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四版第11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11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11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卤素和氧族

思考题解析

1.解释下列现象:

(1)在卤素化合物中,Cl、Br、I可呈现多种氧化数。

解:因为Cl、Br、I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2np5,当参加反应时,未成对的电子可参与成键外,成对的电子也可拆开参与成键,故可呈现多种氧化数。

(2)KI溶液中通入氯气是,开始溶液呈现红棕色,继续通入氯气,颜色褪去。

解:开始I-被CI2氧化成I2,使溶液呈现红棕色;继续通入氯气,I2被Cl2氧化成无色的IO3-,反应式如下:

2I- + Cl2 I2 + 2Cl-

I2 + 5Cl2 + 6H2O 2IO3-+ 10Cl-+ 12H+

2.在氯水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对氯水的可逆反应有何影响?

(1)稀硫酸(2)苛性钠(3)氯化钠

解: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 + H2

(2)加入苛性钠,平衡向右移动,有利于Cl2的歧化反应;

(3)加入氯化钠,平衡向左移动,不利于Cl2的歧化反应。

3.怎样除去工业溴中少量Cl2?

解:蒸馏工业溴时,加入少量KBr,使其发生下列反应:

Cl2+2KBr →Br2+2KCl

4.将Cl2通入熟石灰中得到漂白粉,而向漂白粉中加入盐酸却产生Cl2,试解释之。

解:因为上述过程发生了如下相应反应:

40℃以下··

3Ca(OH)2 + 2Cl2 Ca(ClO)2 + CaCl2 Ca(OH)2 H2O + H2O

Ca(ClO)2 + 4HCl 2Cl2 + CaCl2 + 2H2O

5.试用三种简便的方法鉴别NaCl、NaBr、NaI。

解:(1)AgNO3

(A)Cl-+Ag+→AgCl ↓

白色

(B)Br-+Ag+→AgBr ↓

淡黄色

(C)I-+Ag+→AgI ↓

黄色

(2)Cl2水+CCl4

(A)2NaBr +Cl4→2NaCl +Br2

在CCl4中呈桔黄色

(B)2NaI +Cl4→2NaCl +I2

在CCl4中呈紫红色

(3)浓H2SO4

(A)NaCl +H2SO4→NaHSO4 +HCl ↑

(B)NaBr +H2SO4→NaHSO4 +HBr ↑

2 HBr +H2SO4→Br2+2H2O +SO2 ↑

使品红试纸褪色

(C)NaI +H2SO4→NaHSO4 +HI ↑

8HI +H2SO4→4I2+4H2O +H2S ↑

使Pb(OAc)2试纸变黑

6.下列两个反应在酸性介质中均能发生,如何解释?

(1)Br2+2I-→2Br-+I2

(2)2BrO3-+I2→2IO3-+Br2

解:(1)E¢(Br2/ Br-)=1.065V>E¢(I2/I-)=0.5355V,反应能进行。

(2)E¢(BrO3-/ Br2)=1.5V>E¢(IO3-/I)=1.195V,反应能进行。7.解释下列现象:

(1)I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KI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解:因I 2在KI 溶液中能形成I 3-,即I 2+I 3-,从而使I 2的溶解度增大。

(2)I -可被Fe 3+氧化,但加入F -后就不被Fe 3+

氧化。 解:加入F -,因F -与Fe 3+能形成[FeF 6] 3-,使c(Fe 3+)降低,致使E(Fe 3+/ Fe 2+)<E(I 2/ I -

),这样就不被氧化。

(3)漂白粉在潮湿空气中逐渐失效。

解:因漂白粉可与潮湿空气中的水和CO2作用生成HClO ,HClO 不稳定立即分解,结果漂白粉失效。其反应式如下:

↑Ca(ClO)2 + H 2O + CO 2 CaCO 3 + 2HClO 2HClO 2HCl + O 2↓

8.根据元素电势图判断下列歧化反应能否发生?

(1) Cl 2 + OH - →Cl - + ClO -

+ H 2O

(2) I 2 + H 2O → IO 3- + I - + H + (3) HIO → IO 3- + I -

+ H 2O

解:(1)E ¢(C l 2/ C l -)=1.3583V >E ¢(C lO -/ C l 2)=0.890V ,反应能进行。

(2)E ¢(I 2/ I -)=0.5355V <E ¢(I O 3-/ I 2)=1.195V ,反应不能进行。

(3)E ¢(H I O / I -)=0.985V <E ¢(I O 3-/ H I O )=1.14V ,反应不能进行。

9.有两种白色晶体A 和B ,均为钠盐且溶于水。A 的水溶液呈中性,B 的水溶液呈碱性。A 溶液与FeCl 3溶液作用呈红棕色,与AgNO 3溶液作用出现黄色沉淀。晶体B 与弄盐酸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该气体与冷NaOH 液作用得到含B 的溶液。向A 溶液中开始滴加B 溶液时,溶液呈红棕色,若继续滴加过量B 溶液,则溶液的红棕色消失。问A 和B 各为何物?写出上述有关的反应式。

解:A 为NaI ,B 为NaClO 。有关反应式如下:

2 Fe 3+ + 2 I - → 2 Fe 2+ + I 2

I 2+I 3- I - + Ag + → Ag I ↓

黄色

NaOCl + 2HCl → NaCl + H 2O + Cl 2 ↑

黄绿色

Cl2 + 2NaOH (冷) → NaOCl + NaCl + H 2O

2I - + ClO - + H 2O → I 2 + Cl - + 2OH -

I 2 + 5 ClO - + H 2O → Cl - + 2IO 3- + 2H +

10.从卤化物制取各种HX(X=F、Cl、Br、I),反应采用什么酸,为什么?

解:氟化物→HF,用浓H2SO4;

氯化物→HCl,用浓H2SO4;

溴化物→HBr,用浓H3PO4;

碘化物→HI,用浓H3PO4。

因为HBr、HI还原性较强,浓H2SO4有氧化性,所以它们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不到HBr、HI。有关反应式如下:

NaBr +H2SO4 →NaHSO4 +HBr

2HBr +H2SO4→Br2 +SO2 ↑+2H2O

NaI +H2SO4 →NaHSO4+HI

8HI +H2SO4 →4I2 +H2S ↑+4H2O

H3PO4为非氧化性酸,可与溴化物、碘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HBr、HI。

11.设法除去(1)KCl中的KI杂质;(2)CaCl2中的Ca(ClO)2杂质;(3)FeCl3中的FeCl2杂质。

解:(1)加入氯水,发生Cl2 +KI →I2+2KCl反应;再加入CCl4萃取I2。

(2)加入HCl,发生如下反应:

Ca(ClO)2 + 4HCl CaCl2 + 2Cl2 + 2H2O

(3)通入Cl2气,发生2 FeCl2+Cl2→2 FeCl3反应。

12.若误将少量KCN排入下水道,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以消除污染。

解:(1)CN-具有还原性,可立即撒些漂白粉,有化学氧化法消除污染。

4KCN +5Ca(ClO)2+2H2O →4CO2↑+2N2↑+5CaCl2+4KOH

也可用其它的氧化剂,如碱性条件下通Cl2气。

2CN-+8OH-+5Cl2 →2CO2↑+N2↑+10 Cl-+4H2O

(2)CN-具有孤对电子,可立即洒些FeSO4和硝石灰,使其生成难溶物。

6CN-+Fe2+→[Fe(CN)6]4-

[Fe(CN)6]4-+2Ca2+→Ca2[Fe(CN)6]↓

[Fe(CN)6]4-+2 Fe 2+→Fe 2[Fe(CN)6]↓

13.实验室中制备H2S气体为什么不用HNO3或H2SO4而用HCl与FeS作用?

