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及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

情绪及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
情绪及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

情绪及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金资助(课题批准号:2007BJY005)发表时间:2009-05-20T13:43:26.687Z 来源:《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张晓霞王大伟[导读] 本研究引入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任务类型(重要、非重要)两个变量,探讨情绪与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摘要:本研究引入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任务类型(重要、非重要)两个变量,探讨情绪与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情绪显著影响了购买决策。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倾向于采用代偿性策略进行决策;而消极状态下,个体倾向于运用非代偿性策略进行决策。②任务类型也显著影响了购买决策。对于重要物品,个体倾向于运用代偿性决策策略;而对于非重要物品,决策策略多采用非代偿性策略。关键词:情绪任务类型决策策略Influence of Emotion and Task types on Purchasing Decision Zhang Xiaoxia Wang Dawei Abstract:Two variables——emotional types (positive emotion/negative emotion) and task types (important/non important) are introduced into this study to explore how they influence on consumer purchasing deci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①the type of emo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urchasing decision.Consumers tend to adopt compensatory strategy in positive emotion,and non compensatory strategy in negative emotion.②the task typ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urchasing decision.As for important items,consumers tend to adopt compensatory strategy,with non compensatory strategy for non important items. Keywords:EmotionTask typesDecis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0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93-02 1.引言购买决策是过去四十多年决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它主要是指消费者运用自己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对情境进行选择与判断的过程,共分为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1]。购买决策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Jacoby(2002)采用实验研究了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任务特征、认知特点对购买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2];Zaichkowsky(2006)探索了卷入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系,结果发现,卷入水平不同,消费者在购买决策加工深度上就有很大不同[3]。仔细分析这些研究,不难看出尚存在以下问题:①在研究方法方面,多采用测量法进行研究,很少涉及实验研究;②在研究内容方面,虽然对个体的认知特点、卷入水平、个性以及商品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很少情绪对购买决策的研究,而情绪是影响决策重要变量,也是决策领域尚未解决的十六个问题之一(Hastie,2001)[4]。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任务类型也是影响决策重要变量(Jacoby,2002;Zaichkowsky,2006),但是上述研究得到的结果不尽一致。鉴于此,本文引入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任务类型(重要、非重要)两个变量,以商品购买决策任务作为实验材料,整个实验流程在计算机上标准化呈现,探讨情绪与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2.实验研究2.1被试。自愿参加实验的大学生本科生60人,男女各半,平均年龄21岁,年龄标准差为0.72,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此前均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

2.2实验设计。采用2(情绪类型:积极情绪/消极情绪)×2(任务类型:重要物品/非重要物品)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情绪及任务类型,因变量为购买决策策略,即信息搜索的模式(Pattern of Search,PS)=(选项-属性)/(选项+属性)。

2.3实验材料和设备。

2.3.1情绪测量工具。运用Watson 和Tellegen(1988)编制的情绪自评量表PANAS。该量表主要是基于情绪的两因素模型——正性情绪(positive affect,PA)和负性情绪(negative affect,NA)而编制的,分别由10个情绪描述词测项组成,要求被试评价在某一时间内体验到的每种情绪的强度,采用5点等级评分(1表示非常轻微或没有,5表示极强) [5]。

2.3.2情绪诱发材料。两部影视片段:一个片段取自欢快的《唐伯虎点秋香》,另一个片段取自悲伤的《我的兄弟姐妹》;两段乐曲,一段是欢快愉悦的《春节序曲》,另一段是悲凉的《二泉映月》。

2.3.3购买决策的实验程序编制。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形成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6个因素:质量因素、价格因素、功能因素、口碑因素、品牌因素、外观因素,通过随机组合分别构成具有不同线索值的商品购买选项。实验材料以选项×属性的矩阵方式(信息板技术)呈现,第一行商品选项代码,第一列为6个商品购买的线索。

2.4实验程序。把被试分为四组,每组15人,其中两组为积极情绪组,另外两组为消极情绪组,都分别参加商品购买决策实验。指导语以及测验内容均在计算机上呈现,由被试单独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其中积极情绪组中两组被试所不同的是分别参加重要物品和非重要物品的购买决策任务,消极情绪组同积极情绪组相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2.4.1积极组实验步骤:2.4.1.1诱发被试积极情绪:请被试观看喜剧《唐伯虎点秋香》片段,观看之前交代被试评价影片的艺术性;为确保能够调动被试的积极情绪,观看影片之后,请被试一边欣赏浪漫钢琴曲《春节序曲》(音乐曲调是快乐的、轻松的),一边想象一件令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并把这件事情写下来。

2.4.1.2测试阶段。具体指导语为“这是一个计算机版的消费品购买决策实验。下面您将看到呈现不同商品的信息板,您的任务是从信息板所呈现的多个商品中选择一个你最有可能去购买的商品。点击一个方框打开一个信息箱。”被试要完成6次决策任务,其中第一板为练习,不记录结果,后五版的数据作为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在完成商品购买决策实验以后,被试要完成PANAS情绪量表的测量。需要指出的是,积极情绪中两组被试参加的购买决策任务是不同的,一组是重要物品的决策任务,另一组为非重要物品的决策任务。

