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小班第一学期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数的领域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数量,区别一和许多。

2、独立操作一一对应的学具,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重叠法、并放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并在游戏分发玩具及用品结束后知道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样多。

3、学习4以内唱数基础上初步学习口手一致的点数。

二、量的领域

1、积累大小、长短比较的经验。

2、能在一组(3个)学具中找出最大、最小(最长、最短)的。

三、图形与空间的领域

1、感知圆、方、三角三种物体的形状特征,能按形状配对,指认。并对生活用品和玩具形状发生兴趣和进行指认。

2、在操作活动和游戏中,积累区别上下、方位的经验。

四、逻辑与关系的领域

1、学习按物体的明显的一个特征把物体分组或归并在一起。积累的经验能用于日常整理收拾玩具活动中。

2、在穿珠及物品排列是尝试AB、AB……间隔排列。

第二学期数教育内容要求

一、数的领域

1、学习口手一致,5以内点数,并能说出总数。能正确取拿与分发5

以内数量物品。

2、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并能认读。

二、量的领域

1、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能把4~5个物体按大小(长短)排序,并能找出最大(最长)和最小(最短)的。

2、区别5以内两组数量差异大的物体多与少,并寻找出数量一样多的两组物体。

三、图形与空间的领域

1、在镶嵌成形的拼搭操作过程中,继续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学习正确命名。

2、生活与游戏中能区别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不同的方位。

四、逻辑与关系的领域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颜色特征进行分组和归并。

2、学习将物体按颜色或形状特征进行简单偶规律的排列(如AB、AB……,ABC、ABC……)。

3、结合生活内容区别“白天”和黑夜“。

中班

中班第一学期数教育内容要求

一、数的领域

1、学习6以内数数:

(1)学习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影响正确而迅速的数数。

(2)学习默数6以内数量物体,并进行按物取数、按数取物活动。(3)学习6以内倒着数,并知道倒着数时越数越少。

2、学习正确认读6以内数字和摆放6以内的数字卡。

3、学习将6以内数字卡进行顺序和倒序排列。

4、学习使用序数“第一、第二……第六“。

5、日常生活中进行1~15以内唱数及点放物品不跳数。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标记,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

二、量的领域

1、比较物体高矮、粗细,知道哪个高(粗)哪个矮(西)或者一样高(粗)。会将4~5个物体按高矮(粗细)排序。日常生活中能用粗细(高矮)词汇表达物体的特征。

2、比较6以内物体数量、知道哪个读、哪个少,会将6以内数量的物体按多少排序。

3、日常生活中分辨一只、一双,能正确使用个、辆、台、架、块、本、扇等量词。

三、图形与空间

1、认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知道其重要特征,能正确命名。

2、尝试图形的拼拆。

(1)看图样将图形片拼搭成物体或图案。如:

(2)已认识的图形拆开再拼搭成原形。如:

3、学习独立完成8~10块分割片拼图。

4、区分并指出前后、里外、空间方位。

四、逻辑与关系领域

1、学习按物体两个特征命名和进行分类。

2、继续学习模式排序(ABB、AAB、AABBCC……)。并能将自己排列的模式用语言进行交流。

3、在图形拼搭、拼拆中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积累整体与部分的大小关系的经验。

4、日常生活与游戏中,辨别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学习安排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顺序。

第二学期数教育内容要求

一、数的领域

1、学习10以内数数

(1)能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而迅速地数数。

(2)学习10以内倒着数。

2、认识10以内的数字。重点是数字7~10,学习数词,会正确认读和摆放数字卡片。

3、学习10以内数序。能将10以内的是数字进行顺序或倒序排列。

4、在日常生活中能进行20以内唱数和点算物品,不跳数。

5、学习使用序数:“第一、第二、……第十”表示物体的顺序。

二、量的领域

1、能进行物体厚薄比较、知道哪个厚、哪个薄,或者一样厚能按厚薄之差异排序(4~5个物体)