解: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与稀盐酸作用制备硫化氢气体:

FeS +2H+→Fe2++H2S↑

不用HNO3或H2SO4与FeS作用,是因为HNO3有氧化性,与FeS发生如下反应:

FeS +4HNO3 →Fe(NO3)3 +S↓+NO↑+2H2O

而H2SO4与FeS作用的产物FeSO4,易结晶为FeSO4·7H2O,堵塞管道。

14.H2S气体通入MnSO4溶液中不产生MnS沉淀。若MnSO4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氨水,再通入H2S时即有MnS沉淀产生。为什么?

解:因为K¢sp较大,而H2S溶液中c(S2-)很小,因而得不到MnS沉淀。若有一定量氨水存在时,NH3·H2O 与H2S反应生成的(NH4)2S为强电解质,提供的c(S2-)较大,因此足以产生沉淀。

15.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共存?为什么?

H2S与H2O2MnO2与H2O2

H2SO3与H2O2PbS与H2O2

解:(1)H2S与H2O2不能共存,因为E¢(H2O2/ H2O)=1.763V>E¢(S/H2S)=0.144V,H2S与H2O2发生反应:

H2S +H2O2 →S↓+ 2 H2O

(2)H2S与H2O2不能共存,因为H2S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

2

2H2O2 2H2O + O2

(3)H2SO3与H2O2不能共存,因为E¢(SO42-/ H2 SO3)=0.158V<E¢(H2O2/H2O

)=1.763V,它们之间发生如下反应:

H2SO3 +H2O2 →H2SO4 +H2O

(4)PbS与H2O2不能共存,因为PbS可被H2O2氧化:

PbS +4H2O2 →Pb SO4 +4H2O

16.全球工业生产每年向大气排放约1.46亿吨单个SO2,请提出几种可能的化学方法以消除SO2对大气的污染。

解:SO2为酸性氧化物,可采用氨水、氢氧化钠、碳酸钠或石灰乳Ca(OH)2等碱性物质作为吸收剂以除去。

17.硫酸能干燥下列何种气体?

H2S NH3H2Cl2CO2

解:弄硫酸能干燥H2、Cl2、CO2。

18.AgNO 3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S 2O 3,与Na 2S 2O 3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 3,反应有何不同?

解:AgNO 3溶液中加入少量NaS 2O 3,发生沉淀反应:

2Ag + + S 2O 32-

→ Ag 2S 2O 3 ↓ Ag 2S 2O 3 + H 2O → Ag 2S ↓+ H 2SO 4

NaS 2O 3溶液中加入少量

AgNO 3,发生配合反应: 2S 2O 32- + Ag + → [Ag(S 2O 3)2]3-

19.试在下列关联图的箭头上填写适当的试剂和条件,以实现物资之间的转变。

3-

解:(1)

习题解析

1.工业上是如何从海水中制备Cl 2和Br 2的?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解:(1)制备Cl 2:

↑ ↑2NaCl + 2H 2O 2NaOH + 2H 2 + Cl 2

电解 (2)制备Br 2:首先把氯气通入晒盐后留下的苦卤(富含Br -

)中,以置换出Br 2 : 2Br - 2 Br 2 + 2Cl -

pH=3.5

然后用空气把Br 2吹出,再用Na 2CO 3溶液吸收,即得较浓的NaBr 和NaBrO 3溶液:

3Br 2 + 3CO 32- → 5 Br - + BrO 3-

+ 3CO 2↑ 最后,用硫酸将溶液酸化,Br 2从溶液中游离出来:

5 Br - + BrO 3- + 6H +

→ 3Br 2 + 3H 2O

2.用反应式表示下列反应:

(1)氯水逐滴加入KBr 溶液中。

解:2Br - + Cl 2 → 2 Cl - + Br 2

(2)氯气通入热的石灰乳中。

解:6Ca(OH)2(热) + 6Cl 2 → C a(ClO 3)2 +5C a Cl 2 + 6H 2O

(3)用HClO 3处理I 2。

解:I 2 + 2HClO 3 → Cl 2 + 2HIO 3

(4)氯酸钾在无催化剂存在时加热分解。

△解:4KClO 3 3KClO 4 + KCl

3. 出下列制备过程的有关反应方程式:

(1)以食盐为基本原料制备NaClO 、Ca(ClO)2、HClO 3、HClO 4。

△ 解: 2NaCl + 2H 2O 2NaOH + 2H 2 + Cl 2 Cl 2 + 2NaOH (冷) NaClO + NaCl + H 2O

2Cl 2 + 2Ca(OH)2(冷) Ca(ClO)2 + CaCl 2 + 2H 2O

3Cl 2 + 6KOH (热) KClO 3 + 5KCl + 3H 2O 4KClO 3 3KClO 4 + KCl

减压蒸馏电解KClO 4 + H 2SO 4(浓) KHSO 4 + KClO 4↑↑

(2)以萤石(CaF 2)为基本原料制备F 2。

△电解↑↑解:CaF 2 + H 2SO 4(浓) CaSO 4 + 2HF KOH + 2HF KHF 2 + H 2O 2KHF2 2KF + H 2 + F 2↑

(3)以KI 为基本原料制备KIO 3。

解: 2KI + Cl 2 → I 2 +KCl

3I 2 + 6KOH → KIO 3 + 5KI + 3H 2O

4.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解:(1)Cl 2 + 2KOH (冷)→ KClO + KCl + H 2O

(2)3Cl 2 + 6KOH (热)→ KClO 3 + 5KCl + 3H 2O

(3)KClO 3 + 6KCl → KCl +3Cl 2↑ + 3H 2O

△(4)2KClO 3 2KCl + 3O 2MnO 2

(5)I 2 + 5H 2O 2 → 2HIO 3 + 4H 2O

(6)KClO 3 + 6KI + 3H 2SO 4 → KCl + 3I 2 +3K 2SO 4 + 3H 2O

5.下列各对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能否共存?为什么?

