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学案例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张海兰前段时间,本人讲了一节优质课,受到评委老师、听课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把它整理出来,与各位同仁共享。
因本人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还往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课题设计背景
现在有部分学生在家中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对父母不尊重、不关心;在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接受过他人的资助,但最终却是以杳无音讯的方式来“报答”了他人的恩情;在校园中不顾同窗之谊自私、霸道、蛮横无理,甚至刀兵相见,不存丝毫感恩之情;不理解老师在自己身上的付出,恩将仇报,敌视、欺骗甚至谩骂老师。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会感恩,做一个有爱心的学生对今后工作、学习都比较有利,但究竟如何才算是感恩,目前只有一些比较片面、单纯、模糊的想法。
为了让学生全面正确认识感恩,理解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在生活中学会实践感恩,特设计该课题。
课题结构分析
本节课先以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课题,引起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基本道德情感。
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提高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理解,总结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什么
是感恩。
此时,本节课进入本节课的另外两个重点部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又分为感受亲恩、回报亲恩两部分;“感恩老师”又分为感受师恩、回报师恩两部分。
在“感恩父母”这一环节中,通过“亲子天平”活动,让学生产生心灵激荡,进一步认识到父母恩德的伟大,无私,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通过“回报亲恩”这一环节,催发学生回报亲恩的激情。
在“感恩老师”这一环节中,通过“理解万岁”环节的讨论和总结,增强学生对老师这种职业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冰消雪融” 环节学会如何处理师生矛盾和冲突。
最后,通过“ 拓展提升”环节和手语歌《感恩的心》把“感恩”加以提升,把感恩从心理学上狭义的感恩认知上升到心理学上广义的感恩认知层面,进一步提升和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教学设计示例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对关怀和帮助自己的人报有感激之心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2、培养学生对父母、老师、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为关心过自己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把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心理学中的狭义感恩提升到广义感恩的高度。
(二)、教学重点
1、感受和回报亲恩
2、理解和关爱老师
(三)、教学难点
1、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
2、把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心理学中的狭义感恩提升到广义感恩的高度。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表演、音乐陶冶法;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实录1、故事导入:(引起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基本道德情感)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心里课堂。
首先,请大家听一个真实的故事:
中央电视台02年5月30日的聊天”节目报道了这样的一则新闻:农民陈帮顺有三个儿子,只有大儿子小良考上了大学。
为了供应小良完成学业,年近50的陈帮顺和病弱的老
伴不得不卖血换钱,连续6年,卖出的血量能装满两个汽油桶。
然而,明知父母艰辛的小良自读大学后6年都没回家,整日沉迷于网吧,荒废了学业,直到被学校退学。
当节目现场陈帮顺含泪呼唤时,满座学子无不为之动容,而做为当事人的小良竟然对事后千辛万苦找到他的央视记者说:我爸在电视台这么说我,他有病,他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
(讲完故事,提问学生,弓I出课题)
(1)听完这个故事,您心里有什么感觉?
(2)你认为小良身上缺少什么?
(多媒体展示出课题)
教师:感恩与爱情是人类两个永唱不衰的话题,对于感恩这个
词同学们并不感到陌生,那么什么是感恩呢?请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什么是感恩?
2、认识什么是感恩
(学生讨论,提问学生,老师讲解和引导,学生归纳)
老师总结:(多媒体显示)
感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人之常情;是一种对他人的回报;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
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
通过以上分析和总结,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感恩。
接下来,请问
大家一个问题:是谁给于我们生命?让我们快乐成长?(父母)
3、感恩父母
教师:父母的爱如山,坚如磐石;父母的爱如海,取之不竭。
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最真诚的爱。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记忆之门,重新温习和回顾一下这些年来对我们的爱和付出。
3.1感受亲恩
活动名称:亲子天平
活动目的:让学生产生心灵激荡,进一步认识到父母恩德的伟大,无私,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活动步骤:
(1):让学生回顾总结下面两个问题
A、这些年来,父母为我做过些什么?
B、这些年来,我为父母做过些什么?
(2):提问学生:通过刚才的总结和思考,你意识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很多同学意识到了以往不曾思考过的问题:我们为父母做的远不及父母为我们做的,我们对父母的爱远不及父
母对我们的爱,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他们真不容易。
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知恩不报非君子,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该怎样回报父母的恩情呢?