2、能进行10以内物体数量的比较,知道哪个多?哪个少?或者一样多,并能按数量多少排序。

3、结合日常生活分辨一对、一付。继续学习量词正确运用。

4、在数量的比较中,能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位置、间距等影响,积累数量比较及数量守恒的经验。

三、图形与空间的领域

1、认识梯形,知道其主要特征,能正确指认与命名。关注生活中像梯形的物体。

2、继续学习将已认识的图形进行拼搭与拼拆。

A、图形拼搭成图形(将三角形拼搭成大三角或是正方形等)

B、图形拼搭成物体(运用圆、长方形聘成太阳等物体)

3、继续学习并独立完成8~15分割之拼图。

4、继续辨认里外、前后等空间方位。

四、逻辑与关系的领域

1、学习按物体特征进行双因子分类(同时考虑事物的两个特征)。

2、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肯定与否定标准分类和多重分类。

3、学习按ABA、ABA……模式排列。

(1)照提供的模式排列。

(2)在已排列的物体中寻找出排列规律运用推理接着排。

(3)按提供模式用与模式不同材料排。

4、在图形拼搭与拼拆中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如:分割片大,分割块数就少;分割片小,分割块数就多。

5、结合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用序数辨别物体摆放前后的位置,以及辨别事物发生的前后顺序。体验按顺序做事,又快又好。

大班

大班第一学期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数的领域

1、学习10以内相邻数,知道A?C?B?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小1之关系。

2、区别10以内单双数,学习20以内双数。

3、学习30以内唱数和点算20以内物品不跳数。

4、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并体验“数越大,组合方法越多”。

二、量的领域

1、比较宽窄,知道哪个宽,哪个窄,或者一样宽。除目测比较外,尝试用自然物作自然测量比较,并正确运用宽窄词汇表达比较结果。

2、认识“+”“-”“=”,知道其名称、读法及意义,会进行5以内数量的加减口算。

3、认识星期,知道一星期有7天及排列顺序。并与“今天、明天、昨天”时间概念建立联系。如今天是星期一,昨天是星期天,明天是星期二。以及双休日表示的意思。

三、图形与空间领域

1、认识球体、圆柱体,知道它们与平面图形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2、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3、学习独立完成拼20片之分割图。

4、学习按图样在钉子板上用橡筋勾图及将钉子板上橡皮筋所勾图形描绘在方格纸上。

四、逻辑与关系领域

1、继续学习多重分类和按物体一个特征的肯定与否定标准的分类,尝试寻找多种特征,变通多种分类方法。

2、继续学习模式排序(ABBC、AABC、ABCC、ABAC、ACBC……)并对已排列的模式,尝试多种较简洁的口述的方法。并能关注和欣赏环境中物体的排列模式。

3、在图形拼搭中,体验部分与整体关系,积累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每一部分等经验。

4、学习在收集、记录、整理信息资料时能运用已有的经验用数字表征方法表明意思。

第二学期数教育内容要求

一、数的领域

1、继续学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6~10),并在理解每组两个部分数的互换关系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并理解互补、递进、递减,某数分和组数比原数少1等规律。

2、学习5以内唱数,取放30以内数量物品,点算时不跳数。

3、了解1/2、1/4意义,了解一倍、两倍意义。

4、认识0,知道0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5、学习书写数字0~10,有书写兴趣和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量的领域

1、正确较迅速口算10以内加减式题,并熟练掌握累加数量(1=1=2,2=1=3,3=1=4……)及累减数量(8-1=7,7-1=6,6-1=5……)。

2、认识整点、半点,能识别及在钟面拨出某点整、某点半。

3、知道一年有12个月及顺序,每月有30(31天),区别星期、周、日的顺序。

4、比较远近,知道哪边远、哪边近或一样远,会按远近排序。

5、学习操作天平,探索使之平衡的多种方法,能在比较物体轻重基础上按物体轻重排序,并能在一定条件下运用推理思考物体的轻重比较,如A重于B,B重于C,思考A、C重量比较。

