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资料

信息管理资料
信息管理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2.原型法:开发者和用户在系统的主要需求上取得一致意见后,由开发者很快开发一个初步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用户使用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反复修改,直到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为止。

3.数据流程图: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4.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的意义。

5.供应链:相互间通过提供原材料、零件和产品等的厂家、供应商等组成的网络,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等的全过程。

1.过程控制系统: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通过敏感元件对生产数据及时监测,并实时调整其过程的偏差的信息系统。2.对象(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是一个封闭体,是由一组数据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构成。

3.表格分配图:用于将某种单据或报告分发到多个部门的业务描述图。

4.周转文件(并举例):用于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数据的文件。例如工资系统中用户电费扣款文件。

5.战略信息系统:是一种把信息技术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竞争武器和主要手段的信息系统。

6.管理的控制职能:是对具体业务进行计量和纠正,以确保管理目标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通常将实际与计划比较,发现偏离而采取调整措施,纠正和防止计划实施中的缺点和错误。

7.封装性:将对象的数据和操作组合在一起的封装体,称为封装性。

8.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9.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新旧两系统同时运行,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原系统来检测新系统的转换方法。

10.平行转换法:独立于具体的数据库系统,描述了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库,与数据库将来怎样实现无关的数据模型。1.企业内部信息:又称内源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

2.供应链管理:.协调供应链中生产、存货、选址及其运输活动,从而在市场上达到响应速度,与效率的最佳组合。

3.“显见”的必要性(系统开发必要性中的):随着组织的发展和对管理要求的提高,系统目前所使用的管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已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必须更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新型系统。

4.代码:用数字或字符代表事物名称、属性或状态的符号。

5.风险:从事某项特定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

1.系统:由相互作用和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继承(面向对象中):把若干个对象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下层的子类具有和上层分类相同的特性。

3.业务流程优化:根据系统调查阶段,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摸清现状,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

4.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上的通信线路及各个计算机之间相互连接的几何排列或物理布局形式。

5.德尔菲法:由项目组收集与项目有关领域专家的意见,经整理后反馈给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如此反复,以得出最后的意见。

6.(面向对象方法中的)消息: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消息产生。消息由某个对象发出,请求其他某个对象执行某一处理或回答某些信息。

7.业务流程优化:根据系统调查阶段了解到的情况,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摸清现状、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地分析和改进。

8.(系统设计中的)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不仅给用户带来一定效益,还应尽可能减少系统的不必要开销。9.信息流: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文件、统计报表构成的信息处理过程称为信息的流动。信息流伴随物流和其他流的产生而产生并起控制和调节其他流的作用。

10.CMM:CMM的中文意思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提供了软件过程改进的框架,CMM将软件过程成熟程度分为5个级别标

二、问答题

1.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和传统文件的区别是什么?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关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

数据库与传统文件之间的区别是:(1)数据库包含了若干文件,通过联结路径实现记录间的联系。(2)数据库能反映现实世界中信息间的联系。

(3)文件只包含数据本身(记录),而数据库则包含了基本数据和关于数据的数据。

2.试述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1)封装性。(2)抽象性。(3)继承性。(4)多态性。

3.试述系统分析的任务和工作内容。

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尽可能弄清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调查原信息系统的资源、输入、处理和输出,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系统分析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可行性分析;(2)详细调查;(3)系统化分析;(4)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4.简述系统总体设计的内容。(1)划分子系统。(2)代码设计。(3)制定设计规范。(4)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5)功能结构图设计和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5.简述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①物理系统的实施;②程序设计与调试;③项目管理;④人员培训;⑤数据准备与录入;⑥系统转换与评价。1.简述联机实时处理的特点。联机实时处理适用于要求及时响应的场合。不需要脱机转换数据,也不需要人工干预。系统的集中度较高,要求有严格的控制过程。

2.简述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与传统的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不同。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特点是把功能作为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在设计中注重对系统功能的模拟。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对象”,

在设计中注重通过对对象及其关系(系统结构)的模拟,最终实现系统的功能。(

3.简述数据查询分析必要性及其方法。信息系统使用者可能会提出各种查询要求,因此需要采取高效检索技术。系统分析时应将需要查询的问题列出清单,进行分析。

4.简述文件按用途分类的种类。1)主文件;(2)处理文件;(3)工作文件;(4)后备文件;(5)周转文件。

5.简述实施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开发和实现MIS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统筹和协调,需要多方面人员的密切配合,需要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技术可以使管理人员事先预测出可能发生的问题,在问题未发生之前就可以控制并及时调整,使管理工作成为主动。

