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升初总复习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整理

2018年小升初总复习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整理
2018年小升初总复习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小升初总复习资料

数与代数

(一)整数

●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单位是1.

●十进制计数法

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

数的分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整数部分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个级,万级,亿级,分别表示多少个一,多少个万,多少个亿…

●整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首先看它们位数的多少,位数较多的数较大;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那么首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较大的,这个数就大; 如果最高位相同,则左边第二位上的数较大的,这个数就大……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的倍数也是它本身。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自然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一定就是偶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也叫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的数叫做

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2是唯一的偶数质数。

●质因数: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

61、67、71、73、79、83、89、97。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

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点数位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只需要移动小数点,数位不够时用0补足.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有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

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节

● 小数的分类

.

(三)分数

●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 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化

成有限小数。

●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四)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五)负数

1、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像—16,—500……这样的数叫做负数。—16读作负十六。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直线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4、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六) 性质和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七) 四则运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因数×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八)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 )+c=a+(b+c )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 ×b=b ×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用字母表示:a ×b ×c= a ×(b ×c )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 ×c= a ×c+ b ×c

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a-b-c= 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九)常见的数量关系:

● 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S= vt 速度=路程÷时间 v= S ÷t

时间 =路程÷速度 t= S ÷v

● 路程=速度和×时间 速度和=路程÷时间 时间 =路程÷速度和 ● 用C 表示总价,a 表示单价,x 表示数量

总价=单价×数量 C= a x 单价=总价÷数量 a= C ÷x

数量 =总价÷单价 x = C ÷a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 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

单位“1”的量=已知数量÷对应的分率

对应分率=已知数量÷单位“1”的量

●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 百分率公式:

100%=?发芽种子数发芽率试验种子总数 100%=?面粉的重量出粉率小麦的重量

100%=?合格产品数合格率产品总数 100%=?实际出勤人数出勤率总人数

()100%=

?油的重量出油率花生仁油菜子的重量 100%=?盐的重量含盐率盐水的重量

100%?糖的重量含糖率=糖水的重量 100%=?及格的人数及格率参加考试的总人数

100%=?命中的数量命中率打的总数量 100%=?活了的棵数成活率栽的总棵数

100%=?正确的题数正确率做题的总数 100%=?大米的重量出米率稻谷的重量 计量单位

(一)常用单位

长度单位: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km 2) 公顷(hm2) 平方米(m 2) 平方分米(dm 2) 平

方厘米(cm 2) 平方毫米(mm 2)

体积单位: 立方米(m 3) 立方分米(dm 3) 立方厘米(cm 3)

容积单位: 升(L) 毫升(ml ) 立方米(m 3) 立方分米(dm 3) 立方厘米(cm 3) 质量单位: 吨(T) 千克(kg ) 克(g )

时间单位: 世纪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人民币单位: 元 角 分

(二)单位换算

1000 10 10 10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00 10000 100 100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 公顷 ——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1000 1000

体积单位: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1000

容积单位: 升 —— 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000 1000

质量单位:吨 —— 千克 —— 克

12 30.31 24 60 60

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9或28

10 10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时间单位补充部分

1世纪=100年

* 1年=365天 平年 平年2月有28天

* 一年=366天 闰年 闰年2月有29天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 小月有30天

代数知识

一、用字母表示数

表示数量 如,2n+1等

表示数量关系 如,s=vt xy=k(一定)等

表示计算公式 如,面积公式 表面积公式 体积公式等 表示运算定律 如,(a+b)=ac+bc 等 表示计算方法 如, 二、注意:

①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可以简写为“·”,也可以省略不写,字母的先后顺序尽量按字母表上的先后顺序。

②字母与数相乘,乘号可以简写为“·”,也可以省略不写,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当数字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③几个相同的字母相乘,可以写成字母的几次方。

三、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图形相关计算公式

1、长方形: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 )×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a =C ÷2- b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b =C ÷2- a

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 b

2、正方形:

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C=4a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 ÷4 a=C ÷4

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a 2

3、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ah

4、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 ah ÷2

c

a d

b

c

d a b ??=?