2.4.2消极组实验步骤:情绪测量与测验阶段同积极情绪组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消极情绪的诱发。具体诱发步骤如下:请被试观看《我的兄弟姐妹》这部影片中最悲惨的兄弟姐妹分离时的片段并交代被试评价影片的艺术性;之后,请被试一边倾听音频《二泉映月》(忧伤、悲切的),一边想象一件最令自己伤心的事情,并把这件事情写下来。

3.结果

情绪管理的5个重要方面

情绪管理的5个重要方面 管理者对员工情绪管理包括组织的决策、激励、领导艺术、人际冲突以及工作场所的非正常行为等方面。 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表明,那些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善于识别他人情绪的人可能会干得更好,有效的管理最终会通过员工的情绪和行为实现。 医学上认为,人的观念会左右病情的发展,只要能努力让心思避开负面思想,人们就能积极配合治疗,快速康复。同样,在企业管理中,人的观念左右着人的行为,而情绪是影响人的观念的关键。因此,管理者要对自己和员工的情绪有一定的了解,并能采取相应的方法有意识地管理。具体来说,管理者对员工情绪管理包括组织的决策、激励、领导艺术、人际冲突以及工作场所的非正常行为等方面。 决策 人们所做的很多选择都是不经大脑思考的条件反射行为。例如,领导要求你在今天下班之前完成一份报告,并且要按照他的要求做。如果你做了,是你的潜意识告诉你该要求是合理的,尽管这个决定不需要过多思考,但仍然是在做决策。当我们面对新的或重要的决定时,往往会仔细并理性地思考,权衡利弊,分析可选方案。 人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通常在做决策时,我们只能做到有限理性,难以达到完全理性的要求。在传统的组织决策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理性,不重视甚至完全忽略了工作中紧张、害怕、挫折感、焦虑等情绪的影响。而实际上,人的情绪在特定的时候会影响人的决策。例如,对于同样的客观数据,人们在愤怒或紧张时做出的决策与冷静、镇定时做出的决策不同。 无论是通过理性还是感性过程来做决策,决策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情绪。因为,决策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与人分不开的,而情绪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动机因素。在决策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情绪的作用,很可能会导致决策过程的不完整,甚至是错误决策。 激励

静态—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f257185.html, 静态—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作者:李灿灿 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参阅的国内外研究,总结整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以期提高决策的质量。文中主要从静态-动态模型下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2)静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3)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静态模型;静态模型;情绪;决策 1.引言 决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上至国家大事,小到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同的决策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作出正确的决策对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自2001年,美国著名的决策专家R.hastie在《心理学年鉴》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情绪是决策领域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越来与受到重视的问题[1]。研究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有关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的研究大量涌现。“人类如何进行决策”是近几十年来行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继2013年8月“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cisi on Making and Brain Research”(第一届决策与脑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后,国内对于决策的研究也大量涌现。 本文参阅的国内外研究,总结整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以期提高决策的质量。文中主要从静态-动态模型下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主要是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2)静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3)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2.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 从早期的观点来看,大多数的研究决策与情绪的心理学家常常将情绪拒绝在决策研究的门外。Daninel Bernoulli[2](1954)提出了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人们在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企图将效用最大化。Bentham[3](1984)又将效用的概念发展为愉悦与痛苦之差。简单的从概念来讲,情绪已经在决策中崭露头角。 Kahneman和Tversky[4](1979)在对“偏转反转”这一反常现象进行解释时提出了“前景理论”,偏好反转现象是指,例如,在有100%把握拿3000元和80%的机会拿到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多数人选择前者。而在有100%的可能损失3000元和80%的机会损失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时,大多数人选择后者。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还有“等级信号依赖理论”。这些理论中情绪在决策中起着部分参与和干扰的作用,但并没有把情绪作为一个影响决策的参数进行考虑。

