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浙江省省情大全

综合基础知识——浙江省省情大全
综合基础知识——浙江省省情大全

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资料

浙江省省情省况

一、浙江省概况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10%,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

浙江省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城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5个县(含1个自治县)。

二、历史沿革

三、行政区划

全省辖11个地级市,36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3个县、1个自治县(合计9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1、杭州市辖9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拱墅区环城北路318号

2、宁波市辖6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江东区。

3、温州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鹿城区广场路184号

4、嘉兴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南湖区西南路1号

5、湖州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吴兴区仁皇山新区行政中心

6、绍兴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越城区曲屯路286号

7、金华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婺城区双龙南街801号

8、衢州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柯城区荷三路28号

9、舟山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市政府驻定海区昌国路60号

10、台州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椒江区市府大道428号

11、丽水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莲都区城东路99号

四、地理环境

1、地形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

2、地貌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七山一水两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

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占浙江省

总面积70.4%。平原面积2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3、气候

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该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浙江大陆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浙江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全省大陆面积中,山地丘陵占70.4%,平原占23.2%,河流湖泊占6.4%。浙江海岸线全长2253.7公里,沿海共有2161个岛屿,浅海大陆架22.27万平方公里。受东亚季风影响,浙江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过渡地带,加之地形起伏较大,同时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台风、暴雨、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冻害、龙卷

风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

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气温15~18℃,极端最高气温33~43℃,极端最低气温-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阴雨、倒春寒等。

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浙江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旱涝等。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浙江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浙江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雨雪等。

五、自然资源

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004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9.4%,居全国前列。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浙江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知名度高。

六、人口民族

2014年,全省年末常住人口5508万人,比上年增长0.18%。其中,男性人口2827.6万人,女性人口2680.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3%和48.7%。全年出生人口57.8万人,出生率为10.51‰;死亡人口30.3万人,死亡率为5.51‰;全年自然增长人口27.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00‰。城镇化率为64.87%,比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1、家庭户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885.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942.5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0.37人。

2、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18.92万人,占13.21%;15-59岁人口为3967.91万人,占72.90%;60岁及以上人口为755.86万人,占13.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08.17万人,占9.3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8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50个百分点。

3、教育程度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07.7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738.1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96.4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568.5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3189人上升为933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口由10758人上升为1356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由33336人上升为3668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由33622人下降为28819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06.10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4.18万人,文盲率[5]由7.06%下降为5.62%,下降1.44个百分点。

4、民族构成

浙江省主要的民族成分为汉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下同)有45,535,266人,占浙江省人口的99.1%,少数民族总人口为39.97万,畲族是浙江世居的少数民族,也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浙江省内有畲族人口170,993人,占浙江省人口的0.4%,占省内少数民族人口的约43%。景宁畲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畲族主要居住于县城鹤溪镇周围低山区。畲族人口在1万以上的县市依次为丽水市莲都区(19455人)、景宁县(16144人)、苍南县(16133人)、泰顺县(13862人)、遂昌县(13658人)。若以占全县人口比例而言,则景宁10.55%最高,云和8.6%。

七、经济发展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015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2亿元,分别增长1.4%、7.1%和8.7%。人均GDP为729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8美元),增长7.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7:47.8:47.5调整为4.4:47.7:47.9。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6%。

2014年,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1亿元,增长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2014年11月,浙江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1、第一产业

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大米、茶叶、蚕丝、柑桔、竹品、水产品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绿茶产量占中国第一,蚕茧产量占中国第二,绸缎出口量为中国30%,柑桔产量中国第三,毛竹产量中国第一。浙江是中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柑橘、海鲜和竹制产品等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浙江一个渔业大省,渔业由传统生产型,过渡到捕涝、养殖,加工一体化,内外贸全面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石浦渔港、沈家门渔港是中国最早四大中心渔港中占两席,海洋捕捞量居中国之首。杭嘉湖平原是中国三大淡水养鱼中心之一。

201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2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0%;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5979公斤/公顷和75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3.2%。油菜籽播种面积15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9%;蔬菜620千公顷,增长0.2%;花卉苗木138千公顷,增长5.1%;药材33千公顷,增长3.0%;果用瓜101千公顷,增长0.2%。

生猪年末存栏965万头,年内出栏1725万头,分别比上年减少25.1%和9.0%。肉类总产量156万吨,比上年减少9.9%。水产品总产量为575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68万吨,增长4.6%,淡水产品产量107万吨,减少0.7%。

全省新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457个,面积107万亩,累计建成6441个、面积572万亩;新建30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40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26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642个,总面积360多万亩。农民信箱系统完成升级改版,现用户保有量达到272万人,2014年共发送信件6亿封,短信9亿条,日点击量超过200万次。全省已有农业龙头企业7621家;全省土地流转率达48%。新登记家庭农场5000多家,14326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全年各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达到208亿元。到年末,全省共开展6120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已接入和正在接入)150万户;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村1901个。全省97%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37%的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42%,已有46个县(市、区)成为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全省在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87个,保护利用一般村434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旅游村856个、旅游点2336个。“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总人数69万人。

2、第二产业

(1)工业

浙江工业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集体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5年底,乡镇工业已占浙江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丝绸工业历史悠久,产品精美,传统工业闻名遐迩,电力工业发达,秦山核电站为国家第一座核能电站。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43亿元,比上年增长6.9%,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407和7137亿元,分别增长6.1%和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2211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4392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085亿元,增长5.2%;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8.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4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36亿元,下降5.5%;股份制企业428亿元,下降5.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

