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单相交流调压与调功电路设计

晶闸管单相交流调压与调功电路设计
晶闸管单相交流调压与调功电路设计

晶闸管单相交流调压与调功电路设计1 题目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

电源为工频220V,调压阻感负载,R=0.5欧姆,L=2mH。调功阻性负载R =4欧姆。

2 设计任务与设计要求分析

通过分析题目的初始条件,可知本次课程设计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单相交流调压与调功主电路的设计。2. 触发电路的设计。3.分析系统不同负载下的电流、电压波形及相控特性。4.须针对电阻炉负载分析系统的过零控制特性。5. 需要绘制单相交流调压与调功电路的原理图。

3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设计

3.1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主电路的设计

单相交流电压主电路的设计主要包括:1.根据负载特性,选择相应型号的晶闸管。2.根据相关理论分析、推导及计算,得到电路相关参数

3.1.1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主电路原理图

图一单相交流调压主电路原理图

3.1.2 电路各参数推导及计算

通过分析可知,当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可得以下参数表达式: 负载电压、电流平均值

1122sin 22(cos 1)Ud U d U π

αθθαππ==+? 公式(1) 22(c o s 1)d U d R U I R πα==

+ 公式(2)

负载电压、电流有效值

2021sin 2(2sin )22U U d U παπααθθπππ

-==+? 公式(3) 020sin 22U U I R R πααππ

-==+ 公式(4) 020sin 222

42VT U U I I R R πααππ-===+ 公式(5) 电路功率因数:

0010sin 22U I U I πααλππ

-==+ 公式(6) 当电路带阻感性负载时,可以分析得负载电流相位应落后负载电压相位一个固定的阻抗角,其大小应为arctan()11.31L R ??==?,且相当明显,当用晶闸管控制时,会使得负载电流更为滞后,即阻感性负载稳态时,晶闸管的移相范围为?απ≤≤。

且假设在晶闸管电流过零时开通一个晶闸管,则有负载电流应满足以下微分方程和初始条件

0012s i n I d L R U t dt

i ?+= 公式(7) 公式(8) 可以解得方程的解为:

0()t i ?α==

]0t a n 21sin()sin()t U t e Z i α????α?-?=---??? 公式(9)

利用边界条件,可以得到,当以?为参变量时,α与θ的关系可以用一簇曲线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由以上公式可以推得:

当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阻性负载时,若导通角为60°时,有负载平均电压为,负载平均电流为,负载有效电压值和有效电流值分别为,电路的功率因数为;同理可得,当导通角为90°时,相应的负载参数值分别为:电路的功率因数为

当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阻感性负载时,可以定性分析得,负载的平均电压值和平均电流值,负载的有效电压值和有效电流值都应有所减小。

3.1.3 晶闸管型号的选择

根据理论分析可知,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应是它承受的反向重复峰值电压的(2~3)倍,而晶闸管的额定电流应是其通态平均电流的(1.5~2)倍。而晶闸管的通态平均电流的定义为:元件在阻性负载情况下、工频正弦半波、导通角不小于170°,其结温稳定且不超过额定结温所允许的最大通态平均电流。

由上面推到的电路参数可知,所选的双向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应大于440V ;晶闸管的额定电流应大于(1.5~2)*396.14=792.28A ;

222220(11)396.150.5(c o s 1)d U d A R U I R ππα+===+= 公式(10)

所以,我在本次设计中,采用KS500-800A

它的型号是 KS800A/500V , 控制方式为双向极数,额定正向平均电流 800(A ),控制极触发电压500-1800(V ), KS 系列平板型双向晶闸管的额定工作电流800A 额定工作电500V 。

3.2 单相交流调压触发电路的设计

本次设计中,我选用可控硅移相触发器KJ006,KJ006主要用于交流供电的双向可控硅或反并联可控硅线路的交流相位控制。能由交流电网直接供电并无需外加同步信号、输出

变压器和滞留工作电源,并且能直接与可控硅控制级直接耦合触发。具有锯齿波线性好、移相范围宽、控制方式简单输出电流大等优点。

电参数如下:

电源电压:a.外接直流电压+15V,允许波动±5%(±10%功能正常)。b.自生直流电源电压:+(12~15)V。电源电流:≤l2mA。同步电压:≥l0V(有效值)。同步输人端允许最大同步电流:6mA(有效值)。移相范围:≥l70°(同步电压220V,同步输入电阻51kΩ)。移相输入端偏置电流≤l0μA。锯齿波幅度:≥7~8.5v。

输出脉冲:a.脉冲宽度:l00μs~2ms(通过改变脉宽阻容元件达到)。b.脉冲幅度:>13V(电源电压l5V时)。C.最大输出能力:200mA(吸收脉冲电流)。d.输出反压:BVceo≥l8V(测试条件:le≤l00ⅣA)。正负半周脉冲相位不均衡度:≤±3°。可控硅检测端最大输入电流:6mA(有效值)。

3.1.2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触发电路原理图

图二单相交流调压触发电路原理图

电路工作原理:KJ006是由同步检波、锯齿波形成电路、电流综合比较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失交保护电路等部分组成。外电路接线图如图二锯齿波斜率决定于R7,RP1和C1的数值,由R5、C2的数值决定,再经过功率放大由9脚输出,能够得到200mA的输出负载能力。从2脚也可以输出失交脉冲,将2脚与12脚相连,具有失交保护功能。对不同的电网电压,KJ006电路的同步限流电阻R1的选择按下式计算:

220

R =73333~110000。

11000

2~3

3.3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阻性负载下的电流、电压波形和相控特性3.3.1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matlab仿真原理图

图三单相调压电路MA TLAB仿真图

3.3.2 导通角为60°

A B

图四导通角为60°时示波器波形图

60°3.3.3 导通角为90°

A B

图五导通角为90°时示波器波形图

3.3.4 仿真结果分析和总结

图四,图五是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分别在导通角为60°和90°情况时示波器的波形。图像中第一个是输入电网电压波形;第二个是其中一个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波形,脉冲是幅值为12V,占空比为10%的方波;第三个是负载电压的波形;第四个是负载电流的波形;第五个是第二个晶闸管的触发脉动波形。

由图像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当负载为阻感性时,负载电流的相位滞后负载电压一个固定的角度,通过计算应该可得这个角度即是阻感角11.31。而且通过相同触发角、不同性质负载下负载电流波形可以看出,电感对电流有抗拒作用。但是负载电压波形与理论分析不一致,这是因为理论分析时,是假设负载电感值为无穷大的,但是实际电路中,电感值为