(1)FeCl 3与Br 2水。

解:FeCl 3与Br 2水能共存。因为E ¢(BrO 3-/ Br 2)=1.5V >E ¢(Fe 3+/ Fe 2+

)=0.771V ,所以FeCl 3与Br 2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发生其它反应,故能共存。

(2)FeCl 3与KI 溶液。

解:FeCl 3与KI 溶液不能共存。

因E ¢(Fe 3+/ Fe 2+)=0.771V >E ¢(I 2/ I -

)=0.5355V ,故发生反应: 2 Fe 3+ + 2 I - → 2 Fe 2+

+ I 2 (3)NaBr 与NaBrO 3溶液。

解:NaBr 与NaBrO 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

因E ¢(BrO 3-/ Br 2)=1.5V >E ¢(Br 2/Br -

)=1.065V ,故发生反应:

BrO 3- + 5Br - + 6H + → 3Br 2 + 3H 2O (4)KI 与KIO 3溶液。

解:KI 与KIO 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

因E ¢(IO 3-/ I 2)=1.195V >E ¢(I 2/ I -

)=0.5355V ,故发生反应:

IO 3- + 5 I - + 6H + → 3I 2 + 3H 2O 6.根据多重平衡规则,利用下列数据:

(1)Cl

2 + H 2- + H + + HClO E 1¢=3×10-5

(2)+ + ClO - E

a ¢=2.9×10-8

(3)H

2+ + OH

- E W ¢=1.0×10-14计算(4)Cl

2 + 2OH

ClO - + Cl -+ H 2O 反应的平衡的常数E ¢。解:经观察可知,(4)式=(1)式 + (2)式 -2×(3)式,根据多重平衡规则: E ¢= = =9×1015 E 1¢ E a ¢·( E W ¢)23×10-5×2.9×10-8(1.0×10-14)2

7.根据有关物质的△f H m ¢

,计算下列反应的标准焓变。并估计增加总压力、升高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解: 2Cl

2(g) + 2H 22(g)

2Cl

2(g) + 2H 22(g)

△f H m ¢/(kJ mol -1) 0 -285.83 -92.307 0△f H m ¢=[4×(-92.307)-2×(-285.83)]kJ mol -1 =202.4kJ mol -1 压力升高,平衡向左移动,K ¢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K ¢变大。

·

·

·

8.试根据卤素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势图,判断能否用下列反应来制备高氯酸盐,并计算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4ClO 34- + Cl -

解: E A ¢/V ClO 4- ClO 3- Cl -

E A ¢(右)> E A ¢(左),4ClO 3- 3ClO 4- + Cl -能向右进行。

1.201 1.45lgK ¢=K ¢=1.6×1025z ’[E ¢(氧化剂)-E ¢(还原剂) ]0.0592V

6×(1.45-1.201)= =25.20.0592

9.有9.43g 的NaCl 、CaCl 2、KI 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通入氯气使之反应。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灼烧所得残留物重6.22g 。再将残留物溶于水,加入足量Na 2CO 3溶液,所得沉淀过滤、烘干后重1.22g 。计算原混合物中个物质的质量。

解:(1)混合物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Cl 2+2KI → I 2+2KCl 。反应后蒸干溶液,KI 转化为KCl ,I 2除去,混合物质量减少(9.43g -6.22g)=3.21g

KI → KCl 减少量

Mr 166.0 74.5 166.0-74.5=91.5

m/g x 3.21

x={(166.0×3.21)/91.5}=5.82

即混合物中含5.82GkI 。

(2)残留物溶于水,加入足量Na 2CO 3溶液,发生反应:

CaCl 2 + Na 2CO 3 → 2 NaCl + CaCO 3↓

(NaCl 、KCl 溶于水,随滤液除去)

Mr 110.98 100.09

m/g y 1.22

y ={(110.98×1.22)/100.09}=1.35

即混合物中1.35g CaCl 2。

(3)原混合物中NaCl 的质量为(9.43-5.82-1.35)g =2.26g

10.已知下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及标准焓变值,求298.15K 时液态过氧化氢的标准生成焓。

(1)H 2(g) + O 2(g) H 2O(g)12

△r H m ¢(1)=-241.818kJ ·mol -

1 (2)2H(g) + O(g) → H 2O(g)

△r H m ¢(2)=-926.92kJ ·mol -

1 (3)2H(g) + O(g) → H 2O(g)

△r H m¢(3)=-1070.6kJ·mol-1

(4)2O(g) →O2(g) △r H m¢(4)=-498.34kJ·mol-1

(5)H2O2(l) →H2O2(g) △r H m¢(5)=-51.46kJ·mol-1

解:由(1)式-(2)式-(4)式/2+(3)式-(5)式得:

H2(g) +O2(g) →H2O(g)

该反应的△r H m¢=△r H m¢(1)-△r H m¢(2)-△r H m¢(4)/2+△r H m¢(3)-△r H m¢(5)

={(-241.82)-(-926.92)-(-498.34)/2+(-1070.6)-51.6}kJ·mol-1

11.某物质A的水溶液,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向此溶液加入碱时生成盐;

(2)将(1)所得的溶液酸化,加入适量KMnO4,可使KMnO4褪色;

(3)在(2)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得白色沉淀。

判断A为何物。

解:A为SO2水溶液。有关反应式如下:

(1)SO2 +H2O +2OH-→SO32-+2 H2O

(2)5SO32-+2MnO4-+6H+→2Mn2++5SO42-+3H2O

(3)Ba2++SO42-→BaSO4

12.一种无色透明的盐A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加入稀HCl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淡黄色沉淀C析出。若通Cl2于A溶液中,并加入可溶性钡盐,则产生白色沉淀D。问A,B,C,D各为何物?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解:A为Na2S2O3,B为SO2,C为S,D为BaSO4。

有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S2O32-+2H+→SO2↑+S↓+H2O

(A)(B)(C)

S2O32-+4Cl2+5 H2O→2SO42-+8Cl-+10H+

Ba2++SO42-→BaSO4↓

(D)

13.有一白色固体A,加入油状无色液体B,可得紫黑色固体C;C微溶于水,加入A后,C的溶解度增大,得以棕色溶液D。将D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无色液体E,另一份通入气体F,都褪成无色透明溶液;E遇酸则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将气体F通入溶液E,在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后者难溶于HNO3。问A,B,C,D,E,F各代表何物?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解:A为易溶碘化物(如KI);B为浓H2SO4;C为I2;D为I3-;

E为S2O32-;F为Cl2。

有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8KI+9H2SO4(浓) →4I2+8KHSO4+H2S↑+4H2O

(A)(B)(C)

I2 + I3-

2S2O32-+I2→S4O64-+2I-

(E)

5Cl2+I2+6H2O →10Cl-+2IO3-+12H+

(F)

