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九章 解析几何教案

高三第九章 解析几何教案
高三第九章 解析几何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例2:△ABC的三个顶点为

(1)BC所在直线的方程;

(2)BC边上中线

(3)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 科目:数学 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 科目:数学 授课人: 4b ac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授课人: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第5课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案(含最新模拟、试题改编)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第5课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十章 ? ?? ??? 对应学生用书(文)122~124页 (理)127~129页 考情分析 考点新知 掌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及其判断方法. ① 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 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的两个圆的方 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② ② 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 的问题. 1. 已知圆O :x 2 +y 2=4,则过点P(2,4)与圆O 相切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3x -4y +10=0或x =2 解析:∵ 点P(2,4)不在圆O 上,∴ 切线PT 的直线方程可设为y =k(x -2)+4.根据d =r ,∴ |-2k +4|1+k 2=2,解得k =34,所以y =34 (x -2)+4,即3x -4y +10=0.因为过圆外一点 作圆的切线应该有两条,可见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易求另一条切线为x =2. 2. (必修2P 115练习1改编)已知圆(x -1)2+(y +2)2=6与直线2x +y -5=0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答案:相交 解析:由题意知圆心(1,-2)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d =5,0<d <6,故该直线与圆相交但不过圆心. 3. (必修2P 115练习4改编)若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3,3) 解析:由题意知 21+k 2 >1,解得-3<k < 3. 4. 过直线x +y -22=0上点P 作圆x 2+y 2=1的两条切线,若两条切线的夹角是60°,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 答案:(2,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设P(x ,y),则由已知可得PO(O 为原点)与切线 的夹角为30°,则|PO|=2,由?????x 2+y 2=4,x +y =22,可得?????x =2, y = 2. 5. (必修2P 107习题4改编)以点(2,-2)为圆心并且与圆x 2+y 2+2x -4y +1=0相外切的 圆的方程是________. 答案:(x -2)2+(y +2)2=9

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同济大学版高数)

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的:将学生的思维由平面引导到空间,使学生明确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对(自由)向量有初步了解,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的概念 4.向量的运算 教学难点:1.空间思想的建立 2.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向量的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上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其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其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在数学上只研究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以后简称向量)。 2. 量的表示方法有: a 、i 、F 、OM 等等。 3. 向量相等b a =:如果两个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说(即经过平移后能完全重合的向量)。 4. 量的模:向量的大小,记为a 。 模为1的向量叫单位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5. 量平行b a //: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零向量与如何向量都平行。 6. 负向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为a -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加减法c b a =+: 加法运算规律:平行四边形法则(有时也称三角形法则),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交换率和结合率见图7-4

2.c b a =- 即c b a =-+)( 3.向量与数的乘法a λ:设λ是一个数,向量a 与λ的乘积a λ规定为 0)1(>λ时,a λ与a 同向,||||a a λλ= 0)2(=λ时,0a =λ 0)3(<λ时,a λ与a 反向,||||||a a λλ= 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结合率、分配率。设0 a 表示与非零向量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 a a a 0= 定理1:设向量a ≠0,那么,向量b 平行于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 使b =a λ 例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a =AB ,b =AD ,试用 a 和 b 表示向量MA 、MB 、MC 和MD ,这里M 是平行 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见图7-5) 图7-4 解:→→==+AM AC 2b a ,于是)(2 1 b a +- =→ MA 由于→ → -=MA MC , 于是)(21 b a += → MC 又由于→→==+-MD BD 2b a ,于是)(2 1 a b -=→MD 由于→→-=MD MB , 于是)(2 1 a b --=→MB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1.将数轴(一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进一步推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如图7-1,其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z 轴,当右手的四个手指从正向x 轴以2 π 角度转向正向y 轴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 轴的正向。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解析几何全部教案

百读文库CHENyx2011 woaiwojia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直线上的点与直线的方程的解的一一对应关系、方程和直线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迁移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品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 1.重点: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学生对直线的方程已有所了解,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以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功夫.2.难点:一次函数与其图象的对应关系、直线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是难点.由于以后还要专门研究曲线与方程,对这一点只需一般介绍就可以了. 3.疑点:是否有继续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 三、活动设计 启发、思考、问答、讨论、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 已知一次函数y=2x+1,试判断点A(1,2)和点B(2,1)是否在函数图象上.初中我们是这样解答的: ∵A(1,2)的坐标满足函数式,