具体情绪在不同人格类型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具体情绪和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学生:陈钰琳,指导老师:梁栓荣 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晋中, 030619 摘要:为探讨三种具体情绪(愉快、悲伤和恐惧)对不同人格类型(内外倾)个体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首先采用MBTI量表中的内外倾维度将大学生的人格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类,再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观看诱发三种具体情绪的影视材料,之后,对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并填写风险决策问卷。研究表明:不同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外倾型个体比内倾型个体更愿意冒险;不同具体情绪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愉快情绪下的个体的倾向于风险偏好,恐惧情绪下的个体倾向于风险规避,悲伤型个体居中;具体情绪和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得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关键词:具体情绪,人格类型,风险决策,MBTI 1.引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式各类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决策就是在这些方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案。风险决策是最贴近实际生活的。美国专家Hastic在《心理学年鉴》上提出了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研究是决策领域未来需要解决的16个问题之一的观点[1],标志着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研究成为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回顾之前的研究,风险决策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阶段认为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现代的决策观点主要有两种:有限理性和生态理性。 在决策研究领域中的情绪理论主要存在两种情绪泛化理论和情绪维持理论。两者针对情绪性质范式提出了完全相反的两种假说。范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情绪性质范式和具体情绪范式。其中,情绪性质范式较为粗略,只研究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具体情绪范式研究同一性质不同的的具体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更加细化和准确。 本文主要基于具体情绪范式,探讨具体情绪和人格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希望能够丰富相关理论的同时对实际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2.1风险决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决策是指在几种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2]。根据决策者掌握信息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决策行为分为三种: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是指决策者已知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或有能力预知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的决策。 关于风险决策的定义,表述方式很多。国外学者Yates和Stones从统计学的角度给风险决策下定义,认为风险决策就是在损失或盈利、损失或盈利的权重及损失与盈利联系的不确定性这三个因素中进行最优化的选择[3]。国内学者蒋多认为,风险决策就是研究人类在风险情境下如何进行判断与选择[4]。刘雁霞认为,在能预测事件发生概率的情况下,即使客观上具有不确定性,但主观上选择最优预期效果的决策,就是风险决策[5]。国内外研究者对风险决策的表述略有差别,但本质内容相同。在本文中将风险决策定义为,在概率已知情况下,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时,选择冒险选项还是安全选项。 风险决策的研究范式大致相同,主要分为四大类:使用问卷和量表;赌博任务和彩票决策任务;情景模拟选择问卷,即在某个情景中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项让被试进行选择,从选择结果上测量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想象模拟情境测试,要求被试想象一个任务情境,自己置身于该情境之

负性情绪抑制下性别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报告

负性情绪抑制下性别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一、实验背景 通过阅读给定文献和小组讨论,我们发现原文献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 1.个体的性别在社会决策行为中扮演的角色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本身对决策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已有研究在性别对决策影响方面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果,我们猜想这可能与研究者选择的实验范式以及实验情境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经过讨论,决定保留“情绪抑制/自然观看”这一实验情境为组间变量,改换“最后通牒博弈”这一实验范式,继续研究决策者性别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我们好奇博弈对象的性别是否也会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比如,男性是否会对异性更慷慨,对同性更吝啬。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有关博弈对象性别对决策结果是否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对这方面的解释并不一致,因此我们将博弈对象性别纳入我们实验的研究对象。 3.给定文献的实验程序将注视点呈现时间设置为10s/15s/20s不等,我们认为注视点呈现时间过长反而会分散被试的注意,因此在我们的实验设计中将改进这一点。 综上所述,本实验将在给定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在不同的实验范式下,决策者性别对于不同性别决策对象在决策结果上是否有差异。 独裁者博弈是另一种常用于社会决策研究的实验方法,在独裁者博弈中,由独裁者(即提议者)决定分配方案,且对方只能接受。绝对理性的方案是独裁者将所有钱据为己有,分给对方得钱数为零,但以往的研究发现,独裁者分给对方的钱数大于理性预期。通过决策者的分配方案,可分析“利他”,“公平”,“道德”等社会行为。因此本实验采纳独裁者博弈研究社会决策行为。 我们假设:(1)情绪抑制条件下的决策者倾向于选择更理性的决策结果;(2)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选择理性的决策结果;(3)决策者的行为反应依赖于自身和博弈伙伴的性别差异,同性别配对和不同性别配对会造成决策者不同的行为模式。 二、实验目的 探明在独裁者博弈中,负性情绪抑制或自然表达,决策者性别,博弈对象为同性或异性三种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情绪与认知因素对大学生决策的影响

