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以及原文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以及原文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以及原文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以及原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故园景色的特点,以及描写故园景色与肖邦音乐和爱国情感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肖邦的音乐创作与他的故乡和祖国的关系。

2.将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结合,沟通起来,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1.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序曲

1.《菊花台》为背景音乐

板书课题

二、新课分析

第一篇章美丽的故园

明确:主要在课文的后几节。

背景音乐《肖邦钢琴协奏曲》,自己品读鉴赏,思考提出的问题。

明确:

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

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的开

头几节;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

重奏。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可以只弹旋律中空心的和弦。

只弹经过句,像一次远行穿过月亮。

只弹弱音,夏天被忘掉的阳光,

或许阳光中偶然被想起的一小块黑暗。

可以把柔板弹奏得像一片开阔地,

可以死去多年但好像刚刚才走开。

这也就是所谓的“蔚蓝的色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此中的真意,是欲辩已忘言了。

第二篇章故园情几许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因为我们都躺在它

的怀里,和它融为一体了。而艺术家的创作,跟曾经的景有着更加

密切的联系——深深的烙印,所以要理解肖邦及他的音乐,就要理

解他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

那么我们走进“钢琴诗人”——肖邦,来看看他的经历又是怎样的,与波兰,与故园之间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哪些内容提到?

明确:文中第9段――11段。

肖邦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就不得不离开了故园,但他还常常回来,要走遍这垂柳的普通小道,对于这个小屋,这片土地。当他不得不

离开巴黎的时候,曾有有这样一段描述:1830年11月2日萧瑟的

寒风增添了华沙的秋意,更增添了离别时的痛苦。送别的友人叮咛

着即将离去的肖邦: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流浪,

愿你永不将祖国遗忘,

绝不停止对祖国的热爱,

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

在肖邦的心目中祖国就是一切,永远怀着无限的依恋和眷念之情,可以参看课文第10段及第12段,他生命始终都是心怀故土,所以

最后将自己的心葬在了这片土地上。肖邦走出了故园,却走不出思

念的沉重。

肖邦的音乐不仅是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它对每个人的心诉说他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举例:“他在钢琴前坐下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

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

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肖邦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

这也就是杜甫的笔下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肖邦对这片故土的热爱。从出生地,到少年时代的探望故里,青年时代的故园告别,再到在异国他乡的梦中思念,直至用音乐来寄

托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倘若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我们必能从中听

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

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

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

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人们从小屋及肖邦音乐中获得了精神力量。所以真正震憾我们灵魂的狂风暴雨,可以是最弱的,最温柔的。(欣赏玛祖卡曲)

第三篇章尾声

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怀念肖邦的形式也应该是用心去体会。

三、作业布置

说出你对肖邦是怎样的情感,以“肖邦,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肖邦故园》的教案设计的分析

本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雅-伊瓦舍凯维奇奉献给我们的一部力作。作者以深邃的笔调,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和那种无法割舍的爱。

本文的设计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心中涌动着激情去研究,在美文的熏陶下涵咏如诗如画如歌的华美语句,与作者产生共鸣,与肖邦产生共鸣。

根据“祖国土”这一专题的教学目标,再结合本文,所以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故园景色的特点,以及描写故园景色与肖邦音乐和爱国情感的关系。本文的难点是:①肖邦的音乐创作与他的故乡和祖国的关系。②将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结合,沟通起来。

如何实现教学难点和重点呢?学生没有远离祖国,远离故土,怎样才能使他们理解故园情呢?而我们不是音乐教师,又怎么通过音乐鉴赏来实现文学鉴赏的目的呢?所以就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情境,层层铺设,再步步深入,这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对课文的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文的导入以《菊花台》为背景音乐,同时幻灯片上出现:“只听一支曲子。只为这只曲子保留耳朵。谁在这样的钢琴之夜徘徊?”的语句,这里是一个序曲。音乐为课堂营造了气氛,而通过

周杰伦对肖邦的仰慕,让我们走进肖邦,看看他的故居。这里说明

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肖邦音乐的不朽,他的魅力长存。

二.课文篇名是涉及“故园”,那么就安排首先看看肖邦的故园

是怎样的,与他的音乐创作有何关系呢?那便是课件的第一篇章:

美丽的故园。这个部分是要理解课文中的“这片土地的景色是肖邦

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以肖邦的钢琴乐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慢慢欣

赏课文中关于故园景色的描写,四季的美景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这

是理解肖邦音乐的第一步,外在的景对人的影响,品读其中的真意。

四.由景及情,步步深入,让学生共鸣,设计的一个环节是“肖邦,我想对你说……”,让学生抒发出内心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散文

——周国平

请学生朗读以下三段文字,想一想,你读出了其中什么“味”?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

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呈现出一派生机——温柔、轻盈)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尤其

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

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

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悠扬、

清丽)

同学们这三段所描写是哪里的景色么?热那佐瓦沃拉,肖邦故园

请同学们翻到第16页,与原文对照一下,把老师有意漏掉的文字划出来

老师有意漏掉,你能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么?