S2O32-+2H+→SO2↑+S↓+H2O

黄色

S2O32-+4Cl2+5 H2O→2SO42-+8Cl-+10H+

Ba2++SO42-→BaSO4↓

14.用一简便方法,将下列五种固体加以鉴别,并写出有关反应式。

Na2S Na2S2 Na2SO3Na2SO4Na2S2O3

解:可用稀HCl加以鉴别。五种固体各取少许分装于试管中,并加入水配成溶液,再分别滴入HCl。其中:

有臭气放出,该气体使湿润的Pb(OAc)2试纸变黑者为Na2S;

有同上臭气放出且有黄色沉淀生成者为Na2S2;

有使品红试纸褪色的气体产生者为Na2SO3;

有使品红试纸褪色的气体产生且有黄色沉淀生成者为Na2S2O3;

无明显现象者为Na2SO4。

15.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尽可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

解:(1) 2H2O2 2H2O + O2

(2)H2O2+2I-+2H+→I2+2H2O

(3)5SO32-+2MnO4-+6H+→2Mn2++5SO42-+3H2O

(4)H2S+2Fe3+→S↓+2Fe2++2H+

(5)2S2O32-+I2→S4O64-+2I-

(6)S2O32-+4Cl2+5 H2O→2SO42-+8Cl-+10H+

(7)H2SO3+2H2S→3S↓+3H2O

(8) Al2O3 + 3K2S2O7 Al2(SO4)3 +3K2SO4

Ag+

(9) 2Mn2+ + 5S2O82-+ 8H2O 2MnO4- + 10SO42- + 16H+

(10)AgBr +2S2O32-→[Ag(S2O3)2]3-+Br-

16.现欲从废铁屑制取硫酸铁铵复盐NH4Fe(SO4)2·12H2O,有下列氧化剂可供选用:H2O2、(NH4)2S2O8、HNO3、O2试问选用哪种氧化剂最为合理?写出制取过程的全部化学反应式。

解:选用(NH4)2S2O8最合理。欲从废铁屑制取NH4Fe(SO4)2·12H2O,需先将废铁屑与一定浓度的H2SO4反应,生成FeSO4,再将FeSO4氧化成Fe2(SO4)3,然后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NH4)2SO4,配制成饱和溶液,冷却此饱和溶液,即可析出NH4Fe(SO4)2·12H2O晶体。反应式如下:

Fe + H2SO4→FeSO4 + H2↑

FeSO4 + (NH4)2S2O8→Fe2(SO4)3 + (NH4)2SO4

Fe2(SO4)3 + (NH4)2SO4 + 24H2O →2NH4Fe(SO4)2·12H2O

可见选用(NH4)2S2O8作氧化剂,即可将FeSO4氧化为Fe2(SO4)3,又不引进其他杂质,而且(NH4)2S2O8被还原产物为(NH4)2SO4,这正是制取NH4Fe(SO4)2·12H2O需要的物质,不必另外再加(NH4)2SO4。

无机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平原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样卷2) 一、填表题 (20分) 1.写出反应最终产物 物质 Ni 2+ Hg 2+(NO 3-) Cr 3+ Mn 2+ 加入过量氨水并放置 [Ni(NH 3)6]2+ HgO ?NH 2HgNO 3 Cr(OH)3 MnO(OH)2 2.物质 HgCl 2 SiCl 4 BBr 3 PH 3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sp sp 3 sp 2 不等性sp 3 分子空间构型 直线型 正四面体型 正三角形 三角锥型 3.物质 晶体类型 晶格结点上粒子 粒子间作用力 熔点相对高低 SiC 原子晶体 Si 原子、C 原子 共价键 高 NH 3 氢键型分子晶体 NH 3 分子 分子间力、氢键 低 二、填空题 (20分) 1. 随着溶液的pH 值增加,下列电对 Cr 2O 72-/Cr 3+、Cl 2/Cl -、MnO 4-/MnO 42-的E 值将分别 减小、不变、不变。 2.Na 2SO 3与__硫粉__共热可制得Na 2S 2O 3,Cl 2可将Na 2S 2O 3氧化为__ Na 2SO 4_。 3.根据E θ(PbO 2/PbSO 4) >E θ(MnO 4-/Mn 2+) >E θ(Sn 4+/Sn 2+),可以判断在组成电对的六种物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PbO 2 ,还原性最强的是 Sn 2+ 。 4. 用电对MnO 4-/Mn 2+,Cl 2/Cl -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负极反应为 2 Cl - -2 e → Cl 2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0.15V ,电池符号为(-)Pt,Cl 2(p θ)|Cl -‖MnO 4-,Mn 2+,H +|Pt(+)。(E θ(MnO 4-/Mn 2+)=1.51V ;E θ(Cl 2/Cl -)=1.36V ) 5. 下列各溶液浓度均为0.1 mol ?L -1,按pH 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NH 4NO 3, NH 4F, NH 4OAc, KCN, Na 2CO 3。 KCN, NH 4F, NH 4OAc, NH 4NO 3, Na 2CO 3。 ( 已知K θ(NH 3?H 2O)=1.8×10-5, K θ(HF)=6.6×10-4, K θ(HCN)=6.2×10-10, K θ(HOAc)=1.8×10-5, K θ(H 2CO 3)=4.4×10-7, K θ(H 2CO 3)=4.8×10-11) 6. 已知V E A /θ: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E θ(Cr 2O 72- / Cr 2+ )= 0.917 V , Cr 2+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不能 。 7. AlCl 3双聚分子的结构式为:__;其中含有两个_3c-4e_键。 8. 因为SnCl 2强烈水解,在配制其溶液时应加入HCl ,水解反应式为 SnCl 2+H 2O Sn(OH)Cl+HCl 。

