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优选.)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优选.)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优选.)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

摘要:

本文采用2011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根据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水平很不平衡,消费结构差异也较大。本文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法等方法,对2011年我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各项指标进行计量分析,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进行评价和排序,以期反映消费水平与结构上的差异,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的引导性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加之各地人口、资源、政策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各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情况

其次,消费结构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住房、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主要利用三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本文选取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和排序,并与人们实际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较。

二、实证分析

指标体系的选择

(1)评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九个指标,分别为:

y

x人均食品支出(元/人);x2人均衣着支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元/人);

1

出(元/人);

x3人均居住支出(元/人);x4人均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元/人);x5人均

交通通信支出(元/人);

x6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元/人);x7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元/人);x8人均其他消费支出(元/人)。

三、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对多种属性统计样本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一般我们认为,所研究的样品或指标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似性。于是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聚为一类。关系密切的聚为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为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样品或指标都聚类完毕,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

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为两类,结果如下表:

人均消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属于第一类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居民收入较高,与此同时,人均消费也比较高,聚类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其余地区则属于第二类地区。

然而,这种分类方法第二类地区中,例如贵州、甘肃、青海同江苏、山东地区消费差距明显,与人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因此运用聚类分析法存在一定缺陷,

四、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一种推广,它也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前面利用聚类分析法,仅仅是把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分为三类,这样分类,存在一定缺陷,我们希望找出几个真正影响居民人均消费的公共因子,在做因子分析之前,应当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KMO检验,KMO值越大表示数据越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低于0.5时,表明数据不太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一可知,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868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327.810

df 28

Sig. .000

公因子方差

初始提取

衣着 1.000 .796

医疗器械 1.000 .927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000 .861

交通和通信 1.000 .891

其他 1.000 .890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00 .847

居住 1.000 .847

食品 1.000 .756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根据结果可知,初始解只有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这两个因子可以解释原有八个指标总方差的83.845%,已经足以解释各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共性以及差异性。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及旋转空间中的成分图

成份矩阵a

成份

1

衣着.892

医疗器械.963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928

交通和通信.944

其他.943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921

居住.921

食品.869

提取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成份矩阵a

a. 只抽取了一个成份。

无法旋转此解。

一类,我们称为次消费因子。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两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算出各地区的综合得分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成份

1

衣着.131

医疗器械.141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36

交通和通信.138

其他.13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35

居住.135

食品.128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成份

1

衣着.131

医疗器械.141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36

交通和通信.138

其他.13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35

居住.135

食品.128

提取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

转法。

构成得分。

成份得分协方差矩阵

成份 1

1 1.000

提取方法 :主成分分析

法。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构成得分。

主消费因子得分前五名地区依次是上海、广东、浙江、北京、福建,其中上海的得分为3.44500,广东的得分为2.3833,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说明上海、广东主要消费支出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主消费因子最后五名地区依次是新疆、河南、青海、甘肃、黑龙江,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消费支出低,其主要消费支出也低,但与实际情况还存在差距,贵州城镇居民消费应比黑龙江消费要低,黑龙江不应划为最低人均消费地区。次消费因子得分前五名地区依次是北京、内蒙古、吉林、天津、黑龙江;次消费因子最后五名地区依次是福建、贵州、广西、西藏、海南,衣着和医器械人均消费,在实际消费过程中,人们不容易观察到,这个结论还缺乏一定依据;综合得分前五名地区依次是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天津;这五个地区经济都发达人均收入和消费

支出都高,将这些地区分为一类比较切合实际。合得分最后五名地区依次是新疆、云南、甘肃、贵州、青海,这些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达相当落后,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与人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比较接近,将这些地区分为一类,其他地区则分为另外一类,这样一来就可以将31个省、市、自治区就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因子综合得分前五名地区,第三类为因子综合得分最后五名地区,其余地区则划分为第二类。这种类结果比较切合实际情况。

分类结果如下表:

五、总结

本文根据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各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进行分类,首先利用两种聚类分析法:K均值法和系统聚类法,分类结果相比较,系统聚类分析法要好于K 均值法,但也存在一定缺陷,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综合得分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进行排序和分类,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分为三类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相对于聚类分析法,它是一种比较好的排序方法,从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尽管不同的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有所不同,但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处于较高的位置,而青海、西藏、甘肃的人均消费水平处于低位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