5、梯形: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 a+b)h ÷2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 h = S×2 ÷( a+b)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 a = S×2 ÷h –b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 b = S×2 ÷h –a

6、圆

圆周长公式:已知半径,求周长: C=2πr 已知直径,求周长: C=πd

已知周长,求直径::d= C ÷π 已知周长,求半径::r= C ÷2÷π

圆周长的一半= C ÷2或圆周长的一半=πr

半圆周长=圆周长的一半+一条直径

圆面积公式:已知圆的半径,求面积:S=πr2

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S=πr2÷2

圆环面积:S=πR 2-πr2 或 S=π(R 2-r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统一的体积:v= sh

1、长方体

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 4 L=(a+b+c )×4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S =(ab+ah+bh )×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 =abh

2、正方体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L=12a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2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 ×棱长×棱长 v=a3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a 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a 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a 3倍。

3、圆柱

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 或s 侧=2πr h

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表=s 侧+2s 底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4、圆锥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31sh=31πr2h

圆锥的高=体积×3÷底面积 h = v×3÷s

● 测量不规则形状的物体的体积时,可以将不规则物体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上升的水的体积

或者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后的体积 — 上升前的体积

●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上升的高

● 上升的高=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

●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将图形放大或缩小a 倍,周长会扩大或缩小a 倍,面积会扩大或缩小a 2

倍。

周长相等时,所围成的平面图形中,圆面积最大,正方形次之,长方形面积最小。

面积相等时,所围成的平面图形中,长方形周长最长,正方形次之,圆周长最短。

几何知识

一、 线和角

(一)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不能量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不能量长度)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能量长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垂直线段,这些垂

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二)角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1周角 = 2平角 = 4直角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2条对称轴。

2、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

3、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有三条高。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4、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5、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6、圆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7、轴对称图形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菱形通常有2条对称轴,特殊情况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正方体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完全相同,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三)圆柱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特殊时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四)圆锥

圆锥有两个面,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图形与位置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按照先列数再行数的顺序表示,中间用逗号隔开。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确定第几列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要从前往后数。表示为:(列数,行数)(2)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简单的统计

1、条形统计图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扇形统计图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4、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的特点: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受偏大数或偏小数的影响,如果有偏大数或偏小数,就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6、中位数:

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中位数的特点: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常用的分数、小数及百分数的互化

1 2 =0.5=50%

1

4

=0.25=25%

3

4

=0.75=75%

1

5

=0.2=20%

2

5

=0.4=40%

3 5 =0.6=60%

4

5

=0.8=80%

1

8

=0.125=12.5%

3

8

=0.375=37.5%

5 8 =0.625=62.5%

7

8

=0.875=87.5%

1

16

=0.0625=6.25%

1

20

=0.05=5%

1

25

=0.04=4%

1 40 =0.025=2.5%

1

50

=0.02=2%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毕业班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0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1算术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3、乘法交换律:a × b = b ×a4、乘法结合律:a × b ×c = a × (b ×c)5、乘法分配律:a ×b + a ×c = a ×b + c 6、除法的性质:a ÷b ÷c = a ÷(b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方程、代数与等式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3分数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

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体积和表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人教版)2018年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18年小升初数学试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个括号0.5分,共18分。 1、40%=8÷( )=10:( )=( )(小数) 2.、1千米20米=( )米 4.3吨=( )吨( )千克 3 时15分=( )时 2.07立方米=( )立方分米3、四百二十万六千五百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万。 4、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5份的数是( ),这个数的分数单位是( )。 5、4、8、12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 6、0.25:0.5 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单整数比是( )。 7、在1 、1.83和1.83%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8、在1、2、3……10十个数中,所有的质数比所有的合数少( )%。 9、晚上8时24时记时法就是( )时,从上午7时30分到下午4时30分经过了( )小时。 10、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11、能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三位数是( )。 12、六(1)班期中考试及格的有48人及格,2人不及格,及格率是( ),优秀率(80分及以上)达到60%,优秀人数有( )人。 13、学校有图书630本,按2:3:4借出三、四、五三个年级,五年级借到图书( )本。 14、一个正方体棱长总和是24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5、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3厘米,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 是( )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厘米。 16.2014年是( )(填平年或闰年),全年共有( )天。 二.火眼金睛辩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共10分) 17.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 例。 ( ) 18.兴趣小组做发芽实验,浸泡了20粒种子,结果16课发芽了,发芽率是16%。 ( ) 19.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 线。 ( ) 20.联合国在调查200个国家中,发现缺水的国家有100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个,严 重缺水的国家占调查国家的40%。 ( ) 21.一个半圆的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π+2)r。 ( ) 三.心灵眼快妙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写到括号里,共12分) 22.在学过的统计图中,要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统计图最好。 A.条形 B.扇形 C.折线 23.在1—10的自然数中,质数有( )个。 A.3 B.4 C.5 D.6 24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大约是( )。 A.30平方厘米 B.3平方分米 C.0.3平方米 D.3分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通用)