第19卷 第7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9 No.7 2010年7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ul. 2010 108 文章编号:1008-8717(2010)07-0108-03 情绪与认知因素对大学生决策的影响 黄玲玲 张晶晶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决策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一种活动。大学生处于特殊时期,发展越趋成熟但仍旧不稳定,各种因素对决策的作用比较大。在决策的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特定背景,本文对影响决策的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展开探讨;最后回到情绪、认知与决策的生理机制上发现脑区之间具有高度的连通性,决策是由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引发的个体行为。 关键词:情绪;认知;决策;交互作用;连通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学者赫尔伯特·西蒙最早开始研究决策。通俗讲,决策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依据评定准则,在多种备选方案中评价、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目前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分配的调整、信息膨胀的急剧、社会节奏的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情绪在 决策研究中的尴尬处境,[1] 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 视。大学生作为活跃敏感的群体,一方面他们要迎接这些变化的冲击,同时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和压力,其心理和社会性的不成熟又使他们感到迷茫和痛苦,迫切希望得到来自家庭、社会、朋友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去探讨影响决策的因素,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才培养和素质拓展工作的有效性。 一、决策的神经生理机制 研究者认为,决策过程包括奖赏过程和惩罚过程两 个重要成分,[2] 神经成像研究已经确定了一些与奖赏过 程相关的脑区,包括前额叶皮层(含不同的子区,也就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前额脑区底部)、杏仁核、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较外侧的壳核和苍白球)以及腹侧被盖区。[3] Knutson 研究进一步把奖赏区分为预期奖赏和实际奖赏,并发现不同的脑区负责不同类型的奖赏,如 背侧纹状体区域对接受大的奖赏和惩罚的反应不同。[4] Trepel 等总结了决策效用、体验效用及结果概率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研究。研究发现多巴胺系统、腹侧纹状体、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在表征决策效用中发挥一定作用。 体验效用的神经机制与边缘系统、脑干以及皮质区所构成的网络相关。在体验奖赏时,纹状体、眼眶部前额叶皮层和额前正中皮层发挥作用;在体验损失时,杏仁核 发挥作用。[5] 当人们在不同时间得到的奖赏之间作出的选择时,选项的相对价值会因为人期望对象的延迟而大打折扣。McClure 等采用fMRI 技术考察了此现象的神经因素,发 现有两个独立的系统参与到这一决策中。[6] 与中脑多巴 胺系统相关的边缘系统由做出即时可得奖赏的决定优先被激活;相反,侧前额叶皮层和后顶叶皮质由跨期选择所激活。据此发现,理性的长期计划是由前额叶皮层负责,而冲动的即时决定则由边缘系统掌管。 作出选择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介入,故决策分为确定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是最近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不确定性决策,它是指决策者在面临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伴有负面结果的可能性时所产生的复杂心理过程。相关研究表明,具有潜在受益的风险选择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要多于确定受益的选择;而具有确定受损的选择和具有潜在受损的风险选择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是相同的,这些认知努力均 定位于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和顶叶皮质。[7] 个体在决策过 程中心理状态的复杂程度,往往使得风险决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特色,同时也具有一定难度。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成长中的大学生,由于注意力、储存信息以及从记 收稿日期:2009-12-29 作者简介:黄玲玲(1986—),女,山东枣庄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 张晶晶(1984—),女,河南安阳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的理论研究概述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的理论研究概述 张玲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 摘要:近年.情绪对于人类认知过程的作用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情绪对决策的影备受关注。相继产生了多种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本文旨在对现有的国外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 关键词:情绪;决策;理论 1引言 个体判断和决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以往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以经典决策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为主体,早期的决策理论认为“人是直觉的统计学家”,人们在不确定性情境下做出决策时,总是寻求期望效用的最大化(Goldstein& Hogarth,1999 )。而在近二十年来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工作背景下情绪对个体和组织行为的影响,其中情绪对个体判断和决策的影响研究成为八十年代以来的一个研究热点。通常,人们会把情绪和追求理性看成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追求理性的决策行为往往与尽最排除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个体判断和决策研究的不断深人,人们发现情绪对个体判断和决策并非总是消极的和破坏性的,而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信息输人,是个体判断与决策的重要预测指标,在很多情况下,情绪往往有利于提高决策效能。 2决策理论 2.1区别一巩固理论 Svenson(2003)认为[决策过程不仅是成功执行一个或几个决策规则的过程,并且决策者应在此过程中创建一个比其竞争者更为有利的选项。该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整体性评估、选项和问题的重新建构、应用决策法则。区别系指建立有利选项的过程,巩固指的是维持偏好选项,避免决策出现较差结果和后悔情绪等过程。 在决策过程中情绪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决策:影响决策过程和决策问题的表征性。前者主要是通过影响信息的处理来实现(决策规则、执行信息搜索、信息搜索顺序等);后者主要是通过影响信息的吸引性来实现。情绪还可以影响决策问题的结构,也就是通过影响选项的外表、表象以及选项情节的吸引性来实现对决策过程的影响首先,整体评估可能带有情绪性此外,情绪通过与选项整体,选项,外表、表象和选项情节的特定联系而成为问题结构的一部分。 Svenson(2003)认为决策可以分成四种水平,一般来说,决策水平越高,决策所需的能量资源(由心理和生理能量资源构成)就越多,由于人们想尽量少地使用能量资源,因此,在做出决策的条件不变时,人们就会尽量在低水平上做出决策,避免在高水平上做出决策在决策水平上作出决策。在决策水平1,个体主要可以通过快速的习惯过程做出决策,决策者意识到决策的情境与早先所经历的情境类似,因此选择以前的类似选项。该水平决策遵守能量保存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水平2的决策,决策者考虑一个或几个方而的吸引性

