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生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生活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弈品围棋部”关注我们

在一间间鸽笼一样的教室里,桌椅按照几何图形一行行密密麻麻地排列,儿童们面无表情,静听手持现成教材的教师照本宣科……

这样的课堂我们今天仍然非常熟悉,十九世纪末美国的课堂就是如此。当时,南北战争已经结束,美国正处在一个大规模扩张时期,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爆炸式增长,能够适应现代工业要求的创造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对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美国教育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这个时代造就了杜威。他的一生著述甚丰,而以《民主与教育》影响最大。在英美学者的眼里,这本书可以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杜威把理念与实践贯穿起来,对美国教育的巨大影响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份。

杜威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是因为他抓住了美国传统教育的核心问题,一曰脱离社会,二曰脱离儿童。

杜威从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就教育本质问题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在杜威看来,教育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

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从经验中学**”。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

育除了他自身以外无目的。

他尖锐的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地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获

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在学校所学的运用于日常生活。”这种把儿童当

作知识容器的教育导致了“为了深远的和多少不可知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儿童缺乏现

实生活的能力,变的“恭顺,服从,小心从事”,没有了首创精神和责任感。

针对美国教育的这种弊病,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即把获取主观经验作为确

定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

在《明日之学校》里,他介绍了一个班“从做中学”的实例。这个班的课程以建造一所小平

房为中心,各科的教学围绕着这个内容展开。动工前,手工课打图样,算术课计算所需要材料和测量房子面积。如果确定这房子将来要住一户农民,算术课就要计算耕地面积、所需要的种子以及收成等。语文课就学有关的词语,作文则描绘这个家庭的生活,评议作文时又形成了修辞课,美术课描绘房子的颜色,表演课演儿童自编的农场生活戏剧。

杜威还提出了科学思维的原则,他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学校必须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景。他把思维过程分成五个步骤:一是疑难的情景,二是确定

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者修改假设。

由此出发,他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了五个步骤,一是老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景,二是儿童有准备的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与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就是教育史上有名的“教学五步”。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杜威发起的进步教育运动一直是美国教育的主流,影响力遍及世界,然而,对杜威的质疑批判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比如以贝格来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派和以赫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派就指责实用主义为非理性主义。然而有意思的是,六十年代以后,杜威又得到了重新肯定,实用主义教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值得深思的是,作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教育家,杜威的命运也是大起大落。解放前,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陈鹤琴提倡活教育,晏阳初推广平民教育,都普遍接受杜威的启发。五六十年代,杜威遭到了全盘否定,而从八十年代至今,杜威又被推到了新的高度,肯定与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只要我们想一想,数千年来,中国的教育如何使儿童深感痛苦,野蛮的屠宰儿童的心灵,我们就会明白杜威的价值。近世学者常常以尊重或者摧残儿童为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号召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而在美国,正是杜威利用儿童中心论冲锋陷阵,儿童才真正从压迫天性的教育中获得了解放,教育才跨入了新的时代。当我们的教育迈入新的时代的时候,或许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在杜威那儿都能找到答案,这里面所包含的感慨是咀嚼不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