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实验一实现双链表各种基本运算的算法

一、实验目的

编写一个程序 https://www.360docs.net/doc/b65319178.html,p,实现双链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啊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

(1)初始化双链表h。

(2)依次采用尾插入法插入a,b,c,d,e元素。

(3)输出双链表h。

(4)输出双链表h长度。

(5)判断双链表h是否为空。

(6)输出双链表h的第3个元素。

(7)输出元素a的位置。

(8)在第4个元素位置上插入f元素。

(9)输出双链表h。

(10)删除h的第3个元素。

(11)输出双链表h。

(12)释放双链表h。

二、实验内容

本程序的模块结构如图1.1所示,图中方框表示函数,方框中指出函数名,箭头方向表示函数间的调用函数关系,虚线方框表示文件的组成,既指出该虚线方框中的函数存放在哪个文件中。

图 1.1 proj1项目的程序结构图

三、实验报告要求

每次实验要求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如下:

(1)设计人员相关信息

1.设计者姓名、学号和班号

2.设计日期

3.上机环境

(2)程序设计相关信息

1.实验题目 2.实验项目组成

3.实验项目的程序结构(程序中的函数调用关系图) 4.实验项目包含的各个文件中的函数的功能描述 5.算法描述或流程图 6.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

实验二 停车场管理程序

一、实验目的

设停车场内只有一个可停放在n 辆车的狭长通道,且只有一个大门可供汽车进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按车辆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由北向南排列(大门在最南端,最先到达的第一辆车停放在车场的最北端),若车场内已停满

n 辆车,则后来的汽车只能在门外的便道即候车场等候,一旦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

辆车即可开入。当停车场内某辆车要离开时,

在它之后的车辆必须先退出车场为它让路,待该辆车开出大门外,其他车辆再按原次序进入

车场,每辆停放在车场的车在它离开停车场时必须按它停留时间的长短交纳费用。整个停车

场的示意图如图2.1所示。试为停车场编制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的模拟程序。

二、实验内容

以栈模拟停车场,以队列模拟车场外便道,按照从终端读入的数据序列进行模拟管理。每一组输入数据包括三个数据项:汽车“到达“(用1表示)或离开(用2表示)的信息、汽车牌照号码以及达到或离去的时刻。对每一组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后的输出信息为:若是车辆到达,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或便道上的停车位置;若是车辆离去,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和应交纳的费用(在便道上停留的时间不收费)。栈以顺序的结构实现,队列以顺序循环结构实现。

另外,还需设一个临时栈,用于临时存放为要给离去的汽车让路而从停车场退出来的汽车,也用顺序结构实现。 用户输入的命令有以下5种: (1) 汽车到达。 (2) 汽车离去。

(3) 输出停车场中的所有汽车的车牌号。 (4) 输出候车场中的所有汽车的车牌号。 (5) 退出系统运行。

本程序的模块结构图如图2.2

所示,图中图中方框表示函数,方框中指出函数名,箭头

出北南候车场

图2.1 停车场示意图

方向表示函数间的调用函数关系,虚线方框表示文件的组成,既指出该虚线方框中的函数存放在哪个文件中。

图2..2 proj2项目的程序结构图

实验三构造哈夫曼树

一、实验目的

编写一个程序,构造一棵哈弗曼树,输出对应的哈弗曼编码和平均查找长度,并对表3.1所示的数据进行验证。

二、实验内容

本程序的模块结构图如图3.2所示,图中图中方框表示函数,方框中指出函数名,箭头方向表示函数间的调用函数关系,虚线方框表示文件的组成,既指出该虚线方框中的函数存放在哪个文件中。

图3.1 proj3项目的程序结构图

实验四实现图的遍历算法

一、实验目的

编写一个程序https://www.360docs.net/doc/b65319178.html,p,实现图的遍历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函数完成如下功能:

(1)输出如图4.1的有向图G从顶点0开始的深度优先遍历序列(递归算法)。

(2)输出如图4.1的有向图G从顶点0开始的深度优先遍历序列(非递归算法)。

(3)输出如图4.1的有向图G从顶点0开始的宽度优先遍历序列。

图4.1一个带权有向图G

本项目的组成结构如图4.2所示,图中方框表示函数,方框中指出函数名,箭头方向表示函数间的调用函数关系,虚线方框表示文件的组成,既指出该虚线方框中的函数存放在哪个文件中。