∴点A在函数图象上. ∵B(2,1)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式, ∴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 现在我们问:这样解答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体会.) 讨论作答:判断点A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函数关系式的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判断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应满足函数关系式.简言之,就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满足函数式的有序数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二)直线的方程 引导学生思考:直角坐标平面内,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吗?直线都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吗?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直线不一定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如直线x=a连函数都不是.一次函数y=kx+b,x=a都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的解和它所表示的直线上的点一一对应. 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之,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上面的定义可简言之:(方程)有一个解(直线上)就有一个点;(直线上)有一个点(方程)就有一个解,即方程的解与直线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显然,直线的方程是比一次函数包含对象更广泛的一个概念. (三)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 通过研究一次函数,我们对直线的方程已有了一些了解,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y=kx+b中k的几何含意、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方向怎样求直线的方程、怎样通过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都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 (四)直线的倾斜角 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如图1-21中的α.特别地,当直线l和x轴平行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解析几何初步》复习教案

课题:《解析几何初步》章节复习第一课时 —————直线和直线的方程 内容出处:北师大版教材必修2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章节小结与复习 授课教师:江西省景德镇一中胡闵红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公式,使学生掌握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直线方程,形成较完整知识体系,完成知识学习“由厚到薄”的全过程。 (2)通过对直线方程的梳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讨论的思想和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画、图表多种形式进行系统的小结,直观、简明再现所学知识,化抽象学习为直观学习,易于识记。同时凸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复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整合、梳理,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复习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结构美,数形结合的统一美。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本章的知识结构,综合地应用直线方程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恰当选择直线方程形式求解问题。【教学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讨论、共同探究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课: 说明:如此设计目的是在于激发学生兴趣。 (二)知识梳理: 1、倾斜角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把x 轴(正方向)按逆时针方向绕着交点旋转到和直线l 重合所成的角。对于与x 轴平行的直线,我们规定倾斜角为00。 所以倾斜角的范围为00[0,180) 2、斜率: 在当倾斜角不等于90°时,斜率等于倾斜角的正切值;如果倾斜角等于90°时,斜率不存在。 斜率也可以由两点坐标表示,21 21 y y k x x -= -12()x x ≠。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直观的复习倾斜角和斜率。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如下表:

苏教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综合小结》word教案

苏教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综合小结》 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同步测试—第二章章节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 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方程x 2 + 6xy + 9y 2 + 3x + 9y –4 =0表示的图形是 ( ) A .2条重合的直线 B .2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C .2条相交的直线 D .2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2.直线l 1与l 2关于直线x +y = 0对称,l 1的方程为y = ax + b ,那么l 2的方程为 ( ) A .a b a x y -= B .a b a x y += C .b a x y 1+= D .b a x y += 3.过点A (1,-1)与B (-1,1)且圆心在直线x+y -2=0上的圆的方程为 ( ) A .(x -3)2+(y +1)2=4 B .(x +3)2+(y -1)2=4 C .4(x +1)2+(y +1)2=4 D .(x -1)2+(y -1)2= 4.若A(1,2),B(-2,3),C(4,y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y 的值是 ( ) A .2 1 B .23 C .1 D .-1 5.直线1l 、2l 分别过点P (-1,3),Q (2,-1),它们分别绕P 、Q 旋转,但始终保持平 行,则1l 、2l 之间的距离d 的取值范围为 ( ) A .]5,0( B .(0,5) C .),0(+∞ D .]17,0( 6.直线1x y a b +=与圆222(0)x y r r +=>相切,所满足的条件是 ( ) A .ab r =B .2222()a b r a b =+ C .22||ab r a b =+ D .22ab r a b =+ 7.圆2223x y x +-=与直线1y ax =+的交点的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随a 值变化而变化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doc

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的:将学生的思维由平面引导到空间,使学生明确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对(自由)向量有初步了解,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 1.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的概念 4.向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1. 空间思想的建立 2.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向量的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上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其长度表示向 量的大小,其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在数学上只研究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以后简称向量)。 2.量的表示方法有: a 、i、F、 OM 等等。 3.向量相等a b :如果两个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说(即经过平移后能完全 重合的向量)。 4.量的模:向量的大小,记为 a 、OM。 模为 1 的向量叫单位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5.量平行a // b: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零向量与如何向量都平行。 6.负向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为 a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b c 1.加减法a b c:加法运算规律:平行四边形法则(有 时也称三角形法则),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交换率和结合率见图7 a -4