(完整word版)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无机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 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对于 Zn 2+ /Zn 电对,增大 Zn 2+ 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将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Cu 2+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 ) A 8 e B 18 e 型 C 18 +2 e D 9~17 e 型 3、设氨水的解离平衡常数为 K b 。浓度为 m mol ·L - 1 的氨水溶液 ,若将其用水稀释一倍 ,则溶液 中 OH - 的浓度( mol ·L - 1 )为 ( ) A 1 m B 1 m K b C K b m / 2 D 2 m 2 2 4、已知 K sp (Ag 3 PO 4) = 1.4 ×10-16 ,其溶解度为 ( ) A × -4 -1; B 4.8×10 -5 -1; 1.1 10 mol?L mol?L C 1.2 ×10 -8 mol?L -1 ; D 8.3 ×10 -5 mol?L -1 5、下列各组物质,能自发发生反应的是 ( ) A Cu 、 Cu 2+; B Cr 2O 7 2-、Cr 3+ ; C MnO 2 、Mn 2+ ;D SnCl 4 、Sn 6、3d 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是 ( ) A 1,2,3 B 0,1,2 C 0, ±1 D 0, ±1, ±2 7、下列各分子中 ,以 sp 3 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 A BeCl 2 B PCl 3 C BF 3 D SiH 4 8、熔化下列晶体时 ,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 ) A HF B Ag C KF D CO 2 9.已知 E A / V :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判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 ) A 都不能 B Cr 2O 7 2- C Cr 3+ D Cr 2+ 10. 下列各物质中 ,熔点最高的是 ( ) A K 2O B MgO C CaO D Na 2O 11 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 ) A. 渗透压 B. 沸点升高 C. 蒸汽压下降 D. 凝固点降低 12 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采取的手段是 (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移去产物 D. 使用催化剂 13 如果一个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零 ,则反应 ( ) A. 能自发进行 B. 是吸热反应 C. 是放热反应 D. 处于平衡状态 14.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 10 ℃,其结果是 ( ) A.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不改变反应速率 D.使平衡常数减小 15. 在 HAc-NaAc 缓冲溶液中,若 [HAc]>[NaAc] ,则该缓冲溶液 ( ) A. 抗酸能力强于抗碱能力 B. 抗酸能力弱于抗碱能力 C.抗酸能力等于抗碱能力 D.无法判断 16. 在室温下, 0.0001mol .L -1 NH 3 水溶液中的 pKw 是 ( ) A. 14 B. 10 C.4 D.8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 Br2CO2H2O H2S CH4 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6.解释下列各组物质分子中键角的变化(括号内为键角数值)。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4-2005年度第二学期 无机化学中段考试卷 一、选择题 ( 共15题 30分 ) 1. 2 分 (7459)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二元弱酸(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 2. 2 分 (4333)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 (A) H3BO3 (B) H3PO2(C) H3PO3(D) H3AsO4 3. 2 分 (1305)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BaCO3 > K2CO3(B) CaCO3 < CdCO3 (C) BeCO3 > MgCO3(D) Na2SO3 > NaHSO3 4. 2 分 (1478) 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A) 单一化合物Al2O3 (B) Al2O3和Al2N3 (C) 单一化合物Al2N3 (D) Al2O3和AlN 5. 2 分 (7396) 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A) (B) (C) (D) 6. 2 分 (1349)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 HCl 的是……………………………………………() (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 7. 2 分 (1482) 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1和+3 8. 2 分 (7475) 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A) 盐酸 (B) 硝酸(C) 硫酸钠 (D) 硫化钠(过量)

《无机化学》(上)习题标准答案

《无机化学》(上)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1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多少种含有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 太少,可忽略不计,问:不计3H 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 解: 共有18种不同核素的水分子 共有9种不同核素的水分子 1-2.答:出现两个峰 1-3用质谱仪测得溴的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 79Br 78.9183 占 50.54%,81Br 80.9163 占 49.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 1-4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 和205Tl 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97u 和204.97u ,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4.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解: 设203Tl 的丰度为X ,205Tl 的丰度为1-X 204.39 = 202.97X + 204.97(1-X) X= 29.00% 1-5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 (AgCl ):m (AgI )= 1:1.63810,又测得银和氯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07.868和35.453,求碘的原子量。 解: X= 126.91 1-8为什么有的元素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却少至3~4位? 答:单核素元素只有一种同位素,因而它们的原子量十分准确。而多核素元素原子量的准确性与它们同位素丰度的测量准确性有关(样品的来源、性质以及取样方式方法等)。若同位素丰度涨落很大的元素,原子量就不可能取得很准确的数据。 1-13.解:(1)r=c /λ=(3×108)/(633×10-9) = 4.74×1014 Hz 氦-氖激发是红光 (2)r=c/λ=(3.0×108)/(435.8×10-9) = 6.88×1014 Hz 汞灯发蓝光 18)33(313131323=+ ?=?+?c c c c 9 )21(313121322=+?=?+?c c c c 91.79%46.499163.80%54.509183.78)Br (=?+?=Ar X 107.86835.453107.86863810.11)AgI ()AgCl (++== m m

无机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样卷2) 一、填表题 (20分) 1.写出反应最终产物 物质 Ni 2+ Hg 2+(NO 3-) Cr 3+ Mn 2+ 加入过量氨水并放置 [Ni(NH 3)6]2+ HgO ?NH 2HgNO 3 Cr(OH)3 MnO(OH)2 2.物质 HgCl 2 SiCl 4 BBr 3 PH 3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sp sp 3 sp 2 不等性sp 3 分子空间构型 直线型 正四面体型 正三角形 三角锥型 3.物质 晶体类型 晶格结点上粒子 粒子间作用力 熔点相对高低 SiC 原子晶体 Si 原子、C 原子 共价键 高 NH 3 氢键型分子晶体 NH 3 分子 分子间力、氢键 低 二、填空题 (20分) 1. 随着溶液的pH 值增加,下列电对 Cr 2O 72-/Cr 3+、Cl 2/Cl -、MnO 4-/MnO 42-的E 值将分别 减小、不变、不变。 2.Na 2SO 3与__硫粉__共热可制得Na 2S 2O 3,Cl 2可将Na 2S 2O 3氧化为__ Na 2SO 4_。 3.根据E θ(PbO 2/PbSO 4) >E θ(MnO 4-/Mn 2+) >E θ(Sn 4+/Sn 2+),可以判断在组成电对的六种物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PbO 2 ,还原性最强的是 Sn 2+ 。 4. 用电对MnO 4-/Mn 2+,Cl 2/Cl -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负极反应为 2 Cl - -2 e → Cl 2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0.15V ,电池符号为 (-)Pt,Cl 2(p θ)|Cl -‖MnO 4-,Mn 2+,H +|Pt(+)。(E θ(MnO 4-/Mn 2+)=1.51V ;E θ(Cl 2/Cl -)=1.36V ) 5. 下列各溶液浓度均为0.1 mol ?L -1,按pH 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NH 4NO 3, NH 4F, NH 4OAc, KCN, Na 2CO 3。 KCN, NH 4F, NH 4OAc, NH 4NO 3, Na 2CO 3。 ( 已知K θ(NH 3?H 2O)=1.8×10-5, K θ(HF)=6.6×10-4, K θ(HCN)=6.2×10-10, K θ(HOAc)=1.8×10-5, K θ(H 2CO 3)=4.4×10-7, K θ(H 2CO 3)=4.8×10-11) 6. 已知V E A /θ: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E θ(Cr 2O 72- / Cr 2+ )= 0.917 V ,Cr 2+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不能 。 7. AlCl 3双聚分子的结构式为:__;其中含有两个_3c-4e_键。 8. 因为SnCl 2强烈水解,在配制其溶液时应加入HCl ,水解反应式为 SnCl 2+H 2O Sn(OH)Cl+HCl 。