图4.2 proj4项目的程序结构图

实验五实现哈希表的相关运算算法

一、实验目的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哈希表的相关运算,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如下功能:

(1)建立{16,74,60,43,54,90,46,31,29,88,77}哈希表A{0..12},哈希函数为:

H(k)=key%p,并采用线性探查法解决冲突。

(2)在上述哈希表中查找关键字为29的记录。

(3)在上述哈希表中删除关键字为77的记录,在将其插入。

程序的模块结构如图5.1所示,图中方框表示函数,方框中指出函数名,箭头方向表示函数间的调用函数关系,虚线方框表示文件的组成,既指出该虚线方框中的函数存放在哪个文件中。

图5.1 proj5项目的程序结构图

二、实验内容

实验六实现堆排序算法

一、实验目的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堆栈排序过程,并输出{6,8,7,9,0,1,3,2,4,5}的排序过程。

本程序的结构图如图6.1所示,图中方框表示函数,方框中指出函数名,箭头方向表示函数间的调用函数关系,虚线方框表示文件的组成,既指出该虚线方框中的函数存放在哪个文件中。

图6.1 proj6项目的程序结构图

课程设计用二叉树实现家谱的相关运算

一、实验目的

编写一个程序,采用一棵二叉树表示一个家谱关系。要求程序具有如下功能:

(1)文件操作功能:记录输入、记录输出,清除全部文件记录和将家谱记录存盘。

(2)家谱操作功能:用括号法和凹入表示法输出家谱二叉树,查找某人所有的儿子,查找某人所有祖先。

本程序的结构图如图7.1所示,图中方框表示函数,方框中指出函数名,箭头方向表示函数间的调用函数关系。

图7.1 proj7项目的程序结构图

由于家谱是一棵树形,而不是一棵二叉树,所有在存储时要转换成二叉树的形式,这里规定:一个父亲结点的左孩子结点表示母亲结点(父亲结点无右孩子结点),母亲结点的右子树表示他们的所有儿子,其基本结构如图7.2所示,该图中表示有三个儿子的这种结构。这样就将家谱树转换成了二叉树了,对于二叉树的操作时比较容易实现的。

图7.2 家谱采用二叉树来表示时的基本结构

测试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名称实验一白盒测试方法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2013-12-13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白盒测试方法中的逻辑覆盖和路径测试覆盖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逻辑覆盖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掌握程序流图的绘制 (3)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测试以下程序段 V oid DoWork(int x, int y, int z) { int k=0, j=0; if((x>0)&&(z<10)) { k=x*y-1; j=sqrt(k); } if((x==4)||(y>5)) j=x*y+10; j=j%3; } 说明:程序段中每行开头的数字(1-10)是对每句语句的编号 三、主要仪器设备笔记本电脑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画出程序的控制流程图(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 控制流图 (2)分别以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和

基本路径覆盖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写出每个测试用例执行路径(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 (3)编写完整的C程序(含输入和输出),使用你所设计的测试用例运行上述程序段。完整填写相应的测试用例表(语句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组合覆盖测试用例表、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表、基本路径测试用例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main(){ int a,b,c,n; printf("please input 3 date:"); scanf("%d %d %d",&a,&b,&c); n=DoWork(a,b,c); printf("%d",n); getch(); } int DoWork(int x,int y,int z) { int k=0,j=0; if((x>0)&&(z<10)) { k=x*y-1; j=sqrt(k); } if((x==4)||(y>5)) j=x*y+10; j=j%3; return j; } 说明: (1)测试用例表中的“覆盖标准”项指: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 (2)测试用例表(样表)见表1。 表1.测试用例表 用例编号输入期望结果覆盖标准覆盖路径实际结果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语句测试用例表