业1034亿元,增长6.3%;私营企业1221亿元,增长5.5%。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2)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45亿元,比上年增长9.0%。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利润总额590亿元,增长11.2%;税金总额660亿元,增长16.1%。

3、第三产业

(1)社会消费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0.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177.7亿元,增长1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27.6亿元,增长13.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179.5亿元,增长11.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725.8亿元,增长10.1%。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8%,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3.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9%,中西药品类增长16.5%,日用品类增长14.1%,金银珠宝类增长5.1%,通讯器材类增长10.2%,家具类增长36.9%,五金、电料类增长47.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8.2%。年末全省已登记的商品交易实体市场4321家,交易额为1.95万亿元,增长9.2%。

(2)对外经济

2014年,进出口总额355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进口817.9亿美元,下降6.0%;出口2733.5亿美元,增长9.9%。月均出口228亿美元,其中7月份出口26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民营企业出口1911亿美元,增长14.3%,高于全省出口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9.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97.1%。

2014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550个,比上年减少22个;合同外资2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1%和11.6%。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合同外资1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7%、增长24.3%,分别占外资总额的59.5%和62.0%,比上年分别回落2.4、提高6.4个百分点。

2014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6%;全省劳务人员实际收入1.6亿美元,增长46.9%。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共计577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中方投资58.2亿美元,增长5.4%。全年实际对外直接投资34.8亿美元,增长45.2%。

(3)交通邮政

201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151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年铁路、公路和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95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7%;旅客周转量1077亿人公里,增长5 %。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84.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38.8亿元,增长64.3%;电信业务总量1145.7亿元,增长19.6%。年末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1769万门,比上年减少844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1141万户,增加3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371万户,比上年增加299万户,普及率134.6部/百人;本地电话用户1642万户,减少139万户,普及率30线/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数6371万户,比上年增加373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76万户,增加33万户。

(4)旅游业

2014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6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4.79亿人次,增长1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47亿元,增长14.3%;接待入境旅游者931万人次,增长7.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7.5亿美元,增长6.7%。

(5)金融业

2014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92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7.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13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2%,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9.5%。年末个人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311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

年末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66家,累计融资3706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23家,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6.8%;创业板上市公司41家,占全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0.1%。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84亿元,增长14.2%;人身险保费收入674亿元,增长12.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7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350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125亿元。

八、社会发展

1、基础教育

截止2014年,全省共有幼儿园8871所,在园幼儿185.8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1.2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全省共有小学3344所,招生59.8万人;在校生354.5万人,比上年增加4.9万人,增长1.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8平方米;生均图

书25.9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6.4台;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比例为95.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建立校园网校数比例为98.8%,提高0.9个百分点。共有初中1719所,招生50.4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减少1.6%;在校生149.9万人,初中入学率为99.95%。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6.9平方米;生均图书42.2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26台;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比例为96.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建立校园网校数比例为98.3%,减少0.7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中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143.9万人,比上年增长2.9%,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人数为103万人,占71.6%。随迁子女在校生中,在小学就读的有114.5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增长2.3%;在初中就读的有29.4万人,比上年增加1.5

万人,增长5.4%。

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75所,招生24.6万人,在校生74.8万人;普通高中561所,招生25.2万人,在校生79.1万人,毕业生29.7万人。

2、高等教育

2014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07所(含独立学院及筹建院校)。研究生、本科、专科招生比例为1:7.6:6.5;普通高考录取率为85.8%,与上年基本持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年研究生招生20164人,其中,博士生2343人,硕士生17821人,招生总数比上年增加629人,增长3.2%;在校研究生60511人,其中,博士、硕士在校生分别为10634人、49877人,在校研究生总数比上年增加2710人,增长4.7%。普通本专科招生28.4万人,比上年增长0.4%,本专科招生比为53.7:46.3;在校生97.8万人,增长1.9%,毕业生25.4万人,增长3.7%。

3、社会事业

(1)科研

浙江省拥有国务院部属科研和开发机构27个,省市科研机构154个,向国内外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重点专业实验室3个。

2014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66%;研究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34%左右,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投入208亿元,比上年增长8.4%;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3%。

全省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7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01家,累计6232家。新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8家,示范企业50家,累计分别为492家和296家。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26.1万件和18.9万件,分别比上年下降11.1%和6.8%。

(2)文化

截止2014年末,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98个,文化馆102个,博物馆148个,隶属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57个。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78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6家。有线电视用户1495万户,比上年增长3.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6 %和99.65%。全年共审查电影38部,制作电视剧62部2717集;制作动画片41部1750集,19020分钟。全年广播影视经营收入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电影票房收入23.61亿元,增长30.9%。全年观影6426万人次,共完成28.7万场农村电影放映任务。全省14家图书出版社,共出版图书12963种,总印数3.68亿册,比上年下降3.9%;公开发行报纸69种;出版期刊223种。

(3)卫生

截止2014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3万个(包括村卫生室)。各类医院床位数21.3万张,比上年增长8.1%;卫生技术人员显著增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37.5万人,比上年增长6.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58万人,注册护士14.51万人,分别增长5.4%和9.4%。医院年诊疗239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0%。孕产妇死亡率5.52/10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29‰。省级预约平台全年累计新增注册用户125.4万人、预约总量544.2万次、预约成功399万次,预约成功率73.3%;平台历史累计注册用户339万人,预约总量1373万次、预约成功量960万次,预约成功率70%。共计接入194家医院。

(4)体育

2014年,浙江运动员在各类国际性、洲际性、全国性比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9个、亚洲冠军21个、全国冠军148个。共创建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4个,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2个。年末全省共有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84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42所;省级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49个,国家级营地5所。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107.2亿元,比上年增加20.9亿元,增长24.2%。

