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诠释主动健康理念

https://www.360docs.net/doc/d15411233.html,2008-2-18 15:34:08 中国妇女报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关于治未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中也提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中的“治”是管理、治理的意思,“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包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意思,强调人们应重视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后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的目的。这种思想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重视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

“治未病”工程全国启动

1月25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治未病”高峰论坛上指出: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对于每个人来说,健康是根本,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石,预防保健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作为医学而言,维护人类健康无疑是其天职。维护人类健康的手段不外乎是治疗疾病和防患于未然,这两者中,后者更为积极主动,更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21世纪的我国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在于防患于未然。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预防思想,总结了大量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及手段,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治未病”理念几千年来一直是指导中医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这次会议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治未病”工程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为主体,建设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治未病”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及“治未病”人才培养机制。在这次高层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名单,北京中医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福州市中医院、济南市中医院、泰安市中医二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市

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13家医院。

先期试点的广东、浙江、上海的试点医院参加了这次论坛,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房敏院长告诉记者,该院作为首批试点的单位,积极应用中医体质辨识、“KY3H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治未病“服务项目,积极发展中医健康干预技术,以体现特色和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改善体质和增进健康为目的,整合自身针灸、推拿、膏方等特色优势和中药熏蒸、五行音乐、易筋经、心理咨询等传统中医预防保健及心身医学方法,初步整理形成了具有中医”治未病“特色的怡神、调身、导引、疏络,明睛、养颜,净心等健康干预技术项目7种以及滋阴煎膏,润肺合剂、健脾煎膏、养心煎膏、益神颗粒等适用于中医养生保健的制剂20余种。该院治未病中心忻伟主任介绍说,使用新的KY3H智能系统,结合自身的技术实力,推出了结合个人量化自测表、常规血检、透视等体检项目、医生的“望闻问切”信息得出的个人生理、心理健康诸方面的综合信息输入计算机,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体质辨识体系,由正高、副高职称的中医师给出体质测评结果,并提供一个度身定做的健康指导方案。中心通过针灸、汤膏等方法对女性更年期症状进行干预,忻伟说,更年期作为一种病态,中医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中医因人而异,综合面色、舌苔等现象以及个人的不同体质进行治疗,以“治未病“的思维把干预的时间前推,效果更为确切,也能起到减少症状和延缓症状出现的作用。

人人享健康管理须先行

2006年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2005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统计,2005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0%,同时,我国有63%青年早卒者死于慢性疾病。社会医疗费用已经占整个GDP的5%,同时还以每年13.8%的速度继续增长,而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费用负担是我国疾病社会

负担的68.7%,我国卫生体系正担负着沉重的压力。不少家庭面临“因病致贫”以及“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经济生活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慢性病发生、发展过程缓慢,是个体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作用下,体内生物指标逐步发生改变的结果。在早期阶段并没有明显的可诊断的症状出现。因而医生很难提出,个人也往往不能主动采取预防措施。这使得疾病不断地发展和加重。并将引起突如其来的临床发作,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举个例子来说,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病的直接原因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对人体的损害是不知不觉并且是全身性的。从高脂血症到发生中风或者冠心病的发展要经过很多的进行过程:高脂血症→血管硬化→血压增高→心脑供血不足→心脑血管意外(即中风或冠心病),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很多人因为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就觉得无所谓,日常生活中也不注意科学饮食和运动,任由高血脂状况自然发展,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长期持续下去血管慢慢变硬、变脆、变窄,失去弹性,进而引起高血压病或加重高血压的程度。当血管的截面积的50%被挤占后,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症状就十分明显了,头晕、头痛、憋气时有发生。当血管的截面积被堵住90%以上,治疗不及时就会发生偏瘫等严重后果。这就是“三高”人群为什么容易得中风的原因。其他的慢性疾病大体上也与此相似。由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原来被认为是老年性的慢性疾病的发病年龄开始降低,甚至有不少青年人也患上了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一般不能完全治愈,但及早发现和治疗对减缓疾病进程和减少相应治疗费用支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及早确认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保健干预措施甚至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近年来这些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确定了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战略的重点前移: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转变,重预防、重保健、使人们逐步形成维护促进健康、不得病或少得病的意识和观念。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会长白书忠说,医学研究的进步让人们了解到,在疾病发生前掌握其主要的指标和特征,就可能早期发现个人患某种慢性病的危险性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疾病的危险性就能够得到降低和缓解,

减少了大量的疾病医疗费用。这是近20年来健康管理逐步受到重视的原因。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白书忠指出,健康管理是从根本上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和实际步骤,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为主要内容,侧重点是预防疾病,尤其是对具有慢性病发病高风险度的亚健康人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郑守曾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不管发生任何慢性疾病,都是由于人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况。从健康人到病人之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现在多把这段时期称为亚健康,这是不准确的,在医学界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在健康人和病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个中间阶段,现在医学界并没有准确的界定,并且也缺乏相应的标准。但是在这个时期,要进行必要的干预,防止向疾病的方向发展,健康管理需要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的话,还可能逆转其进展方向,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郑教授指出,我国传统中医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这个时期在临床检查上难以发现明确的病因及器质性病理变化,但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从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方面入手加以调节和纠正,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况。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教授认为,传统中医很早就意识到在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之前,面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会出现相应的异常变化,《素问·刺热篇》中指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医生可根据体表面部出现的不同变化预先进行治疗。在中医文化中,“治未病”不仅要求医生有高超的医术和防微杜渐的能力,帮助人们早期发现“未病”和“欲病”,还要求病人自己注意养护正气与趋避邪气,按照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和生活行为,做到无病,而且心情舒畅,适应能力强。中医健康文化坚信人自身具有强大的自愈能力,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来微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维护“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

