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7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达到陕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是历史的新纪录,是世界史上空前未有的。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道路就是人民解放的道路。长征是播种机,它在11个省撒播革命的种子。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处于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第二,遵义会议是我党从幼年的党走上了成熟的党的标志;第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瓦窑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它继遵义会议解决党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后,又结合国内形势和党的任务,开始系统地解决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会议制定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之际,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摘要: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及起因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这种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周恩来、朱德与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会议二.遵义会议的经过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案及测评试卷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论遵义会议的五种精神

论遵义会议的五种精神 李学东 如今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有了明确的表述,唯独遵义会议精神表述尚无定论。综合近年国内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依据尊重史实、古为今用和着眼未来的原则,我认为,遵义会议精神至少蕴涵着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和务求必胜等五种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遵义会议堪称实事求是的历史典范,无论是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历史总结,还是对红军下一步军事行动的谋划,亦或是对犯错误同志的批评和对被错误处理的同志的重新起用,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早在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道路时,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早放弃攻打大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把战略退却变成战略进攻,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但是“左”倾机会主义者坚持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拒不承认毛泽东同志的这一伟大创造。虽然他们后来也不得不从大城市转移到中央根据地,但仍然排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丢失了中央根据地,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遭致革命的重大损失。遵义会议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胜利,它是付出了重大代价换来的。湘江之战后,到底是不顾严重敌情继续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还是实事求是改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军,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实事求是,就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反之,就可能大难临头,全军覆没。 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实事求是的遵义会议精神,必须牢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经验教训,努力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自觉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制度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比如,在对国情、省情和市情、县情的认识上,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认定,首先承认“三个并存”的现实,即一部分现代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化水平很远的工业,同时存在;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状况,同时存在。然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扎扎实实推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和小康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摘要】遵义会议精神是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遵义会议;历史意义;启示 在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领导班子,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国家。遵义会议认真总结了革命期间的宝贵经验与教训,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思想,解决了军事上的问题,让我党转危为安,走向胜利。 一、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一)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 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左倾思想”是非常严重的,包括军事上的冒险主义、思想方面的教条主义、政治方面的盲动主义、组织方面的宗派主义等。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军事路线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党和红军的安危,而这些问

题已经引起了大多数领导同志的重视,已经到了最佳的纠正时机。在“遵义会议”中,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导致“围剿”战争失败,恢复了由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作战原则,摆脱了以往的被动局面。 (二)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红军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为后续的革命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并取消了“三人团”,改为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指挥。后来,又成立了“三人小组”,这是当时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机构。遵义会议的种种举措,推动了党的路线的正确转移,对于保证长征的最后胜利起着关键作用,将张国焘造成的损失降低至了最小化,在极端条件下保存了领导骨干力量。 (三)促进国内革命战争的转变 在“遵义会议”后,我党从各类实际出发来调整战略方向,这对于后续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我党实施了到川西北、川滇黔、川西、川陕甘的战略转移,最后确定了陕北作为大本营。这种战略转移是基于当时的地理、政治、军事、居民条件来决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继续北上抗日。在“遵义会议”结束后,转移战略逐渐完成,实现了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与指挥,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奠定了革命胜利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6]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在战略转移时,“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又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军事路线的错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而且这些错误已为中央大多数领导同志所认识,也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不满,纠正的条件已经成熟。遵义会议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力量纠正军事路线的错误。会议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造成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在退出苏区后继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共谋学校未来发展 ——我校党委赴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学习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思考学校未来发展,5月26日下午——28日上午,学校党委以中心组政治学习的形式赴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学习,并在遵义召开了党委会议,研究讨论了学校的未来发展,部署了学校的当前工作。 徐仲伟、聂能、刘达明、杜惠平、李林、李银国、游敏惠以及党委其他成员一行17人出席了此次参观学习活动。 大家怀着崇敬之情,先后参观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遵义会议会址和息峰集中营旧址,重温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真切地体会到了毛泽东等一代革命前辈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力挽狂澜、运筹帷幄、扭转乾坤的英明胆识。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7日下午和晚上,徐仲伟书记主持召开了以“学习遵义会议精神,共谋学校未来发展”为主题的党委中心组政治学习会议,与会同志根据《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的基本内涵》、《科学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走特色和优势取胜之路》、《高等学校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更有作为》、《工科大学文科发展路径探析》和《重庆邮电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等学习资料,围绕我校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如何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定位及制定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如何在国家十一次增列博士、硕士单位和学科点的工作中打好主动仗等问题,就学