三、图形空间领域

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知道它们与平面图形之区别及每种形体的主要特征。

2、学习用跨大步,脚印,绳子等自然物进行测量,比较远近。

3、区别左右,能指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复合方位。

4、继续学习看简单的平面图形之图样进行立体搭建或插塑构造。

四、逻辑与关系的领域

1、能寻找物体明显和不明显特征进行多重分类和尝试交集分类。

2、学习用数量、符号、图形卡片进行模式排序,并尝试从直接模式过渡到间接模式(材料等转换)排序,并用简洁语言进行介绍和交流。

3、学习类推,例:?—◇—△—○—?—□—◇—?—○—☆

4、在集合图形拼搭拼拆中(拼成几何图形),体验部分与整体,分割数量和大小,以及部分图形与构成图形之变化等关系,并积累相应经验。

专门性数教育与融合性数教育中,教师要注意遵循一些操作原则:1.整体协调性原则,即利用和发挥两种课程类型的不同功能,将数学的主流活动与融合性活动作为完成数学教育任务的一个整体方式,使两者的学习活动内容上下呼应,避免数学知识的重复和遗漏。

2.互补相生性原则,即利用和发挥两种课程类型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促使幼儿在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同时获得提高和发展。

3.多维适宜性原则,即教师首先要对幼儿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每个数学概念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然后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类型。

4.时段推进性原则,即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活动类型,当幼儿初次接触新的概念时,可先选择专门的数学活动或个别活动,当幼儿进入复习和巩固运用时,可采用融合性的数学活动,从而让幼儿在真实的事件情景中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学段(1—3年级)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 经历从实际为题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集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试图和画图的技能。 3.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 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显示生活中那个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 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 1.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德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安宁市连然小学2016学年上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实践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稳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调整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合理提出猜想,培养创新精神,渗透核心素养。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为了避免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有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导入环节,营造有趣开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之中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讲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时,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

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优化教学设计,让数学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内容中。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科学规划每一个教学环节,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切入点,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效渗入数学文化知识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关于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我国古代关于方程解析的研究,将《九章算术》中的解题方式与现代方程应用方式进行类比,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数学文化知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师在应用时要控制好使用的力度,不宜占据过多的课时。 教学过程要突出重点才是高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完善评价考核,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考察。教师要完善数学评价考核方式,改变传统重成绩轻过程的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考察,让学生明确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将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之中,完善和优化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在设计考试题目

(完整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圆面积的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位置 一、教学内容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会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三节组成,各节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 计算。 2.会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 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 圆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一、xx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具体表现为: 1.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3.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二、阶段目标: 三月份: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2.学习按物体量的关系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能目测比较两者高矮,区别最高和最矮。 4.体验物体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关系(5个以内),尝试按高矮排序。 第一周: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第二周:学习按物体量的关系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第三周:能目测比较两者高矮,区别最高和最矮。

第四周:体验物体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关系(5个以内),尝试按高矮排序。 四月份: 1.指导幼儿将两个集合中的物品上下对应排列(5个以内)。 2.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3.了解2、3的形成,知道1添上1就是2,认读数字2;知道2添上1就是3,认读数字3。 4.了解4、5的形成,知道3添上1就是4,认读数字4;知道4添上1就是5,认读数字5。 第一周:指导幼儿将两个集合中的物品上下对应排列(5个以内)。第二周: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第三周:了解2、3的形成,知道1添上1就是2,认读数字2;知道2添上1就是3,认读数字3。 第四周:了解4、5的形成,知道3添上1就是4,认读数字4;知道4添上1就是5,认读数字5。 五月份: 1.学习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 2.能根据数字1、2、3、4、5取相应的实物,感知数与量的结合,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从生活中找出相应的物品。 4.能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组合拼搭。 第一周:学习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