2020毕业班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 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长度单位:1千米=1公里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0毫米 二.面积单位和地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平方公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三.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方=1立方米四.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1公斤=2斤1斤=500克1两=50克五.钱的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五.判断:任何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任何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任何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关于时间的知识 1.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平年上半年有181天,闰年上半年有182天,任意一年的下半年都有184天。平年的第一个季度有90天,闰年的第一个季度有91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余1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余2天。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2.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3.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每个月都有30天,被称为小月。一年有七个大月,四个小月。4.一年有12个月,一年分为4个季度,一个季度有3个月,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上旬和中旬都有10天,下旬可能有8天、9天、10天或11天。5.时间换算:1星期=7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一刻钟=15分半小时=30分 6. 求在一天里经过的时间,先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然后用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7.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分针和秒针转一圈是360,360÷12=30°,每一个大格有30°.时针走一格,分针转一圈(12个大格),所以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转动速度的1/1 2. 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 1.一条直的线向两方无限延长就得到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没有固定的长度。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一个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得到一条射线,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射线没有固定的长度。3.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度。判断:直线比射线长(×)直线比线段长(×)射线比线段短(×) 4.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判断: 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垂足。6.过一点作一条直线的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关于角的知识 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两边都是射线。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度没有关系,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举例:用放大镜看一个50°角,这个角的度数没有改变,还是50°。测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2.大于0°小于90°的角叫锐角。等于90°的角叫直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等于180°的角叫平角。等于360°的角叫周角。判断: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1周角=2平角1平角=2直角1周角=4直角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大全含公式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完整篇) 一、几何图形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 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3 圆: 周长=直径×π L=πd=2πr 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圆柱: 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S=ch=πdh=2πrh 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圆的面积×2 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 二、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三、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②、O除以任何非O的数都等于O。 ③、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9、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数的各种运算。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9=a+5 四、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 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最新--2018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小升初试卷及答案

2018年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数学试题个 (时间:60分钟 100分 ) 一、填空。(25分) 1、 九亿五千零六万七千八百六十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万,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亿。 2、 今年第一季度有( )天。 3、2.05L=( )L ( )mL 3小时45分=( )时 4、( )÷36=20:( )= 14 =( )(填小数) =( )% =( )折 5、把 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 ),每份长( ) 米。 6、38 与0.8的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比值是()。 7、甲数的34等于乙数的35 ,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甲数比乙数少( )%。 8、小明在测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a 分,语文和数学共得b 分,英语得( )分。 9、5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10、一个5mm 长的零件画在图上是10 cm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11、把一根长5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3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50.24平方分米,这 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2、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差是72cm 3,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cm 3。 13、 把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 )平方厘米,削去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判断。(5分)

1、半径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 ) 3、甲比乙多25%,则乙比甲少20%。 ( ) 4、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体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 ( ) 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 ) 三、选择。(5分) 1、一根绳子,截下它的23后,还剩23 米,那么( )。 A 、截去的多 B 、剩下的多 C 、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2、右图A 、B 分别是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阴影部分面积是长方形的( )。 A 、38 B 、12 C 、58 D 、34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的比是( )。 A 、1:π B 、1:2π C 、π:1 D 、2π:1 4、一件商品,先提价20%,后又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与原来相比,( )。 A 、提高了 B 、降低了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5、从甲堆煤中取出17 给乙堆,这时两堆煤的质量相等。原来甲、乙两堆煤的质量之比是( )。 A 3:4 B 、8:6 C 、5:7 D 、 7:5 四、计算。(29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①9.9 + 9= ②2.5×40= ③ 2.1- 2.01= ④ 8.5÷40%= ⑤ 1- 37 + 47 = ⑥38+ 0.75= ⑦ 12÷67 = ⑧ 0.32+0.22= ⑨ 58 ×710 = ⑩ 0.25×4÷0.25×4=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全