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https://www.360docs.net/doc/b65319178.html, 4.0网站开发运行环境及配置 2、掌握创建网站、发布网站、复制网站的过程 3、掌握网站设置和虚拟目录设置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基础语法(值类型、引用类型、装箱和拆箱) 2、流程控制(case、while、for、foreach) 3、创建C#类StudentInfo并应用于https://www.360docs.net/doc/b65319178.html, 4.0 Web窗体中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1、理解https://www.360docs.net/doc/b65319178.html, 4.0页面事件处理流程 2、掌握https://www.360docs.net/doc/b65319178.html, 4.0标准控件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计算器,实现加减乘除的功能。 三、实验总结 实验四 一、实验目的 1、掌握HttpRequest、HttpResponse对象的应用 2、掌握至少三种跨页面提交的方法 3、掌握Cookie、Session、Application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VisualStudio2013中管理数据库的方法(启动服务,连接数据库,建库,建表) 2、掌握数据源控件(SQLDataSource)的使用 3、掌握数据绑定控件(GridView)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https://www.360docs.net/doc/b65319178.html, 结构和https://www.360docs.net/doc/b65319178.html, 的组件 2、掌握Command、Connection、DataSet、DataAdapter和DataReader 对象的使用 3、掌握项目多层架构的组成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利用https://www.360docs.net/doc/b65319178.html,对数据库的操作,实现注册和登录功能。 三、实验总结

霍桑试验

管理学知识点滴(1)——霍桑实验 关键词:霍桑实验非正式组织管理学 本文是管理知识点滴(1)——霍桑实验。 什么是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由梅奥教授作为顾问参与的,与1927——1932年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包括照明实验,大规模访谈,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几个阶段。研究的最初目的是想找出劳动物质条件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但实验的结果却出乎意料的促成了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 霍桑实验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 授梅奥主持。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一、照明实验。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梅奥教授团队是中途介入的) 二、福利实验。时间是从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

机械故障诊断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系统

机械故障诊断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系统 一、实验教学系统简介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具有保障生产正常进行,防止突发事故,节约维修费用等特点,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研究方向和课程。 然而,目前的“机械故障诊断”教学主要是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将机械系统的故障机理、故障类型和相应的故障诊断方法灌输给学生,因为没有相应的实验课程,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相结合起来,很多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并没有真正地掌握相关的故障诊断方法,因而更谈不上将所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 实际上可以开设实验课程,使学生在使用机械故障诊断系统的同时理解消化相关的理论方法。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故障诊断系统,但是,这些故障诊断系统除传感器和信号调理器之外,还需多种、多台测试仪器,以及个人计算机及其外设等,这使得整个诊断系统不但体积、重量庞大,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最主要的是这些机械故障诊断系统都是针对企业开发的,不适合用于教学,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能适用于教学的机械故障诊断系统。 本项目开发一套用于教学的机械故障诊断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系统。所有的测量仪器主要功能可由数据采集、数据测试和分析、结果输出显示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分析、结果输出完全可由基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来完成。 本系统充分利用虚拟仪器的“软件集成测试”功能,将多种测试仪器功能、多种故障诊断方法集成于一个“诊断功能软件库”中,使得学生能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掌握相关的机械系统的故障机理和故障诊断方法。同时该系统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自己修改、补充程序,使得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 二、实验教学系统功能

烘焙实验报告撰写具体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面包制作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面包生产工艺,掌握面包制作技术及相关原理。 2. 面团形成和发酵的基本原理 【补充】 3.面包的配方 4. 实验仪器 和面机、醒发箱、烤箱、冰箱、台称及其他食品制作小工具。 5.制作工艺及操作步骤 面包一次发酵法制作工艺流程:【补充】 操作步骤如下: (1)称料(按配方百分比计量称重) (2)调整加水水温。“水温=3×面团理想温度-室温-面粉温度-和面摩擦升温”(测定室温、面粉温度,确定面团理想温度,和面升温,计算出加水水温)(3)投料:粉→酵母→干搅匀→糖、面包改良剂→干搅匀→加水(边加水边搅拌)(4)搅拌:慢速搅拌,至无粉粒(约2min),加入融化的黄油慢速搅拌lmin,快速搅拌(约10~12min),面团受拉,形成薄膜。 (5)切割:切割成450g重面团。注意:称重时加减面团要切,不应拉面团,以免破坏已形成的面筋网络。 (6)搓团:将切好的面团搓成圆形。表面要形成光滑,无接口,接口放在底部。 (7)舒缓:将搓圆后的面团放在工作台上,用塑料布盖住,静止约15min。 (8)成型:将舒缓好的面团放入成型机内(压片→卷折→成型);或将面团用杆面