2.a b c 即 a ( b) c 3.向量与数的乘法 a :设是一个数,向量 a 与的乘积a规定为 (1) 0 时, a 与a 同向, | a | | a | (2) 0 时, a 0 (3) 0 时, a 与a反向,| a | | || a | 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结合率、分配率。设 a 0表示与非零向量 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 a 0a a 定理 1:设向量,那么,向量 b 平行于 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 λ , a≠ 0 使b=a 例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AB a ,AD b ,试用 a 和b表示向量 MA 、MB 、MC 和 MD ,这里M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见图7-5)图 7- 4 解: a b AC 2 AM ,于是 MA 1 (a b) 2 由于 MC MA ,于是 MC 1 b) (a 2 1 (b a) 又由于 a b BD 2 MD ,于是 MD 1 (b 2 由于 MB MD ,于是 MB a) 2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1.将数轴(一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进一步推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 如图 7- 1,其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z 轴,当右手的四个手指从正向x 轴以角度 2 转向正向 y 轴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 轴的正向。 2.间直角坐标系共有八个卦限,各轴名称分别为:x轴、y轴、z轴,坐标面分别 为 xoy 面、yoz面、zox面。坐标面以及卦限的划分如图7-2 所示。 图 图 7-1 右手规则演示 7- 2 空间直角坐标系图图7-3空间两点 M 1 M 2的距离图3.空间点M ( x, y, z)的坐标表示方法。 通过坐标把空间的点与一个有序数组一一对应起来。注意:特殊点的表示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练习题讲课教案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练习题

第4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练习题 习题4.1 一、选择题 1.将平行于同一平面的所有单位向量的起点移到同一点, 则这些向量的终点构成的图形是( ) (A )直线; (B ) 线段; (C ) 圆; (D ) 球. 2.下列叙述中不是两个向量a 与b 平行的充要条件的是( ) (A )a 与b 的内积等于零; (B )a 与b 的外积等于零; (C )对任意向量c 有混合积0)(=abc ; (D )a 与b 的坐标对应成比例. 3.设向量a 的坐标为 31 3 , 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向量a 的终点坐标为),,(z y x ; (B )若O 为原点,且a =, 则点A 的坐标为 ),,(z y x ; (C )向量a 的模长为222z y x ++;(D ) 向量)2/,2/,2/(z y x 与a 平行. 4.行列式2 131323 21的值为( ) (A ) 0 ; (B ) 1 ; (C ) 18 ; (D ) 18-. 5.对任意向量a 与b , 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 (A )||||a a -=; (B )||||||b a b a +>+; (C ) ||||||b a b a ?≥?; (D ) ||||||b a b a ?≥?. 二、填空题 1.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边BC 和CD 的中点分别为M 和N ,且p AM =, q =,则BC =_______________,CD =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ABC ?三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2),B(8,0,0),C(0,8,6),则边BC上的中线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间中一动点移动时与点)0,0,2(A和点)0,0,8(B的距离相等, 则该点的轨迹方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力k + 2+ =, 则F将一个质点从)3,1,0(A移到)1,6,3(, B所做的功为 F5 j i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2,5,3(A, )4,7,1(B, )0,8,2( C, 则= ?____________________;ABC =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与证明题 1.已知1 | |= c, 并且0 |= b, 5 | a, 4 |= | a? b + + ?. b ? +c + c b = c a.计算a 2.已知3 ?b || a?. |= |b a, 求| | |= ?b a, 4 | 3.设力k - =作用在点)1,6,3(A, 求力F对点)2 ,7,1(,- + B的力矩的大小. i j F5 3 2+

(整理)平面解析几何教案

第十章 平面解析几何 10.1直线方程 教学内容及其要求: 一、教学内容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 直线的方程 3. 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4. 两条直线的交点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教学要求 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斜率公式,并会运用。 2. 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和一般式方程,能较熟练地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方程。 3. 掌握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并会熟练运用。 4. 掌握求两直线交点的方法并会运用。 5. 熟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会运用。 简单介绍直线方程的概念 我们把0kx y b -+=(y kx b =+转换过来)叫做直线l 的方程,反过来说直线l 的方程表示就是0kx y b -+=。 例1 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2360x y ++=(1)求直线l 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2)判 断点1(1,1)M -、210 (2,)3 M - 是否在直线l 上。 解:(1)要求坐标轴上的点,我们可以知道在x 轴上坐标(,0)x ,在y 轴上坐标(0,)y 把(,0)x 带入方程,得3x =- 把(0,)y 带入方程,得2y =- (2)要问点是否在直线上,我们只需把点的坐标带入方程,方程左右相等,那么点就在直线上,否则就是不在。 把1(1,1)M -带入方程左边,左边7=≠右边,所以点不在直线上。 把210 (2,)3 M - 带入方程左边,左边0==右边,所以点在直线上。