调补体质,优生优育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大约有80万~120万的新发出生缺陷病例,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现代医学的孕前保健对提高出生人口的健康水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有些妇女难以受孕或者受孕后早孕反映剧烈,但经检查并没有异常,这些女性可通过中医体质学的指导进行调补,改善围产期体质,顺利生下健康宝宝。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潘佩光在全国“治未病”高峰论坛介绍了该院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在优生优孕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所取得的经验。传统中医非常重视脾胃在优生优孕中的作用,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胎不长》中说,“妊娠胎气本乎血气,胎不长者,血气不足耳……妇人多脾胃病者有之,仓廪薄则化源亏,而冲任穷也”。潘佩光介绍说,调整女性孕前体质是优生优孕的关键,因此,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在临床应用时根据女性不同的体制给予中药汤剂,穴位按摩及综合保健手段,在孕前调整女性身体状态使之适于怀孕,同时积极为女性调理肠胃,均衡营养摄入,充分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孕前女性整体的反应状态,详细进行体质辨识,为怀孕及生产做准备。朱丹溪在《格至余论·慈幼论》中说:“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热,得寒则寒”,孕妇的饮食、起居均会影响到腹中胎儿。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比如有的人吃人参会觉得很舒服,而有的人会出现流鼻血、发热的症状,孕妇也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只有辨清体质类型,孕期调护的方案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明确体质状态,尽可能将在母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降至最低,把“治未病”工作提到生命前期,对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和国民整体健康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孕妇阴血下注以养胎,容易出现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生理状态,时间长了则虚热内生,扰乱冲任,迫血妄行而胎动不安,同时,随着胎儿逐渐长大,胎体上升,影响气机升降,导致气滞、痰湿痰郁等变化。因此,对孕期女性进行辨体保健意义重大。

顺产的产妇,既要补元气又要养阴,促进身体的康复。还可开展按摩、中药熏蒸和穴位按摩等多种手段,促进妇女产后体型的恢复,预防产后关节疼痛等等。剖宫产的产妇,根据

产前的体质辨识,结合剖宫产后“多虚多淤”的特点,从常规的术后被动等待康复转变为积极调理,运用中医活血祛淤,健旺脾胃、固本培元等方法,促进伤口愈合和整体康复。

“治未病”的前提:辨体质

古代医生在“治未病”方面有很多独到的研究,《针灸甲乙经·序》记载了东汉医圣张仲景与王仲宣路遇,判断王仲宣患病,并告诉他治疗方法。但王仲宣没有信他的话,结果病发死亡的故事。我国东汉时期,“治未病”的原理和方法已经有了较高的成就,从《黄帝内经》发展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我国中医典籍重记载“治未病”理论已经有了完整的学说。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无病重防,在健康状态下,重在摄生以防病。一方面充分认识风寒湿燥暑等外邪致病的规律及特点,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另一方面提倡饮食有节,干净,忌冷食,勿贪食,保持精神愉悦,做到起居有常,在此基础上通过导引、吐纳等方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五脏元真通畅”的生理状态,使病邪“无由入其腠理”。既病防变,具体表现为,早期治疗,在疾病初期要不失时机给予正确治疗,尽量祛邪于萌芽阶段;其次是治未病的脏腑,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也必然成为在病理状态下疾病转变的内在依据,将治未病的脏腑作为既病防变的重要措施,在《金匮要略》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中医学历来强调审证求因,强调治病必须因人制宜,认为人生来就“有短有长,有柔有刚”。这些理论实质反映的是人的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变化和治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认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单纯是疾病。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人类不同的个体体质特征、体质类型与其健康、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质的思想早自《内经》时代即有论述,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所说的“淋家”、“汗家”,即是对个体差异现象的一种认识;中医所指的体质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包括遗传和后天生活相融合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体现于人的形态,结构,功能,心性,伦理和适应环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具有一定的动态可调性。体质辨识以人的体质为对象,从不同的体质分类及其特性,把握健康与疾病的

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指定相应的防治原则和养生方法。经过30多年潜心研究,他总结出了中医体质学理论及相关的9种体质类型,并在去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琦教授指出,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现象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经过研究发现的9种体质类型能够反映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中医体质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某一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其体质因素及类型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患者痰湿体质较多,人们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往往过于注重疾病本身,没有注意其共同的背景。人的体质又是动态可调的,通过干预可以调整偏颇失衡的体质,从而恢复健康。如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一直都是针对“过敏原”进行治疗,研究证明,过敏的关键在于体质而不是过敏原,所以,治疗过敏性疾病从过敏人的体质出发,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易过敏的状态。

体质辨识的内容主要包括辨识体质状态,即强弱胖瘦、年龄长幼南北居处,奉养优劣等,以及辨识体质分类。具体的体质分类可以从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点、反应状态四个方面表达。形态结构是观察躯体的形态的特征群;生理技能指可以观察的特异生理信息的特征群,心理特点是指可以观察的性格、情感等心理方面的特征群,反应状态指可以观察的对自然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特征群。根据这四个特征群可将人的体质划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淤质、气郁质、特禀质。痰湿质的人,形态结构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生理机能多见皮肤出油较多,多汗、眼泡儿轻微浮肿,容易困倦等,心理特点以温和稳重为多,对梅雨季节、潮湿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而气郁质的人,多见多愁善感,忧郁脆弱的心理特征。