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11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消费支出的相关指标数据,所有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2》,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809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209.154 df 28 Sig. .000 kmo接近于1,适合做因子分析,sig小于0.05说明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即适合做因子分析。 只有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1,且累计占80.625%,因此提取前两个作为主因子

通过图可以看出,主因子的斜率较陡,剩余因子较为平缓,因此选择前两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公因子方差 初始提取 食品 1.000 .828 衣着 1.000 .84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00 .723 医疗保健 1.000 .683 交通和通讯 1.000 .839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1.000 .841 居住 1.000 .875 杂项商品和服务 1.000 .813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主成分分析提取信息,可以看出居住的最多,医疗保健的损失率最低。 成份矩阵a 成份 1 2 食品.905 -.090 衣着.298 .87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847 .076 医疗保健.722 .401 交通和通讯.876 -.270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916 .032 居住.737 -.577 杂项商品和服务.895 .112 提取方法 :主成份。 a. 已提取了 2 个成份。 第一个主成分的函数表达式: Y=0.401*食品+0.131*衣着+0.375*家庭+0.319*医疗+0.388*交通+0.406*娱乐 +0.326*居住+0.396*杂项 第二个主成分的函数表达式: Y=-0.077*食品+0.749*衣着+0.065*家庭+0.345*医疗-0.232*交通+0.028*娱乐 -0.496*居住+0.096*杂项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doc 8页)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 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动分析对中国1985—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如附表1。为了便于分析降低数据数量级,进而对原有数据都取对数。用y表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用x表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y 1,x 1 分别为取对数后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文中 的估计结果由Eviews5.0输出。 一、长期均衡分析 (一)序列线性关系检验 原有序列时序图 取对数后的序列时序图

原有序列散点图

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下面对取对数后的序列进行分析。 (二)对对数序列进行ADF检验 表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1.049393 0.7100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886751 5% level -3.052169 10% level -2.666593 表2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1.941651 0.3068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920350 5% level -3.065585 10% level -2.673459 从表1 和表2可以看出,进行ADF检验的结果表明取对数后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二者都为非平稳序列。由于多元序列的建模前面要求序列必须平稳才能进行建立动态回归模型,进而取对数后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序列不能建模,需要进行协整检验,如果存在协整关系即可进行建模,下面对两个序列进行协整检验。(三)协整检验 对数消费支出2阶差分的ADF检验

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构成情况数据解析报告2018版

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构成情况数据解析报告 2018版

序言 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构成情况数据解析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解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构成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构成情况数据解析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食品烟酒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居住消费支出等,对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构成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构成情况数据解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构成情况数据解析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构成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构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指标分析 (3) 一、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现状统计 (3) 三、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比重统计 (3) 四、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2016-2017)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指标分析 (7) 一、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重统 计分析 (7) 四、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015-2017)统计分析 (8)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预测模型(一)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预测模型(一) 摘要]本文根据2000年~2006年十堰市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基本数据,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几年十堰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了预测,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其消费走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为制定新一轮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灰色模型线性回归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十堰市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也随着增加。目前,消费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了解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情况及特点,掌握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变化趋势,采用适当方法,对未来几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与收入进行预测,帮助有关部门和经营者制定经济政策进而实施宏观调控等,对刺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十堰市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年消费性支出的建模分析,讨论了其相互关系、发展规模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为制定新一轮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收入水平的预测 1.居民的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影响着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消费规模的预测,这里对收入水平的预测采用数学模型中的灰色预测模型。灰色模型(GreyModel)简称GM模型,是灰色

系统理论的基本模型,也是灰色控制理论的基础。灰色系统理论建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社会、经济、技术等系统的行为特征数据,找出因素本身或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和发展趋势。2.预测模型GM(1,1) 设,做1—AGO,得 ,建立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设,按最小二乘法得到, 其中 易求得,微分方程的解为 3.模型的建立。以2000年~2006年十堰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情况为观测值,建立GM(1,1)预测模型。数据来源于《十堰统计年鉴(2007)》,见表1。 令表1提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为X(0)(i)(i=1,2∧,7,得到相应的累加生成序列: 构造累加矩阵常数项 在Mathematica4.0中求解得 得所以建立预测模型: 即(1) 4.模型的检验 (1)残差检验。残差检验就是计算相对误差,对模型的回顾,以残差的大小来判断模型的好坏。模型(1)预测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的误差与相对误差,见表2。