无机化学本科试卷B及答案

石家庄学院2013—2014学年第 一 学期 《无机化学》 期末考试试卷(闭卷) (注:允许使用计算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能使任何反应达平衡时,产物增加的措施是( D )。 A. 升温 B. 加压 C. 加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起始浓度 2.一瓶盛有N 2和H 2的混合气体,当选择H 2作为体系时,则环境为( A )。 A. N 2、瓶子及瓶外其他物质 B. 瓶子及瓶外其他物质 C. N 2和瓶子 D. N 2 3.体系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吸收的热Q p 与体系焓变关系为( C )。 A. Q p >ΔH B. Q p <ΔH C. Q p = ΔH D. Q p = ΔU 4.相变H 2O(s) H 2O(g)的ΔH 和ΔS 为( C )。 A. ΔH 为正,ΔS 为负 B. ΔH 为负,ΔS 为正 C.均为正值 D.均为负值 5.已知H 2O(l)的m f G ?Θ= -237.19 kJ·mol -1 ,水的分解反应2H 2O(l) = 2H 2(g) + O 2(g),在标准状态下,该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是( D )kJ·mol -1。 A. -237.19 B. 237.19 C. -474.38 D. 474.38 6.某一反应方程式中,若反应物的计量数刚好是速率方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则该反应是否为基元反应?(C )。 A.一定是 B.一定不是 C.不一定是 D.上述都不对 7.配制澄清的氯化亚锡溶液的方法是( C )。 A. 用水溶解 B. 用水溶解并加热 C. 用盐酸溶解后加水 D. 用水溶解后加酸 8.温度一定时,在纯水中加入酸后溶液的( C )。 A. +H c ·-OH c 变大 B. +H c ·-OH c 变小 C. +H c ·-OH c 不变 D. +H c =-OH c 9.下列物质中,两性离子是( C )。 A. CO 32- B.SO 42- C.HPO 42- D.PO 43- 10.NaAc 溶液被稀释后( A )。 A. 解离度增大 ; B. pH 值上升了; C. OH -浓度增高; D. 前三者都对 11.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许固体NaCl 后,发现醋酸的离解度( B )。 A. 没变化 B. 微有上升 C. 剧烈上升 D. 下降 12.需配制pH=5的缓冲液,选用( A )。 A. HAc-NaAc ,p K a (HAc)=4.75 B. NH 3·H 2O-NH 4Cl ,p K b (NH 3)=4.75 C. Na 2CO 3-NaHCO 3,p K a2(H 2CO 3)=10.25 D. NaH 2PO 4-Na 2HPO 4,p K a2(H 2PO 4-)=7.2 13.有两溶液A 和B ,pH 值分别为4.0和2.0,溶液A 的H +浓度为溶液B 的H +浓度(A )倍 A. 1/100 B. 1/10 C. 100 D. 2 14.某弱酸 HA 的K a =2×10-5,则A -的K b 为( C )。 A. 1/2×10-5 B. 5×10-3 C.5×10-10 D. 2×10-5 15.计算二元弱酸的pH 值时,若K a1?K a2,经常( A )。 A.只计算第一级解离而忽略第二级离解 B.一、二级解离必须同时考虑 C.只计算第二级解离 D.与第二级解离完全无关 16.难溶电解质AB 2的s =1.0×10-3mol·L -1,其K sp 是( D )。 A. 1.0×10-6 B. 1.0×10-9 C. 4.0×10-6 D. 4.0×10-9 17.在饱和的BaSO 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 ,则BaSO 4的溶解度(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确定 18.在反应 4P + 3KOH + 3H 2O → 3KH 2PO 2 + PH 3中,磷( C )。 A. 仅被还原 B. 仅被氧化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没有 19.用0.1mol·L -1Sn 2+和0.01mol·L -1 Sn 4+组成的电极,其电极电势是( D )。 A. E Θ + 0.0592/2 B. E Θ + 0.0592 C. E Θ - 0.0592 D. E Θ - 00592/2 20.下列反应属于歧化反应的是( D )。 A. 2KClO 3 = 2KCl + 3O 2 B. NH 4NO 3 = N 2O + 2H 2O C. NaOH + HCl = NaCl + H 2O D.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21.由氧化还原反应 Cu + 2Ag + = Cu 2+ + 2Ag 组成的电池,若用E 1、E 2分别表示Cu 2+/Cu 和Ag +/Ag 电对的电极电势,则电池电动势ε为( C )。 A. E 1-E 2 B. E 1-2E 2 C. E 2-E 1 D. 2E 2-E 1 22.在S 4O 62-中S 的氧化数是( D )。 A.+2 B.+4 C.+6 D.+2.5 23.下列化合物中有氢键的是 (D )。 A .CH 3OH B .CH 3OCH 3 C .HOOH D .A 和C 24.对同一元素,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顺序正确的是( A )。 A.r ->r >r +>r 2+ B.r ->r >r 2+>r + C.r 2+>r +>r >r - D.r >r ->r 2+>r + 25.Ag +和K +半径很接近,但KBr 易溶于水,而AgBr 难溶于水(C )。 A .K 比Ag 活泼 B .K +易被极化而变形 C .Ag +易被极化而变形 D .以上都是 26.下列物质中极性最强的是( A )。 A .NH 3 B .PH 3 C .AsH 3 D .SbH 3 27.杂化轨道理论能较好地解释( C )。 A.共价键的形成 B.共价键的键能 C.分子的空间构型 D.上述均正确 得分 评卷人 装 订 线 《无机化学》第 1页(共6页) 《无机化学》第 2页(共6页)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三章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思考题 1.阐述下列化学名词、概念的含义。 解离常数,解离度,分步解离,水解常数,水解度,分步水解,水的离子积, 缓冲溶液,溶度积,溶度积规则,分步沉淀,沉淀完全,沉淀转化。 2.在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时,NH3·H2O的解离度和溶液的pH值将如何变化? (1) 加NH4C1;NH3·H2O的解离度下降,pH值↓ (2) 加NaOH;NH3·H2O的解离度下降,pH值↑ (3) 加HCl;NH3·H2O的解离度增大,pH值↓ (4)加水稀释。解离度α↑,溶液pH值的变化与加水的多少有关。 3.是非题: (1) 酸性水溶液中不含OH-,碱性水溶液中不含H+;× (2)1×10-5 mol·L-1的盐酸溶液冲稀1000倍,溶液的pH值等于8.0;× (3)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的;×