仗压成面片状,将面片卷折2.5圈以上,再顺搓,成长型面包坯。 (9)装模:将做好的面包坯装入模盒内。 (10)醒发:将模盒放在烤盘内,一起送入醒发箱。醒发时间约1h,箱内温度:约35℃。醒发后的面团两边与模盒相平。 (11)焙烤:将醒发后的面团送入烤箱。上火:180℃,下火:210℃,时间:25min 6.面包评分【附产品外观和切面组织图片】 按面包评分标准,逐一评述。如: 面包表皮色泽为棕黄,有斑点且无光泽,4分; …….. 7.结果分析分析影响面包品质的因素。 结合评分结果分析影响面包品质的因素【参考《食品工艺学》】 附:面包评分标准 1.表皮色泽(5分) (1) 棕黄、金黄、红棕、浅棕色; 5分 若有斑点、无光泽、不均匀扣0.5分。 (2) 棕黄、棕色、浅褐色; 4分 若有斑点、无光泽、不均匀扣0.5分。 (3) 棕灰、褐灰。 3分 (4) 灰白或焦黑色 2分 (5) 灰白或焦黑色并呈塌陷状 1分 2.表皮质地与面包形状(5分) (1) 冠大,预极明显,无裂纹,平滑无斑 5分 不平滑,厚而硬,有裂纹扣0.5分。 (2) 冠中等,颈短,表皮光洁平滑无斑点。 4分 (3) 冠小,颈短,表皮光洁平滑无斑点。 3分 表皮不光洁,不平滑扣0.5分。 (4) 冠不显示,无颈,塌陷。 2分 (5) 无冠,无颈,塌陷。 1分 3.面包心色泽(5分) (1) 洁白、乳白并有丝样光泽; 5分 无丝样光泽扣除0.5分。

C实验报告7参考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实验7函数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函数定义的方法。 2. 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传递方式。 3. 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 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改错题(在程序中画出错误的语句,将修改后的语句完整地写在该语句的右边。|) (1)下列sub函数的功能为:将s所指字符串的反序和正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串放 在t所指的数组中。例如,当s所指字符串的内容为“ ABCD时,t所指数组中的内容为“DCBAABCD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sy7_1.c存盘。 #i nclude #in clude void sub( char s[], char t[]) { int i, d; d=strle n( s ); for( i=1; i< d ; i++ ) for( i= 0; i< d ; i++ ) t[i]=s[d-1-i]; for( i=0; i #i nclude #defi ne ARR_SIZE = 80; #define ARR_SIZE 80

霍桑实验案例

霍桑实验一、照明实验 时间: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直接影响。具体实验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 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实验继续进行。 二、福利实验(继电器装配测试室研究) 时间: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验证员工福利待遇的改变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免费供应茶点、缩短工作时间、延长休息时间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 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人们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工作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 三、访谈实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进行了大规模访谈,谈话两万多人次。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研究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 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收到良好的成效,工厂的产量大幅提高。 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四、群体实验(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研究) 时间:1931年1月至1932年8月