4、民生保障

(1)居民生活

201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增长7.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393元和19373元,增长8.9%和10.7%,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6.8%和8.3%。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8580元,比上年增加3370元,增长13.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6404元,比上年增加3656元,增长1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8460元,比上年增加2581元,增长16.3%。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552元,比上年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增长7.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27242元和14498元,增长7.9%和13.2%,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5.8%和10.8%。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1.5平方米。

(2)社会保障

2014年,全省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42.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0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10.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99.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248.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70万人、109万人、65.8万人、73.4万人和75.8万人。企业正常缴费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水平超过2500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00元;全省失业保险金月均标准达到1097元;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月人均提高110元。

2014年,全省新农合参合2527.5万人,参合率巩固在97.7%。人均筹资标准649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财政补助453元,占70%。所有统筹地区各级政府人均补助均高于省政府要求的330元,部分地区人均筹资标准超过700元。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且不低于8万元。

2014年,全省在册低保对象60.5万人,其中,城镇6.4万人,农村54.1万人(含五保对象2.9万人)。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21.9亿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587元和48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20%。获得生活补助的城乡低收入家庭持证重度残疾人9.6万名,发放补助金额4.8亿元,分别增长7.8%和20%。

2014年,全省共支出医疗救助资金9.8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投入资金4.57亿元,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3.7万张,新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147个。

(3)福利事业

2014年,浙江省共发行各类福利彩票137.8亿元,比上年增加13.3亿,共筹集公益金38.2亿元。

5、环境保护

(1)植树造林

2014年,全省完成造林更新面积59.0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8%,其中,人工造林27.06千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12.23千公顷,迹地更新19.76千公顷。全省森林抚育面积241.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7.28%。完成义务植树6800.5万株,与上年基本

持平。根据2013年浙江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结果显示,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0.89%(含灌木林)。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88平方公里。

(2)空气质量

2014年,全省有气象雷达观测站点9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5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1883个。全省霾平均日数69.7天,比上年减少14.3天。全省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平均为5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3.1%;11个设区城市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AQI)比例范围为60.8-94.0%,平均为75.5%;69个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AQI)比例范围为56.0-97.8%,平均为81.1%。

(3)水质

2014年,全省221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63.8%,与上年持平;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断面占67.4%。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5.0%,其中设区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7.8%。全省145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中,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断面占67.5%。全面推进禁燃区建设,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完成禁燃区划定。全省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8次,累计面积约1720平方千米,其中有害赤潮5次,有害面积242平方千米,与上年同期相比,赤潮发生次数有所增加。

(4)环境治理

2014年,全省城市污水排放量28.2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城市污水处理量为25.3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3%;城市污水处理率89.8%,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8%,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城市用水普及率为99.9%;城市燃气普及率9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

(5)生态城镇

2014年,全年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县16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581个,省级生态县57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10个,省级生态乡镇1038个。

(6)节能减排

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比上年下降0.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7%。其中,千吨以上和重点监测用能企业能源消费均比上年下降1.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6.9%和6.7%。

九、交通状况

1、公路

浙江省主要公路

2、铁路

3、航空

浙江省境内机场

地区机场级别备注

杭州市杭州萧山国际机场4F 世界百强机场、中国十大机场宁波市宁波栎社国际机场4E

温州市温州龙湾国际机场4E 国内二级民用机场

嘉兴市嘉兴机场4D 军民合用

湖州市湖州长兴机场军用

绍兴市绍兴滨海机场正在规划

金华市义乌机场4C 军民合用

衢州市衢州机场4C 军民合用

台州市台州路桥机场4C 军民合用台州金清机场4D 正在规划

丽水市丽水机场正在规划

舟山市舟山普陀山机场4D

4、航运

沿海的宁波、上海与舟山群岛之间每天都有多班客轮往返,形成了中国最为繁忙的海上客运“金三角”。京杭大运河的杭州—苏州、杭州—无锡区段每天尚存一班夕发朝至的游船对开。

2014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9亿吨,比上年增长0.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8亿吨,增长7.5%;内河港口完成3.1亿吨,下降17.5 %。

5、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第二跨海大桥(正在规划)、温州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嘉绍大桥(杭州湾)、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正在规划)

十、旅游景点

1、概况

浙江文化属于典型的“中国东南文化区”,其主体构成是吴越文化。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省级321处,市县级1674处,共有文物保护点近4万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3个。

浙江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1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4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森林公园35个。浙江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7处,国家自然保护区65处,是森林公园最多的省,有丝绸、茶叶、服装、南宋官窑等博物馆。

2、景点

3、特产

十一、民俗文化

浙江,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南端,面临浩瀚的东海。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从新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萧山"跨湖桥遗址"所获得的丰富遗迹、遗物,到二十世纪末的漫漫七千年年间,浙江先民在与自然和社会的变革撞击中,创造了一个个令人震撼的历史辉煌。浙江又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十分丰富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浙江赢得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化之邦"的美誉。

1、方言

浙江人大部分属江浙民系,其中吴语人口占浙江省总人口的98%以上,除此以外还有闽南语、蛮话、客家语、畲家话、官话等语言人口分布在省内个别县市。

2、象征

樟树为省树、兰花为省花。

金钱松(吉祥之树)、银杏(长寿之树)、毛竹(富民之竹)、榧树(造福之树)为浙江省特色树。

梅花(高洁之花)、荷花(清纯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为浙江省特色花。

3、文化遗产

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新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萧山“跨湖桥遗址”也获得了丰富得遗迹、遗物。2005年,浙江省在中国率先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位居中国第一。2007年,省政府又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大类225项。

