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一)(霍国庆王能元)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呈现出企业个体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出信息化的共性。我国企业信息化有哪些特征?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课题组(以下简称本课题组)从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调查并详细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机构、信息结构重组、信息成本、业务流程重组以及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希望能为我国企业CIO提供有用的决策数据与理论参考。

1 样本企业基本信息

本次问卷调查(见附件一)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共获得有效问卷27份。以下是样本企业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属性与企业规模。

表1 样本企业的属性

表2 样本企业的规模

2 信息化规划

根据本课题组的问卷分析结果(见附件二),24家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包含信息战略规划,占样本总数的88.9%;20家企业制定了专门的信息化规划,占样本总数的74%;被调查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容则主要包括信息化目标、信息技术管理、信息化愿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战略、信息化预算、知识管理、信息化组织和信息化环境等(见图1)。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战略管理阶段,多数企业已经确立了信息战略意识,但从信息化规划的容来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规划还远不成熟,应付的思维还比较严重。

图1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容

3 信息机构

为了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响应不同信息部门的要求,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多陆续建立了一系列信息组织,诸如隶属于董事会的战略咨询委员会和行业政策研究室、隶属于企业总部的战略规划部门(或企划部门)和竞争情报部门、隶属于宣传部门的信息传播组织、隶属于R&D部门的技术图书馆和科技情报室、隶属于办公室的文书/记录管理部门、隶属于工会组织的工会图书馆、隶属于人事部门的档案馆、隶属于总部或单独建制的IT中心和(或)电子商务部门以及隶属于各类分支机构、事业部、子公司乃至基层企业的信息组织等。这些信息组织没有能够像财务系统那样统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信息功能系统,它们分属企业的不同部门,为了赢得企业决策层的关注和认可并进而寻求生存与发展,彼此之间常常围绕资源配置和权利地位等敏感问题展开竞争,其结果不仅使冗余和重复建设愈演愈烈,而且也严重滞后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本课题组就企业信息部门的设置问题进行了调查,表1是调查结果(详见附件二)。

表1 接受调查企业信息部门分布图

表1是被调查企业认可的信息部门的分布情况,具体分析如下:(1)设置最普遍的信息组织是与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组织,包括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这些信息部门可以说主要是IT应用和网络发展的产物,而由于理解和称谓不同,信息化办公室、IT中心、电子商务部门、信息安全部门和数据库部门也可归入这一类信息组织,这是主流信息组织;(2)传统的信息组织基本上呈没落的趋势,包括档案馆、科技情报室、科技图书馆和工会图书馆等,而且随着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信息部门还存在被整合到第一类信息部门中的可能性;(3)信息传播类信息组织包括电视台、广播站和报刊编辑部等的发展也不容乐观,这类组织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曾盛极一时,目前也存在被整合的可能。

4 信息结构重组

结合信息结构重组的调查结果(见图2)进行分析,不同性质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的信息结构问题:(1)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信息部门设置较多,如扬子石化公司设置有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中心、技术图书馆、工会图书馆、档案馆、电视台和报刊编辑部等信息部门;仪征化纤公司设置有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中心、技术图书馆、科技情报室、档案馆和电视台信息部门。这些国有企业还没有把战略规划部门等算作信息部门,由于这些信息部门的同时存在,这些企业在重组信息部门时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要大得多,认为无法统一现有信息部门的多是国有企业(调查结果显示,15家国有企业中有4家企业认为无法统一现有的信息部

门);(2)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信息部门相对数量少且结构简单,如新软件公司的信息部门包括战略规划部门、网络中心、数据库部门和报刊编辑部,唯一接受调查的阿尔卡特中国投资公司的信息部门包括网络中心、IT中心和信息安全部门,其他一些民营企业更是只有一个信息中心,显然,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信息部门大都是近年来信息化过程中派生出来的,具有很高的同质性和兼容性,容易实现统一管理或者本身就是统一的信息结构的组成部分;(3)合资企业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多数合资企业的信息结构也比较简单(如金龙联合汽车工业公司只有信息中心一个信息部门),但一些前身是国有企业的合资企业则设置有较多的信息部门(如酯酸纤维公司的信息部门包括信息化领导小组、网络中心和档案馆),为此,合资企业在重组信息结构时的难度也有较大区别。

图2 企业现有信息部门实现整合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结构主要包括汇报关系、控制结构和工作结构等容。根据调查结果,企业部的很多信息部门彼此互不相关,各自隶属于不同的系统,因此其控制结构是分散的。由于各自隶属于不同的系统,信息部门之间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因此其工作结构也是不连续的和离散的。至于企业的信息汇报关系,本课题组专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33.3%的企业信息部门直接向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工作,25.9%的企业信息部门直接向信息主管汇报工作,22.2%的企业信息部门直接向总裁汇报工作,3.7%的企业信息部门分别直接向财务主管或总工程师汇报工作,14.8%的企业信息部门直接向常务副总或厂长助理等汇报工作。也就是说,有55.5%的企业信息部门直接向企业最高决策层汇报工作或者说归最高管理层直接领导,还有25.9%的企业信息部门直接向信息主管(这些信息主管大多是企业决策层的成员)汇报工作,这些数据说明国企业信息化得到了企业高层的高度重视,这是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有利条件之一。若结合企业性质进行分析,则国有企业信息部门向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的比例较高,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向总裁与信息主管汇报的比例较高。不同性质企业汇报结构的差异对于信息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有一定的影响:信息化领导小组是一个集体,虽然多数由企业高层领导组成,但由于责任分散,在实际的信息化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影响;企业总裁或专著信息主管则不同,他们直接介入企业信息化战略实践中,效率高且效果更好。