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性支出分析报告

我国各地区人居消费性支出分析 目录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目的 (1) 1.3 选题意义 (1) 2 数据来源与描述 (1) 2.1 数据来源 (1) 2.2 数据描述 (2) 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 3.1 分析步骤 (3) 3.2 结果分析 (4) 4 系统聚类分析 (5) 4.1 分析步骤 (5) 4.2 结果分析 (7) 5 因子分析 (12) 5.1 分析步骤 (12) 5.2 结果分析 (14) 6 综合分析 (17) 7 总结与建议 (18)

8 参考资料 (18) 9维普数据库的论文查重报告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均衡,而且不同地方的人口、资源、政策等各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化,这样就使的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水平有高有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我国各地区人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情况,搞清楚不同地区人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差异与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有利于决策部门宏观调控,掌握各地区情况,控制好各地区的发展。 1.2 选题目的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了解在各消费性支出项目中哪个指标较大,了解总体情况。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知道哪些地区的消费性支出较高,在哪方面支出高。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清楚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不同地区的消费类型。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比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消费支出项的不同从而能更好的分配资源。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性支出分析,明白我国居民的消费转移方向。 1.3 选题意义 分析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性支出情况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有利于我国拉动内需,发展经济,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 数据来源与描述 2.1 数据来源 来源于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2013 年全国各地区(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引言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表1 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单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

称为恩格尔系数。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所示。 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 2.从消费的用途结构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主要体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等)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同1993年相比,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上升了4.4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上升了5.8个百分点,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上升了6.6个百分点,同时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了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业略有下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新趋向,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3.从各种消费所占比重由高到低的顺序看,1993—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顺序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这种消费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1993-2001年数据对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总需求函数为: Q=246.531+0.751y (3.615) (60.023) 括号内为t值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运用E views 软件建立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实际纯收入、人均实际消费性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以来,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大各项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多措并举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克服金融危机和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民现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继续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从农村市场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调查显示有的地区都不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极少。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

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家庭设备、交通等方面,本文只挑选了五种典型的消费支出作为代表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 二、理论依据 (一)、 1. 三、模型设定 (一)、影响因素的分析 1、.农民收入偏低,增收困难抑制消费。消费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可支配收入,虽然农村居民近几年人均收入增长明显,但相对仍处于较低水平。 2、为下一代消费支出过大影响其他消费。一是教育费用支出比重过大。调查显示,高中、大学教育负担沉重严重影响其他消费支出。 3、.医疗支出不确定性,使农村居民不敢轻易消费。农村生活水平近几年有大幅提升,在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对医疗养老增加了关注度,对医疗保险的投入度也较以往有所增加,特别是在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开办之后。 4、主动负债消费理念还未普及,社会需求潜能被隐藏。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长期保持着量人为出的消费理念,特别是对于普通农村居民长期以来形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消费观念较为保守,提倡“量人为出、知足常乐”的消费观念(二)、影响因素的选择 影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的因素有很多。经分析有如下:变量选择和说明:被解释

居民消费支出分类

居民消费支出分类 (2013) .

一、目的和范围 为了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框架,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数据的可比性,特制定本分类。 本分类包括居民在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本分类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以满足自身和家庭成员需要为目的,经常性、多次性的消费支出,不包括资本投资类支出,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支出,以及居民最终消费中由政府支出的部分(包括政府在卫生保健、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等。 本分类适用于GDP核算、住户调查、消费价格调查等与居民消费支出有关的统计调查和数据发布。 二、编制原则 本分类充分借鉴联合国制定的《按目的划分的个人消费分类》(COICOP),并注意把握以下三项原则: (一)以支出目的为划分原则。本分类对居民消费支出产品与服务的划分,以支出目的的同质性为原则,将居民日常消费支出按照吃、穿、住、行等目的进行归类,具有相同目的的支出内容,归入同一分类项下,体现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习惯。 (二)全面性原则。本分类能够全面覆盖居民消费支出,不遗漏,不重复,有利于准确、客观地反映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实际及其结构情况。 .