实验内容2

第二章基本的程序语句 2.1目的和要求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 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的格式转换符。 2、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 3、自增(++)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4、掌握基本的输入输出函数scanf( )、getchar( )、printf( )和putchar( )函数的基本功 能、调用方法、输入/输出格式控制规定等。 2.2相关知识 1、变量和常量 常量和变量是C语言数据处理的基本对象。 (1)常量分为数、字符和字符串 数分为整数和实数。整数可以使用十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实数只使用十进制,采用一般形式和指数形式具体表示。 字符常量用单引号括起来的一个字符表示,字符常量的值是该字符的ASCII 码值。 字符串常量用双引号括起的一串字符表示,字符串在内存存贮时,自动在其尾部加上一个空(NULL)字符。 (2)变量按照数据类型定义 基本数据类型有字符型、整型、单精度浮点类型和双精度浮点型,由基本数据类型的数据长度不同及有无符号又可派生多种类型。 2、算术表达式 算术表达式是用算术运算符和括号将运算对象连接起来,且符合C语法规则的式子。 C语言在不同数据类型混合运算时会按规则自动转换成相同的数据类型后再进行运算。即C编译自动把参与运算的各种常量和变量转换为它们中间数据长度最长的数据类型进行计算,但赋值操作按把赋值号右边类型转换成赋值号左边类型的原则进行。如果希望在一个算术表达式中按用户的要求确定结果的类型,则必须采用强制类型转换符号进行操作。 3、运算符 (1)算术运算 单目运算:-,++,―― 双目运算:+,-,*,/,% (2)关系与逻辑运算 关系运算的结果是1和0,若关系表达成立,则其值为1,否则为0。 逻辑运算的结果是真或假,如果为真,定义其值为1,如果为假,定义其值为0。 4、编程中应注意 (1)用整型(int 、short、long)说明变量时,要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否则将出意想不到的错误;字符常量和字符串常量是有区别的。 (2)运算符的运算优先顺序;关系运算符中的等号(==)不要写成赋值号;逻辑运算中,当有&&和|| 联结的表达式时,按从左至右顺序运算,且一旦能确定结果便终止后面的运算。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 0—— 比重瓶的质重,g ; m s ——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 m sl ——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 ρl —— 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 3; ρ—— 粉体的真密度,g/cm 3; 三.实验器材: l s sl l s m m m m m m ρρ) ()(00----=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 课.做沙盘(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 :硬纸板 学校平面图 橡皮泥 潮湿的沙土 废旧泡沫 包装纸 小木棍 颜料盒 剪刀 制作步骤: 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 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 置。(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 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 指导。) 8 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 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 3 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 3 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活动 2:玩小车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

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实验成绩录入操作使用说明 1、实验教师录入成绩 有实验课任务的实验教师登陆实验系统后,点击“实验成绩管理” 1.1设置课程权重 点击课程权重列的“设置”,可以对本门课程设置相应课程部分的权重,如图:注意事项, 项目成绩:指系统中本门课程下实验项目属性为“项目”的实验。 上机成绩:指系统中本门课程下实验项目属性为“上机”的实验。 考试成绩:指系统中本门课程下实验项目属性为“考试”的实验,三项成绩权重和应为100. 课程不及格项目最大限数:若本门课程,不及格最大限数为2,某学生该课程有3个实验项目不及格,则本门课程实验总成绩直接为不及格,不管实验成绩的分数。 项目权重:针对每个实验项目的权重。一门课程下,一个学生的必做实验+选做实验的项目权重和应为100。 1.2设置项目权重 点击项目权重列的“设置”,可以对本门课程的每个实验项目分别设置子权重,如图: 1.3录入项目成绩 在项目成绩列选择对应实验项目名称,可以对该项目进行录成绩操作,如图:项目成绩支持模板导入,模板见附件 注意事项: 暂存:成绩暂存时,教师可以修改。 提交:成绩提交时,教师不可以修改成绩。若要修改,需中心负责人退回对应开课记录的成绩。 上机成绩:当课程下有“上机”项目时,才需要录入。 考试成绩:当课程下有“考试”项目时,才需要录入,在考试成绩列下点击维护。 总成绩:项目成绩录入后,系统会根据已录入的项目成绩,结合对应权重,直接计算出总成绩,不需教师计算或录入。 1.4打印导出成绩 点击打印导出列“课程成绩”,可以打印成绩。页面支持按开课记录名单、按班级导出成绩单、课程及项目成绩。如图: 2、实验成绩退回修改 若出现教师成绩录入错误,可以向中心负责人提出申请。由中心负责人在实验成绩查询菜单,可以进行退回。如图:

雷诺实验(参考内容)

雷诺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史亮 班级:9131011403 学号:913101140327