用音乐特点来比喻景色;看到这优美的景色使人想起肖邦的音乐成就和内心

现在让你们来概括这三段的景物描写,你会用哪些词语?

二、理解故园与音乐的关系(写什么?)

1、为什么不用别的事物来比喻呢?非要用肖邦的音乐特点来比喻肖邦故园呢?

请同学快速浏览第3—14段

讨论明确:作者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

在人的一生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童年与青年时代的点点滴滴,儿时的嬉戏,故乡的风物亲人的关爱,一幅幅画面会永远鲜活于头脑之中,何况肖邦的童年是处在一个花的海洋、树的包围的世界,它四季分明,美不胜收,无论肖邦走向何方,这些都是他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弗洛伊德说得好:“无论童年记忆在当时便很重要.还是后来事件的影响才变得重要.留在记忆中的童年生活是最有意义的因素”童年生活会对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思维等产生很大影响,情同此理,故园生活培养了肖邦的爱国情感成为肖邦音乐创作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作童年的联想,结合课文的内容,学生能找到肖邦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源头理解他的音乐与故园的关系

据我所知,

他在热那佐瓦沃拉只不过是度过了出生后几个月的时光,后来他的双亲便迁居华沙了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

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

2、问:文中有写到肖邦怎么眷恋自己的故土么?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经常和妹妹探望故里

去巴黎之前的几个星期,他还专程从首都来到这里

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作者推想)

“他就是在那缱绻的秋日”

1848年,肖邦自爱丁堡给友人写信的时候,眼前兴许也浮现出了故园景色

3、问:为什么是“一缕乡音”?而不是“浓浓的一股乡音呢”?是否意味着肖邦的爱国思乡之情若有若无呢?

因为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

音乐语言,不易察觉

可以把肖邦弹奏得好象没有在弹

轻点,再轻点,

不要让手指触到空气和泪水

真正震憾我们灵魂的狂风暴雨,

可以是

最弱的,最温柔的

——欧阳江河《一夜肖邦》

由此,我不由地想起肖邦的好朋友,德国诗人海涅对肖邦音乐的评价:

“他在钢琴前坐下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

本源的含义是在海德格尔的意义上被理解的——“‘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

肖邦的音乐从何而来,从他的故园喷射出来的“故园是他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流”,肖邦用自己的乐曲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的爱和怀念,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的音乐他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甚至在去世前也嘱托亲人定要将自己的心脏运回故土他的这种爱国情怀从本质上说,是对故乡的自发的质朴的眷恋之情使他的音乐充满感人的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使他成为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

这种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忧虑之情成为肖邦音乐中最动人的篇章

4、问: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直接赞美肖邦的故园?

最珍贵的古迹之一;朝拜的圣地;精神宴会的殿堂;摇篮,源泉

被人遗忘、简朴、伶仃孤苦、清寒

讨论明确:意在突出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正是因为肖邦才出了名的

通过对比的手法向读者交代了故园的今昔变化鲜明的反差对比,形象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沧海桑田的世事变幻面前,“物”的消解、消释、消亡固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能够积淀于人的记忆深处并被看作巨大精神财富的,必然具有某种文化人格的魅力、具有拨动人们感情之弦的强大力量,因而得以“复活”于人们的内心

6、问:那么,肖邦的音乐对于波兰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

馨香醉人的玉浆,揭示无限美好的世界,莫大的精神享受

去听肖邦的音乐,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祖国文化的伟大,同时也为了证明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是无法窒息的

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估量的威力

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

由此,我想到最近波兰总统卡钦斯基等政要遇难,而波兰整个国家依然稳定我想,这个民族之所以能沉稳地面对灾难,其中,也许就有肖邦文化精神的体现吧

三、怎么写:

7、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看第7段着重描写肖邦故园的微妙色彩我们齐读这些微妙的色彩美在哪里?

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8、问:如果把21——23段放在前面,如何?

前者简略较客观,后者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立足作者的主观视角,表达了作者对肖邦的无限敬仰之情

我们再来读一读第2123段文字来点音乐

“情真而不觉音之繁词之复也”

——(清)沈德潜

四、为什么这么写?

9、其实作者在这里写了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还有冬天的景色请一位学生读24段

“一位天才,一位艺术大师渐行渐远,他的作品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舒曼在纪念肖邦时曾说:

Genttemen,pleasesalutewithyourhats,toaginius!