情绪对危机决策质量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9,Vol 141,No 16,481-491 Acta P sychol ogica S i n ica DOI :10.3724/SP.J .1041.2009.00481 481 收稿日期:2008-04-06 通讯作者:郑建君,E 2m ai:l ji an j unzheng @yahoo .cn *事件分类的具体表述参阅国务院2006年1月8日颁布的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 情绪对危机决策质量的影响 杨继平1 郑建君 2,3 (1山西大学心理学研究室,太原030006) (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3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 要 为探究情绪在危机情境下对决策质量的影响,研究通过影片诱发实验情绪,运用实验室实验考察了以情绪变量为主导、包括性别和任务难度等在内的相关因素对危机决策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随着危机决策任务难度的增加,个体用于决策的时间显著增长,且性别与情绪类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交互作用;(2)在危机情境下,男性的产生新方案率明显高于女性;(3)男性被试对危机决策过程的自信程度显著高于女性,且情绪与难度变量之间交互作用显著;(4)个体对于自身危机决策结果的满意程度,在性别、情绪和难度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三次交互效应。 关键词 情绪;任务难度;危机决策;危机决策质量分类号 B842.6 1 问题提出 从震惊世界的美国纽约9#11恐怖事件,到2003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非典0恐慌、2008年初 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的冻灾、雪灾和四川汶川/5#120大地震,各种类型的突发危机事件可谓层出不穷,且其破坏性和持续性都呈上升趋势。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上升期,同时也是各类型社会突发性事件的频发期。面对各类突发危机事件,危机决策主体除了要有面对危机的勇气之外,更需要有全面处理危机事件的决策能力。为此,加强危机决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决策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积累,更能够为日后各类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危机决策作为决策科学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已渐渐被国内外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所关注。作为一种非程序化决策,危机决策是指决策主体在有限时间、资源、信息和人力等条件下对危机做出判断和快速行为的过程(Billings ,M ilbur n,&Schaa l m an ,1980;Carol y ne &Ilan ,1977;Quarante ll,i 1988;Sayegh,Anthony ,&Perre we ,2004;Sta w ,Sande lands ,&Dutton ,1981)。与常规决策相比,危机决策作为一 次性的非例行决策活动,它符合Si m on(1986)所说的决策模式,即在危机情景下决策者并不具备有关危机的全面信息,其可利用的时间和资源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识别危机的根源,由于危机状态下的特 殊情境进而影响了个体的决策质量。依据我国制定的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我们可以将引起危机决策事件的来源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研读目前国内外一些研究可以发现,许多学者常常把危机决策和风险决策视作同一概念使用。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是混淆了两个概念的涵义,更重要的是无法细致探究两类性质决策任务的具体过程。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真正厘清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以便于今后研究者准确判别研究问题和选用研究方法。风险决策是指在能够估计或预测未来事件发生概率的情况下,选择预期效果最好的方案的决策,并且其选择过程与决策后果具有不确定性(K ahne 2man ,2003;Kahne man&Tversky ,1979)。该类型决策通常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方面决策主体可依据相对充分的信息与资料,借助风险模型的构建与计算技术来推断出发生不确定性事件的可能性;另一种情况是在信息掌握或资料占有非常不充分的情形

关于情绪与决策 (2)

情绪心理学 关于情绪与决策 姓名:杨雅萱学号:41005104 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摘要:情绪与决策关系的理论:1.后悔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洛麦斯等人提出了后悔理论,用以说明预期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该理论假设:如果决策者意识到自己选择的结果可能不如另外一种选择的结果时,就会产生后悔情绪;反之,就会产生愉悦情绪。这些预期情绪将改变效用函数,决策者在决策中会力争将后悔降至最低。研究发现,如果顾客预先想象购买某种陌生产品发生故障时的后悔心情时,就更愿意购买熟悉的产品;如果人们因违规驾驶而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后悔心情事先得到提醒,他们关于安全驾驶的态度和信念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2. 1999年, 梅勒斯等人提出了主观预期愉悦理论。理论的模型如下:假设某人需要在具有结果A、B和具有结果C、D的两个赌博间作出选择, 首先要对两个赌博的总体情绪进行评估。评估第一个赌博总体情绪的公式如下:SARA + SBRB ,这里SA 、SB 分别是决策者对主观结果A、B的主观概率,RA 、RB 是根据情感判定理论计算出的决策者对A、B两种结果的情绪预测值。同理,评估第二个赌博总体情绪的公式如下:SCRC+ SDRD ,这里SC 、SD 分别是对结果C、D的主观概率,RC 、RD 是对结果C 、D的情绪预测值。根据效应理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会追求愉悦情绪的最大化。因此,根据公式计算出两个赌博的总体情绪后,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决策者就选择赌博一,反之就选择赌博二。 情绪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情绪与认知关系研究的深入,对情绪影响决策过程的认识也逐渐全面与深入。洛文斯坦等人提出的风险即情绪模型比较有代表性:表明决策过程中不仅存在受认知评估影响的预期情绪,还存在

