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后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脊柱后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脊柱后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目的研究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寻找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产生因素。结果脊柱结核手术遵循相应的手术原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是关键,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正确处理。 【关键词】脊柱结核;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我院近20年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万余例,仅就术中出现各种并发症的120例进行分析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58例,女62例,≤15岁2例,16~59岁114例,≥60岁4例,颈椎2例,胸椎66例,腰椎52例,食道损伤1例,声音嘶哑1例,上肢烧灼感与手内收肌不全瘫1例,气胸59例,截瘫9例,大血管损伤48例,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1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均行病灶清除术 1.3 结果脊柱结核手术遵循相应的手术原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是关键,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正确处理。本组并发症经积极正确处理,均治愈。 2 讨论 2.1 食道损伤颈椎结核前入病灶清除术时可能误伤食道,手术时要轻柔将食道拉开,必须间断牵拉,不能长时间持续牵拉,防止组织的缺血坏死。切开颈前肌时,要让患者做吞咽动作,观察食道是否被拉开,可避免损伤食道。损伤食道后,禁食水可治愈。 2.2 声音嘶哑在C6~7水平的手术后,容易发生术后患者声音嘶哑,一侧声带麻痹,其原因大多为拉钩牵拉所致,挫伤喉返神经。外暴露要逐层钝性分开,牵拉时必须间断牵拉,正中轴线上操作,骨膜下推剥,一般在3周~5周内可以恢复,严重者可能要达6个月后才能恢复。 2.3 上肢烧灼感与手内在肌不全瘫胸椎第一或第二肋间神经可参与臂丛。颈胸段及胸椎1、2结核,伤及第一或第二肋间神经可致上肢烧灼感与手内在肌不全瘫,手术时应避免伤及第一、第二肋间神经。 2.4 气胸这在做肋横突切除及前外侧减压等胸膜外暴露的手术时容易发生。胸椎结核切除肋骨,拔除肋小头损伤胸膜,腰椎1~3结核手术中损伤膈肌脚可出现气胸,切肋要遵循骨膜下操作原则,肋骨上缘要沿肋骨走行推剥,肋骨下缘要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盐城新东仁医院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当今社会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纠纷时常发生。骨科是医患纠纷发生最多的科室之一,主要是因为骨科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除个别属治疗失误外,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骨科治疗的特殊性引起的。比如对骨折的患者进行固定之后,很容易造成临近关节的僵硬,但患者有时却难以接受。熟悉骨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前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术后对患者密切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和掌握骨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护理,对积极预防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休克: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起综合征。 预防措施: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病人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保持气道通畅,早期给予吸氧注意保暖,但不能体表加热 2、密切监测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的变化,病情危重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及时了解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监测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观察出血现象,一旦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凝血异常(抽血过程中血液迅速凝集,要考虑DIC发生的可能)。快

速补液时注意有无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咳嗽,粉红色泡沫痰) 3、进行扩容治疗:休克时至少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应选择较粗的静脉,可以快速补充血量。可首选用生理盐水或者平衡盐液(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进行扩容。根据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值,合理补液,及时调整量和速度,并记录出液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从小剂量开始,随时注意血压的改变。根据血压调节滴速。(西地兰使用后段时间内不可使用钙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防止药液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意保护血管,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 二、肺炎: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预防措施: (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 (2)避免吸烟,受凉,饮酒。 (3)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现高热,采取化学与物理措施降温。 (5)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8-09-20T14:40:52.8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作者:许秋梦[导读] 分析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200003)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抽取我院脊柱外科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中均取俯卧位。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5.04,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以脊髓损伤、皮肤完整性受损、循环呼吸系统受损等为主,并发症预防护理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俯卧位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关键词】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脊髓损伤【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048-01 前言:俯卧位是脊柱外科临床手术治疗的常用体位[1]。这种体位有助于开放脊髓。脊柱等部位,保障手术治疗的顺利完成。但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俯卧位手术虽然可以显著改善脊柱外科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同样也可能诱发相关并发症。为了评估并发症预防护理的价值,本研究将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脊柱外科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中均取俯卧位。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42例)2组。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4.8±2.1)岁。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4.9±2.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1.2.2并发症预防护理 给予观察组并发症预防护理:(1)术前护理。术前1d行术前访视时,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讲解俯卧位手术的配合要求、作用及术中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适应性。事先准备好俯卧位垫(具有缓解腹部受压作用)(2)术中护理。行手术治疗期间,妥善固定患者头部,以眼膏保护患者眼部,确保患者头托与手术膜直接接触。根据患者手术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方法固定患者肢体。如为腰椎、胸椎手术患者,以上肢托臂板固定其双侧上肢,以约束带进行约束,以防患者随意活动造成体位改变;如为颈椎手术患者,术中以软垫适当垫高肩部,充分暴露术区。以约束带约束患者双上肢,并于约束接触点增设无菌棉垫,以防术中形成腘神经损伤。评估脊柱外科患者的机体条件,选择适宜的受压位置作为着力点。如患者体重偏高,选用硅胶垫或海绵垫缓解患者俯卧位下双侧肋骨、膝部、胫前等易受压部位的压力。摆放体位时注意避免特殊部位受压。确认患者俯卧体位无误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导管通畅状况。如需变更体位,则分别于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下肢、背部、腰部及胸部4处协同用力,确保患者体位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变动。(3)术后护理。术中将患者转移至病房时,注意搬动患者时确保机体脊柱、关节(因全麻作用导致机体各处均处于无保护状态)及其他部位可获得外部支持,以防搬动操作或体位变更形成脊髓损伤。术后将体位调整间隔控制于2h以下,避免长期受压导致皮肤或神经受损。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俯卧位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具为SPSS1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手术俯卧位并发症 对照组无神经损伤发生,3例皮肤完整性受损,2例脊髓损伤。观察组仅1例神经损伤,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俯卧位并发症对比[n/%]

