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浅析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浅析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浅析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摘要:农村信用社现有体制框架下,其内控建设、人员素质及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均存在掣肘因素,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关键就是识别、控制、防X风险,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机制。(要增加些内容)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表现形式;成因;

(要增加一段开场白)

一、建立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经济决定金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公众存款,涉及千家万户,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在农村,潜力在农村,若发生风险将会引发社会的不安定。农村信用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成为农村金融行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但农村信用社,就是支农,但其要健康、稳健发展还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二)为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的瓶颈之一,而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就是农村信用社,它的问题产生绝大部分与各种各类风险的发生密切相关。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外部风险远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另外信用社自身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信贷资产质量比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帮助农村信用社早日摆脱困境,实现稳步健康发展。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才能推动信合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富裕、开

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农村信用社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操作风险

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因其内隐性和细节化,往往被认为简单而疏于管理。随着电子化的快速发展和新业务的不断出现,过去已使用的重要空白凭证都还是业务员手填写要素,现在系统上线,对2008年之前业务的真实性存在很大风险。比如说以前开户,手工填制XX;存款金额,日期,到期日利息的计算,都是人工一手经办,而现在支取存款的也证明不了是否是当时的存款人,XX在现在的系统里也都是乱码编号,支取人凭XX与存款单上的票一致即便丢失票据也可以办理挂失,最终使不法份子钻了漏洞。规章制度和内控手段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加上农村信用社正处于体制改革期。员工思想裂变提速,职业道德风险不断加大,使得操作风险日益突出,内部案件频发。

(二)法人治理结构转型风险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在原有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成.实行统一法人的县联社体制,仍沿袭的是农村信用社原有产权结构特征,主要是内部结构调整,而不是一种彻底的产权明晰重组过程,也不是一种把有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推进规X化的合作制过程。现在社会,找关系找门路已是不得不走的一条快车道,这些年上上下下无不是有关系才有了这份工作的。人情大于制度,又怎么防X风险。因此.无法克服所有权主体现实缺位、权力约束机制无法保障、XX

管理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制的不完善或缺位关乎内部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和有序运作,制度设计风险也就隐现于此。

(三)流动性风险

受农村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物价上涨刺激消费、民间借贷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增速下降,资金来源不足。因为信用社已是通存通兑的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大X围广,稳定性差。促使员工不断的揽存款,从上级到下级,存款任务重于泰山的时候也就让没有能靠存款拿工资的员工压力大,渐渐形成了买储、与同行业竞争的趋势。相对缺乏低成本的、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感到头寸紧X,存贷比居高不下,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从资产结构上来看,因政府财力不够,农信社通过改革仍然无法清偿历史包袱.县村级网点贷款核销近7位数。资产质量仍不理想,信贷资产结构仍不合理。

(四)利益抉择风险

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X风险、农村信用社自身要生存发展的多元目标.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难以保持一致,造成农村信用社经营思维混乱和同行业竞争激烈。而其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当地方政府干预与信用社内部效益、规避风险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信用社的决策层就面临着利益抉择的风险。

三、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内控制度难落实

内控制度难落实,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方向、管理方法的错位.形成一定的经营风险。管理体制的每一次变革在发展、完善的同时,也成为经营风险的积累过程。当前新一轮信贷资产风险的聚集,除部分信贷人员和管理决策层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形成外,管理体制不顺。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仍是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理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信用社用工制度及人脉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农村信用社整体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操作和技能知识“老龄化”,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二是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部分管理人员:存在严重的重经营、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的思想,甚至有以牺牲内控为代价,拓展业务经营领域的倾向,面对内部可能产生的风险隐患缺乏应对和防X措施。

(三) 规章制度不健全

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制度落实难到位。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一些业务经营存在监控盲区。有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没有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内部各职能部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不力,内部审计监察以事后监督为主,缺乏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事前、事中监督。无法达到内部控制制衡的目的。

(四)缺乏系统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往往

人情,流程都大于责任,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而当前农村信用社对不同苣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乏一个独立有效的综合协调管理部门。这种管理职责分散的做法使得农村信用社系统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清楚了解信用社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有些操作风险因无人管理而陷入真空状态。

三、防X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对策(一)彻底改变漠视和淡化风险的意识和行为

彻底改变漠视和淡化风险的意识和行为,增强职工的风险意识,实行市场化运行机制,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宣传等手段,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以及考核评价制度。广泛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着力培养企业和个人信用观念。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可以利用客户资信监测网络与传播系统、建立定期向社会公布黑客户制度、建立对不良客户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建立金融安全协调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利用社会监测、资信监测的传播系统,真正掌握客户信息,对客户进行筛选,有效地防X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从农村信用社实际出发,加强XX管理

从农村信用社实际出发,对经济相对落后、资本充足率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农村信用社成立统一的法人,要改造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三会”的权力制衡和约束机制,即形成董事会对重大事务进行决策,管理层在相应的授权X围内进行经营管理,监事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