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

总结:

作者以深邃的笔调,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和那种无法割舍的爱作家以一个造访者的敏锐眼光

所捕捉到的文化气息,所传达的情绪,穿越了时空的阻碍,渗透到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在情感的交互作用中实现感觉的置换,让我

们获取了丰富的文化给养,领悟到肖邦人格、精神的魅力

一百多年以前,弗雷德里克·肖邦的摇篮就放在这儿的一间小房间里。它曾经是个相当热闹的处所,斯卡尔贝克家族在这儿修建了

一座宫殿式的府第。院子里和花园里想必到处是人,热热闹闹,充

满生机:有大人,有小孩,有宾客,有主人,有贵族,有下人,还

有家庭教师。这个贵族府第同邻近的村庄往来甚密,而且还经营一

部分田地,这儿原先也该有牛栏、马厩,有牛,有马,有犁,有耙,有谷仓,还有干草垛。

过去生活的痕迹已荡然无存。19世纪,这儿是个被人遗忘了的

角落。它化为了灰烬,或者说,变成了一个坟场。火灾、掳掠,外

加经营不当,完全摧毁了宫殿式的豪华府第和数不清的附属建筑。

不仅很少有人记得,这儿曾住过一位瘦高个子的法语教师,就连这

府第的主人,也被人忘于脑后。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

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下一座简朴的小屋,

一幢小小的房宇。它正是昔日法语教师和他的妻子,也是这家主人

的一个远房亲戚的住房。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

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经沧桑,而未跟别的楼

舍同遭厄运。它也度过了自己的艰难岁月,有很长一段时间,谁也

记不得什么人曾经在这里出生。然而,它一直保留了下来,不意竟

在伶仃孤苦之中一跃而成了波兰人民所能享有的最珍贵的古迹之一。它不仅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

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造访这

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这个喷射出了肖邦伟大音乐的不竭源泉,看

成是自己一生的夙愿。

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恰恰是在这贵族府第简陋的侧屋里诞生出世界上

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

的作品不仅为欧洲的音乐增辉,而且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

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

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

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

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

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

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要更好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

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

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

何共同之处呢?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不难发现,事情并

不那么简单。

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

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

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

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

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

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肖邦是在这儿出生的。虽然他在热那佐瓦沃拉只不过是度过了出生后几个月的时光,后来他的双亲便迁居华沙了。但肖邦对这出生

之地怀有无限的眷恋之情,经常跟他心爱的妹妹卢德维卡一起探望

故里。青春年少的肖邦总爱坐在这小河边,坐在小桥旁的这棵大树下。他从华沙来此,总要走这条遍植垂柳的普通小道。当年的柳条

亦如今日一样柔媚。甚至在他去巴黎之前的几个星期,他还专程从

首都来到这里,跟故园告别。在他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

祖国乡村的象征。今天,我们目睹此情此景,思想深处也会闪现出

整个马佐夫舍地区的风貌,肖邦也目睹过这一切,他热爱这茅舍、

小桥、流水。他就是在那缱绻的秋日,怀着无限依恋、惜别的心情,告别了这一切,途经巴黎,浪迹天涯。不料这一别竟成永诀,成了

为寻找虚幻的金羊毛而一去不返的远征。

1848年,当肖邦自爱丁堡给友人写信的时候,眼前兴许也浮现

出了故园景色。他在信中写道:“我怀念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

姐妹。愿上帝保佑她们万事如意!我的艺术何在?我的一腔心血在什

么地方白白耗尽了……我如今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因此,

可以说,不仅肖邦眼前浮现出了故乡的景色,而且,耳中又回荡起

了多半是在这儿第一次听见过的歌。

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马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当我们在他降生的那间凹形小室里看到一只插满鲜花或绿枝的大花瓶,我们就会想到那不是花瓶,而是一个源泉,它喷射出金光闪

闪的清流——他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流。

世界各地的人都向这清流涌来,为取得一瓢饮,为分享这馨香醉人的玉浆。当人们在秋季或者夏季的周末,来到这小屋的周围,静

静地倾听室内的钢琴演奏的时候,再也没有比它更动人的景象了。

世界上最杰出的钢琴家都把能在这间房子里弹奏一曲肖邦的作品,表示对这圣地的敬意,引为莫大的荣幸。

那时,房前屋后往往挤满了听众,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有新来的听众,他们是第一次来此领略肖邦的天才所揭示的无限美好的世界;也有常来的老听众,对于他们,每次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每次都能引起甜蜜的回忆:回顾自己一生中的幸福时光,回顾这伟大的音乐激起的每一次无限深刻的内心感受。也有人想起,曾几何时,连肖邦的音乐也成了违禁品!只能偷偷摸摸地在一些小房间、小客厅里秘密演奏,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才能进入那些房间。他们去听肖邦的音乐,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祖国文化的伟大,同时也为了证明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是无法窒息的。因而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舒曼把它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不是没有根据的。

德居斯太因侯爵对肖邦说过:“我听着您的音乐,总感到是在同您促膝谈心,甚至,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一起,至少是,我接触到了您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

肖邦之家的最大的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人们有时会由于事情多,工作忙,任务完成得不尽如人愿,或由于一些打算落空而发愁;有时又会在频繁的工作中碰到某些草率从事或令人不安的现象,因而思想上产生了疑虑,那时,只要到肖邦之家去听一次周末音乐会,便能重新获得对波兰文化的信心,相信它已渗透进了民族的最深层。

到了肖邦之家,会亲眼看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密茨凯维支的诗,肖邦的音乐,对于波兰人而言,就是这样的支柱。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

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

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

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

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

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

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

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

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

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作为悠悠往

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

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

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

安然入梦。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

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

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

有无边的静寂。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倘若你在这样一个隆冬季节,站在小屋的前边,望着被积雪压弯了的屋顶、光秃秃的树枝、黑洞洞的窗口,你就会感到,你是和肖

