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比较》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化差异比较》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外文化差异比较》

课号:097D91X

所属学院:旅游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导游

课程类型:选修

1、前言

近代以前,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与西方基本隔绝的环境中独步东亚。但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东方文化遭到了西方文化的无情冲击。在一定的程度上,传统的中国封建社会是在西方的侵略压力下开始近代化、现代化的。这个过程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文化碰撞、文化比较、文化选择的过程。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来观察这一过程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认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全新视角。更重要的是,这个文化碰撞、比较、和选择的过程还远没有结束。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东西方文化冲突这一老话题又一次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变的鲜活起来:是全盘西化还是比较多地坚持旧体制,还是开创一条有中国特色又吸收了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照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抛弃嫁接文化的梦想,寻求一条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固守传统对集体目标、团体利益的强调,还是尽可能地学习西方的个人主义生活方式?……老问题换了新形式继续摆在我们面前。要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完成五四时代开创的未竟事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平心静气和鞭辟入里的分析;对西方文化不是作由外而内的审视,而是浸润其中,把握精髓,为正确的文化改造和复兴创造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代课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非常有益的,也是本门选修课的努力方向。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导游专业的任意选修课程,专为导游专业而设置。《中外文化差异比较》课程是一门涉及中外哲学、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语言、艺术等广阔领域的综合学科,它兼具历史性、民族性、社会性、时代性。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极强的、边缘交叉的人文学科。作为高职高专学生,他们是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其知识更应广博,应该具有较高的中外文化素养,尤其是分析辨别中外文化,客观科学地认识中外文化本质差异,为将来分析、处理在旅游活动中出现的文化差异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本专业就业为导向,在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导游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后,制定的本专业教学标准指导思想下,并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本课程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本课程的内容。具体教学实施中,通过把本课程所要求掌握的中外文化比较基本知识按相关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项目,借助在本课程中实施的项目化教学,倡导学生在认识中外文化比较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能运

用这些知识于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中。课程教学内容要“理论适度,循序渐进,案例教学,联系实际”,突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本课程教学总学时34学时,2学分。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为其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应用,知识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着力造就高素质的高职旅游人才。具体通过本课程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1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将中外文化比较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运用到旅游活动实践中,能胜任导游服务工作中对中外文化知识的要求;

2.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以下职业能力:

①能鉴赏识别旅游活动中的中外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

②能分析探讨旅游活动中的中外文化差异现象、解决相关文化冲突问题。

2.3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培育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学习领会我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客观认识外来的异质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1、理论适度,循序渐进。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和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正源的欧美文化作为比较的对象,从剖析中西文化形成的背景与基础入手,首先介绍两种文化赖以产生的不同地理条件以及在此上形成的原初生产方式与经济社会结构模式等文化景观,由此导引出对两种民族精神的初步探讨。接下来选择一些在文化系统中有着最普遍联系和广泛影响的文化现象展开具体分析。分别从语言、思维认识现象、宗教态度、伦理价值目标和与之相关的法律等社会规范体制以及作为文化构成要素的文学、艺术等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有重点的综合比较。通过对以上诸方面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文化的不同总价值在文化诸要素中体现的差异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进而可以全面认识两种文化精神在文化演进中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此为本课程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即理论适度,循序渐进。

2、典型案例,联系实际。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增加相关典型案例。教会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唯物思辨能力、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具体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导论、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典型案例分析、中西语言文化比较、此岸与彼岸(宗教文化比较)、专题讨论:(中外幸福观比较)、主观的诗与客观的诗(中西文学比较)、奥斯卡经典影视剧赏析等共十七个部分,以内容适度、够用为理论教学的准则。总学时34学时,学分为2个学分。(见表1)

表1: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的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结合我国旅游业实际,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导向,设置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可操作性。

(3)教材体例应采用“案例荟萃”等多种学习栏目,提高教材的可读性与实效性。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图文并茂,配合多媒体光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综合性、发展性、创新性,既要将旅游业相关行业的新理念、新规范等及时纳入教材(讲义),使其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教材在编写时应尽可能体现地方特色。

(建议使用教材:徐行言主编(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4.2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对旅游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采用理论讲授+项目化(部分专题)教学,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1)教学理念:理解基本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在教学理念上既强调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也强调通过文化比较案例教学、专题探讨等培养学生对文化比较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注重理论与应用,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思考型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以及实践探索型学习的能力。

(2)教学设计:抓住“两个环节”

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使本课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紧紧抓住“两个环节”:

①理论教学。以理论阐述结合专题小讲座,向学生系统传授《中西文化比较》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理论教学以在计划课时分配下,内容必需、够用为度。

②案例教学。以案例分析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并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外文化差异的存在,在实践中深化了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比较的重要思想、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强深化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大力加强教学沟通,促进教学相长。

①启发式教学,和谐互动

注重课堂启发式教学,师生和谐互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教材体系转化成紧密结合当前实际文化差异问题讲授体系;注意紧密结合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进行师生角色的适当转化和准确定位,摆正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和引导,如运用教学内容相关的某一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跨国婚姻为何难成功?》)正确引导他们主动进入教学过程,积极参与教学环节,综合运用多媒体、网络课堂等教学手段,除课堂理论讲授外,还可采取讨论、专题小讲座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