(三)可操作性原则。本分类结构框架能够满足有关统计调查对居民消费支出分类的需求,各项调查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本分类结构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将若干条目合并汇总或将某一小类条目进一步细分得到所需的扩展分类。 三、主要内容和结构 本分类将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大类,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个大类,代码由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二层为24个中类,代码由大类代码加2位阿拉伯数字,即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三层为80个小类,代码由中类代码加2位阿拉伯数字,即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具有混合目的的支出归类方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居民在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本分类尽可能详细地根据支出目的将产品类支出和服务类支出分别归类,使各项支出能够清晰地体现居民消费的目的。对于具有混合目的的一揽子支出,例如:一揽子旅游服务(包含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景点门票等)、教育服务(包含学费、交通费、食宿费、教材费等)、装修和装潢材料与服务(包含材料费和服务费)等,均是包含多种类型、具有混合目的的支出,可能既包含产品也包含服务,一般难以将一揽子支出中的各项具体支出区分出来,因此列入同一支出分类项下,不再进一步细分。 .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运用2007年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的数据,运用异方差的相关知识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借助于统计软件,建立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初步模型,以便更好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做了回归分析,并得出了系列结论。 关键词: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一元线性回归异方差 一、问题提出 我国是一个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全局。从农村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约8亿)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显示有的地区都不

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极少。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本文主要研究收入对支出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能否实现,重点、难点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要实行农村居民生活稳定,农村居民要达到小康水平,其前提条件就是要保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快速发展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和全国消费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为了对我国农村人均收入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如何客观、合理、准确地分析支出对消费的影响情况,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模型设定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因变量y往往与多个变量x1、x2…xn有关。在本文中只选取农民人均收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和医疗保健作为解释变量。 下表是要进行处理的31个省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于《2007中国年鉴》。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7) 单位: 元

计量经济学论文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 题目: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己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也几倍于收入的平均增长;百姓对医疗领域向盈利方面的转化开始强烈不满。教育、医疗和住房三方面支出的过快增长,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 二、理论综述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 ①居民未来支出预期上升,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 居民的被动储蓄直接导致购买力的巨大分流, 从而减弱对消费品的即期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进而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 ②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 ③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水平运行,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规模的扩大,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国际价格紧缩对国内价格变化将产生负面影响。物价的持续下降,不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 ④我国现阶段没有形成大的消费热点,难以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住房消费、居民汽车消费、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大的消费热点,因此不能带动消费的高速增长。 三、模型设立 根据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的概念,可知消费和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关系。对消费者而言,决定其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的实际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通常消费函数可以用以下简单的模型形式来表示: Y = a + βX 其中a > 0 0 < β < 1 模型中,系数β为边际消费倾向(即新增购买力与新增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了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X代表居民的收入,Y代表居民的消费支出。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分析 ——基于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李丹吴伊刘覃莹国贸5104班 摘要:为了考察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的关系,运用统计检验、协整检验等检验分析方法采用Eviews6.0软件分析了1994-2010中 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 年消费性支出变化的99.8764%可由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来解释。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 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n-2=13的临界值(13)=2.160,且该斜率值满足 t0.025 0<0.666754<1,符合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表明2010年,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增加 0.666754元。 关键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分析统计检验协整 检验 一、引言 二、时间序列数据的来源

表一收集了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时 间序列数据,其中Y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代表消费支出。下面给出Eviews 进行相关分 析。 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1993年至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如下所示: 表一 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Y 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X 1994 3496.2 3125.32 1995 4293 3537.56 1996 4838.9 3919.46 1997 5160.3 4158.62 1998 5425.1 4331.61 1999 5854 4998 2000 6280 5090.1 2001 6859.6 5308.99 2002 7702.8 5834.31 2003 8472.2 6510.94 2004 9421.6 7182.1 2005 10493 7942.88 2006 11759.5 8696.55 2007 13785.8 9994.47 2008 15780.8 11242.85 2009 17174.7 12264.55 2010 19109.4 13471.45 三、建立模型 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Y=+X+ ,,,01 下表给出了采用Eviews软件对表一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