邦在一起。

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猜你感兴趣:

体育公开课教案田径

体育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蹲距式起跑、发 展快速反应能力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理解本课内容的动作概念和技术结构。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做出符合蹲距式要求的起跑动作,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多 种形式发展快速反应能力的游戏。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正确对待胜负 的良好心态。 部分教学内容时 间 组织形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次 数 阶段 目标 准备部分1 0 分钟1.课堂常规 1.1体育委员整 队、报告人数。 1.2师生问好。 1.3提出本课教学 目标与要求。 1.4检查服装,安 排见习生。 2.游戏 名称:手足球 方法:将学生平 均分为四组,由 组长带领带到一 片篮球场地,一 块篮球场上两个 队为对手,每块 场地一个软式排 球,由两组组长 猜拳决定哪支队 先发球,发球的 第一次传球只能 在本方半场内, 游戏中所有的运 球只能是在地面 上用手滚球,不 得将球拿起运 球,传球可以将 球拿起跑三步传 球或投篮,但是 在第三步落地之 前一定要将手中 的球传出或投 2 m i n 8 m i n ◆ ● ★★★★★★★ ★★★★★★★ ★★★★★★★ ★★★★★★★ ◆教师●体委★学生 ◆ 规则:1.传球违例,则由 对方在犯规地点开球。 2.三秒区内只允许一名守 门员和有球的对方队员活 动,其他任何队员不得进 入三秒区内,若守方犯规 由进攻方罚球。相反则有 守方开球门球。 3.若球出了边线或底线则 由对方队员在离犯规地点 最近边线处双手掷界外 球。 4.比赛中允许合理的身体 接触,允许抱有球队员, 但不允许推,拌,打,拉 等易造成对方队员受伤动 作。 5.投进一球记进球一个, 在比赛时间内进球多者为 胜。 1.1课前检查场地、 准备器材,等待学 生前来上课。 1.2教师声音洪亮、 语言亲切。 2.1.1教师讲解游戏 做法、规则、注意 事项(安全)。 2.1.2组织学生进行 游戏演练 2.2.3进行裁判工作 1.1集合快、静、齐 2.1.1认真听讲,弄 清规则,熟悉比赛 方法。 2.1.2仔细观察游戏 演练,掌握游戏方 法 2.2.3积极投入到比 赛中去,精神饱 满。 集合 快、 静、 齐 精神 饱满 气氛 活 跃, 进入 状态

苏教版高中语文高一 讲练测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第四中学2014年高中语文肖邦故园学案苏教 版必修3 课题:《肖邦故园》课型:新授时间:2014年2月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2.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2. 文本结构把握 【教学时数】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 1、走近肖邦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 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 岁学习作曲,8 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 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 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 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 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 1927 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 2、词语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马厩()夙愿()通衢大道( ) 茕茕孑立()() 瘠薄( ) 缱绻 ( )( ) 命运多舛( ) 天籁( ) 簌簌( ) (2)、词语解释养尊处优夙愿茕茕孑立缱绻命途多舛经年荒诞不经 二、初读文本,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一)、( ---- 段): (二)、( ---- 段):

肖邦故园 教案

一、导入课文 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 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 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肖邦故园 雅一伊瓦什凯维奇 【学习目标】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进 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学习建议】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雅一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 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 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雅-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 ,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1918 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 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 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 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 林匹克颂》(1948)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 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 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1946)、《老砖瓦厂》(1946)、《意大利短篇小说》(1947)、《1918至1953年短篇小 说集》(1954)、《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1968)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 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 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预习思考】 (1)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2) 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哪些联系? 一、自学评价 基础字词 马厩 jiù夙愿 sù通衢大道 qú茕茕孑立 qióng jié瘠薄 jí bó缱绻 qiǎn quǎn 命运多舛 chuǎn 玲珑剔透(tī) 天籁 lài 簌簌 sù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li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二、文本研习 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明确: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 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2、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如今有 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 源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个

大班体育公开课教案《小水滴和太阳》

大班体育公开课教案《小水滴和太阳》Lesson plan of large class open class physical education

大班体育公开课教案《小水滴和太阳》 前言:体育是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本教案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体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活动目标: 1.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水滴变化的过程,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2.有合作意识,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太阳、云朵,在场地中间画一个圆圈。 游戏规则: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水滴,另一组扮演小鱼。在圆形的场地上,小水滴和小鱼一起拥抱、碰碰头、扭扭腰等,小水滴必须在池塘里。 玩法:

