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淡处蕴深意—浅谈《青龙偃月刀》的言语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平淡处蕴深意

—浅谈韩少功《青龙偃月刀》的语言特点

王一博

作为韩少功乡居期间的作品之一,《青龙偃月刀》无疑是一篇成功之作。小说只有短短一千八百字,却深刻展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之下人们的迷茫。这当中,作者对语言的出色运用发挥了巨大作用。《青龙偃月刀》中,作者借鉴了古代笔记小说的写作手法,语言简练质朴,贴近生活,情节发展较为平和,没有激烈的矛盾和冲突。细品之下,不难发现,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多样的情感,平和的情节中饱含苦痛与无奈。

一、象征手法的出色运用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写作手法。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文章简练,含蕴丰富。《青龙偃月刀》之所以给人以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之感,象征手法的运用便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篇小说当中,最值得注意的两处运用象征手法的地方,其一是“青龙偃月刀”,其二便是文章的结尾三明爹的死。

首先,剃匠敬奉关帝爷,因为关帝爷凭手中的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而剃刀是剃匠们谋生的工具。可以说,何爹的青龙偃月刀便是他的生存支柱。小说中何爹不愿用电剃刀,不愿给青年人染发和烫发,“宁可败走麦城也绝不背汉降魏”。因为对于何

爹来说“青龙偃月刀”代表了一代代传承的手艺,代表师傅的教诲,代表了传统的延续,它不仅是何爹维持生活的工具,更是何爹的精神寄托,是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青龙偃月刀也渐渐被冷落,这也正象征着在现在文明的冲击之下,传统技艺乃至传统文化的被动与落寞。

此外,青龙偃月刀也象征了一种重义轻利的传统美德。作为关帝爷手中的神兵,它承载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坚守,而作为何爹这样一个普通而执着的剃匠手中的工具,它同样承载了何爹在面对现代潮流的冲击下对传统的不离不弃。虽然传统的剃头方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生意日渐冷清,何爹始终没有为了金钱而放弃传统技艺,这是对自己行当的义。当三明爹即将离世时,何爹毅然含泪回家取回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让三明爹享受到最后的极乐,这是对人的义。当人们迷醉于现代社会的灯红酒绿之中,何爹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无疑是对传统的坚守、对人性大义的完美诠释。

三明爹是何爹“最熟悉的脑袋”,随着他的去世,何爹的“青龙偃月刀”也不可避免的随着这一知己的离去而走向自己的完结。同样,面对现代文明的入侵,乡土文化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也会不可避免的趋于没落。在惋惜的同时,作者也借此提醒人们,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保持传统,又要注意传统和现实的融合,才能发扬传统,与时俱进。

二、富有美感的陌生化语言

陌生化语言即文学性语言,文学语言是日常语言陌生化的结果,是“文学性”的具体体现。①通过语言的陌生化,可以产生一种距离感,也更容易引起读者诗意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青龙偃月刀》中对何爹高超的剃头技艺的描写充分运用了这一技巧。洗脸清头到开刀、清刀、弹刀,再到三十六种刀法的熟练运用,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须眼角余光的照看,无不让人感到眼花缭乱赞叹不已。而其中对关公拖刀、张飞打鼓、哪吒脑海等技巧的描线,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不禁为何爹高超的技艺叫一声好。

精湛的技艺、低廉的价格,却依旧无人问津,强烈的反差使得小说即使没有大肆渲染,也有了明显的情感变化,给人以韵味无穷之感。

三、对古代笔记体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孙犁在《谈笔记小说》一文中提出:“中国的所谓笔记小说,由来已久,汉晋已有,就是先秦经籍中,也有类似的断片。至唐宋而大兴,推演至明清,这种书籍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杂列并陈,在中国文化遗产中有很大的部分。”中国古代笔记体小说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均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青龙偃月刀》继承了古代小说篇幅短小,情节明晰的特点。没有冗长的记叙,也没有大段的对白,全文不足两千字,却依然

叙事完整内涵丰富。情节平淡顺畅,没有感天动地的情感倾诉,也没有紧张激烈的生死之争。虽然写的是传统文化的衰亡,却没有痛哭与哀嚎,但就在这种平淡当中,饱含着辛酸的泪水、无尽的哀叹。正如古代笔记小说多写民间的故事,《青龙偃月刀》写得是何爹这样的平民百姓,他们本身就不会像诗人般的抒情达意,对于社会的发展他们无可奈何,作者正是用“平淡”来体现广大民众的感情变化,也正是这种“平淡”使得文章自然质朴,毫不造作。

另外,古代笔记小说语言通俗,多用富有个性化的口语来刻画人物。这在《青龙偃月刀》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吗?”何爹说的这两句话,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固执的老剃头匠的形象。通过个性化口语的运用,使得小说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表现出一种“本色美”,在艺术性与通俗性上完美结合。

不仅如此,作者在继承古代笔记小说的长处的同时,也对其缺点做出了改进,发展了笔记小说的写法。

在《青龙偃月刀》这部作品中,作者突破了古代笔记小说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法单一的弊端,运用了象征、陌生化等多种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予读者多重审美体验。同时,作者注意了多重视角的转换以及多重视角的聚焦,这种方法的一

个突出的叙事效果,就在于它能够造成一种阅读的主动性。在这种角度的叙事中,读者看到的是人物行为的直接呈现,这里既没有讲述着的引导,也没有人物的心理剖析,读者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做出自己对故事以及故事人物的意义解读。使得人物立体丰富,故事富有层次感。

作者在对古代笔记小说所做的另一个改进便是叙事风格追求散文化的效果。“力求突破小说的假定性,选语力求平易近人,切近于生活,从多方面给人以指示,使人觉得它所写的东西是真的”。(谈歌《人间笔记》)《青龙偃月刀》开头作者便介绍“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像是在给读者讲故事一般,让人觉得何爹确有其人,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最后,作为一篇短篇小说,《青龙偃月刀》可谓字字珠玑。作者对语言的完美驾驭及熟练的写作技巧,使得轻巧简短、自然清淡的语言中传达出深邃厚重的精神诉求,既有充实丰富的情节,又让读者产生对人生和文化的感悟,发人深省,回味无穷。注:

①“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领军人物为什克罗夫斯基。其观点认为文学语言是日常语言陌生化的结果,是“文学性”的具体体现,甚至认为文学的“文学性”只存在于这种艺术处理过的语言中。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