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

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 杨林1,杨元魁2,3,4,5, (1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南京,210096; 2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南京,210096; 3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4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南京,210096; 5苏州市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215123) E-mail:yang1635@https://www.360docs.net/doc/cf257185.html, 摘要:近年,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基本情绪的神经通路和决策的神经机制,并且总结了情绪对决策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分为固有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和已有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分别进行了介绍。在已有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的研究方面,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关键词:情绪;决策;认知;神经机制 古代的理性主义者认为情绪不利于人的判断、推理和决策,认为情绪是理性思维的强盗。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人类对决策行为的研究。近年来情绪对人类理性认知活动的建设性作用已经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成为决策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神经机制方面出发,探讨情绪和决策的关系。 1. 情绪的神经机制 情绪是有生物体对周围环境中的事件的评价所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状态[1]。在研究情绪和构建情绪理论时一直存在两种取向:维度观点或种类(类型或分立情绪)观点。持种类观点的理论家使用基本情绪的概念。他们认为,某些情绪比其他情绪更“基本”,复合情绪(如焦虑、抑郁)则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合物。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Ekman(1994)[2]提出的六种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恐惧、悲伤、愤怒、惊讶和厌恶。Ekman使用“基本情绪”这一术语时主要是强调进化在形成情绪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和普遍的特征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的现有功能。 近年来,许多文献表明,有两个基本的情绪和动机系统或者积极和消极感情形式,分别是趋近系统和退缩系统[3]。Davidson(1999)[4]把趋近系统描述为促进欲求行为和产生特定的与趋近有关的积极感情类型,如快乐等。退缩系统有利于有机体从厌恶刺激源撤退或者组织对威胁线索的适当反应,产生与撤退有关的消极情绪,如厌恶和恐惧等。积极情绪又称为正性情绪,消极情绪又称为负性情绪。 1.1 情绪的神经中枢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早期的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没有神经中枢[3]。近年来,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以电信号为基础的方法(EEG、ERP)和以功能成像为基础的方法(PET、fMRI),允许更准确地测量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现在一般认为:情绪由大脑中的一个回路所控制,包括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 PFC)、杏仁核(amygdala)、海马(hippocampus)、前部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腹侧纹状体(ventromedial striatum)等。它们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近年来研究不同情绪识别的神经基础及其部分分离的临床研究和脑成像研究逐渐增多[5]。各种证据表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执行回路有所差异[6,7]。

影响情绪的因素

影响情绪的因素 (一)环境与情绪 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都要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发展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其中家庭的作用尤为重要。第一,从情绪的发展来说,学校和家庭要创设环境,促进孩子正向情绪的发展。第二,从情绪的均衡发展来说,如果儿童期某类情绪情感的发展不足或被剥夺,就容易导致个体情绪发展不均衡,进而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儿童早期母爱的剥夺可以导致身体、心理、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发展不足或受阻。相反,如果溺爱,也可以导致情绪发展失衡,使儿童易于焦虑、过分敏感、不能体谅他人等。第三,从情绪的成熟来说,家长和教师都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安排适当的活动,使儿童和青少年有适当的机会表达愉快的情绪,宣泻不良的情绪,培养抵抗挫折的能力。 (二)色彩与情绪 色彩会影响情绪。在英国,过去常常有人在伦敦一条黑色的伯列费尔桥跳河自杀。当用蓝色油漆刷过桥之后,跳河自杀的人减少了一半。在美国加州,一座监狱的看守长为犯人寻衅闹事而苦恼。有一次,他偶然把一伙狂暴的犯人换到一间浅绿色的牢房里,奇迹出现了:那些原来暴跳如雷的犯人,就好像服用了镇静剂一样,渐渐平静下来,看守长由此受到启发,便把囚室漆成绿色,于是犯人闹事事件随之减少。由于蓝色、绿色使人感到幽静、安谧,故有“心理镇静剂”之称。 这些颜色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即是心理学家所说的颜色的心理效应。每种色彩都表示一定内容:红——热情、活力、健康、希望;橙——兴奋、喜悦、活泼、华美;绿——青春、和平、朝气;青——希望、坚强、庄重;蓝——秀丽、清新、宁静;黄——温和、光明、快活;紫——高贵、典雅、华丽;褐——严肃、浑厚、温暖;灰——平静、稳重、朴素、压抑;黑——凝重、哀痛、肃穆、神秘;白——圣洁、天真、清爽;金——光荣、华贵、辉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巧妙利用颜色对人的心理的影响。例如消除烦躁和愤怒应避免红色;化解沮丧应避免令人情绪低落的黑色或深蓝色,而应选用能使人心情愉快的亮丽的暖色;减轻焦虑、紧张,应选择一些具有缓解及镇静作用的清淡颜色,如绿色、浅蓝色。 (三)认识与情绪 人们经常认为,引起他们的各种好、坏情绪的原因是某件事情本身。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人之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原因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个人对事件的看法。同一件事情,只要个人的看法不同,结果在他(她)内心产生的情绪就会不同:积极的看法引发积极的情绪,消极的看法引发消极的情绪。因此面对一件事情产生何种情绪体验,决定权完全在个体自己的手中。例如对“你被人踩了一脚”这件事,假如你的想法是“这人太可恶了,故意踩我一脚”,就会感到非常生气;而假如你的想法是“这里人太拥挤了,他也不是故意踩我的”,就会感到不介意。所以当情绪尤其是不良情绪产生或增强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客观地分析“是不是我对这件事拖消极的看法引起了这种情绪反应?”“我能换一种积极的想法吗?”随着看法的改变自然会产生一种新的情绪。 (四)音乐与情绪 先看一个“听音乐治绝症”的真实的例子。1975年,美国音乐界知名度很高的金太尔夫人患了乳腺癌,病情不断恶化。这时,药物治疗已毫无效果。悲伤中的父亲为了安慰她,就经常为病床上的女儿弹奏乐曲。不曾想到的是,奇迹发生了,金太尔夫人的病情不断地好转。两年后,她终于战胜了乳腺癌。为这奇迹所鼓舞,金太尔夫人康复后,以极大的热情参加音乐治疗工作。她常常带着吉他和动人的歌曲走遍全国,帮助癌症病人战胜绝症。 音乐不仅能够增添生活情趣,给人以美感享受,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音乐对人体有独到的作用。医学专家认为,音乐可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生理机能,使人体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和乙酰胆碱等物质,提高体内生物酶的活性。音乐还能调节血液循环和活化神经细胞,并能使肠胃蠕动趋向规律化,令唾液和胰岛素分泌也相应增加,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不仅如此,音乐在调节情绪方面起