2mH.。而且可以从不同触发角下负载电压波形可以分析出,当导通角越大时,负载电压波形畸变越严重,平均值越小,这与电路参数分析得到的结论一致。

4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的设计

4.1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的主电路设计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和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形式完全相同,只是控制方式不同。

交流调功电路不是在每个交流电源周期都对输出电压波形进行调制,而是将负载与交流电源接通几个整周期,然后再断开几个整周期,通过改变接通周期数和断开周期数的比值来控制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可知,交流调功电路适合控制时间常数大(电炉)这样的负载。

4.1.1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主电路原理图

图六交流调功主电路原理图

4.1.2 晶闸管的选型

经过分析可知,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所用的晶闸管可以采用与单相交流调压电路所用的晶闸管一样的型号。可以完全满足单相交流调功电路的设计要求。

4.1.3 电路各参数推导及计算

4.2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的触发电路的设计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的触发电路选择使用可控硅过零触发器KJ007。可控硅过零触发器KJ007能使双向可控硅的开关过程在电源电压为零或者电流为零的瞬间进行触发。这样,负载的瞬态浪涌电流和射频干扰最小,可控硅的使用寿命就可以提高。电路内部有自生直流稳压电源,可以直接接交流电网电压使用。该电路具有零电压触发、零电流触发、输出电流大等特点。

电参数如下:

电源电压:a.外接直流电压+(12~16)V。b.自生直流电源电压:+(12~l4)V。电源电流:≤l2 mA。零检测输入端最大峰值电流:8mA。

输出脉冲:a.脉冲幅度:>13V。b.最大输出能力:50mA(脉冲宽度400μs以内),可扩展。C.输出反压:BVceo≥18V(测试条件:Ie≤l00μA)。输入控制电压灵敏度:l00mV、300mV、500mV。零电流检测输出幅度:≥8V。使用环境温度为四级:C:0~70℃R:-55~85℃E:-40~85℃M:-55~125℃KJ007采用双列直插l4脚封装。

4.2.1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触发电路原理图

KJ007工作原理:KJ007是KJ006的一种特例,该电路或者是零电流触发、或者是零电压触发,且只能是其中之一。

零电压触发应用中,同步电压通过R2加到1脚和14脚之间,内部电路进行过零检测。内部电路的差分比较端(4脚)接基准电压。当来自于2脚的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5脚再同步电压过零时触发脉冲。当2脚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5脚没有触发脉冲输出。

图七交流调功电路触发电路原理图

4.3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的过零控制特性分析

图5-8为过零触发单相交流调功电路。交流电源电压u以及V1和V2的触发脉冲ug1、ug2的波形分别如图5-9所示。由于各晶闸管都是在电压u过零时加触发脉冲的,因此就有电压uo输出。如果不触发V1和V2,则输出电压uo=0。由于是电阻性负载,因此当交流电源电压过零时,原来导通的晶闸管因其电流下降到维持电流以下而自行关断,这样使负载得到完整的正弦波电压和电流。由于晶闸管是在电源电压过零的瞬时被触发导通的,这就可以保证大大减小瞬态负载浪涌电流和触发导通时的电流变化率di/dt,从而使晶闸管由于di/dt过大而失效或换相失败的几率大大减少。

5 晶闸管保护电路的设计

5.1 晶闸管过电压保护电路的设计

U,超过此峰值电压的就算过电压。在正常工作时,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峰值电压为

m

U,而任何周期整流装置中,任何偶然出现的过电压均不应超过元件的不重复峰值电压

dsm

U。这两种过电压都是经常发生和不可避性出现的过电压则应小于元件的重复峰值电压

rsm

免的。因此,在变流过程中,必须采用各种有效保护措施,以抑制各种暂态过电压,保护晶闸管元件不受损坏。抑制暂态过电压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①用电阻消耗过电压的能量;

②用非线性元件限制过电压的幅值;③用储能元件吸收过电压的能量。若以过电压保护装

设的部位来分,有交流保护,直流保护,直流侧保护和元器件保护3种。

一、交流侧过电压保护

交流侧过电压一般都是外因过电压,在抑制外因过电压的措施中,采用RC过电压抑制电路是最为常见的。通常是在变压器次级(元件侧)并联RC电路,以吸收变压器铁心的磁场释放的能量,并把它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而储存起来。串联电阻是为了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可以消耗一部分能量并且抑制LC回路可能产生的振荡。当整流器容量较大时,RC 电路也可以接在变压器电源侧。其电路图如图八所示。

图八晶闸管过电压保护电路原理图

5.2 晶闸管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

变流装置发生过电流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外部短路:如直流输出端发生短路。

(2) 内部短路:如整流桥主臂中某一元件被击穿而发生的短路。

(3) 可逆系统中产生换流失败和环流过大。

(4) 生产机械发生过载或堵转等。

晶闸管元件承受过电流的能力也很低,若过电流数值较大而切断电路的时间又稍长,则晶闸管元件因热容量小就会产生热击穿而损坏。因此必须设置过流保护,其目的在于一旦变流电路出现过电流,就把它限制在元件允许的范围内,在晶闸管被损坏前就迅速切断过电流,并断开桥臂中的故障元件,以保护其它元件。晶闸管变流装置可能采用的过流保

护措施有:①交流断路器;②进线电抗器;③灵敏过电流继电器;④断路器;⑤电流反馈控制电路;⑥直流快速开关;⑦快速熔断器。可按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或数种。

本设计采用的晶闸管过电流保护措施是快速熔断器保护方法,其额定电流一般取晶闸管平均电流的1.5~2倍。

图九晶闸管过电流保护电路

6 电路原理图

6.1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原理图

图十交流调压电路原理图

6.2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原理图

图十一交流调功电路原理图

总结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用于一般工业,也广泛用于交通运输、电力通信、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新能源系统等,在照明、空调等加用电气及其他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了解到了交流调压电路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一般应用电路和应用方法,也比较深刻的认识了交流调压电路与交流调功电路控制方式和所驱动负载特性的不同。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充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的能力,设计能力,与同学相互探讨的能力,也学会了怎样使用MATLAB来仿真电力电子相关期间和电路。

参考文献

[1]杨威,张金栋.电力电子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2]杨荫福,朝泽云等.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润和,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4]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

[5]翁瑞琪,袖珍电子工程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6]王维平,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7]陈坚,电力电子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张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9]叶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6

