担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维修任务的单位或是与之配套的整机、部件、组件、器件和材料 生产单位或是为武器装备进行试验、贮存、和工程试验的组织; 2、有固定科研生产场所、检验检测手段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申请单位必须向军方提供过产品,且军代表室对提供的产品进行评价,最后现场审核时应有军品生 产或现场。 4、公司缴纳社保人员:总经理,管理者,国军标审员(至少2名),技术研发负责人,技术,业务负 责人等所有和军口接触的人员(成立相关小组) 5、按GJB9001B-2009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且运行了三个月并有相关记录 二:认证流程 1、公司先期成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小组,可从质量、技术、生产等部门抽调,也可指定专门部门人员 负责,明确这些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对各类人员进行GJB9001B-2009标准培训。各类人员包括:公司领导、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小组、各 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审员等。 3、审员培训:最好委托具备培训能力机构或审核认证机构进行。一般培训10人左右即可,审员考试 合格,由培训机构颁发“资格证书”,由公司最高管理者签发“审员授权书”。 4、依据GJB9001B-2009标准结合公司的实际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1)编制前先确定公司机构设置,并依据GJB9001B-2009标准结合实际进行质量职能分配。 2)接下来确定公司质量方针,结合实际建立公司质量目标。 3)开始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4)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进行评审。 5)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审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5、打印并下发《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6、学习贯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国军标体系开始实际运行,实际运行期间可 以补充作业文件、记录等三、四级文件。 7、部审核:按下列几个方面参照标准具体执行。 1)确定目的和围 2)审时间 3)审组织 4)审程序 8、管理评审:按下列几个方面参照标准具体执行。 1)会议时间 2)管理评审计划

涉及军品主要标准清单

涉及军品主要标准清单

现场审核的关注点 1.对外包过程的审核 1)识别是否完整?是否有遗漏? 2)外包过程是否进行了评审和批准? 3)必要时是否通过顾客同意? 4)是否明确了控制要求? 5)控制要求是否实施和有效? 2.军代表座谈 1)对受审核方军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军品质量的感受及评价; 2)军方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质量经济性分析 1)依据:GJB5423《质量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和GJB/Z 4《质量成本管理指南》 2)持续改进情况 4.质量信息 1)是否编制了程序文件? 2)是否明确了对质量信息的需求?特别是顾客对产品信息的需求? 3)是否按规定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贮存、传递、处理和利用? 5.产品实现的策划 1)是否进行各阶段(设计、生产、使用)风险分析和评估? 2)是否编制风险管理计划?是否提供给了顾客? 3)是否制定产品实现过程中适用的标准和规范? 4)产品是否有标准化要求并编写产品标准化大纲? 5)是否制定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并实施?6)是否提出对产品质量评价和改进的要求? 7)是否提出技术状态管理和分析管理要求? 6.设计开发的策划 1)是否对参与的设计供方提出质量控制要求? 2)是否考虑监视与测量的需求? 3)是否对元器件等外购器材也应考虑? 4)是否对计算机软件的策划提出具体要求? 5)设计开发输出是否提出特性分析报告? 6)是否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并在产品的设计文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或流程卡)和工艺文件上进行标注? 7)适当时,设计输出是否提出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设计报告? 7.采购 1)是否编制采购产品的验证准则? 2)在采购产品由委托供方进行验证时,是否明确委托要求,并保存委托和验证的记录? 3)采购新设计和开发产品是否明确各自职责?特别是供方的要求? 8.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是否提出具体的过程监视和测量要求(规定职责、确定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和记录要求)? 9.数据分析 是否包括产品质量状况、过程绩效、质量目标完成等内容? 10.持续改进 是否编制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国军标B版-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质量:日期: 标准化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1.引言 1.1 基本要求 1.2 一般信息 2.程序和规定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件机构 2.3 技术状态项目选择准则 2.4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2.5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3.技术状态标识 3.1 技术状态项目规范树 3.2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3.3 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3.4 制定技术状态项目和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符 3.5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编写技术状态文件 3.6 发放技术状态文件 4.技术状态控制 4.1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原则 4.2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分类 4.3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程序 4.4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提出 4.5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实施 4.6 技术状态偏离的控制 4.7 超差特许的控制 5.技术状态记实 5.1 技术状态记实内容 5.2 技术状态记实记录 5.3 技术状态记实报告 5.4 技术状态记实实施 5.5 技术状态记实分析 6.技术状态审核 6.1 一般要求 6.2 审核内容 6.3 技术状态审核实施 7.相关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1 引言 1.1基本要求 a)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出能全面反应其在某一特定时刻确定下来的技术状态文件和管理计划,并明确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并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做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 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按照GJB 3206-98标准的要求指定的,应是符合合同要求,计划要明确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并明确对技术状态标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合的管理计划。 1.2一般信息 a)适用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项目说明,即能满足最终使用性能并指定为单个实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的技术状态管理,具体分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重要技术状态管理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初样/正样的方案论证评审、关键技术(包括关重件特性)实施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产品技术鉴定、重要设计(涉及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的更改评审、产品改进方案评审等,只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研制/生产活动; c) 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目的在于准确适时有效地贯彻公司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d)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控制范围适用于公司军品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 e)相关文件: GJB1362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3206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国军标特殊要求