第4章 雷诺实验 4.1 实验目的 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流体由层流变紊流、紊流变层流时的水利特征。 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 3) 学习应用量纲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了解其实用意义。 4.2 实验装置 雷诺实验装置见图4.1。 图4.1 雷诺实验装置图 说明:本实验装置由供水水箱及恒压水箱、实验管道、有色水及水管、实验台、流量调节阀等组成,有色水经有色水管注入实验管道中心,随管道中流动的水一起流动,观察有色水线形态判别流态。专用有色水可自行消色。 4.3 实验原理 流体流动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不同的流态,二者的阻力性质不相同。当流量调节阀旋到一定位置后,实验管道内的水流以流速v 流动,观察有色水形态,如果有色水形态是稳定直线,则圆管内流态是层流,如果有色水完全散开,则圆管内流态是紊流。而定量判别流体的流态可依据雷诺数的大小来判定。经典雷诺实验得到的下临界值为2320,工程实际中可依据雷诺数是否小于2000来判定流动是否处于层流状态。圆管流动雷诺数: e R KQ d Q vd vd ==== ν πνμρ4 (4.1) 式中:ρ──流体密度,kg/cm 3; v ──流体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cm/s ; d ──管道内径,cm ; μ──动力粘度,Pa ?s ;

ν──运动粘度,ρ μ ν= ,cm 2/s ; Q ──流量,cm 3/s ; K ──常数,ν πd K 4 = ,s/cm 3。 4.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记录及计算有关常数。 管径 d = 1.37 cm, 水温 t = 14.8 ℃ 水的运动粘度 ν=2 000221.00337.0101775 .0t t ++= 0.01147 cm 2/s 常数 ν πd K 4 = = 81.03 s/cm 3 2) 观察两种流态。 滚动有色水塑料管上止水夹滚轮,使有色水流出,同时,打开水箱开关,使水箱充满水至溢流,待实验管道充满水后,反复开启流量调节阀,使管道内气泡排净后开始观察两种流态。关小流量调节阀,直到有色水成一直线 (接近直线时应微调后等待几分钟),此时,管内水流的流态是层流,之后逐渐开大调节阀,通过有色水线形态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当有色水完全散开时,管内水流的流态是紊流。再逐渐关小流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3)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I 、 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水流呈紊流(有色水完全散开),之后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有色水线摆动或略弯曲时应微调流量调节阀,且微调后应等待稳定几分钟,观察有色线是否为直线,当流量调节到使有色水在全管中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的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将数据填入表4.1中。 II 、 测完一组数据后重复上述步骤测定另外2组数据。测定下一组数据前一定要确保开始状态为紊流流态,且调节流量时只能逐步关小而不能回调。测定临界雷诺数必须在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直线时测定。为了观察到临界状态,调节流量时幅度要小,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须等待稳定时间几分钟。 4) 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当流态是层流时,逐渐开启阀门,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度到紊流,当有色水线刚好完全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上临界雷诺数。测定上临界雷诺数1-2次。 ★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①、测定下临界雷诺数时,务必先增大流量,确保流态处于紊流状态。之后逐渐减小阀门开度,当有色线摆动时,应停止调节阀门开度,等待1分钟后,观察有色线形态,之后继续微调再等待1分钟,直到有色线刚好为直线时,才是紊流变到层流的下临界状态。注意等待时间要足够,微调幅度要小,否则,测不到临界值。②、只能单一方向调节阀门,不能回调,错过临界点必须重做。③、实验时,不要触碰实验台,以免流动受到外界扰动影响。 4.5 实验成果与分析 记录及计算数据至下表中: 实验次数 有色 水线 形态 体积法测流量 雷诺数R e 阀门开度 备注 水体积V (cm 3 ) 时间T (s ) 流量Q (cm 3 /s ) 1 稳定 900 45.26 19.89 1612 1547测下临界值测定下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体例格式和内容要求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体例和内容要求 1.题目封面 封面题页应包括如下内容: ——试验题目 ——试验药物/研究产品的名称 ——试验用药品的适应症 ——如不能在题目中表明、则简要描述(以1~2句话)设计(平行、交叉、双盲、随机)比较(安慰剂、活性成分、剂量/反应),间隔,剂量和病例数。 ——申办者姓名 ——原始规划与计划的确认(编码或数目,确认日期) ——试验预期进度与进程安排 ——研究开始数据(受试的第一位病人,或任何其它数据) ——后期研究终末数据(最终一个受试者的名称、或终末研究者完成的数据) ——试验研究完整的数据(最后的受试者) ——参加者或合作者或主办者责任医务官等人士的名称和职责。 ——药业公司名称/主办方签名(在公司/主办者中负责研究报告的人,公司/主办方联络者的姓名,电话和传真号码,以备在回顾研究报告提出问题时,在此页码或应用的字母有所表明)。 ——表明该项研究是否在优良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条件下进行的包括应达到的基本文件、研究设施、人员知识结构,统一培训等。 ——报告的资料(通过题目和资料,确定与该项研究相同的任何其它较早报告) 2.内容概述 应提供—个临床试验的主要内容提要(通常限于3页内容),该提要应包括试验题目、研究人员、研究出版物名称、试验时间、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研究样本、诊断及进入研究的主要标准、试验的产品、剂量、给药方式及批号、治疗持续时间、参考的治疗、剂量、给药方式及批号、评价标准(有效性、安全性)、统计方法、总结——结论(效能结论、安全性结论、结论)及报告日期。该提要应包括表明结果的数字资料,而不仅仅是文字和P 值(见附件l,研究内容概述)。 3.内容目录 内容表格应包括: ——页码或其它每一个部分的局部资料,包括归纳性表格、图和图表。 ——附录、列表和任何能提供的病例报告形式的汇总和定位。 4.名词、术语缩写和定义 应提供报告中使用的—系列缩写符、特殊的或不常用的术语,或测量单位定义,应拼写