基于matlab的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目录 前言 (2) 1.主电路设计 (3) 1.1.设计内容及技术要求 (3) 1.2设计内容 (3) 1.3.工作原理 (3) 1.4.建模仿真 (9) 2.仿真 (11) 2.1.电阻性负载仿真波形 (11) 2.1.1.波形分析 (16) 2.2.阻感性负载(H=0.01) (16) 2.2.1.波形分析 (20) 2.3.阻感性负载(H=0.1) (20) 2.3.1.波形分析 (23) 3.触发电路的设计 (23) 4.保护电路的设计 (25) 4.1过电压的产生及过电压保护 (25) 4.2.晶闸管的过电流保护 (26) 5.设计体会 (27) 参考文献 (28)

前言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研究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设计。由于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情况与负载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交流调压电路可以带电阻性负载,也可以带电感性负载,如感应电动机或其它电阻电感混合负载等。交流调压电路是采用相位控制方式的交流电力控制电路,通常是将两个晶闸管反并联后串联在每相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在电源的每半个周期内触发一次晶闸管,使之导通。与相控整流电路一样,通过控制晶闸管开通时所对应的相位,可以方便的调节交流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从而达到交流调压的目的。其晶闸管可以利用电源自然换相,无需强迫关掉电路,并可实现电压的平滑调节,系统响应速度较快,但它也存在深控时功率因数较低,易产生高次谐波等缺点。交流调压电路主要应用在电热控制、交流电动机速度控制、交流稳压器等场合,主要有灯光调节,温度调节(如工频加热、感应加热、需控制的家用电器等),泵及风机等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交流电机的调压调速,随电机负载大小自动调压,变压器初级调压(在高压小电流或低压大电流直流电源中,如采用晶闸管相孔整流电路,需要很多晶闸管串联或并联,若采用交流调压电路在变压器初级调压。其电压电流值都比较合理,在变压器次级只要用二极管整流即可,从而达到减少体积、减低成本的目的)。与自耦变压器调压方法相比,交流调压电路控制方便,调节速度快,装置的重量轻、体积小,有色金属消耗也少。

可控硅调速电路

可控硅调压调速原理 小功率分体机室内风机目前用的是PG调速塑封电机,为单向异步电容运转电动机。为了满足空调正常的运转,达到制冷、制热能力的平衡,所以必须保证室内风机的转速满足系统的要求,并保持转速的稳定。因此采用可控硅调压调速的方法来调节风机的转速。 1.电路原理图 2.工作原理简介 可控硅调速是用改变可控硅导通角的方法来改变电动机端电压的波形,从而改变电动机端电压的有效值,达到调速的目的。 当可控硅导通角α1=180°时,电动机端电压波形为正弦波,即全导通状态;(图示两种状态)当可 控硅导通角α1 <180°时,电动机端电压波形如图实 线所示,即非全导通状态,有效值减小;α1越小, 导通状态越少,则电压有效值越小,所产生的磁场越 小,则电机的转速越低。但这时电动机电压和电流波 形不连续,波形差,故电动机的噪音大,甚至有明显 的抖动,并带来干扰。这些现象一般是在微风或低风 速时出现,属正常。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采用可控硅 调速其电机转速可连续调节。 3.各元器件作用及注意事项 3.1D15、R28、R29、E9、Z1、R30、C1组成降压、整流、虑波稳压电路,获得相对直流电压 12V,通过光电偶合器PC817给双向可控硅BT131提供门极电压; 3.2R25、C15组成RC阻容吸收网络,解决可控硅导通与截止对电网的干扰,使其符合EMI测试标准;同时防止可控硅两端电压突变,造成无门极信号误导通。 3.3TR1选用1A/400V双向可控硅,TR1有方向性,T1、T2不可接反,否则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3.4L2为扼流线圈,防止可控硅回路中电流突变,保护TR1,由于它是储能元件,在TR1关断和导通过程中,尖峰电压接近50V,R24容易受冲击损坏,因此禁止将L2放置在TR1前端。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电力电子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课程设计 院系: 水能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摘要 交流调压电路广泛用于灯光控制(如调光灯和舞台灯光控制)及异步电动机的软启动,也用于异步电动机调速。在电力系统中,这种电路还常用于对无功功率的连续调节。此外,在高电压小电流或低电压大电流直流电源中,也常采用交流调压电路调节变压器一次电压。在这些电源中如采用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高电压小电流可控直流电源就需要很多晶闸管串联;同样,低电压大电流直流电源需要很多晶闸管并联。这都是十分不合理的。采用交流调压电路在变压器一次侧调压,其电压、电流值都比较适中,在变压器二次侧只要用二极管整流就可以了。这样的电路体积小、成本低、易于设计制造。单相交流调压电路是对单相交流电的电压进行调节的电路。用在电热制、交流电动机速度控制、灯光控制和交流稳压器等合。与自耦变压器调压方法相比,交流调压电路控制简便,调节速度快,装置的重量轻、体积小,有色金属耗也少。 目录

1、电路设计的目的及任 务 ....................................................................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 求 (1) 1.2课程设计的内 容 ..................................................................... (1) 1.3仿真软件的使 用 ..................................................................... (2) 1.4设计方案选 择 ..................................................................... ....... 2 2、单相交流调压主电路设计及分 析 (3) 2.1 电阻性负 载 ..................................................................... (3) 2.1.1 电阻性负载的交流调压器的原理分析 (3) 2.1.2 结果分 析 ..................................................................... (6)

三相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目录 1设计任务及分析 (1) 1.1 电路设计任务 (1) 1.2 电路设计的目的 (1) 2.1 主电路的原理分析 (2) 3 MATLAB建模与仿真 (5) 3.2 参数设置 (6)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7) 总结 (8) 参考文献 (9)

三相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的设计与 仿真 1设计任务及分析 1.1 电路设计任务 (1)用simulink设计系统仿真模型;能够正常运行得到仿真结果。 (2)比较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结果异同,总结规律。 (3)设计出主电路结构图和控制电路结构图。 (4)根据结构图设计出主电路图和控制电路图,对主要器件进行选型。 1.2 电路设计的目的 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是我们大三下学期学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课本上讲了很多电路,比如各种单相可控整流电路,斩波电路,电压型逆变电路,三相整流电路,三相逆变电路,等各种电路,通过对这些电路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将交流变为直流,又如何将直流变为交流。并且通过可控整流调节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以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本次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我们需要用晶闸管的触发电路来实现调节输入电压的有效值,然后加到负载上。本次课程设计期间,我们自己通过老师提供的Matlab仿真技术的资料和我们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到图书馆查阅书籍,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对主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对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原理,知道了该电路是如何实现所要实现的功能的,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起来,使我更能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这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写课程设计报告,电路的设计,提高了我的能力,为我以后的毕业设计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主电路的设计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一、工作原理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组感性负载时的电路以及工作波形如下图所示。之所产生的滞后由于阻感性负载时电流滞后电压一定角度,再加上移相控制所产生的滞后,使得交流调压电路在阻感性负载时的情况比较复杂,其输出电压,电流与触发角α,负载阻抗角φ都有关系。当两只反并联的晶闸管中的任何一个导通后,其通态压降就成为另一只的反向电压,因此只有当导通的晶闸管关断以后,另一只晶闸管才有可能承受正向电压被触发导通。由于感性负载本身滞后于电压一定角度,再加上相位控制产生的滞后,使得交流调压电路在感性负载下大的工作情况更为复杂,其输出电压、电流波形与控制角ɑ、负载阻抗角φ都有关系。其中负载阻抗角)arctan(R wL =?,相当于在电阻电感负载上加上纯正弦交流电压时,其电流滞后于电压的角度为φ。为了更好的分析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在感性负载下的工作情况,此处分φαφαφα<=>,,三种工况分别进行讨论。 (1)φα>情况 图1 电路图(截图) 图2 工作波形图φα>(截图)