例2 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3120x y -+=(1)求直线l 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2)判断点1(2,6)M --、2(2,3)M -是否在直线l 上。 解:(1)要求坐标轴上的点,我们可以知道在x 轴上坐标(,0)x ,在y 轴上坐标(0,)y 把(,0)x 带入方程,得4x =- 把(0,)y 带入方程,得12y = (2)要问点是否在直线上,我们只需把点的坐标带入方程,方程左右相等,那么点就在直线上,否则就是不在。 把1(2,6)M --带入方程左边,左边12=≠右边,所以点不在直线上。 把2(2,3)M -带入方程左边,左边21=≠右边,所以点不在直线上。 10.1.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沿x 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到与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作?,那么?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2)图像表示:

鲁京津琼专用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9.1直线的方程教案含解析

鲁京津琼专用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 9.1直线的方程教案含解析 §9.1 直线的方程 最新考纲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2)范围:直线l 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 2.斜率公式 (1)若直线l 的倾斜角α≠90°,则斜率k =tan α. (2)P 1(x 1,y 1),P 2(x 2,y 2)在直线l 上且x 1≠x 2,则l 的斜率k =y 2-y 1 x 2-x 1 .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名称 方程 适用范围 点斜式 y -y 0=k (x -x 0) 不含直线x =x 0 斜截式 y =kx +b 不含垂直于x 轴的直线 两点式 y -y 1y 2-y 1=x -x 1 x 2-x 1 (x 1≠x 2,y 1≠y 2) 不含直线x =x 1和直线y =y 1 截距式 x a +y b =1 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Ax +By +C =0 (A 2 +B 2 ≠0)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

概念方法微思考 1.直线都有倾斜角,是不是都有斜率?倾斜角越大,斜率k 就越大吗? 提示 倾斜角α∈[0,π),当α= π2时,斜率k 不存在;因为k =tan α? ????α≠π2.当α∈? ?? ?? 0,π2时,α越大,斜率k 就越大,同样α∈? ?? ??π2 ,π时也是如此,但当α∈(0,π) 且α≠π 2 时就不是了. 2.“截距”与“距离”有何区别?当截距相等时应注意什么? 提示 “截距”是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对应坐标值,它可正,可负,也可以是零,而“距离”是一个非负数.应注意过原点的特殊情况是否满足题意. 题组一 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根据直线的倾斜角的大小不能确定直线的位置.( √ ) (2)若直线的斜率为tan α,则其倾斜角为α.( × ) (3)斜率相等的两直线的倾斜角不一定相等.( × ) (4)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表示.(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 2.若过点M (-2,m ),N (m,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为( ) A .1B .4C .1或3D .1或4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得m -4-2-m =1,解得m =1. 3.过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 答案 3x -2y =0或x +y -5=0 解析 当截距为0时,直线方程为3x -2y =0; 当截距不为0时,设直线方程为x a +y a =1,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与小结教案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中数学第 2 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与小 结教案苏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复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相关知识及基本应用;2.掌握典型题型及其处理方法. 教材分析及教材内容的定位:本章研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圆的有关知识以及空间直角坐标系,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充分体现了高中数学的坐标法方程法的解题思想. 是高中知识的重点内教学重点: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知识梳理和题型归类. 教学难点: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重点题型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导学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2.问题:本章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二、学生活动 1.回顾本章所学内容; 2.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本章知识结构; 3.在教师引导下做例题和习题. 三、建构数学 1.知识分析;

平 面 解 析 几 何 2.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都是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在特殊形式中,点斜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其余三种形式都可以由点斜式推出. 以上几种特殊形式的直线方程都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当具备这些几何条件时便能很容易的写 出其直线方程,所以在解题时要恰当地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 一般地,已知一点,通常选择点斜式;已知斜率,选择点斜式或斜截式;已知截距或两点,选择截距式或两点式.