3.2回报亲恩
(1)提问学生,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
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珍爱宝贵的生命,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现在开始,
在思想品德上让你们安心;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
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
我们决不辜负你们的一片苦心
(2)用多媒体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陶冶学生,催发学生回报亲恩的
激情)
教师进一步总结:亲爱的同学们,父母对期望和要求并不多,我们的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一杯茶水,都会让我们的父母心满意足。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让我们用心去对待身边的亲人,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他们的珍贵。
4、感受师恩,回报老师
教师:人的一生,受恩是多方面的,并且贯穿于生命的始终。
小时候
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了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除了父母,你现在感受谁的恩惠最多?
4.1理解师恩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提问学生谈想法)
学生:(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疼爱我们,教育我们,老师和父母一样都是为我们好,教我们怎样做人;没有老师会,,)
老师:很多人理解老师的艰辛和付出教师,所以他们赞美老师,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但据我所知,现在有些
学生不太喜欢老师,原因是老师不理解我们,要求太严格。
接下来, 请看情境剧《小强和老师》
4.2冰消雪融(进一步理解老师,学会如何处理师生间的矛盾和冲突)
活动经过:
(1)多媒体展示:【剧情简介】
(2)让学生欣赏情景剧《小强和老师》
(3)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提问)
A小强的做法对吗?小强当时是怎么想的?
B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老师当时是怎么想的?
C如何化解师生间的矛盾?
教师总结:老师是人不是神,绝大部分老师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爱戴的,摆正老师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当我们与老师之间发生矛盾和误会时,首先,要真却理解老师的批评;其次,事发当时不要出言顶撞;再次,事后要主动认错,如果老师确实有不对的地方,可以委婉说出自己的看法。
做老师的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你们做好人,二是希望你们学习好。
要成为有德有才的人,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文明的学生。
老师栽培你们非常辛苦,虽然这些是老师应该做的,但大家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老师对你的好和爱。
一代影视红星刘德、赵微,一代伟人毛泽东、江泽民各有自己的一段尊师佳话,作为一名当代的文明高中生,我们应该如何回报老师呢?
4.3回报师恩
(多媒体提示,学生回答)
1、见到老师,,
2、与老师发生矛盾时,,
3、下课了,,
4、节日到了,,
5拓展提升
老师:时光飞逝,岁月流逝,转眼到了年末,新年马上就要来了。
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表达对恩曾经关心、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家长、朋友的感激之情呢?
6、小结本节课内容
教师总结:
感恩不一定都指感谢大恩大德,它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 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
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多一点理解,少一点隔阂;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体贴,少一点怨恨。
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最后,把经典手语歌《感恩的心》送给大家。
四、教后反思
(一)试讲是上好这节课的保证
通过试讲进一步探明了学生的真实状况和实际水平。
在准备这节课前,我原本意为经过班主任老师曾经展开的“感恩主题班会”:学生对“感恩”一词的理解应该有一定的深度。
通过两个班级的试讲,发
现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学生在回答“什么是感恩”这个问题时,只能从“感恩是一种对他人的回报;感恩是对他人恩惠的心存感激”这两个方面来回答,暴露了学生对该问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片面性。
试讲让我发现了自己在备课上的不足,找到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情,及时改正了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日常知识的积累和素质的培养是上好这节课的基础
心理课至今没有一本权威性的实用教材,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用心积累素材,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能在关键时刻找到课题的着眼点。
虽然这一年多来我校没有开设心理课,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仍能设计一节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有教育意义的心理课,并把它上好,完全得益于自己日常知识的积累。
课后,评委老师、听课老师的赞许和认可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当课题进行到第二个环节“感受亲恩”很多学生在我动情的语言引导下已经是潸然泪下,当课题进行到“回报亲恩”这一环节时,在音乐的渲染下有多少学生热泪盈眶,,,很多学生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课堂;在课题进行到“感受师恩回报师恩”这一环节时,学生又被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吸引,被现实的问题牵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这是我自己设计的一节课,因本人能力有限,一定存有瑕疵, 向往
能够有所突破,但自己又找不到突破点,渴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您能结合您的理解给于真诚的指点,谢谢!
2013-02-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