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桥边的老人》精品公开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小说的艺术特色。

2、阅读小说,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并整体感知,了解海明威的“硬汉精神”、代表作以及他的创作主张“冰山理论”。

3、简单了解本模块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题旨。

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篇小说中人物语言、行为的分析,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通过对老人形象的鉴赏,明确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灾难的主题。

3、通过对本篇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赏析,体会海明威小说语言简练明快和寓意含蓄深远的特色。

4、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仔细体会本篇小说叙述角度的特点及其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和尊重生命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2、难点:叙述角度的特点及其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简单了解本模块内容

(一)《外国小说欣赏》是在学生完成高中语文必修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开设的

一门选修课,属于“小说与戏剧”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适当地勾勒外国小说史的轮廓,简单介绍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以及诸种流派,最终目的是了解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二)目标设定

《外国小说欣赏》分为八个单元,按小说的基本元素来设定,分别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

二、阅读小说,整体感知。明确第一单元要求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和题旨呈现的关系;

4、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三、解题(一)作者简介(二)文学常识简介1、迷惘的一代

2、冰山理论(《世纪金榜》P1)(三)背景资料(《世纪金榜》P1)四、理清思路

这篇小说虽篇幅短小,但构思精巧,选材典型。

首段介绍环境,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文章的构思和取材是巧妙和独特的,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作者通过将撤离人群的逐渐稀少、远去,战争越来越近的紧张感与老人从始至终的缓慢平和的语调,与战争毫不相干的谈话内容冲突着,把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让人不禁为老人的安慰担忧,也更深刻的感受到

主题。

五、具体解读阅读第一段,讨论叙述语言的特点。1、本段交待了哪些内

容?

交待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2、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注重语言的轻重匀称,结构的错综,与下文的过渡照应。3、由本段看,小说的叙述语言有何特点?

语言简约,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但包蕴丰富的内容,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六、阅读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1、“我”与老人的问答有多处矛盾,试举例说明。

如“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的“敷衍”;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的心不在焉。

2、为什么会产生“答非所问”的对话?

两人身份不同。我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只是对老人境况关心;而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

3、老人的形象与故事的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七、阅读最后一段,讨论:小说的结尾除了交待故事的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1)点明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

(2)渲染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3)象征手法,暗示

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

八、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全文,感受文中形象

2、了解叙述的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2、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3、阅读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一、品析鉴赏(一)老人形象

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通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二)我的形象

“我”只是充当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一个观察者,并没有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第一段末尾的那句“他太累了,走不动了”,以及“我”与老人的对话中插入的一句“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都是“我”的揣测而已。尽管如此,我们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场面描写和与老人的谈话以及催促老人离开这些细节,还是可以看出,“我”是对老人同情的,对战争厌恶的。(三)动物意象

小说的主体部分的对话始终围绕着“动物”展开。在不长的篇幅里,小说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