在中国率先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位居中国第一。

4、饮食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佳肴美,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省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北部水道成网,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西南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鱼类和贝壳水产品500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物产丰富,佳肴自美,特色独具,有口皆碑。

具有悠久历史的浙江菜品种丰富,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在中国众多的地方风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浙菜主要有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四个流派所组成,各自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原料讲究品种和季节时令,以充分体现原料质地的柔嫩与爽脆,所用海鲜、果蔬之品,无不以时令为上,所用家禽、畜类,均以特产为多,充分体现了浙菜选料讲究鲜活、用料讲究部位,遵循“四时之序”的选料原则,选料刻求“细、特、鲜、嫩。

浙菜以烹调技法丰富多彩闻名于国内外,其中以炒、炸、烩、熘、蒸、烧6类为擅长。“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浙菜常用的烹调方法有三十余类,因料施技,注重主配料味的配合,口味富有变化

十二、城市荣誉

"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化之邦"

浙江之最

钱塘江大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嘉绍大桥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

中国丝绸博物馆是第一座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

湖畔诗社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研究、设计、建设的核电站

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学院

新安江水电站为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

西泠印社是中国第一个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

1998年9月15日,由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而成的新浙江大学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进行大规模合并的综合性大学。

1907年5月27日,兴业银行在杭州创办,这是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

1993年9月18日,全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GSM系统在嘉兴建成并向用户开放

全国第一座日产淡水500吨的大型反渗透海水示范工程于1997年11月在嵊泗建成

名列全国百强专业市场榜首----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是温州农民于1984年集资兴建的龙港镇

十三、著名人物

自东汉至现代,浙江籍文学家载入史册者已逾千人,约占中国的1/6,科学界到处是浙江人的身影,“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1/5,其中宁波两院院士中国最多。

1、古代文学家:沈约、钱起、罗隐、林逋、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王冕、刘基、于谦、张煌言、袁枚、龚自珍、朱彝尊、厉鹗和、王守仁、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钱德洪、沈国模、史孝咸、骆宾王、孟郊、张玉娘、朱淑真、周邦彦、陆游、李渔、洪升、高则诚。

2、近现代文学家:鲁迅、秋瑾、沈尹默、白莽、俞平伯、徐志摩、戴望舒、贯休、戴复古、夏承焘、陈亮、叶适、宋濂、茅盾、冯骥才、余秋雨、郁达夫、金庸、柔石、殷夫、冯雪峰、夏衍、艾青、穆旦、戴望舒、李叔同、陈忠远。

3、美女:西施、苏小小、郑旦、唐婉、谢道韫、柳如是、祝英台、孙尚香。

4、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

5、史学家:何炳松、范文澜、吴晗。

6、药学家:桐君、朱丹溪。

7、军政界:勾践、孙权、钱镠、宗泽、刘基、王充、蒋介石、周恩来、乔石、董建华、陈霸先、于谦、陈诚、陈布雷、汤恩伯、胡宗南、戴笠、毛人凤。

8、革命家:章太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沈钧儒、沈尹默。

9、科教界:沈括、毕升、蔡元培、竺可桢、钱三强、钱学森、严济慈、苏步青、陈省身、屠守锷、吴自良、钱正英、黄昆、张宗燧、赵九章、冯端、赵忠尧、童第周、冯泽芳、汪猷、徐匡迪、路甬祥。

10、书画家:沙孟海、沙二海、虞世南、赵孟頫、徐渭、马远、黄公望、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丰子恺、朱宣咸、黄宾虹、潘天寿、刘文西、叶浅予、成忠臣、林之源。

11、设计师:吴海燕、祁刚、孙钟华。

12、戏剧家:张石川、邵逸夫、袁牧之。

13、企业家:马云、丁磊、沈国军、沈南鹏、陈天桥、周成建、孙德良、张静章、王振滔、郭广昌、鲁冠球、李书福、郑秀康、宗庆后、钱金波、邱继宝、王均金。

浙江概况导游词

浙江概况导游词 【篇一:杭州概况导游词】 杭州概况导游词 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浙江省省会, 早就被民间誉为“人间天堂”。杭州历史悠久,自秦时设钱塘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 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古称钱唐。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 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 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 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从此揭开了杭州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杭州市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高新(滨江)、萧山、 余杭8个区,建德、富阳、临安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全市 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千米。杭州市总人口大概在660万左右,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城市之一,更何 况每天还有成千上万来这里旅游观光的游客。 由于杭州历史悠久,文化和物质遗产丰富。 杭州名称最早的由来,是由大禹治水时曾经在这里舍杭登陆,杭就 是方舟,船的意思,后人于是就把杭州称之为禹杭,不知道从何时,为何事,老百姓把禹杭称为余杭,至今在杭州仍有余杭这个地名, 清朝最大的一个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就发生在余杭。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宋代诗词大家苏轼,曾先后任职杭州,写下 大量吟咏西湖山水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留传至今。 杭州能够发展到如今这样繁荣,最大的功臣就是吴越国的建立者——钱王镏,他的保境安民政策,使的中国大地有了一块在战火中休 养生息的土地。吴越国时,杭州文化建设上以造像艺术的成就最为 突出,飞来峰造像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北宋时间,杭州已成为东南第一州,南宋就更不用说了,中央政权 在此建都,杭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球第一大都会。宋 室南渡,全国的艺人云集杭州,大大促进了这里的繁荣。到了元代,