与直线的截距式有关的问题: ①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创十|引十丁/十沪; 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丄I ab| ; 2 ③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i=-b或直线过原点. (2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和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比较,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适用于任何位置的直线,特别地,当B C =0,且A丰0时,可化为x= A,它是一条与x轴垂直的直线;当A = 0且B丰0时,可 C 化为y=—B,它是一条与y轴垂直的直线. (3)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中提到的“截距”不是“距离”,“截距”可取一切实数,而 “距离”是一个非负数?如直线y = 3x—6在y轴上的截距是—6,在x轴上的截距是2. 因此,题目的条件中若出现截距相等这一条件时,应分为①零等;②非零等这两种情形进行 讨论;题目的条件中若是出现截距的绝对值相等这一条件,应分为①零等;②同号等;③异 号等这三种情形进行讨论,以防漏解.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从特殊到一般依次是重合,平行和相交,其中相交里面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垂直. 因此,教材里面首先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进而研究 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遵循了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 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作为两条直线之间的特殊关系,对于研究其他曲线的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的条件要熟练掌握,并充分认识到它的地位和 作用. 4.点到直线的距离. 解析几何里所研究的曲线实际上就是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形成的轨迹,研究点的运动规律,往往要以已知的点或直线作为参照,研究动点相对于这些已知点(定点)或直线(定直线) 相对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便是重要的参考量之一,在解析几何中处于重要位置起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熟练掌握这个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对今后所学有关曲线知识的理解深度. 5.圆的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中都有三个独立的参数,因此,要确定一个圆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 条件,确定这三个参数的方法一般要用待定系数法. 由于圆是对称优美的图形,具有丰富的几何性质,因此,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可以找到更为简洁的解题方法.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在初中几何的学习中已经得出了结论,现在就是要把这些几何形式 的结论转化为代数方程的形式. 但是,在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的时候,还要充分 考虑圆的几何性质,以便使问题获得更快、更好的解决. 同样,在解决有关圆与圆的位置关 系的问题时,也遵循这个基本思想.

解析几何课程标准

《解析几何》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解析几何》是师范院校数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特点是应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内容。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曲线、空间直线、平面、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等的基本性质,提高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并能在较高的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处理中学数学的有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中学教学;要充分利用矢量工具,注意矢量法与坐标法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图画能力,提高画图技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独立价值及其研究的主要范围,研究方法与该学科的进展与未来方向; 2、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知道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联系与相互的渗透; 4、充分理解几何学科的特点与本课程处理几何的方法; 5、牢固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为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该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下面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一)矢量坐标

(二)轨迹与方程 (三)平面与空间直线 (四)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解析几何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必修课,系主干课程。每周安排4课时,共60课时,函授生一般为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教学班是主要教学组织,班级授课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根据几何学科的特点,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充分利用习题课课时,灵活组织学生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各种教学活动。 3、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好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 本课程选用吕林根、许子道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的教材《解析几何》(第三版)。 六、学习评价与考核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本科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的成绩评 定采用平时考核(30%)和期末考试(70%)相结合的形式。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4、题型比例 判断题10%;填空题10%;计算题60%;证明题20%。 5、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北师大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平面解析几何抛物线教学案理解析版

[考纲传真]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2.理解数形结合思想.3.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及抛物线的简单应用. 1.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过F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叫作抛物线.点F 叫作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叫作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标准y2=2px(p>0)y2=—2px (p>0) x2=2py(p>0) x2=—2py (p>0) 方程p的几何意义:焦点F到准线l的距离 图形 顶点O(0,0) 对称轴y=0x=0 焦点F错误!F错误!F错误!F错误! 离心率e=1 准线方程x=—错误!x=错误!y=—错误!y=错误! 范围x≥0,y∈R x≤0,y∈R y≥0,x∈R y≤0,x∈R 焦半径 (其中 P(x0, y0)) |PF|=x0+错误!|PF|=—x0+错误!|PF|=y0+错误!|PF|=—y0+错误! 1.y2=ax(a≠0)的焦点坐标为错误!,准线方程为x=—错误!. 2.设AB是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的弦,若A(x1,y1),