上图所示为单相反并联交流调压电路带感性负载时的电路图,以及在控制角 触发导通时的输出波形图,同电阻负载一样,在i u 的正半周α角时, i T 触发导通,输出电压o u 等于电源电压,电流波形o i 从0开始上升。由于是感性负载,电流o i 滞后于电压o u ,当电压达到过零点时电流不为0,之后o i 继续下降,输出电压o u 出现负值,直到电流下降到0时,1T 自然关断,输出电压等于0,正半周结束,期间电流o i 从0开始上升到再次下降到0这段区间称为导通角0θ。由后面的分析可知,在φα>工况下,ο180<φ因此在2T 脉冲到来之前1T 已关断,正负电流不连续。在电源的负半周2T 导通,工作原理与正半周相同,在o i 断续期间,晶闸管两端电压波形如图2所示。 为了分析负载电流o i 的表达式及导通角θ与α、φ之间的关系,假设电压坐标原点如图所示,在αω=t 时刻晶闸管T 1导通,负载电流i 0应满足方程 L 0Ri d d t io +=i u =i U 2sin t ω 其初始条件为: i 0|αω=t =0, 解该方程,可以得出负载电流i 0在α≤t ω≤θα+区间内的表达式为 i 0=])sin()[sin()(2tan /)(2φαωφαφωω-----+t i e t L R U . 当t ω=θα+时,i 0=0,代入上式得,可求出θ与α、φ之间的关系为 sin (θα+-φ)=sin (α-φ)e φθtan /- 利用上式,可以把θ与α、φ之间的关系用下图的一簇曲线来表示。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仿真

目录 一、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电阻负载) (1) 1 原理图 (1) 2 建立仿真模型 (1) 3 仿真波形 (4) 4 小结 (6) 二、单相交流调压电路(阻感负载) (6) 1 原理图 (6) 2建立仿真模型 (7) 3 仿真波形 (8) 4 小结 (9)

一、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电阻负载) 1 原理图 图1-1为纯电阻负载的单相调压电路。图中晶闸管VT1和VT2反并联连接与负载电阻R 串联接到交流电源U 2上。当电源电压正半周开始时出发VT1,负半周开始时触发VT2,形同一个无触点开关,允许频繁操作,因为无电弧,寿命特长。在交流电源的正半周αω=t 时,触发导通VT1,导通角为1θ= απ-;在负半周αω=t +π时,触发导通VT2,导通角为2θ= απ-。负载端电压U 为下图所示斜线波形。这时负载电压U 为正弦波的一部分,宽度为(απ-),若正负半周以同样的移相角α触发VT1和VT2,则负载电压U 的宽度会发生变化,那么负载电压有效值也将随α角而改变,从而实现交流调压。 图1 -1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电路(电阻负载)原理图 2 建立仿真模型 根据原理图用MATLAB 软件画出正确的仿真电路图,如图1-2。

图1-2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电路(电阻负载)的MATLAB仿真模型 仿真参数,算法(solver)ode15s,相对误差(relativetolerance)1e-3,开始时间0.0结束时间2.0如图1-3。 图1-3 仿真时间参数 电源参数,如图1-4。

图1-4 交流电源参数触发脉冲参数设置,如图1-5、1-6。 图1-5 触发脉冲参数

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分析

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分析 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分析 同学:老师,双向晶闸管看起来与单向晶闸管的外形差不多,也有三个电极(图2 ),它的主要工作特性是什么呢? 教师:双向晶闸管相当于两个单向晶闸管的反向并联(图3 ),但只有一个控制极。这样,双向晶闸管在正、反两个方向上都能够控制导电,而单向晶闸管却是一种可控的单方向导电器件。给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加正的或负的触发脉冲,都能使管子触发导通。这样,触发电路的设计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触发方式。此外,双向晶闸管的两个主电极不再分为阳极和阴极,而是称为第一电极T1 和第二电极T2 。双向晶闸管在电路中不能用作可控整流元件,主要用来进行交流调压、交流开关、可逆直流调速等等。 同学: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图 1 )中,使用了双向触发二极管,我们过去没有听说过这种管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器件呢? 老师:双向触发二极管(图 4 )从结构上来说,是一

种没有控制极的晶闸管,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两个二极管的反向并联。这样,无论在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两极之间外加什么极性的电压,只要电压的数值达到管子的转折电压值,就能使它导通。值得注意的是,双向触发二极管的转折电压较高,一般在20 ~40V 范围。 同学:老师,您给我们讲讲双向触发二极管组成的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吧。 老师:调压器电路主要由阻容移相电路和双向晶闸管两部分组成。我们单独画出这两部分电路(图 5 ),R5 、RP 和C5 构成阻容移相电路。合上电源开关S ,交流电源电压通过R5 、RP 向电容器C5 充电,当电容器C5 两端的电压上升到略高于双向触发二极管ST 的转折电压时,ST 和双向晶闸管VS 相继导通,负载RL 得电工作。当交流电源电压过零瞬间,双向晶闸管自行关断,接着C5 又被电源反向充电,重复上述过程。分析电路时,大家应该意识到,触发电路是工作在交流电路中的,交流电压的正、负半周分别会发出正、负触发脉冲送到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使管子在正、负半周内对称地导通一次。改变R P 的阻值,就改变了C5 的充电速度,也就改变了双向晶闸管的导通角,相应地改变了负载RL 上的交流电压,实现了交流调压。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课程设计完整版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课程 设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院(系): 能源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13级电气二班 姓名: 徐刚刚 学号: 指导教师: 荆红莉 2015年12月 28日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能源工程学院教研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成 绩 : 平 时 20% 论 文 质 量 60% 答 辩 20% 以 百 分 制 计 算 前 言 电 力 电 子 技 术 是研究采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对电能的交换和控制的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 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这些技术包括以节约 能源、提高照明质量为目的的绿色照明技术;以节约能源、提高运行可靠性并更好地 满足产要求为目的的交流变频调速技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控制性为