吉林省省情省貌_事业单位考试必备

省省情 一、概况 省简称“吉”,位于中华人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之间。全境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14位。 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主义人民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南连省,西接自治区,北邻省。 东部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特湾仅4公里。省会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 二、地理气候 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广才岭、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至今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省总面积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风沙地貌约占5.2% 。 1.气候特征 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全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毫米,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全省无霜期中部以西150天左右,东部山区13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4 月下旬至5月中旬。 2.气候特点

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40分) 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要坚持的用人标准是( ) A.党管干部 B.任人唯贤 C.德才兼备 D.任人唯亲 2.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含相同哲理的成语是( )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3.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内涵在于( ) A.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求 C.为人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D.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4.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5,( )是机关工作的纽带,是机关接受与传递信息的通道。 A.公文 B.公文处理 C.公文拟办 D.公文承办 6.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 ) A.公文的保密性 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 C.公文行文文字的严密 D.施行办法的严密 7.每一颗通信卫星可俯视地球( )的面积。 A.1/2 B.1/3 C.1/4 D.1/5 8.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的主要原因( ) A.受到地震的影响 B.常年遭受飓风吹袭的结果 C.塔底地层下陷的缘故 D.钟塔的木料砖石年久破损失修 9.职业素质的核心是( ) A.思想政治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专业技能素质

事业编考试公基之安徽省省情试题

安徽省情知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题) 1、“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 A、发展 B、科学发展 C、加速崛起 D、全面转型 2、“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 A、转型发展 B、开放发展 C、创新发展 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 3、“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A、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 B、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C、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 4、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A、战略性新兴产业 B、加快新型城镇化 C、经济增长 D、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 5、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增长动力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重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转变。 A、生态文明建设 B、环境友好 C、全面协调 D、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快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 A、翻两番 B、翻一番 C、翻三番 D、翻三番 7、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兴产业 工程。 A、五个一 B、861 C、5352 D、千百十 8、实施“三大千亿”计划,培育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园区。 A、产业集群 B、产业带 C、产业基地 D、产业链

9、按照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以“完善网络、构建枢纽、发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A、适度超前 B、综合协调 C、立体网络 D、以人文本 10、支持合肥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 A、滨湖大城市 B、全国性特大城市 C、区域性特大城市 D、现代化大都市 11、将作为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努力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A、芜湖 B、安庆 C、滁州 D、宣城 12、加快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营造整洁有序、和谐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环境。 A、环境建设 B、数字城市 C、服务能力 D、管理能力 13、积极开展国家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试点省建设,深入实施示范工程,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A、千百十 B、万村千乡 C、千村百镇 D、整村推进 14、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尽快形成以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观光度假胜地。 A、一山一湖 B、两湖一山 C、两山一湖 D、两湖两山 1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技术创新“十区提升、、千企培育行动”,大力推进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A、百企示范 B、百业示范 C、百强示范 D、百县带动 16、以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为重点,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着力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A、合芜蚌 B、马芜铜 C、合铜池 D、安池铜 17、安徽省省树为。

全省青少年学生省情知识答题竞赛题目及答案

全省青少年学生省情知识答题竞赛题目 (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组) 参考书目:《人杰地灵诵江西》省情教育学习读本 1、当火灾降临,下列哪种做法是不对的?(C)A、立即报警。通过电话、呼救等方式报警。B、设法脱离险境。利用各种地形、设施,选择比较安全的办法脱离险境。C、开窗开门透气。D、在可能的情况下,可顾及财物,但火势危急时,不可舍命救物。 2、防范踩踏等意外事件,下列哪些做法不对?(C)A、当拥挤发生时,如果发现拥挤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涌来,马上想法躲到一旁,但不要奔跑,以免摔倒。B、如果路边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要选择躲避一下,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以免被推倒在地。C、如果陷入人群,一定要先稳住双脚,采用体位前倾或者身体重心较低的姿势,如果鞋子被踩掉,要立即弯腰提鞋或系好鞋带。D、看到有人摔倒,一旁的你一定要大声呼喊“有人摔倒啦”,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3、下列哪些使用电器的方法是正确的?(D)A、雷雨天气时看电视。B、在电暖器上烘衣服。C、用金属容器盛物在微波炉上加热。D、更换灯泡时,先关闭电源。 4、小学生救助落水者时错误的方法是?( C )A、边跑边叫人。B、报警。C、下水拉人。D、伸竹竿。 5、下列哪种不属于江西舞龙种类?( C)A、板龙。B、草龙。C、铁龙。D、纸龙。 6、素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的是( A )A、龙虎山。B、三清山。C、武功山。 D、明月山。 7、我国文坛上名扬古今的“唐宋八大家”中江西有三位,下列哪位不是江西人?( D )A、曾巩 B、欧阳修 C、王安石 D、苏轼 8、《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B )A、陆游 B、朱熹 C、沈括 D、苏轼 9、被称为“豫章第一门户”是:( C)A、南昌 B、萍乡 C、上饶 D、新余 10、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信号最低的是:(B)A、黄色 B、蓝色 C、红色 D、橙色 11、被蛇咬伤后,下列哪些早期处理方法不得当?(A)A、分清是有毒蛇还是无毒死咬伤。B、早期结扎。用绳子布带等,在伤口上方适当位置结扎。C、排毒。直接用口吸出毒液,假如被蝰蛇、五步蛇咬伤,作刀刺排毒。D、服用蛇药。咬伤后,立即取蛇药捻碎,以温开水服下,以后每隔6小时一次。 12、在室内种植哪些绿色植物会比较好?( D )A、玉丁香 B、含羞草 C、夜来香 D、虎尾兰