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 [荷]H.Freudenthal数学教育理论 ㈠ 数学教育的基本特征(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1、情景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㈡ 何谓数学教育中的现实 1、 数学教育中的现实——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应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 2、 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 3、例题生活化,问题情境化 ㈢ 运用“现实的数学”进行教学 第一,数学的概念、运算、法则和命题,都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 第二,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同一类事物或现象抽象而成的量化模式 第三,数学教育应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 ㈣什么是数学化 1、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即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 2、数学教学即是数学化的教学 3、 抽象化、公理化、模型化、形式化等等,都可看成是数学化 4、数学化的形式: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 ㈤ 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1、 学生“再创造”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做数学”(doing mathematics)的过程。其核心是数学过程再现。 2、数学学习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强调激发学生学生主动学习,做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途径 二、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 ㈠ 什么是数学知识 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持建构主义观的学者往往不同于绝对主义或者行为主义论者,在他们看来: 1、数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谈谈你对数学教育学学科的特点及其研究内容的认识

1、谈谈你对数学教育学学科的特点及其研究内容的认识。 答:数学教育学虽是一门年轻学科,但其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数学教育学的含义:研究数学 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以及相关的理论。 1、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高质量的数学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数学师资队伍,需要 数学教师专业化。高师院校数学专业肩负数学教师培养的任务,数学教育学是其中一门非常 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2、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发展。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是数学教师的核心任务。通过学 习数学教育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自觉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 3、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的有效 实施。通过数学教育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目的意义、内容结构、实施方法、评价标准及其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的逻辑判断能力和调和能力。 4、使学生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掌握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及学习该学科的意义。 5、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理解学习数学教育学的意义。数学教育 学的结构及其相关学科数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数学学习论、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虽然三论是互相关联的,研究其中的一论必然会影响另外两论。但是,这三论中,学习论是基础,它提供给课程论与教学论必要的心理学根据,教学论是学习论与课程论的直接体现者。 数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大致分为三部分: 1、基础部分其中包括哲学、数学、数学思想史、中学数学近代基础、数学方法论、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数学,除了包括解析几何、 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的旧三基外,还要包括拓扑学、抽象代数、泛函分析的新三基,除此之 外,还应有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模糊数学、几何基础、集合论以及一些传统的初等数学。 总之,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数学,应该是广而博,并在一个分支上有较深入的了解。 数学思想史,着重研究一个数学概念或数学分支如何由孕育、成熟到发展,如何由粗糙到精确,其间的思想是如何发展,从而对研究数学教育得到必要的启示。中学数学近代基础,是 用高观点研究初等数学的一门课程。换句话说,是把初等数学置于现代的,统一的观点下来研究,从而对初等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数学方法论,它是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和讨论数学 发展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造等。教育学,包括教育论与教学论部分,属于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心理学,这里指普通心理学,它主要研究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逻辑学,包括数理逻辑和形式逻辑两部分,并以形式逻辑为其重点。计算机科学,包括计算机原理,几种常用的程序语言以及编程的方法与技巧。 计算机辅助教学,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作用、教学原则以及课件的编制等。以上是研究数学教育学的必要的基础,数学教育学主要是研究下面的核心部分。 2、核心部分其中包括数学课程论、数学学习论、数学教学论。 3、拓广部分其中包括数学教育评价、数学教育史、数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数学教育学。数 学教育评价,包括一般的评价概念、数学课程的评价、数学教学的评价、数学学习的评价,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评价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通过评价选择适合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数学教育史,包括中、外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特 别是对一些代表人物的数学教育思想的研究,从而对当今的数学教育有所启示,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数学教育心理学,它是以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交互行为为对象,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分析被教育者身心发展对教育条件的依存关系,探讨学生在教育条件下,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特点。比较数学 教育学,它是研究当今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数学教育;在研究其各自的经济、政 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点,发展规律以及其总的趋势,进行科

幼儿园数学教育

第一章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简述幼儿园数学的心理特点P19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自从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后,这已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 ①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 例如“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随着幼儿动作的逐渐内化,他们才能够在头脑中进行这样的对应。 ②幼儿表现出的这些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 这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对于那些表现出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幼儿,也需要给予他们充分摆弄的机会,这既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①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的作用即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 ②但把表象的作用无限夸大也是不适当的做法。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而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却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所以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①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幼儿学习数学,最终要从具体的事物中 摆脱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但幼儿头脑中往往只是保存着一些具体的经验,要使之变成概念化的知识,则需要符号体系的参与。 ②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 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幼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内化外部世界,同时也建构着新的知识。 二.简述幼儿教育的原则P24