根据体质辨识的原则将人的健康问题转化为个性化的个人健康档案。王琦教授说,治未病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健康评价,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来制定改善目标,选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终能够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目的。体质偏颇是身体阴阳失调和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同时,由于体质各不相同,通过体质辨识,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治未病”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报告指出,在人类健康长寿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所占的比例为15%,环境因素为17%,现代医疗的影响只占8%,生活方式就占了60%。不良生活方式对人健康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是不可变,那能改变人体健康状况的只能是生活方式。

治未病实际是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健康评价,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来制定改善目标,选用针对目标的干预措施,最终达到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目的。各种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失调的内在依据。同时,正是由于体质的不同,导致机体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体质辨识,可以实现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目前的健康体检,多是进行西医理化检查,将指标异常作为健康不健康标准,在加入体质辨识后,对指标正常但已是偏颇失衡的体质状态进行早期干预。比如,一个人肝功能是好是坏,这些仪器可以查出来,一个人焦虑,这些是仪器查不出来的,体质辨识是补充了机器不能够做到的那部分,有些早期病理信息比机器辨识更提前了。

目前,广州、浙江、上海等地中医院已经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体检范畴,运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在普通体检和住院体检内进行体质辨识,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使受检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健康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健康保健原则,实现中医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的核心理念,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负责人称,“自从体检项目增加了体质辨识之后,现在预约来医院体检的单位要等三个月才能排到”。过去在医院只有疾病档案,现在,随着服务功能拓宽,医院也有了健康档案,治未病中心成立至今,共完成了16000多人次的辨识体检及咨询服务;建立健康档案9000余份。实践证明,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的服务普遍受到群众欢迎,显示出广泛的需求。

治未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养生防病,根据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养生方案,比如阴虚体质宜食用滋补肾阴的食品,如芝麻、绿豆、银耳、龟、鳖等,忌食辛辣之品;阳虚体质宜

食用益火温阳的食品,如羊肉、韭菜、茴香、核桃、栗子等,忌食生冷粘腻之品。

亚健康人群,可以依据不同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调体措施,改善体质偏颇状态,防治亚健康。研究还发现中医体质与不同类型亚健康的关系,如疼痛型亚健康与血瘀质相关;早衰型亚健康与阳虚质相关;疲劳型亚健康与气虚质相关;心理型亚健康与气郁质相关。为制定个性化养生方案提供了依据。

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可以根据体质类型建立辨体防治方案进行干预,纠正体质偏颇,达到预防相关疾病的目的。王琦教授通过流调发现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不爱运动、喜食油腻的人,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我们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能够改善体质偏颇,预防慢病的发生。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有关文件,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阶段“治未病”科室建设现状,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和管理,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工作评价指标的依据。 第三条“治未病”科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 第四条“治未病”科的服务特点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和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长远效果。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治未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与其医院规模、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等,以保证“治未病”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治未病”服务质量。 二、科室名称 第六条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由于历史沿革产生的“中医预防保健科”命名可保留;因整合健康管理资源产生的“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等命名可采用。不得以“国医堂”、“名医工作室”、“保健中心”、“体检部”、“预防保健科”等或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作为本科科室名称。 不同的科室名称涵盖的服务内容应有所不同: 治未病科——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健康咨询、中医调养等治未病相关服务。 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整合体检部门(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除提供治未病服务外兼具健康管理职能,开展健康宣教,实现随访管理等。 中医预防保健科——体现中医治未病服务内涵的同时,兼顾计划免疫、职工保健、妇女儿童保健等综合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相关职能。 三、服务对象

(完整word版)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决定在港口门诊部筹建“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开平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具体目标包括: 1、建立、完善体检中心。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3、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二、组织结构 成立“治未病中心”领导小组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在港口门诊部设立的“治未病”中心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二)完善服务技术体系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建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及其他多学科技术方法,针对人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等“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 四、主要内容与实施计划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1.目标计划 (1)初步计划今年9月完成治未病中心的场地建设工作。 (2)今年10月全面规范开展、运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2.主要内容及运行流程 治未病中心由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组成。中心的结构将随着其功能的日益丰富而逐步完善。治未病中心内,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其主要功能和运作流程可简单归纳如下: 体检部提供独具中医特色辨识体检,也就是中西结合体检,既有中医体质辨识,从宏观上把握健康状况,又有现代医学的常规体检,两者交融,优势互补。通过将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中各种检查手段相融合,对受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评估,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它是实现