“数学总复习”复习资料(一)整数和小数 1、整数和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 自然数整数的(一部分)。(“1”)是自然数的单位。最小的自然数是(0 )。 2、小数 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一位小数可表示为十分之几的数,两位小数可表示为百分之几的数,三位小数可表示为千分之几的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 3.305是(三)位小数 3、整数、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整数时注意先分级再读数。28302006000 读作: 读小数时注意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27.036 读作: 写数时注意写好后,一定要读一读仔细校对。

五亿零8千写作: 三百八十点零三六写作: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如只要求“改写”,结果应是准确数。768000000 =()亿 如要求“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结果应是近似数。768000000≈()亿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6、正数、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负数<0<正数 两个负数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反而越小。-6.8<-0.4 -2>-10 (二)因数和倍数 1、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一个数的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建议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 习建议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建议 一、总复习的任务 1.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从掌握达到熟练。 3.查漏补缺,以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总复习的原则 1.要重基础,不要搞偏题、难题、怪题。 2.要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不要就题讲题。 3.要抓重点,不要搞面面俱到。 4.要面向全体,狠抓中差生,不要搞“一刀切”。 5.要精选练习题,不要搞题海战术。 三、总复习的方法 第一轮:分类复习,过好基础关。 第二轮:知识穿线,过好综合关。 第三轮:考前练兵,过好考试关。 四、总复习的建议 1.制订复习计划。 教科书中虽然对整理与复习做了较系统的安排,但是由于各班的基础不同,教学前还应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制订本班的具体复习计划。制订计划时,可以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以及能力发展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学生学习中的缺陷、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其他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拟定复习的顺序、重点、课时分配。教材中有不足的地方,在制订复习计划时可以适当补充完整。 2.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每一部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时,要重视使学生把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搞清楚,务求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防止机械地背诵教科书中的结语。必须熟记的法则、公式、计量单位间的进率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记熟。整理和复习特别要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内容,注意通过比较,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注意培养能力。

2019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专题一:计算 我一直强调计算,扎实的算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聪明在于 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积累一些常见数是必要的。如 1/8,1/4,3/8,1/2,5/8,3/4,7/8的分数,小数,百分数,比的互化要 脱口而出。100以内的质数要信手拈来。1-30的平方,1-10的立方的 结果要能提笔就写。对于整除的判定仅仅积累2,3,5的是不够的。9 的整除判定和3的方法是一样的。还有就是2和5的n次方整除的判 定只要看末n位。如4和25的整除都是看末2位,末2位能被4或25整除则这个数能够被4或25整除。8和125就看末3位。7,11,13 的整除判定就是割开三位。前面部分减去末三位就能够了如果能整除7或11或13,这个数就是7或11或13的倍数。这其实是判定1001的 方法。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割个位法,望同学们至少掌握20以内整除 的判定方法。 接下来讲下数论的积累。1搞清楚什么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 数个位只能是0,1,4,5,6,9.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偶数的平方 是4的倍数。要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所有约数的和,小于 这个数且和这个数互质数的个数如何求。如何估计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计算分为一般计算和技巧计算。到底用哪个呢?首先基本的运算 法则必须很熟悉。不要被简便运算假象迷惑。这里重点说下技巧计算。首先要熟练乘法和除法的分配律,其次要熟练a-b-c=a-(b+c)a-(b- c)=a-b+c 还有连除就是除以所有除数的积等。再者对于结合交换律都应该 很熟悉。分配律有直接提公因数,和移动小数点或扩大缩小倍数来凑 出公因数。甚至有时候要强行创造公因数。再单独算尾巴。 分数的裂项:裂和与裂差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配对,换元,拆项约分,等比定理的转化等都要很熟悉。还有就是放缩与估计都要