(4)在一定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值,水的离子积不变;√ (5)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随弱电解质浓度降低而增大;√ (6)H2S溶液中c(H+)=2c(S2-)×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1) 将氨水和NaOH溶液的浓度各稀释为原来的1/2,则两种溶液中OH-浓度均减小为原来的1/2;× (2) 若HCI溶液的浓度为HOAc溶液的2倍,则HCl溶液中H+浓度也为HOAc溶液中H+浓度的2倍;× (3) 中和同浓度、等体积的一元酸所需的碱量基本上是相等的,所以同浓度的一元酸溶液中H+浓度基本上也是相等的;前半句√、后半句× (4) 氨水的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溶液中OH-浓度也必越大。 5.根据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确定下列各溶液在相同浓度下,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 ③NaOAc ②NaCN ④Na3PO4 ⑧H3PO4⑦(NH4)2SO4⑥HCOONH4 ⑤NH4OAc ⑩H2SO4⑨HCl ①NaOH。 6.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如何配制SnCl2、Bi(NO3)3、Na2S溶液? 先用浓HCl溶解SnCl2固体、先用浓HNO3溶解Bi(NO3)3固体、先用浓NaOH溶解Na2S固体后再稀释。

《中级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西北大学化学系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级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 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6×5) 1 (1) 确定化合物B 10CPH 11的构型并予以命名; (2) 利用三中心两电子键理论判断B n H n 2-阴离子多面体结构中所包含的化学键的类型和数目。 解:(1) B 10CPH 11,写作(CH)(BH)10P ,a =1,q =0,c =0,p =10,一个P 原子, n =a +p +(P 原子数)=1+10+1=12,b =(3×1+2×10+ 3)/2=13=12+1, 属闭式结构 命名:闭式-一碳一磷癸硼烷(11)或闭式-一碳一磷代十二硼烷(11) (2) B n H n +2-22-,c=2,m =2,n =n ,写出拓扑方程并求解 n -2=s +t m -2=2-2=0=s +x n -m/2+c =n -2/2+2=n +1=x +y B -B 键的数目:3, 三中心两电子硼桥键的数目:n -2; 2 假定LiH 是一个离子化合物,使用适当的能量循环,导出H 的电子亲合焓的表达式。 解: △Lat H m θ(LiH, s) △EA H m θ(H)=(△atm H m θ+△I 1H m θ)Li +△f H m θ(H)-△f H m θ(LiH ,s)-△Lat H m θ(LiH, s) 3 应用Pauling 规则, (1) 判断H 3PO 4(pK a =2.12)、H 3PO 3(pK a =1.80)和H 3PO 2(pK a =2.0)的结构; (2) 粗略估计H 3PO 4、H 2PO 4-和HPO 42-的pK a 值。 解:(1) 根据pK a 值判断,应有相同非羟基氧原子。 H 3PO 4: H 3PO 3: H 3PO 2: (2) H 3PO 4:一个非羟基氧原子,pK a 值约为2;H 2PO 4-:pK a 值增加5,约为7;HPO 42 -pK a 约为12。 4 用VSEPR 理论预言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结构,并写出它们所属的点群: f m θ P H HO HO P OH HO HO P H HO H

无机化学部分思考题答案(简答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思考题参考答案

十230 2 准确度是测定值(x)与真值(T)之间的一致程度,准确度可用误差表示;精密度是在规定条 件下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可用偏差表示。准确度是由系统误差和随机误 差共同决定的;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决定的。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 分条件;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但精密度不高时结果不可信。 232 补充 十一247 2 (1)反应必须定量地完成。这是定量计算的必要条件。要求反应按一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 行;反应完全程度要求达到99.9%以上;且无副反应。 (2)反应速率要快。要求滴定反应要求在瞬间完成;对于速率较慢的反应,可加热或加催化 剂使反应加速。 (3)要有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3 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符合,若含结晶水,其含量也与化学式符合。 (2)纯度要高,含量不应低于99.9%。 (3)性质要稳定。如烘干时不易分解,称量时不易潮解,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不易 被空气氧化。 (4)参加反应时,按照反应方程式定量进行,无副反应。 (5)最好具有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减少称量误差。 255 1 (1)滴定前,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与强酸相比,曲线开始点提高; (2)滴定开始时,溶液pH升高较快,这是由于中和生成的Ac-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Ac更难 离解,[H+]降低较快; (3)继续滴加NaOH,溶液形成缓冲体系,曲线变化平缓; (4)接近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剩余的HAc已很少,pH变化加快; (5)化学计量点前后,产生pH突跃,与强酸相比,突跃变小; (6)化学计量点前后,pH仅由滴定剂过量的量计算,曲线与强酸相同。 3 (1)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滴定突跃的终点越高。 (2)酸的K aθ(或碱的K bθ)越大,突跃范围越大。滴定突跃的起点越低。 补充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

(a) ICl 4- (b)IBr 2 -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13-8用 VSEPR 理论判断XeF 2 、XeF 4、XeF 6、XeOF 4及ClF 3的空间构型。 8、解: 2XeF 直线形 4XeF 平面四边形 6XeF 八面体 4XeOF 四方锥 4ClF 三角锥 13-9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下列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反应条件): (a) XeF 2 (b) XeF 6 (c) XeO 3 9、解: )()()(21.0,4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3)(66,3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HF XeO O H XeF 63326+=+

13-10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1) XeF 2 + H 2O → (2) XeF 4 + H 2O → (3) XeF 6 + H 2O → (4) XeF 2 + H 2 → (5) XeF 4 + Hg → (6) XeF 4 + Xe → 10、解: 2 4242242632623242222222263122 3 26322 1 2XeF Xe XeF HgF Xe XeF Hg HF Xe H XeF HF XeOF O H XeF HF XeO O H XeF HF O Xe XeO O H XeF O H F O Xe OH XeF =++=++=++=++=++++=++++=+-- 14-5 三氟化氮NF 3(沸点-129℃)不显Lewis 碱性,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化合物NH 3 (沸点-33℃)却是个人所共知的Lewis 碱。(a )说明它们挥发性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b )说明它们碱性不同的原因。 5、解:(1)NH 3有较高的沸点,是因为它分子间存在氢键。 (2)NF 3分子中,F 原子半径较大,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使它很难再配合Lewis 酸。 另外,F 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削弱了中心原子N 的负电性。