治未病科室介绍

隆德县中医院治未病科 既宁夏治未病中心隆德站介绍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中医预防保健方面的特色优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我院于2017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宁夏治未病中心隆德站。 一、机构设置 隆德治未病站位于我院门诊楼二楼,占地面积下设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健康宣教等部门。健康咨询与指导由我院的名中医工作室的老专家负责养生指导,健康干预由我院的针灸科负责,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与风险评估由治未病站人员专门负责,共同承担医院中医预防保健方面的工作。 二、科室理念 健康从“治未病”开始! 三、服务宗旨 让人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不生大病、带病延年、高龄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四、治未病的具体内容 未病先防——未病养身,防病于先; 欲病早治——欲病就萌,防微杜渐; 既病防变——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瘥后防复——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五、主要服务人群 ①体质偏颇人群 ②亚健康人群 ③病前状态人群 ④慢性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 ⑤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 六、治未病中心工作流程 健康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与风险评估(中医体质辨识常规体检)、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等部门组成,承前启后,环环相扣。 1.组织宣传,成立组织。(2012年10月-2013年10月) 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宣传中医“治未病”文化,成立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2.开展服务工作,总结经验。(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 借助医院预防保健科的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治未病” 服务,不断探索和总结“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 3.推广普及,建成网络。(2014年12月-2017年12月)

浅谈中医“治未病”(一)

浅谈中医“治未病”(一) 【关键词】治未病;疾病预防;中医中药 人类健康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拥有未来的基石。中医学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名言,也就是倡导养生保健,防患于未然。我们将从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身心的自我调理等方面,探讨如何“治未病”,如何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1“未病”及“治未病”的含义 “未病”不是“胃病”,是未来的“未”,指的是未发生的疾病。对老百姓来说,这是个新概念,因为它跟“胃”是谐音字,没有看到字,很容易就会认为“治未病”是“治胃病”。 “未病”,就人体而言,就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中医“治未病”起源于我国的《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原创性的中医,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经典的中医理论著作,它全面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以及以前中医发展的历程和实践经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距今也有2500多年了。《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26篇,13方,博大精深,具有“通贯三才,包罗万象”的多学科知识,其中包括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等,它标志着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 《黄帝内经》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中医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方药、养生预防等各方面内容,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是假托黄帝和他的臣子歧伯所著,前后由多位中医名家共同完成,所以中医也称为“歧黄之术”。《黄帝内经》的方法论和认知论和古希腊的医学思想其实有很多的相通之处,但是到了今天,西医已经逐渐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原本的传统中医逐渐萎缩,甚至西化。 《灵枢·逆顺》也提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后,“治未病”的思想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思想价值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而将能够掌握治未病思想理念、擅治未病的医生称为“上工”,也说明了中医对“治未病”的重视程度。事实上,中医药学几千年医疗保健中一直都在应用“治未病”的思维方式,为此,“治未病”成为中国传统健康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它秉承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个体服务的特色,实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治未病”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辨证施养、平衡阴阳、精神内守、正气为本六个方面,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有以下三层含义:首先,“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其次,“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再则,“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 2“治未病”的意义 2.1中医“治未病”,是让人们不生病,少得病,迟得病,延年益寿的需要我们要崇尚“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治未病之先,防患于未然,养生防病,实现康寿;治未发之前,防微以杜渐,重视先兆,防止发病;治未盛之时,见微知着,治防重,择时而治;治未传之脏,掌握疾病传变规律,已病防传;治传与否,当辨虚实,妙用承制;治未效,整体调控,重在调治所不胜所胜。目的是让人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带病延年、提高生存质量。科学养生,指导人们改变陋习,提高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学习质量,自行管理健康,把握健康,赢得健康,享受身心健康的快乐与和谐社会的幸福生活。 2.2治未病是节约卫生资源,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人们如何把握自己的健康呢?

治未病科介绍

治未病科介绍 “ 治未病科服务内容 开展项目: 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检测中医经络诊疗西医健康检查心理状况评估 危害因素分析健康状态评估平衡膳食指导睡眠保健指导慢性疲劳干预指导 慢性疼痛干预指导功能性便秘干预指导 健康调养常用干预手段: 顺势调养运动调养情志调养饮食调养起居调养针刺调养 铺灸调养推拿调养膏方调养熏蒸调养火罐调养沐足调养 科室服务: 一、辨识体检——辨体质、识未病、鉴状态 运用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辨证等方法,融合医学体检,采取先进的个性化评估技术,能够使人人自知体质、状态和易患疾病;提供个性化疾病预防和养生调理规范。 服务内容介绍 中医体质辨识:通过中医体质量表的填写,结合医生的问诊与分析,对个人体质类型作出判断,让您充分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以及易患疾病的倾向。 二、健康调养咨询——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 针对每个人的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通过排查危害健康因素,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为您提供系统的人体保健建议,通过系统的健康干预措施,从而增强体质,改善健康,防治疾病,让您不生病,让您活得更好! 服务内容介绍 健康状态评估:专家会为您作出总体健康状况评估,包括:中医体质类型、健康或亚健康状态(部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等。 影响因素分析:专家通过综合分析,为您指出哪些是可能影响您健康的危害因素,并指导您如何进行预防。 平衡膳食指导:根据您的体质和健康评估结果,结合季节气候情况,专家会给予适合您的健康平衡膳食指导,并推荐合适的养生保健、增强体质的药膳方、食疗方等,帮助您改善健康状况。 运动养生指导:运动养生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属性,采用不同的运动方案。因此,根据中医运动养生理论指导,结合您的体质、健康状况和时令季节,专家将为您制定个性化的养生运动方案。 起居指导:专家根据咨询者的体质、健康与疾病状况,结合其性格特征,对其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作出指导。 情志调摄:专家会根据您的性格、情志特征,给予情志调摄建议,或采用情志疗法,达到改善情绪、调整心态的目的。 膏方指导:由专家根据就诊者的体质偏颇或疾病状态,开出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处方,并制成专用膏方,服用方便,是亚健康者的理想养生保健中药制剂。 穴位或经络自我保健法:专家根据咨询者的体质状态、脏腑经络虚实状况,指导其进行穴位按摩、经络敲打等自我保健。 三、传统疗法——独特的中医疗法为您生命加油 我院汇聚了一系列具有突出中医特色诊疗方法,能够使您迅速恢复机体平衡,调整生命状态,预防疾病发生。