2018年小升初招生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8 年小升初招生考试卷 数学试题
一、填空。(16 分,每空 1 分)
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个省市沿线约 60000000 人将直
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横线上的数读作
)。其中河北省年均调水量配额为三十
四亿七千万立方米(横线上的数写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2、
直线上 A 点表示的数是(
),B 点表示的数写成小数是(
),
C 点表示的数写成分数是(
)。
3、分数 8 的分数单位是( a
),当 a 等于(
)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
4、如下图,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0.5 厘米,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寒暑表中通常有两个刻度——摄氏度和华氏度,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摄氏度× 9 +32= 5
华氏度。当 5 摄氏度时,华氏度的值是(
);当摄氏度的值是(
)时,华氏度
的值等于 50。
6、赵明每天从家到学校上课,如果步行需要 15 分钟,如果骑自行车则只需要 9 分钟,他骑自
行车的速度和步行的速度比是(
)。
7、把一个高 6.28 厘米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平方
厘米。
8、按照下面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下一个数应是( ),第 n 个数是( )。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 分、每题 2 分)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建议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建议 一、总复习的任务 1.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从掌握达到烂熟。 3.查漏补缺,以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总复习的原则 1.要重基础,不要搞偏题、难题、怪题。 2.要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不要就题讲题。 3.要抓重点,不要搞面面俱到。 4.要面向全体,狠抓中差生,不要搞“一刀切”。 5.要精选练习题,不要搞题海战术。 三、总复习的方法 第一轮:分类复习,过好基础关。 第二轮:知识穿线,过好综合关。 第三轮:考前练兵,过好考试关。 四、总复习的建议 1.制订复习计划。 教科书中虽然对整理与复习做了较系统的安排,但是由于各班的基础例外,教学前还应根据本班的详尽情况,制订本班的详尽复习计划。制订计划时,可以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以及能力发展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学生学习中的缺陷、薄

弱环节以及存在的其他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拟定复习的顺序、重点、课时分配。教材中有不够的地方,在制订复习计划时可以合适补充统统。 2.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每一部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时,要重视使学生把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搞清楚,务求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防止机械地背诵教科书中的结语。 必须熟记的法则、公式、计量单位间的进率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记熟。 整理和复习特别要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有联系而又简易混淆的内容,注意通过比较,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注意培养能力。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继续培养能力。在四则计算方面,既要注意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简易算法合理地、灵敏地进行计算的能力。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步数合宜过多,以两步为主,大凡不超过三步。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测量和画图的技能。在复习应用题时,要留意训练学生在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寻求合理的、简易的解答方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如发现教科书中的应用题不够,可以合适补充,但是在难度和计算步数上要注意与教科书的题目大体相当,避免补充一些超过范围的难题。 4.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最后的总复习是把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的整理,不是讲授新知识。因此,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共同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在回忆和整理时,要多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统统的、明确的知识网络。这样易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印象深刻,同时使学生感到通过整理和复习确实有所提高,从而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果。本单元教材中对某些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分类练习题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练习 总复习 1——数的认识 一、填空。 1.从个位到千亿位,分成( 2.小数点左边部分叫( )级,它们是( );分别包括( )部分;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 )数位。 ),计 )部分,右边部分叫做( 数单位是( )。 3. 45361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高位上的数是( ),表示( )。 4.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上的数字是8,十万位上的数字是4,其他各位上的数字都是 这个数写作( )。 0, 5.在 79648000中, 7在( 8在()位上,计数单位是( 6.⑴ 6005000读作 : )位上,计数单位是( )。 ); 6在()位上,计数单位是( ); (2)0.015读作 : (3)80040903读作 : (4)105.206读作 : 8 15 (5)1060050860读作 : (6)20 读作 : 7.⑴三十五万八千 写作 : 写作: ⑵零点二八 写作 : ⑶四千零六万零七百 ⑷九又十七分五 写作 : 8. 35个 0.1和 63个 0.01组成的数是 9.⑴ 0.28有 个百分之一 ; 1.3里有 13个 10.有三个” 6和”两个” 0能”组成的最大五位数是 ; 个千分之一是 3.75 ,最小五位数是 ,能组成两个” 0都” 读出来的五位数是 . 二判 断 . 1.在一个八位数中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 2.一个七位数 ,它的最高位是百万 位 . 3. 4.3和 4.30的计数单位相同 . ( ) ( ) 4.在读数或写数时 ,都要从高位开始 . ( ) 5.小数都比整数小 . ( 6.百分数都比 1 小 . ( ) ) 7.比 0.57大比 0.59小的数只有一个 . ( ) 8.一个数的中间连续有两个 0,一定要读一个 零 .( ) 9.万级的最低位是万位 .( ) 1 2 10.一根 4米长的钢筋 ,锯成 8段,每段长 米 . ( )