目的,并可有效节能的灵括(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等等。随着电力半导体制造技求、徽电子技术、汁算机技术,以及控制理论的不断进步。电力电子技求向着大功率、高频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应用的领域将更加广阔。 交流调压电路广泛应用于灯光控制,如调光台灯和舞台灯光控制及其异步电动机的软启动,也应用于异步电机调速。在电力系统中,这种电路也用于对无功功率的调节。 目录

1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设计 设计目的和要求分析 =210伏。要求分设计一个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要求触发角为60度。输入交流U 2 析: 1. 单相交流调压主电路设计,原理说明; 2.触发电路设计,每个开关器件触发次序与相位分析; 3.保护电路设计,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原理分析; 4.参数设定与计算(包括触发角的选择,输出平均电压,输出平均电流,输出有功功率计算,输出波形分析,器件额定参数确定等可自己添加分析的参数); 5. 相关仿真结果。 由以上要求可知该系统设计可分为四个部分:交流调压主电路设计、触发电路设计、保护电路设计及相关计算和波形分析部分。 2 设计方案选择 本系统主要设计思想是:采用两个晶闸管反向并联加负载为主电路,外加触发电路;触发电路控制晶闸管的导通,从而控制输出。其系统框图如下所示: 3 控制电路。在每半个周波内通过对晶间管开通相位的控制,以方便地调节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这种电路称为交流调压电路。这种电路还用干对无功功率的连续调节。此外,在高电压小电流或低电压大电流直流电源中,也常采用交流调压电路调节变压器一次电压。采用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高电压小电流可控直流电源就需要很多晶闸管串联;同样,低电压大电流直流电源需要很多晶闸管并联,这都是十分不经济的。采用交流调压电路在变压器一次侧调压,其电压电流值都不太大也不太小,在变压器二次侧只要用二极管整流就可以了。但这种交流调压电路控制方便,体积小、投资省计制造简单。因此广泛应用于需调温的工频加热、灯光调节及风机、泵类负载的异步电

可控硅调压电路图

可控硅调压电路图 可控硅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动作快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交流调压器多采用可控硅调压器。这里介绍一台电路简单、装置容易、控制方便的可控硅交流调压器,这可用作家用电器的调压装置,进行照明灯调光,电风扇调速、电熨斗调温等控制。这台调压器的输出功率达100W,一般家用电器都能使用。 1:电路原理: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由可控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电路原里图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知,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双基极二极管T1构成张弛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

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当充电电压Uc达到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T1管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2:元器件选择 调压器的调节电位器选用阻值为470KΩ的WH114-1型合成碳膜电位器,这种电位器可以直接焊在电路板上,电阻除R1要用功率为1W的金属膜电阻外,其佘的都用功率为1/8W的碳膜电阻。D1—D4选用反向击穿电压大于300V、最大整流电流大于0.3A的硅整流二极管,如2CZ21B、2CZ83E、2DP3B等。SCR选用正向与反向电压大于300V、额定平均电流大于1A的可控硅整流器件,如国产3CT系例。

单相晶闸管调压电路

单向可控硅调压电路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由可控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电路原里图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知,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双基极二极管T1构成张弛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当充电电压Uc达到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T1管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2007年12月09日09:11 来源:本站整理作者:本站我要评论(1) 标签:可控硅(358)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 1.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 管所组成 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 2,触发导通 在控制极G上加入正向电压时(见图5)因J3正偏,P2区的空穴时入N2区,N2区的电子进入P2区,形成触发电流IGT。在可控硅的内部正反馈作用(见图2)的基础上,加上IGT的作用,使可控硅提前导通,导致图3的伏安特性OA段左移,IGT越大,特性左移越快。 一、可控硅的概念和结构? 晶闸管又叫可控硅。自从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的家族,它的主要成员有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光控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可关断晶闸管、快速晶闸管,等等。今天大家使用的是单向晶闸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通晶闸管,它是由四层半导体材料组成的,有三个PN结,对外有三个电极〔图2(a)〕:第一层P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阳极A,第三层P 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控制极G,第四层N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阴极K。从晶闸管的电路符号〔图2(b)〕可以看到,它和二极管一样是一种单方向导电的器件,关键是多了一个控制极G,这就使它具有与二极管完全不同的工作特性。 图2 二、晶闸管的主要工作特性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课程设计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气系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单项交流调压电路(反并联)设计(纯电阻负载)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6-8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电气系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学年2学期2012年6月6日专业供用电技术班级课程名称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设计题目单项交流调压电路(反并联)设计(纯电阻 负载)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2012-6-4至2012-6-8周数一周设计地点新疆工程学校设计目的: 设计任务或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进度与要求: 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气系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设计题目:单相交流调压(反并联)设计(纯电阻负载)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供电 评定意见: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评定意见参考提纲: 1.学生完成的工作量与内容是否符合任务书的要求。 2.学生的勤勉态度。 3.设计或说明书的优缺点,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工作能力、表现出的创造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前言 电力电子线路的基本形式之一,即交流—交流变换电路,它是将一种形式的交流电能变换成另一种形式交流电能电路。在进行交流—交流变换时,可以改变交流电的电压、电流、频率或相位等。用晶闸管组成的交流电压控制电路,可以方便的调节输出电压有效值。可用于电炉温控、灯光调节、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调速等,也可用作调节整流变压器一次侧电压,其二次侧为低压大电流或高压小电流负载常用这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使变压器二次侧的整流装置避免采用晶闸管,只需要二极管,而且可控级仅在一侧,从而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交流调压器与常规的交流调压变压器相比,它的体积和重量都要小得多。交流调压器的输出仍是交流电压,它不是正弦波,其谐波分量较大,功率因数也较低。

十二篇可控硅交流调压电路解析

第一篇: 可控硅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动作快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交流调压器多采用可控硅调压器。这里介绍一台电路简单、装置容易、控制方便的可控硅交流调压器,这可用作家用电器的调压装置,进行照明灯调光,电风扇调速、电熨斗调温等控制。这台调压器的输出功率达100W,一般家用电器都能使用。 1:电路原理:电路图如下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由可控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电路原里图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知,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双基极二极管T1构成张弛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当充电电压Uc达到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T1管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2:元器件选择 调压器的调节电位器选用阻值为470KΩ的WH114-1型合成碳膜电位器,这种电位器可以直接焊在电路板上,电阻除R1要用功率为1W的金属膜电阻外,其佘的都用功率为1/8W的碳膜电阻。D1—D4选用反向击穿电压大于300V、最大整流电流大于0.3A的硅整流二极管,如2CZ21B、2CZ83E、2DP3B等。SCR选用正向与反向电压大于300V、额定平均电流大于1A的可控硅整流器件,如国产3CT系例。 第二篇: 本例介绍的温度控制器,具有SB260取材方便、性能可靠等特点,可用于种子催芽、食用菌培养、幼畜饲养及禽蛋卵化等方面的温度控制,也可用于控制电热毯、小功率电暖器等家用电器。