情绪及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金资助(课题批准号:2007BJ

情绪及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金资助(课题批准号:2007BJY005) 摘要:本研究引入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任务类型(重要、非重要)两个变量,探讨情绪与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情绪显著影响了购买决策。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倾向于采用代偿性策略进行决策;而消极状态下, 个体倾向于运用非代偿性策略进行决策。②任务类型也显著影响了购买决策。对于重要物品,个体倾向于运用代偿性决策策略;而对于非重要物品,决策策略多 采用非代偿性策略。 关键词:情绪任务类型决策策略Influence of Emotion and Task types on Purchasing Decision Zhang Xiaoxia Wang Dawei Abstract:Two variables——emotional types (positive emotion/negative emotion) and task types (important/non important) are introduced into this study to explore how they influence on consumer purchasing deci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①the type of emo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urchasing decision.Consumers tend to adopt compensatory strategy in positive emotion,and non compensatory strategy in negative emo tion.②the task typ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urchasing decision.As for important items,consumers tend to adopt compensatory strategy,with non compensatory strategy for non important items. Keywords:EmotionTask typesDecis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0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93-02 1.引言 购买决策是过去四十多年决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它主要是指消费者运用自己 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对情境进行选择与判断的过程,共分 为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1]。购买 决策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Jacoby(2002)采用实验研究了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任务特征、认知特点对购买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2];Zaichkowsky(2006) 探索了卷入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系,结果发现,卷入水平不同,消费者在购买 决策加工深度上就有很大不同[3]。仔细分析这些研究,不难看出尚存在以下 问题:①在研究方法方面,多采用测量法进行研究,很少涉及实验研究;②在 研究内容方面,虽然对个体的认知特点、卷入水平、个性以及商品的特征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但是很少情绪对购买决策的研究,而情绪是影响决策重要变量,也 是决策领域尚未解决的十六个问题之一(Hastie,2001)[4]。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任 务类型也是影响决策重要变量(Jacoby,2002;Zaichkowsky,2006),但是上述研究得到 的结果不尽一致。 鉴于此,本文引入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任务类型(重要、非重要)两个变量,以商品购买决策任务作为实验材料,整个实验流程在计算机上标准化呈现,探讨 情绪与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2.实验研究 2.1被试。自愿参加实验的大学生本科生60人,男女各半,平均年龄21岁,年 龄标准差为0.72,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此前均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 2.2实验设计。采用2(情绪类型:积极情绪/消极情绪)×2(任务类型:重要物品/非

有关情绪对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的探析中英文对照

有关情绪对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的探析中英文对照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emotion on decision making of the English 近年来,情绪对决策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关于情绪对决策影响的理论和研究,先后出现两种研究范式:基于情绪性质的研究范式和基于具体情绪的研究范式。前者认为情绪性质是影响决策的最主要的因素,后者则在很多研究中发现情绪性质并不足以解释情绪的影响,认为影响决策的是具体情绪的评价维度。本研究在具体情绪范式下,初步考察三种具体情绪愉快、悲伤和害怕对多属性决策和风险决策的不同影响。 In recent years, the effect of emotion on decision-making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ories and studies about the effect of emotion on decision-making, there are two paradigms: Research Based on the paradigm of emotion nature 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specific emotions. The former believe that nature of emo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cision, the latter in many studies found that emotional nature is not 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 that influence the decision-making is the evaluation of the specific emotional dimensions. In this study, the specific emotional paradigm,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ree specific emotions: happy, sad and fear of different effects on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and risk decision making. 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均使用电影片段来激发相应的愉快、悲伤和害怕情绪。 This study includes two experiments, using the movie clips to stimulate the happy, sad and fear. 实验一考察具体情绪对多属性决策的加工方式的影响,运用信息板技术模拟实际的工作选择决策,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在多属性决策的加工时间和加工深度的差异。结果基本证实了情绪对于多属性决策的加工方式的影响:积极情绪引发自动加工,而消极情绪引发控制加工。 Effects of processing methods on experimental specific emotions on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job selection decision simulation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board techniqu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emotional states were processing time in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and processing depth. The results basically confirmed the effect of processing emotional for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 positive emotional automatic processing, while the negative emotional control processing. 实验二考察了具体情绪对于风险决策的影响,在七个风险决策情境下,考察不同情绪状态对于风险决策的风险偏好的差异。结果表明情绪性质对于风险决策的影响不明显,相同性质的消极情绪害怕和悲伤的风险偏好有显著性差异,害怕表现风险回避,而悲伤表现为风险寻求。结果还表明确定性和自我控制评价维度并非是影响风险决策的主要维度。 Experiment two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pecific emotions on the risk decision, in seven the risk decision situations, differences in risk preferences are different emotional state for risk decision-mak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emotional nature of the risk decision making is not obvious, the same properties of negative emotions of fear an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isk preference sad, afraid to show risk avoidance, and sadness is risk seeking.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deterministic and control self assessment dimension is not the main dimensions of risk decision. 本研究基本验证了在多属性决策这种相对复杂的任务中,先前在简单任务的研究中发现的情