国家军用标准2001版 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军方的特殊要求 1范围 1.1总则 1.2应用 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删减,需征得顾客同意。 2引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1关键特性 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 要任务的特性。 3.2重要特性 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3关键件 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3.4重要件 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3.5关键过程 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 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3.6首件鉴定 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部(组)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 以确定生产条件能否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3.7定型 国家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 进行全面评定,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手续的活动。定型分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 3.8批次管理 为保持同批产品的可追溯性,分批次进行投料、加工、转工、 入库、装配、检验、交付,并做出标识的活动。 4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组织应接受顾客对过程的监督,保持产品的可追溯性。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4.2.2质量手册 4.2.3文件控制 h)确保图样和技术文件按规定进行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 i)确保图样、技术文件协调一致、现行有效; j)确保识别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文件,并及时归档。 4.2.4记录控制 记录应能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据,并能清楚地证 明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记录的保存时间应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与产品寿命周期相适应。 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方针 5.4策划 5.4.1质量目标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5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管理部门独立行使职权。 最高管理者应对最终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负责。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顾客能够及时获得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 5.5.2管理者代表 5.5.3内部沟通 5.6管理评审 5.6.1总则 5.6.2评审输入 h)与质量有关的财务报告。 5.6.3评审输出 6资源管理 6.1资源提供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f)对各级管理者以及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员应按规定 的时间间隔进行有关质量管理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并按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6.3基础设施 6.4工作环境 6.5信息

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概念

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概念 迟家提 一、什么是技术状态 1、技术状态(GJB3206A3.2)—是指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2、功能特性(GJB3206A3.1)—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适用的范围、速度、精度、流量、压力、杀伤力等性能指标及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要求。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使用保障特性等。 3、物理特性(GJB3206A3.2)—产品的形体特性。包括结构、组成、尺寸、粗糙度、形状、公差、配合、表面光洁度、质量等,又称实体特性。 二、什么是技术状态管理 1、技术状态管理定义 技术状态管理(GJB3206A3.4)—是指在产品寿命期内,为确立和维护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也可以说是指应用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对产品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的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也是指—指挥和控制技术状态的协调的活动。 按照技术状态管理的定义理解,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应在产品寿命周期内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应随产品寿命周期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状态管理。 1 2)应明确技术状态管理责任的主体及其职责。在实施技术状态管理时,应成立有相关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代表机构组成的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按赋予的权限对技术状态及其管理进行审查和决策。 3)应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规定参与者的职责、技术状态管理内容。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根据产品寿命期各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必要地修订。承制方的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提交给订购方认可,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的内容见第五节。 4)应监督技术状态管理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实施监督应与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协调一致,可以一并进行,他涉及到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5)应针对产品寿命周期数据,明确管理内容,确保数据的可用和可追溯性。开展数据管理时应考虑信息技术发展对当前数据格式的影响,法律法规对数据保护的要求。软件应按GJB5235开展配置管理。 2、技术状态管理范围 对于武器装备:按产品分解结构确定并选定的技术状态项(可能包括:系统级、分系统级、设备级等等),应选择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能被单独管理且有助于达到总的最终使用要求的产品作为技术状态项,在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实施技术状态管理。GJB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标准5.2.2规定了选取技术状态项的