治未病中心科室介绍

市第一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科室介绍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中医预防保健方面的特色优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我院于2009年3月3日日正式成立体检“治未病”中心。 一、机构设置 体检“治未病”中心下设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等部门。健康咨询与指导由我院的名中医工作室的老专家负责养生指导,健康干预由我院的针灸经络科、推拿科、康复理疗科负责担任,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与风险评估有我治未病中心人员专门负责,各部门各负其责,共同承担医院中医预防保健方面的工作。 二、科室理念 健康从“治未病”开始! 三、服务宗旨 让人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不生大病、带病延年、高龄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四、治未病的具体容 未病先防——未病养身,防病于先; 欲病早治——欲病就萌,防微杜渐; 既病防变——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瘥后防复——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五、主要服务人群 ①身体健康,无异常指征,需保持最佳状态者; ②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 ③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 ④理化指征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 ⑤慢性疾病稳定期需延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 ⑥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 ⑦大病初愈、大手术后身体虚弱,需进一步调理者。 六、治未病中心工作流程

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与风险评估(常规体检、中医体检)、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等部门组成,承前启后,环环相扣。 1.开展宣传,成立组织。(2012年10月-2013年10月) 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文化,成立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2.开展试点,总结经验。(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 选择条件成熟,基础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治未病”服务工作,不断探索和总结“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 3.推广普及,建成网络。(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医院—社区为一体的,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体制完善、群众满意的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体系。 七、治未病中心服务容介绍 1、健康状态信息与采集容介绍。主要用于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辨识体检部服务容介绍 2、健康状态辨识与风险评估容介绍 ①中医体检 通过中医体质量表的填写,结合医生的问诊与分析,对个人体质类型作出判断,让您充分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以及易患疾病的倾向。该体质辨识体系科学性强,是有效制定个性化健康调养指导方案的基础。 ②西医健康检查 在专家的指导下,为您制定个性化的全身健康检查方案,让您明确疾病诊断。 ③心理状态评估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种

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 脂肪肝欲病状态的中医干预方案 脂肪肝中医称脂肪肝为“肝癖”或“肝痞”,是指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脂类物质的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储积,其储积量超过肝重量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脂肪肝的预防和早期防治对阻止慢性肝病发展和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我院为中国医师学会发起的全国脂肪肝健康促进项目—福建省脂肪肝防治中心,对脂肪肝的预防有着丰富的经验。 一、建库(健康状态辨识)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证素辨识及健康体检等方法获得脂肪肝欲病之人的全面健康信息。 (一)问卷调查: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及精神压力等,收集相关数据,分析脂肪肝的高危因素。 (二)中医体检 1、体质辨识:采用王琦教授研制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 2、证素辨识:采用学科带头人李灿东教授研发的证素辨识系统,对脂肪肝欲病之人进行中医证候辩证。 3、五脏相音辨识:根据五脏相音辨识其脏腑功能状态。 (三)健康体检:体检项目除颈围、腰围、臀围、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一般项目外,还必须包括以下项目:肝功全套、肾功能、血脂全套、血糖、血液流变学检查、肝胆胰脾超声检查以及体脂肪成分测定。 二、知己(健康状态评估) 四诊合参,从“宏、中、微”三观辨识,综合健康体检结果,对脂肪肝欲病之人进行评估,判定轻、中、重程度三种健康状态。 (一)轻度 1、体质类型0~1级; 2、证素辨识积分<70分; 3、依据: (1)无明显不适症状,平素情志条达,起居不规律,经常熬夜等; (2)有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嗜食高脂食物等;尚无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无肝功异常或血脂异常或血糖异

黄陵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黄陵县中医医院 “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治未病”中心工作领导班子 “治未病”中心主任:吴浩云 成员:吴浩云张超拓惠莲张敏 耿刘哲黎娜 主要职责: 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

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由名老中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 开展和指导相关工作 专家咨询组: 组长:寇俊平 成员:雷俊生王世利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 (一)科室设置 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设立“治未病”中心(改造医院三楼两间病房)。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开展服务,提供平台的规范化建设,设立组织结构和功能定位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服务科室有机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基本情况 xxx 中医院始建于1953 年。经过60 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 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 区中医龙头单位。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于今年年底正 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 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 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 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 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 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 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 (一)成立棊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江(棊江区中医院院长) 副组长:杨正弦(棊江区中医院副院长) 苟洪娟(棊江区中医院副院长) (棊江区中医院副书记) 王成虎(棊江区中医院副院长) (棊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 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 (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棊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 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 副主任:封孝和(副咼级中医师) 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 (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工作职责:负责加强对技术规范、人才培养、服务模式与考核评估方面的研究与指导。

