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看文学典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西游记》看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的文学语言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毋庸置疑的是在每一部文学作品中都有其独特的文学形象的典型性特征,而使之具有长久的存在于读者心中的艺术感染力。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文学作品得以有足够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可以在脑海里对此形成具备自我欣赏创造的艺术形象。

恰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每一部作品,读者记住的并不一定是作品本身如何的精彩,相反的读者记忆里抹不去的却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独特的典型的东西,包括环境,人物,语言甚至于对于作品中某个段落,句子,词语的解读。

说到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古代四大名著。在《水浒传》中关于108单将不同人物性格的诠释,在《三国演义》中对于那个典型环境下的人物之间的博弈纵横的解读,在《红楼梦》中关于那个典型的环境的侧面烘托与阐释。但是这些都可以避之不谈,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真正的将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而阐发了他的一声呐喊。

《西游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经典。它无论在文学造诣,还是对于后世的影响意义上都是可见一斑的。

首先《西游记》以全白话文写作,在明朝那个年代在盛行八股取士,文言文创作的年代,这无疑是个大胆的尝试。

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个尝试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至少再借助于这个白话文写作的尝试中,是作品的理解难度大大的降低,这正是《西游记》的以广泛流行的关键之所在。他不至于像诗歌,散文,词赋那样仅仅的局限于知识分子之中,而是使那些略有文化的人可以读懂领会。在《西游记》中,间有赞赋诗词,多用夸张、比喻手法,铺陈排比句式,音调韵律铿锵,朗朗上口,适合高声说出或者唱出,平话、弹词、戏曲脚本痕迹很重,仿佛说书人或者戏台就在你面前,这样的语言极大发挥了音调韵律对人心理的作用,增强了感染力。白话文诙谐有趣,

间或有狡黠、奸猾之处,颇有西域语趣;大量赞赋诗词,大量华丽绮靡辞藻铺陈堆砌,描绘出华丽富足、祥和自由的仙界风光、妖魔洞府;刻画出惟妙惟肖的神仙形象、妖魔形象等等。

将古典白话文与诗赋辞藻相结合,这种韵味更易于我们去想象去表现。他所描绘的如梦似幻的神魔之境,形象生动的展现于我们的面前,在今天即使我们没有去完整的读完作品,更即使我们没有完整的看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但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关于《西游记》的形象仍旧是完整的充斥我们的心灵。与其说是《西游记》,倒不如说是孙悟空来的实在。《西游记》就好似是孙悟空的游记,而作为作品关键人物的唐三藏也沦为了陪衬。在我们的心中对于孙悟空的形象,几乎已经根深蒂固了。他的反叛,他的忠勇,无疑不让人对这个神话里的人物充满着崇敬与畏惧。

其次,在作品《西游记》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事实让我们这些后世读者有了另类的解读。而把我们引领进这个社会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心中的孙悟空,从它离开花果山踏进傲来国开始我们就开始为这个不谙世事的反叛者捏着一把汗。

在作品《西游记》中,孙悟空是贯穿于始终的关键性人物,也是作品中的典型。在他的身上包含着人们对于社会的各种的探讨与追求。也在他的身上做出了许多人敢想而不敢去做的事情。或许在我们的孩童时代就有着对于孙悟空的膜拜,正是在孙悟空身上所散发的那种英雄魅力激励着我们去解读去了解这位仅仅生活于想象之中的人物。从他的不谙世事,从他的反叛再到他对于唐三藏的忠诚,让我们领悟到对于社会的梦。

当我们把我们的梦想寄托在孙悟空的身上的时候,这也就是关于作品的文学典型对于我们作为读者的艺术感染。我们因为孙悟空的形象而去了解作品,更因为作品去分析探讨我们所处的社会,将是一个多么的具有艺术灵魂的历史真实。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去体验吴承恩所处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更不可能去穿越时空一睹孙悟空的真容,我们能做的只有在留给我们的小说中去了解关于作品的作品以外的东西。在综合了各种的因素之后,我们所见到的孙悟空正是在典型的环境中诞生的具有典型的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在他身上所表现的那种气质,

正是作者想要对世人所要做的号召。“我们要的是结果,但我们享受的却是过程。”《西游记》本身所要传达的思想要旨,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言而总之,作品来自于生活,而我们对于生活的感悟,正是作品所要教于我们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