图3 企业的信息汇报关系

图4 我国CIO的汇报结构

1999年,本课题组霍国庆、小山与《IT经理世界》杂志社合作进行的一次CIO调查中也涉及企业信息组织的汇报问题,在回收的103份有效问卷中,36.9%的接受调查的IT中心主任或者说准CIO们声称向总裁汇报,25.2%向常务副总汇报,18.4%向总工汇报,2%向财务主管汇报,12.6%向其他主管汇报(见图4)(霍国庆、小山,1999)[1]。比较图3和图4,可以发现,这4年间企业信息汇报结构变化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信息化领导小组而不是单个主管成为企业中最重要的决策力量,这表明企业信息化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2)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信息主管,这表明信息部门的地位有所提高;(3)向常务副总和总工程师汇报的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这表明企业信息部门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部门,信息化战略已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之一。

企业信息化是通过信息化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乃至重新定义企业业务围的过程,信息化战略不只是职能战略,在更多的企业中,信息战略属于公司级战略。由于信息战略与信息结构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现存的信息结构必然会影响乃至阻碍信息战略的实施,为此,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弄清现有的信息结构并根据既定的信息战略重组信息结构,需要处理好涉及信息结构重组的方方面面的关系。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二)(霍国庆王能元)

5 信息成本

本课题组在综述有关专家和企业信息成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信息成本分类体系,即把信息成本分为信息商品成本、信息技术成本、交易信息成本和管理信息成本,这也是一种理论分类。为了检验新的信息成本结构是否为企业所认可,本课题组在访问调查时设计了一个相关问题,对主要信息成本进行分解和归类:(1)信息商品成本,包括研究与开发、书报杂志、档案管理、电视制作与播放、广播制作、咨询服务费用、信息搜寻、复印传真、数据库购买、申请或购买专利等;(2)信息技术和设备成本,包括软件购买、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设计、运行和维护、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广播电视设备、通信设备、复印机等设备、信息耗材、数据处理、信息安全费用;(3)交易信息成本,包括市场调查、通信费用、广告、顾客管理、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公共关系开支等;(4)管理信息成本,包括战略规划、宣传策划费用、文件印发、会议、培训、统计、审计、专职信息人员费用等。当然,此处的信息成本分类只是一种实用的便于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简略分类,本身还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譬如软件购买属于信息商品成本还是信息技术成本、通信费用是否包括部通信成本、合同管理是否属于外部交易信息成本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澄清。

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企业认同的信息成本结构以信息技术成本为主体,广泛涉及信息商品成本、交易信息成本和管理信息成本,但对后3类信息成本认同度不高(见表2)(详见附件二),企业信息成本的现实结构也是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

表2 企业认同的信息成本类型及其分布

结合本课题组的信息成本分类进行分析,被调查企业认同的信息成本如下:

(1)信息技术和设备成本的认同度最高,包括信息系统开发、软件购买、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通信设备、设计、信息耗材、运行和维护、信息安全费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数据处理等都排在企业最认同的信息成本的最前列,认同度均接近或超过了50%,在该类信息成本中,广播电视设备和复印机设备等非IT设备的认同度很低,这说明目前企业信息化的重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类成本在整体信息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

(2)信息商品成本的认同度没有本课题组设想的那么高,但加权平均后在企业认同的信息成本中排在第二位,其中数据库购买、研究与开发、咨询服务费用、书报杂志、信息搜寻、档案管理等信息成本子项的认同度均在20%以上,申请或购买专利、复印传真、电视制作与播放、广播制作等的认同度介于7.4-15%之间。信息商品成本更多地属于更直接的信息资源成本,但认同度却不高,这说明企业信息化还没有发展到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在本类信息成本中,“数据库购买”的认同度最高,这一方面说明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是当前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另一方面本课题组没有区分“数据库软件”和“数据库”本身,可能一部分企业认同的是“数据库软件”;值得指出的是,有40%强的企业认同“研究与开发成本”是信息成本,这反映了我国企业由传统的工业企业向知识技术含量更高的现代企业转型过程中知识技术需求的增长态势;此外,“咨询服务费用”的认同度接近30%,这说明我国一部分企业已经接受了信息资源服务外包的价值观。

(3)交易信息成本和管理信息成本的认同度差不多,在本类成本中,市场调查和通信费用的认同度均为37%,广告、供应商管理、顾客管理与合同管理的认同度在15-22%之间,公共关系开支的认同度则为“零”。联系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由于我国大多数行业身处卖方市场,市场研究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市场调查、广告及相关的通信费用认同度较高不足为奇;然而“公共关系开支”竟没有一家企业认为是信息成本有些出乎意外,这类开支在“重关系”的我国市场环境中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能被调查企业认为吃饭送礼是一种“业务费”吧!

(4)管理信息成本的总体认同度并不高,其子项的认同度排序依次为专职信息人员费用(59.3%)、培训(33.3%)、战略规划(22.2%)、会议(22.2%)、文件印发(14.8%)、统计(14.8%)、审计(14.8%)、宣传策划费用(11.1%)。在本类成本中,“专职信息人员费用”的认同度之所以较高,原因可能在于较多企业认为“专职信息人员”就是“IT部门工作人员”;而战略规划、培训、会议等典型信息成本的认同度比较低则说明这些活动在企业中的真正价值和作用没有被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识,流于形式的情况较多,其中的“宣传策划费用”认同度之低是一个佐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