中心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茅箭区五堰街办老虎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11)》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是根据现代医学模式转换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设立治未病中心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中医辨证,现代医学体检,采取起居调养、情志调节、五禽戏、太极拳、推拿、按摩、针灸、理疗、中药熏洗、养生教育等方法。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个层次,医院整合优质资源。成立“治未病”中心,基本结构为:“治未病”中心辖三个分部即:体检中心、体质辨识中心、传统疗法中心;体检中心分为总检部分,临床科室分检部分,医技科室分检部分;体质辨识由中心中医职称人员承担。按照体质分类标准确定各类计划、方案、指导实施;传统疗法中心以针灸康复科为龙头,全中心所有临床科室对个体服务对象实施防病治病的中医诊疗措施。“治未病”中心拟开展中医诊疗项目11种。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机制

健全、服务全面连续的工作体系,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健康风险进行全程跟踪,实现“未病先防、即防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总体目标,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 中医“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易勇 副组长:刘青云柯有发 成员:王涛陈琴琴汪宗林汪玉荣 韩吉昌刘萍 中心临床各科室人员 2. 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易勇 副组长:刘青云柯有发 成员:王涛陈琴琴汪宗林 3.制定“治未病“工作制度及职责 四、工作要求 1.对个体健康状态,利用中医体制辨识和现代医学体检的方法进行评估,适时、实时采集服务队象健康状态的宏观、微观信息并将信息录入“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进行存储。 2.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适时、实时分析评估。形成报告使服务对象时时自知全面的健康状态及风险。

中医治未病知识

中医治未病知识 1、健康的概念就是什么? 健康不仅就是没有疾病与病态(虚弱现象),而且就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与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与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就是真正的健康。现代健康观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这种健康观就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就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2、什么就是亚健康? 人体除了健康状态( 第一状态) 与疾病状态( 第二状态) 外,尚存在一种介于这二者间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疲劳、耐力下降、用脑后疲劳、多梦、困倦、情绪不稳定、健忘、虚弱、烦躁、活动后疲劳、易激动等症状。 3、“未病”就是什么? “未病”即“疾病未成”,定义应该就是“体内已有病因存在但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即疾病前期。但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结合临床实际,未病的概念不断扩展,已经包括了无病期、欲病期、“既病防变”期、愈后防复期,这些都称为“未病”状态。也就就是说,“未病”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全就是没有病。 4、“治未病”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些? “治未病”的具体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才就是根本。②欲病就萌,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症状越来越多。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

治未病科实习范文报告

治未病科实习范文报告 篇一:实习生关于学习“治未病”体制辨识的体会 首先,我更深入地认识了什么是“治未病”。“治未病”这个词是继“亚健康”之后,近几年刚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有的人刚听到这个词很可能会理解成“治胃病”。而我有幸的是刚进医院,在“二甲评审”准备工作中就接触到了“治未病”这部分,所以对于这堂课程,我比其他同学多了些思想上的认同。 就我的理解,简单地说,“治未病”就是中医预防保健。就是运用中医的方法去辨识人体的危险因素,再通过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健康 其次,我了解到了“治未病”与中医体质辨识的关系。体质辨识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个方法。中医通过了解人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健康信息来判断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来确定个体的体质类型,针对不同体质类型的特点再结合个体的危险因素为个体量身制定综合调理治疗方案(内容包括:起居调养、膳食调养、内服方药、传统疗法、运动调养、精神调摄等),最后达到预防保健即“治未病”的目的。 另一层面,体质辨识为“治未病”提供了路径与技术。首先,中医体质量表的出现,很明确地把人分为九种体质,这为中医“治未病”理清了思路。现今,中医体质量表已被多国引

用,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等多种版本。所以说,这一技术不仅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在国际上出了一份力。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中医体质量表即将开发老年版和儿童版,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特点辨病施治,这将又是一个突破。除此之外,体质干预方案,如辨体调理膏的研制,将为“治未病”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总之,种种的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治未病”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了,气机淤滞、多愁善感、忧虑脆弱等,我想看了《红楼梦》的人应该就很容易分辨出这种体质了;特禀质可以先天失常来形容,这种类型的人大多有生理缺陷,或者带有遗传病。我想只有认识了各种体质的特点方能做到“辨”病,最后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治未病”中心业务工作亮点总结报告 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但伴随而来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日常压力的增强和人口机构老龄化等带来的问题。进入21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具有辨证论治、天人合一和注重预防养生“治未病”等理念的中医药知识体系才是解决这些问题且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精深中医治未病地内涵

中医"治未病"的涵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欲病未病态;三是已病未传态。因此,“治未病”就是针对这三种状态,具有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的作用。 “治未病”起源与临床意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另见于《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病虽未发”,结合上文是指

机体已受邪但尚处于无症状或症状尚较少、较轻的阶段。这种潜病态可发展成为某种具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疾病。因而,这“治未病”,是指通过一定的防治手段以阻断其发展,从而使这种潜病态向健康方向转化,属于疾病早期治疗的围。 还见于《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处“治未病”对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水平提出了要求,要想成为一名高明的医生,要善于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 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综合各家说法,可以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即人体处于没有任何疾病时的健康状态;二是欲病未病态,即体病理信息隐匿存在的阶段,或已经具有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的小疾小恙状态,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三是已病未传态,即人体某一脏器出现了明显病变,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腑,但病邪尚局限在某一脏腑未发生传变的状态。 因此,“治未病”就针对以上三个状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

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4版)