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第三版)-胥少汀

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骨科手术学 定义:研究骨与关节损伤、筋伤、骨病的手术治疗。 特点: 1.实践性强。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基本操作多。 2.规律性强。局解及入路。 3.发展快。内固定器械。 骨科分类及常见手术 1.创伤: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脊柱外科:椎体融合术,脊柱侧弯固定矫形术 3.关节外科:人工关节置换术 4.手、显微外科:断肢(指)再植术 5.骨肿瘤:瘤体摘除术 6.小儿骨科 7.骨疾患 骨折 1.定义: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2.分类:横骨折、斜骨折、螺旋骨折、T形骨折、粉碎骨折 3.治疗原则 -复位: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 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都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 切开复位:即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成为切开复位。切开复位只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 切开复位的指征: 1.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可能影响关节功能者; 3.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5.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固定 1.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外固定者。常用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持续牵引和外固定器等。 2.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可吸收螺丝钉、髓内钉或带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 -康复治疗 第一章骨科手术一般并发症 1.休克 2.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 3.血源性感染 4.术后肺感染、肺不张 5.压疮

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术中体位所致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术中体位所致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2-17T14:20:13.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刘青 [导读] 在搬动截瘫患者时,需专科医生在场,防止加重脊髓损伤。 刘青(济南军区第四0一麻醉科山东青岛 266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243-02 【摘要】目的做好脊柱后路手术俯卧位的体位摆放以及呼吸,循环功能的护理,了解患者不适的原因,避免体位安置不当所造成的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骨科专用u形海绵垫放于手术床上,使患者俯卧,胸腹部悬空,膝关节垫小头圈,脚踝放置骨科皮枕头,头部垫头圈,双臂自然弯曲固定于两侧架手板上。结果正确摆放俯卧位,充分暴露术野,利于医生操作,患者舒适。结论舒适安全有效的体位护理手术顺利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护理 俯卧位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体位,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俯卧位常在全麻下用于脊柱手术,它具有使术野充分暴露,视线不偏离中线,便于医生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但此体位因改变身体负重和支持点发生改变,会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神经系统损伤和皮肤压疮等。[1]2009年7-12月,通过我院80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的护理,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骨科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全部为腰椎后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在2.5h-6h。 2、体位摆放 巡回护士根据患者手术切口部位的需要,备好骨科专用u形海绵垫、皮枕头、头圈、海绵软枕。根据患者胸廓的宽窄,调整俯卧位垫,宽度为两侧外缘稍宽于平放于身体两侧的双臂;长度为上端高于双肩、下端超过耻骨联合处。体位垫与身体接触的部位是双肩、双侧肋骨、髂前上棘、股骨上端。保持脊柱自然平直,无扭曲起伏,肌肉松弛不紧张。安置体位时要做到准确、快速,要注意避免发生再次神经损伤的危险。翻转体位时麻醉师负责观察患者,保护气管插管,托住头、颈部,由4名医护人员分别站在手术台两侧托扶背部、腰部及下肢,将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步调统一,避免牵拉或损伤。膝关节处垫小头圈,使膝关节悬空不受压,约束带上垫一治疗巾固定于大腿部。双脚踝下放皮枕头,将脚垫起。头部垫头圈,以能将眼部与气管插管不受压为准,双臂自然弯曲固定于两侧架手板上,不可用力外展,避免损伤臂丛神经。 3、术中并发症的防范及护理 3.1 脊髓损伤: 全麻后,由于肌肉韧带松驰,全身关节处于无支撑保护状态,护士在搬动患者时,特别在翻转体位时要将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转动,避免牵拉或损伤。头颈部固定时根据颈部生理弯曲来调节软垫或软枕的高度和位置防止颈髓损伤。在搬动截瘫患者时,需专科医生在场,防止加重脊髓损伤。 3.2 循环、呼吸并发症: 在摆放俯卧位时,应根据患者胸部的宽窄和腹腔容量来调节中间空隙,采取锁骨和髂骨作为支点,尽量使胸腹部悬空于手术床上。如果胸部垫物不当,胸腹腔脏器因地心引力而压迫胸壁,患者自身的身体重量压迫胸腹壁可引起胸廓和膈肌运动受限,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有心肺疾患、年老、体弱的患者更应注意,术中应随时检查体位垫有无移动、肢体有无受压情况,以免引起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变化,一旦发生,及时调整。 3.3 皮肤压疮并发症: 俯卧位时身体着力点是头部、双肩、双侧胸部、髂前上棘、膝关节等部位,这些部位均为骨隆突处,肌肉脂肪较薄,长时间受压易引起皮肤压疮。因此,摆放体位时,头部垫头圈时用治疗巾盖于上面,以保护双眼、前额及双额骨。头部固定时特别注意保护眼睛避免与床垫接触,以免压迫眼球造成失明。 3.4 生殖器官压伤: 女患者俯卧位时双侧乳房应重点保护,乳腺组织血运丰富,受到挤压易引起损伤,摆放时双侧乳房置于海绵垫空洞处,避免挤压。