吉林省省情省貌——事业单位考试必备

吉林省省情 一、概况 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之间。全境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14位。 吉林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东部珲春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省会长春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 二、地理气候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至今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风沙地貌约占5.2% 。 1.气候特征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全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毫米,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全省无霜期中部以西150天左右,东部山区13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2.气候特点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卷)及答案

《综合基础知识》 一、是非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对下列命题作出判断,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部涂“A”或“B”,均记为0分。) 1、“居安思危”反映了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道理。() 2、在几个社会经济制度中都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3、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它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实现的,因此,社会变革的最终原因只能从人们的思想中寻找。() 4、改革和发展都必须依靠稳定,所以,中国的最大政治就是稳定。() 5、法律体系包括一个国家历史的和现行的法律规范,包括已经生效的和已经失效的以及将来制定的法律。() 6、现代民主社会中,从总体上说,任何法律主体都是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的统一体。()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8、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内部人事管理行为不能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受理。() 9、行政处罚都要经过听证程序。) 10、根据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挂职锻炼和轮岗四种方式。() 11、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转型期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任务。() 12、经济学上,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中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13、其他因素不变,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将导致该商品价格上升,交易数量减少。() 14、作为市场经济的对立物,计划经济的原则设想几乎与市场经济同时产生。() 15、人们都把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例,作为一国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应该建立“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用强制行政手段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实现对经济社会的宏观调控。() 17、政府职能的错位是指本来应该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业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 18、领导者的职务、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统一,是领导者实现有效领导的必要条件。() 19、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的单一方面的行为过程。()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21、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使中国实现了工业化。(X) 2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伴随着科技进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 23、资源与环境密不可分,从一般意义上说,资源即是环境,环境也是资源。() 24、“在施工中,供电、供水、商业、交通民警等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使这项工程进行得又快又好。”这句话没有违反逻辑规律。() 25、决议主要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26、收文办理的第四阶段是处置办毕公文,包括:清退、销毁、暂存、组织传阅和催办等。() 27、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28、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9、今年以来,欧盟和美国相继对我国部分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这是明显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做法。() 30、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均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安徽省情常识(完美打印版)

2016年安徽省情 一、安徽概况 ㈠地理位置与面积 1.地理位置 安徽省地处江淮咽喉,襟江近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位于黄淮海大平原南部,属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东南部内陆省份。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居华东地区腹地。境内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2.面积 安徽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地理区。 ㈡人口与行政区划 1.人口 安徽是全国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省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城镇化率43.01%。 阜阳市临泉县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黄山市黟县为全省人口最少的县。(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安徽人口年龄类型由成年型开始进入老年型。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 安徽现有少数民族55个,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为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沿淮淮北多且集中,沿江江南少且分散。 2.行政区划 安徽现有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43个市辖区,220个街道办事处,1716个乡镇(其中镇997个、乡719个)。 16个省辖市: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 6个县级市:合肥的巢湖市,阜阳的界首市,滁州的天长市、明光市,宣城的宁国市,安庆的桐城市。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㈢建省历史 1.安徽建省沿革 康熙6年(公元1667年)正式撤消江南省,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至此安徽正式建省(安徽省诞生纪念日:1667年8月30日)。安徽省当时辖七府(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三州(和州、滁州、广德州)。乾隆25年(公元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衙门从江宁迁至安庆。 1949年4-5月,安徽江北、江南先后解放。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驻合肥)、皖南(驻芜湖)行署区。1952年撤消皖北、皖南行署区,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2.省名与简称的由来 关于“安徽”省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一说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辖七府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再简称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简称为“安徽省”。

福建省省情省况

福建省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资料:福建省省情省况 1 福建省概况 福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北南最长为530千米,西东最宽为480千米。福建省现9个地级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和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位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1∶7.01,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福建以侵蚀海岸为主,岛屿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依山傍海的特点也造就了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除了鼓浪屿,武夷山,泰宁,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2 历史沿革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5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县6厅。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至解放时止,全省设2市、7个行政督察区,共有67县。1949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2市、8专区,共有67县。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2市,委托专署领导。此后20多年间,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开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了行政区划,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至2000年底,全省设9个省辖市,共有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46个县(含金门县)。 3 行政区划 福建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8个地级市,共包括28个市辖区,13个县级市,44个县(含金门县)。 副省级城市:厦门市 地级市: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莆田市、宁德市 4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徽公务员考试省情必备[1][1].doc

安徽省情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 54' —119° 37’与北纬29° 41' —34° 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为 6461万人,居全国第8位。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 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0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 C,南北相差2° C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 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300 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 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矶、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 万吨,

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 很高兴有机会向-------------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下面准备从三方面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初步认识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为标志,我们大体可以把改革开放后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分成两个阶段。振兴战略实施前,我省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省份相比,发展速度不够快,一段时期甚至出现了主要指标的位次后移。从2003年开始启动实施振兴战略后,我省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一系列制约吉林改革发展的难题逐步得以破解,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得以扭转,很多指标位次开始前移。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经济是东北三省中发展变化最大的,也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08年全省GDP实现6424亿元(人均GDP跨越3000美元大关),是2003年的2.4倍,连续四年跃上了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四个新台阶,五年年均增长14.2%,增速居全国前三位。GDP总量已超过了多年排在我省前面的天津,位居全国第21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有望不长时间超过挨排在我省前面的“四西”(分列第17-20位的广西、山