最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学科性质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知特点及其教育规律,又是一门偏重于教学法的,以培养高师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的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运用性。 二、本大纲编写的特点 (一)理论性。本大纲吸收现代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最新研究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的理论。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二)注重从高师教育的角度确立体系,将幼儿数概念形成与认知规律与学前数学教育任务、内容、方法紧密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突出强调学前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思维和初步数学能力训练的作用。 (四)针对性。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该大纲力求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组织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选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形象和构图等,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所突破。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必须使学生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懂得并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教育原理。 2、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好地理论素养。 3、创造条件学习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组织和实施数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自觉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途径和基本方法。 2、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 3、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建议 1、根据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可采用研究,讲授,训练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大专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教育能力训练。二者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约为5:3。 2、为提高能力训练效果,宜组织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实践能力。 3、考核形式:教育能力考核、知识理论考试结合。 4、在知识点上,要贯彻新“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师大版林嘉绥、李丹玲著;

关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具体表现为: 1.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1. 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二、阶段目标: 三月份: 1.学习10以内序数,学着顺着数和倒着数,学习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2.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3.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 4.初步认识日历,了解1年有12个月,知道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了解1个星期7天的名称,能够对应日期在日历上找出星期几。 第一周:学习10以内序数,学着顺着数和倒着数,学习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第二周: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第三周: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 第四周:初步认识日历,了解1年有12个月,知道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了解1个星期7天的名称,能够对应日期在日历上找出星期几。 四月份: 1.认识整点、半点,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能把时间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1.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引导幼儿进行二等分、四等分,感知二等分、四等分的含义。 3. 认读100以内的数,正确排列连续数1——100,了解数字的组成关系。 第一周:认识整点、半点,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能把时间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第二周: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三周: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引导幼儿进行二等分、四等分,感知二等分、四等分的含义。 第四周:认读100以内的数,正确排列连续数1——100,了解数字的组成关系。 五月份: 1. 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2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2. 通过操作“加、减法板”,感知100以内的整10加,整10减。 3. 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的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按两个以上特征在表格中图形;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的特征及按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学习有条理地摆放和整理活动材料。

幼儿园幼儿数学游戏大全68个

幼儿园幼儿数学游戏大全68个 最新幼儿数学游戏大全68个1.《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点数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础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2)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 游戏内容: 1、家长先要准备好小猫钓鱼的玩具一套。 2、家长告诉幼儿。"你今天扮演小猫,看看你能钓多少条鱼?"幼儿拿起钓杆开始钓鱼(这种玩具是一直转动的,而且鱼的嘴巴一张一合,可以锻炼幼儿)当幼儿钓到一条时,家长就问"钓到几条?"幼儿会回答"1"条。当幼儿再钓到一条鱼时,家长说"一条与再添上一条鱼是几条?"幼儿回答"2条"。第三条时引导幼儿说出"2条鱼再添上一条鱼是3条鱼"当幼儿钓到第4条鱼时,家长问幼儿:一共钓了几条鱼?并且让幼儿仔细数钓到鱼的个数,说出总数,"3条鱼加上1条鱼是4条鱼"。 2.认识和辨别形状(适合5-6岁幼儿)目的:教幼儿加深对各种形状的理解,发展想象力。 玩法一:向你的孩子指出下列形状的名称,然后再让他说出熟悉的东西的形状。 1.圆形参考物品:车轮、气球、太阳、月亮、眼镜、球、气泡、碗、玻璃、杯口、盘子、钟、杯子、硬币、路灯、铁杯。 2.长方形参考物品:门、停车场、单元房子、大卡车、信箱、食物盒、书、明信片、桌子、招牌。 3.正方形参考物品:餐巾纸、手绢、窗、凳子、靠垫、书、玩具、房子、桌面。 4.三角形参考物品:屋顶上顶、山、帐篷、帽子、锯木架、树、箭头、帆船的帆提示:饼干可以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 给你的孩子一些纸、蜡笔和一些不同形状的东西,让他将轮廓描下来。比如可以用小瓶子描出圆形,用一些小盒子描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比较难找,可以用厚纸板剪一些三角形。让你的孩子描画许多不同形体,然后剪下来,在纸上摆成各种好看的图形。 玩法二:随意愿画大人先画出一个形体的轮廓,让孩子想想,然后画成他想画的任何东西。如果是一个圆的轮廓,他也许画成个孩子的脸、画一个太阳或者别的什么。然后交换一下角色,让你的孩子画形体的轮廓,启发孩子在形体上加一些东西,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义务教育数学十大核心概念