男患者俯卧位时应注意保护外生殖器,因外生殖器皮肤薄嫩,摆放时外生殖器不能与体位垫接触避免受压。[2] 3.5 神经麻痹或损伤: 全麻患者运动感觉和保护性反射消失,长时间固定于一种体位,可使颈部、四肢由于受压或过度牵拉,从而会发生神经麻痹或损伤。头颈部固定时,要根据颈部生理弯曲,调节头托的高度和位置,防止颈髓损伤;双上肢肘部自然曲置于架手板时,双臂外展不超过90°,避免臂丛神经受损,双侧腋窝、前臂和手的大小实际不应承受身体的任何重量,防止长时间受压引起尺、桡神经损伤;下肢约束带固定在腘窝上方8 cm处,避免腘神经受压损伤,在手术允许的时候,可适当活动四肢。[3] 3.6 眼部损伤:俯卧位手术眼部用红霉素眼膏涂眼,眼部并用保护膜粘贴,调整好头架与手术床的距离,翻身时保护好气管插管,将病人头面部放置在头圈上并将眼部及气管插管悬空。头圈表面质地应避免过硬或过软,可垫一治疗巾。术中巡回护士每隔20-30 min对病人的额面部进行按摩并检查头部是否移位。为了便于观察病人眼部情况和气管插管情况,我们在头架下部安装一面反光镜,护士可通过镜子观察到病人的情况。[4] 4、小结 总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俯卧位手术时患者的意识消失,代偿调节机制削弱,因此合理的安置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安置时既要符合手术操作的要求,又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减少各种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做好体位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护士应通过加强思想认识,熟练掌握摆放俯卧位的操作方法和俯卧位导致并发症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术中细心观察巡视,是可以避免因体位改变而给患者造成的意外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关爱华.俯卧位手术所导致并发症的术中观察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1):54 [2]余文俊,马子利.脊柱手术术中俯卧位128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7):934. [3]李明芬,著称民,王璐,钟容辉.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120-1121. [4]王永珍,孙孝红,姜静,王飞飞.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病人眼部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5)455.

骨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3036662.html, 骨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龙章黎品基陈炎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16期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选取本院132例骨科手术患 者,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资料包括术前、术中并发症和相关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临床症状组、实验室检查组与影像学检查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三组患者并发症不同方法确诊及治疗,临床症状组死亡率45.45%,明显高于实验室检查组的4.55%及影像学检查组的11.36%,且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骨科手术;并发症;防治原则 在骨科临床工作中,脂肪栓塞综合征和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1]。脂肪栓塞的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医生往往易忽视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诊断并作进一步治疗,将会引起严重的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损伤,严重者最终可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2]。本文选取了70例施行骨科手术患者,旨在探究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原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132例,其中男60例,女72例,年龄22~72岁。术前检查出患者既往病史:高血压患者5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37.88%;心脏病患者4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30.30%;脑血管疾病患者3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2 2.73%;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7.58%;糖尿病患者6例,占总患者比例的4.55%;其他病史患者4例,占总患者比例的 3.03%。 1.2 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资料,记录下有关心脏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类患者,分析这些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的关系。并发症资料包括术前、术中并发症和相关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临床症状组、实验室检查组与影像学检查组,每组44例。 1.3 治疗过程对于轻度骨折患者,由于外伤后的疼痛与紧张感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患者会因此出现疼痛现象,可先采取阵痛、镇静的方法缓解患者痛感,如心率快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不快,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心脏病患者骨科术后行PCEA镇痛,疼痛缓解留置引流管平均 2.2(2~3)d。因术后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少数患者会因血栓脱落死于肺栓塞,对于该部分患者可遵循患者及其家属意见使用小剂量抗凝剂,与此同时加强心功能检测。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患者骨科术后并发症一般多见于呼吸循环治疗外,重点在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3],还需追加肺栓塞的治疗,在有症状的30 min 内进行气管插管,必须建立人工呼吸道并给予有效的胸外按压,对其进行了气管插管同时给予