B(x2,y2),则 (1)x1x2=错误!,y1y2=—p2. (2)弦长|AB|=x1+x2+p=错误!(α为弦AB的倾斜角). (3)以弦AB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4)通径:过焦点垂直于对称轴的弦,长度等于2p,通径是过焦点最短的弦.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一定是抛物线. (2)若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则直线与抛物线一定相切.() (3)若一抛物线过点P(—2,3),则其标准方程可写为y2=2px(p>0).() (4)抛物线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 (1)×(2)×(3)×(4)× 2.抛物线y=错误!x2的准线方程是() A.y=—1B.y=—2 C.x=—1D.x=—2 A[∵y=错误!x2,∴x2=4y,∴准线方程为y=—1.] 3.(教材改编)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过点P(—4,—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A.y2=—xB.x2=—8y C.y2=—8x或x2=—yD.y2=—x或x2=—8y D[若焦点在y轴上,设抛物线方程为x2=my,由题意可知16=—2m,∴m=—8,即x2=—8y.若焦点在x轴上,设抛物线方程为y2=nx,由题意,得4=—4n,∴n=—1, ∴y2=—x. 综上知,y2=—x或x2=—8y.故选D.] 4.(教材改编)若抛物线y=4x2上的一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的纵坐标是()A.错误!B.错误! C.错误!D.0 B[M到准线的距离等于M到焦点的距离,又准线方程为y=—错误!,设M(x,y),则y+错误!

最新平面解析几何教案

平面解析几何教案

第十章平面解析几何 10.1直线方程 教学内容及其要求: 一、教学内容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 直线的方程 3. 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4. 两条直线的交点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教学要求 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斜率公式,并会运用。 2.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和一般式方程,能较熟练地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方程。 3. 掌握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并会熟练运用。 4. 掌握求两直线交点的方法并会运用。 5. 熟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会运用。 简单介绍直线方程的概念 我们把?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转换过来)叫做直线?Skip Record If...?的方程,反过来说直线?Skip Record If...?的方程表示就是?Skip Record If...?。 例1 已知直线?Skip Record If...?的方程为?Skip Record If...?(1)求直线?Skip Record If...?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2)判断点?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是否在直线?Skip Record If...?上。

解:(1)要求坐标轴上的点,我们可以知道在?Skip Record If...?轴上坐标?Skip Record If...?,在?Skip Record If...?轴上坐标?Skip Record If...? 把?Skip Record If...?带入方程,得?Skip Record If...? 把?Skip Record If...?带入方程,得?Skip Record If...? (2)要问点是否在直线上,我们只需把点的坐标带入方程,方程左右相等,那么点就在直线上,否则就是不在。 把?Skip Record If...?带入方程左边,左边?Skip Record If...?右边,所以点不在直线上。 把?Skip Record If...?带入方程左边,左边?Skip Record If...?右边,所以点在直线上。 例2 已知直线?Skip Record If...?的方程为?Skip Record If...?(1)求直线?Skip Record If...?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2)判断点?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是否在直线?Skip Record If...?上。 解:(1)要求坐标轴上的点,我们可以知道在?Skip Record If...?轴上坐标 ?Skip Record If...?,在?Skip Record If...?轴上坐标?Skip Record If...?把?Skip Record If...?带入方程,得?Skip Record If...? 把?Skip Record If...?带入方程,得?Skip Record If...? (2)要问点是否在直线上,我们只需把点的坐标带入方程,方程左右相等,那么点就在直线上,否则就是不在。 把?Skip Record If...?带入方程左边,左边?Skip Record If...?右边,所以点不在直线上。

新人教A版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双曲线教案理解析版

基础知识整合 1.双曲线的概念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F1F2|=2c>0)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F1F2|且不等于零)的点的轨迹叫做错误!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错误!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错误!焦距. 集合P={M|||MF1|—|MF2||=2a},|F1F2|=2c,其中a,c为常数且a>0,c>0: (1)当错误!ac时,M点不存在.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续表

a,b,c的关系,错误!c2=a2+b2(c>a>0,c>b>0) 双曲线中的几个常用结论 (1)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 (2)实轴长和虚轴长相等的双曲线叫做等轴双曲线. (3)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双曲线的离心率e=错误!?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位置关系).(4)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且与实轴垂直的弦的长为错误!. (5)双曲线的离心率公式可表示为e=错误!.