校的学科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自主创新、对外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 聂能校长指出,党委在遵义召开这次会议,进一步研究、谋划学校未来发展,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定位、总体目标、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说,大家要转变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抓住国家、信息产业和重庆大发展的机遇,努力修改、完善、贯彻和落实《重庆邮电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政府与信息产业部共建重庆邮电大学协议》,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实现学科间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大科学研究力度,着眼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学研结合,切实加强学校与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合作,加大研究生教育力度,特别是努力抓好北部新区研究生院建设和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规范人才流动,培养和凝聚一大批教学科研人才。他强调,学校现在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凭借学校的光荣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师生的辛勤耕耘和顽强拼搏、领导的宽广眼界和科学决策,重邮人一定能够把重庆邮电大学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徐书记在会上做总结发言时指出,这次会议主题鲜明,总结了以前学校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目标,可以说,这次会议是一次重邮的“遵义会议”。他认为,解决好领导干部的工作和发展思路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面对学校的良好发展态势和机遇,结合当前的改革和发展,他提出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认真分析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切实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二)以学校党代会和教代会为契机,响亮地提出学校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改革发展氛围。(三)认真修订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各单位要制定贯彻落实“十一五” 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四)努力抓好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六)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人性化。(七)

遵义会址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自党的成立至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以前,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往往照搬外国的经验。又因我们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而在决定中国革命斗争的重大问题时,往往是听从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意见。从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前的十四年中,党召开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有共产国际的指示或共产国际代表的参加。共产国际对世界革命运动和中国革命斗争起过推动、帮助的作用,有些指示也是正确的;但由于共产国际对各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具体的深入的了解,因而有些指示是不正确的;而在斯大林领导共产国际期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因而它给中国革命斗争带来了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不仅没受共产国际指示的干预,而且对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进行了严肃的批判。这和以往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是不相同的。从会议内容本身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历史特点。 在军事上,遵义会议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对党内两条军事路线的一场大争论作出了正确的结论。会议在批判李德等的军事教条主义的同时,反复强调领导中国红军战争,应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来规定和制定红军的组织形式、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等。 在整个会议召开的过程中,在关于红军战略方针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毛泽东等同志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红军战争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有理论、有分析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严肃地批评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这种不迷信外国,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共产国际,不迷信军事权威,这种敢于向教条主义、

遵义会议观后感

遵义会议观后感 遵义会议观后感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湘江边上一排排战士倒下了,又一排迅速补上来,战火烧焦了山脉,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江水;金沙江畔电闪雷鸣,滂沱大雨,战士冒雨渡江,气盖山河;大渡河上,二十二名勇士勇往直前,为抢夺泸定桥献出年轻的生命;将军岭上陈师长断肠取义,令人动容…… 电影《遵义会议》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多么不易,革命前辈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中国这个“大家庭”,舍弃小家,多么令人感动!当毛主席拿着鸡蛋糕送给贺子珍时,贺子珍说毛毛还没吃过,我的心为之一痛,战争让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作为普通的父亲、母亲,她能不思念自己的孩子?他能不担心孩子的安危?在当时的局势下,是什么让他们在家国之间果断取舍,是什么让他们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是牢不可破的革命信念、是心怀红军安危的大家情怀、是探索革命道路的崇高理想。 看完影片后,我热泪盈眶,共产党人坚强、勇敢的形象更加清晰,我看到了一个个不怕牺牲、锲而不舍的共产党人;我看到了一个个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的共产党人;我看到了一个个拥护正义、实事求是的共产党人。 英勇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湘江会记住你们、大渡河会记住你们,全国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共产党人会继续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发扬时代精神,勇于担当,不怕困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带动更多的群众服务好更多的患者,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做一名忠诚、有觉悟、有担当的共产党人。 遵义会议观后感 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医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的活动,其中观看电影“遵义会议”是让我触动最大的。 宏大的战争场面,再现了当年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与信念坚强无谓,不怕牺牲的精神。面对党的路线错误,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的领导人敢于纠正、敢于担当的责任及在大局面前心系党、心系人民的大爱与无私。这一幕幕让我感动,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昨天前辈们的牺牲和奋斗,面对伟大的“长征”精神,我

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摘要] 本文对遵义会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和给我们今天的启示进行了论述,并简单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遵义会议历史影响启示 [目录] 一、遵义会议的内容 二、遵义会议的影响 三、自己的看法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不但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也给今天的我们很大的启示。本文试就以上两个方面谈谈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柏公馆的小楼上召开了政治局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初期损失严重,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怀疑、不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要求改变领导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明辨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指出“左”倾错误领导人推行的单纯防御路线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成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家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有: 第一,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党的领导实质是指导思想、指导方针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就是从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是当时战争环境下党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毛泽东进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承担起长征途中处于中心的军事任务的领导工作,进一步表明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伍修权曾回忆到:“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作为最高统帅部,负责指挥全军行动,全党信服毛泽东同志,把当时最有决定意义的、关系到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军事指挥大权托付给他,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共产国际多方指导,有有益的帮助,也有不切中国实际的错误指示。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确定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积极防御的军事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改组问题。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遵义会议纪录片观后感