骨科脊柱微创技术

骨科脊柱微创技术 骨二科朱智华手术就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得基本手段,但手术却就是一把収刃剑,手术本身就意味着损伤,如何在达到治疗目得得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得损伤,一直就是外科医生追求得最爲境界。随着Wickham 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 Iy invasive surgery, MIS)M 得槪念以来,传统得骨科手术也向微创甚至无创方向接近。自1983年英国外微创技术以及微创理论在骨科中得运用取得了可喜得变化。 一、微创观念微创不等于小切口,盲目选择小切口,而对皮下组织进行粗暴牵拉,反而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或延长手术时间,更有甚者,还会因显露不淸误伤重要神经或血管组织。作者得微创观点就是指微小损伤,就是以最小得侵袭与最少得生理干扰达到外科疗效得新型外科技术。它不光具有小得切口,重要得就是有更佳得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得全身反应, 更短得愈合时间,更少得瘢痕愈合,以及更好得心理效应。 二、骨科微创手木得发展在微创技术全面发展时期,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得到了迅速得发展。由于脊柱微创手术对软组织得牵拉与剥离较少,因而能够降低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随着显微內窥镜技术得发展与特殊手术器械与设备得临床应用,外科医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微小得切口来完成以往得手术操作。与开放手术相同,微创脊柱手术也能实现微创下得神经减压,济柱稳定与融合,以及济柱畸形得矫正,且对病人损失更小,出血更少,伤口更小等特邑。从那个时间先后顺序出现了:化学髓核溶解疗法(1963年);经皮椎间盘切除术(1975 年);经皮臭叙髓核溶解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1986年);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1986年);人工髓核置换术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1998年);经皮射频髓核成形术。但随着临床应用目前如化学薇核溶解疗法、经皮臭氧髓核溶解术因术后并发症较多逐步退出,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因神经根热损失逐步淘汰,经皮穿刺技术由于其风险高,预后并不优于开发性手术,因此大部分被淘汰。目祈国内及国际符柱骨折、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常用技术有: 1 >经椎板间隙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就是一种经后路椎板间隙得腰椎内窥镜手术,其特点就是在内窥镜辅助下通过一个直径16?18mm 得工作通道完成全部手术操作。MED手术中使用得窥镜英文称为Microendoscope,直译应该就是显微内窥镜或者显微内镜。MED结合了开放式手术得可靠性与微创手术得优势切口小;电视下视野放大,术野淸晰。(64倍);扩大器得应用减少了组织牵拉与出血;疗效确切可靠(95-98%),并发症少;手术过程同开放式手术一致,医生较易上手。 MED手术得适应证:(1)以根性痛为主得腰椎间盘突出症;(2)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究出症;(3)术后原节段对侧复发者;(4)单节段侧隐窝狭窄症与(或)神经根管狹窄症;(5)椎管狭窄减压;(6)椎管狭窄单侧入路双侧城压;(7)减压后行椎间融合及经皮内固定术。MED得优势就是微创,术中可以瞧清楚解剖结构,能够切除椎板、关节究、骨赘、钙化韧带、究出得椎间盘组织。从这个意艾上瞧很难提出绝对禁忌症,临床上通过开放手术完成得椎间盘手术均可通过MED完成。