2018年北京版小升初数学试卷

2018年北京版小升初数学试卷(10) 一、填空题. 1.(分)至少要添上个,才能得到整数. 2.(分)一个九位数,它的十位、千位、最高位上都是8,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零,这个数写作,读作. 3.(分)A=2×2×3,B=2×C×5,已知A、B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那么C 是,A、B的最小公倍数是. 4.(分)==÷24=%=15:. 5.(分)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2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3,甲数是,乙数是. 6.(分)学校买了a个足球,共用去了168元.每个篮球比足球贵c元,每个篮球元. 7.(分)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已知乙数是,甲数是. ! 8.(分)我们淤溪镇的人口以“万”作单位约是4万人,估计实际人口最多是,最少是. 9.(分)小丽妈妈把5000元钱存到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税率忽略).到期时她应得利息是元. 10.(分)小明去商店购物,如果将身边的钱全部买练习本可买12本,如果全部买钢笔可买3支.现在小明先买8本练习本后,还可买钢笔支.11.(分)小明将两根长14厘米的铁丝都按4:3的长度弯折(折角相同),然后摆成一首尾相连的平行四边形.已知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较长边上的高是厘米. 12.(分)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的体积可能是立方厘米,也可能是立方厘米.(本题中的π取近似值3)

二、判断题. 13.(分)从今年到北京承办奥运会的那一年之间(包括那一年),一共有两个闰年.(判断对错) 14.(分)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3个零,这个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对错) 15.(分)大于而小于的分数只有1个..(判断对错) 。 16.(分)x是一个偶数,3x一定是一个奇数.(判断对错)17.(分)把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段,每段占这根木料总长的,每段长米,每锯一段用的时间是全部时间的..(判断对错)18.(分)地球上曾经生活着40亿种生物,现在只剩下5000万种左右,这表明其中的%存活.. 19.(分)用8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拼成一个正方体.如果拿去一个小方块,它的表面积不变.. 三、选择题. 20.(分)下面各组数,一定不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 A.质数与合数B.奇数与偶数C.质数与质数D.偶数与偶数 21.(分)下列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有() A.B.C.D. ; 22.(分)如果a是自然数(0除外),下列算式最大的是() A.a+ B.a÷C.a×D.÷a 23.(分)一种儿童自行车原价154元,现在降价,现在售价()元.A.154×(1﹣) B.154×C.154÷(1﹣)D.154÷ 24.(分)用一块橡皮泥捏不同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分类练习题