关于数学学习内容的若干核心概念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数感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一,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第二,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三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二、符号意识 1.符号意识⑴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⑵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⑶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2.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第一,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第二,结合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第三,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分钟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空间观念 1.空间观念主要是⑴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⑵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⑷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2.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一,很好地认识空间观念的含义及意义,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中抓住典型内容,就可以将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于这个学习过程中; 第二,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 ⑴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最新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小班第一学期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数的领域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数量,区别一和许多。 2、独立操作一一对应的学具,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重叠法、并放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并在游戏分发玩具及用品结束后知道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样多。 3、学习4以内唱数基础上初步学习口手一致的点数。 二、量的领域 1、积累大小、长短比较的经验。 2、能在一组(3个)学具中找出最大、最小(最长、最短)的。 三、图形与空间的领域 1、感知圆、方、三角三种物体的形状特征,能按形状配对,指认。并对生活用品和玩具形状发生兴趣和进行指认。 2、在操作活动和游戏中,积累区别上下、方位的经验。 四、逻辑与关系的领域 1、学习按物体的明显的一个特征把物体分组或归并在一起。积累的经验能用于日常整理收拾玩具活动中。 2、在穿珠及物品排列是尝试AB、AB……间隔排列。 小班第二学期数教育内容要求 一、数的领域 1、学习口手一致,5以内点数,并能说出总数。能正确取拿与分发5以内数量物品。 2、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并能认读。 二、量的领域 1、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能把4~5个物体按大小(长短)排序,并能找出最大(最长)和最小(最短)的。 2、区别5以内两组数量差异大的物体多与少,并寻找出数量一样多的两组物体。 三、图形与空间的领域 1、在镶嵌成形的拼搭操作过程中,继续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学习正确命名。 2、生活与游戏中能区别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不同的方位。 四、逻辑与关系的领域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颜色特征进行分组和归并。 2、学习将物体按颜色或形状特征进行简单偶规律的排列(如AB、AB……,ABC、ABC……)。 3、结合生活内容区别“白天”和黑夜“。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学科(领域)、类别: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摘要] 全文首先分析了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之后针对实际操作中幼儿园数学教学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存问题分析了幼儿园数学教学现存问题的原因,之后探索了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的解决对策。通过对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的分析,了解到学前教育需要深入到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进行探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领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指导思想,真正的践行到实际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现存问题;原因分析;教学策略 前言 幼儿数学实质上是准备性学习阶段,也是幼儿成长发育阶段中的关键部分,为小学数学今后的数学学习的基础,也为幼儿能力和智力发育的基础教学阶段。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指导思想,了解到对于3-6岁儿童来说,这个阶段的其认知能力、逻辑思维形成、数学概念和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初步建立起数字与形状的概念。幼儿的思维在这个时期也是最为活跃,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由此,需要充分把握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结合改进的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优化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为幼儿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全面实施幼儿园教育,并将幼儿园教育分为语言、健康、社会、科学与艺术教育五个领域,其教育目标为促进幼儿态度、情感、能力、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育只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相对较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有:10以内数字的认读与书写、10以内的加减法、1-10数字的拆分与合成、物品的点数、对应排序与找规律、平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时间的初步认识、认识货币等。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为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意识与科学方法,同时也强化幼儿的社会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应该选取科学的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与策略。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现存问题