完整word版单相交流调压电路Matlab仿真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 2) 在仿真软件Matlab中进行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建模与仿真,并分析其波形。二.实验内容 (一)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电路(纯电阻负载) 1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1电路结构 )(截图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电阻性负载)1.2 工作原理 电阻负载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中,VT1和VT2可以用一个双向晶闸管代替,在交流电源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分别对晶闸管的开通叫进行控制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正负半周触发角时刻起均为过零时刻。在稳态情况下。应使正负半周的触发角相同。可以看出。负载电压波形是电源电压波形的一部分,负载电流和负载电压的波形相同。 2建模 在MATLAB新建一个Model,同时模型建立如下图所示: - 1 -

MATLAB仿真模型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模型参数设置2.1A.Pulse Generator B.Pulse Generator 1

- 2 - C.示波器参数 第一个波形为晶闸管电流的波形,第二个波形为晶闸管电压的波形,第三个波形为负载电流的波形,第四个波形为负载电压的波形,第五个波形为电源电压的波形,第六个波形为触发脉冲的波形。 3仿真结果与分析 °,MATLAB仿真波形如下: a. 触发角α=0

α=0°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仿真结果(截图) °,MATLAB仿真波形如下: b. 触发角α=60 )截图°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仿真结果α =60(- 3 -

°,MATLAB仿真波形如下: c. 触发角α=120 )截图°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仿真结果(α=1204小结 通过设计可以总结出,ɑ的移相范围为0≤ɑ≤π。ɑ=0时,相当于晶闸管一直导通,输出电压为最大值,U。=U1。随着ɑ的增大,U。逐渐减小。知道ɑ=π时,U。=0。此外,ɑ=0时,功率因数=1,随着ɑ的增大,输入电流滞后于电压且发生畸变,也逐渐降低。 (二)单相交流调压电路(阻感负载) 1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1电路结构 )截图(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阻感性负载) - 4 - 1.2 工作原理

交流调压原理—可控硅

6.1 交流调压电路 交流调压电路采用两单向晶闸管反并联(图6-1(a))或双向晶闸(图6-1(b)),实现对交流电正、负半周的对称控制,达到方便地调节输出交流电压大小的目的,或实现交流电路的通、断控制。因此交流调压电路可用于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调速、恒流软起动,交流负载的功率调节,灯光调节,供电系统无功调节,用作交流无触点开关、固态继电器等,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图6-1 交流调压电路 交流调压电路一般有三种控制方式,其原理如图6-2所示。 图6-2 交流调压电路控制方式 (1)通断控制 通断控制是在交流电压过零时刻导通或关断晶闸管,使负载电路与交流电源接通几个周波,然后再断开几个周波,通过改变导通周波数与关断周波数的比值,实现调节交流电压大小的目的。 通断控制时输出电压波形基本正弦,无低次谐波,但由于输出电压时有时无,电压调节不连续,会分解出分数次谐波。如用于异步电机调压调速,会因电机经常处于重合闸过程而出现大电流冲击,因此很少采用。一般用于电炉调温等交流功率调节的场合。 (2)相位控制 与可控整流的移相触发控制相似,在交流的正半周时触发导通正向晶闸管、负半周时触发导通反向晶闸管,且保持两晶闸的移相角相同,以保证向负载输出正、负半周对称的交流电压波形。 相位控制方法简单,能连续调节输出电压大小。但输出电压波形非正弦,含有

丰富的低次谐波,在异步电机调压调速应用中会引起附加谐波损耗,产生脉动转矩等。 (3)斩波控制 斩波控制利用脉宽调制技术将交流电压波形分割成脉冲列,改变脉冲的占空比即可调节输出电压大小。 斩波控制输出电压大小可连续调节,谐波含量小,基本上克服了相位及通断控制的缺点。由于实现斩波控制的调压电路半周内需要实现较高频率的通、断,不能采用晶闸管,须采用高频自关断器件,如GTR、GTO、MOSFET、IGBT等。 实际应用中,采取相位控制的晶闸管型交流调压电路应用最广,本章将分别讨论单相及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6.1.1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原理图如图6-1所示,其工作情况与负载性质密切相关。 1.电阻性负载 纯电阻负载时交流调压电路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波形如图6-3所示。电路 工作过程是:在电源电压正半周、移相控制角时刻,触发导通晶闸管VT1,使正半周的交流电压施加到负载电阻上,电流、电压波形相同。当电压过零时,VT1 因电流为零而关断。在控制角为时触发导通VT2,负半周交流电压施加在负载上,当电压再次过零时,VT2因电流为零而关断,完成一个周波的对称输出。 当时,输出电压最大;当时。改变控制角大小可获得大小可调的交流电压输出,其波形为“缺块”正弦波。正因为电压波形有缺损,

双向可控硅的调光电路

双向可控硅的调光电路 核心提示:双向可控硅的调光电路工作原理说明一接通电源,220V经过灯泡VR4 R19对C 23充电,由于电容二端电压是不能突变的,充电需要一定时间 双向可控硅的调光电路 工作原理说明 一接通电源,220V经过灯泡VR4 R19对C23充电,由于电容二端电压是不能突变的,充电需要一定时间的,充电时间由VR4和R19大小决定,越小充电越快,越大充电越慢。当C23上电压充到约为33V左右的时候DB1导通,可控硅也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灯泡中有电流流过,灯泡就亮了。随着DB1导通C23上电压被完全放掉,DB1又截止可控硅也随之截止灯泡熄灭。C23上又进行刚开始一样的循环,因为时间短人眼有暂留的现象,所以灯泡看起来是一直亮的,充放电时间越短灯泡就越亮,反之,R20 C24能保护可控硅,如果用在阻性负载上可以省掉,如果是用在感性负载,比如说电动机上就要加上去,这个电路也可以用于电动机调速上,当然是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这个电路的优点是元件少、成本低、性价比高。缺点是对电源干扰比较大、噪声大、驱动电动机时候在较小的时候可能会发热比较大。 可控硅相当于可以控制的二极管,当控制极加一定的电压时,阴极和阳极就导通了。可控硅分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两种,都是三个电极。单向可控硅有阴极(K)、阳极(A)、控制极(G)。双向可控硅等效于两只单项可控硅反向并联而成。即其中一只单向硅阳极与