城镇居民家庭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全部上扬

城镇居民家庭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全部上扬 在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家庭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2011年1-9月份,我县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人均为6282.81元,比去年同期的5368.5元增加914.31元,增长17.03%。上涨幅度较大,主要是八大类消费性支出中呈现出全线上扬的态势 1、食品消费支出略有上涨,消费结构比较合理。1-9月份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083.19元,同比增长11.56%,其中粮油类支出572.68元,肉禽蛋水产品类支出468.14元,蔬菜类支出151.26元,糖烟酒饮料类支出236.26元,干鲜瓜果类支出160.33元,糕点、奶及奶粉制品支出146.41元,饮食服务248.03元。随着物价上涨,特别是肉食,外加养生节目的层层推出,居民生活理念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更注重养生,挑选食品以绿色、健康、营养为主。 2、衣着消费继续向品牌、高档化转移。1-9月份衣着支出人均783.94元,同比增长5.98%,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服装的追求层次从经济适用转为时尚化,品牌化,在衣着的消费方面越来越注重品牌、款式、质量,档次,而北方一季一天气,一季多衣,另外物价上涨,服装和鞋类的单价上涨。

3、居住支出略有增长。1-9月份居住支出人均815.75元,同比上涨4.56%。随着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服务更加人性化,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用电量加大,天然气的使用逐步推进,促使居住服务费增长。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较大。1-9月份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为495.49元,同比增长82.47%。主要是由于城镇居住人口增多,一栋栋中高层如雨后般春笋涌现绥德城,乔迁新居的家庭多,人们对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明显增加,促使耐用消费品支出要幅上升,用于耐用消费品支出人均为308.38元,与去年同期的112.25元增加196.13元,上涨174.73%。目前城镇居民的家庭设备用品更新换代较快,用于这方面的支出飞速增长。 5、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所增长。1-9月份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推行,居民住院治疗费用由医保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逐步推行,居民个人医疗费用仍然在上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426.55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92.68元,增加33.87元,增长8.63%、其中药品费增长3.09%,医疗费增长16.75%,滋补保健品的增长幅度是去年同期的1.63倍。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除了按时进行身体的全面检查以外,还经常补

农村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关系研究 李卓蔚梁希11-1 一、研究目的 本案例分析根据1980年~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并在预测2010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提高。随着消费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消费日益多样化,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因此,政府在制定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考虑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鼓励消费,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模型设定 Expend = β0 +β1*income+ε 1、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Expend):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用于日常生活得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和文化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性支出。不包括罚没、丢失款和缴纳得各种税款(如个人所得税、牌照税、房产税等),也不包括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单位:元。 2、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income): 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付后所余下得实际收入。单位:元。 三、数据来源 本模型选取了1980年~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表1 1980—2009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

四、 描述统计分析 4.1散点图 E x p e n d 4.2样本描述统计

五、回归结果 本结果使用Stata软件进行估计 六、回归分析 根据上面的结果,一元回归的方程为: Expend = 184.5959 + 0.7806454 * income t = (4.49) (182.34) R2 =0.9992 F(1,28)=33247.99 1、检验结果分析 从F(1,28)=33247.99通过F检验,说明整体方程是显著的; 从t值看,收入系数和截距项都很显著,即显著不为零。 2、经济分析 此方程是消费方程,根据经济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Expend =β0+β1*income+ε,式中β0 >0,0<β1 <1。β1表示边际消费倾向,既每增加一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的数额,β1=0.7806454说明每增加1元的可支配收入,有0.7806454元用于消费。 此方程同时也说明了消费者的储蓄行为,1-β1表示边际储蓄倾向,既每增加1元的可支配收入,其中用于增加的储蓄的数额,1-β1=0.2193546说明每增加1元的收入,有0.2193546元用于储蓄。 七、Stata原程序 scatter Expend income (画散点图) sum (样本描述统计,包括样本数、均值、标准差、最值)