脊柱外科出科考试

脊柱外科出科考试 1.脊柱屈曲型损伤最常发生的部位在 A:颈椎 B:颈胸椎交界处 C:胸椎 D:胸腰椎交界处 E:腰椎 2、搬运脊柱骨折病人的正确方法是 A:抬头、抬脚法 B:搂抱搬运法 C:半坐搬运法 D:平托搬运法 3、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价值,可靠的方法是 A:详细询问病史与严格体检 B:X线平片 C:脊髓造影 D:MRI E:CT 4、在先天性脊柱侧弯病因中,下列哪项是常见的? A:姿势性脊柱侧弯 B:功能性脊柱侧弯 C:楔形椎体 D:神经源性脊柱侧弯 E:胸源性脊柱侧弯 5、强直性脊柱炎的好发年龄是 A:16~30岁 B:30~35岁 C:35~45岁 D:46~55岁 E:56~65岁 6、胸、腰椎骨折并关节突交锁,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骨盆牵引 B:骨折处垫厚枕复位 C:局麻下手法复位 D:手术切开复位 E:双踝悬吊法复位 7、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精确性,确定手术部位的特殊检查是 A:椎管造影 B:B超检查 C:MR检查 D:CT检查 E:可视性椎间盘造影 8、脊柱损伤伤员的正确搬运方法是: A:二人分别抱头抱脚平放于硬板上后送 B:二人用手分别托住伤员头肩,臀和下肢,动作一致将伤员搬起平放于门板担架上后送 C:一人抱起伤员放于门板担架上后送 D:二人用手分别托住伤员头,肩,臀和下肢,平放于帆布担架上后送 E:无搬运工具时可背负伤员后送 9、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基本的活动方法是: A:推拿按摩 B:止痛药 C:理疗 D:完全卧床休息 E:脊肌锻炼 10、脊柱结核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窦道形成,混合感染 B:椎体的病理性骨折 C:脊柱的活动功能障碍 D:截瘫 E:骨骺受累时可影响生长发育 11、颈脊柱中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节段,而头的旋转活动主要发生在 A:寰枕关节 B:寰枢关节 C:上颈段 D:下颈段 E:整段颈椎 12、颈椎病病人出现枕下肌痛及同侧头皮感觉异常,与临床关系较大的是哪个神经受刺激 A:颈1 B:颈2 C:颈3 D:颈2~3 E:颈3~4 13、“竹节样”脊椎见于 A:强直性脊柱炎 B:脊柱结核 C:脊柱侧弯 D:脊柱骨折 E:脊柱肿瘤 14、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体征中,最有意义的是 A:腰椎侧突 B:腰部活动受限 C:压痛及骶棘肌挛缩 D: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E: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15、下列哪项属于结构性脊柱侧弯? A:功能性脊柱侧凸 B:下肢不等长性脊柱侧凸 C:骨盆倾斜继发脊柱侧凸 D:坐骨神经痛引起脊柱侧凸 E: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手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外科处理

脊柱手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外科处理作者:柳峰,曾肖宾,刘鹏,赵建华,刘明永,范伟力,沈伟伟【摘要】目的观察脊柱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其外科处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3月收治405例脊柱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外科处理及其疗效。结果 20例(4.94%)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绝大部分经过换药等保守治疗治愈;8例(1.98%)发生切口深部感染,均采用再次手术清创、引流治愈。所有病例无与并发症相关的残留功能障碍。结论及时诊断及选择性外科治疗脊柱术后切口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脊柱手术;切口感染;并发症;外科处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complications of spinal surgery and its surgical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search was designed and 40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pinal surgery between June 2002 and March 2006 were included.The incidence,type of incision complications,surgical management and ultimate outcome were record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rolonged incision healing was 4.94%(20 cases)and that of deep infections was 1.98% (8 cases).The former was treated mainly by routine dressing,while the latter was treated by debridement and drainage.All patients healed ultimately without functional

骨科微创手术的现状和展望

【关键词】手术 1 微创观念 微创不等于小切口,盲目选择小切口,而对皮下组织进行粗暴牵拉,反而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或延长手术时间,更有甚者,还会因显露不清误伤重要神经或血管组织。作者的微创观点是指微小损伤,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外科疗效的新型外科技术。它不光具有小的切口,重要的是有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短的愈合时间,更少的瘢痕愈合,以及更好的心理效应。 2 骨科微创手术的应用 关节镜技术是骨科最早使用的微创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关节疾病的确诊率,并且完成了很多常规手术很难执行的关节内病变手术。它不但已经从初创时单纯的膝关节扩展到肩、肘、腕、髋、踝甚至指间关节,而且从原先简单的处理半月板损伤和滑膜疾病发展到能够做半月板移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和软骨缺损移植。另外随着关节镜性能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改善,关节镜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而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却明显地提高。关节镜技术的日趋成熟,镜下手术进一步简化,对关节功能的干扰进一步减小,使关节镜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在创伤骨科,关节镜作为关节内骨折复位后的评价辅助手段,使关节内骨折的复位更接近解剖复位,而且使切口更少,对骨折断端血供的破坏更少,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使患者的康复更快。 腔镜技术在骨科快速发展的领域是脊柱外科。椎间盘镜的广泛应用,配合术中c型臂x线机的准确定位,在不到2 cm的切口内,已可完成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等手术。由于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脊柱后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患者康复更快。自1993年胸腔镜首次用于治疗脊柱疾病以来,此技术已经可以协助骨科医生轻松完成胸椎前路椎间盘、肿瘤、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减压和脊柱重建,脊柱畸形的前路松解、矫形固定和植骨融合术。与创伤较大的开胸手术相比,其微创性在脊柱手术中占有明显的优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已经成功用于切除椎间盘后植入椎间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也可用于腰椎肿瘤、结核的病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还可用于脊柱骨折的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等各种类型手术。其损伤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几率大为下降,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现代脊柱外科学(上.下)