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4版)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以下简称“专科”)建设管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果,增强专科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本要求旨在指导专科开展建设与管理工作,并作为专科“十二五”中期评估和终末评审验收的依据。 第三条专科建设应符合《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要求,并结合本要求进行建设和改进。 二、基本条件 第四条专科科室名称符合《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按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有关要求,进行专科的基本条件建设。 第六条按照《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国中医药发〔2009〕23号)、《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有关要求,结合本专科特点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 三、人才队伍 第七条专科专职医护人员≥8人,中医类医护人员比例≥70%;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占科室医师比例≥30%;具有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科室医师比例≥30%。 第八条专科负责人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同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备指导健康状态管理和“治未病”服务人群干预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效果总结的能力。 第九条学术带头人应从事中医工作20年以上,同时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治未病”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备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学术发展方向和科研创新工作的能力。 第十条学术继承人应从事中医工作8年以上,同时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具备全面继承本专科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思想和“治未病”服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能力。 第十一条技术骨干应从事中医工作5年以上,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熟练掌握应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中医健康咨询指导和中医特色技术干预服务。 四、服务水平和能力 第十二条开展中医健康管理全程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水平、个性化、快捷方便的体检服务,制订包括个性化养生食谱、起居调养、情志调节、保健功法、经穴按摩方法等在内的健康调养方案,提供针灸、推拿、膏方、拔罐、穴位敷贴、药浴等个性化健康干预措施。 第十三条积极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 术指南,组织制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在应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 第十四条对“治未病”服务人群进行随访追踪,并对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的应用进行效果总结分析,按时完成总结分析报告。 第十五条根据《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81号)的技术目录,积极应用中医药特色干预技术和方法。专科特色“治未病”服务技术项目≥8种。 第十六条上级医师能够正确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不断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和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服务规范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治未病”服务规范 (总纲)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 年)》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制定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基本服务规范。 一、中医为体,中西兼用 以中医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积极借鉴应用西医及其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二、三观并用,动态辨识、评估、干预 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宏观体现于个体人的体质等,中观体现于个体人的脏腑、经络、气血状态及症候等,微观体观体现于个体人的脏腑、经络、气血状态及症候等,微观体现于理化参数、组织形态/功能“影像”和高危因素等。从“宏、中、微”三观,辨识服务对象健康状态变量(参数)的时序改变和变化趋势(它们必然是个体的、动态的、系统的),并据此评估个体人健康状态的种类和风险。在辨识、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其风险,应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调理体质、脏腑、阴阳、气血等),并应用健康管理方法和现代医学针对疾病的治疗手段,系统改善和提升服务对象的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三、全程递进 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前后贯通、循环运行、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其风险进行系统、全程跟踪,并循环递进地改

善和提升服务对象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细则) “治来病”科是一个复杂的公众场所,要使每个受访者在治未病科都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不仅取决于治未病科的硬件设施好,医疗技术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医护人员的高素质、高质量、优质服务,因此,治未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遵守服务规范,注意个人形象,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1、仪表仪容 (1) 身体、头、面、手部必须卫生干净,梳理整洁,男性头发不宜太长,每天修剪胡子。 (2) 保持口腔清洁,上班前最好不吃异味食物(葱、蒜)。 (3) 女性上班可化淡妆.涂本色指甲油,带细项链、耳钉,不得浓妆艳抹、佩戴显眼饰物,留长指甲、涂鲜艳指甲油。 (4) 服务号牌不得歪歪扭扭,发现时及时纠正。 (5) 仪表要庄重.稳健、站坐姿端正,站时不要东依西靠,应双手交握身前(右上左下)。坐时不能跷二郎腿。 (6) 上班前要自觉主动检査仪表仪容,做好个人卫生,无论有无受访者在场,都不要在医院公共场所搀鼻涕、掏鼻孔.挖耳朵等。 2、言谈礼节 (1) 声调要自然、清晰.柔和、亲切,不要装腔作势,声音过高。 (2) 不准讲粗言秽语,不准恶语伤人。 (3) 提倡文明语言:请、谢谢、对不起、您稍等。

治未病中心介绍

讲解词 位置:三楼治未病中心介绍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来到我院治未病中心,我科是临床一级科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治未病”预防保服务试点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推广省级基地,我院治未病中心同时是自治区中医药养生健康教育基地、中医健康状态评估与监测示范基地、宁夏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 我院治未病中心按照治未病中心建设要求主要分为四大区域,分别是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宣教区域。 治未病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为:1、中医体质偏颇人群、2、亚健康人群、3、病前状态人群、4、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5、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前调理)、男性(育前保健)、老年人(延年益寿)、儿童等。 位置:中药烫熨室 配合使用筋骨痛消液… 位置:按摩艾灸室 ……新风系统 ……一人一隔断 位置:足底反射区域 我科足底反射治疗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经络学说、全息理论和现代反射区体系,经过长期而系统的探索实践而形成的,我科用于足浴的沐足粉由我院名老专家提供,分为关节炎腰痛散,失眠散,足跟痛散,高血压散,糖尿病散,静脉曲张散等。