管理决策中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管理决策中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决策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现象.上至国家要事、下到百姓生活,都涉及决策问题。目前,面对技术进步、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组织所面临的决策问题也日益复杂多变。面对新的决策问题,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决策者受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再加之决策者性格、生理因素、认知能力等使其在决策过程中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即认知偏差( CognitiveBias)。认知偏差是指生理心理状态均正常的决策者,由于知识水平的匮乏而对决策问题缺乏明确的预期和把握时.出现的认识上的种种偏差,比如“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过度自信等等。这种认知偏差在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被证实,且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宏观政策制定等方面也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针对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研究管理决策行为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一、决策理论与模型 1.完全理性决策。经典决策理论(Classical DecisionTheory,CDT)假设人是理性的,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决策者

在决策之前能考虑到一切行动及其影响;然后根据决策者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优的行动为对策。CDT认为决策本质上是完全相同,能够设定标准进行比较。事实上,行为证据暗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偏差,并不总是根据决策者自身价值标准(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选择最优的决策策略.并不能完全遵循一个标准模型来决策。由于CDT 假设条件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与决策,例如St. Petersburg悖论和Allais悖论就是违背期望效用理论的典型决策。 2.有限理性决策。决策者足有限理性的,面对不确定性决策问题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也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容易受到知觉偏差的影响.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应用。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更为重要(Heath,1998)。行为决策理论主要研究决策者的认知和主观心理过程,关注决策行为背后的心理解释,而不是决策的正误。行为决策不仅仅研究决策者的直感判断或决策思维过程,而且研究含有行为变量的决策模型。通过研究决策者在判断和选择中信息的处理机制以及决策者所受的内 外部环境的影响,提炼出行为变量,修正和完善传统决策模型。通过心理学实验、观察、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揭示人们决策过程中的判断和抉择行为,其中包括信息获取、处理、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青春的情绪 课时练习

青春的情绪课堂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送上太空。这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欣喜若狂,所有参与的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完成任务后,也很喜悦、轻松……这些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 A.意志 B.情绪 C.情趣 D.情操 2、所谓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它是最基本的的感情现象。下列漫画中被赞美者的情绪感受是() A.心旷神怡B.怒不可遏C.泪流满面D.惴惴不安 3、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49.6%的受访者表示家里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存在莫名的情绪烦躁现象。这是因为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 ①身体发育不断加快②生活经验不断丰富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④心理世界矛盾重重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同窝生的两只小羊用相同的饲料喂养,唯一不同的是:有一只小羊旁栓着一匹狼,而另一只小羊从来就没有看见过狼。结果,在狼旁边的那只羊在极度惊恐的情绪折磨下逐渐瘦弱,后来夭折,而另一只羊却一直

A.消极情绪会产生消极后果 B.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C.积极情绪会产生积极的后果 D.情绪与身体健康关系不大 5、对下面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A.面对考试,考生的情绪反映都是相同的 B.在考试前,不需要对考试有一点点焦虑 C.面对考试,不同结果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D.考生的心态是决定考试成绩的唯一因素 6、李白在长江上,写下了两首情绪不同的诗,有“平身不下泪,于此泣无穷。”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情绪变化主要是因为()A.季节不同B.兴趣不同C.地点不同D.境遇不同 7、情绪是一种复合的心理状态,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下列属于情绪的是() ①喜、怒、哀、惧②兴趣和爱好③害羞、焦虑④厌恶、内疚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情绪表现中,属于积极情绪的是() A.钱包丢了,心情急躁 B.考试时紧张得做着试卷,都差点忘了是在考试了 C.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高兴得疯了 D.游戏正玩得兴奋时,被妈妈喊停,十分恼火 9、古语“欣喜若狂”、“怒发冲冠”、“乞哀告怜”、“草木皆兵”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