西、陕西、江西四省)。 2008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22.8亿元和45.2亿元,是2003年的2.7倍和2.9倍,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我们的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增长是有效益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8亿元,是2003年的5.8倍,年均增幅连续四年居全国前列,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 经过几年的调整,我省的经济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4.3:47.7:38,二产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6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商品化率始终居全国首位。工业主导地位继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3年增加了近2倍,培育形成了具有我省鲜明特色的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医药、电子两大优势产业,产值已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近70%。 对外贸易和利用域外资进势头较好,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33.4亿美元,增长29.5%。其中实现进出口总值47.7亿美元,增长23.7%;实现进口总值85.7亿美元,增长33.0%。在出口总值中,机电产品出口11.4亿美元,增长26.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3.9%。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0.1亿美元,增长32.5%;引进外省资金1200亿元,增长60%。

江西省情知识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省情知识 1.江西的冶铜业源远流长,远在(),江西的先民们就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化。 A. 两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商周时期 D. 战国时期 2. 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夕,(B)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 A. 庐山 B. 三清山 C. 井冈山 D. 龙虎山 3. 1982年11月,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写好“田园诗”,画好“山水画”,以充分发挥( )优势。 A. 工业资源 B. 林业资源 C. 教育资源 D. 农业资源 4. 号称江西矿产的“五朵金花”是指() A. 铜、银、金、钽、铀 B. 铋、铍、叶蜡石、海泡石、铜 C. 钨、铯、钪、碲、石英粉 D. 铜、钨、钽铌、铀和稀土 5. 江西省的汉语方言有赣语、客家话、官话、吴语和徽语,其中()是江西省最主要的方言。 A. 吴语 B. 客家话 C. 赣语 D. 官话 6. 1000多年前,()就已经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以“江南鱼米之乡”著称于世。 A. 江汉平原 B. 两湖平原 C. 巢湖平原 D. 鄱阳湖平原 7.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的()三湾村,并在那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党建工作原则。 A. 宁冈 B. 永新 C. 莲花 D. 遂川 8. 历史上被海内外公认为“药都”的是我省名镇_____. A. 景德镇 B. 吴城镇 C. 河口镇 D. 樟树镇 9. 江西省三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_____。 A. 鹰潭、南昌、赣州 B. 景德镇、南昌、临川 C. 景德镇、樟树、赣州 D. 景德镇、南昌、赣州 10. 洪州所领之地“赋粟输于京师为天下最”,江西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财赋基地,在______已经完全确立起来。 A. 北宋 B. 南宋 C. 唐朝 D. 五代十国 11. 目前江西省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______个。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关于开展小额人身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关于开展小额人身保险 有关事项的通知 【法规类别】保险监管 【发文字号】吉保监办发[2013]47号 【发布部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 【发布日期】2013.11.28 【实施日期】2013.11.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关于开展小额人身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 (吉保监办发〔2013〕47号) 各人身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全面推广小额人身保险方案〉的通知》(保监发[2012]53号,以下简称《通知》)的有关要求,持续推进小额人身保险在我省的发展,让保险保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公司要充分认识小额人身保险在提高中低收入群体保险保障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通知》中的支持政策等有利条件,加强对小额人身保险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二、各公司在推广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优农、惠农、支农认识,结合

省情、民情、业情,积极探索创新保险产品和经营服务模式,因地制宜、稳妥推进。 三、拟开办小额人身保险的公司在总公司取得开办资格后,应向我局提交开办方案。 四、开办小额人身保险业务的公司应符合《通知》规定的监管要求,并就具体开办地区与我局进行沟通,由我局根据辖内保险业发展和开办公司实际情况,与开办公司共同商定具体开办地点。 五、各公司要从组织体系、产品设计、服务网点、风险管控、核保理赔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符合《通知》相关要求,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确保我省小额人身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六、开展小额人身保险业务的公司要加强经验总结,加大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沟通汇报工作,努力形成有利于小额人身保险推广的良好舆论氛围。 七、根据《通知》规定,我局将在同等条件下对开展小额人身保险成绩突出的公司在各类创新和试点中优先给予支持。 八、开办公司要密切跟踪小额人身保险进展情况,切实防范潜在风险,同时每半年统计一次开办情况,分别于每年二季度和四季度结束后15日内向我局报送《小额人身保险统计表》(见附件)。 九、为了解当前我省小额人身保险开展的实际情况,各开办公司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10日内将本公司小额人身保险2012年、2013年的开办情况报送至我局。具体内容包括:小额人身保险的开办模式、主要特点以及与当地政府沟通情况;符合《通知》的在售产品种类、数量、名称及保费收入、保险金额、覆盖人数、赔付人次、赔款数额统计;当前小额人身保险推广中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对于推广小额人身保险的工作意见和建议等。 2013年11月28日

安徽省情概况

省情概况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16年末,全省户籍人口7027万人,比上年增加77.9万人;常住人6195.5万人,增加51.9万人。城镇化率5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41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67.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666.6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9883.6亿元,增长10.9%。2016年,全省就业人员4361.6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44.6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1.7千公顷;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6758.1亿元,比上年曾长11.7%;全省财政收入4373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地方财政收人2673亿,增长8.9%;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8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

大地。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长河、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武汉—合肥—南京铁路客运专线将合肥到上海、武汉的行程缩短到3个小时和2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使合肥到北京的行程缩短到4小时左右。2016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294公里、一级公路667公里、铁路营业里程62.3公里。到2016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达4543公里、一级公路达383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4124.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354公里。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8种(计算到亚矿种为160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4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4种,水气矿种2种。安徽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2016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省级)158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10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1种(镍矿)。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