现代脊柱外科学(上.下) 【赵定麟 本书分为总论与创伤、脊柱疾患、脊柱侧凸、畸形与肿瘤等共计四卷,七十八章加以阐述。在总论与创伤中,除有关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外,对脊椎伤患的诊断学基础及脊髓受损的定位诊断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颈椎及腰骶椎两篇脊椎疾患中,较细至地介绍了各种常见的病变,对较少见之疾患亦加以介绍。本书在文字上深入浅出,并注重文图并茂,使读者一目了解,以便于临床工作的开展而有利于广大脊椎伤病患者。 赵定麟 男,主任医师,2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1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历任长征医院骨科主任、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国际创伤与矫形外科学会(SICOT)及世界矫形外科教育学会(WOC)中国分会主席以及中华创伤外科学会、中华骨科学会委员、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专业组核心组成员等20个学术职务。二、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伤患的诊治,在颈椎伤病的诊治方面造诣较深。曾设计了颈椎潜式减压、侧前方减压、Y型诫压、局部旋转植骨等多种术式,研制了颈椎椎体间人工关节、空心螺纹式椎节内固定器及可调式钛合金人工椎体,在欧美、日本等20余所大学或国际会议上讲学或学术报告,论文多次入选美国AAOS、日本JOA及SlCOT等世界性会议。三、承担课题为全军“九五”指令性课题和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脊柱外科学主要负责人之一,曾承担课题“神经肽与骨衰老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脊柱脊髓伤的研究(八五及九五全军医学科技攻关课题基金)”、“脊柱外科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上海市领先学科资助项目基金)”等多项课题。四、成果奖励主编专著《脊椎外科临床研究》、《颈椎病》、《下腰痛、》《实用创伤骨科学》、《颈椎伤病学》、《脊柱外科学》、《四肢脊柱创伤》、《现代创伤外科学》、《骨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创伤骨科学及新进展》、《现代颈椎病学》、《骨科诊断学》《现代骨科学》等专著13部。发表论文60

最新骨科手术分级(建议收藏)

骨科 ㈠一级手术 1、一般清创术 2、一般四肢骨折脱位手术复位,石膏外固定术 3、骨牵引术 4、简单的多指切除,腱鞘囊肿切除,狭窄性腱鞘炎手术 5、一般植皮术 6、窦道搔刮术 ㈡二级手术 1、外伤性肌腱修补术 2、简单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术 3、简单的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4、肩髋关节以下的四肢截肢术 5、简单的手术外伤处理 6、简单的慢性骨髓炎手术,急性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 7、跟腱延长术 8、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9、马蹄内翻足矫正石膏外固定术 10、先髋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 11、简单的内固定取出术 12、肢体动脉瘤切除术 13、经跖骨截肢术 14、赛姆(syme)截肢术: 赛姆截肢是胫腓骨远端髁上截肢,将内外髁的基底部关节面截去并圆滑处理,再将跖侧足跟皮瓣覆盖在残端上。......感谢聆听 15、膝下截肢术 16、截指和截手术

17、肘上截肢术 18、肘下截肢术 19、膝关切离断截肢术 20、上肢血管探查术 21、下肢血管探查术 22、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 23、上肢动脉切开取栓术 ㈢三级手术 1、复杂的四肢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 2、复杂的手外伤处理 3、复杂性的慢性骨髓炎手术 4、肿瘤搔刮植骨术 5、骨骼的矫形手术 6、三联关节固定术或关节融合术、脊柱融合术 7、膝内、外翻矫正术 8、掴窝囊肿及坐骨囊肿切除术 9、大关节的病灶清除术 10、拇指及手指延长术 11、臀肌挛缩松解术 12、腰椎间盘脱出摘除术及复发的再手术 13、腱、神经及血管修复术(含断肢、断指再植术) 14、复杂的内固定取出术 15、半月板摘除术 16、关节镜下关节感染清理灌洗引流术 17、关节镜下骨关节炎治疗术 18、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 19、关节镜技术治疗小儿斜颈 20、关节镜下关节僵硬松解术 21、关节镜下关节软骨修复术