一、小水滴和小鱼。 1.幼儿扮演小鱼,边哼唱"许多小鱼游来了",边做游动的动作。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水滴,另一组扮演小鱼。 3.在圆形的场地上,小水滴和小鱼一起拥抱、碰碰头、扭扭腰等。 二、小水滴和太阳。 1.出示"太阳公公",幼儿全体扮演小水滴。 2.教师边说情景性语言,边引导幼儿做动作:随着"太阳公公"慢慢地升起,小水滴觉得身体上暖洋洋的,在池塘里打着滚。小水滴在池塘里呆不住了,慢慢地站起来,伸伸腿,一个个跳了起来。 三、小水滴和云朵。 1.出示道具"云朵",幼儿全体扮演小水滴。 2.教师边说情景性语言,边引导幼儿做动作:水滴慢慢地都聚集在一起,围在云朵的周围。小水滴越聚越多,离开了云朵,一个个有跳到了池塘里。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学详案 4月1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相关的文学常识; 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 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 2.品味作者对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些天我们一直处在古文学习的水深火热之中,这节课我们来吹一股现代文的凉风,学习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肖邦故园》。 (二)肖邦生平介绍 结合肖邦音乐,欣赏一组有关肖邦生平的幻灯片组图(展示ppt)。 (评述):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关于肖邦的故园,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了解。(展示ppt) (评述):肖邦故园因肖邦和肖邦音乐而举世闻名,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无限的崇敬之情游访了肖邦故园,这篇课文他便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了故园优美的自然景色,揭示肖邦音乐与故园及祖国的关系,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肖邦故园》 (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课文讲解,同学们先标出段落序号。然后,在老师读到的句子上做出标注。 (总括):读到的这些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些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并简要概括一下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介绍肖邦故居,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第二部分(4—8),阐述故园风光与肖邦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9—12),具体叙述肖邦的故园情结。 第四部分(13—19),介绍肖邦音乐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部分(20—27),描写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将肖邦音乐 和故园美景融为一体。 (述评):从这些大意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既介绍了肖邦故园,又联系了肖邦创作,既有肖邦音乐也有故园美景,作者将物、人、景色和音乐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使得文章的内容十分丰富。

《肖邦故园》同步练习(1)

《肖邦故园》同步练习1 [语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马厩(ji)掳(lǔ)掠庇(b)护茕茕孑(ji)立 B. 通衢(q)烙(lu)印瘠(j)薄命途多舛(chuǎn) C. 夙(s)愿缱绻(quǎn)天籁(li)玲珑剔(tī)透 D. 俏(qio)丽教诲(hu)簌簌(s)怏怏不乐(y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糅合风驰电掣招摇撞骗相辅相成 B. 枯燥阿谀奉承凤毛鳞角斩露头角 C. 搔扰既往不咎老奸巨滑休养生息 D. 编缉仗义执言返璞归真自立更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A. 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B. 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有能实现拿第一的梦想。 C. 班长、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D. 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4.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就是把主人公置身于这样一个雨、夜、光构成的世界之中,从这个人物身边的环境,我们可以感到一种浓浓的抒情气氛扑面而来。 B. 火灾、掳夺,外加经营不当,完全摧毁了宫殿式的豪华府第和数不清的附属建筑群。 C. 车长说:“拉猛了不行啊,要这样——慢慢地拉——一千克——一千克的减”。 D. 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玛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5. 在下列句中的空格里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的伟大中的一个,他的作品__为欧洲的音乐增辉,__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__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__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A. 不仅而且又是因此 B. 不仅更是所以因此 C. 既然也还是所以 D. 因为所以又是因此 [分析理解] 6. 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肖邦故园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肖邦故园教学详案 4月1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相关的文学常识; 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 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 2.品味作者对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些天我们一直处在古文学习的水深火热之中,这节课我们来吹一股现代文的凉风,学习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肖邦故园》。 (二)肖邦生平介绍 结合肖邦音乐,欣赏一组有关肖邦生平的幻灯片组图(展示ppt)。 (评述):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关于肖邦的故园,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了解。(展示ppt) (评述):肖邦故园因肖邦和肖邦音乐而举世闻名,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无限的崇敬之情游访了肖邦故园,这篇课文他便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了故园优美的自然景色,揭示肖邦音乐与故园及祖国的关系,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肖邦故园》 (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课文讲解,同学们先标出段落序号。然后,在老师读到的句子上做出标注。 (总括):读到的这些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些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并简要概括一下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介绍肖邦故居,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第二部分(4—8),阐述故园风光与肖邦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9—12),具体叙述肖邦的故园情结。 第四部分(13—19),介绍肖邦音乐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部分(20—27),描写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将肖邦音乐 和故园美景融为一体。 (述评):从这些大意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既介绍了肖邦故园,又联系了肖邦创作,既有肖邦音乐也有故园美景,作者将物、人、景色和音乐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使得文章的内容十分丰富。