多元统计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

理学院《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 文 论文题目:多元统计分析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 专业:统计学 班级:112班 姓名:杨晓丹学号11480020204 指导教师:韩明职称教授 2013年12月12日

摘要 本文通过选取2011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人均消费性支出,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各地区进行比较和分析。用聚类分析将各地区进行分类,对分类的地区进行比较,用主成分分析根据所选主要成分将各地区排名。找出各地区城镇居民在消费性支出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缩小差异的建议。除了地区间的比较,将结果同前一年比较,明确地区经济发展变化。 关键字:人均消费性支出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目录 摘要............................................... I 1 绪论.. (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 (1) 1.2研究目的 (1) 2 内容 (2) 2.1数据收集 (2) 2.2聚类分析 (3) 2.3主成分分析 (4) 2.4结果对比 (8) 3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加之各地人口、资源、政策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各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情况,比较地区间的差异和差距,通过与前几年结果作对比,进而明确促进和抑制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发展的影响因素。 1.2研究目的 消费结构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相对过去而言,居民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居民需求的变化。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生活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万,占总人口数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情况有着重大影响。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 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

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 善。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其次是居住。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接着便是考虑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 其他按顺序排列分别为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家庭设备、衣着、其他、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大类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说明了:一方面,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深入到农村,农民对出行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方面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农民医疗保险、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数,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对认识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物价水平、老年人口抚养比、社会保障和恩格尔系数几个因素对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为了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SPSS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出与原始变量的相关性很强,而他们相互之间相关性很低的新变量,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最终得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消费支出成正比,物价水平、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支出成反比。 【关键词】消费支出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 根据经典的消费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可支配收入就可提高消费支出,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据藏旭恒(1994年)的研究,从1952年到1978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达0.95以上。这是由于当时的收入水平是非常低的,所以大部分的收入用于维持基本生活消费,很显然储蓄动机是不足的。本文研究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有效的刺激消费需求,成了政府部门和学者关心的问题。然而只有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相应的刺激政策。 一、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选择 1,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人均GDP 越高,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高;人均GDP越低,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低。 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收入主要用于收费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我们小组选取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序时数据来量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这一影响因素。 3,收入差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高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较低;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而低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因而,均衡的消费有助于消费者水平提高。该研究的收入差距用全国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表示,比值越大,收入差距越大。 4,老年人口抚养比。理论上,抚养比会与消费支出会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因为老年人口需要其他家庭成员创造的财富(用于生存、接受教育和培养劳动技能)。老年人虽然丧失了劳动能力,但同样需要消费其他家庭成员创造的财富。 5,恩格尔系数。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所以,恩格尔系数增加,即消费支出减少;恩格尔系数减少,即消费支出增加。 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般的,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物价的相助变动会引起消费者购买量的显著变动(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正常)。并且,人们对价格的变动会做出自己的预期,根据自己的预期改变消费支出决策。如果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消费者为避免将来消费支出损失,会增加当期的消费支出;如果预期价格水平下降,消费者为会减少当期的消费支出,增加储蓄。 7,社会保障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神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能增强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减少由于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从而增加居民消费。由于农村的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选用人均医疗支出来反映这方面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 居民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分析主要是考察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娱乐、居住和其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关系。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结构与其收入水平、人口结构、自然资源、风俗文化、教育水平甚至社会制度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其中,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越高,而娱乐等高档消费或奢侈品所占比重越低;收入水平越高,则刚好相反。 分析消费结构问题通常有下列两种方法: (1)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占消费品总支出的比重关系来说明问题; (2)通过估计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来考察居民对各类消费品“想要消费”的程度,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结构来进行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们主要采取第二种方法。 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1954年英国计量经济学家Stone 首先提出线性支出系统(LES )用以描述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规律,随后美国经济学家Luch 于1973年对其进行了扩展,并最终形成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ELES)。目前,ELES 是经济学界研究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该系统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模型为 ),X P -(Y X P V i i i i i i ∑+=β i=1,2,3,…n (1) 式(1)中P i 为第i 种商品的价格,V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消费支出,Y 表示居民实际收入,X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 i X i 是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i β表示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剩下的收入)X P -(Y i i ∑对第i 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或投向需求系数,它应该满足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