脊柱骨折并发症知识

相关医学动态 ?低强度超声可以加速骨折愈合 ?钻孔治疗骨不连获临床愈合 ?椎体压缩骨折介入治疗获进展 ?进行性骨错生与骨质疏松症治疗 ?新的研究显示饮咖啡不影响骨质 更多>>> 相关疾病大全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桡骨小头骨骺分离?桡骨颈骨折 ?颈椎骨折脱位 ?枢椎齿状突骨折 更多>>> 相关药品 ?舒尔芬 ?理通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复合氨基酸胶囊 ?钙尔奇D 相关会议 ?“脊柱畸形矫治”继续您的位置:首页>>文献资料>>医药文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第7卷第8期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 周许辉(综述)贾连顺(审校)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 脊柱外科研究的进展对胸腰椎骨折治疗中胸腰椎稳定功能的重要作用已引起高度重视。临床上各类型的内固定装置已广泛应用,以重建胸腰椎稳定性,矫正畸形以及提高植骨融合的骨性愈合效果。其固定坚强,复位满意,减压彻底,安全简便等优点已被诸多学者所公认。由于内固定器械和器材不断改进,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但仍有发生。为了减少同类错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现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作一综述。 1 手术入路并发症 属于医源性损伤,多由术者解剖知识不完善,外科基本功不扎实,术中操作不仔细导致,多发生于前入路。 1.1 气胸 Mcafee[1]报告185例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手术1例术后出现气促,呼吸因难,紫绀,脉搏快细,术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幅度减低,叩诊呈鼓音。X线片显示胸膜腔内积气,气管和心影偏移至健侧,胸膜腔穿刺有气体外溢。行胸腔闭式引流,症状消失。作者建议对于胸膜外和腹膜后入路怀疑有隐性气胸或血气胸患者,关闭切口前可向伤口内注满冲洗液,请麻醉师向胸廓内增加正压看是否有气泡产生,如仍无法确诊,术后应立即行胸部X线片检查。 1.2 膈疝 主要是由于横膈膜未得到充分的修补导致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出现呼吸急促、困难及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有时可并发肠梗阻。X线片

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发表时间:2017-08-30T14:14:23.2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作者:温晓娟 [导读]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上海长征医院 200003 【摘要】目的:研究脊柱外科为暑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脊柱外科手术患 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纳入46例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护理后,就两组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 8.7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43%(P<0.05)。结论: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对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 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脊柱外科;围术期;并发症;循证护理 在现代医院中,脊柱外科是一个重要的科室,其中很多疾病都需要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由于会对患者造 成一定的创伤,因此患者的围术期可能会发生各类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在脊柱外科手术后,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确保患者良好的术后恢复状态[1]。循证护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结合患者愿望及需求,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在临床上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对此,本文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现将相关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92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51例和41例,采取随机 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中,包括了46例患者,年龄在41-81岁,平均年龄为(51.6±3.4)岁;在观察组中,包括了 46例患者,年龄在43-83岁,平均年龄为(52.2±3.7)岁。所选患者中,包括43例腰椎手术,28例胸椎手术,21例颈椎手术。纳入标准: 符合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均行脊柱外科手术,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字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的患者,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不加的患者。在手术类型、年龄、性别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照实验。 1.2方法 1.2.1对照组 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日常用药、输液、病情等基本护理。 1.2.2观察组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压疮、便秘、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采取循 证护理的方法进行针对性个护理。①针对压疮,确保患者定期翻身,不要对同一位置长时间压迫,降低同一位置承压时间。定期帮助患者擦拭身体,保持皮肤干爽清洁,防止大小便浸渍,避免病菌入侵[2]。定期对患者进行按摩,使用红花酒精,对骨隆突处位置进行按摩。②针对便秘,定期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以顺时针方向,对产道进行刺激对肠蠕动进行促进。对患者进行科学饮食指导,多食用水果、蔬菜、全麦食物,每日饮水确保2000-2500ml。③针对泌尿系统感染,增加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利尿食物,促进患者排尿。定期清洁患者尿道周围皮肤,避免细菌感染。遵医嘱进行膀胱冲洗,使用相应药物进行辅助治疗[3]。④针对下肢静脉血栓,卧床时将患者下肢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0-30cm,定期进行下肢按摩,使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就两组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8.70%)低于对照组患者(30.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几率对比[n(%)](n=46)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脊柱外科是医院当中的一个重要科室,对于很多疾病,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脊柱外科手术往往具有较大的危险系数,且 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患者在围术期发生一些相关并发症多几率也比较高。对此,对于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应提供完善、全面、有针对新的护理服务,尽量降低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方法和护理观念,在临床上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对科研结果、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等进行结合,以此作为证据,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对于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循证护理,针对患者围术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患者围术期发生压疮、便秘、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常见并发症的几率。经本文