体育公开课教案

体育公开课教案 教材内容:1、技巧:前滚翻。2、游戏:快快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能说出游戏的方法、名称及要求。 2、技能目标:90%的学生学会前滚翻。95%的学生能熟练地游戏。 3、体能目标: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反应、快速跳跃能力。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干部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服装鞋子情况。 3、宣布新课内容、要求。①技巧:前滚翻。②游戏:快快跳起来。 二、准备部分: 1、螺旋形慢跑。 2、拍手操一套。 ①伸展运动②体转运动③扩胸运动④体侧运动⑤踢腿运动⑥腹背运动⑦跳跃运动 3、专项准备活动。①抱腿深蹲团身练习②颈、踝、腕关节运动 三、基本部分: 1、技巧:前滚翻: 重点:团身滚动。难点:两臂撑地力量均匀,用头后着地。 技术要求: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前滚。 动作技术过程:蹲撑,提臀,两脚稍蹬地,两腿蹬直,获得向前翻转的动力,同时屈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颈、肩、背、腰、臂依次着垫前滚。当背腰着垫时,两手迅速抱腿,缩短身体的翻转半径,上体紧跟大腿成蹲立。 教法: (1)教师利用警察抓小偷的情景导入。(问:小偷腿摔断了,而警察为什么完好无损。)(2)学生分组结合图片及动作要领自主体会尝试练习。 (3)集合队伍教师了解学生尝试掌握情况。 (4)教师给予评价激励并利用正方体与圆球的滚动让学生领悟团身紧的重要性。 (5)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评价。 ①做前滚翻成并腿坐,体会腱的伸直过程。②团身滚动练习。 ③胸前夹手绢练习。④完整前滚翻练习。 (6)集合队伍学生到光荣垫示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2、游戏:快快跳起来。 要求:反应灵敏、快快跳起。 教法:①讲解游戏方法,规则,要求。②熟悉游戏练习。③比赛。④游戏小结。 四、结束部分: 1、放松舞:《幸福舞》 要求: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畅跳即兴舞。做到放松自然。 2、总结上课情况。 要求:纪律严明,师生共同评议总结。 3、下课。 要求:师生礼貌地呼再见后下课。 器材准备:录音机1台。短绳4根。体操垫9张。教学图片9张。正方体1个。篮球1个。体育课时计划

《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肖邦故园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2?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2.文本结构把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分析】 《肖邦故园》是波兰杰出的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怀念波兰民族的骄傲、伟大的音乐家肖邦而写的一篇散文。他选择了肖邦故园作为切入点,介绍了肖邦故园的来历、四季景观和 波兰人对这朴素的小屋子的神往之情,表明对故园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是肖邦音乐创作不 竭的源泉。因为是缅怀一位音乐伟人,所以作者笔下的景物大多与音乐融为一体,洋溢着迷人的魅力。 学习这篇课文,弓I领学生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感情和作者笔下景物的魅力以及两者的交融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对教学作这样的设计:

1?课文篇名涉及“故园” ?那么就安排首先看看肖邦的故园是怎样的,与他的音乐创作 有何关系。这个部分是要理解课文中的“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以肖邦的钢琴乐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慢慢欣赏课文中关于故园景色的描写,将四季的美景与音 乐结合在一起。这是理解肖邦音乐的第一步:抓住外在的景对人的影响,品读其中的真意。 2 ?抓住人物与故园的关系,通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了解多种身份的肖邦?明确他的 一颗爱国心;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研习文本. 把握肖邦与故园的关系,层层深入理解故园的 深刻内涵。 3.诵读文章第20到第27节,组织学生欣赏品味作家笔下肖邦故园四季的优关风景, 感受那景与音乐、景与情交融的意境美。 【教学步骤与内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有人说,音乐的出现是耳朵的幸运。刚才大家听到的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的蓝子《波兰舞曲》?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领略了宁谧的波兰平原,可是你们知道吗,肖邦作这支曲子的时候只有7岁。 正如拜伦之于英国、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肖邦也是波兰民族伟 大的儿子,他的一生不到40岁,却以自己的音乐作为大炮永远捍卫着波兰的尊严。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雅伊瓦什凯维奇的神奇笔触?一起远赴东欧平原,凭吊波兰的圣地一一肖邦故园,走近肖邦?聆听肖邦。 二、走近肖邦

【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体育公开课教案详案分析:小红帽

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体育公开课教案详案分析:小红帽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设计意图 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抓住幼儿爱玩游戏的兴趣特点,设计了此次活动——小红帽。活动情节贯穿游戏的始终,促使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从高处往下跳、钻、爬、跑的能力及以培养幼儿勇敢克服困难的品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并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从高处往下跳、钻、爬、跑的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克服困难的品质。 重点:幼儿学习从20—25厘米高的地方双脚并列地往下跳。 难点:掌握双脚落地时的屈膝缓冲。 准备:橡皮筋、海绵垫子、各种颜色的筐、各种颜色的小花、手鼓、小红帽、塑料块 活动设计: 由木偶剧《小红帽》引入游戏,先给小朋友戴上小红帽,使幼儿进入情景中。随着歌曲《小红帽》的音乐,做热身动作。基本动作练习——学习从高处往下跳,教师讲解,指导幼儿练习。最后带幼儿进入游戏环节。 活动过程: (一) 进场 1、我们看了木偶剧——小红帽,你喜欢小红帽吗?那么今天我们来做游戏,老师来当小红帽的妈妈,小朋友就是小红帽。