遵义会议纪录片观后感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里程碑,我们要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篇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94分钟的《遵义会议》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重温那段动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感悟并珍惜当今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我们新一代党员的必修课。 电影中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借鉴革命年代战争的经验来续写中国新篇章。近年来,无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还是近期西安市开展的“大学习、大教育、大排查,察民情、解民忧、助民富”主题实践活动,我们都要借鉴前辈的光荣事迹来总结自己做人、干事的行为作风:一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抄搬,搞教条主义;

二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三是在复杂的局面下,首先抓住最重要的问题,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四是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五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要坚定革命的必胜信念,保持和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都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经验。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里程碑,我们要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篇二电影《遵义会议》选取了长征途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遵义会议”这一重大题材,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反映了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方针在遵义会议之后发挥作用,指挥红军取得节节胜利,最终到达陕北延安,与西北红军会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电影《遵义会议》由曾创作过《开国大典》、《八月一日》等电影的刘星担任总导演和编剧,制作过《开罗宣言》的于紫菲担任制片人,演员佟瑞欣、马晓伟等主演。 在最重要的“遵义会议”这场戏上,从零散的片段中可以看出,这场表现全片主题,也是整个故事发展,几条情节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讲述了近代各国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容。本课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后国共第一次合作破灭导致的被迫长征以及决定中国共产党生死的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在之前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本课的相关内容有良好的掌握和理解,学生更希望能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整个过程和定义。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把握重点内容来进行教学。【教学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意义以及各部分的时间。 2、掌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3、能够理解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红军长征的过程 【教学方法】 表格教学法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都知道,伟大的毛主席不仅仅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我们在语文里学到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还有印象吗?这里有另一首毛主席作的诗,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对,是红军长征的过程,那么红军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 授课: 一、红军长征 1、红军长征原因:我们从很多影视剧中都能看到红军长征是非常艰险的,也可以了解到红军长征的时候死了许多人,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红军要放着好好的根据地不住,而去进行长

征吗?之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有谁能回答一下(提问)? 好的,同学们讲了很多长征的原因,都很有道理,那么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非常地迅速,国民党因此十分震惊,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就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多次“围剿”,我们来看一下围剿的情况: 次数国民党兵力红军兵力红军歼敌数结局 第一次10万4万 1.5万国民党失败 第二次20万3万3万多国民党失败 第三次30万3万3万多国民党失败 第四次40万7万3个师国民党失败 这四次“围剿”都是红军赢得了胜利,于是,蒋介石非常愤怒,就在1933年10月,调集50万军队进行了第五次“围剿”。原本这次红军也可以胜利突破国民党包围, (1)但是这时候,出现了两个人,他们推行了什么主张,导致这次反“围剿”失败?(提问) 对,博古和李德推行了“左”倾错误主张,导致了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因此伤亡惨重,于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原因) 2、红军长征过程及结果:请同学们阅读P61页到P63页,并阅读图2-74的红军长征路线图(8分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红军长征先后经过了哪些省份?(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宁夏) (2)在长征路线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四个地方,并说说这红军在这四个地方的时间点,并完成以下的表格 地点时间事件人物 瑞金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中共中央 吴起镇1935年10月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会宁1936年10月与中央红军会师红二和红四方面军 这个表格很明确地表现了当初红军长征过程的几个重要情况,我们也可以从上面的表中看出,从瑞金中央根据地出发长征的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是陕北红军,陕北红军和红二红四方面军是在北方驻扎,后来和中央红军会和的,需要清楚。 (3)我们都说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两万五千里走了两年,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和长征路线图以及《七律长征的诗》,说说这两年里面,红军经过了哪些自然环境,从地形,气候上来

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几点思考()

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几点思考 一、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迫切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很多指标在全国处于挂末状况。究其因,从主观上讲,主要是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或奋发有为的精神。要改变贵州落后的状况,就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尤其是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科学总结遵义会议精神,是办好遵义干部学院的关键所在。 一所学校,尤其是干部院校,要办好不容易,不光要提高硬件水平,而且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或特点,才算是一所好学校。纵观延安、井冈山、浦东干部学院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办学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讲,遵义会议精神必须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干部院校的特色。遵义会议精神科学内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个人认为,栗战书同志提出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提法比较好。理由:一是它的包涵性广。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团结共事…..都可以涵盖;二是它的时代性强。现在领导班子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里就有“团结”二字,省委提出了“团结、发展、奋斗”三面旗帜就有“团结”二字。三是其他干部院校没有这个提法。四是容易上口、比较好记。外延:要把红军在贵州所有活动(会议、战斗等)涵盖在遵义会议精神下面,统一口号、统一包装、统一宣传,通