脊柱微创术后注意事项

术前注意事项: 1.停用抗凝剂至少10天,目的: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形成血肿 2.调整血糖至空腹8以下,餐后10以下。 3.不得有感染性疾病存在,如感冒,发烧和牙周炎等。手术区域不得有皮肤感染性疾病或未愈合的皮肤创伤。 4.临床症状明确,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并且,经过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可以住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 5.手术前应该建立随访档案,首先评估手术前的病情轻重,以便疗效评估。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卧床时间:手术中患者接受局部麻醉下,不需要复苏等过程,此外手术伤口只有8mm,因此,卧床只是为了止血,术后两小时后可以自由活动。 2.反复期(康复期或水肿期): l 手术后第三天将开始出现所谓的:“术后反应”,表现为术前症状重现,甚至加重,也可以出现新的症状,如麻木、疼痛、酸胀无力等。持续时间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从几天到3个月甚至更长不等,术后大约有30%患者会发生“反复期”的各种症状,严格遵医嘱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 l 反复期症状多种多样,但一般表现为,患侧腰痛、臀部疼痛、麻木、胀感,或切口部位的酸痛等,也有少数为对侧出现症状,多数为站立和坐位时出现或明显,多数可以自行缓解。如果卧床无法缓解或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就应该复查核磁,看是否出现终板炎,此时治疗方案要有所更改,治疗周期也会延长。 l 特别告知:“反复期”不是复发或疗效不好,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l 术后3个月内用药和康复,目的就是减少或缩短反复期,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使得所有患者都免于“反复期”,请一定要遵医嘱。 3.影像学变化滞后:手术后症状首先改善,然后才能见到核磁、CT等影像变化,即所谓的“影像学变化滞后现象”。影像变化一般在半年后,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病史长短,是否接受过其他过度治疗,突出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等。 4.禁忌: l 手术后3个月内不得喝酒、不得过劳、最好不要吃“发物”,如羊肉、海鲜等。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发展现状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发展现状 作者简介:谢克恭,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研究方向:骨外科。E?mail:137********@https://www.360docs.net/doc/cf13036662.html, 谢克恭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百色533000) 【关键词】 微创脊柱外科;经皮穿刺技术;内窥镜技术;胸腔镜技术;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1.026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是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特殊手术器械、仪器或其他手段进行脊柱疾患诊治操作 的微创技术和方法[1]。相对于传统开放脊柱外科手术,脊柱微创手术对人体的创伤进行了微小化,在减 少患者的手术创伤以及术后后遗症的同时解决需要 常规手术解决的问题。随着显微内窥镜技术的发展 和微创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临床应用,脊柱外科医师 通过一个或多个微小的切口就能完成以往开放手术 的操作。神经减压,脊柱稳定与融合,以及脊柱畸形 的矫正均可在微创手术下实现。MISS 起源自20世 纪3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MISS 已经取得了可 喜的成绩,其中椎间孔镜、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后 凸成形术、胸腔镜和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等在临床上 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对MISS 的发展现状做一综述。 首次在X 线透视下应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随即又有研究发现,胶原酶对退变的椎间盘髓 核胶原具有特异的降解作用。现如今,基于胶原酶 溶解原理代表特征的新型材料物质不断研发出现,Bellini M [3]等通过注射乙醇凝胶治疗颈、腰椎间盘 突出症患者,85%的腰椎间盘突出和83%的颈椎间 盘突出症状显著改善。Touraine S [4]将乙醇凝胶应 用于4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 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发现,疼痛强度分别下降了44%和62.6%。经皮注射乙醇凝胶对于治疗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的方法是可行的,且 该方法并不影响可能的后续开放手术。据国外研究 报道,经皮穿刺凝胶植入术治疗4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以上取得良好的疗效。该手术是通过突出的椎间盘注入吸水凝胶,凝胶会吸收周围组织内多余的水分而膨胀2~3倍形成软垫,形成的软垫增加了椎间盘的厚度,抑制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由于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导致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单纯化学溶解的应用受到影响,但新型凝胶材料的不断研发出现, 在治疗椎间盘疾病中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5]首先应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后改良发明了经皮椎间盘自动切削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椎间盘切割、冲洗、抽吸等一系列操作。PLD 治疗机制主要通过手术切除降低椎间盘内压,在椎间盘内很小的体积改变就可导致较大 的压力变化,通过PLD 钻孔并切除少部分髓核后, 椎间盘内的压力明显下降。再者,PLD 破坏或者改 变椎间盘及周围神经周边的致病化学物质,一定程 度上有助于减缓患者疼痛 。 [6]在奥地利格拉茨大学首次进行了PLDD 试验,1989年,他们报道了PLDD 临床研究进展,518例采用Nd:YAG 激光进行腰椎间盘减压术患者,手术成功率75%~89%,并发症0.14%~1%。Brouwer PA [7]对比研究57例PLDD 手术和58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发现PLDD 手术比传统开放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及具有更低的复发率。目前,PLDD 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侯岩珂等[8]报道,PLDD 和臭氧(O 3)溶解术(oxygen ozone chemoly?sis)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有效率· 101·右江医学2016年第44卷第1期 Chinese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16袁Vol.44No.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