1.(2018·浙江高考)双曲线错误!—y2=1的焦点坐标是() A.(—错误!,0),(错误!,0)B.(—2,0),(2,0) C.(0,—错误!),(0,错误!)D.(0,—2),(0,2) 答案B 解析因为双曲线方程为错误!—y2=1,所以焦点坐标可设为(±c,0),因为c2=a2+b2=3+1=4,c=2,所以焦点坐标为(±2,0),选B. 2.(2019·宁夏模拟)设P是双曲线错误!—错误!=1上一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PF1|=9,则|PF2|等于() A.1B.17 C.1或17 D.以上均不对 答案B 解析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PF1|—|PF2||=8?|PF2|=1或17.又|PF2|≥c—a=2,故|PF2|=17,故选B. 3.(2019·湖北模拟)若双曲线错误!—错误!=1(a>0,b>0)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3,—4),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错误!B.错误! C.错误!D.错误! 答案D 解析由已知可得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错误!x,点(3,—4)在渐近线上,∴错误!=错误!,又a2+b2=c2,∴c2=a2+错误!a2=错误!a2,∴e=错误!=错误!.故选D. 4.已知双曲线C:错误!—错误!=1(a>0,b>0)的焦距为10,点P(2,1)在C的渐近线上,则C 的方程为() A.错误!—错误!=1B.错误!—错误!=1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大纲

《空间解析几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空间解析几何 英文名称:Analytic geometry 课程编号:2411207 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分/周学时:3/3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及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初等数学通向高等数学的桥梁,是高等数学的基石,线性代数,数学分析,微分方程,微分几何,高等几何等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及研究方法。空间解析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一门学科,是从初等数学进入高等数学的转折点,是沟通几何形式与数学关系的一座桥梁。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树立起空间观念。使学生受到几何直观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训练,扩大知识领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向量法与坐标法计算几何问题和证明几何问题的能力,并且能用解析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和对解析表达式给予几何解释,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加深对中学几何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从而获得在比较高的观点下处理几何问题的能力,借助解析几何所具有的较强的直观效果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代数的方法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研究平面、空间直线、柱面、锥面、旋转曲面和二次曲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能对坐标化方法运用自如,从而达到数与形的统一。了解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和二次曲面的一般理论。以培养学生掌握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为主,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解析几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娴熟的矢量代数的计算能力和推理、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李养成,《空间解析几何》,科学出版社。 2.吴光磊、田畴编,《解析几何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丘维声,《解析几何》,北京大学出版社。 4.南开大学《空间解析几何引论》编写组编,《空间解析几何引论》,高教出版社。 5.吕林根许子道等编《解析几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1.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相结合。 2.可考虑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解析几何课程教案

第一章矢量与坐标 教学目的1、理解矢量的有关概念,掌握矢量线性运算的法则及其运算性质; 2、理解矢量的乘法运算的意义,熟悉它们的几何性质,并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 3、利用矢量建立坐标系概念,并给出矢量线性运算和乘法运算的坐标表示; 4、能熟练地进行矢量的各种运算,并能利用矢量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矢量的概念和矢量的数性积,矢性积,混合积。 教学难点矢量数性积,矢性积与混合积的几何意义。 参考文献(1)解析几何(第三版),吕林根许子道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解析几何思考与训练,梁延堂马世祥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 授课课时8 §矢量的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矢量的有关概念; 2、掌握矢量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矢量的两个要素:摸与方向。 教学难点矢量的相等 参考文献(1)解析几何(第三版),吕林根许子道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解析几何思考与训练,梁延堂马世祥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 授课课时1 一、有关概念 1. 矢量 2. 矢量的表示

3. 矢量的模 二、特殊矢量 1. 零矢 2. 单位矢 三、矢量间的关系 1. 平行矢 2. 相等矢 3. 自由矢 4. 相反矢 5. 共线矢 6. 共面矢 7. 固定矢量 例1. 设在平面上给了一个四边形ABCD,点K、L、M、N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 当ABCD是空间四边形时,这等式是否也成立 例2. 回答下列问题: (1) 若矢量设点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在矢量、、、、、、、、、、和中,哪些矢量是相等的 2. 如图1-3,设ABCD-EFGH是一个平行六面体,在下列各对矢量中,找出相等的矢量和互为相反矢量的矢量: (1) 、; (2) 、; (3) 、; (4) 、; (5) 、. 矢量的线性运算(§矢量的加法、§矢量的数乘) 教学目的1、掌握矢量加法的两个法则、数量与矢量的乘法概念及运算律; 2、能用矢量法证明有关几何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