2、这是我们的家,快快进来,妈妈要给小红帽带上漂亮的红帽子。(给幼儿带上小红帽)(二) 热身运动 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出去玩,先跟妈妈做做运动。(音乐起) 2、幼儿跟随老师做准备运动:伸伸臂、弯弯腰、抬抬腿、提提腿、跳跳跳、蹲蹲蹲等。 (三)基本动作练习——学习从高处往下跳 1、教师示范:轻轻的站在小石头上面,站稳身子,小腿一弯轻 轻跳。双脚要同时的往下跳,跳下后,小腿要弯弯的,这样就不会摔倒。 2、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强调跳下大石头的时候要屈膝(大石头,我不怕,小腿一弯,往下跳)提醒幼儿不要碰到小山洞。 3、教师带领幼儿游戏第二遍 到外婆家的路上,有只凶恶的大灰狼,跳过大石头和钻过小山洞 的时候,不要碰到山洞,否则大灰狼就会跑出来,吃掉小红帽的。 4、教师带领幼儿游戏第三遍。大灰狼走了,赶紧去看外婆,把 小花送给她。 (四)、整理放松 1、到外婆家了,外婆让小红帽把花儿放到和花儿的颜色一样的 筐里。 2、数一数,有几朵小花。 3、放松整理活动:我们跳一个舞给外婆看看,幼儿随教师做放松 活动(音乐)

高二语文学案:1.1.3《肖邦故园》(苏教必修3)

《肖邦故园》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易错音字、多音字、难读字)。 冰雹轻俏涨满咆哮万卉汲双颊汀氛围迸发 马厩夙愿通衢大道茕茕孑立瘠薄缱绻烙印天籁 簌簌命运多舛玲珑剔透估量狐裘窒息 二、辨别字形。 层峦叠()翠锦(b o nl a)晨(x i)林()道(li a ny 1 (liao)望飞流急(tu m)()耳欲聋()聋发聩富丽堂()张()失措兵()马乱养尊处()(e)运(e)梦不容()疑雾()烟绕无几 历尽()桑孤苦()粉玉琢乔()打扮遮()浮想心荡神() 三、解释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 寥寥无几雾缭烟绕 促膝谈心曾几何时 四、整理文学常识资料,并填空。 1.弗雷德里克?肖邦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舒曼把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 ”,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嘱咐。 2?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当代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散文家,作品有 、等 五、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 —2段): 第二部分(第3 —8段): 第三部分(第9 —12段): 第四部分(第13 —19段): 第五部分(第20 一27段): 2?摘录文本中你认为精彩的词句,并赏析。 3.文本中你有什么疑问?请提出一两个问题。 课后练习 常规作业:读书、练字、练笔、摘录笔记。 一、巩固练习。基础知识部分。 1.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肖邦故园如今已经成为、、、、。 2.肖邦故居有、特点,它与肖邦的音乐创作的联系可以用文中一句话概括: 3.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密切联系,正如文中所说: 4.人们怀着景仰的心情,来朝拜肖邦故居这座圣地,是因为

肖邦故园教案范文

肖邦故园教案范文 下面是由出guo的肖邦故园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学习目标】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 听写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三、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

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四、理清作品思路 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

体育公开课教案体育教案

体育公开课教案体育教 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体育与健康教案 授课对象:四(1)班(水平二)授课人:王志强课型:新授课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四年级的体育课,主要教材是“立定跳远”和游戏“青蛙障碍跳”。课的设计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课的目标为:1.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对跳跃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立定跳远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投掷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他的老师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而且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法—情景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分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厌学当观众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素质优生与素质差生的两极分化的弊病,利用团队的力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们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分组协作游戏,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游戏比赛既是素质,技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 肖邦故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肖邦故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年级高一学科高一执笔人审核人 编号004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 课题肖邦故园 【导学过程】 1. 给下列词语注音 伶仃()给予()掳掠()缱绻()涟漪()马厩()灰烬()婆娑()夙愿()狐裘()雪橇()通衢() 庇护()茕茕孑立()馨香()乖舛() 2. 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玲珑剔透: 渊源: 柔媚: 通衢大道: 夙愿: 缱绻: 命途多舛: 荒诞不经: 3、归纳段落大意 4. 归纳中心思想 5. 归纳写作特色 6、重点研习 1. 开头两段追溯了肖邦故园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变化? 2. 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3. 说说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4. 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 5. 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为什么会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又与那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②要更好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何共同之处呢?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③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④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⑤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节选自《肖邦故国》) 1. 第②段中写“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有什么用意? 2. 第④段描写的热那佐瓦沃拉四季景色之美有什么共同特点? 10. 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 (1)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2)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 11. 第⑤段说“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是指什么色调?为什么这么说? 【课后反思】知识盘点及心得感悟

肖邦故园教案2篇

肖邦故园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Chopin's hometown

肖邦故园教案2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肖邦故园教案 2、篇章2:肖邦故园教案 篇章1:肖邦故园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 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 听写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三、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

