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注安 事故案例分析 必考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注安事故案例分析必考的知识点
案例分析1:冲床断指事故案例分析
××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有一冲压车间,安装了几种不同型号的冲压机械。由于工作任务非常饱满,为增加工作效率,车间主任指挥操作人员将该车间的冲压机械由双手按钮式操作改为脚踏开关操作。结果,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该公司就发生了冲床断指事故13起。
一、单项选择题
1.该公司发生冲床断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A.冲压操作简单、动作单一
B.冲压操作频率高
C.冲压机械噪声、振动大
D.冲压设备存在缺陷
2.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双手必须同时操作,离合器才能结合
B.重新启动的原则
C.按钮或手柄应有防止意外触动的措施
D.两个操纵器最小内边距离大于300mm
二、多项选择题
3.冲压机械操作过程中对操作者的主要危害有()。
A.噪声危害
B.机械伤害
C.爆炸
D.振动危害
E、触电
4.以下冲压操作正确的是()。
A.工作前仔细检查并进行试车
B.设备运转时,严禁手或手指伸人冲模内放置或取出工件
C.在冲模内取放工件必须使用手用工具
D.冲模安装调整、设备检修,以及需要停机排除各种故障时,设备启动开关旁可以不挂警告牌
E.工作结束时关闭电源,并清理设备工作台面。
三、简答题
5.冲压机械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按照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哪两类?
6.请简述实现冲压安全的措施建议。
参考答案:
1.D
2.C
3.ABDE
4.ABCE
5.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滑块的下行程运动与双手的限制联系起来,强制操作者必须双手同时推按操纵器,滑块才向下运动。此间如果操作者的一只手离开或双手离开操纵器,在手伸入危险区之前,滑块停止下行程或超过下死点,使双手没有机会进入危险区,从而避免受到伤害。
按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分为双手按钮式和双手手柄式。
6.(1)提高送、取料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代替人工送、取料;
(2)设计安全化模具,缩小模口危险区,设置滑块小行程,使人手无法伸进模口区;
(3)采用手用工具送取料,避免人的手臂伸人模口区;
(4)在操作区采用安全装置,保障滑块下行程期间,人手处于危险模口区之外;
(5)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机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案例分析2、分析冲压作业存在的危险及预防措施
某飞机制造公司型材钣金冲压分厂有4吨至450吨不同吨位的大小冲压设备30台。由于航空工业的特点,该分厂生产品种繁多,有各种冲压模具5000余套,工人每天用双手操作,手被伤害发生两起重大伤指事故。
请分析冲压作业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导致的主要伤害,以及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在机械行业,冲压作业伤指事故较多。该行业曾流行一句话:十个冲工九个残。客观原因是冲压机械滑块垂直下冲速度极快。以一般100吨偏心冲床为例,滑块每分钟往复次数为75次,即单程一次只约需0.4秒。采用行程为100毫米进行拉伸作业,若手在模内,冲床滑块下冲伤指的时间约为0.1秒。而当操作者发现或感觉到滑块下冲时,反应到大脑,再由大脑指挥手缩回的时间约为0.2-0.3秒,显然手是来不及收回的。因此常造成伤指事故。
为了保障操作工人的安全,企业必须重视冲压设备操作区的安全保护,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将危险区与操作工人的手隔开或用强制的方法将操作工人的手推出危险区。如防护栅栏保护装置、手推式保护装置、光电式防护装置、转板式护手装置及冲压拨手器、自动保护装置等。另外冲压模具的安全化也非常重要。设计模具时应把安全作为第一位来考虑,使操作者工作时有安全感。如模具必须有排除危险的机构,防止操作者在送件、定位、取件或进行废料处理等操作时,不得不出现身体的某部分进入危险区域而触及模具可动部分被夹住或被弹出等危险情形。
案例分析3、工作环境长期处于低温导致职业病案例
小李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冷冻库当工人,工作很积极,经常长时间坚持在冷冻库内工作,但几个月后经常出现肌痛和腰痛等病症。
请你分析引起小李这些病症的原因。
参考答案:
小李的病因是由于工作环境长期处于低温而导致的职业病。
因为,温度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低温环境。18℃以下的温度即可视为低温,但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的低温,通常是在10℃以下。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中心体温低于35℃时,即处于过冷状态。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引起局部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二是产生全身性影响。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时间不长时,能依靠温度调节系统,使人体深部温度保持稳定。但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接着出现头痛等不适反应。当中心体温降到30~33℃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失去产热的作用,将会发生死亡。长期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劳动(如冷冻库工人)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和风湿性疾患等。
案例分析4、工作环境高温导致职业病案例分析
一天小周随检查团进行露天安全检查,当天太阳很大,小刘由于走得急,忘了带遮阳用具,刚开始小刘还感觉良好,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最后竟晕倒在地。
请你分析小周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参考答案:
作业环境气温较高时,人员就感到烦闷,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作业。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高温环境。29℃以上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可认为是高温。人的中心体温在37℃以上就感到热。高温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温烫伤、烧伤,人体皮肤温度达41~44℃时即感到痛,超过45℃即可迅速引起皮肤组织损伤;二是全身性高温反应,当局部体温达38℃时,便产生不舒适反应。全身性高温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眼花)、癫病样抽搐等。温度过高还会引起虚脱、肢体僵直、大小便失禁、晕厥、烧伤、昏迷、直至死亡。人体耐高温能力比耐低温能力差,当人体深部体温降至27℃时,还可抢救存活,而当深部体温达42℃时,则往往引起死亡。
高温作业中所引起的急性病(中暑)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
日射病是由于头部受强烈的太阳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的直接作用,大量热辐射被头部皮肤及头颅骨吸收,从而使颅内温度升高所致,多发生于夏季露天作业人员。主要症伏为急剧发生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重者可能有惊厥、昏迷。
案例分析5、分析高温作业环境调查注意事项
某厂安全处决定对全厂高温作业情况采用现场观察法进行调查,请分析调查人员在对高温作业的现场进行观察应从哪些方面了解情况?
参考答案:
现场观察法:即到作业现场调查分析,全面仔细地观察生产过程、生产方法、环境条件及防护措施,听取现场作业人员的反映,做好调查记录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从而了解作业环境所存在的有害因素及其散发部位。例如,对高温作业的现场观察应了解以下情况:
①生产的一般情况,包括是室内作业或室外露天作业,固定性工作还是流动性工作;生产工艺过程、设备、操作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各工种名称、作业人员人数、高温作业人数及劳动休息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