数学十个核心概念

十个数学核心概念与六个数学核心词的比较 董诗燕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世承) 160112205 十个数学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六个数学核心词包括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增加了几何直观,创新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标准里面提出创新意识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等。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进行正确的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模型思想是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物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模型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然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的形成模型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 二、具有创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渗透核心素养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例如:《圆的周长》,在探究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并让学生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最后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三、进行合理提炼,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

大班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大班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第一学期 数的领域: 1、学习10以内相领数,知道A?C?B?理解相领数之间大1小1之关系。 2、区别10以内单双数,学习20以内双数。 3、学习30以内唱数和点算20以内物品不跳数。 4、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并体验“数越大,组合方法越多”。 量的领域: 1、比较宽窄,知道哪个宽,哪个窄,除目测比较外,尝试用自然物作自然测量 比较,并正确运用宽窄词汇表达比较结果。 2、认识“+”“-”“=”,知道其名称,读法及意义,会进行5以内数量的加减口 算。 3、认识星期,知道一星期有7天及排列顺序。并与“今天、明天、昨天”时间 概念建立联系。如今天是星期一,昨天是星期天,明天是星期二。以及双休日表示的意思。 图形与空间领域: 1、认识球体、圆柱体,知道它们与平面图形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2、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 的宽窄等。 3、学习独立完成拼20片之分割图。 4、学习按图样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筯勾图及将钉子板上橡皮筋所勾图形描绘在 方格纸上。 逻辑与关系领域: 1、继续学习多重分类和按物体一个特征的肯定与否定标准的分类,尝试寻找多 种特征,变通多种分类方法。 2、继续学习模式排序(ABBC、AABC、ABCC、ABAC、ACBC)并对已排列的模式, 尝试多种较简洁的口述的方法。并能关注和欣赏环境中物体的排列模式。3、在图形拼搭中,体验部分与整体关系,积累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每一部 分等经验。 4、学习在收集、记录、整理信息资料时能运用已有的经验用数学表征方法表明 意思。 第二学期 数的领域: 1、继续学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6—10),并在理解每组两个部分数的互换关 系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并理解互补、递进、递减,某数分和组数比原数少1等规律。 2、学习5以内唱数,取放30以内数量物品,点算时不跳数。 3、了解1/2、1/4意义,了解一倍、两倍意义。 4、认识“0”,知道“0”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5、学习书写数字“0—10”,有书写兴趣和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数学教育概论重点

第二章 1.数学观的变化 (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2. 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 (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 (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3. 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数学教改实验(P38) 第三章 4.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倡导数学教育研究要像研究数学一样,以科学论文的形式交流研究心得,并有详细文献支持,因而使数学教育研究不再只停留在经验交流的水平上。 5. 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 (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加以概括: 现实、数学化、再创造(指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合作商讨、探索问题的结果并进行组织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数学过程的再现。) 6.现实数学教育所说的数学化有两种形式: (1)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 (2)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