国军标对记录的要求

国军标所要求的记录 1.质量目标实施和评价的记录(5.4.1) 2.管理评审记录(5.6.1) 3.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6.2.2) 4.工作环境监视、测量、控制和改进措施的记录(6.4) 5.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7.1) 6.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结果及由评审引起的措施的记录( 7.2.2) 7.设计和开发的输入的记录(7.3.2) 8.设计和开发评审的结果及必要的措施的记录(7.3.4) 9.设计和开发验证的结果及必要的措施的记录(7.3.5) 10.设计和开发确认的结果及必要的措施的记录(7.3.6) 11.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记录(7.3.7) 12.设计和开发更改评审结果及必要的措施记录(7.3.7) 13.新产品试制过程和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7.3.8) 14.试验过程、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7.3.9) 15.供方评价结果及由评审而采取的必要措施记录(7.4.1) 16.组织应保持采购产品的验证记录(7.4.3) 17.当组织委托供方进行验证时,委托和验证的记录(7.4.3) 18.对过程确认的记录(7.5.2) 19.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记录(7.5.3) 20.产品的批次管理的记录(7.5.3) 21.顾客财产丢失、损坏和不适宜情况的记录(7.5.4) 22.关键过程的首件检验实测数据、过程质量记录(7.5.6) 23.关键过程质量记录(7.5.6) 24.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对以往测量结果的确认记录(7.6) 25.测量设备校准和验证的结果(7.6) 26.生产和检验共用的设备用作检验前,应加以校准或校验并作好记录(7.6) 27.内部审核的结果(8.2.2)

国军标相关标准

序号国军标标准条款号国军标标准号国军标标准名称 1 前言 GJB 0.1-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第1部分: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写规定 2 前言 GJB 0.2-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第2部分:军用规范编写规定 3 前言 GJB 0.3-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第3部分:出版印刷规定 4 1.2 GJB/Z 69-1994 军用标准的选用和剪裁导则 5 3 GJB 1405A-200 6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 6 4.1 GJB 3885A-2006 装备研制过程质量监督要求 7 4.1 GJB 3887A-2006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定型工作程序 8 4.1 GJB 3899A-2006 大型复杂装备军事代表质量监督体系工作要求 9 4.1 GJB 4072A-2006 军用软件质量监督要求 10 4.1 GJB 5708-2006 装备质量监督通用要求 11 4.1 GJB 5710-2006 装备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要求 12 4.1 GJB 5712-2006 装备试验质量监督要求 13 4.1 GJB 3920A-2006 装备转厂、复产鉴定质量监督要求 14 4.1 GJB 3677A-2006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8.2.4) 15 4.2.2 GJB/Z 379A-1992 质量管理手册编制指南 16 4.2.3 GJB/Z 113-1998 标准化评审 17 4.2.3 GJB 832A-2005 军用标准文件分类 18 4.2.3 GJB 5159-2004 军工产品定型电子文件要求 19 4.2.4 GJB 906-1990 成套技术资料质量管理要求 20 6.2.1 GJB 9712A-2008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21 6.4 GJB 150.1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22 6.5 GJB 1686A-2005 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 23 7.1 GJB 1406A-2005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 24 7.1 GJB 546A-1996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 25 7.1e) GJB/Z 106A-2005 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 26 7.1e) GJB/Z 114A-2005 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 27 7.1e) GJB/Z 220-2005 军工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 28 7.1j) GJB 5852-2006 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 29 7.2.2 GJB 2102-1994 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 30 7.1g)&7.3.1h)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 31 7.1g)&7.3.1h) 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32 7.1g)&7.3.1h) 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 33 7.1g)&7.3.1h) 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34 7.1g)&7.3.1h) 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 35 7.1g)&7.3.1h) GJB/Z 77-1995 可靠性增长管理手册 36 7.1g)&7.3.1h) GJB 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 37 7.1g)&7.3.1h) GJB/Z 102-1997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 38 7.1g)&7.3.1h) GJB 1775-1993 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通用要求 39 7.1g)&7.3.1h) 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 40 7.1g)&7.3.1h) GJB 900-1990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41 7.1g)&7.3.1h) GJB/Z 145-2006 维修性建模指南 42 7.1g)&7.3.1h) 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 43 7.1g)&7.3.1h) GJB/Z 72-1995 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 44 7.1g)&7.3.1h) GJB 4050-2000 武器装备维修器材保障通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