填空 1、一个数,它的亿位上就是9,百万位上就是7,十万位上与千位上都就是5,其余各位都就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就是( )万。 2、把4、8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再向右移动两位后,这个数就是( )。 3、9、5607就是( )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约就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就是( )。 4、最小奇数就是( ),最小素数( ),最小合数( ),既就是素数又就是偶数的就是( ),20以内最大的素数就是( )。 5、把36分解质因数就是( )。7、如果x6 就是假分数,x7 就是真分数时,x=( )。 6、因为a=2×3×7,b=2×3×3×5,那么a与b的最大公约数就是( ),最小公倍数就是( )。 8、甲数扩大10倍等于乙数,甲、乙的与就是22,则甲数就是( )。 9、三个连续偶数的与就是72,这三个偶数就是( )、( )、( )。 10、x与y都就是自然数,x÷y=3(y≠0),x与y的最大公约数就是( ),最小公倍数就是( )。 11、一个数,千位上就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就是最小的自然数,个位上就是最小的合数,百分位上就是最大的数字,其余数位上的数字就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12、三个连续奇数的与就是129,其中最大的那个奇数就是( ),将它分解质因数为( )。 13、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323,这两个数就是( )与( ),或( )与( )。 14、用3、4或7去除都余2的数中,其中最小的就是( )。0、045里面有45个( )。 15、分数的单位就是18 的最大真分数就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17、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的长度就是这根铁丝的( ),每段长( )。 18、分数单位就是111 的最大真分数与最小假分数的与就是( )。 19、a与b就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 ),[a、b]=( )。 20、小红有a枝铅笔,每枝铅笔0、2元,那么a枝铅笔共花( )元。 21、甲仓存粮的34 与乙仓存粮的23 相等,甲仓:乙仓=( ):( )。已知两仓共存粮360吨,甲仓存粮( )吨,乙仓存粮( )吨。 22、如果7x=8y,那么x:y=( ):( )。把5克盐放入5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就是( )。 23、大圆的半径就是8厘米,小圆的直径就是6厘米,则大圆与小圆的周长比就是( ),小圆与大圆的面积比就是( )。 25、甲、乙二人各有若干元,若甲拿出她所有钱的20%给乙,则两人所有的钱正好相等,原来甲、乙二人所有钱的最简整数比就是( )。 26、如果x÷30=0、3,那么2x+1=( );有三个连续偶数,中间的一个就是m,那么最小的偶数就是( )。 27、采用24时记时法,下午3时就就是( )时,夜里11时就就是( )时,夜里12时就是( )时,也就就是第二天的( )时。 28、某商店每天9:00-18:00营业,全天营业( )小时。 29、15米40厘米=( )米=( )厘米640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5、4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3小时45分=( )小时 834 立方米=( )立方分米1立方米5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吨500千克=( )千克 1.5升=( )毫升=( )立方厘米 3、25千米=( )千米( )米0.65米=( )分米( )厘米 30、一个圆柱的体积就是6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就是( )立方厘米。

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知识点:查字典数学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小编的总结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在查字典数学网学习愉快。 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又以每小时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 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 =75 (千米)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 2018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小升初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小升初试卷及 答案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2018年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数学试题个 (时间:60分钟 100分 ) 一、填空。(25分) 1、 九亿五千零六万七千八百六十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亿。 2、 今年第一季度有( )天。 3、2.05L=( )L ( )mL 3小时45分=( )时 4、( )÷36=20:( )= 14 =( )(填小数) =( )% =( )折 5、把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 ),每份长( )米。 6、38与0.8的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比值是()。 7、甲数的34等于乙数的35,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甲数比乙数少( )%。 8、小明在测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a 分,语文和数学共得b 分,英语得( )分。 9、5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10、一个5mm 长的零件画在图上是10 cm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11、把一根长5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3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50.24平方分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2、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差是72cm 3,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cm 3。 13、 把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削去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判断。(5分)

1、半径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甲比乙多25%,则乙比甲少20%。() 4、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体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 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三、选择。(5分) 1、一根绳子,截下它的2 3后,还剩 2 3米,那么()。 A、截去的多 B、剩下的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2、右图A、B分别是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阴影部分面积是长方形的()。 A、3 8 B、 1 2 C、 5 8 D、 3 4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的比是()。 A、1:π B、1:2π C、π:1 D、2π:1 4、一件商品,先提价20%,后又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与原来相比,()。 A、提高了 B、降低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 5、从甲堆煤中取出1 7给乙堆,这时两堆煤的质量相等。原来甲、乙两堆煤的质量之比 是()。 A3:4 B、8:6 C、5:7 D、 7:5 四、计算。(29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①9.9 + 9= ②2.5×40= ③ 2.1- 2.01= ④ 8.5÷40%= ⑤ 1- 3 7 + 4 7 = ⑥3 8+ 0.75= ⑦ 12÷ 6 7 = ⑧ 0.32+0.22= ⑨ 5 8 × 7 10 = ⑩ 0.25×4÷0.25×4=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