无机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 )1.已知H 2和He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和4。2g H 2与2gHe 混合后体系的压力为3300kPa ,则混合气体中He 的分压为: A 、3300 kPa B 、2200 kPa C 、1100 kPa D 、1650 kPa ( )2.关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等于8O 16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B 、等于氧的平均原子质量 C 、等于氧的平均原子质量与碳—12核素质量的121之比值 D 、等于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与碳—12核素质量的121之比值 ( )3.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A 、H=U+PV B 、ΔU(体系)+ ΔU(环境)=0 C 、ΔG=ΔH-T ΔS D 、ΔG(正反应)×ΔG(逆反应)=1 ( )4.反应 2NO 2(g)(红棕色)==N 2O 4(g)(无色) Δr H m <0 达平衡后,将体系的温度降低,则混合气体颜色: A 、变浅 B 、变深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 )5.反应 C(s)+O 2(g)===CO 2(g),Δr H m <0 下列不能使正反应速度增大的措施是: A 、缩小体系的体积 B 、升高体系温度 C 、增大氧气的分压 D 、减小CO 2(g)的分压 ( )6.在298K 的温度下石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为: A 、等于零 B 、大于零 C 、小于零 D 、无法确定 ( )7.NO(g)+CO(g)===2 1N 2(g)+CO 2(g) Δr H m = -373.4kJ ·mol -1 ,欲使有害气体NO 和CO 取得最高转化率,则应选择的操作是: A 、增大NO 浓度 B 、增大CO 浓度 C 、降低温度、增大压力 D 、使用高效催化剂 ( )8.对于等温等压下进行的任一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Δr S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B 、Δr H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C 、Δr G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D 、Ea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 )9.下列四个量子数(依次为n ,l ,m ,m s )不合理的一组是: A 、(3、1、0、+21) B 、(4、3、1、-2 1) C 、(4、0、0、+21) D 、(2、0、1、-2 1) ( )10.下列四个量子数所描述的电子运动状态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 A 、(4、1、0、+21) B 、(4、2、1、-2 1) C 、(4、0、0、+21) D 、(4、1、1、-2 1) ( )11.下列分子中C 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采取SP 3杂化的是: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择填在括号内):(共20分)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都属于“两性电解质”的就是( ) (A)HCO3-,H2O,HPO42- (B)HF,F-,HSO4- (C)HCO3-,CO32-,HS- (D)OH-,H2PO4- ,NH4+ 2.室温下 ,0、20mol、dm-3HCOOH溶液电离常数为3、2%,HCOOH的电离常数=( ) (A)2、0×10-4 (B)1、3×10-3 (C)6、4×10-3 (D)6、4×10-4 3.8Ce3+离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为( ) (A)4f2 (B)4f05d1 (C)4f1 (D)6s1 4.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大小正确的顺序就是 ( ) (A)CN>O>F (C)C>NNF 5.偶极矩不为零的分子就是( ) (A)PCl5(g) (B)NF3 (C)SF6 (D)BeCl2(g) 6.不存在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的分子就是( ) (A)NH3 (B)对羟基苯甲酸 (C)CF3H (D)HNO3 7.晶体熔点高低正确的顺序就是( ) (A)NaCl>SiO2>HCl>HF (B)SiO2>NaCl>HCl>HF(C)NaCl>SiO2>HF>HCl (D)SiO2>NaCl>HF>HCl 8.不属于二元质子酸的就是( ) (A)H3PO3 (B)H2SO4 (C)H3PO2 (D)NaH2PO4 9.氧化性强弱正确的顺序就是( ) (A) HClO4H2TeO4 (C)HClO4

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 +,错的填 -) (1) 已知下列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UF 6 (l) → UF 6 (g) θ1r m 30.1kJ mol H -?=? 则此温度时蒸发 1mol UF 6 (l),会放出热 30.1 kJ. ( ) (2) 在定温定压条件下,下列两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 ( ) 2221H (g)O (g)H O (l)2 +→ 2222H (g)O (g)2H O (l)+→ (3) ?r S 为正值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 ) (4) 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和O 2长期存在而不会生成NO ,这表明此时该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是负值。 ( ) (5) 反应 C(s) + H 2O (g) = CO (g) + H 2 (g),θ1r m (298.15K)131.3kJ mol H -?=?,由于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 (6) 上述反应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即平衡向右移动。 ( ) (7) 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 ) 2. 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 下列反应中,反应 ______ 放出的热量最多。 (A) 4222CH (l)2O (g)CO (g) + 2H O (g)+= (B) 4222CH (g)2O (g)CO (g) + 2H O (g)+= (C) 4222CH (g)2O (g)CO (g) + 2H O (l)+= (D) 4223CH (g)O (g)CO(g) + 2H O (l)2 += (2) 定温定压下,某反应的θ1r m ()10kJ mol G T -?=?,这表明该反应 _______。 (A) 能自发进行。 (B) 不能自发进行。 (C) 能否自发进行,还需要具体分析。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__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 A 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试问: (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 (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T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 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 (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 (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 ΔU=-60+(-40)=-100KJ (2) ΔU=+60+40=+100KJ ,(3) ΔU=+40+(-60)=-20KJ (4) 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 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2)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3)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河南中医学院 2007至 2008学年第一学期 《无机化学》试题 (供药学本科使用) 学号:姓名:座号: 复核人: 1分,共40分) 1、对于Zn2+/Zn电对,增大Zn2+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Cu2+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 A 8e B 18e型 C 18+2e D 9~17e型 3、设氨水的解离平衡常数为θ b K。浓度为m mol·L-1的氨水溶液,若将其用水稀 释一倍,则溶液中OH-的浓度(mol·L-1)为 () A m 2 1 B θ b K m? 2 1 C 2/ m K b ?θ D 2m 4、已知θsp K(Ag3PO4) = ×10-16,其溶解度为 ( ) A ×10-4molL-1; B ×10-5molL-1; C ×10-8molL-1; D ×10-5molL-1 5、下列各组物质,能自发发生反应的是() A Cu、Cu2+; B Cr2O72-、Cr3+; C MnO2、Mn2+; D SnCl4、Sn 6、3d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是 () A 1,2,3 B 0,1,2 C 0,±1 D 0, ±1, ±2 7、下列各分子中,以sp3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A BeCl2 B PCl3 C BF3 D SiH4 8、熔化下列晶体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 A HF B Ag C KF D CO2 9.已知V E A/θ:Cr2O72- + Cr3+ Cr2+ Cr,则判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A 都不能 B Cr2O72- C Cr3+ D Cr2+ 10.下列各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择填在括号内):(共20分) 1.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都属于“两性电解质”的是( )(A)HCO3-,H2O,HPO42- (B)HF,F-,HSO4- (C)HCO3-,CO32-,HS- (D)OH-,H2PO4- ,NH4+ ) (A)×10-4 (B)×10-3 (C)×10-3 (D)×10-4 3.8Ce3+离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为( ) (A)4f2 (B)4f05d1 (C)4f1 (D)6s1 4.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大小正确的顺序是 ( ) (A)CN>O>F (C)C>NNF 5.偶极矩不为零的分子是( ) (A)PCl5(g) (B)NF3 (C)SF6 (D)BeCl2(g) 6.不存在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的分子是( ) (A)NH3 (B)对羟基苯甲酸(C)CF3H (D)HNO3 7.晶体熔点高低正确的顺序是( ) (A)NaCl>SiO2>HCl>HF (B)SiO2>NaCl>HCl>HF(C)NaCl>SiO2>HF>HCl (D)SiO2>NaCl>HF>HCl 8.不属于二元质子酸的是( ) (A)H3PO3 (B)H2SO4 (C)H3PO2 (D)NaH2PO4

9.氧化性强弱正确的顺序是( ) (A)HClO4H2TeO4 (C)HCl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