7.波利亚的数学教育观 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 主动学习。 数学老师必须具备数学内容知识和数学教学法的知识。 8.“怎样解题”表(P48) 第一步:必须了解问题了解问题 ·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是什么?条件是什么?·可能满足什么条件? ·画一个图,引入适当的符号。 第二步: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假使你不能找出关系,就得考虑辅助问题,最后应想出一个计划。拟定计划 ·你以前曾见过它吗? ·你知道什么与此有关的问题吗? ·注视未知数!试想出一个有相同或相似的未知数的熟悉的问题。·这里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而且以前解决过的问题。你能应用它吗? ·你可以改述这个问题吗?回到定义! ·如果你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试先解一个有关的问题。你能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么?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你能解问题的一部分吗? ·你用了全部条件吗? 第三步:实行你的计划实行计划 ·实行你的解决计划,校核每一个步骤。 第四步,校核所得的解答回顾 ·你能校核结果吗?你能校核论证吗?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吗? ·你能应用这结果或方法到别的问题上去吗? 9.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 10. 数学知识是什么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数学知识并非绝对真理,即不是现实世界的纯粹客观的反映。数学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并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直至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小班第一学期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数得领域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与许多两个不同得数量,区别一与许多。 2、独立操作一一对应得学具,学习用一一对应得比较方法(重叠法、并放法),比较两组物体得多少或一样多。并在游戏分发玩具及用品结束后知道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就是一样多。 3、学习4以内唱数基础上初步学习口手一致得点数。 二、量得领域 1、积累大小、长短比较得经验. 2、能在一组(3个)学具中找出最大、最小(最长、最短)得。 三、图形与空间得领域 1、感知圆、方、三角三种物体得形状特征,能按形状配对,指认。并对生活用品与玩具形状发生兴趣与进行指认。 2、在操作活动与游戏中,积累区别上下、方位得经验. 四、逻辑与关系得领域 1、学习按物体得明显得一个特征把物体分组或归并在一起。积累得经验能用于日常整理收拾玩具活动中. 2、在穿珠及物品排列就是尝试AB、AB……间隔排列。 小班第二学期数教育内容要求 一、数得领域 1、学习口手一致,5以内点数,并能说出总数.能正确取拿与分发5以内数量物品。 2、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并能认读。 二、量得领域 1、比较物体得大小(长短),能把4~5个物体按大小(长短)排序,并能找出最大(最长)与最小(最短)得。 2、区别5以内两组数量差异大得物体多与少,并寻找出数量一样多得两组物体。 三、图形与空间得领域 1、在镶嵌成形得拼搭操作过程中,继续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学习正确命名。 2、生活与游戏中能区别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不同得方位。 四、逻辑与关系得领域 1、学习按物体得一个颜色特征进行分组与归并。 2、学习将物体按颜色或形状特征进行简单偶规律得排列(如AB、AB……,AB C、ABC……). 3、结合生活内容区别“白天”与黑夜“. 中班第一学期数教育内容要求 一、数得领域 1、学习6以内数数: (1)学习不受物体得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影响正确而迅速得数数。(2)学习默数6以内数量物体,并进行按物取数、按数取物活动。

数学教育基本定义

基本定义 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数学教育改革的背景,至少有来自于九个方面的考虑:知识经济、社会关系、家庭压力、国际潮流、考试改革、科教兴国、深化素质教育、普及义务教育、科技进步。 历史沿革 基础数学是多数古文明的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包括古希腊,罗马帝国,吠陀社会和古埃及。在多数情况下,只有足够高地位,财富或等级的男性孩童才能接受正规教育。 数学教育图书 在柏拉图把文科分成三学科和四学科的划分中,四学科包括数学的算术和几何领域。这个结构在中世纪欧洲所发展的经典教育的体系得到了延续。几何的教育基于欧几里得的原本。商业的学徒,如石匠,商人和借贷者需要学习和他们的行业相关的这种实用数学。第一本英语的数学教科书由Robert Recorde出版,从1540年的艺术的基础(The Grounde of Artes)开始。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的学术地位下降了,因为它和手工业和贸易紧密相关。虽然在欧洲的大学里继续教授数学,它被视为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的辅助。这个趋势在十七世纪得到某种逆转,阿伯丁大学在1613年建立数学主席职位,随后有牛津大学在1619年建立几何主席职位和剑桥大学在1662年设立的卢卡逊教授。但是,数学一般不在大学之外教授。例如牛顿在他在1661年进入剑桥三一学院之前没有受过正规数学教育。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基本的数字技能,如描述时间,数钱和简单算术,称为新的城市生活的基本能力。在新的公共教育系统中,数学成了从幼年开始的课程的中心部分。到二十世纪,数学成了所有发达国家的核心课程的一部分。但是,多样和变化着的关于数学教育的目的的思想导致所采用的内容和方法几乎没有任何整体上的一致性。 教学目的 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文化和国家中,数学教育试图达到不同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