论“霍桑试验”对我们的启示

论“霍桑试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从政府员工管理的角度论述了“霍桑实验”及其结论在现代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证明“霍桑实验”及其结论在现代公共管理过程可应用的正确性和广泛的借鉴性。 关键词:霍桑试验,社会人,政府人员,启示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 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一、霍桑试验 在霍桑实验中梅奥参加该项试验,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工人劳动过程的影响。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霍桑试验通过四个阶段的实验提出了一下见解: 1、职工是“社会人”。在人际关系学说产生以前,西方社会流行的观点是把职工看成是“经济人”,梅奥等人以霍桑实验的成果为依据,提出了与“经济人”观点不同的“社会人”的观点,强调金钱并非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新的刺激重点必须放

在社会、心理方面,以使人们之间更好的合作并提高生产率。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由于人是社会高级动物,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的社会感情形成了非正式群体。在这种无形组织里,有它的特殊感情、规范和倾向,并且左右着群体里每一位成员的行为。古典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忽视了“非正式组织”对职工行为的影响,显然是不够的。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3、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可是,霍桑实验表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人工作态度,即工作士气的提高。而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这种满足度受限体现为人际关系,如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所承认等;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霍桑实验对管理理论有相当的贡献:它让工人了解自己不全然只是机械的延伸;它引发产业界与学术界做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与研究;它替管理学开了一扇通往社会科学领域的门;它同时也令研究者检讨实地调查不能与标的物太接近,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称之为霍桑效应)。梅奥与同僚发现经营者要对管理的人

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

摘要 在每年一度的报刊杂志征订过程中,各单位的报刊收发室甚至当地的邮局,都在为报刊订阅工作忙碌,传统的报刊杂志订阅方式不论对订户还是收发室的管理员,都有很多不便。因此有必要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管理。 本次设计采用了MVC三层架构开发模式,使用JSP、HTML等技术,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了一个在线报刊订阅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了用户注册,查询报刊信息、在线订阅报刊、查看并打印订单以及管理员对报刊、用户订单、用户信息的管理等功能。解决了传统报刊杂志征订工作中管理员发放征订单和对征订数进行统计、汇总等繁杂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论文以实际应用为开发背景,运用软件工程原理和开发方法,采用当前网络开发主流技术,结合数据库管理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基于B/S模式的报刊订阅管理系统。首先对开发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得到系统功能需求、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其次对系统进行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数据结构设计,系统安全设计等;详细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数据库访问的实现,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模块实现关键代码等。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系统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今后开发类似系统提供借鉴和帮助。 本系统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功能基本可以满足报刊杂志的在线订阅和管理工作。报刊的在线订阅将是以后的一个发展趋势。 关键字:报刊订阅;电子商务;订单管理