大班体育公开课教案《好玩的纸球》

大班体育公开课教案《好玩的纸球》 活动目标: 1.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纸球的各种玩法;练习夹包跳和掷动作。 2.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乐意与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色纸球人手一个,大圆布一块,塑料筐一个,自选音乐磁带、 录音机。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幼儿听音乐做顶球走、绕球跳、滚球等动作,活动身 体各部位。 2.创意玩纸球 (1)请幼儿自由探索纸球的各种玩法。 (2)教师观察幼儿活动,肯定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玩法。 (3)互相欣赏各自的玩法,师幼一起玩一玩。 (4)引导幼儿重点练习夹包跳、投掷等动作。 3.合作玩纸球 (1)教师收起一部分球。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合作玩纸球,对不会 合作玩纸球的幼儿。教师给予一些暗示和帮助。 (2)再次减少球数,师幼合作玩球。 4.游戏:炒豆豆全班幼儿每人抓住大圆布的一角,互相配合抖动 圆布,让纸球在布上蹦跳弹起,感受纸球蹦跳的特点。引导幼儿注意 动作的一致性。 5.活动结束集体做吹气球游戏,调整呼吸,放松身体各部位肌肉。 推荐理由: 1.选材恰当、有趣、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整个活动轻松、愉快、有趣。首先选材非常好,纸球是一件具有 很多可变性的体育器械,他的可变性可激发起幼儿很多的奇思妙想。同 时它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利用废旧报纸制作成彩色 小球,非常吸引孩子。用材恰当,真正从孩子兴趣出发。 2.设置开放、自主地活动流程,促进幼儿表现欲。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动静交替。环节设计也非常用心。活动开始,选择了孩子们非常熟悉、亲切的韵律音乐,使活动过渡非常自然;同 时启发幼儿想象,让幼儿探索各种各样的玩法。中间让幼儿,集体共 同投球,能放开让幼儿自主探索,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能很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标。活动结束部分,一般教师的结束语比较格 式化,通常都是“好了,我们放松一下,深呼吸——放松——”,而 这个活动中,老师却用了“好了,我们来吹气球”的结束语,并带领 孩子们走一步吹一下气球来做整理动作,孩子们觉得很有意思,很舒服,享受到美的饿感觉。原来放松也可以这样做呀! 3.教师灵活、巧妙地教学机智,激励幼儿的表现欲。 在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幼儿创设 了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让幼儿大胆、自主地表达和实施自 己的想法,并给与相应的信息反馈。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放得开,放开 让孩子玩,让孩子自主探索,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给与特别的指点, 并和全班幼儿共同欣赏幼儿的新经验,活动中的随机教育,充分发挥 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一步步分享新经验,层层递进,自然地 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在玩中学,智力得到了提升,身体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幼儿创设 了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让幼儿大胆、自主地表达和实施自 己的想法,并给与相应的信息反馈。教师积极与他们交流情感,鼓励、微笑、竖大拇指等,在这样的互动中不是以从上而下“倾泻”或灌输 的方式将指示传递给他们,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教师的智慧应 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一种巧妙的顺应和调整,如果我们能和孩 子同欢乐,永远站在他们的高度去预设和生成教育活动,我想那样的 活动才是真正让师生都能共同成长的。 自始至终,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适当的参与,使幼儿 的创造得以提升、巩固。幼儿在轻松、自由中获取了成长,体验了开心、快乐!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学案 第三专题 第九课肖邦故园

李云迪2014欧巡纪念肖邦波兰第一夫人亲临捧场 3月1日,为纪念肖邦诞辰204周年,钢琴家李云迪在肖邦的故乡——波兰华沙的爱乐大厅举办了“肖邦生日音乐会”独奏音乐会。李云迪作为在欧洲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门票一经开售即被抢空,可容纳上千人的音乐厅座无虚席。波兰总统夫人、总统府几位高级政要及中国驻波兰大使亲临现场,对演出给予了高度赞赏,第一夫人还特意向云迪求取了一张他亲手签名的新专辑《王者幻想》。 演奏曲目除了经典的肖邦《降B小调夜曲》和《降E大调夜曲》以外,还有颇具纪念意义的《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该作品曾是李云迪在2000年获肖邦钢琴大赛冠军时的参赛曲目之一。此外,李云迪还演奏了新专辑《王者幻想》中的舒曼《幻想曲》,以及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最后加演的中国乐曲《彩云追月》,得到波兰第一夫人的盛赞。 演出结束后,李云迪随即进行了新专辑《王者幻想》的现场签售,观众排起了长队,场面火爆。 简介 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他出生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的家庭,早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他在诗歌 和小说两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作品 《红色的盾牌》《荣誉和赞扬》等。 评价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

肖邦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此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在国外,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成为波兰的“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19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便选取肖邦故园为切入点,写了这篇文章,追述肖邦不平凡的一生,表现肖邦对祖国的眷恋和深沉的爱。 1.肖邦 肖邦(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2.音乐天才肖邦 肖邦从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音乐天赋,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钢琴。肖邦的第一位钢琴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衣物。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用来敲打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肖邦7岁时就发表了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岁时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从此肖邦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份经常应邀去为贵族演奏。在他10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他演奏后,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西欧。当肖邦还很小,不会记谱时,他就能编出一些小作品来,让老师替他写在稿纸上。后来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里学习了作曲和其他课程,在此期间他逐渐成为波兰公认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17岁时,他最终离开学校献身于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