1.简述数据库管理员的任务。(1)保证数据的完整性;(2)保证数据的正确性;(3)保证数据的安全性;(4)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控制。2.简述传统决策工作的特点。(1)主要依赖领导者或决策者的经验;(2)依靠手工分析;(3)对于社会经济等复杂、大的系统难于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

3.简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内容。(1)新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图;(2)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3)新系统的数据字典;(4)关于处理逻辑的说明。

4.简述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应考虑的因素。(1)系统的吞吐量(TPS);(2)系统的响应时间;(3)系统的可靠性要求;(4)单机系统还是多机系统;(5)集中式还是分布式;(6)地域范围;(7)数据管理方式。

5.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1)强调信息管理不能单靠技术因素,必须重视人文因素;(2)强调信息商品和信息经济的概念;(3)突出在组织中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4)强调信息的战略管理和高层管理。

1.简述BPR的特征。1)根本的再思考;(2)彻底的再设计;(3)巨大的效益。

2.简述关系数据模型的五个概念。(1)关系,即一个二维表,表名即关系名;(2)元组,表示关系的一行;(3)属性,表示关系的一列;(4)主码,用于唯一标识该关系的元组;(5)关系模式,用于行定义的描述。

3.简述为什么要进行系统详细调查。

由于新系统一般都是以当前系统的基础为前提,只有通过对当前系统的详细调查,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弄清业务现状,发现薄弱环节,才能为改进系统和开发新系统提供可靠的资料,为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打下基础。

4.依次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5)实施、运行和维护阶段。

5.简述系统总体评价的内容。(1)规模、结构和应用范围;(2)支出是否超出预算;(3)是否满足质量要求;(4)文档是否齐全;(5)系统的安全保密情况。

6.试述可行性分析的步骤。(1)确定系统的规模与目标;(2)明确用户主要信息需求;(3)提出拟建系统的初步方案;(4)提出并评价可能的替代方案;(5)给出该项目做还是不做的选择,确定选择方案;(6)制定项目开发计划;(7)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8)向用户审查小组与指导委员会提交结果。

7.教学管理的主要工作过程是:系办输入班级和教学时间,查看教学计划表,确定本学期教学任务。根据本学期教学任务,查看教师表制作开课任务书和班级教学计划表。查询时,教师输入教师姓名和时间,查询本人的教学任务,学生输入班级和时间,查询班级教学计划。1.简述组织扁平化及其作用。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削减中间管理层数量,使组织结构层次减少;扁平化使每个管理人员管理范围增大,一线管理人员有了更多参与决策的权利,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

2.简述系统软件的作用及其主要内容。

用于管理计算机的程序称系统软件,主要内容有操作系统(OS),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系统维护软件等。

3.简述系统调查的常用方法。(1)研究资料法。(2)开调查会。(3)用户访谈。(4)问卷调查法。(5)实地观察法。(6)发电子邮件法。4.简述信息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2)灵活性及可变性原则。(3)可靠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

5.简述系统维护工作的注意事项。(1)减少修改的随意性。(2)应提供必要的资源。(3)程序修改后应按规则测试。(4)及时维护相关的文档。(5)注意修改工作的规范化。

6.运动会成绩处理过程是接受项目裁判送来的比赛成绩单,使用项目文件和运动员文件,将成绩录入到比赛成绩文件。成绩查询时根据运动员文件和比赛成绩文件产生项目比赛成绩,送大会秘书处。绘制运动会成绩处理的数据流程图。

1.简述网络协议的含义与作用。网络各结点为了有条不紊地传递数据,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网络协议,它精确规定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和时序。

2.简述初步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有关组织的整体信息,有关人员的信息,有关工作的信息,包括主要输入,主要输出,主要处理功能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3.简述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的任务与内容。任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择一种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并进行评价。内容:存储结构设计、存取路径选择、建立数据索引。

4.简述信息系统评价的必要性。(1)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系统工程,必须对其有一个客观评价。(2)通过系统评价可以使用户深入了解所使用系统的特点,更好地发挥系统的功效。(3)系统评价可以提高用户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提高参与系统维护工作的积极性。(4)可以为系统开发人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系统开发人员的开发水平。(5)便于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为系统的升级与改进提供依据。

5.简述管理的层次。所谓管理层次就是把管理组织划分为多个等级,包括:(1)高层管理,属战略级管理。(2)中层管理,属战术级管理。(3)基层管理,属作业(职能)层管理。

6.试述系统划分的一般原则。(1)要遵循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先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或模块。(2)子系统在功能上应具有独立性和简洁性,为系统实施和维护提供便利,充分考虑到开发单位目前和未来经营管理的需要。(3)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关联低,接口关系简单明确。(4)子系统划分应避免数据大量冗余,避免子系统之间数据频繁交换。(5)子系统的设置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