Abstract In the once every year of publication subscriptions, every unit even Post office are busing about the work. The tradition method not only to user or manager,is not very conveni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manage using the computer. This design uses the MVC development pattern,and uses technology and so on JSP, HTML, union SQL establishment database,developed a system about publication subscriptions. This system has realized the function of user registration, inquiry publication information,On-line subscription,consult and printing order form. And the manager can manage publication magazine,manage order form and user information. This system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manager must provides order form,and count the quantity of order form,thus greatly enhanced the efficiency. This system operation simple, contact surface friendly, the function is basic satisfy the publication subscriptions. Keywords: Publication subscription; Electronic commerce; Order form manage

c++实验内容

实验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方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VC++环境的调试和使用;学会安装开发工具; 学习完整的C++程序开发过程;理解简单的C++程序结构。 二、实验内容: 1、使用VisualC++6.0建立一个标准C++程序,编译、运行以下程序: 具体步骤: (1)启动Visual C++ 6.0开发环境 从“开始”菜单中选择“程序”|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 | Microsoft Visual C++6.0,显示Visual C++ 6.0开发环境主窗口,如图1-1所示。 在Visual C++主窗口的顶部是菜单栏,左侧为项目工作区窗口,右侧是程序编辑窗口。工作区窗口用来显示所设定的工作区的信息,程序编辑窗口用来输入和编辑源程序。 (2)建立和运行只包含一个C++源程序的方法 程序编辑区 项目工作区 菜单栏 图1-1 Visual C++6.0的主窗口

①建立只包含一个C++源程序的方法 一个最简单的C++程序只包含一个源程序的文件,建立这样的一个C++源程序的方法是在Microsoft Visual C++主窗口的菜单栏中选择“File →New”命令,弹出“New”对话框,单击“Files”选项卡,在其列表框中选择“C++ Source File”选项,表示要建立一个新的C++源程序文件,然后在对话框右半部分的Location文本框中输入准备编辑的源程序文件的存储路径(假设为F:\C++),表示准备编辑的源程序文件将存放在F盘C++子目录下,在其上方的File文本框中输入准备编辑的源程序文件的名字(假设为example1.cpp),如图1-2所示。 图1-2 Files中New选项卡 单击“OK”按钮回到主窗口,在程序编辑窗口编辑源程序文件,如图1-3所示。 图1-3 编辑源文件 选择“File →Save”命令或快捷键Ctrl+S保存源程序文件。也可以选择“File →Save As”命令指定新的文件名和路径,这时输入和编辑的源程序就以example1.cpp为文件名存放

霍桑实验简述

霍桑实验简述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一、照明实验。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 二、福利实验。时间是从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 三、访谈实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 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四、群体实验。 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

实验系统介绍

第一部分系统介绍 一、系统特点 EI型微机教学实验系统是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广大学者和许多高等院校实验需求,结合电子发展情况而研制的具有开发、应用、实验相结合的高科技实验设备。旨在尽快提高我国电子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实验系统功能齐全,涵盖了微处理器教学实验课程的大部分内容。 2、配有两块可编程器件EPM7065/ATF1502,一块被系统占用,另一块供用户开放,方便用户灵活使用。 3、系统配有LED数码管显示和点阵式液晶显示模块,二者的接口都对用户开放。 4、配有完善的输入键盘,方便用户灵活编程。 5、配有PC机电源插座,可由PC提供电源。还配有外接开关电源,提供所需的+5V,±12V,其输入为220V的交流电。 6、系统的联机运行模式:配有系统调试软件,分为DOS版和WINDOWS版两种,均为中文多窗口界面。调试程序时可同时打开寄存器窗口、内存窗口、变量窗口、反汇编窗口等,方便用户调试。软件集源程序编辑、编译、链接、调试于一体,支持汇编语言和C语言编辑编译调试。 二、系统概述 1、微处理器:i8031,它的P1口、T0、T1、EX0、EX1、RXD、TXD、RD、WR皆对用户开放,供用户使用。 2、时钟频率:6MHz 3、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统一编址,最多可达64K。区域分配如下: 0000H---2FFFH为监控程序存储器区,用户不可用。 3000H---3FFFH为用户数据存储区。 4000H---7FFFH为用户实验程序存储区,供用户下载实验程序 8000H---CF9FH,CFF0H---FFFFH为用户CPLD试验区段,用户可在此段空间编程。 CFA0H---CFDFH系统I/O区,用户可用但不可更改。 注意:用户在编程时要注意,程序的起始地址为4000H,所用的中断入口地址均应在原地址的基础上,加上4000H。 4、系统实验项目 1)P1口输入/出实验 2)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