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深度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根溯源深度解读
徐刚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应当钻研教材,分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领悟教材内涵,吃透教材。如:每个知识点的重难点是什么?前后有怎样的知识联系?例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等。以透彻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为基本要求,追根溯源,深度解读教材,方能做到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从而准确、灵活驾驭课堂。
一、追根溯源,深度解读,透彻理解“是什么”。
我们常说,“学生要一碗水,教师要一桶水。”这句话虽然引发诸多歧义,但它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学生与教师在知识储备方面的关系。作为教师,首先应知道“是什么”。
【案例1】五年级上册《数字编码》
教师出示邮政编码: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邮政编码,讨论、汇报: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第3位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投递所。这时一个学生提出:如果前两位表示省,则四川省用62表示,而乐山市属四川省,但是61开头,这是为什么呢?(如峨边县614300)当场问得教师哑口无言,无比尴尬。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位老师的课堂,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出现这种情况是教师对邮政编码缺乏一个清晰、深入的认识。的确,教参书上,各类资料上均有说明,中国邮政编码采用四级六位编码制,前两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最后两位数字是代表从这个城市哪个投递区投递的,即投递所的位置。按照这个说法,为什么前两位表示省又不对呢?这是因为中国一共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而前两位最多可表示99个省市区。第三位代表邮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级市,一些省往往又有十个以上的市,这就导致表示市的编码不够,因此邮政部门在编邮政编码时,根据地理方向分区编码,将一些市调整到前两位。因此,则用61至64开头为代码表
示四川省。
教学中,如果教师教学前深入了解编制邮政编码的方法,相信课堂上就不但不会出现类似的尴尬,反而会因学生的质疑,让我们的课堂生成更加精彩,也更具生命的活力。
【案例2】简易方程的教学(P71第3题)。
这个不易发现的小小的改动到底是为什么呢?在年级备课组活动中,一位老师首先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说到底,这涉及新课标关于解方程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只是:会解如2X +7=13,3X -X =5这样的简单方程,形如a -X =b 或a÷X=b 这两种类型的方程以后在中学进行学习。而在本题中,当求出单价后,用方程解答,前教材所列方程为(3156-X )×2.5=135,修订后教材所列方程为(X -3102)×2.5=135。这就有效避免了出现a -X =b 这种类型的方程。因此,我们说,教材的修订是严格的、严肃的、充分的。
二、对比设计,瞻前顾后,细细揣摩“为什么”。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课标指出:教学内容要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如分数、图形、函数、概率、数形结合、逻辑推理、模型思想等。因此,教材在呈现相应的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逐级递进、螺旋上升。螺旋上升是指在深度、广度等方面都要有实质性的变化,即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要求。如果忽视这种呈现形式,将极大的影响教师对教学起点的把握,也很难带领学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别在三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下册呈现,对于两次呈现,区别在哪儿,各自的要求是什么,这是一个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
从两册教材的情景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点,都从生活情景中引出“分数的产生”。但三年级教材主要通过直观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教材修改后: 教材修改前:
不超过10。相比之下,三年级的生活情景更有儿童性。因此教学目标应定位于: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的意义;2.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分数。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则逐渐脱离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认识多方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所以需要对分数产生的历史背景做些交待,这也是对高年级学生数学文化的感染,更容易满足高年级学生认知的好奇心。在对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三年级仅仅描述性的提出“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五年级更从一个物体到多个物体中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明确叙述分数的一般意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且,对于分数的意义,教师应清楚,除了能表示具体的数量以外,还表示两个数或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在六年级进行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和解决问题中充分体现。因此,教学目标应定位于: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他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3.分子、分母表示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智慧源于解读”,准确深入地解读教材是智慧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只要我们仔细揣摩,反复琢磨,不断追问,透彻理解,就一定能让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