另一只阴极相边连,其引出端称T2极,其中一只单向硅阴极与另一只阳极相连,其引出端称T2极,剩下则为控制极(G)。1、单、双向可控硅的判别:先任测两个极,若正、反测指针均不动(R×1挡),可能是A、K或G、A极(对单向可控硅)也可能是T2、T1或T2、G极(对双向可控硅)。若其中有一次测量指示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单向可控硅。且红笔所接为K极,黑笔接的为G极,剩下即为A极。若正、反向测批示均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双向可控硅。再将旋钮拨至R×1或R×10挡复测,其中必有一次阻值稍大,则稍大的一次红笔接的为G极,黑笔所接为T1极,余下是T2极。 2、性能的差别:将旋钮拨至R×1挡,对于1~6A单向可控硅,红笔接K极,黑笔同时接通G、A极,在保持黑笔不脱离A极状态下断开G极,指针应指示几十欧至一百欧,此时可控硅已被触发,且触发电压低(或触发电流小)。然后瞬时断开A极再接通,指针应退回∞位置,则表明可控硅良好。 对于1~6A双向可控硅,红笔接T1极,黑笔同时接G、T2极,在保证黑笔不脱离T2极的前提下断开G极,指针应指示为几十至一百多欧(视可控硅电流大小、厂家不同而异)。然后将两笔对调,重复上述步骤测一次,指针指示还要比上一次稍大十几至几十欧,则表明可控硅良好,且触发电压(或电流)小。若保持接通A极或T2极时断开G极,指针立即退回∞位置,则说明可控硅触发电流太大或损坏。可按图2方法进一步测量,对于单向可控硅,闭合开关K,灯应发亮,断开K灯仍不息灭,否则说明可控硅损坏。 对于双向可控硅,闭合开关K,灯应发亮,断开K,灯应不息灭。然后将电池反接,重复上述步骤,均应是同一结果,才说明是好的。否则说明该器件已损坏。

晶闸管单相交流调压及调功电路课程设计

目录 绪论 (1) 1 调压调功原理简介 (2) 2 交流调压电路波形及相控特性分析 (3) 2.1 带电阻性负载 (3) 2.1.1 原理 (3) 2.1.2 计算与分析 (3) 2.2 带阻感性负载 (4) 2.2.1 原理分析 (4) 2.2.2 计算与分析 (4) 2.2.3 α<φ的情况 (6) 3 方案设计 (7) 3.1 主电路的设计 (7) 3.1.1 主电路图 (7) 3.1.2 参数计算 (7) 3.1.3 调功电路的设计 (8) 3.2 触发电路的设计 (9) 3.2.1 芯片介绍 (9) 3.2.2 触发电路图 (10) 3.3 保护电路的设计 (11) 3.3.1 原理 (11) 3.3.2 计算 (12) 3.3.3 保护电路图 (13) 4 电阻炉负载过零控制特性分析 (14) 5 MATLAB仿真 (15) 6个人小结 (17) 参考文献 (18)

绪论 交流-交流变流电路,即把一种形式的交流变成另一种形式交流的电路。在进行交流-交流变流时,可以改变相关的电压(电流)、频率和相数等。交流-交流变流电路可以分为直接方式(无中间直流环节方式)和间接方式(有中间直流环节方式)两种。而间接方式可以看做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和直流-交流变换电路的组合,故交-交变流主要指直接方式。其中,只改变电压、电流或对电路的通断进行控制,而不改变频率的电路称为交流电力控制电路,改变频率的电路称为变频电路。采用相位控制的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即交流调压电路;采用通断控制的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即交流调功电路和交流无触点开关。 交流调压电路广泛用于灯光控制(如调光台灯和舞台灯光控制)及异步电动机的软启动也用于异步电动机调速。在电力系统中,这种电路还常用于对无功功率的连续调节。此外,在高电压小电流或低电压大电流直流电源中,也常采用交流调压电路调节变压器一次电压。在这些电源中如果采用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高电压小电流可控直流电源就需要很多晶闸管串联,低电压大电流直流电源需要很多晶闸管并联,十分不合理。采用交流调压电路在变压器一次侧调压,其电压、电流值都比较适中,在变压器二次侧只要用二极管整流就可以了。这样的电路体积小、成本低、易于设计制造。其分为单相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前者是后者基础,这里只讨论单相问题。 交流调功电路常用于电炉的温度控制,其直接调节对象是电路的平均输出功率。像电炉温度这样的控制对象,其时间常数往往很大,没有必要对交流电源的每个周期进行频繁的控制,只要以周波数为单位进行控制就足够了。通常控制晶闸管导通的时刻都是在电源电压过零的时刻,这样,在交流电源接通期间,负载电压电源都是正弦波,不对电网电压电流造成通常意义的谐波污染。

双向可控硅结构原理及应用

双向可控硅结构原理及应用 时间:2010-01-19 09:58:05 来源:作者: 普通晶闸管(VS)实质上属于直流控制器件。要控制交流负载,必须将两只晶闸管反极性并联,让每只SCR控制一个半波,为此需两套独立的触发电路,使用不够方便。 双向晶闸管是在普通晶闸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不仅能代替两只反极性并联的晶闸管,而且仅需一个触发电路,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交流开关器件。其英文名称TRIAC即三端双向交流开关之意。 构造原理 尽管从形式上可将双向晶闸管看成两只普通晶闸管的组合,但实际上它是由7只晶体管和多只电阻构成的功率集成器件。小功率双向晶闸管一般采用塑料封装,有的还带散热板,外形如图l所示。典型产品有BCMlAM(1A/600V)、BCM3AM(3A/600V)、2N6075(4A/600V),MAC218-10(8A/800V)等。大功率双向晶闸管大多采用RD91型封装。双向晶闸管的主要参数见附表。 双向晶闸管的结构与符号见图2。它属于NPNPN五层器件,三个电极分别是T1、T2、G。因该器件可以双向导通,故除门极G以外的两个电极统称为主端子,用T1、T2。表示,不再划分成阳极或阴极。其特点是,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的电压均为正时,T2是阳极,T1是阴极。反之,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的电压均为负时,T1变成阳极,T2为阴极。双向晶闸管的伏安特性见图3,由于正、反向特性曲线具有对称性,所以它可在任何一个方向导通。 检测方法 下面介绍利用万用表RXl档判定双向晶闸管电极的方法,同时还检查触发能力。 1.判定T2极 由图2可见,G极与T1极靠近,距T2极较远。因此,G—T1之间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小。在用RXl档测任意两脚之间的电阻时,只有在G-T1之间呈现低阻,正、反向电阻仅几十欧,而T2-G、T2-T1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这表明,如果测出某脚和其他两脚都不通,就肯定是T2极。,另外,采用TO—220封装的双向晶闸管,T2极通常与小散热板连通,据此亦可确定T2极。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学院:工程学院 班级:12电气2班 姓名:

2015年6月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先明确了实验的要求和设计目的设计一个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然后根据要求进行电路设计,包括主电路、触发电路。排版等等。设计并发现、解决相应的问题。之后对电路进行了实验仿真,通过仿真实验,再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更改和完善。然后确定实验所需的元器件。确定之后,进行器件的购买,之后进行电路板实物的焊接。焊接后要进行调试。发现和排除错误,调试时,发现了问题,然后经过实验仪器的排错,线路元器件的排错,发现了两处问题,更改之后就正常了。接着是对波形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完成这些后,对数据进行处理,整理结论。最后是我们的心得体会和收获。以及完成报告总结。 关键词主电路触发电路波形负载电压调压

目录 一、设计任务及目的 (4) (一)设计要求任务 (4) (二)设计目的 (4) 二、实验器件、设备及所用软件 (4) (一)实验材料的选择 (5) (二)实验所需设备 (5) (三)所用软件 (5) 三、电路设计方案的设计和选择 (5) (一)方案的确立 (5) (二)实验电路的设计 (6) 1、触发电路的设计 (6) 1.1触发信号的种类 (6) 1.2触发电路的设计 (6) 2、主电路的设计 (9) 四、完整电路图及实物图 (11) 五、实验波形及数据 (12) (一)α=30°时 (12) (二)α=60°时 (13) (三)α=90°时 (15) (四)α=120时 (17) 六、实验数据处理 (19)

七、结论总结 (20) 八、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前言 电力电子线路的基本形式之一,即交流—交流变换电路,它是将一种形式的交流电能变换成另一种形式交流电能电路。在进行交流—交流变换时,可以改变交流电的电压、电流、频率或相位等。用晶闸管组成的交流电压控制电路,可以方便的调节输出电压有效值。可用于电炉温控、灯光调节、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调速等,也可用作调节整流变压器一次侧电压,其二次侧为低压大电流或高压小电流负载常用这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使变压器二次侧的整流装置避免采用晶闸管,只需要二极管,而且可控级仅在一侧,从而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交流调压器与常规的交流调压变压器相比,它的体积和重量都要小得多。交流调压器的输出仍是交流电压,它不是正弦波,其谐波分量较大,功率因数也较低。 一、设计任务及目的 (一)设计要求任务 1.设计一个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输入电压为36V交流,输出交流电压可变,带 纯电阻性负载。 2.提出电路设计方案,比较不同的方案并选定方案。 3.完成电路的设计和主要元器件的选择及说明。 4.进行实验仿真及电路板的焊接和测试性能。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设计目的 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变流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及实验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

可控硅触发电路.doc

可控硅触发电路必须满足的三个主要条件 一、可控硅触发电路的触发脉冲信号应有足够的功率和宽度 为了使所有的元件在各种可能的工作条件下均能可靠的触发,可控硅触发电路所送出的触发电压和电流,必须大于元件门极规定的触发电压UGT与触发电流IGT的最大值,并且留有足够的余量。另外,由于可控硅的触发是有一个过程的,也就是可控硅触发电路的导通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一触即通,只有当可控硅的阳极电流即主回路电流上升到可控硅的擎住电流IL以上时,管子才能导通,所以触发脉冲信号应有一定的宽度才能保证被触发的可控硅可靠导通。例如:一般可控硅的导通时间在6μs左右,故触发脉冲的宽度至少在6μs以上,一般取20~50μs,对于大电感负载,由于电流上升较慢,触发脉冲宽度还应加大,否则脉冲终止时主回路电流还未上升到可控硅的擎任电流以上,则可控硅又重新关断,所以脉冲宽度下应小于300μs,通常取1ms,相当广50Hz正弦波的18°电角度。 二、触发脉冲的型式要有助于可控硅触发电路导通时间的一致性 对于可控硅串并联电路,要求并联或者串联的元件要同一时刻导通,使两个管子中流过的电流及或承受的电压及相同。否则,由于元件特性的分散性,在并联电路中使导通较早的元件超出允许范围,在串联电路中使导通较晚的元件超出允许范围而被损坏,所以,针对上述问题,通常采取强触发措施,使并联或者串联的可控硅尽量在同一时间内导通。 三、触发电路的触发脉冲要有足够的移相范围并且要与主回路电源同步 为了保证可控硅变流装置能在给定的控制范围内工作,必须使触发脉冲能在相应的范围内进行移相。同时,无论是在可控整流、有源逆变还是在交流调压的触发电路中,为了使每—周波重复在相同位置上触发可控硅,触发信号必须与电源同步,即触发信号要与主回路电源保持固定的相位关系。否则,触发电路就不能对主回路的输出电压Ud进行准确的控制。逆变运行时甚至会造成短路事故,而同步是由相主回路接在同一个电源上的同步变压器输出的同步信号来实现的。 可控硅(晶闸管)的交流调压原理 一、双向可控硅交流调压原理 一只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可等效两只同型号的单向可控硅互相反向并联,然后串联在调压电路中实现其可控硅交流调压的。为50Hz交流电的电压波形。在0~a′时间内,SCR1因控制极G无正脉冲信号而正向阻断,而SCR2则反向不导通。在a′~?π时间内,SCR1控制极G受触发脉冲触发而导通. 将可控硅在正向阳极电压作用下不导通的范围称为控制角,用字母a表示,而导通范围称为导通角,用字母θ表示。显然控制角a的大小,可改变正负半周波形切割面积的大小。当a越小被切割的波形面积越小,输出交流电压的平均值越大。相反,当a角越大,被切割的波形面积越大,输出交流电压的平均值越小。 二、单向可控硅交流调压原理 50Hz交流电压通过四个二极管组成的单向器,将50Hz正负半波变换为相对应时刻的单向电压,再用一只单向可控硅来实现交流调压。 可控硅的工作电流就等于I,在实际应用中SCR的工作电流一般取1~1.5I。由于采用了单向器,所以SCR不承受反向电压,为了防止单向器二极管击穿短路而损坏可控硅,实际应用时SCR反向工作电压仍应取≥400V。 双向可控硅交流稳压器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