位置:展柜前 我科研制的衣冠疗法、茶饮、保健器具等介绍。 位置:二楼服务流程前 根据我们的区域布局和服务流程,我科制订了中医体质辨识体检中心服务流程(流程图介绍) 通过健康体检与医生评估来采集体检客户的健康信息,进行综合的体质判断,根据体质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如辩体施养、辩体施膳、辩体施治,对服务对象进行定期的随访、跟踪服务,形成连续、动态、全程的将康管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我科的四大区域, 位置四:健康信息采集区域(健康管理室) 这个房间是我科的健康信息采集与健康资料整理室,通过我们开展的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脏腑功能、血气状态评估、西医体检等资料的汇总。建立服务对象的健康数据库。……(参观各健康信息采集区域并进行介绍,着重介绍中医经络检查) 位置五:体质辨识区域 这是我科的中医专家,通过汇总服务对象的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脏腑功能、血气状态评估、西医体检等资料,确定服务对象的体质,为服务对象量身打造相应的调养方案,包括用药指导、膳食指导、运动方式指导、日常起居指导等。实现个体化、差异化的细节服务。

治未病科简介

(1楼)健康从“治未病”开始!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曾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中医预防保健方面的特色优势,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我院于2019年6月正式整合成立“治未病科”。我科的工作目标是“让人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二、科室设置 科室下设健康体检部(西医体检、中医体检)、治未病名医工作室、中医适宜技术部(针灸推拿室、穴位贴敷室、穴位埋线室、熏蒸室、理疗室、艾灸室等)。 我中心“治未病名医工作室”由我院的知名中医专家***等,除接诊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脾胃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外,在“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中药汤剂、膏剂等中医特色保健产品,以及各种中医外治法,如穴位敷贴等传统技术,在体质调理、脏腑调理、气血调理、容颜内调、更年期调理,三高防治、失眠调理、慢性疲劳综合症、脂肪肝、颈肩腰腿痛等病症的防治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三、科室特色

1、健康查体服务: 健康查体部:拥有先进仪器设备,飞利浦1.5T核磁共振、GE64排CT、GE、日立、东芝等品牌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高清平板DR机、骨密度检测仪经络检测、人体成分分析仪等,开展健康查体工作,常规内科、外科体检、学生入学体检、肿瘤筛查、入职查体等常规项目 2、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部: 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部:设备拥有中医体质评估系统、经络检测仪、五脏相音辨识仪、红外激光理疗仪、中药熏蒸仪、超短波理疗仪、中频治疗仪等,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辨证施治。针对:颈肩腰腿痛、亚健康体质调养、失眠、肥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糖尿病病前状态调养等有显著调理保健疗效。主要特色疗法:刮痧、拔罐、中药汗蒸、中频理疗、中药离子导入、蜡疗、艾灸、穴位贴敷等。 我科积极开拓进取,将“健康中国,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大卫生、大健康和预防为主”理念不断融入中医药特色领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平台,借鉴省内外先进健康管理经验,形成集健康管理、健康筛查、保健治疗、效果评价为一体的综合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治未病理念

中医治未病工作制度.职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医治未病工作制度.职责 篇一:中医治未病工作制度 中医“治未病”中心工作制度 一、由分管院长直接负责领导中医“治未病”科工作。中医科医生负责相关业务指导及工作配合。 二、“治未病”科配置专兼职中医执业医师6名,其中至少有1名医师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三、工作人员按规定着装,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关心体贴来访者,态度和蔼、礼貌待人、耐心解答。 四、加强宣传“治未病”工作的内容和精神,让周边居民了解和认识本“治未病”科的工作范围和内容。 五、对来访者严格按照本“治未病”科服务流程进行相关服务,所提供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六、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分级服务。 七、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预防保健工作。 八、建立有中医内容的居民健康信息及档案。

九、开展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十、“治未病”科环境布置简洁、实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室内布置与“治未病”相关的宣传资料和版面。 篇二:王坝乡卫生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王坝乡卫生院“中医治未病” 工作实施方案 王坝乡卫生院 二〇一三年度 王坝乡卫生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中医治未病工作制度.职责)试行】》和《中 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xx)》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是根据 现代医学模式转换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设 立治未病中心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中医辨证,现代医学体检,采取起居调养、情志调节、五禽戏、太极拳、推拿、按摩、针灸、理

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

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 什么是高血压 正常成人收缩压(高压)应小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应小于80mmHg;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大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90mmHg 即可诊为高血压。但仅一次高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须不同日三次测量血压超过正常标准,才可确诊。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血压升高有关,如遗传因素、体重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和心理因素等。 遗传因素 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在同一家庭高血压病患者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有遗传因素存在。遗传性高血压患者有两种类型的基因遗传: 1、具有高血压病主基因,随年龄增长必定发生高血压。 2、具有高血压副基因,这些人如无其他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参与则不发病,但目前如何从形态、生化或功能方面检测出这些遗传素质还是很困难的。 体重因素 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前瞻性研究也证明,在一个时期内体重增

长快的个体,其血压增长也快。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营养因素 近年来有关膳食结构与血压调节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而比较多的研究认为,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比值过低,均可使血压升高,而膳食中有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可防止血压升高。 吸烟 现已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据测:吸两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且易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所以,在防治高血压的过程中,应大力宣传戒烟。 疾病防治 日常生活中怎样防治高血压病 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4%常常无不适症状,故思想容易麻痹,而忽视科学治疗。专家们认为,防治高血压病的一些观念应适当更新,并提出以下措施。 1、情绪稳定,应少怒对于高血压患者,除药物治疗外,保持心理平衡非常重要。因为人在紧张、激动、恐惧或者愤怒时,可出现心悸、气急及血压升高,甚至会引起脑血管痉挛或脑血管破裂中风致死,故高血压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