过专题培训、学术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打造好这个品牌。 三是深入宣讲遵义会议精神,是叫响遵义干部学院品牌的应有之义。 要加强对党和红军在贵州召开的会议、开展的战斗以及其他活动的深入研究,并纳入党性教育的重要课程,特别是要将“民主集中制”这个专题突出出来等,真正使来受教育的同志了解贵州、知晓历史、增强党性。

遵义会议

背景:遵义会议是在红军长征途中,在党和红军面临危急的关头召开的。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人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折损过半。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大部分领导人的赞同。于是,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

领导地位。 内容: 一、遵义会议主要作出四项决定: 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二、(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 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红军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意义 阅读精选(1): 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长征是一场伟大的行动,他对于中国社会之后的几十年都是意义深远的。他不但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任何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研究的人,最终都会发现中国历史的规律,以及估计出中国社会未来的前景。毛泽东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讲到中央红军的长征时,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透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在革命危急关头,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正因为有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党才能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道路。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红军到达陕北后,与陕北红军一道致力于根据地的建设巩固,最终将延安建设成中国的”红色之都”。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建设经验,对全国有着用心的指导意义,在全国范围内有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在解放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设和巩固”三三制”原则的确立、土地改革地进行,一方面团结了最广大的中间力量共同革命,另一方面,边区政府的建设也为我党之后取得政权、进行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遵义会议--党课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会议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遵义会议会址(图一)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二、参会人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秦邦宪(1907年-1946年)又名博古,1926年留学苏联,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遵义会议朱德(1886年-1976年)清末秀才,曾留学德国进修社会学和哲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 陈云(1905年-1995年)学徒工出身,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张闻天(1900年-1976年)又名洛甫,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毕业,中共一大代表,中共三届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周恩来(1898年-1976年)曾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王稼祥(1906年-197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邓发(1906年-1946年)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刘少奇(1898年-196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长征开始时为红八军团中央代表,黎平会议后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 何克全(1906年-1955年)又名凯丰,共青团中央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

关于遵义会议伟大意义的几点认识

关于遵义会议伟大意义的几点认识… 文章作者: 【原文出处】益阳师专学报 198201 【作者】刘仲良 一 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同志们斗争的结果,全党集体奋斗的结果,表明了全党觉悟的提高和走向成熟。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上台之前,我们党进行过反对瞿秋白、李立三两次左倾错误的斗争,由于这些斗争对左倾的思想实质没有加以彻底清算和纠正,因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就有可能在前此基础上加以扩展。加上王明等人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支持下,错误地结合一部分同志进行反中央的宗派活动,错误地在党员中号召成立临时中央领导机关,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从各方面对党施加压力。因而,从一九三一年一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起,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即使如此,也引起了党内不少同志的怀疑和抵制。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直处于斗争第一线的同志们,由于对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的实际,了解得清楚,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危害,在实践中,也最先感受到,因而他们最有条件和可能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最先起来和左倾冒险主义坚决斗争。毛泽东在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的江西南部根据地党代表大会和一九三二年八月党的宁都会议上,在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中,对左倾冒险主义进行了抵制,作了原则地斗争;周恩来、朱德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贯彻执行正确的战略方针,取得了红军反围攻战争的前所未有的胜利;在白区工作的刘少奇正确地估计到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白区特别是城市敌我力量的悬殊,提出了职工运动的

正确的策略原则,抵制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一九三三年初,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下的临时中央进入中央苏区,变本加厉地推行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在毛泽东已经被迫离开党和红军领导岗位的情况下,进行了顽强地斗争,坚持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遭到左倾冒险主义的排斥打击……。总之,在党内对左倾冒险主义抵制、怀疑、不满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大批、大批。尽管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施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甚至许多人受到了错误的处理而被诬害,坚持正确主张的同志的队伍依然不断扩大。当左倾冒险主义在实践中不断碰壁,尤其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的不断失败,使更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有了觉醒,引起了他们的怀疑和不满。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后,湘江之役红军损失过半,并一度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境地,这种怀疑和不满更加普遍增长。血的事实告诉了人们,王明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只知生吞活剥地背诵一些马列词句,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洋先生,革命不能再由他们领导。一度犯过左倾错误的同志,这时也站到反对左倾错误的立场上来了。这些,充分说明了全党觉悟的普遍提高,说明了党在政治上已经成熟,它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与群众基础。 从遵义会议本身来看,会议开始,左倾冒险主义者没有认识到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犯的错误,而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敌人的强大和中央苏区支前工作的不力,各苏区的配合不力等等(参见《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但多数同志支持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批判和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的战略策略。周恩来在会议前,“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和部署,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召开会议打下了基础”(王首道:《忠实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辉榜样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在会上,他代表军委作军事报告,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主动承担了责任,他说:“我身为军事部长,领导作战失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