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

江西申论真题2017年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重点测查应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十二五”时期,江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经济总量在201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5年达到1.67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由2010年的2.31%提高到2015年的2.47%;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1253元提高到2015年的36724元,同期相当于全国人均GDP百分比由69.5%上升到74.4%,提高了4.9个百分点。按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计算,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140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5898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收入分组标准,从2012年开始,江西从中等偏下收入社会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社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情况看,如果按照全国人均GDP(57000元,2010年价)的目标,实现了小康目标值的58.9%;按照江西经济总量自身翻一番的目标,实现了小康目标值的82.3%;如果按照《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三五”经济发展年均8.5%的预期目标,到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提前实现翻番。- 虽然,江西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纵向比较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优,产业层次总体处于中低端,城镇化发育水平不足,城乡居民收入不高,现代化进程还需进一步提速;从横向比较,2015年生产总值全国排第18位,在中部6省排第5位;人均生产总值排位落后于总量排位,在全国排第24位,在中部排第4位。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在中部地区也处于靠后的位置。因此,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做出了“发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欠发达仍然是江西的基本省情,相对落后仍然是江西的最大现实”的判断。要求全省上下必须清醒认识、深刻把握这个省情特征,始终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实现人民新期待。 材料2 新型城镇化是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平台,关系现代化全局大战略。当前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人口流动的新形势,优化城镇格局。作为欠发达的地区,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许多农村人口虽然仍从事农业生产但就近生活在城镇,而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吸引着饱尝“大都市病”之苦的都市人逆城市

浙江笔试面试省情学习荐读:从“七山二水一分田”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秀美浙江人人爱

浙江公务员考遴选笔试面试省情学习荐读:从“七山二水一分田”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秀美浙江人人爱 ▲从“七山二水一分田”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秀美浙江人人爱,对浙江发展的昨天和今天,这里有万字文章解读,客观第三者的视角,值得浙江人特别是浙江省市县乡各级公务员思考—— 上帝为什么钟爱浙江? 浙从何处来 谈到浙江,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浙江从古到今那么多的人才究竟从何处来? 浙江在全国范围内那么好的名声又是从何处来? 在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你很难找到第二个地方能有如此多的正面评价,仿佛上帝都对浙江钟爱有加。 而解读浙江的密码,也就隐藏在这种“钟爱”之中。 一个地方有人才很正常,千百年来,哪个省没有几个青史留名的人杰?不正常的是大规模、长时间、高质量、一茬茬整齐划一的往外冒人才。 千年以降,浙江一直是中国的人文渊薮。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写的都是吴越风情、魏晋风流和唐宋风华。 从宋元到明清,浙江绵延千年的文脉结出了丰厚的果实,浙江籍状元就有60人之多,占历代总状元数的十分之一强,明清两代,仅浙江籍进士就冒出六千五百多个。 我曾经给宁波的慈城做过策划,翻开慈城县志,这里的人才多到难以置信,自唐至清,慈城出过进士519人,在这些进士中出过状元3人,榜眼1人,探花

3人;官至尚书和在全国各地为官的多达千余人。 “士比鲫鱼多”这一袁宏道看似玩笑的类比,其实是浙江遍地读书种子的写照。 况且浙江不仅出读书人,更出大师。古有李煜、陆游、周邦彦、赵孟頫、王阳明、王国维……今有鲁迅、徐志摩、郁达夫、茅盾、金庸…… 浙江籍的文化大师真是璨若星河,数都数不过来,可以说,浙江让整个中国变得精致了不少。 在乱世烽烟之时,浙江又多人杰,清末民初,中华民族恰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时精英荟萃、群星闪耀,浙江不过弹丸之地,且远离政治中心。 但偏偏能得风气之先,思想激荡、人杰辈出,从立宪名流到革命志士,再到博古通今的大师,其中诸多人物,无不身名彰显,青史留名,即便百年之后,仍鲜有人能望其项背。 从章太炎、鲁迅、蔡元培等学界巨擘,到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先驱,以及之后蒋介石为首的江浙军政商群体强势崛起,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 如今,一夜之间,市场经济的浪潮撞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金钱至上,唯此为大的时代到来了。浙江又摇身一变,成了商品经济的海洋,涌现出成千上万的老板群体,一副“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壮观景象。 在改革开放初期,同样是谋生,我那些云贵川的老乡们大多是外出打工,干体力活,挣辛苦钱。而浙江人只要有点条件,总想自己做老板,“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因此身家百把万上千万的浙江籍小老板,简直是遍布全球各地。 这种现象曾让我很是难受了一段时间,凭什么你们出去就可以当老板,而我

重庆市教师招聘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重庆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重庆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 重庆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 《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历史唯物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二者一起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 马克思主义有阶级性,因而没有科学性和真理性。(?) 4. 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 ) 5.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6.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8.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9.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罢工的自由。(?) 10.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最基本的一项政治权利。(?) 11.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行政处罚的程序一般采取简易程序。(?) 12. 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为。(?) 13. 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14. 民族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撤消民族乡、乡、镇人民政府的不合理规定(?) 15. 社会优抚是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 16. 货币政策可分为扩张的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17. 充分就业是社会公平稳定的标志(?) 18.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充当维护经济秩序的“守夜人”。(?) 19. 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把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 20. 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在功能和作用上二者是不一致的。(?) 2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下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 22. 激光是一种自然光。(?) 23. 蛋白质和水是构成一切生命物质的基本性质。(?) 24. 机关应用文比其它应用文行文格式更加灵活自由。(?) 25. 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是作用相当的两种公文。(?) 26. 定稿是经过审核、签发或会议正式通过的最后完成稿,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标准依据,已具备正式公文的法定效力。(?) 27. 机关应用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处理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一定惯用体式的文书。(?) 28. 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所作的“决议”不是法定公文,只能视为一种事务文书。(?) 29. 函有时可以用来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