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道德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道德观

赵明

摘要: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创作,更重要的是他作品背后显示的鲁迅具有的中国民族心理少有的忏悔意识和赎罪观念。通过鲁迅的文学创作分析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鲁迅道德观忏悔意识

一、“鲁迅一生功业上的建立虽在民元以后,而它的发源地却都在民元以前。”

鲁迅的青年时期经历了中国近代一段异常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时期。期间发生的事件对鲁迅影响很深,以至于鲁迅在进行小说创作时,多次以青年时期的经历或人物为原型写作。17岁时,鲁迅选择远走他乡,这个年龄是在家中和父母生活的年龄,鲁迅为什么选择异地求学?对此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鲁迅祖父因科场弊案导致家道中落,家中无钱只能去南京读免费学堂。

二是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中提到的“走异路”,想走出去看看,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故乡人及家乡人道德状况的不满,要“寻别一类人们去”。在其《呐喊﹒自序》中,鲁迅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这歧路中,大概可以看出世人的真面目”.这种看清世人真面目的痛苦让鲁迅有着特别的敏感和反感。其“真面目”,就是围绕鲁迅家庭的破败、父亲的早亡以及亲戚朋友所表现出的恶劣行径。鲁迅父亲过世后,其长辈亲戚为了霸得更多房产逼迫尚未成年的长孙鲁迅签字画押,这给鲁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日后的小说创作中多次出现这些场景,比如《孤独者》。鲁迅在南京水师学堂的学习,只持续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其后就转入矿路学堂。这种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怎么半年后就放弃呢?对这个问题,鲁迅有这样的解释:那时的想法是,开发矿物是当务之急,比建设海军更为重要。这段问答中,鲁迅的转学是因为“矿物是当务之急”,但其《琐记》却道出了别样。在这篇文章中,开篇就写了高年级学生的“螃蟹态度”及学校居然请和尚来装神弄鬼,他“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现在发见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他所希冀的道德环境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他选择了离开。庚子赔款后,鲁迅作为学习优异者被送到日本留学。在东京学习了两年日语之后,鲁迅开始学医,这段学习经历鲁迅只用了这样几个字来概括“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清国留学生的形态让鲁迅感到羞耻。这些清国留学生花前月下,丑态百出。可以想见鲁迅所处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联想到国内的状况,鲁迅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已不仅仅是反感或嘲讽,恐怕已经有一些愤怒和厌恶。在仙台他遇到了对他很好、给他鼓励的藤野先生,也是在这里,鲁迅作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弃医从文。回国后鲁迅逃异地、走异路的生活并没有结束,这些来源于鲁迅的道德敏感。那么,鲁迅的道德要求是否是高不可攀,是否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按照鲁迅的道德意识生活呢?恐怕不是。鲁迅的道德观念中对于人的要求也无非是一个“诚”字。鲁迅对于诚的重视和珍视,在鲁迅的文章中俯拾即是。在《范爱农》中最为明显。东京留学时,鲁迅与范爱农私交

不甚好,但回国后俩人迅速成为好友。原因何在?恐怕就是一个“诚”。文中有作者与友人酒后的一段对话,读来觉得亲切感人: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那一天你们专门反对我,而其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吗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

还记得么?”

我们看到的是由误解、排斥到友好的过程,深切地感受到朋友之间的真诚。

二、日本学者竹内好认为在鲁迅的小说中仿佛“有两个中心。它们既像椭圆的焦点,又像平行线。”

所谓两个中心,在鲁迅那里,我认为就是:一方面,鲁迅要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来完成自己的道德观的表达和建立;另一方面,在道德观下,鲁迅又发现自身的缺陷,由此生出忏悔意识。鲁迅认为,救国就必须立人,而要立人又必须有道德。这与其道德观念有直接关系,因此社会的改革和灵魂的救治以及道德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这一认识也成为鲁迅创作的主张和特色。他将个人的情感经历、形象和他人形象放在一起进行描摹刻画,达到了极其深刻的境地,同时树立了自己的道德丰碑。

参考文献:

[1]许寿棠.《我所认识的鲁迅》载《鲁迅回忆录》(上).北京出版社.1999.

[2]详见《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鲁迅.《鲁迅散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

[4]《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日]竹内好.《鲁迅》中译本.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

(赵明:遵义师范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